本片出品于1958年,許多人總是把1980年代以前的老動畫奉為經(jīng)典——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思維方式。 客觀評判,當時的創(chuàng)作困境和后來的是一樣的。 1.沒有原創(chuàng)故事。當時出品的動畫片,幾乎都是翻版?zhèn)鹘y(tǒng)故事、民間故事。包括最著名的《大鬧天宮》。 2.給簡單的故事注水?!缎◎蝌秸覌寢尅?,有點故事的成分吧,如果按好萊塢標準大約可以做成一分鐘的動畫。嚴重注水的動畫,除了本片,還有《木頭姑娘》《布谷鳥叫遲了》《聰明的鴨子》《邦錦美朵》,太多太多。 3.只用文字語言講故事。不會使用鏡頭語言,不會設計人物的動作,這是中國動畫長期的致命缺陷。本片,旁白很多余。 4.吃苦耐勞,乏味工作。老動畫,節(jié)奏緩慢,拖沓冗長,卻也反映出老一輩工作者的吃苦耐勞。他們能完成那么多動畫片,忍受了太多工作中的乏味。 5.造型呆板。除了孫悟空之外,中國幾乎沒有成功的動畫造型。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只是靠現(xiàn)代的故事背景吸引人,造型也不成功。
1958年的《打獵記》(網(wǎng)絡片長16‘56“)屬于上美較弱的作品,主要原因是劇情過于簡單拖沓,沒有新鮮感。編劇宋元水平一般,之前的作品《夸口的青蛙》直接引用國外小說,而《野外的遭遇》基本沒什么故事可言,這一次的劇情又是套用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在此之后,他沒有在上美廠的作品中出現(xiàn)。
片中的一個亮點是老獵人的造型不錯,負責造型設計的竇宗淦負責過虞哲光的上一部片《胖嫂回娘家》。而狐貍在獵人面前的囂張樣子不知道是不是啟發(fā)了后來的《狐貍打獵人》。另外,旁白的聲音不錯,感覺有點象反派老演員程之。
混子陳三
是不是只要是獵人一得意都要唱山歌。
bili 動畫木偶3/守株待兔,狐貍裝死叼走兔子被老獵人打死,陳三一無所獲。
經(jīng)典
守株待兔 新說
守株待魚獵人版。
守株待兔啊。。
就是 守株待兔
其實就是守株待兔吧。
人物動作的那些細節(jié)真好啊,都是木偶、戲曲表演的老藝人傳下來的技藝啊。
唱的山歌很棒 畫外音不錯
原來是守株待兔的完整版。
這就是守株待兔
打獵記 (1958):https://www.ixigua.com/6543798400549126664 —— 打獵版《守株待兔》。這部小時候貌似也看過?
說教味偏重,不過這也確實是許多人的活法。
不就是傳說中的守株待兔么
看過 哈哈
童年回憶
木偶動畫片,小時候好像沒看過,這劇情不是套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嘛。說的是做事要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做不好事。
動畫看多了沒壞處,有些道理比用一部電影表達要來得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