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切因為熱愛
作為一個在藝術(shù)邊緣打晃的偽文藝青年總是不自主地被這樣的紀錄片所吸引。而這也是第一部讓我有沖動寫下影評的紀錄片。
其實故事很簡單,就是主要講五個不同年齡段學(xué)芭蕾舞的青少年參加一項重要賽事的故事。這五個人物分別是“小正太”,“巧克力公主”,“芭比娃”,“大正太”和“淡定姐”。雖然他們有著非常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jīng)歷,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真正地熱愛Ballet。
什么才是真正地熱愛?我想最好的詮釋就是熱愛它令人痛苦的一面。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愛上一樣?xùn)|西,不過是愛上了它光鮮亮麗的一面。對于dancer而言,就是在聚光燈下,萬眾矚目的一刻。然而是舞者都會面對枯燥的練習(xí),頻繁的受傷,激烈、殘酷的競爭。。。然而真正愛到骨髓的人會連同愛著這痛苦的經(jīng)歷,因為這也是作為舞者身份的特殊證明。這讓我想起一個學(xué)鋼琴的姐姐,從藝之路走得很艱難,一直受到父母的極力反對。但忽然有一天,她的手受了很嚴重的傷被送入醫(yī)院進行治療,她聽到母親擔心地問醫(yī)生自己到底怎么樣,醫(yī)生說比較嚴重,要修養(yǎng)一段時間的時候,母親含淚祈求醫(yī)生,可一定要治好啊,我女兒可是學(xué)鋼琴的!這一刻,她很感動,因為母親終于認可了自己的選擇。
片中的這五個人都十分篤定地熱愛著Ballet。
看得出來“小正太”是個精力充沛,熱愛極限運動的小伙子,可是他最愛的還是舞蹈,為了舞蹈他可以放棄其他娛樂活動。
“巧克力公主”是他們中最勵志的一個,因為她的種族,因為她的膚色,很難讓人將她與傳統(tǒng)意義上芭蕾舞者的優(yōu)雅、高貴的形象相聯(lián)系。因此,為了獲得認同,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在決賽當中,她忍著傷痛向觀眾呈現(xiàn)了近乎完美的表演,最終為自己贏得了來之不易的獎學(xué)金。
“芭比娃”是這里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不過最后她確實啥也沒得著。一看這姑娘的家境就不錯,然后她就真把自己當公主了。粉紅色的屋子,粉紅色的裝扮,在學(xué)校是拉風的cheerleader,有個還算帥的男朋友,被老師夸天賦秉義。。。有人會說,你對人家這樣的評價真是屌絲味十足,字里行間充斥著羨慕嫉妒恨吧?其實,我只是想說,安排這樣一個人物不夠勵志,大概沒有人想聽白富美是如何成功的吧?也正是因為她啥都不缺,可能內(nèi)心對成功的渴望也沒那么強烈吧。從舞蹈中就能看出來,不夠passionate。
再來說說“大正太”?!按笳睉{借比賽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拿到了一家舞團的contract,算是“first position”最高的一位吧。其他的倒沒什么可說的,就是他回到家在自家院子里跳的那一小段讓我感觸頗深。其實,在那樣的惡劣的環(huán)境中,不知還有多少有藝術(shù)天賦的年輕人,然而因為資源的匱乏,無法接受啟蒙教育,而一輩子有可能就與從事藝術(shù)無緣了。 當片中的“大正太”問他弟弟是不是真正熱愛Ballet的時候,小男孩認真地點了點頭,然后開心地笑?!按笳眴査麨槭裁催@么開心,小男孩指了指他,因為你呀???,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最后來說“淡定姐”?!暗ń恪笔沁@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她是個日本姑娘。其實片中還講了她的弟弟。不過最終弟弟放棄了舞蹈。原因就是不夠熱愛。他說他也挺喜歡跳舞的,但沒有姐姐那么喜歡。對了,為什么叫她“淡定姐”呢,因為她有個極不淡定的媽。她媽屬于那種操心操習(xí)慣了,愛管閑事,控制欲極強的人。每次閨女上場前都要嘮叨一大堆,千叮嚀,萬囑咐,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姑娘上場沒一會兒就直接失誤摔倒了。這位媽立刻就老實了,開始不停地自責和懺悔。但這姑娘淡定地站起來,漂亮地完成了后面的動作,最后涉險進入了決賽。然后決賽的時候,這位叨叨媽又沒記性地開始囑咐:“哎呀,你要多微笑微笑嘛”這時候老師都看不下去了,說:“你不用告訴她該怎么樣。她愿意笑的時候就笑,不愿意笑的時候就不笑!”現(xiàn)實生活中,也見識過這樣的父母,事無巨細。雖說這樣做的,也有成功的先例,比如郎朗他爸。但最好的方式還是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相對自由地成長,真正地做自己愛的自己。
以上是一些凌亂的感受。好久沒寫過東西了,思維果然很混亂。
言歸正傳,扣下今天的主題吧:一切因為熱愛,即便是起點也很不容易,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對自己清晰的認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篤定地愛上一樣?xùn)|西,并且能執(zhí)著地堅持下去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惜絕大多數(shù)人,尤其是中國的孩子大概都沒有這么幸運。因為有些藝術(shù)的路,如果不早些發(fā)現(xiàn),早些開始,以后就不大可能了。
不過人生的路還很長,愿片中每個dancer都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那些尚無衷愛事業(yè)的人們早日找到屬于自己的起點。
2 ) 為夢而動
起點又稱熱血芭蕾,這部影片本來是我在電影部分發(fā)現(xiàn)的,以為是一部電影,但是看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是一部紀錄片。里面講述的是幾位熱愛芭蕾舞的舞者去參加美國青少年芭蕾大賽的記錄,從十歲到十六歲。
這部紀錄片里,不管是學(xué)生、老師、家長,都對他們芭蕾舞之路傾注巨大精力,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米可,為了學(xué)習(xí)芭蕾舞,老師建議他在家里學(xué)習(xí),其他時間都在學(xué)習(xí)芭蕾舞。還有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小伙,為了學(xué)習(xí)芭蕾舞獨自一人來到美國學(xué)習(xí)。在他們之中,參加比賽的目的,有的是為了獲得工作機會,讓自己的未來更好,還有的是為了獲得獎學(xué)金來減輕家庭的負擔,他們熱愛芭蕾舞,同時也想在比賽之后一戰(zhàn)成名。
作為一個不是普通人來講,我們只能從他們的表演看到他們的成果,物資優(yōu)美,身體有力,肌肉線條都非常讓人羨慕,但是他們背后的努力卻沒有讓人看到,看到有幾個鏡頭里面,他們的腳趾甲都已經(jīng)潰爛,腳上也到處是傷,正如其中的學(xué)生說的那樣“穿上舞鞋,我們的腳很美,但是脫下的時候很丑”。
他們?yōu)榱俗分鸢爬賶粝耄挤浅E?,我希望我也能有自己的夢想,讓自己能夠享受追逐夢想的自由?,F(xiàn)在我在家里,非常的頹廢,雖然我想改變現(xiàn)在的狀態(tài),但是總是沒有付出實際行動,然后又在懊惱中結(jié)束一天,我有很多的打算,但是他也只是打算而已。改變這種狀態(tài),改變這種生活。
3 ) 舞蹈是生命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看紀錄片寫評論,有時是吃力不討好又矯情的事,鮮活的人,水一般流淌的生活,都真實的發(fā)生于和你同一個時空的某年某月,導(dǎo)演已用鏡頭存下了無數(shù)片段放給你看,如果不是做宣傳,似乎都不會像共同的鄰居大嬸那樣對別人家的八卦品頭論足。不過看完《First Position》之后,忍不住想嘮叨兩句,不僅僅因為深愛的芭蕾。
2010年拍攝,11年參加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12年全美公映,13年不太晚的一個細雨淅瀝的涼夜碰巧看了,一股暖流很自然地包裹全身,省了暖風機不少事。
一個著名的芭蕾選拔賽:Youth America Grand Prix,每年約5000名9-19歲的芭蕾舞練習(xí)者在全世界15個城市參賽,為數(shù)不多的勝出者到紐約參加總決賽。獲勝者有極大的機會或許世界頂級芭蕾學(xué)校的獎學(xué)金繼續(xù)深造,或是簽約有影響力專業(yè)芭蕾舞團,參與且贏得比賽大概算是職業(yè)芭蕾舞者起步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之一了。
片子相對集中地選取了六名選手,從半決賽前開始跟拍大家的訓(xùn)練和日常生活,完全一種娓娓道來的姿態(tài),沒有旁白,不引導(dǎo)判斷,偶爾一些介紹規(guī)則定義的字幕,完全通過鏡頭語言讓你看到每個人的真實狀態(tài),憧憬,惶恐,與巨大的通過屏幕都能散發(fā)出的關(guān)于夢想的熱忱。
舞蹈時的Aran的巨大魅力通過他完美的技巧,優(yōu)雅的表現(xiàn)力,靈活溫柔的旋轉(zhuǎn)輕輕散發(fā),超越了年齡的桎梏,讓觀者的每一個毛細孔都能感知芭蕾的美和他對舞蹈的熱愛。生活里的他只是一個11歲的小正太,各種滑板玩具槍,迷彩雙肩包,看來美國海軍任職的老爸影響也不小。不用擔心成長為職業(yè)舞者的他會一路奔著陰柔去,力與美會在他身上有著完美的結(jié)合。
而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這般結(jié)合能力的是Joan Sebastian,一個從哥倫比驗背井離鄉(xiāng),孤身在美國追求芭蕾夢的偉岸少年。這是一個背負著自身熱愛與父母期待雙重重壓的孩子。熱愛芭蕾的母親一心希望有個女兒傳承衣缽,Joan的出世讓她略為糾結(jié),因為男孩子跳芭蕾在哥倫比亞社會還是一件“weird”的讓人可以獵奇的事情??梢坏┫露Q心跳了,舞動的就不僅僅是母親的期望,更多的是靈魂里散發(fā)出的對于芭蕾的熱情。
Joan在美國接父母電話,殷殷的話語都是關(guān)于“你要堅持,這是你唯一的出路”,“成功了,就會有大房子,好車好收入”,等等期待以技能改變命運的論調(diào)。Joan無法否認這種悲哀的事實的存在,但面對鏡頭,這個以英國皇家芭蕾學(xué)校為目標參賽的大男孩很平靜地說,練習(xí)那么刻苦,更多為了芭蕾的力與美。那不是一種虛偽維護面子的平靜,而是明白生活的各種不易,也明白自己的熱情與能力所在之后釋然的平靜,他要的只有他自己能給。
美日混血的miko是僅用甜笑就能征服人心的完美洋娃娃。從小熱愛芭蕾,和并不熱衷于芭蕾的弟弟一起練習(xí),纖弱到輕薄的身軀所傳遞出的執(zhí)著堅韌和內(nèi)斂簡直讓人無法相信她只是個嬌小的蘿莉。miko的弟弟很直率,“我也喜歡芭蕾,但沒有姐姐那樣熱愛”,所以他練習(xí)時并不精益求精,毫無精準性的踢腿滑稽得讓老師都無奈大笑,也會在訓(xùn)練室里伴著姐姐得舞蹈音樂呼呼大睡。
紀錄片真實的地方就在于,沒有人能刻意美化或丑化什么,甚至不太可能設(shè)計什么。對一樣事物的愛與熱情,既無法強加給人,也無法從人身上輕易抽離。鏡頭里的半決賽現(xiàn)場,后臺和大廳里,到處是精致的服裝,精靈的身材,以及驚人美貌的如畫容顏。但這些都遮掩不了每一位芭蕾舞者那反差極大的毫無美感可言的雙腳。包裹在閃著絲光緞子里的足尖,傷疤,血口,灰指甲,各種慘不忍睹。所以我相信,舞臺中央王子公主的輝煌瞬間,并不足以支撐一個人對芭蕾全部的熱情,更多的,是對這種藝術(shù)表達本能的癡迷。就像茶癡,不可能盤坐一隅只等待沖好的清茗,一遍遍無聊繁瑣又細致講究的拭壺抹杯更是不可或缺的組成,由此,一種寄托才得以成全至完整。
散落著等待出場的少年們,或拉伸,或踢腿,或旋轉(zhuǎn),隨時保持著全身肌肉最良好的狀態(tài),只為舞蹈時完美的謝幕。
這些人里還有英語不通的以色列小姑娘Gaya,跳現(xiàn)代芭蕾時專注的爆發(fā)力引得歡呼陣陣。而舞蹈,還能超越語言,成為有效的心靈溝通工具,所以Gaya還和Aran成了青梅竹馬的小知己,柔軟人心。
而在塞拉里昂紛飛的戰(zhàn)火中成為孤兒的黑人小姑娘Michaela,被一對美國老夫婦收養(yǎng),幼時看芭蕾雜志封面上定格的舞者,有別于大眾眼里的優(yōu)雅,美麗等通俗的形容,她直言感受到的是快樂,全力舞動時靈魂爆發(fā)出的快樂。養(yǎng)母細致入微的關(guān)愛讓她學(xué)會珍惜與愛的付出,她的夢想是成為出色的黑人芭蕾舞蹈家,開辦舞蹈學(xué)校,讓更多塞拉里昂的孩子有一次擁有夢想的機會。當M媽媽細心用棕黑色顏料涂抹Michaela白色舞裙胸前一片半透明紗,以讓她穿上更融合膚色時,你會明白任何藝術(shù)形式美的存在都根植于愛,所以不分種族,不分膚色。所以那個棕黑色的小天鵝翩翩起舞時,我們看到的一樣是舒展與活力,根本不可能在乎那是何種顏色的美。
每個人被芭蕾吸引的角度都不同,被拍攝者之一的Rebecca的興趣來源于公主夢。芭比,粉色,Tiffany,一切閃爍眩目甚至甜膩的物品都是她的愛,披上舞衣成為萬人矚目的中心只是加強她日常生活里習(xí)慣的閃耀。有人可以嗤之以鼻這種膚淺似乎與芭蕾這樣“高貴”的藝術(shù)不沾邊,但別忘了她閃耀需求的背后,一樣是如雨下的汗水和“丑陋”的腳。
平鋪直敘的片子也沒刻意安排如何激動人心的結(jié)尾,順勢的淡然。極優(yōu)秀的Aran拿了超越金獎的“特別成就獎”,因為他所屬年齡組的金獎都不足以匹配他超越年齡的技巧與天賦;Joan如愿以償去了英國皇家芭蕾舞學(xué)校,成了該校史上第一位哥倫比亞學(xué)生;其他人,有的得獎,有的拿到獎學(xué)金或舞團合同,有滿足,也有落寞遺憾,或許還要繼續(xù)下一屆的比賽。
First position只是人生的某一個片段,更精彩的瞬間大概都還在往后的人生長河里翻滾,等待浮上表面。很多時候被感動不全因為載體有多高雅,而是無論何種領(lǐng)域的熱愛,無論背后有多少或簡單或世俗瑣碎的原因,那些人們選擇沉浸其中之時只有純粹的熱情與愛戀,并傳遞感染世人。而被選擇的芭蕾,和這樣的片子,恰好是一種錦上添花而已。
4 ) Dance is My Breath
盡管觀影之前就知道這一定是個勵志片,那種溫情款款讓人笑著流淚的那種,但它還是大大的超越了我的想象。我和旁邊的老奶奶都是淚點很低的觀眾,我們太入戲了,并不是因為這個紀錄片有多么煽情,而是它的真切,殘忍和溫情:碩大的舞臺,鮮紅的布幕,年少翩翩的舞者,華麗高貴的服飾,還有每個少男少女懷揣的夢想。這樣的元素似乎可以搬到任何地方,好像你會在《讀者》或者《青年文摘》上讀到類似的故事,諸如“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之類。但另一方面, 故事的講述有一種很節(jié)制的力量,電影中所記錄的六個主人公雖然年紀各不相同,但當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都有一種早已超越他們年齡的沉靜和大氣。未成年的他們,卻似乎已經(jīng)篤定了這一輩子到底要做什么,于是夢想真正變成了一種力量,一種勇氣,讓他們明白即使前面荊棘密布,這依然是他們所選擇的道路。六個男孩女孩,經(jīng)過層層選拔,進入了國際最頂尖的Youth America Grand Prix的比賽,來到紐約。如果他們可以把握住這次機會,他們將有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
Aran是個十一歲的小正太,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經(jīng)常要搬家,目前他們在意大利居住。在片子一開始他就給我們展示他的各種練功用的工具,然后聳聳肩,說他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他那么熱愛芭蕾。
Gaya是個和Aran差不多大的小蘿莉,住在以色列,和Aran兩個人好像兩小無猜的感覺,互相給對方打氣加油!Gaya總是喜歡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在最后比賽頒獎的時候,她都不知道人家是在叫自己的名字。
Miko,日本混血小姑娘,看似柔弱,卻內(nèi)心極為堅定地熱愛著芭蕾。她總是那么恬靜地和人說話,細心地打點好自己的生活,她說她從沒有覺得自己失去了童年,雖然home school讓她有些孤單,家里陪著她的只有爸爸媽媽弟弟和小狗,但一想到可以每天花六個小時去練習(xí)芭蕾,她就很滿足。她的指導(dǎo)老師叫Viktor Kabaniaev,是個特別真誠的老師。有一個小細節(jié)就是在比賽前,Miko的媽媽對她說, 要給自己一個大大的微笑。但Viktor馬上告訴Miko的媽媽,沒有必要告訴Miko該如何去感受,她的情緒是由她自己把握的,無需外人來勉強。
Viktor期待自己的學(xué)生可以在藝術(shù)中找到他們專屬的感受和表達的方式。Miko的弟弟Jules是個特別萌的小弟弟,和姐姐一起學(xué)習(xí)芭蕾,卻遠遠沒有達到姐姐對芭蕾的癡迷的程度。當媽媽問他到底想不想繼續(xù)學(xué)習(xí)芭蕾的時候,他很認真地說,真的只是一點點like,但遠遠沒有到love。當媽媽說到兒子不再練習(xí)芭蕾時特別難過,因為她再也看不到兒子在舞臺上表演天鵝湖了。感覺這個日本媽媽有點點tiger mother的范兒,Jules后來說媽媽告訴他現(xiàn)在不練芭蕾了,想進入常春藤名校的辦法就只能好好學(xué)習(xí)了,于是買了好多書讓他做,讓小大人似的他哭笑不得。
Michaela在戰(zhàn)火紛飛的 Sierra Leone出生,從小失去了父母,在孤兒院長大,后來被一對美國夫婦收養(yǎng)。童年時的傷痛讓她更加珍惜現(xiàn)在充滿愛的家庭。她希望向世人證明,黑人也可以成為出色的舞者。后來腳受了傷,差一點就沒有辦法繼續(xù)比賽了。決賽那天,她終究沒有辦法割舍舞臺,不顧傷痛,忘情地跳著。那一刻,她擁有了整個舞臺。
Joan是從哥倫比亞來的帥小伙,他背負著父母對他的期望,一個人來美國學(xué)習(xí)芭蕾,夢想是希望進入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他的故事,相信每個背井離鄉(xiāng)的人看了都會鼻子發(fā)酸吧。
Rebecca是這六個參賽者里面年齡最大的,她希望在這個比賽里脫穎而出,獲得一份大的芭蕾舞團的合約。17歲,當其他少男少女們還沉浸在花季雨季的青澀時,對于Rebecca而言,卻意味著職業(yè)生涯的開始。 能否擁有一支合約意味著她的芭蕾之路飛揚抑或終結(jié)。
影片的結(jié)尾是個超級的happy ending,每個人的夢想都照進了現(xiàn)實。盡管有些評論說它不夠戲劇性,略顯平淡,但我覺得故事是真切的,所記錄的這六個孩子,其實都是幸運兒,他們當然是為了自己的芭蕾夢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但他們能在人生才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盡自己最大努力去打拼。所以在他們身上所看到的篤定和熱情真的是和年齡無關(guān)的。也許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真正找到自己可以為之傾其所有的東西,或者當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他們已經(jīng)離那條路太遠太遠。或許可以這樣說:與其說是他們選擇了藝術(shù),倒不如說是藝術(shù)選擇了他們,是一種冥冥之中的召喚?就像11歲的Aran告訴我們,熱愛這種東西是沒有辦法解釋的,“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我那么喜歡它?!蔽以?jīng)問過我的一個特別喜歡跳舞的朋友,到底是為什么他會那么鐘情于舞蹈。他告訴我:dance is my breath. 呼吸是一種本能,無法解釋,甚至不需要解釋。我是真的羨慕和嫉妒他們。
導(dǎo)演的訪談:
http://thefilmstage.com/features/interview-first-position-director-bess-kargman-on-diversity-in-ballet-and-more/ 5 ) 樂之者
想記錄下那些印象深刻的點…
學(xué)習(xí)芭蕾要付出的高昂成本,舞鞋,服裝,租練習(xí)場地,舞蹈老師等等。
喬安在地鐵站里穿板鞋旋轉(zhuǎn)跳舞,即將開走的列車上的乘客看著他目不轉(zhuǎn)睛,還有在家里后院跳舞,旋轉(zhuǎn)一圈碰倒墻邊的掃帚,喬安姿勢優(yōu)美的順手將它扶起,喬安臉上的笑容是享受,他是真的熱愛,也是真的渴望。在皇后區(qū)的房間里和父母打電話,父母內(nèi)心是關(guān)心想念,可是說出口只有你要堅持要努力,你沒有后路可走,你是家族的希望,喬安聽著電話里的話語,沒有太大表情,說到,我會的,電話費有限,先不說了,媽媽我也愛你。
采訪米可爸爸,他說“如果沒有芭蕾,我們?nèi)铱赡軙痊F(xiàn)在胖十斤,會經(jīng)常度假,在家看電視,和其他家庭一樣”,“孩子們每天練習(xí)的時間比我工作時間還長,而且他們從不休息,周末也在練習(xí),這樣也挺好,我的孩子比我還努力,我也能專心拼事業(yè)了”。
比賽的后臺,表演發(fā)生失誤的女孩坐在地上抽泣,一旁爸爸安慰她,這是現(xiàn)場表演,出現(xiàn)失誤很正常,沒有關(guān)系的,你表演的很棒,不要在意結(jié)果,享受這個過程就好了……
喜歡這種紀錄片風格的影片,不做作不煽情,很真實很現(xiàn)實,能引起共情,也能啟發(fā)思考。導(dǎo)演選取的角色各有特點,不同的年齡,性格,來自不同的階層,國家。自己的出身,家庭是無從選擇的。好的家庭,可以為你提供指引和支持,讓你更容易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不過如果沒有出生在那樣好的家庭,并不是說就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只是會面臨很多困難、困惑、壓力,只能靠自己,靠頑強、堅韌的意志去一一克服,才有可能做成,這其中到底有多難,只有自己知道吧。
想到下午看到的一段話,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寫到:“普通人啊,生在普通家庭,長在普通家庭,一張普通的臉,普通的成績,想普通的事情?!睂τ谖叶?,不就是這樣嗎,讓自己獨立,過穩(wěn)定且獨立的生活,這樣就是完整的一生了,有時還會覺得,似乎還算不錯的一生,然后自己也沉溺于這種安全感之中,如果不是這部電影,我感覺的我都要忘了,還有夢想這個東西存在。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可以用它來分析起源,但是不要讓它來承擔責任,這樣沒有意義,反而容易自暴自棄,喪失努力的想法和動力。
說的亂七八糟,不過,最后想表達的是,內(nèi)心如果有想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勇于嘗試,更要持之以恒。這種勇敢和堅持,會讓人散發(fā)出不一樣的光芒,自己會感受到這^_^,周圍人也會看的到。很慶幸自己現(xiàn)在28歲,想做的事,都可以一一去實現(xiàn),不怕浪費時間和金錢,可以不求結(jié)果的只為完成內(nèi)心的滿足感。然后希望,如果自己以后有家庭,有小孩,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開明的家長,希望可以給小孩最好的支持和鼓勵,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學(xué)會享受當下,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熱愛,這才是最重要的。
6 ) 首席
第一次看這部紀錄片的名字的時候,我一開始想的是“第一位置”,再仔細想就是“首席”。
作為芭蕾舞者,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自己能成為某某芭蕾舞劇團的首席,所以在他們眼中,成為首席,是證明自己能力的一種肯定。
本片里有好多個小男女主角,都是如此的熱愛著芭蕾舞。從他們的眼神中,從他們的話語中,有著一份對自己熱愛的事物的執(zhí)著。
我最喜歡的是美日混血的小女孩miko,我喜歡她的安靜靦腆,她沒有怎么表達有多么熱愛芭蕾,但是在她跳舞的時候,所有的肢體語言都在表達著她對芭蕾的熱愛!舞蹈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以及每一塊肌肉的變形,這所有,讓我看到了芭蕾的美好。
他們中有說過,他們并沒有因為練習(xí)舞蹈而感到失去了童年。
在影片最后,每位記錄的小舞者們都獲獎了,他們也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了一步。這部紀錄片的名字,“起點”正與他們現(xiàn)在出發(fā)向夢想的道路上所在的位置是一樣的,我覺得英文名“first position”是表明芭蕾舞者想要成為劇團首席的一種愿景,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放棄,他們這么努力,上帝是不會看不到的。我相信。
加油!對他們說,也對自己說。
古裝
很討巧的題材。生活在意大利的美國男孩、讀普通高中的美國女孩、半個日裔的美國女孩(及半途退出的弟弟)、完全不懂英語的以色列女孩、赴美求學(xué)的哥倫比亞男孩、被收養(yǎng)的非洲女孩,分別展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夢想與價值觀。過人的意志力與強大的成就動機,注定了他們的成功?!景倮蠀R電影中心】
ROH
很好看!
【換個題材,便是中國體操運動員,中國舉重運動員,中國足球運動員和中國奧賽小子們····】最大的本質(zhì)還是忠實于事件和生活本身去記錄,去講述,各種人群,為了心中的芭蕾夢想,不惜在一條未知的道路上生活著。Ps:沒字幕真考驗我的英語水平?。?!
每個選手都很有特點。此后人生的不同可能,才剛剛啟程。。。Miko很漂亮,然而令我更介意的是放棄了芭蕾的Jules,他小小年紀說著很無奈的話:“我喜歡芭蕾,但沒有我姐那么愛。我媽說如果我不練芭蕾,就必須乖乖學(xué)習(xí)才能考進好大學(xué)?!彼赣H典型的自以為是,比賽時叫Miko笑,被老師制止。
@默默 你推薦噠~
輕盈優(yōu)雅,美倫美幻
有笑有淚
Hopping, jumping, and flying -- letting the bird fly out of your body. There is something eternally young, and larger than life. I highly recommend it, friends.
幾欲被感動cry了?。。。。。?!
逐夢的少年們,一切才剛開始。有夢想才更美
show you what is passion.
孩子們太棒了!
what makes great dancers great is their exceptional maturity
從頭到尾認真地又看了一次影片。被熱愛芭蕾的孩子們感動得淚如雨下。被影片的剪輯佩服得五體投地。相信過一段日子,我還會再看的。
Do it
沒有童年的殘酷優(yōu)雅。很震撼的一群孩子。年輕而執(zhí)著。熱愛和夢想。佩服!
選角選得真好,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故事和個性都不一樣。拍攝和剪輯都是一流水準。
牛逼閃閃 配樂和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