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無知者有罪
如果把某衛(wèi)視《變x記》中所有變形前的主人公組成一個組合,那么不用給他們武器,他們就能赤手空拳的血洗全世界,清除全人類。
如果你曾看過這個節(jié)目,你可能會和我一樣想不通,為什么這群少年對這個世界有著如此大的怨氣?
他們無一例外的來自城市中相對富裕的家庭,衣食無憂,前途不愁。不需要費太大勁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用很好的成績就會有條不錯的路在他們畢業(yè)之后鋪在腳下。
可能當一切都來的太容易時,一個人就會開始情不自禁的揮霍。
他們看誰都虛偽,只有自己最真實,他們不屑于一切體制、規(guī)則、法律。
學校,父母都是他們急需掙脫的枷鎖。
他們弄啥弄不會,干啥啥不成,沒了父母財力的支持,就是一堆堆毫無生存技能的毛毛蟲,而他們放佛看不清這事實,一個個感覺自己狂拽炫酷吊炸天,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毫無感恩之心。
永遠拎不清輕重,一句話不合適,說爆發(fā)就爆發(fā),說干架就干架,不分場合,不分情況,不分人物。
你站在他們身邊,都能感覺得到他們身上蒸騰出一股股的黑色戾氣,隨時要擔心自己會被他們的怒火焚燒殆盡。
之所以看這部電影能想到《變X記》,是因為電影里也有著這么一群要命的熊孩子。
真的是 ——要!命!
如果有如果的話,這本將是一次非常完美的旅途.
男女主角在風景秀美人跡罕至的伊甸湖畔,搭個兩人份的帳篷,準備好兩人份的早午晚餐,白天就搽好防曬霜曬太陽看書,曬熱了就在湖里游會泳,游餓了就一起釣魚然后烤來吃.
吃飽了就一起鉆進帳篷做愛做的事,做累了就相擁小睡,夢醒了就一起爬出帳篷肩并肩看星星,隨便說著一些有的沒的話。
最動情處,男主角可以深情款款的摸出口袋中的鉆說那句最老土但每個女人都最愛聽的情話:
“Will you marry me?”
如果這旅行目的地不是一個與世隔絕未開化的風景區(qū),如果這里沒有一群處于青春期的熊孩子,如果這群熊孩子不是被曾經(jīng)同樣是熊孩子的父母養(yǎng)大。如果這對情侶沒有和這群殺傷力極大的熊孩子不期而遇……
如果有如果的話。
這部電影帶給我極深遠的恐懼感,是真的看完覺得渾身發(fā)冷的電影,不是害怕,而是后怕。
鬼怪電影再恐怖,那種恐怖在看完電影回到現(xiàn)實的當下就截止了,你明白你不會在生活中遇到同樣的可怕經(jīng)歷。
但是這部電影中的故事,是真的有可能在你的生活中原裝重現(xiàn),尤其是我通過看《變X記》知道,這世界上不可理喻的熊孩子原來有那么多。
他們不僅在電視里存在著,也在你的生活中存在著。
來自無知者的暴力往往令人驚悚,他們骨子里散發(fā)著毫無道理的惡意,隨時會對身邊人進行沒有原因的傷害,而這些往往是最令人害怕和無法防備的。
可他們還是孩子??!
恰是這些最不可能犯罪的人所做出的罪行,令人齒冷,心寒,毛骨悚然。
一場驚悚換來兩個警示:
1.遠離不開化的風景旅游區(qū),
2.遠離處在青春叛逆期的熊孩子。
2 ) 《伊甸湖》:野蠻從未遠離
恐怖片的精髓在于激發(fā)人們共通的對未知和不確定事物的恐懼感。這樣的恐怖元素很多,比如生孩子、死亡、走夜路、幽閉空間、婚姻外遇、朋友被判等等,但這些恐懼,往往僅僅針對個人特定的經(jīng)驗,算是小兒科。
能把題目做大一點演變成社會問題的,往往針對某種原罪,弄出某種因果報應,比如《隔山有眼》(核試驗問題)和《萬能鑰匙》(種族問題),這種算是時間線的恐怖片;另外一種就是針對特定地區(qū),往往是邊緣化的蠻荒之地,比如《惡魔的廢墟》(拉美食人植物)和《恐怖地帶》(非洲傳染?。?,這種算是空間線的恐怖片。這兩種都是對整個國家或社會的罪孽的揭示和批判。
但是,能把題目做到最大的,卻不是把恐懼放進歷史和荒野,而是拉回來放到我們身邊,這樣的恐懼既是整個社會的,又是每個個人的,《伊甸湖》無疑在題材的切入點上非常犀利的捕捉到了最要害的恐怖感——人性的野蠻。
這種野蠻既不是泛黃的歷史教科書里的八國聯(lián)軍,也不是遠在非洲的深山老林,這種野蠻在每個人心里。雖然《伊甸湖》的故事仍然發(fā)生在一個類似蠻荒的鄉(xiāng)村野外,一群比較粗俗愚昧的人群中間,但是就像各位觀眾引發(fā)的共鳴一樣,我們每個人兒時也許都或多或少遇到過類似的暴力險境。也許它就發(fā)生在最發(fā)達最文明的大城市的街道上,也許就在你的小學或者你孩子的小學附近轉(zhuǎn)角的小巷子里……
廣東開平中學女生暴力輪奸視頻、摸奶門、馬家厥案、美國的校園槍擊案,在今天何其繁榮文明的中國和美國,仍然此起彼伏的不斷發(fā)生,一次次提醒我們:雖然高樓林立,雖然汽車洋房,雖然民主法治,但野蠻從未因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而遠離我們。人心的改造與進化,在每一個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清零重起,好像希臘神話里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樣,是這個社會走向文明永無止盡的命題。
對于人性的野蠻,《伊甸湖》兼具現(xiàn)實感和含蓄象征性的故事遠勝過概念化和直白夸張的《天生殺人狂》和《殺死比爾》,它類似寓言一般向我們提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面對無知不羈的孩子,大人(家長和社會)的責任是什么?另一個問題是,面對野蠻,文明的人該怎么辦?這兩個問題無疑都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回答清楚的,也許很多人會說,那些孩子很壞,是因為“有其父必有其子”“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可是如果再追問下去,為什么有這樣的父親呢?這僅僅是特定地區(qū)、特定社群的愚昧么?我們每個人在每一個生活細節(jié)上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周遭的別人的孩子呢?我們是如何言傳身教的呢?
對于第二個問題,則更為糾結(jié)??础兑恋楹肪拖窨础讹Z風營救》一樣,在導演的調(diào)教下,觀眾很自然的群情激奮,于是很自然的與故事中的正義者一道“殺紅了眼”,對那些惡棍,恨不得虐殺之而后快。但是靜下來一想,這跟那些孩子為狗報仇而虐殺男主角,又有何不同?有人會說,善良的人對待窮兇極惡的人如果心存憐憫,只會死的更慘,只有以暴易暴,甚至比壞人更堅定果決,像《不可饒恕》里的伊斯特伍德一樣,手起刀落,才能讓善良者生存。可是使用暴力之后生存下來的善良人,還是從前那個善良人么?
也許《伊甸湖》里的男主角在湖邊被一群后到的小孩子打擾時,過去熱情的打個招呼,送上點小吃或啤酒,稱贊一下小狗,聊聊搖滾樂,給孩子們一個友善親和的印象,不要一副自掃門前雪、得理不饒人、大人訓小孩、好像這個沙灘天然就是自己的口吻,看到有小孩在,行為檢點一點,不要那么惹火,不要得意忘形的抱著女人跳水里,或許那群孩子也就不至于偷他的車,也就沒有后面的死狗和死人的事情發(fā)生。
野蠻從未遠離,且無時無處不在人心里威脅我們。以惡滅善、殲滅肉體、摧毀文明或許如山倒般輕易痛快;但是以善馴惡、改造心靈、重建文明卻如抽絲剝繭般,需要耐心、細膩、寬容和靈性,需要深入人心的力量和悲憫。
3 ) 片子為啥憋屈的原因
1. 這片子是部寫實的片子,是要描寫個社會現(xiàn)象的,不是恐怖片刺激你讓你爽的,相同種類的片子可以參照最近的冰凍之河
2. 英國的電影。英國現(xiàn)在最臭名昭著的社會問題就是未成年年酗酒和犯罪問題,也是本片的中心
3. 片中揭示的社會問題包括:未成年人酗酒犯罪;城市中的貧民窟;工人階級受教育底下;福利好導致人沒有追求;人權(quán)意識過于強烈導致對法律和道德的漠視;英國地域文化歧視。下面詳細解釋以上幾點:英國購買酒精類食品需要出示身份證說明你已成年,這其中包括酒心巧克力,從此可以看出英國對未成年人酗酒是嚴格控制的,就是因為該問題太過嚴重了;城市中有非常嚴格貧民窟,或者類似福利房,居住者大多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英國社會等級制度比較明顯,分成上層社會,中流社會和勞動階級,受教育程度遞減,犯罪率遞增,因為好的學校一般為私立,而勞動階級沒有錢去上(參看Brett父親第一次出場時的穿著,明顯為建筑工人),而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低也意味著孩子的教育也得不到重視,任其自生自滅;福利好的社會人都比較目光短淺,因為不需要工作就能有房有車,所以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和假想的敵人來斗爭上了,比如銀行和有線電視;漠視法律,有著極重的自由主義思想,覺得個人的行為是可以完全不受監(jiān)管的,或者漠視其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因為他可以做,他就能做,而不去管到底應該不應該做。最后是地域文化,英國也有南方北方之分。片中的人都是英格蘭北部人(從他們初到酒吧時酒吧老板的一句Eh up, me duck就能聽出來),約克郡,蘭卡郡之類的地方。這些地方由于是以重工業(yè)發(fā)家,所以在英國人心中都是些臟亂差的地方,于是兩個操標準倫敦音的人來到的臟亂差的北方,被毆打致死。雖然是故事背景,也能看出英國文化的主導思想和偏見所在。
3.5 補充一個,就是學校監(jiān)管不利。為了保護未成年,學校的老師都不敢隨便亂說話。課堂上保持能維持秩序成為選拔老師的最重要的條件。而且更有甚者是,找學生談話時一定要找一個第三者旁聽,因為不管同性異性,老師都非常有可能淪為保護未成年人的受害者。如何受害請自行補完。
4. 以上清單不是完整的,歡迎補充。但是不是個人臆想,均為事實。
5. 影片就是要給人一種感覺,Brett就是作惡沒有懲罰,因為在英國社會里,未成年就是一把保護傘,不管你干什么就不會有多大懲罰。曾經(jīng)有一個14歲還是12歲的小孩殺了他老師,貌似是判了四年。理由就是未成年。影片希望喚起人們對這個社會頑疾之一的重視,了解它的危害,并從各個方面去整治。如果最后小孩都死了,那本片就真的是部驚悚片了,沒有實際意義。
6.以上是一個東方文化愛好者對西方文化的批判。你可以角度不同,但是請理解。
4 ) 為了舒緩心情,討論一下題外話:這幫歹徒是否會被警察抓???
本片的討論大都是圍繞人性善惡、自我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有很多見解。
我想討論的是:是否這些壞人最后會被警察抓???其可能性有多大?
首先,作為一部英國電影,所展現(xiàn)的也都是英國環(huán)境,所以默認是發(fā)生在英國的案件。
在英國這種社會完善的國家,可以相信司法部門,包括警察、法院等,他們通常都能做到盡職工作,警察的水平也很高,技術(shù)力量更沒的說。
那么,這起案件被發(fā)現(xiàn)并制裁兇手的可能性有多大?
被害者情侶兩人,因為這對情侶是準備結(jié)婚的,也就是說他們屬于社會上比較穩(wěn)定的人群,不太可能離家出走、隨意流浪等;過了周末不上班,會引起所在部門的擔心,比如女孩所在的幼兒園,肯定會查問為何不上班,還有朋友們聯(lián)系不到他們等等,用不了幾天就會報案,受到警方的注意,開始查找,這個可能性很大。
一旦開始查找,應該很容易就找到他們的去向,至少英國的攝像頭是全世界聞名的多,直到最后小鎮(zhèn)上的追查都不成問題,然后他們進入野外環(huán)境,攝像頭是沒有了,但很容易想到他們的周末度假地點,很可能就是那個僻靜的小湖邊。
失蹤兩人很可能意味著是嚴重刑事案件,應該受到警方很大的重視,包括媒體報道等,因此在湖邊一帶的搜查也會很仔細,應該會找到很多痕跡證明兩人來過。用警犬甚至可以很快確定其活動路線和范圍。
一旦確定了兩人是在湖邊失蹤,下一步調(diào)查就比較容易。
雖然那幾個孩子的家長是鎮(zhèn)上的人,但不可能全體鎮(zhèn)上人都是他們的同謀,畢竟無辜者居多,也沒有必要冒坐牢的風險為那幾家人遮掩,甚至對這種無德家庭,鎮(zhèn)上其他人很可能非常厭惡,能把他們送進監(jiān)獄對別人有好處。
只有一種情況除外:鎮(zhèn)上真的就只有這幾家人,全牽涉進這起犯罪,也就是說,全鎮(zhèn)犯罪,這時警方破案會困難得多。但這種可能性很小。
另外,鎮(zhèn)上的小歹徒們死了3~4個,在路牌旁邊被最壞的頭目猛打的那個少年,不知道是否被打死,看毆打的瘋狂樣子,說不定就打死了,如果不打死,這個少年活著,很可能成為最容易向警方泄露秘密的人,從而大大提高破案可能性。
這幫少年歹徒在當?shù)乜隙ê芏嗳硕贾溃ň煲矐撛缇椭浪麄?,做為第一嫌疑人,必然被警察詳細盤問和調(diào)查,不論家長們是否能夠完全遮掩住殺人痕跡。
同時,最壞的歹徒的父親,應該是個刑滿釋放犯,他在毆打另一個少年之前,曾叫囂“你知道監(jiān)獄什么樣子嗎?你爸爸知道監(jiān)獄什么樣子嗎”。對這樣的人家,警察肯定不會放過。
活著的幾個歹徒,包括他們的家長,在警方逐個盤問下,就算不承認,也會留下大量讓警方懷疑的情況,畢竟此案牽涉人太多,尤其最后浴室謀殺的時候,大約有十個以上的人在現(xiàn)場。分屬不同家庭,這種類似公眾謀殺的案件,很難長時間隱瞞。
歹徒方面死了3~4個人,也是一件難以遮掩的問題,當然家人會推說是離家出走了等借口,但如此湊巧與失蹤案同時發(fā)生,估計警察不會輕易相信他們,與這些人有聯(lián)系的朋友、家庭會更多,如此大量的調(diào)查目標,遮掩真相難上加難。
以上各種問題,一旦被警察追究出一件,就是全盤崩潰,包括最壞的那個歹徒無故燒死一個小孩的罪行,都會被揭發(fā)出來。
另一方面,歹徒們殺人滅口之后,會試圖掩蓋罪行。尤其在一個刑滿釋放犯的帶領(lǐng)下,很可能那輛汽車被拉走銷毀,最可能的毀滅罪證的方法就是沉進湖里,但是多次在叢林里開車,留下的無數(shù)車轍印難以消除干凈,沉進湖里的車也很可能被警方的仔細搜查所發(fā)現(xiàn),畢竟警方更熟悉這些可能性。
另外燒死人的現(xiàn)場也可能被掩埋清理,但很難徹底清除痕跡,除非把大樹根全刨出來毀掉,否則人體被焚燒留下的油脂等痕跡,總會有部分殘留,作為重要嫌疑現(xiàn)場,這都會被警方注意到;
另外,還有來回奔跑的痕跡、遺落物、各處血跡(比如那根扎穿腳的木頭)、帶血的紗布等等。
總之,在一天兩夜里,面積很大的叢林中發(fā)生了很多事件,是難以徹底消除的,也是那幾家人力所不及。只要警察確定了此地是失蹤人口案件的關(guān)鍵,詳加盤查,兩名遇害者的被殺都是多人所為,難以隱瞞。
綜上所述,即使歹徒家人們努力消除犯罪痕跡,但因為痕跡太多、牽涉人員太廣,是很難掩蓋罪行的。這種非蓄謀的突發(fā)案件,一旦被警察發(fā)現(xiàn)關(guān)鍵,較容易破案。
所以,我相信歹徒們有很大可能被抓住,并受到法律懲罰。
當然,因為英國沒有死刑,尤其可能有歹徒未滿16周歲,所以判決結(jié)果不一定能讓大家感到滿意;但至少直接參與謀殺的幾個成年人會被長期監(jiān)禁,其他歹徒少年也會受到相應懲罰,為首者年紀較大,可能是終身監(jiān)禁。
這些人的下半輩子,多數(shù)要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
也許這能讓大家心情好一點。
以上是我個人推測,歡迎指正。
5 ) 想要揭露現(xiàn)實又脫離現(xiàn)實的垃圾片
很多人說這部片子反映了真實的恐怖感,還解釋了某些社會的丑惡,勉強看完后感到無比失望。
女主角莫名其妙在草叢中露宿一晚,還“興致勃勃”地觀賞老公受虐。這是全劇硬傷的開始,女主面臨的情況不是敵對分子人海戰(zhàn)術(shù)漫山遍野搜索情況下需要暫避風頭,而只是個位數(shù)的小孩追殺而已。她完全可以用一個晚上時間,摸索著走出叢林,哪怕迷路,只要向一個確切方向走,起碼可以離兇手遠一些。
后面女主觀看男主受虐則實在匪夷所思,她沒有用手機拍照取證,也未采取任何行動,只是在那兒看啊,看啊,看得我實在著急,“你看個屁啊,你”。
影片從前后鋪墊看,似乎要表達家庭或社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暗示家庭粗暴對待孩子,激發(fā)了孩子的暴力傾向??墒菑挠捌矗饕獌词帜泻⑼耆且粋€殺人不眨眼的禽獸,沒有一點點,哪怕一點點的人性。世界上那種野蠻教育可以教育出這樣的禽獸?這樣的禽獸有代表性嗎?當這個惡小孩用火燒死另一個小孩時,我感覺這種行為已經(jīng)根本不是教育問題,而是精神是否正常的問題了。在情節(jié)設計上,這群孩子如此執(zhí)著地追殺情侶時,堅定到了極點,哪怕是訓練有素的特工估計都要感到羞愧,這是一個流里流氣的小流氓可能做出的事嗎?
兇手在殺人、燒死另一個小孩時,情緒穩(wěn)定,鎮(zhèn)定自諾,完全沒有一點人性的猶豫和懷疑。如果能稍微展現(xiàn)一下惡小孩的膽怯,軟弱的一面,或許能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影片的教育主題更顯突出??梢宰屓烁惺艿?,哪怕是這樣一個邪惡的人本質(zhì)上也是惡劣家庭教育的犧牲品。
可是影片沒有如此。于是一切都變成了特殊中的特殊,電影成為一場血腥離奇的鬧劇。所謂的教育主題只不過是影片商業(yè)渲染鋪成之下一點點文藝裝逼而已。
6 ) 沒有借口
在這一對情侶剛剛和那群小孩發(fā)生口角的時候,我就覺得男主角的處理方式很有問題。其實真應該聽那個女人的話,別理他們。
怎么說呢,很多事情其實都沒有道理可講,無論你遇到的是大流氓,小流氓,或是一群根本不同你講道理的人,特別注意,是一群。那個可笑的男人想著去教訓他們,還想去告訴人家父母。拜托,看看這種小孩就該知道是什么樣的父母教出來的了。碰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躲遠點。惹不起,我躲得起。
當然,有人會說什么邪惡是會被正義壓倒的,為什么要害怕壞人云云??墒?,你要處理問題是要基于能夠保護自己的基礎(chǔ)上。其實退一萬步說,就算最后女主得救了,那幫小惡魔都去坐牢槍斃了,她男朋友也永遠回不來了。所以有時候,完全沒必要逞一時之勇,卻讓自己陷入危機。大丈夫,能屈能伸么。
接下來,萬一你就是招惹上了麻煩,這個麻煩居然恐怖到會害到自己的性命,那我覺得,沒有什么是比我的性命更重要,哪怕是別人的命。
這話說來有點冷血,可我想到里面那個看上去很可憐的小男孩被幫派小老大焚燒那件事,女主居然還猶豫了一陣!拜托,回去就一定是個死,這種時候逃命還來不及,居然還有功夫為出賣過自己的人擔心?!
所以最后她沒有猶豫就撞上那個女孩的時候,我覺得就一個字,爽。這是她應得的報應,何況在自己生命面前,她完全沒必要做出什么不必要的慈悲來。
當然,最后的結(jié)局只能說這個女主運氣實在太不好。其實,當他們一開始就能發(fā)現(xiàn),這整個小鎮(zhèn)的風氣都十分不好,在這種沒道理可講的地方,就應該早點閃人。法律在這群人面前都是失效的。說到底,這里的大人小孩就是一幫loser,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當然對這種所謂的“正義人士”感到深惡痛絕。
最后,我想到那個被殺的小孩的媽媽說的話,they are just children……聽到這句,我簡直想重重地“哼”一聲。
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他們還是孩子,還不懂事……”
“他是個好人,只不過有點沖動……”
“他本性不壞,但是……”
“這不是他的本意,他的精神有些問題,你讓讓他……”
我每次聽到看到這種話,簡直就想一拳頭揮過去。
世界上有幾個人是本性壞的?!大多數(shù)傷害別人的人都并不是處于本意,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傷害了別人。
所以,無辜的受害者就應該為此買單?就為此不能責怪這些“本性不壞”的人?f*ck off!!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只要你傷害到我,我就有理由討厭你,鄙視你,甚至報復你。
更有甚者,自己傷害別人都有種種理由,比如,“他還是個孩子!”可這個女人出于自衛(wèi)而動手反擊,就變成了無惡不做的賤人。
對這種人,你能跟他講道理么??
被狗咬了一口,不用咬回去??僧斶@條狗讓你忍無可忍,動手吧,不要慈悲。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相比之下,喪尸什么的多可愛。
這真的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片,太接近現(xiàn)實所以才恐怖。男主角的反應在我看來基本是正常的,女主開始不開竅兒,后半也已經(jīng)很棒了。無奈,這些無知無畏的少年真的是最恐怖的。
這種電影里總是讓主角做出最蠢的選擇。
如果說“七歲的小男孩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那么不良少年無疑是恐怖生物之最。
2016.10.21二刷。真他媽虐啊,那姑娘給撞飛的時候我還真有種喜悅感。。。
開始那條狗叫邦妮我還想是不是還得有條叫克萊德的,結(jié)果最后還真有
男的該牛逼的時候不牛逼,刀子都嚇掉了。女主角該逃跑時候不逃跑,還在樹底下玩了一晚上。女主角看著自己男人被虐了十分鐘才想起來要報警……
教育意義:社會渣滓從父母開始。
少年犯罪就像人之初善惡爭論,一個叫“年齡”的東西總會袒護扭曲的心靈。法叔的陣亡率果然在80%以上,反復被虐殺真的很好玩是嗎?
孩童才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生物,他們有好奇心、行動力、破壞力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
極度危險的一部影片,孔子看完也會罵娘。
太牛了,太牛了,導演氣氛的處理和把握實在讓人嘆為觀止。
被流行文化過度美化的青春的本來面目……
惡魔只會孕育惡魔,未成年并非免死金牌,有一種罪孽叫袖手旁觀!求饒不成加之逃跑失敗,唯有反抗才能扭轉(zhuǎn)一切,至少你要用雙手去捍衛(wèi)自己的生命。
法斯賓德的角色太衰了,千萬別得罪倒霉孩子
孩子不恐怖,恐怖的是孩子們的家庭教育。對人性陰暗面得挖掘和黑暗得結(jié)尾讓人震撼。這種封閉環(huán)境里的人,觀光客你們傷不起!★★★★
太TM滅絕人性了
智捉到氣人的女豬腳,該逃生時不逃生,該報警時不報警,不該報警時要報警,不該求助時要求助。
大家應該多一點自我保護意識,多鍛煉鍛煉身體,有危險的時候一定要學會使用暴力
別帶你的女朋友去那些荒僻的犄角旮旯玩浪漫,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她,我太支持美國的持槍制度了,與其窩囊死,不如拿著點四五拉足墊背,別太相信純潔小屁孩兒,更別相信那些大人,小雜種的爹媽就是大雜種,不一定百分百,但九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