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劇照

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2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3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4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5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6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3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4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5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6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7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8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19黑鏡 第四季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2-03 00:40

詳細劇情

  《卡里斯特號》:羅伯特(杰西·普萊蒙 Jesse Plemons 飾)是一家游戲公司的技術總監(jiān),卻因為內(nèi)向怯懦的性格而無法得到同事和下屬們的尊重。然而這一切都無關緊要,因為在家里,有一個甜美而又邪惡的秘密等待著他去享用?!  洞筇焓埂罚厚R莉(羅絲瑪麗·德薇特 Rosemarie DeWitt 飾)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傷害而加入了“大天使”計劃?!  恩{魚》:面對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是勇敢的面對,還是不惜一切手段消滅所有會導致秘密曝光的可能性?  《DJ下臺》:當人們的相愛分離全部交由精密的科學計算和管理軟件來定奪,我們會迎來一個更好的世界嗎?  《鐵頭》:在一個人類快要被機器狗趕盡殺絕的世界里,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愿意付出什么?  《黑色博物館》:妮希(萊蒂希婭·賴特 Letitia Wright 飾)步入了一間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館之中,在那里,一件曾經(jīng)人人趨之若鶩的稀世藏品等待著她。

 長篇影評

 1 ) 黑鏡的碎裂

我平時很少看劇,與電影幾個小時講完一個精煉的故事相比,劇顯得繁瑣而冗長,甚至一些公認好?。埮莆?、西部世界)都提不起我的興趣。但也有一些意外,比如神探夏洛克,比如黑鏡。雖然現(xiàn)在來看,這兩部劇都呈現(xiàn)出了不可挽回的頹勢。

回到這一季上,其實之前根本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第三季透露出的濃濃的好萊塢式的編劇風格,早就讓黑鏡與神劇越走越遠。而這一季的六集,當時的宣傳說是第三季的下半部分,差不多我心中已經(jīng)有了大概的定位。

果然第一集上來就沒有讓我“失望”。真人模擬游戲這樣的設定在十年前就已經(jīng)爛大街了,當然這不是問題,第二季的白熊就把這個概念玩的風生水起,而這一集,編劇的水平可以說是好萊塢三流。一個頂尖的程序員為了自己的私心而精心設計的內(nèi)測版本的游戲,在那個看上去就無敵的印度小哥研究了好久好久而不知道如何破解的情況下,那個新來的妹子看了幾眼突然就知道怎么辦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為了推動發(fā)展而全然不顧合理性的情節(jié)設計,不禁疑惑這個級別的程序員妹子為什么還要來這里打工。更奇怪的是,這個情節(jié)對最后的發(fā)展其實沒有作用,低配呆萌知道了這個事情以后也沒做出怎樣的回應(甚至都沒有debug!)而只是把妹子的黑隊友變成了丑蜘蛛,然后巧妙的讓妹子有了發(fā)現(xiàn)整個游戲最大bug的機會。狗血的事還沒有完,妹子好像突然智商提高了,實行最后計劃的時候甚至想出了美人計。這段設計蠢到無語。首先低配呆萌明明打個響指就可以毀天滅地,為什么沒了通訊器就哭爹喊娘了?當然我們可以說呆萌是原教旨主義者,一定要像星際迷航里那樣拿個通訊器裝范,那沒問題。但我作為一個正在進行那么緊張刺激且危險的游戲的程序員,難道就沒想過給通訊器設置個哪怕指紋解鎖?包括最后的尷尬結局,難道就沒有提前設計什么強退的方法?當然這個尷尬結局我們后面還要說。這是第一點。第二,這一集直到美人計之前都在給我們提示呆萌是個性冷淡or性無能,自己的艦上的所有人的性器官都不見了就是很好的證明,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后被妹子脫了外衣跳水里就吸引了誘惑了,甚至對妹子一系列反常的舉動不聞不問,這是精蟲上腦了么?既然要精蟲上腦、我是這里的上帝呀,想怎么搞妹子就怎么搞呀,為什么還要冒著風險扔掉通訊器再下水?看到這里的時候其實我已經(jīng)基本崩潰了,結果結局來了一個會心一擊。諸位看官試想,以妹子為首的一幫人到底在做什么?如果按照她們的計劃最后全部毀滅了,那呆萌沒事啊,他完全可以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游戲內(nèi)測啊,就算沒有冰箱,他還能重新搜集大家的DNA信息啊,因為受害者本尊們都不知道這個事情或者知道了也完全不相信啊。這里導演設計了一出戲里戲外的合作,營造出一種inception的快感,但冷靜下來一想,我直接把消息群發(fā)給很多很多人,并拿出一些實錘,這個事情是可以順利解決的呀。當然導演不會這么做,因為這樣就缺少戲劇張力了,就對不起黑鏡神劇的title了(哎喲心痛啊還神?。?。所以怎么辦呢?導演說不怕,我們把呆萌搞死在程序里不就好了么。我的天哪,導演和編劇到底知不知道出乎意料之外的情節(jié)效果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在情理之中啊。而這一集的結局,明顯就是個為了效果而反推出來的,蛤蛤?qū)Σ黄鹆舜裘饶阒荒芩?。當然最后類似《源代碼》的設計我就不吐槽了,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有的公號或者影評人還在力薦這集,你們是沒看過黑鏡呢,還是星際迷航黑呢?存疑。

相比之下,第二集和第三集我相對是認可一點的。朱迪福斯特的設計雖然不算驚艷,但勉強能到黑鏡的及格水平,可以對照第一季的第三集第二季的第一集那種水平。而第三集其實是很有戲劇張力的(雖然人物弧光細想挺奇怪的),而且倉鼠破案的這個結局我非常喜歡,前面也有鋪墊:公司小姐姐說過最近警方才允許公司使用記憶重現(xiàn)技術,可推想警方自己的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也就解釋了如何讓倉鼠的記憶重現(xiàn)。我一直覺得黑鏡牛逼的地方就在于這樣的留白,比如第一季第一集最后藝術家上吊的那個畫面,一個畫面就包含了足夠的信息量,且越想越有意思,然而這樣的設計在現(xiàn)在的黑鏡中是越來越不能奢望了。

接下來聊聊我最喜歡的一集,也是我覺得這一季中唯一夠得上黑鏡水準的一集。第四集的大體世界觀也不算新鮮了,往遠了說其實和黑客帝國一個道理,或者也可以看作一個低配版的楚門的世界。仔細來說,這一集的節(jié)奏很舒服,床戲的設置也很有意思,結尾以前其實可以看做對兩性關系、對愛情的探討。有意思的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這樣的機器教練,但這樣的戲碼還是在不斷的上演,很好地體現(xiàn)了黑鏡通過高科技透露的現(xiàn)實意義,這也是我覺得這個劇集第二個創(chuàng)新點和吸引點。比如第一季第二集述說的那個反體制的故事,對當時年幼的我形成了心靈的震撼。但這一集想說的可沒有那么簡單(要是那么簡單的話大家還是去看伍迪艾倫吧)。當時跨年一起刷劇的小伙伴在經(jīng)過前三集的黑暗洗禮以后紛紛表示這第四集是正能量的回歸,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這明明是最黑暗的結局了。試想,每一次的反叛,都只是電腦模擬的一次迭代而已,相互的迭代之間毫無聯(lián)系,一旦反叛成功,該次迭代結束,這些原本鮮活的人物連同他們的思想一起進入了計算機數(shù)據(jù)的垃圾桶,最后幻化成一個冰冷的99.8%。更可怕的是,這對現(xiàn)實生活來說同樣只是一個數(shù)據(jù),換句話說,結局男主與女主手中的手機不正是電腦程序里他們手中的機器教練嗎?再想的黑暗一點,這個拿手機的世界就是真的世界么,換句話說,擁有智能手機(即黑鏡原型)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就真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嗎?總而言之,這個開放式結局我覺得是值得玩味的,就好比《楚門的世界》里的楚門最后走出了那個為他建造的世界,可外面的世界不正是一個更大的楚門的世界嗎?這里我不禁又想提一下楚門的世界的結局的那兩個保安,他們漫不經(jīng)心的那句“換個臺吧還有別的節(jié)目可以看嗎”真的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涼透了。這集黑鏡雖然沒有這樣的神來之筆,但確實令人回味,可能多年以后這一季里我唯一還有印象的就是這集了吧。

第五集我聊的興趣都沒有,電子狗完全可以換成老無所依里的哈維爾巴登或者昆汀鏡頭里的賞金獵人,既然故事沒有任何影響,那這個高科技元素也太敷衍了。導演那么喜歡拿范就去拍電影啊,拍黑鏡真是委屈你了呀。

然后是最后一集。很多人會把這集和圣誕特別篇或者第三季的最后一集聯(lián)系起來,不僅是體量更是震撼度,我當然不贊同,雖然我也不覺得那類比的兩集有多牛。平心而論,這一集蠻不錯的,但要知道去年有另一部有名的多的甚至大有橫掃今年頒獎季的影片《逃出絕命鎮(zhèn)》啊,甚至兩個片子里對于人陷入別人的意識這一抽象概念的具體展示都是一模一樣的。而兩個作品一比較的話,黑鏡這集簡直弱爆了,虧我在get out 的短評里還說這只是一部低配的黑鏡罷了(畢竟get out主演那個黑人就是我最喜歡的第一季第二集的主演),結果黑鏡第四季一上,啪啪打臉。仔細來說,這一集堪稱大雜燴,豆瓣里還有人把里面所有致敬黑鏡之前所有片段的橋段整理出來,更有甚者已經(jīng)開始前瞻黑鏡宇宙了(這年頭真是什么都有宇宙)。當然這對粉絲娛樂來說肯定是有意思的,但我不喜歡,我覺得黑鏡還有一個魅力就是故事的獨立,像之前第三季里出現(xiàn)的“網(wǎng)頁突然報導首相日豬”之類的處理已經(jīng)是極限了,而這一集里居然把所有故事都放到一個時空里了,也就是說這個時空里既有搞達人秀的無良公司,也有把意識上傳的神經(jīng)醫(yī)院,偶爾還會有首相出來日個豬,我無法接受,一方面是亂糟糟的,另一方面像首相日豬那一集里,要諷刺的東西很簡單,就是大家刷推特刷fb根本不關注現(xiàn)實了,這個科技還停留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界里,而像其他有幾集里科技已經(jīng)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這樣的差異如何能糅合到一個時空?或者說最后的black museum只是個編劇惡搞終結篇,那我還能接受一點(黑鏡是可以不用往下拍了真的)。談到第六集的故事,具體的說是三個小故事,前兩個小故事既是展現(xiàn)奇觀,也是為第三個故事做鋪墊,這樣無可厚非,但第三個故事顯然應該很厲害才對啊,可事實呢?我敢說八成的觀眾,有正??措娪翱磩〗?jīng)驗的觀眾,在看到最后那個被冤枉的黑人殺人犯出現(xiàn)的那一剎那,就已經(jīng)猜出我們可愛的黑姑娘必定是他的女兒了,繼而想到剛才小姑娘給博物館館長喝的水有問題了,都到這一步了你還能說這個故事震撼嗎?相比之下,圣誕特別篇就合理的多,最后我們的主人公化解了遇到的麻煩,卻被強行屏蔽了,這個設置不說牛逼吧,但至少我當時沒想到?。赡芪椰F(xiàn)在智商提高了)。還有還有,最后黑姑娘從空調(diào)外機拿下那個u盤的時候,我真的瞬間穿越到崔健老師的《藍色骨頭》啊。這從另一個角度看出了黑鏡現(xiàn)在的導演們生怕觀眾看不懂,還要添這樣的鏡頭進去展現(xiàn)“高科技”,用心良苦啊。

綜上所述,我再一次確認了“黑鏡已經(jīng)無可救藥的隕落了”這個事實,可惜又無奈吧?;叵胛腋咭皇罴俚谝淮慰春阽R的時候(第一個看的就是第一季第二集),那種無法形容的震撼,我足足兩個禮拜都在懷疑人生,當然最后還是無奈的接受了生活。

最后po幾張黑鏡跨年活動的照片吧,黑鏡失望,但這次活動還是很棒的蛤蛤~

 2 ) 我們?yōu)槭裁疵詰偻纯啵骸逗阽R》S4E6

作為黑鏡第四季的收尾之作,《黑色博物館》所帶來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與其說是震撼,不如說是痛苦。對于一部虛構的作品來說,能夠打破現(xiàn)實和虛擬的界限,使觀眾體驗到這樣強烈、真實的痛苦,是非常了不起的 ,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黑色博物館》由三個獨立的小故事組成。第一個故事講述醫(yī)生將自己的神經(jīng)與病人的神經(jīng)相連,從而感受到了病人的痛苦,由此做出最精確的診斷。但隨著他所承受的痛苦不斷增強,他的大腦也發(fā)生了變化——醫(yī)生逐漸愛上了疼痛的感覺,他開始自殘,最終只能通過殘暴地殺害路人并感受他的痛苦來飲鴆止渴。對痛苦上癮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如果這種痛苦不會造成任何生理性的傷害呢?影片中,醫(yī)生可以感知到病人的痛苦,但是自己的身體并不會受到任何影響,所以即使疼痛的體驗是真實的,痛苦本身卻是虛幻的。這就好比,在讀一本悲劇小說時,讀者將自己帶入小說主角的角色,感受他的情緒,模擬他的痛苦,但合上書本之后,讀者便可以全身而退。人們對于悲劇的喜愛和對痛苦的迷戀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心理學家Goldstein在《純粹的悲傷所帶來的快感》中寫道,人們之所以喜歡觀看悲劇,是因為悲劇所帶來的悲傷是一種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悲傷,這樣高純度的悲傷在現(xiàn)實中是很稀有的,因為在生活中,人們在體驗悲傷的同時往往也感受到了焦慮、恐懼等其他情緒,這些情緒導致悲傷不再純粹;也就是說,困擾我們的并不是悲傷本身,而是那些伴隨悲傷而來的其它負面情緒。但是,純粹的悲傷為什么會帶來快感?解答這個問題大概需要神經(jīng)科學方面的知識(這就觸及到我的知識盲區(qū)了),我只能猜測,掌控悲傷、痛苦、和快感的是同一(或相鄰)腦區(qū)域?

這個故事的另一迷人之處在于它對共情(empathy)的新穎詮釋。我們通常所說的共情,是指對于他人的情感感同身受,并給予真誠的回應。真誠的回應這一部分很容易被忽略。例如,A向B講述了自己童年的悲慘經(jīng)歷,B想起了自己的不幸,從而完全理解了A的痛苦——這并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共情;只有當B全心全意地為A感到難過,而不是僅僅沉浸在自己的不幸中時,B才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共情。影片中醫(yī)生的問題在于,他并沒有表現(xiàn)出這種真誠的、以他人為中心的共情;他的情感體驗完全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因此,他陷入了痛苦的沼澤不能自拔。共情是危險的,如果不能夠完成從自己到他人的轉換,則很有可能墜入痛苦的深淵。情感上的互動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兩人的情緒沒有任何交集;第二階段是兩人的情緒有了交集,但各自陷入自己的情緒之中,缺少溝通;第三階段是兩人的情緒交融并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也就是共情。共情所需要的不僅是心理上的成熟,還是善良,也許還有其他的必要條件(這又觸及到我的知識盲區(qū)了)。

第二個故事繼續(xù)了對于共情的討論,它假設共情的程度可以達到100%,也就是二人的感官、情感體驗完全重合。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大概只有變種人Charles Xavier,普通人是不太可能有如此高的共情能力的。也許,這是大腦對于自己的保護,畢竟大腦的承受能力沒有強到可以盛下全世界的痛苦;適當?shù)墓睬槟芰κ欠浅S幸娴?,但極度發(fā)達的共情對于個體而言是具有毀滅性的。在第二個故事里,男主將植物人妻子的意識轉移到自己的大腦中,兩人共用同一個身體,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但很快兩人就都到了崩潰的邊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很近,但必須存在,模糊的邊界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第三個故事是全片最黑暗的一段,含冤而死的囚犯的意識被轉移出來,并被繼續(xù)囚禁在牢房中,每日接受無數(shù)次的電擊刑法。這個故事可能是在致敬心理學家Milgram的電擊實驗。在Milgram設計的實驗中,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于“懲罰對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參與者扮演老師的角色,另有一組實驗人員扮演學生的角色;而參與者并不知道扮演學生角色的人是實驗人員,而不是和他們一樣毫不知情的參與者。Milgram要求,每當學生回答錯一個問題,老師需要對學生施以電擊作為懲罰。盡管學生不斷地哀嚎、尖叫,大部分的老師還是沒有停止電擊,甚至不排除有些參與者暗中享受著扮演施虐者的角色。參與者與實驗人員并不認識,更沒有私人恩怨,就如同在第三個故事里,折磨囚犯的是與他素不相識的來參觀博物館的游客。如果第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迷戀自己的痛苦,那么第三個故事就是關于享受他人的痛苦。

我們也許會認為,世界上的確存在一部分以他人的痛苦為樂的人,但自己絕對不是這樣的人。享受他人的痛苦,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這聽起來并沒有絲毫的吸引力。沒有嗎?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三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在于它們向觀眾傳達了一種真實的、強烈的痛苦。在觀看電擊的片段時,我覺得壓抑、難過,影片結束很久之后,這一幕仍在我腦海中縈繞,像個噩夢。在某種程度上,我對這個虛構的角色產(chǎn)生了共情,體會到了他的痛苦,并為他的痛苦而流淚。我體驗到了痛苦,卻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在影片結束后,我覺得這是一次極佳的觀影體驗,并通過寫這篇影評把影片推薦給更多人,繼續(xù)分享、傳播、消遣這些虛構角色的痛苦。這種對于痛苦的迷戀,和影片中的角色有什么區(qū)別呢?是現(xiàn)實和虛擬的區(qū)別嗎?很多心理實驗都證明,虛擬作品所喚起的情感與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到的情感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我們要如何證明自己的清白?還是不得不承認,在不用付出現(xiàn)實代價的前提下,我們也對自己和別人的痛苦上了癮?

 3 ) 第六集彩蛋整理!

部分內(nèi)容由豆瓣用戶啟發(fā)或提供,真心感謝!如有遺漏,歡迎補充。如有差錯,請多指教。

廢話不多說下面來看看第六集有哪些彩蛋(已增加最新內(nèi)容),下面高能劇透!


想看之前黑鏡出現(xiàn)過哪些彩蛋?可以查看另一篇彩蛋整理:黑鏡彩蛋整理(s04e06除外)

首先就是片頭,都以BLACK作為標題開頭,顯然是在有意鋪墊彩蛋

黑鏡片頭
標題黑色博物館

剛開始參觀博物館,屏幕亮起也十分類似黑鏡開頭,連聲音也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那種喲!

正式開始參觀博物館

屏幕亮起后,照片就是白熊里的被“參觀”的兇手

白熊

接下來的蠟像也是白熊里的工作人員,頭上的標志很醒目

白熊工作人員
s02e02中的工作人員,可以說還原度極高
s02e02白熊標志
s02e02罪犯照片

左邊墻壁上最下邊寫著“非法克隆”,說的應該是本季的第一集

墻壁上的信息

最左上的那幅圖很像s02e01的那位“克隆男友”

墻壁上的圖
身后墻上著變成文字,“殺害孩子的兇手”

下面右邊的那一套就是s03e02的那套AR游戲設備,現(xiàn)在回想起,0.04秒玩了好幾周還把自己玩死了,很恐怖

而這種細思恐極正是本季所沒有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本季大部分創(chuàng)意都是炒前幾季冷飯,或者其他影視作品早已出現(xiàn)并且拍爛的創(chuàng)意。第二點就是盡管有了像第一集,第六集這樣的創(chuàng)意,但并沒有通過鏡頭語言真正表現(xiàn)出來,使觀眾感受不真實

“玩死人的AR”
s03e02中的AR游戲設備
s03e02

這是s03e06的“殺人蜂”

殺人蜂
s03e06
s03e06

這是本季第二集的平板電腦

方舟天使平板

下面是本季第三集中的浴缸,感覺這浴缸根本沒給人留下過啥特別恐怖或其他特別的印象,這就是這一季缺點所在

鱷魚
s04e03

兩顆“蛋”和黑色盒子是s02白色圣誕中的“意識儲存器”和“交流器”

女主看過去的方向
館長背后的東西
白色圣誕當中的“黑科技”
s02圣誕篇,身后的“意識交流器”

女主身后的是s01e01中的上吊的兇手,連身后的背景都一模一樣,被擺在展覽柜里,而不是像之前的白熊蠟像那樣直接擺出來的,估計是“真身”吧

國歌
片尾上吊的兇手
s01e01

可以說下面這個鏡頭十分經(jīng)典,首先交代了故事劇情--兇手自殺了。然后斷掉的手指解釋了之前送過去的那根手指是自己的,進而表現(xiàn)出了兇手的性格,目的。最后自殺的兇手被對電視,是對于首相的不滿與嫌棄;電視機中的首相從一開始的特寫,最終定格在下圖位置,表示了首相的墮落;首相占畫幅很小,兇手占畫幅很大,不用說也知道暗示了什么吧。最后這幅圖還頗具諷刺意味:兇手都死了,人質(zhì)走在大街上,可首相依然在“x豬”,其原因正是此集所要討論的;也映射了現(xiàn)實:當時卡梅倫被爆與豬發(fā)生過關系。。。

而以上這些,都只用了一個鏡頭,這在第四季可是沒有達到的

s01e01

本季第一集的DNA儀器,小男孩的棒棒糖也在上邊,還有卡列斯特飛船模型

博物館中的DNA儀器與糖果
s04e01中的DNA儀器與糖果
卡列斯特
卡列斯特模型
s04e01中的卡列斯特

并且本集三個故事也是由兩根線串聯(lián)起來,其中暗線就是片尾“被冤枉的殺人犯”

接下來開始第一個故事,之后的信息量就會少很多,但是依然很足。比如接下來男主身后那堵墻是不是很眼熟,沒錯,s03e04里的圣朱尼佩羅醫(yī)院背景也是這堵墻

片中也說了,他在這家醫(yī)院工作,研究意識與醫(yī)療,之后圣朱妮佩洛里發(fā)生的故事的核心科技就是這個項目(TCKR)的成果

圣城醫(yī)院
圣城醫(yī)院墻壁
導演將TCKR部門有意展示出來
s03e04片尾意識儲存器

后面床上躺著幾具干尸,不知道是啥,但雙人床是s03e05中的士兵雙人床

看不清
不知道尸體是啥
s03e05

后墻上排是s02e02中的工作人員,后面的脖子上的項鏈很明顯

后墻上排是白熊公園中的工作人員
s02e02項鏈很明顯

下面是第二個故事,提取意識的方法,“意識”的具體體現(xiàn)都很類似s02圣誕特別篇,但是我覺得就是在炒冷飯。

男主看的漫畫:一千五百英里,正是s01e02中男主的故事,顯然,此時男主覺得好笑,又點出了s01e02的主題:體制內(nèi)的奴隸

一千五百游戲點
漫畫內(nèi)容為男主故事
意識器類似圣誕篇與圣朱妮佩洛
s03e04中意識器比上面的短了,其他都一模一樣
意識具體體現(xiàn)
像看電影一樣
s02白色圣誕“高保真”版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集雖然有大量彩蛋,但并不是黑鏡第一次交叉互動劇集

詳情可以查看另一篇彩蛋整理:黑鏡彩蛋整理(s04e06除外)

最后是這些沒有見過的,可能是下一季會出現(xiàn)的東西吧,埋的伏筆

沒見過
博物館布局
雖然后面的槍很清晰,但是依然沒見過
后面有小丑服裝
后面下排個女人是鱷魚里的?

總之第六集彩蛋就是這么多了。終于寫完啦?。。。?!

總的來說,這集的彩蛋像是專門給粉絲的回饋,時間跨度很大,最早的應該是國歌,最晚的是圣朱妮佩洛,其中沒有聯(lián)系的有s01e03、s02e03、s03e01、s03e03、s04e04??梢哉f這一集串起了黑鏡三分之二的劇集。并且第一季第二集的彩蛋是最多的,除了本季第六集,之前還有三集出現(xiàn)過相關信息。

但是這集最后博物館都給燒了,所以博物館應該是沒后續(xù)了,但是至少能說明黑鏡中這幾集是同一個宇宙。

第六集海報

但是整個第四季,除了第六集的冷飯炒的一般,其他都很俗套了,還有第五集,情節(jié)簡單,毫無深意。

我真希望是自己沒看懂,希望有大神出來分析一下。

感謝大家的支持,如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會及時更新!

 4 ) 《黑鏡》第四季:被政治正確毀掉的神劇

趕在2017年末,12月30日,Netflix放出了《黑鏡》第四季整六集,履行了此前“2017年播出”的承諾,也為幻想迷們送出了大禮。許多人將之視作新年禮物,甚至有忠實粉絲相約一起看《黑鏡》跨年。

可看完六集,恐怕很多粉絲的心情就沒那么美好了。必須得說,這季《黑鏡》還是一部好看的劇,但不再是“神劇”。尤其,不再是“黑鏡”了。

在改由Netflix投資,英劇變美劇之后,《黑鏡》第三季已初顯頹勢。沒想到,到了第四季,《黑鏡》算是一滑滑到了底——不再黑暗,也不再是一面反映未來的鏡子,就連炒過去的剩飯,吃著都是一股“政治正確”的餿味。

政治正確下的5次Happy Ending

是否感覺《黑鏡》沒有那么“黑”了?在第四季中,似乎好幾次主角都得到了最理想的HE(Happy Ending)?

你的感覺沒錯,這個數(shù)據(jù),精確地說,是5次。

除了第五集《金屬腦袋》之外,其他的故事,都一反《黑鏡》劇集“根據(jù)邏輯推演出最為可怕的結論”(黑鏡主創(chuàng)查理·布魯克語)的一貫準則,續(xù)上了普世價值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結尾。

只有這個單純的追殺故事沒有HE(拍得也沒有看點)。

不得不說,這樣的結尾很正確,但很無趣——為了說明這一點,在聊這五集之前,得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黑鏡》必須“黑”?

在2011年,《黑鏡》剛播出第一季時,主創(chuàng)查理·布魯克向《衛(wèi)報》解釋標題的含義:“‘黑鏡’是你在每面墻、每張桌子、每只手掌間都能找到的東西:電視、顯示器、智能手機?!?/p>

這些液晶屏幕的顯示器,呈現(xiàn)黑色鏡狀,它們在方便人類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也由此帶來了隱憂:科技可能會被濫用。

所以“黑鏡”又有另一重含義:一面黑色的鏡子(令人想到《哈利波特》里那面厄里斯魔鏡),其鏡面上倒映出黑色的人性。每一集開頭那個破碎的鏡子,都代表著人類一念之差下,科技引致最壞的結果。

回想第一季第一集,一鳴驚人的前提是,首相真的上了豬!——如果有哪怕一人沒有守著電視等著看這一幕,因而發(fā)現(xiàn)了大街上被提前釋放的公主,故事就會逆轉。同樣戲劇性十足,但那冰冷的諷刺感則削弱大半,更不見得會有什么觀后深思。

說實話,換你,首相和豬的不可描述你看不看?

所以,縱觀《黑鏡》第一季、第二季、圣誕特別篇……找不到一個HE故事。而唯獨英劇改美劇,由Netflix投資制作12集之后,第三季出現(xiàn)了一個HE故事:《圣朱尼佩洛》,第四季則幾乎全盤皆HE。

再來看看第四季,這HE的五集都說了什么?

第一集《卡利斯特號星艦》,羅伯特·達利用他人DNA制作出意識副本進行奴役,而意識副本們成功反抗了奴役,達利自食其果?!獮E用科技是個人行為,且惡有惡報。

主演因長得像馬特·達蒙,被調(diào)侃是“低配版馬達”。

第二集《方舟天使》,女孩被植入智能軟件,從小被母親監(jiān)視,最后成功離家出走。注意劇中臺詞“方舟天使從沒全國性推廣,在歐洲被禁了,秋天這里也會被禁”——濫用科技會被社會規(guī)范,也會得到報復。

鑒于背后的法律支持不復存在,“方舟天使”技術的濫用被歸為了個人(母親)的行為。

第三集《鱷魚》,有了能通過記憶看到犯罪現(xiàn)場的科技后,兇手殺了更多人以滅口,但又因為現(xiàn)場一只倉鼠的記憶而被繩之以法?!萍贾皇枪ぞ?,能助人也能毀人,濫用是個人行為。

結尾科技幫助警察找到了真兇。

第四集《絞死DJ》,模擬運行1000次意識副本相遇后,戀愛軟件幫助一對男女計算出彼此的匹配度。——科技發(fā)達能幫助你找到對象。

最后顯示匹配度99.8%,引得許多人憧憬這款軟件早日在現(xiàn)實中面世。

第六集《黑色博物館》,前醫(yī)療公司職員親手締造悲劇,因“聯(lián)合國規(guī)定非法”被遣散,后開設犯罪博物館,被帶著母親意識的仇人之女上門殺死?!獮E用科技會被社會規(guī)范,科技能毀人也能助人,濫用是個人行為。

女孩成功復仇,讓仇人被困在永遠的疼痛之中。

總結起來,濫用科技是個人的錯,會被社會規(guī)范,科技雖會毀人但也能助人……車轱轆來車轱轆去,就是壓根沒看出科技引向了什么黑色未來。

對科技濫用的反思,科技對人性、社會、公序良俗的扭曲和碰撞,都沒有了,只有一個又一個特別的人,科技本身沒錯,做錯的那些個人也會受到懲罰。

非常政治正確,非常無趣。

照不到社會,也照不到你

說Netflix毀了《黑鏡》,也許言之偏頗,但第三季、第四季的黑鏡,在反思人性與社會這一層面上,也明顯與前兩季有所不同。

前兩季中,六集內(nèi)有網(wǎng)絡暴力(《國歌》)、社會控制(《一千五百萬的價值》)、表演正義(《白熊》)、政治演說(《沃爾多一刻》),剩余兩集為個人情感的處理。

當誘惑足夠強,我們并沒有足夠強的意志來突破社會枷鎖。

到了第三季,六集內(nèi)一集講網(wǎng)絡暴力(《全網(wǎng)公敵》),一集講社會控制(《戰(zhàn)火英雄》),剩余四集都轉向探討個人,且《終極玩家》和《黑函之舞》還明顯偏向一個有趣而不帶多少思考的類型片。

而第四季干脆就不思考個人以外的其他議題了——故事多是主角個人的作惡,其背后支撐的科技,要么是“技術宅”自行解決,要么輕飄飄一句“政府禁止”,就此帶過。

然而,把猴子放在“犯罪博物館”展覽就合法?

除開明顯回避“被濫用科技來源”這個涉及社會的問題,《黑鏡》甚至還回避對個人議題的深入思考。

比如,出于故事需要,在第一集,對待“意識副本”的態(tài)度就是:默認它們是人,甚至比活生生的人還有人性。

除開在故事進行過程中,對意識副本的呈現(xiàn)方式異常真實外,結尾鏡頭也進行了呼應:意識副本們進入聯(lián)網(wǎng)空間,與真人玩家互動,后者一句句“我可是宇宙之王”顯得干癟蒼白,而納奈特意識副本的調(diào)皮一笑,相形之下更加靈動。

這個笑再次給觀眾暗示:意識副本是具有人性的。

“在我們的設定下,意識副本默認就具有人性”的這種態(tài)度,回避了這個故事中,“意識副本反抗人類是否符合道德”的倫理探討,整個故事就圍繞著反抗打轉。

然而到了第四集,殘忍操縱意識副本的成了一個約會軟件,態(tài)度就變了,就差明說“意識副本服務人類理所當然”了。

好似全忘了,“圣誕特別篇”中千年困在一日,被自己奴役的意識副本們。

自己奴役自己,仍舊是一種奴役。

《黑鏡》原本針對整個社會現(xiàn)象進行諷刺,而現(xiàn)在純粹是一些刻意淡化社會背景的個體故事,延伸不到多深遠的社會意義,甚至有的劇集僅僅追求故事,而不再關心意義。

當然,觀眾仍可以想象、挖掘,比如第五集的背景,可能就是一個人類被科技所毀滅的末日世界。

泰迪熊的出現(xiàn),在美式套路到底的同時,讓整個故事有了一個薄薄的依托。

可是,相比于第一、二季加圣誕特別篇那種看完幕黑,面對冰冷的液晶屏幕,令人冷汗涔涔的力度,第四季這種(假如真有,也含蓄得看不出來的)諷刺,無疑也失卻了“鏡”那種纖毫畢現(xiàn)的特性。

《黑鏡》已非“鏡”,單純的個體行為,讓神劇變成了一個個類型短片,從中照不到社會,更照不到人類自身。

更糟糕的是,這一季基本是炒冷飯

《黑鏡》不僅是神劇,還是一部普及度極廣的神劇。在豆瓣上,第一季足有20萬人標記。顯然,要收獲如此之廣的認可,除了“黑鏡”這兩個字所包含的內(nèi)涵,還必然需要劇集本身無比出色,到“神”的地步。

而《黑鏡》的“神”,就在于它的創(chuàng)新性。曾經(jīng)的《黑鏡》,無愧于“科幻”這個標簽,將一個有意思的構思放大到極致,整個劇情既無比荒謬,又無比真實。

所以,我們會記得首相上了一頭豬、卡通熊競選國會、無限循環(huán)的圣誕歌。

每一集都有著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新腦洞。

到了第四季,幾乎所有元素都來自前面的劇集。由于重復較多,總的也就三個:意識副本、記憶和監(jiān)視。

意識副本是濫用最兇的元素,之前僅僅出現(xiàn)在《黑鏡:圣誕特別篇》中,人可以復制和上傳自己的意識副本,這一季一口氣用了足足三集:第一集《卡利斯特號星艦》、第四集《絞死DJ》、第六集《黑色博物館》。

意識上傳,意識副本被折磨;意識上傳,意識副本被程序控制(同樣是在經(jīng)歷折磨);意識上傳,意識副本被折磨……這分別是第一、四、六集的劇情,不是復讀機。

再看這個意識副本銷毀片段,是否覺得不那么“浪漫”了?

考慮到一季才六集,這一個元素,就占去了這一整季《黑鏡》的半壁江山。

記憶和監(jiān)視這兩個元素,原本出現(xiàn)在《黑鏡》第一季第三集《你的全部歷史》中,眼睛所看到的24小時記憶被保留下來,可供回放查看。而這一季的第二集《方舟天使》、第三集《鱷魚》則都包括了記憶和監(jiān)視元素。(還得補充一下,《鱷魚》與2016年大熱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前半段重合度也是不小。)

總之,不管是iPad來讀取監(jiān)視畫面,還是形似《銀翼殺手》里的人性測試機來讀取,換湯不換藥,就是《你的全部歷史》的那一套。

其實,最可怕的,還不是重復自己,而是炒冷飯都炒出了一嘴“政治正確”的餿味。

在《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白熊》中,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看似代表正義的審判者,其實與殺人犯同樣殘忍。

對于參與白熊公園“審判罪人”的游客來說,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通過對殺人犯的懲罰,滿足了自身的“正義”欲望。而對于“黑鏡”外的觀眾來說,我們分明看到了一群集體暴力而不自知的人,令人想到“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暴君。

回到第四季,第六集《黑暗博物館》正是以“表演正義”結束的。固然,那個折磨女孩父親意識副本數(shù)年的仇人,理應受到懲罰。但是,我們分明看到女孩將仇人永遠慘叫的意識副本掛在車窗上。

用仇人虐待父親的方式,反過來虐待仇人,這一幕其實很荒謬。

作為一個復仇故事,《黑暗博物館》不過遵從了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政治正確的故事框架??蛇@不過是再次陷入一種以暴力為名的“正義”怪圈之中。

在這種框架下,同樣是折磨意識,因為主視角是尋找愛情的主人公,就變成一件看似美好的事情。

這就是一味追求政治正確導致了荒謬。

勝地不常,盛宴難再,或許神劇也難再吧?!逗阽R》劇集還會更新,可這面照進現(xiàn)實的“黑鏡”,卻已不復存在

 5 ) 第五集 Metalhead

這一集無疑是目前黑鏡系列中最另類的,長度也是目前最短的41分鐘。表達的方式跟故事都有點實驗性。

極少的對白。故意通過有限的對白營造出一個大概模糊的后現(xiàn)代的氛圍,并且只選取了這個時代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來展現(xiàn):女主Bella姐妹的兒子(也就是侄子咯)快死了,雖然沒什么能救他,但是Bella想找到一個可以讓侄子得到慰藉的物品來讓他開心。在去倉庫里找尋這個物品的時候,觸發(fā)了電子狗,從而同伴被當場殺害,而自己被電子狗一路追殺逃命。后來雖然成功殺死了追逐自己的那只電子狗,卻仍然中了對方的追蹤器散彈,在引來其他電子狗之前,Bella割喉自盡。(其實這么看來,41分鐘能講這么些事情其實也夠了,此時不得不為飾演Bella的Maxine Peake鼓掌,很多時候演員根本沒有臺詞,只有通過肢體語言和表情來傳遞求生的欲望與最后的絕望。)

黑白的色彩。從電子狗的‘眼睛’里看,世界就是黑白灰色的。暗示著,這個世界現(xiàn)在是由它們所‘控制’的。這里有2種可能的解讀。1)世界已經(jīng)被機械智能控制,并且將人類趕到了某一塊地方生存。人類一旦越過界限,機械智能就安排電子狗追殺人類。2)機械智能被某一集團利用作為了戰(zhàn)爭的武器,在這片領土之上,只要有‘敵方’人類涉足,就趕盡殺絕。故事的開頭有一段對話是關于豬的,男配說無法想象自己生活在豬這種視線范圍是其他豬的屁眼undignified的社會,而女主Bella卻說這個社會或許還算是平等的(?)。這段話的出處是來自George Orwell的書《動物莊園》(里面說的就是一群豬為了平等而鬧革命的政治寓言故事)。所以故事更傾向于第二種可能,女主的話暗示著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不平等的,集權的,也就是說某一利益集團統(tǒng)治著世界。因為在我看來,機器人是沒必要統(tǒng)治世界的,它們又不需要繁衍后代延續(xù)部落生命,也談不上搶奪自然資源開發(fā)工業(yè)制造財富,他們最多是為了避免人類將自己消滅,簡而言之就是為了不被你殺了我先殺了你。

最后說說那個用來慰藉人類的物品,一只泰迪熊。我的理解是,這個熊代表著人類過去社會溫存的回憶,象征著過去未被機械智能追殺的時候,溫馨、有人情味、自由、無憂的生存狀態(tài),相對于此刻冷漠、殘酷、冰冷的生存環(huán)境。可是不得不說這個象征物選的有點失敗。同樣能帶來慰藉的物品還有很多可能性:一張照片,一段錄像,甚至女主吃的糖。為什么一定要為了這個熊帶著2個同伴冒生命危險呢?最后用來點題的道具,讓人無法產(chǎn)生共情,反而質(zhì)疑起整個故事的意義。

其實我還挺喜歡這樣片段式的表達方式,提供了一個視角卻帶來了沉浸式的體驗,只看故事的一個片段,卻是目前為止黑鏡最讓我身臨其境的一集。

 6 ) 黑鏡第四季第1集卡利斯特號星艦

《黑鏡》系列一直被譽為科幻神劇,前三季一直都有很高的聲譽,奈飛介入后,把它變成了全球科幻迷每年必等的一個盛會。

第一集:《U.S.S.Callister》卡利斯特號星艦

本集設定的背景是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游戲普及的時代,玩家可以戴上“磁體”進入完全真實的游戲環(huán)境?!盁o限”是一款著名的在線沉浸太空游戲。他的開發(fā)者戴利在公司不受重視,雖然是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卻被老板剝削,被員工冷遇。他無法在現(xiàn)實世界獲得的強者精神待遇,轉而向虛擬世界尋求。他開發(fā)了一款“卡利斯特號星艦”的游戲,是“無限”的一個副本。他把公司里人的DNA(通過唾液、精液)等復制出來,轉換成自己童年最愛的劇集《卡利斯特號星艦》的一名船員。在飛船上,船員要對他臣服,否則便會遭到懲罰,變成無臉無法呼吸無法看見的角色,或者變成大蜘蛛怪獸。公司新來的美女科爾也被戴利獲得了DNA,復制進了飛船,但是她擁有自主意識。她敏銳地意識到飛船可以同外界連接,并且他們只要飛過蟲洞(防火墻),就能獲得新生。一場虛擬人尋求自由的戰(zhàn)爭開始了。

概念
本文的創(chuàng)新概念是基于DNA創(chuàng)建虛擬人類,戴利用到了高級計量生物學和基因虛擬克隆器。這讓我聯(lián)想到Ted姜的《軟件體的生命周期》,都講到了利用基因信息的數(shù)字虛擬表達。這個創(chuàng)新概念的下面,墊入了老的《星際迷航》類主題的太空歌劇片。避免了光講基因概念,而無視覺表現(xiàn)的尷尬。同時也賦予了文本厚重的歷史感。

戲劇與真實的反諷
有趣的地方在于,劇中人物在游戲里執(zhí)行任務時,經(jīng)常會被真實世界打斷,比如戴利要離開虛擬世界去拿披薩,所有人都閑下來,包括反派和怪獸都會開始聊家常。很像一群演員,導演喊了“cut”,停下來的樣子。產(chǎn)生了戲劇與真實的反諷效果。

看似無關的細節(jié)成為最后的解決方案
在影片的開始,印度程序員需要在圣誕發(fā)布一個“補丁”,這個技術細節(jié)看似不起眼,卻成為最后的“蟲洞”解決方案。這種技巧很值得學習,這個情節(jié)具有雙重性,既豐富了細節(jié),又成為后面的伏筆,蝴蝶效應的理念。

多義性
由蟲洞聯(lián)想到防火墻,本片其實邏輯上并不是很通,但產(chǎn)生了一種內(nèi)在的創(chuàng)意關聯(lián),這也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主題:死亡和自由
在影片中,人物穿越蟲洞便會面臨死亡。但是他們寧可死亡也不愿受奴役。死亡和自由,經(jīng)典的主題。

主題:親情和殘忍
戴利把沃爾頓的兒子殺死,利用了親情和殘忍這個心理機器。

技巧:倒計時和危險
蟲洞即將關閉,卡利斯特號星艦到達蟲洞要穿越小行星帶,后面有戴利的追擊。倒計時以及逼迫,好萊塢幾板斧之一。
 
人物弧
沃爾特:自私的老板-順從的奴仆-愛子的父親-勇敢的犧牲者,他是劇中人物性格變化最多的一個。


卡利斯特號星艦

 短評

非常棒,下降的是豆瓣觀眾的欣賞水平。人云亦云的覺得后面不如前面厲害。這一季不但匯聚人類最前沿的思考,依舊瞄準人性和科技的矛盾。再有一集黑色博物館做到了系列單元劇形式的創(chuàng)新。能思考的豆瓣觀眾是不是不喜歡發(fā)言了。比起前幾年真的差好遠啊。

8分鐘前
  • 響指
  • 力薦

披著科幻劇外皮的大型公益廣告,倡導我們健康生活。E1《少吃點外賣,對身體沒好處的》,E2《安安心心睡覺,少玩電子產(chǎn)品》,E3《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以及 《前任是傻逼》,E4《談戀愛真他媽費勁》,E5《提倡文明養(yǎng)犬,共建和諧家園》,E6《走路不要看手機》以及《空調(diào)吹多了有害健康》。

10分鐘前
  • 朝暮雪
  • 力薦

第三集Crocodile應翻譯為鱷魚法則,意指如果當鱷魚咬住你的手臂,若不能自斷其臂,整個身子都會被鱷魚吃掉。個人最佳是第四集,真的感動到了,如果現(xiàn)實里哪個人能利用大數(shù)據(jù)作出這個軟件解決人類最難的情感和繁衍問題,大概就是下一個世界首富了。另外,黑鏡養(yǎng)高了人們胃口,我想人應該學會知足。

11分鐘前
  • L.C.
  • 力薦

第4集很棒!能打動人的愛情故事通常不是在講愛這個東西本身,而總是揭示了人在愛情中的真實處境。

13分鐘前
  • 老晃
  • 推薦

為了第一時間看你我連生肉都開始啃了………………………………

15分鐘前
  • 悟飯婆婆
  • 力薦

黑鏡系列從科幻驚悚劇變?yōu)楝F(xiàn)實倫理劇的速度在加快。想想十年前的手機,想想現(xiàn)在的天眼,想想未來的AI。別惹技術宅!歡迎來到美麗新世界。

16分鐘前
  • Fleurs.哼哼
  • 力薦

剛出資源馬上連夜刷完,太好看了!人性的善惡復雜 + 對未來科技統(tǒng)治人類的諷刺和警示 + 親情和愛情 + 開到天際的腦洞,依然是那個《黑鏡》?。?/p>

21分鐘前
  • 曹笑天
  • 力薦

看到了各種前梗的重復,好多故事其實可以one step further的。最愛的是第4集。第6集的臺詞太黑了:"Go home, put your feet up, and binge a mini series"… 以及第6集好像2014的圣誕集。

26分鐘前
  • Sophie Z
  • 推薦

最喜歡E01、E06和E04。E01:又名社恐的復仇。低配馬特呆蒙主演。我也想把我喜歡的人和討厭的人關在某一世界觀里,做全能上帝。E04:又名單身配對系統(tǒng)能否幫你找到真愛。很難概括E06,科技概念匯總成一座博物館,充滿痛苦和奇思妙想。E05表現(xiàn)最差,不如去翻拍PKD短篇小說集《少數(shù)派報告》里的第一篇。

31分鐘前
  • Syfannn
  • 推薦

第一集:別惹程序猿;第二集,別惹單身媽媽;第三集,別惹賣保險的;第四集,別惹虛擬紅娘;第五集,別惹機器狗;第六集,別惹死囚犯?!逗谏┪镳^》內(nèi)容最好,metalhead節(jié)奏氣氛最好,其他也就那樣。當然值得當天一口氣刷完,但確實不如前三季。不怨編劇,只是對未來和人性的恐懼議題也就那些了。

34分鐘前
  • frozenmoon
  • 還行

關于太陽穴的n種用法

36分鐘前
  • 云kk
  • 力薦

4>3>6>1>2>5。最喜歡E04以如此另類而浪漫的方式詮釋愛情與緣份;E03的血光寒意逼人最為驚悚;E06感覺拍得像八十年代分段式B級片似的;E01反思余地泛泛但也有足夠的娛樂性;E02可預見的走向無甚驚喜但諷刺意味深;E05索然無味過目即忘??傮w來說還是挺好看的,只是神劇光環(huán)已不再。

38分鐘前
  • LeungChanXXX
  • 推薦

科技不能讓人性進步

42分鐘前
  • 大島
  • 力薦

第4集放在黑鏡一貫的反烏托邦立場中來看像篇跑題作文,倒給了個老大哥的控制為你帶來幸福的玫瑰色烏托邦結局,偏重愛情寓言,對科技倫理的探討色彩淡薄。第5集呈現(xiàn)人類試圖與機器力量抗衡時的脆弱無力絕望,對那些聲稱拔掉插頭就能控制人工智能的人,不啻為諷刺。第6集有趣在于順便給出了第5集的謎底。

43分鐘前
  • 匡軼歌
  • 力薦

3>1>4>6>2>5 這一季和上一季一樣已經(jīng)不那么“黑鏡”了,但是上一季至少有第四集那樣的佳作,而這一季出彩的單集可以說沒有。有幾集很像命題作文,太淺太生硬。

45分鐘前
  • Enigma
  • 推薦

喜愛程度排名:1.速配約會App 2.星際迷航 3.怪奇博物館物語 4.冰天雪地連環(huán)殺人案 5.疼痛青春 6.金屬狗統(tǒng)治世界

50分鐘前
  • 水包醬
  • 推薦

比上一季好。雖然弱化了英劇時期的犀利和非主流,但已經(jīng)很棒了。黑科技腦洞清奇,有趣,震撼,價值觀主流但不廉價。那些言必稱前兩季的黑粉,想對你們說:要啥自行車?。?/p>

53分鐘前
  • 麻繩
  • 力薦

e01、06和其他的是一季的嗎…這兩集都是對虛擬中人格或人性的闡述,不去深究技術的bug。02,emm福斯特明顯和孩子之間有矛盾。不怎么喜歡03,05。04對感情的處理角度很有趣。那個說第一季就爆了的,后面都那啥了。。

54分鐘前
  • crush
  • 還行

自從成了美劇之后,這部劇也就走下了神壇!這一季的六集能給你的只剩編劇技巧帶來的敘事快感了,也只有第1集有足夠的戲劇張力,第2、3、5集都快看不出這是《黑鏡》了,當年這劇講“科技的副作用”,看完后會讓人細思極恐,比如當年的首相干豬,如今就算是壓軸的第6集也只是當年圣誕特別篇的水準。

55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最愛第四、第六集。1游戲角色反殺控制狂程序員,2家長控制過濾信息而懶于用耐心的方式教導,孩子青春期反而更好奇,3倉鼠的記憶都可以提取,4在1000次模擬測試中,998對他倆選擇反抗系統(tǒng)配對只想在一起,match率99.8%,這集真是暖。5為拿給孩子的玩具,喪命于metalhead. 6黑色博物館,意識受體轉移。

58分鐘前
  • 歲月何須溪上記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