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創(chuàng)意很有新意,對于喜歡看災難片的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但是,仔細看完片子后,我感覺劇本寫得并不好,正常人能想到的劇中人沒有幾點想到了。豆瓣6分感覺還算是比較符合的吧,如果劇本完善一下,感覺完全可以是個8分左右的好片。
首先,在這種情況下,氧氣應該是最稀有的資源了,應該能省就省,但是主角全片沒有一種珍惜這種資源的。比如:
1.自己家就在樓下,去換電池就沒有必要用氧氣,從媽媽最后去換氧氣就能看出開,多一口氣就沒事,男主在有氧氣瓶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出去找一個長的水管之類的東西呼吸,再不濟找個大點的塑料袋都可以。
2.去給女兒找太空服,這事需要兩個人一起去么?要知道他們只有那兩罐氧氣了。然后被一只不知道哪兒來的狗追的跑來跑去浪費了大量氧氣。
3.男主在途中就看見車禍的車上的防化服了,卻依然要去拿太空服,是覺得自己氧氣是無限的么?
4.兩個人居然步行去拿東西,這是出事的第一天,車和摩托都能開的啊,再不濟不是還有個自行車店呢么?
還有就是一些劇情點有點太牽強,所有的沖突都是劇中的一個角色非要做某件事,然后遇到的。比如:
1.女兒非要父母去找她男朋友,結(jié)果在男朋友家門口遇到了追他們的那條狗。
2.拿太空服媽媽突然要換路,結(jié)果遇到了爆炸。
3.男主掉河里只換了外套,里面的衣服還是濕的,肚子卻被爆炸的氣浪灼傷了。
還有就是最后的神反轉(zhuǎn),就是說之前本片所做的所有的一切全都瞎折騰了,她老媽拼了命的換電池變的毫無意義(雖然說是蠢死的白送命吧),這是要鬧哪樣。。。
一部電影,多少會有個主題,只要主題還算清晰,多少你就會有個潛意識,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到底想看到什么?這也就直接決定了你對這部電影的直接評價。對于評分,人是再自私不過的主觀生物,把自己的意向強加于他人之上更是中國式特色,我是不在意的。電影就我的角度來看,很不錯,我想看到的作者也已經(jīng)表達出來了,所以我自己給高分,至于別人我是管不到的,推不推薦我更是不在意,你愛看不看??。
大概法國人 -哦,還是不要一棍子打了所有法國人, 所以,我換一種說法,-這一兩位法國導演和編劇特別不適合搞出什么懸疑或驚悚類電影。
故事荒謬無意義。一個患了一種無法在正常的環(huán)境中呼吸的疾病的女孩,最終卻可以在那種讓全城三分之二的人死去的致命空氣中自由地生存。然而,問題來了,是不是為了讓一個或幾個患了這種病的孩子活下來,就得讓全城的人死去? 從這一點上來說,這個故事不僅荒謬而且沒有道德。
另外,這個電影讓我再次確認我討厭Romain Duris,討厭他那一身黑毛和滿臉的黑胡須。
影片唯一讓我感動的是那對老夫妻。在危險將至,生存無望的情況下,老頭說:我們就在這里,在我們的家里,我知道我們的兒子已經(jīng)死了。我們現(xiàn)在哪兒也不去,我們夫妻在一起,我們已經(jīng)活過了一個美好的人生。
向死看,人在自然災害下脆弱易逝,離開社會秩序很容易雪上加霜,陷入暴力混亂。影片幾個遠鏡頭提示巴黎淪為地獄,因毒氣隔離而顯得遙遠。
與警察的智斗顯示出導演的處理邏輯,讓人聯(lián)系到The Walking Dead里面為生存而爭奪的生死較量。法國人對科學的清醒態(tài)度和面對生死的冷靜睿智讓人極度舒適,唯一的刀片就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女主,死在救女返程的路上。
再度回歸生的話題。相較于這場震級不高,但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有討論說是惰性氣體,惰性氣體無色無味,很難進行化學反應,可見非也),當下的疫情恐怕更令人窒息。因為人與人無法隔絕,好在社會秩序利大于弊,只是讓人失望而已。
升華到浪漫與愛。是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可以凌駕于自己的生命!女主太完美了,從精神層面上可以說是一個理想的母親,教導她、肯定她、指引她,再殘缺的生命也可以綻放自己的意義;同老者接受自己的結(jié)局一樣,讓人在平和感動的情緒下感受到生命的濃重意義;同父母愿意為了孩子的懇求而冒險接納挑戰(zhàn)一樣,親情的世俗意義在這里可以放大;希望在兩個小朋友之間相互產(chǎn)生的愛意,可見我國的早戀絕對遏制不科學。
關鍵時刻,愛是挽救的力量。我以為導演會趕在女主中毒以前安排男主救下她,沒想到這么完整獨立的人格就消亡在手電筒的光芒背后。
愛也是力挽狂瀾的希望,給人生的強烈希望。不然你看男主勠殺警察時眼底的悲涼、從不愿撞上男孩時的面對意外的處置,人性的本質(zhì)就是愛啊。
男主說給女主的話,你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性,沒有我,你們也會很堅強。他也反向印證了自己所說的堅強,那一聲悲呼和滿臉淚漬充血的眼睛給贊,演員羅曼·杜里斯 Romain Duris值得一追,女主也很有魅力,佳片3星以上鎖住。
父愛與母愛的不同,巴黎高知養(yǎng)育生存條件苛刻的子女下的堅韌和迸發(fā)的愛意,老者夫婦對住在隔街一樓已無生還希望的兒子的愛意,讓人感念親情彌足可貴,須要倍加珍惜。人格互相獨立且交融的愛情是歲月鉛華瀝盡后相濡以沫的真情,女主說她一生最大的幸運,是愛上爸爸和有了女孩。
女主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這樣坐能在家教學、陪伴照顧女兒、修收音機,行能躲獵犬、自由導航拿航天服、狂奔在巴黎街頭,還能閉氣讓人望塵莫及的人,就這樣倒在了樓梯上的毒氣中。
我今天自然醒,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夢,有很多空氣污染災難片的相似鏡頭,不料起身一搜,竟然2年前就已經(jīng)有這樣的神思相合之作,可惜之余不禁贊嘆編劇對電影plot的鋪設,創(chuàng)意很好,一口氣看完很感動。給人力量和生存下去的希望,謹以此記記夢。
看這種所謂的災難電影,總會讓我邊看邊思考: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
劇情男主應對災難時的反應,還算用腦并且生活技能不錯,對形勢的判斷和災情的變化也觀察得不錯。
所以要說能力上,屬于比一般人還是更好一點的水平。
但還是不能不說其中的幾點BUG。
第一,夫妻倆手拿錘子,帶著氧氣罐出門尋求救援裝備,出門就被一只“烈犬”追的雞飛狗跳。兩人干不過一條狗,還被追進河里,跑步也會浪費大量氧氣,直接導致后面的悲劇。這個橋段太硬傷。
第二,救援人員說“霧”沒有毒。但實際情況確實致命。人死狗亡(但烈犬不亡,還能跑)。“霧”跟空氣的劃分非常明顯,可見密度要比空氣大很多,必然包含水或者固態(tài)顆粒,由此推斷應該只用過濾即可,不需要氧氣瓶。簡單的毛巾沾水或者口罩即可,全片都在搶氧氣的情節(jié)就很怪。而且最后孩子直接能在霧里呼吸,只能說空氣成分有改變,氧氣含量應該沒變。要不然都死了。
第三,救援遲遲不到,就因為車堵了?這是因為人沒有腿,還是自行車掃不開碼?
第四,導演讓劇情中人們使用高階工具都得心應手,但面對狗,火情,騎車,生理常識這種低階知識就破綻百出?是人類的基本生存能力都退化了?
總體適合爆米花電影,別太認真。
巧合之下看了一部電影 和大多數(shù)災難片一樣 努力奔跑???♀? 努力生存 為了生存不犧傷害別人 題材并沒有多特別 看的時候也沒有很緊張 感覺都可以猜到的劇情發(fā)展
母愛的偉大往往都體現(xiàn)在孩子身上 盡管明白自己不一定能夠活 也要努力盡可能的讓孩子活下去 還有影片中的老夫妻 倘若是自己一把年紀了可能也會和愛人在無望的人生里選擇一起離開吧
挺一般的。。。不值得浪費時間看,有興趣的,去看看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視頻就可以了。
主角一閉住呼吸,俺也閉住,發(fā)現(xiàn)完全撐不了那么久。
沒見過這么沙比的父親,要面罩只要一個,兩個人見到狗瘋跑,tm大老遠去實驗室拿防護服,只拿一個。哦對了,還有殺人毫不猶豫,真的是毫不猶疑,nb
有點像低成本的《天賜之女》,但是最后收尾好突兀,感覺是拍到一半忽然沒錢了……創(chuàng)意不錯,可惜國內(nèi)不讓拍,不然我們這邊真是太應景了……
法國人家的屋頂真美
發(fā)生在自己的城市,看起來真的觸目驚心,全程真情實感的呼吸困難。如果有天巴黎變成了這個樣子,那真的是人間地獄了??赐昶于s快趴到窗戶旁邊,看到一切如常,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
跟沙馬蘭的《滅頂之災》一個問題:毫無“看點”,這片還不如那個。煙霧災難效果,隔著銀幕的觀眾無法感受到那種危機感,也不像《極限逃生》那樣融入極限運動形成新的看點,按理說可以專注極端環(huán)境下的人性,但本片也沒有這樣做,而是照著災難大片的模式硬撐了90分鐘,所以整體很乏味,反倒結(jié)尾還有點意思,反向《迷霧》,但整體還是不值得看
法國為數(shù)不多的災難片,有關霧霾襲來后的應對,但是明顯的是法國人沒見過真正的霧霾,因此設定為霧霾只會存在于五層樓高度以下,所以上面依然是藍天,住在低樓層的人都因此喪命,可以理解,是環(huán)境限制了你們的想象力
本片清新不造作地開創(chuàng)了“法式災難片(又名佛系災難片)”流派 即使歐洲淪陷 巴黎依然是美的是優(yōu)雅的 即使人群暴動 主角家里依然是夫妻恩愛母女情深鄰里和睦 還順便領悟了愛的真諦 這一切都如同抄襲的小學生作文般工整純真而無趣 唯一有趣的點 如果哪天災難真的降臨 法國可能確實撐不過三秒吧
50/100 在缺乏足夠且有效的戲劇沖突情況下硬撐了80多分鐘(末日題材中常用而且好用的人性之惡的展示幾乎為零),最后的反轉(zhuǎn)更是讓之前犧牲帶來的苦心營造的悲痛和傷感瞬間變成了哭笑不得和毫無疑義??苹妙}材中的好概念距離好電影差得很遠。
還可以吧,結(jié)尾比較荒誕。國內(nèi)太難看到法語電影了,上映的話就去看看
這是一場黑色幽默。兩夫妻為救呼吸不了氧氣的女兒不惜犧牲性命與毒氣搏斗,妻子還付出生命,結(jié)果原來女兒對毒氣免疫,男主最后與女兒對調(diào)被女兒關進了密封艙。而且,劇情各種硬傷,男主爬上樓頂,這么偌大的巴黎,所有樓頂居然空無一人,難道巴黎人都是SB?
創(chuàng)意不錯,結(jié)局出乎意料。你的缺陷不一定是缺陷,反而可能扭轉(zhuǎn)為優(yōu)勢。
軟科幻外殼下人文小品,基調(diào)平穩(wěn)。
全片都是奇怪的腦洞。這啥惰性氣體幾分鐘整個法國就完了????就男主一家懂的往上跑?防化服非要兩個人去拿?爆炸發(fā)生不檢查一下?兩人被一只不大的狗追的亡命天涯?警察殺同伴著急啥?母親憋氣換電池還要深情凝視浪費時間?走了十萬八千里想到車可以騎不用走路!這可厲害了電影都要結(jié)束了。還要想泰坦尼克致敬一波賊雞兒胡鬧。結(jié)尾來個神反轉(zhuǎn)服了,這腦洞和這漏洞,是法國人了
幾乎一定是有政治隱喻的,應該是影射五月風暴吧;被人看輕了。社會動蕩是阻擋不住的,年輕一代自有他們應對的方法。強烈推薦不屑一顧的人再看看。
毒霧突至,全城盡滅。相伴赴死,相依求生。無因無果,平平淡淡。
挺搞笑的,忙活了大半天,老婆還丟了命,結(jié)果全是白忙活。其實細想有幾個bug,男主一家人其實都可以躲凈化艙里,等要換電池再憋口氣出去。女主也可以還換完電池后在凈化艙內(nèi)換口氣或者等待丈夫救援。巴黎的屋頂上居然一個人都沒有,難道大家都不上去避難嗎......
表面是災難片,實際電影想告訴大家的是,很多時候,父母都在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父母感動了自己,卻不知一直在害孩子,使得孩子無法健康成長,無法認識真實的世界。
毒霧巴黎,屋頂迷宮,墜河躲惡犬,跳樓戰(zhàn)惡警;小成本近未來末世,沒想到還挺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