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主角談情時,不會有花里胡哨的臃腫衣袖”,簡單和格調是他的簽名,結果成了好萊塢的典范,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吕锘峭詰?,哪怕在好萊塢最恐同的年代也拒絕活在柜子里。
當然少不了老好萊塢那些異常歡樂的八卦。貫穿全片黑點無數的前男友加里·格蘭特;喜新厭舊的貝蒂·戴維斯被著重吐槽其胸部;威廉·海恩斯因拒絕深柜生活被米高梅開除,從男演員轉型做了室內設計師,頗為成功……
“最值得羞恥的是你居然還有羞恥心!”柯里基利總讓我想到王爾德,美與天才是需要一個能夠欣賞的社會去培育的,而汪洋恣肆的藝術表現,則需要一種相對寬松的道德環(huán)境去容納。
米高梅奢華,派拉蒙異域風情,華納嘛,看他們的男明星就知道了——片中對30年代三大制片廠風格的總結沒錯。鏡頭略過柯里基利設計的席席華服,就像翻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百科全書。他把明星的第二層皮膚縫成天衣,讓夢露、葛麗泰嘉寶、英格麗褒曼、貝蒂戴維斯等明星的亮相如此炫目。誰又能忘掉夢露那襲反地心引力的裙子?
而本片拍攝紀錄片的方式詭異而精彩,畫面既輕盈又厚重。直到最后才露出柯里基利本人的真面目也令人忍不住微笑。導演找到昔日助手、今日美指大師,以精彩片段解說柯里基利的完美。
在香港電影節(jié)看完這部電影已經是晚上12點了,觀影不多的影廳里紛紛響起了掌聲,那些曾讓我們迷戀不已的東西,月光和雨絲、精彩的對白、悲傷的音樂、浪漫的愛情也都不是真有靈魂的吧,可他們那么美,讓我們也總要對自己的人生有些期望。
這不是評論,只是八卦精簡版,之前打了一堆沒來得及發(fā)電腦就死機了。
一、黑點數不盡的ex
雖然電影前面鋪墊了半天Orry-Kelly和他的英國小男友Archie Leach,但是對熟悉Cary Grant的人來說,只是多了點笑點而已。
ex黑點貫穿全片直到片尾字幕,最渣的兩處可能是在合作《毒藥與老婦》的時候在片場對Orry-Kelly的性取向惡意諷刺,和假裝恢復社交聯系實則打探回憶錄內容。不過黑點列了太多,這兩點是不是最黑的也是仁者見仁。
二、制片廠,女明星與設計師
MGM奢華,Paramount有異域風情,WB嘛,看他們的男明星就知道了(不要看Errol Flynn)——片中對30年代幾個制片廠風格的總結沒錯。以現在的眼光看,有著最靠譜的contract directors的華納電影質量恐怕要比前兩家公司好不少;但是給Garbo和Dietrich設計造型,和為Bette Davis設計戲服,前者會比后者存在感高多了這點完全不需要解釋。
看30年代老電影的時候很容易就注意到Adrian和Travis Banton的存在感,而華納這邊,雖然說Kay Francis的外號是"clothes rack",可她最漂亮的造型恐怕還是在派拉蒙的時候拍《天堂里的煩惱》。
Orry-Kelly與Bette Davis合作愉快,在他被華納炒魷魚后,Davis還堅持要請他為自己電影做服裝設計。不過這次合作后沒多久Davis就認識了Edith Head,也就沒再和Orry-Kelly聯系。這部記錄片里有一段著重吐槽了Bette的胸部(沒錯,就是那個尺寸傲人以至于
Joan Crawford十分嫉妒,拿她內衣去做墊肩的胸),異常歡樂。
<圖片7>
Banton當年在派拉蒙一手打造了Dietrich的造型,但在38年被Edith Head排擠出公司,后來陸續(xù)在環(huán)球和??怂苟虝汗ぷ鬟^,58年去世。Adrian則是在結婚后沒多久改行,于41年離開MGM,50年代的時候死于心臟病發(fā)作. 對比之下,Orry-Kelly作為電影服裝設計師的事業(yè)比他們長得多,職業(yè)生涯晚年也成功得多。
離開華納后,Orry-Kelly在??怂构ぷ鬟^幾年,主要精力用于為Betty Grable設計各種方便秀美腿的衣服。他本來有機會為《剃刀邊緣》(1946)設計服裝,但是Gene Tierney堅持要請自己的服裝設計師丈夫Oleg Cassini來做設計。
《熱情似火》帶給了Orry-Kelly他的第三座奧斯卡,他在片中為夢露設計的服裝讓人印象深刻,按照Jane Fonda老師的話說,“在那個場景里,你沒法把不注意到夢露的胸,雖然我不是gay,但我每次看《熱情似火》的時候,看到夢露的胸部都想……”
Jane Fonda在早年和Orry-Kelly合作過幾部爛片,同樣參演了In the Cool of the Day (1963)的Angela Lansbury也接受了采訪。
三、其它
按照紀錄片里的說法,Banton和Adrian都是深柜。Adrian后來和奧斯卡影后Janet Gaynor結婚了,Irene Mayer Selznick的自傳里還寫過他倆的故事,頗為有趣。順便一提,IMS的自傳,Myrna Loy的自傳,David Selznick的備忘錄和Ben Hecht的回憶錄是我覺得最值得看的幾本黃金時代好萊塢“周邊書”。
<圖片2>
片中提到Orry-Kelly對Marion Davies的描述是出色的喜劇演員,但是經常低估她自己的能力,基本和其他各種傳記里評價Davies的內容相符。對比一下《公民凱恩》里的女主角也是無奈。
片中提到了William Haines,MGM旗下的一位男演員,因為拒絕深柜生活,被LB Mayer開除了。他后來轉行做了室內設計師,頗為成功。Haines和Carole Lombard關系很好,講過一個Carole換衣服的段子,有興趣的可以搜來看看。
最后提一下被黑成煤炭的ex,studio era的八卦從來都是不能只看一方言論的,不過我沒怎么看過CG相關傳記,這里也沒法做推薦。
【補充點圖片】
<圖片3>
<圖片1>
<圖片5>
<圖片6>
戲服已看花眼??催@些電影廠牌的八卦真有意思!
三奪奧斯卡,我都想回去把他拿獎的片子看一遍,非常牛逼。
只有男同性戀會看這部片子了吧,Bette Davis的每一件衣服都好美,她的每一部戲我居然都看過……God I'm so gay
Jane Fonda真是個活化石
喜歡資料扎實的紀錄片,加上人物本人傳奇又有趣,總之很好看
道理我都懂,但這么黑exbf真的大丈夫?
#經典好萊塢# [寬衣解帶]:一部原本是來描述奧雷-凱利生平的紀錄片,卻被拍成了黃金時代好萊塢“八卦大全”。(笑) 對著貝蒂·戴維斯的胸部大做文章,嘲諷只會在電影里露大腿的貝蒂·格拉布爾,同時又來了個好萊塢Gay圈大揭秘,前男友加里·格蘭特,加里·格蘭特的前男友蘭道夫·斯科特......
三奪奧斯卡的服裝設計師奧雷-凱利,哪怕在好萊塢最恐同的年代也拒絕活在柜子里,與改名換姓的巨星前男友形成鮮明對照?!翱ㄋ_布蘭卡”等無數經典因為他的一雙手而蓬蓽生輝,可惜這樣一位畢生追求美和真實的人,“因為加里·格蘭特的阻撓,自傳從未得到出版”~
奧雷.凱利(Orry-Kelly)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服裝設計師,完全可以和當時派拉蒙的班頓和牧高梅的阿德里安比肩,他前期在華納工作;這部紀錄片里大量八卦,尤其因為奧雷是同志,所以涉及好萊塢最恐同時期的同志明星們的各種心酸和隱藏:加里.格蘭特(剛進入美國時他竟然和奧雷同居;后來與倫道夫.斯科特)最終戴上面具,三次結婚;米高梅當時一線男星比利.海恩斯卻在工作與男友間選擇了后者;奧雷也是毫不避諱,頑固到底……這一管窺就能看到即使在那個違法時期,人們依舊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著,勇敢之人勇敢,苦澀之人苦澀;電影最后展現了奧雷當初所寫的自傳手稿,看來最近能出版了,當時格蘭特對其內容很緊張,這么多年當事人大都去世了,也能面世了!
他成功了他沒有
2018廣州LGBT電影節(jié)最后一場。幾個畫面極美,節(jié)奏明朗。看到了一個天才的創(chuàng)造力和直面生活的坦然,在這個審美災難,觀念取代思考的世代,后仰感太強,不妨像Orry Kelly一樣,自在一點,坦白一點,再去追求那些被稱為“價值”和“意義”的東西。
采訪戲仿和講述 既像小說又像傳記 就像Orry Kelly的一生 既真實又浮華 | 片中很多精彩的照片和片段 攝影好美
服裝設計師的才華和八卦,資料、采訪和戲仿的疊加的紀錄片。
用真人演繹來串起這部紀錄片,想法不錯,效果也達到了。從澳洲邊緣小城到浮華的好萊塢,Orry Kelly的立身之技在于對diva風的把控,如果說Adrian的女神風傳達出的還是高貴典雅甚至一絲冷淡讓你臣服的氣質,那么Orry Kelly的設計則總是有種更加明顯的性誘惑和戲謔在里面。
和貝蒂戴維斯合作的衣服太好看了
加里 格蘭特的男朋友!
Glamours 感覺他生錯了年代
「He kept a secret to the grave, even though he had a very big mouth.」「He was out. He was definitely out. Having to hide what you are is nothing short of tragic.」「Ann asks me what I want to say. The truth. Just the truth.」「That was something wonderful about working with a great talent who built clothes specificly for this characrer, for you.」
并不是普通的紀錄片,已經是一部劇了,只差投資就能拍成文藝片。最驚艷的是簡方達,年輕得不像話,15年的時候她已經78歲了
上流社會嘛,自然是薄涼的,舊情人加里格蘭特這種純粹白眼狼的也罷,姐妹知己貝蒂戴維斯,一遇到新合作伙伴也立刻變路人,成功的人大都是好勝的、難搞的、自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