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99-2012,我要談的是另一件事
我并不真喜愛《2012》——實際上,很遺憾,它完全不符合我的觀影喜好。豆瓣上有很多人為了這部片子(以及很多新片)吵架,對此我沒有一種必須要堅持的立場,也無意去談論它。這里我要談的是另一件事,是由《2012》的背景設定聯(lián)想到的。如果有一部類似的片子叫做《1999》的話,那么我在這里要講的,在最開始,大概就是這部電影的劇情簡介吧:
1990年時我8歲,當時讀過一本書,很厚,不過名字已然模糊(細想想,可能是《世界未解之謎》之類,但我不保證是,因為豆瓣里沒搜到那本書,我也想不起封面來了),里面用了相當長的篇幅,描述關于諾查丹瑪斯給出的末世預言,即收錄在詩集《Centuries》中的那段:
1999年7月,
恐怖使者從天而降,
使安哥摩阿大王為之復活,
之后馬爾斯借幸福之名統(tǒng)治四方
8歲時的我當然不知道誰是恐怖使者或者Angoumois大王,也看不懂這段話(成年人也看不懂吧=。=)究竟蘊意為何。該死的是這本書,他自作主張地將各種各樣的相關推測都如實記錄了下來,具體說的什么我現(xiàn)在也忘記了,唯一確切記得的,是在讀完之后有了一個確信無疑的念頭“這個世界還有9年就會毀滅了”。
于是趕緊將書的這頁折好,從外公提醒起,一直到讓全家都過目了這則偉大的預言。我的神態(tài)焦急,他們卻只是笑笑了事(孩子嘛)。當時我怏怏將書放回書架,不過卻下了很大的決心,打算為了這并未來到的危險做好萬全的準備。
我的想法是:家中一共有6口人,等到1999年7月時,只要能整個月都坐飛機在天上飛著,當恐怖使者從天而降時,便能夠逃過一劫了。
那時的我自然考慮不到通貨膨脹率以及人類面臨末世危機時的混亂狀況——假使一切在末日前都井然有序、假使通貨不膨脹、假使大家在1999年時都還在(實際上,當時家里的6口人,到99年只有4人了。外婆的母親,還有外公都在94年前后離去)……那么,我需要想辦法承擔6張長程飛機票,必須籌到足夠的錢才行。
在九十年代初期,坐飛機的經(jīng)驗是很難得的。我當時唯一坐飛機的經(jīng)歷,還是在大約5歲時,全家一起到廣州去見幾位某國來的朋友(關于那次旅行,我現(xiàn)在唯一就記得白沙洲的白天鵝賓館、廣交會、五羊公園和廣州的濕熱了)。機票價格我不可能知道,而且事情也已經(jīng)過了三年多,國內(nèi)的飛機里程大約也不算“長程”,所以這樣唯一的一次經(jīng)驗,很可惜,應該是無用的。
但家里也不是沒人可以問:我的外公是法屬毛里求斯的歸國華僑,就在90年前后曾受時任毛里求斯總理的弟弟邀約,坐飛機到那里探親了幾個月。這件事和我看到末日預言之間,現(xiàn)在再想起來,似乎是有某些冥冥間的巧合的——我曾想象外公乘坐跨洲飛機,就像是那種橫跨星際之間的太空船一樣,在平流層外經(jīng)過印度洋,最終抵達毛里求斯的路易港……這應該就是我需要在1999年搭乘的專機:外公告訴我那樣的一張機票大約值人民幣2000元?,F(xiàn)在我也還不知道,這個價格是否在當時是真實的:現(xiàn)在我知道的是,外公當時的機票是作為外事處理的特殊機票。當然,當時的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權(quán)當這是真的吧(當時肯定是深信不疑的了)。
世界沒救了,我得趕緊掙錢。
我存起所有的壓歲錢,收集所有的零花錢,甚至和朋友們玩洋畫和斗貝殼來賭錢……這件事是我童年時堅持時間最為長久的一項規(guī)劃、一個基金計劃。到了1992年,才有其它更有趣的事情讓我拋棄這一計劃,當時離想象中的世界末日還有7年。
1999年7月我在書山題海里渡過(我被一張紅紙保送到了一所每周都要大考一次、每天都要做題無數(shù)的神奇學校),如果世界末日就是這樣的,那么諾查丹瑪斯算是說得一半對。
轉(zhuǎn)眼現(xiàn)在10年過去,看過《2012》之后我在想,如果這次的末日是真的了,以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我將會做些什么呢?囤積預訂長程飛機票這樣的幼稚想法顯然需要徹底拋棄,諾亞方舟式的太空梭,或者輻射中的避難所vault科技,到時就算有,也多半是要留給富豪、精英和影帝們。在3年的時間里,縱使我怎樣去努力,在學術(shù)和文學上恐怕也很難創(chuàng)造出一張具備資格認證印戳的登機|入場卷來;即使有幸拿到了,我也會選擇將它讓給我的親人。遠離現(xiàn)世的旅程甫一開始就太過殘酷,我根本沒有什么獨活的理由。
于是就是等死了,其實現(xiàn)時的我對求生并不執(zhí)著,對死也并不恐懼。生亦何歡,死又何苦,反正總是從虛無到虛無,沒有改變。我想到時我一定會想辦法回到祖國,再看看朋友和親人,去給故去的人掃一次墓,然后一道道吃遍還能找到的每樣美食,哪怕一碗米飯就要花費一疊票子,一碟小炒就需要傾盡所有。我會去想去的地方旅游,也可能整天宅在屋子里打機——我會好好想想此生想要完成卻仍未完成的事,小心計算剩余的時間,做好一秒都不能浪費的計劃。那時豆瓣拖延癥小組大概會解散(重癥不治者可能有些會自殺吧,我不清楚),大部分人應該會充實而忙碌,或者頹廢而幸福,或者勇敢而直接,或者絕望而憔悴,或者煩躁而焦慮……我想,改變的人會有很多,不改變的人大概也不少。
我不希望有恐慌,但這很難。所以到時肯定也有很多作亂者,趁火打劫的暴徒在中國從來不缺:政府已經(jīng)去了外星,或者去了地底。我想到時如果看到這種禽獸,我會想辦法弄一柄槍爆了他們的頭……如果我有幸沒有被他們殺死,接下來,我就會去找一所當?shù)刈畲蟮膱D書館,讀完所有最想讀但又總是抽不出時間來讀的書,電影院還開放的話,每晚我都會去。我希望到時能用空防喇叭播放海菲茲的小提琴曲或者春江花月夜,黃昏和黎明時放幾支德沃夏克,貝多芬和巴赫等到最后的幾天可以放,或者也可以放唐曲,但應該給人們選擇不聽的權(quán)力;最后的幾天我想大家愿意在安靜里渡過,可能會洗個澡,喝點酒,換上最喜歡的衣服,坐在搖椅里看著星空或者太陽——如果我們還堅持活著沒有自殺或被他殺或因種種意外死去,而它們還在的話。
我不想再寫下去了(我甚至不知道我為何開始,或許早已經(jīng)偏離了觀影完畢后寫評的初衷了吧)——這就好像是,明天世界就要毀滅,而我現(xiàn)在仍在敲打鍵盤記錄末世幾日所做所聞所感的總結(jié)一般。活著總歸是太累,末日來了倒未必一定是件壞事。在我們或許是被各樣的人為污染弄得罹患這樣那樣的癌癥、或許是被豬流感或者H1N1疫苗給整死、或許是被某種以“飛起來|跳出去|不見了”之類跡象體現(xiàn)的偉大神奇干掉之前,有機會率性自在的活兩三個月,倒也不錯。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此乃顛簸不破的真理。
--------------
p.s.其實我有時候還在想,某些人究竟是執(zhí)著到了怎樣的境地阿...發(fā)完文修改過之后,不過兩分鐘的時間,“沒用”的評價早已在了...為什么人和人之間總是如此難于互相理解呢...^^ 《2012》頁面顯示的最低“有用”數(shù)已經(jīng)在150以上了,我的文不會被頂上去的,而且我顯然也沒有這樣的打算,唉..真是猜不到您的想法,有任何不滿的話,不妨給我發(fā)個豆郵直說,謝謝。
2 ) 我不能要求每部災難片都像《2012》這么牛逼
作者/袁柒
《2012》就是那種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力求達到類型片極致的的雄心壯志之作,是專為寬銀幕和至少720P畫質(zhì)要求的下載資源預備的饕餮盛宴,從類型片的角度看,他甚至也將和魔幻片領域的《指環(huán)王》,科幻片領域的《星球大戰(zhàn)》一樣將單獨成為災難片領域不可逾越的標桿之作??上У氖牵瑖鴥?nèi)不少影評人基于對大片審美疲勞產(chǎn)生的刻板影響,不例外的也立刻給予該片不少草率的批評和譏諷,為標榜影評人自己的品位而對一部大片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和真誠盡可能選擇性失明,這樣的狀況頻頻出現(xiàn)而又不可掙脫,中國所謂影評人在為電影的特效震驚之余,又流露出小市民在逛完迪斯尼樂園后那種酸溜溜的特有的傲慢。
此類評論,若指責《2012》的故事單薄、敘事混亂,或許用在《后天》上面尚可,但《2012》顯然沒在此讓人不能接受,艾默里奇吸取了前作的教訓,明白自己可及和不可及之處,在毀滅地球的視覺特效中不遺余力,對敘述故事卻保持這中規(guī)中矩的謹慎,雖無新意,但確沒有邏輯不清的硬傷。而影評人不惜吹毛求疵,指責該片的思維深度和哲學意義更是無稽之談,艾默里奇不是庫布里克,好萊塢大片作為工業(yè)化的電影產(chǎn)品,尋求的‘大多數(shù)前去影院的觀眾’,而不是那些對精神體驗有著特殊要求的人,換句話說,你不能因為在家樂福買不到卡拉馬喬的油畫,而責怪家樂福沒有深度,你也不能因為在星巴克聽不到鋼琴家彈奏的《月光》而痛罵其缺乏內(nèi)涵。而我目前看到大多數(shù)影評,在影片上映過程中即為其宣判全家福災難影片。無異于上述兩種行為。
在就電影本身談論之前,對另一些周邊問題提出我自己的看法,留給還沒看過此片但以被誤導的影迷今后自己判斷,影片上映之初關于導演因受汶川地震場景感動而加入中國元素的輿論,應該是某位三流記者或院線推手一廂情愿的炒作,這位軟文編寫者一定有著一種微妙的大國情節(jié),而且看了很多屆的《感動中國》,導致自己虛構(gòu)了《感動美國》的美夢。我個人認為制片方或許考慮到了中國市場,但更多完全是出于主題和劇情的需要,對此我在后面會著重論述。與此相反,還有一些憤青因為在事關中國的場景中出現(xiàn)了‘西\藏喇\嘛’而指責導演別有用心,指責導演在相關臺詞涉嫌‘辱\華’,這種用屁股的位置思考問題的人也實在多余了些。任何人拍這部電影也會更希望用這個小喇嘛而不是IT精英的形象站立在雪山之上,至少畫面會更加優(yōu)美一些,比如小說《天鵝絨》中的線索是豬肉,而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把豬肉換成了魚鞋,于是我們看到某個場景一雙魚鞋浮在水面徐徐向前,而不是一塊豬肉咕咚沉到了水底。如果您確實有好萊塢需向中國市場諂媚的需求,那么導演是不是需要在中國演員臉上寫上“漢族”兩個字,才能滿足您這種較為怪異的民族自尊心呢?
電影特技特效之前無古人不容贅述,影片中四個場景,四條線索構(gòu)成的故事也并沒有一個顯得可有可無,以下:
1、 場景為洛城,作家柯蒂斯為拯救家庭街頭和空中的逃亡進程順序推動故事的進行、柯蒂斯家庭內(nèi)部的沖突、柯蒂斯家庭與俄羅斯富商家庭之間的沖突作為次要矛盾突出戲劇張力。
2、 場景為美國白宮內(nèi)部,首席顧問科學家艾德里安和總統(tǒng)班底成員的推動的亞特蘭蒂斯計劃為副線。
3、 場景為公海上的民用航船、艾德里安的老父親和其樂手搭檔作為一條不太重要的線索卻引發(fā)了全片最感人的淚點。
4、 場景為西藏、小喇嘛和其家人的逃亡準備。不動聲色的寧靜心態(tài)中緩和整個影片的緊張氣氛。
首先,作家柯蒂斯是有著明確目的的逃亡者,有主流的家庭觀念支撐其行為動機,有研究亞特蘭蒂斯的專業(yè)背景身份使他的覺醒更具有說服力,整個逃亡的過程仍舊是操縱交通工具在災難中迫在眉睫的賽跑,沒有也不太必要跳出《龍卷風》《后天》這種類型片的套路,汽車在洛城崩塌中的飛奔雖有著太多偶然性和違反物理常識的運氣,但導演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向人們解釋合不合理,而是夠不夠酷。待到乘坐飛機在上空時,鏡頭跟隨飛機的尾翼展現(xiàn)出天氣的變換,然后用主觀鏡頭的空中俯拍出整個洛城的毀滅實況。這個災難場景之所以很難復制,是因為導演選擇了地殼移動消失殆盡的災難給予整個世界,從地震、地裂、火山爆炸到海嘯幾乎把能拍的災難都匯聚到了一部電影中,比《后天》更優(yōu)美的是,影片有對于黃石公園的毀滅過程,有通過電視紀錄片風格再造巴西上帝山倒塌,有麥加清真寺和倫敦街頭的群眾恐慌,這種大量自然、現(xiàn)實奇觀實景拍攝與電腦特效相結(jié)合的部分比單純的城市樓盤倒塌更為暴力的視覺美感。
白宮內(nèi)部的線索,視點主要集中在科學家艾德里安身上,這個片段是摻雜著陰謀論和政治博弈的劇情風格。劇本采用‘瑪雅預言’‘亞特蘭蒂斯’‘諾亞’歷史宗教中這些稍顯陳詞濫調(diào)的符號,導演沒有打算深入就此末世論的真實性探討下去,而只是需要營造末世的氛圍。對照2012這個并不遙遠的年代,以及亞特蘭蒂斯計劃展開的時間,在看看黑人多數(shù)的內(nèi)閣班底,這個電影應該是一部現(xiàn)在進行時的電影。導演將艾德里安和黑人總統(tǒng)作為這個片段中的正義力量,將白人副總統(tǒng)作為內(nèi)閣內(nèi)唯一的準反派,還不留情的揶揄了一把那位“他是個演員,他是在念臺詞,不要相信他”的加州州長。導演個人的政治傾向似乎一覽無余,而最后讓黑人總統(tǒng)放棄逃亡,選擇與國民共赴死亡。其煽情段落確實天真的令人難以信服。
這條線索充滿了著選擇,如果說黑人總統(tǒng)的慷慨赴死代表了美國價值觀中的政治正確,內(nèi)閣班底通過篩選人員才能搭乘亞特蘭蒂斯逃亡的計劃代表了精英主義,副總統(tǒng)及其支持者最后選擇金融寡頭、獨裁者、商業(yè)大鱷方能購買求生門票的選擇代表了資本至上的原則、那么這最后一條才是最可信的,影片在此的邏輯是由世界G8峰會確定少數(shù)人逃生的計劃,因耗費巨大,所以由資本家購買十億元一張的船票成為現(xiàn)金流、交由中國制造??紤]到中國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人力成本廉價,且開展這樣大的工程或許在程序上不必遭受太多國會和議會方面的阻撓,又擁有著青藏高原的世界之巔。所以我在前面說,中國元素的加入完全是劇情的需要,是很合理的。如此這一條亞特蘭蒂斯方舟的產(chǎn)業(yè)鏈就形成了完美的一環(huán)。假如末世論和亞特蘭蒂斯方舟的陰謀論是真的,我斗膽站在高層的角度考慮也想不出比這更可能的解決辦法。
但導演給我們高層另一種可能的解釋,這就是白宮首席科學家黑人艾德里安的解釋,既然多數(shù)人必然不能存活,誰該聽天由命,誰該搭上這條生命之船呢,艾德里安的選擇既是不選擇。在他和另一位女科學家的對話中,他拿出一本由前面提到的作家柯蒂斯寫的‘只賣出不過區(qū)區(qū)五百本的小說’,此書由艾德里安正在窗上的父親贈送,而他正在不停的閱讀,到此整個故事中至少有三條線索匯聚在了一起,父親買了作家柯蒂斯的小說,把他送給兒子,兒子帶著書活了下來,并將繼續(xù)傳播,只要這樣“美國文化就不會滅絕”,艾德里安活下來既是為了繼續(xù)傳播現(xiàn)代文明,在這種抓鬮式的生存心態(tài)中,艾德里安擺脫對生命的選擇,上升到更為可貴的文化選擇上。
3 ) 身處西藏,看這部電影的西藏材料,很搞笑。
我國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的電影院(位于宇拓路),正在上演這套電影,但卻配上了普通話版,里面所有藏語、英語以及……普通話,都變成普通話。
下載看了原版,除了看了很多超贊的特技,那一堆又一堆的溫情片段,簡直讓人作嘔??!
因為我在拉薩,就說說其中有關西藏的事情∶
1,里面的藏語,藏族朋友聽了全都笑了出來。不是拉薩話,也不是方言,反正就不知是誰編出來,挺搞笑。
2,喇嘛喝茶時的茶壺,有點像日本式,但不是藏風。那么藏族人用什么來倒茶呢?是用保溫瓶??!那邊這么冷,難道出家人在冷冷冬天喝冰茶?大空之地用日式茶壺喝冰茶,應該是看得太多日本禪宗電影吧?
3,喇嘛也要穿御寒衣服啊,但電影里的喇嘛或小僧人,都穿得像夏天,背景卻是雪山。
4,藏族人不殺雞……最起碼我來了西藏幾年,沒有看過藏族人殺雞。一個幾十歲的農(nóng)村藏族老太婆,看著雞頭,用斧頭砍下去,根本不可能發(fā)生。有些老太婆,甚至一輩子也沒有吃過雞肉,而只吃牦?;蜓蛉狻?br>
5,殺雞時,小僧人在旁邊看著,沒有阻止,藏族老太婆在出家人面前殺生又不臉紅,我不是說藏族人不殺生,但像這種場景,是絕對不可能發(fā)生。
6,有些人說,那個年青帥哥僧人不像藏族人,其實,我反而覺得挺像,有點像青海安多的人。反正我身邊有幾個藏族朋友,樣子長得真的有點像他。有空介紹給大家認識……
7,那個寺廟,是不是根據(jù)絨布寺而設計呢?不過沒關系,反正電影也不講究。
8,在閘口的漢字,用了繁體字(寫成「閘口63」)。可能到了末日,終于覺得繁體字好了?哈哈!
反正這部電影,到后來變情倫理喜劇,一班元首或代表表決開閘,然后那班船上的人,發(fā)揮了最大的人道意識,又要別人救自己孩子,又要為了一個小說家保了性命而大呼狂叫。
看到后段,忍不住“哇”一聲笑了出來!哎,典型好萊塢啊,看得發(fā)笑,肉麻得起雞皮疙瘩……
4 ) 關于2012的胡思亂想
(1)2012年,“春哥教”和“曾哥教”的信徒持續(xù)增長,人數(shù)超過基督教,成為世界第一第二大宗教,教徒構(gòu)成由低齡化向高齡化發(fā)展發(fā)展,大批精英人士紛紛出柜,自爆是玉米和可愛多。由于教徒頻頻出現(xiàn)自焚事件,沖擊政@府機關,春哥教和曾哥教被政@府定義為邪教組織。教徒頑強地開展地下活動。
(2)2012年,為參加第30屆倫敦奧運會,劉翔刻苦訓練,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以面對全國14億人民的壓力,在上海市精神病院完成了長達三年的封閉式訓練。但是遺憾的是,在110欄總決賽中,劉翔在第一個跨欄便摔倒,造成全身粉碎性骨折。之后,劉翔帶著全中國人民的期望,爬過了終點線。劉翔被授予“民族英雄”。
(3)2012年,中國大陸所有的下載、游戲、新聞、社區(qū)網(wǎng)站全部關閉,只剩下一個網(wǎng)站:
http://www.cctv.cn/。中國網(wǎng)民的數(shù)量比朝鮮人民共和國的還要少。戒除網(wǎng)癮專家楊永信教授失業(yè)。
(4)2012年,中國GDP的99.9999%來源于房地產(chǎn)行業(yè)。中國人民解決了人類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人為什么活。答案便是房子。一切為了房子,一切依靠房子。北京八環(huán)以外的房價10萬元每平。
(5)2012年,中國第七代導演登上世界影壇,橫掃好萊塢、戛納、威尼斯、柏林電影節(jié),金像金棕櫚金獅金熊拿到手軟。這一代導演呈現(xiàn)平民化的特點,只要是中國公民有一個DV攝像機,將鏡頭對準任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場景,就是一部大師級杰作。外國影評人將這批電影稱之為“新新新現(xiàn)實主義電影”,對其評價:用無與倫比的電影語言刻畫了一個癲狂荒誕的世界,不著痕跡的表演挖掘出人類變態(tài)的本質(zhì)。
(6)2012年,韓寒和郭敬明結(jié)束了長達10年的拉鋸戰(zhàn),邁入婚姻殿堂,實現(xiàn)了兩派粉絲的和平統(tǒng)一,因此二人共同獲得201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7)2012年,中國重汽集團兼并一汽、東風、歐曼、陜汽等重型汽車公司,參加中國重汽招聘的考試人數(shù)超過報考國家公務員的人數(shù)。
(8)2012年12月31日,在中國西部山區(qū),登上中國制造的諾亞方舟的各國元首、首富、各圈明星失望地發(fā)現(xiàn):淹沒世界的大海嘯并沒有如約而至。無數(shù)屁民正要歡呼末日年即將過去的時候,太陽光線粒子瞬間爆發(fā),暴露于太陽光之下的人類瞬間灰飛煙滅。少數(shù)憋在房屋中的宅男宅女幸免于難。人類遷徙地下。此后人類的口號只有一句:建設與老鼠和平共處的和諧社會。
5 ) 玩轉(zhuǎn)地球已經(jīng)不新鮮了
白宮又一次被摧毀了,這次直接拿美國海軍的航母撞。紐約、洛杉磯又一次被毀滅了,大雪、地震、火山爆發(fā),樣式繁多,好一幅排山倒海的末日景象,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情景確實可怕,然而總會覺得多少有點眼熟。是啊,美利堅合眾國在膠片上早被滅亡了無數(shù)次。既然災難總是襲擊美國,拯救他們和全人類的依然只能是美國人。
跟以往的災難片相比,《2012》打開了一些視野,高潮部分發(fā)生在喜馬拉雅山脈,然而加入中國根本不能增加故事的可信性,因為除了藏族同胞救了主人公,中國人根本沒對劇情產(chǎn)生任何決定性影響。有人說那幾艘巨大方舟不是中國造么?可拜托,后面裝進去的都是別人好不好。G8選在中國造船是有原因的,那里海拔夠高,足以抵御風險。幾個大國主導一切,然后拉中國入伙,其他熟視無睹。至于G8總統(tǒng)領導人的指指點點,搞這些都不是新鮮事了。
故事說起來是個無稽之談,跟先前一大爛片《2012世界末日》講的是同一內(nèi)容,瑪雅人預測過2012年地球?qū)⒁獨?。但是正如好事者炒作幾百年前諾查丹瑪斯留下的世紀末預言,回顧過去幾十年,總有一批人樂此不疲,相關的電影題材更是多如牛毛,拍著拍著就上癮了。很顯然,末日情節(jié)成了一道消費大餐,在這個和平時代,除了全人類毀滅和恐怖災難,還有什么比這更刺激人心的呢?因此《2012》充其量不過是個外帶全家桶,看起來品種挺多,有不同的災難演示;量足價廉,片長足足有150多分鐘,但終歸稱不上營養(yǎng)、可口跟美味。
太陽活動異常引發(fā)了地球內(nèi)部的異變,火山爆發(fā)、海嘯沖擊、天崩地裂,人類走向了滅亡邊緣。到了結(jié)尾,方舟在印度洋上漂泊,事情又莫名其妙地好了。《2012》重復了美式災難大片的無聊模式,像最后一秒鐘危機營救,上飛機、關閘門;必要的臉譜化反派,博士代表了人性光輝一面,必然要有個謀私利的家伙來對著干,兩人還得在眾目睽睽下辯論一番;千篇一律的必備進程,像沒事總愛尾隨而來的小孩,他們能幫上大忙;最可怕是盡管人類死得差不多精光,災難還幫主人公解決了家庭難題,實現(xiàn)了關系和解。
身為落魄作家兼私人司機,主人公依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了美利堅和無數(shù)人類。當然,他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他的背后還有生生死死、永不分離的一家庭,生命力無比強大,上車坐飛機泡水里,樣樣沒事,令人汗顏,就連想在這個家庭里“插上一腳”的家伙都不幸慘死,畢竟一山不容二虎。至于其他無辜的、渺小的人類,他們看起來都不大重要,當當這一家子的背景而已。
《2012》就一吃特效的片子,這部分內(nèi)容沒有任何多談的必要,如果你要看,一定得進電影院,對著小屏幕、依靠投影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它們是用文字描述得了的東西,那《2012》就沒有拍出來的必要。然而特效不等于一切,疊加的災難也會形成空洞,《2012》多少犯了這樣的錯誤。看似有不同的災難形式得到了展示,然而被一一割裂開來。很多時候,不是主人公如何英勇地闖關,進而死里逃生,恰恰是天災故意拖慢了步子。地板要等車子開過了才裂開,火山噴發(fā)沒一次能打中,時間方位總是能掐得那么準,不是狗屎運就是故意唬人。
看完這部影片,我們要相信好運氣就是既要開好車還得能開飛機,能學會的盡量學會。還有別忘了結(jié)交權(quán)勢,有時候他們總會幫上大忙的,這樣你才能挺過劫難,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災難片總要回歸人性的母題,《2012》給出了說辭,幸存下來的人類依然正面、積極向上,洋溢著無比的樂觀,期盼明天和未來。只要人類能繁衍,未來就有希望,就如同父親要保護孩子,男女情意互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2012》給出了很多人物對象,包括主人公、總統(tǒng)、富商、博士的父親、博士的朋友、博士父親的朋友,每個人都用不同方式去保護孩子,形成溝通。然而災難面前,復雜的人類情感就只有剩這些么?當然不是,代表人類美好品質(zhì)的絕不只是一家子的幸運……
總體上,《2012》依然是部典型的好萊塢作品,思維深度有限,但確實是通俗易懂。導演卯足了勁,用錢砸出了特效,姑且可以說能值回幾十元的票價。可余下的人類故事部分,包括總統(tǒng)與人民同在、出于悲憫同情打開門,那真沒太多說服力和感染力。如果跟《第九區(qū)》相比,《2012》不會是代表未來電影制作的潮流,相反更像是傳統(tǒng)災難片的茍延殘喘、強弩之末。
對羅蘭·艾默里奇說一句:玩轉(zhuǎn)地球已經(jīng)不新鮮了,下回請您搞搞火星吧。您看,人家卡梅隆先飛一步了不是?!尽?/div>
6 ) 災難片帶給人們的反思
這個災難片一直被我列為不敢看的影片之一,因為曾經(jīng)的我還是有點相信瑪雅預言呢。不怕大家笑話的說,這部2009年的片子,記得我是在2012過去之后才敢翻出來看了這部一直很想看卻不敢看的片子,一晃又好幾年過去了,現(xiàn)在回想會覺得好幼稚也好釋然。
對于這部影片,而且作為一部好萊塢災難大片,我覺得《2012》這部片子堪稱卓越。很典型的美國大片,反映空前災難的電影,讓人們看過以后,有很多感觸。不僅僅讓我們了解到海嘯的瘋狂,地震的危險,災難的殘酷,災難的來臨是人們無法抗拒的,也讓我們知道生命是自己爭取的,走對一步就能夠活下來,走錯一步后悔一生。當海嘯撲面而來時,在睡夢中的人,在不知道的狀況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會讓堅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車子一轉(zhuǎn)眼已經(jīng)沒有,火山爆發(fā)有一個個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這時錢已無用,生命卻那么可貴。
在電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遜,很勇敢,在大家準備關方舟的大門時,有一個東西被卡在了門邊,如果門關不上,就無法開啟防預措施,這樣的話,人們就全部沒有期望,但杰克遜為了大家能活下來,冒險去了方舟門邊查看問題,發(fā)現(xiàn)有一塊黃色鐵卡在門上,杰克遜使勁往外撥,在這時方舟已經(jīng)靠近冰川,如果這時再關不上方舟的門,大家都會沒有活不來的期望,時刻緊迫,經(jīng)過發(fā)奮,杰克遜最后拿掉了這個黃色的鐵塊,大家得救了!
這個故事使我們明白有些災難是我們?nèi)祟悷o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團結(jié)不懈地共同發(fā)奮,就會有奇跡發(fā)生!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導演的真實目的是引起我們對環(huán)境保護對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足夠重視,讓我們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未來。不管怎樣說,地球是我們?nèi)祟惞餐募?,是與我們?nèi)祟惿嫦⑾⑾嚓P的,我們應該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看個災難片,收獲了滿滿的自豪感,是為哪般╮(╯▽╰)╭
以前經(jīng)常在說,2012快要來了。2012,那時候是世界滅亡的代言詞。然而,2012還是來了,當然什么都不會發(fā)生。我以前厭惡這種造謠的人及其相關言論,但現(xiàn)在想想,如果這個言論曾經(jīng)讓人們更懂得珍惜眼前。那么,它或許可以罪減一等。
Jackson一家是不死的小強...如果Gordon不死的話我會加顆星。
災難片中最愛的一部,確實嚇人特別是當?shù)卣鸷[來到跟前的時候,那種壓迫感太壓抑了,其中最深刻的還是那個藏族的喇嘛,那種淡定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太了不起了
倆字:震撼。仨字:沒深度。四個字:硬傷太多。
其實片子里我最欣賞的,是美國黃石公園里面的那個家伙,以及我們西藏的那個智慧的喇嘛,在大難臨頭前的那種瘋狂和鎮(zhèn)定,殊途同歸,其實都是人類極高的智慧所在。
電影院午夜場2012首映看的我蛋疼,主角光芒從頭到尾籠罩進行時,我看見了各種飛機和加長型汽車躲避各種彈幕,我感嘆史上最賣座宅難電影看完后只給我留下大型打飛機飆車游戲CG效果的印象。抱歉,我真不會欣賞災難電影,因為各種彈幕效果以及老套的親子劇情還有美帝國主義萬年不變的救世英雄主義瞎了的我的
終于把《2012》看了,老美真是想不明白,寧可把10個億砸到河里,也不愿意花1000塊錢請個正常點兒的編劇,是不是這些編劇也都是混單位里的,好多場景讓我想起了咱們的《超強臺風》,比如那只怎么整都死不了的狗。
好大的飛機!俄國人造的……好大的船!中國人造的……好災難的電影!德國人拍的……等等,美國在哪?……美國成南極了。
好好的災難片被拍成了家庭冒險片
就為看特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1、沒有主角光環(huán)的主要配角都會死的特別特別慘;2、高原反應是值得的,今后除了太空能避難的就只有中國;3、女皇長壽;4、當年賣船票的都是騙子。
這特效也是沒誰了,看的時候好震撼,雖然2012我們安全的度過了,但是看完電影應該會有很多人反思吧,會不會有一天地球真的就這樣毀滅了。我們應該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這句話連小學生都懂,但是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還有就是,有機會存活下去的不是有錢人就是國家的人。那我們呢……?
末日毀滅的巨制不敵彌漫全片的那種洋洋自得的偽善與說教。結(jié)局燦爛的夕陽染紅幸存者燦爛的笑臉,你完全想象不到這些人是踩著60億人的尸體活下來的,罪孽感沒有像末日洪水一樣吞噬他們?沒有,他們中有些人還欲火焚身地親上了嘴。
故事俗套,表演平庸,情節(jié)狗血,硬傷不斷,但都無法影響特效的無與倫比登峰造極。這是我們從劉慈欣小說中才能想象的畫面,居然有人真的做出來了,而且是這樣淋漓盡致的表達。
有多少人2012年的時候擔心過世界末日?反正我沒有,哈哈,真的算是一部好電影,災難片中的戰(zhàn)斗機,畫面震撼人心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災難片的經(jīng)典之作之一。記得當時因為這片子多少人信誓旦旦2012就是世界末日,甚至出現(xiàn)了很多邪教(估計導演也沒想到關于瑪雅預言的營銷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吧)。為了討好中國票房把諾亞方舟整成了中國制造。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所以務必過好活著的每一天(???ω???)
印象最深的一句:這活果然應該交給中國干,只有中國才能完成
做到這么極致的災難片,它就屬于那種我們明知道會看到什么,但當你看到的時候還是會感到震驚。
2009-11-13「很好很強大,絕不僅僅只是災難片!」2012-12-02「情感與特效完美相融的災難大片!只有字幕是3D就算了,我還看的是配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