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忍不了爵位這玩意兒了,一口氣正本清源,知乎+Google各種扒,理了一套自己能看懂的筆記出來。
公爵(Duke)、侯爵(Marquis或Marquess)、伯爵(Earl或count)、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五級世襲貴族(Hereditary Peers)
勛爵(lord)不是一種爵位,而是一種稱呼,其使用比較復(fù)雜,主要有如下4種情況:
1.在世襲貴族中,侯、伯、子、男爵都被通稱為勛爵。這個通稱就是指最為常見的稱呼,也就是說在一般場合里貴族們都被稱為“某勛爵”的稱呼,在非常正式的場合里才用“某伯爵”、“某男爵”的稱呼。但是最高的爵位——公爵是個例外,不論在什么場合都被稱為威靈頓公爵
2、世襲貴族里,公爵、侯爵、伯爵的長子,某些公爵、侯爵的長孫,以及某些公爵的長曾孫,被尊稱為勛爵。世襲貴族的長子是他們爵位的繼承人。
公、侯、伯爵們通常有兩個以上的頭銜,在稱呼他們的長子時,會“借用”其父親眾多頭銜中的一個頭銜。公、侯、伯爵的長子都享受借用較低頭銜并被稱為勛爵的待遇;而某些公、侯爵的長孫(長子的長子),甚至某些公爵的長曾孫(長子的長子的長子)也享受這個待遇,這些人也都被通成為某某勛爵。
這些長子、長孫、長曾孫的稱呼被稱為禮節(jié)性頭銜(courtesy titles),這些頭銜其實都是他們家長的頭銜,并沒有被他們所繼承,他們只是借來作為自己的稱呼,以彰顯自己作為貴族家庭繼承人的身份。當(dāng)長子繼承爵位后,他就自然使用他父親的最高頭銜,而他的長子就會使用他原先用的禮節(jié)性頭銜。
3、公爵、侯爵的幼子(除長子外的其他兒子)被尊稱為勛爵。公、侯爵(這里的侯爵必須本人是世襲貴族,不包括依照第2條被尊稱為侯爵的人)的幼子們不是貴族,通常也沒有機會繼承爵位,但是依然可以享受勛爵的尊稱。
具體的方法是:以勛爵的頭銜冠于本人姓名之上,以“勛爵+教名(名字的第一個部分)”作為日常稱呼。
比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父親倫道夫·丘吉爾(Randolph Churchill)是
馬爾巴羅公爵(The Duke of Marlborough)的第三子,
被尊稱為倫道夫·丘吉爾勛爵(Lord Randolf Churchill),簡稱倫道夫勛爵(Lord Randolf)。
與第2條所說的情況不同,這種尊稱是終身性質(zhì)的,只要當(dāng)事人不繼承或者受封爵位,就會終身享有這種稱呼。伯爵、子爵、男爵的幼子沒有這種待遇,不被稱為某勛爵。
4.英國于1876年設(shè)立了“常任上訴貴族(Lords of Appeal in Ordinary)”,通稱“法律貴族(Law Lords)”,專門冊封一些法律人士為貴族,使他們進入上議院,方便上議院履行司法職能;1958年又設(shè)立了終身貴族(Life Peers),不限制受爵者的背景。這兩種爵位都是只及己身,后代不能繼承。
這些貴族一律使用男爵頭銜,并參照第1條通稱為勛爵,比如著名法官阿爾弗雷德·丹寧(Alfred Denning)被封為“丹寧男爵(The Baron Denning)”,通稱丹寧勛爵(Lord Denning)。法律貴族的制度已于2009年廢止,現(xiàn)有的法律貴族身故后,這項制度將完全消失;而終身貴族的制度則延續(xù)至今。
5.蘇格蘭的司法院參議官(Senators of the College of Justice)。蘇格蘭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司法體系,司法院(College of Justice)大約相當(dāng)于蘇格蘭的最高法院,司法院的法官稱為參議官(Senator)。這些法官在成為參議官后,每個人都獲得一個勛爵的頭銜,比如法官柯林·薩瑟蘭(Colin Sutherland)在成為司法院參議官后獲得卡洛威勛爵(Lord Carloway)的頭銜。這個頭銜也是終身享受的,在法官退休后還繼續(xù)保留。但是要注意,這種勛爵是純粹的稱號,不包含任何身份、等級上的意義,不是貴族(peers),也不被視為貴族體系的成員。
而西方貴族體系一般是層層分封,而且具備對應(yīng)領(lǐng)地的統(tǒng)治權(quán)。
公爵(duke)的拉丁詞源是領(lǐng)袖(dux),原本是羅馬人對蠻族諸部落軍事統(tǒng)帥的稱呼,本身就可以獨立成國;即使是被王國吸收之后,公爵也具備很大的自主權(quán),在領(lǐng)地內(nèi)的某些權(quán)利甚至可以與國王相抗衡。在英國,公爵是僅次于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Royal Duke)有所不同。
侯爵(marquess)詞源是拉丁文邊疆(marca),一般可以認(rèn)為是邊境伯爵的意思,比起一般伯爵擁有更大的自主權(quán)尤其是軍事權(quán)力。所以侯爵的上下限很不穩(wěn)定,能力強運氣好的可能實際上等同于公爵,過得差的那就和一般伯爵沒啥兩樣,甚至可能會因為邊境沖突還有所不如。
西方貴族體系的核心是伯爵(earl)。法語伯爵(Comte)出自拉丁文侍從(comitem),是大公或國王的直接下屬,是核心的行政與軍事單位,而伯爵的封地Count,即是英國的行政區(qū)劃郡(county)的詞源。
英國的伯爵(Earl)詞源為部落首領(lǐng),更強調(diào)在領(lǐng)地內(nèi)的權(quán)威(但女伯爵、伯爵夫人是與大陸系一致的countess);而大陸系侍從含義則更強調(diào)對上級的責(zé)任,這里也能看出來雙方集權(quán)程度的不同。通常而言把伯爵理解成郡領(lǐng)主、郡主是不會出現(xiàn)太大偏差的。
子爵(viscount)就更好理解了,vis-vice副手,count-comte伯爵,子爵即伯爵的副手。一般將子爵完全視為伯爵的下屬是不準(zhǔn)確的,子爵傳統(tǒng)上是由國王指定給伯爵的助理,一般負(fù)責(zé)伯爵領(lǐng)地內(nèi)的司法或稅務(wù)工作;當(dāng)然子爵也可以有自己的領(lǐng)地。
所以與公爵、侯爵、伯爵不同,子爵并不一定和地名連在一起,也可以和姓或者家族連在一起。
男爵是歐洲貴族體系的基礎(chǔ),詞源路徑是戰(zhàn)士(baro)-分封土地(per baroniam)-男爵(baron)。男爵一般受封一個小城鎮(zhèn),管理并收稅,同時訓(xùn)練一隊騎兵,并在戰(zhàn)時帶領(lǐng)自己的部隊聽從征召出戰(zhàn)。在英國男爵是正式貴族的最低等級,也是進入上議院的最低要求,現(xiàn)代以前,所有正式貴族甚至直接自動成為上議院議員。所以現(xiàn)代化之后,為了讓某些領(lǐng)域尤其是法律領(lǐng)域的專家進入上議院,特地推出了終身貴族制度,除了不具有封地外一切待遇等同男爵但是不能世襲。
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shè)立的。Baronet從男爵 Knight 騎士
從諾曼征服到近現(xiàn)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nèi)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后,為示區(qū)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除了貴族爵位以外,還有別的一些譽稱,對爵士則尊稱為“Sir”(爵士)。具體做法是“Sir +授予名+姓”或“Sir+授予名”,但作為爵士頭銜,Sir絕不可只用于姓前。如“Sir James Manson”也可稱“Sir James”,但絕不能稱“Sir Manson”。爵士的夫人也可稱“Lady”。
爵士(Sir)是英國榮譽制度中,對“騎士”和“從男爵”的一種敬稱。
在英國,“爵士”是對騎士的正確稱呼,地位在貴族之下,爵位非世襲。
與Lord相對應(yīng)的是//非正式貴族階級的通用頭銜是Sir//這兩者被翻譯成勛爵與爵士簡直是對整個爵位體系翻譯的毀滅性打擊,還不如翻譯成領(lǐng)主和大人/長官呢。爵士的頭銜不能繼承,除頭銜外爵士沒有什么特權(quán)。其兒子也和平民的姓一樣用“Mr.”相稱。
King/Queen 國王/女王
Crownprince 王儲,在英國稱Prince of Wales,即威爾士親王
Prince 親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體的爵位。女性稱Princess(公主),國王長女稱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
其中皇帝/女皇和國王/女王稱“Your Majesty”,親王和公主稱“Your Highness”,公爵稱“Your Grace”,公爵之子、侯爵、侯爵之子和伯爵統(tǒng)稱lord,即勛爵
公爵夫人/女公爵Duchess,封號與地名連結(jié),Lady與名字連結(jié)
稱呼某人為爵士必須連名帶姓一起稱呼,萬不可只稱呼姓氏,否則是對其本人的不敬
英文中主要有Archduke和Grand Duke兩種。這兩個稱謂本身起源于西歐,在德語中最常見,分別是Erzherzog和Groherzog。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詞Grand Prince。
現(xiàn)在能見到的Archduke 幾乎全是用于哈布斯堡家族中,其實就相當(dāng)于其他國家的“國王的兒子——王子”的稱謂——這邊先不用prince這個詞。比如跟拿破侖打仗的查理(卡爾)大公,還有一戰(zhàn)前被刺死的那位,都是皇帝親子,但都叫archduke。
Grand Duke有兩種用法,一種就是某些君主國(大公國)的國君,比如盧森堡大公(Grand Duke of Luxembourg)。該用法其實是grand duke的本義。
Grand Duke(女性Grand duchess)則可以認(rèn)為是一個高于duke而低于king的爵位,就如其英文和中文字面含義那樣。其意思和使用范圍要廣的多,不像archduke那樣單一。
等到拿破侖時期,歐洲的舊秩序被打破,不少國家的君主進而自稱大公(grand duke),他們的國家也就升格為大公國。后來的維也納會議也默認(rèn)并支持了這種作法,于是先后出現(xiàn)了十幾個大公國。
而還有一種用法則來自于Grand Prince。 Grand Prince是個起源于東歐的概念。在中世紀(jì)那些東歐國家的君主最初都被翻譯成king,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對應(yīng)不夠精確,那些國家的體系相對西歐封建國家顯得更為松散。于是 grand prince就被用來稱呼這些國家的君主。而在英語和法語中,grand prince通常被不嚴(yán)謹(jǐn)?shù)刂苯佑胓rand duke代替了。盡管那些被稱為grand prince的君主在斯拉夫或波羅地海語中的頭銜其實更接近于king,而非grand duke。所以在中文翻譯中,我們都常聽到莫斯科大公,芬蘭大公等等,實際上正確的叫法應(yīng)該是Grand Prince of Moscow和Grand Prince of Finland。 英語中g(shù)rand duke可以稱呼那些西歐大公國國君,也可以稱呼一些東歐國家的國君,看上去區(qū)別不大,雖然是兩個不同的來源。
Grand Prince最初作為國主的稱謂,后來隨著國君們獲得了更高級別的稱號,如tzar,grand prince(grand duke)也就被用來賜給王室成員。就像中國有了皇帝,王就貶值了,archduke也是如此啊。 故而grand duke/duchess的另一種用法就是稱呼那些東歐王國國君的子女,也就相當(dāng)于其他國家的“王子”的稱謂,典型的像用于稱俄國沙皇的子女。另外沙皇子女原先還有另一種稱謂:Tsarevich和Tsarevna,不過這種稱呼被彼得一世廢除了。
prince這個詞,在德語中是有兩個詞與之對應(yīng),F(xiàn)ürst和Prinz,在英語中則被草率地統(tǒng)一翻成了prince。這個詞因為英語的關(guān)系,常常被翻譯成“親王”,其實該爵位在貴族等級中甚至要低于公爵,但比伯爵和侯爵要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可以說prince(親王),實為Fürst,比大公要低。也有人在翻譯時干脆根據(jù)其實際等級譯為侯爵,以避免理解上的歧義,據(jù)稱日本人多是這樣翻譯的,比較嚴(yán)謹(jǐn)。
這兩個詞的區(qū)別其實很大,F(xiàn)ürst強調(diào)的是統(tǒng)治地域的概念,換而言之,必須擁有領(lǐng)土。而prinz則強調(diào)血緣概念,必須是王室的成員,可以沒有領(lǐng)地。所以這個詞在中文里翻譯為“王子”是比較貼切的??梢妏rinz跟上述那些表示“王子”的概念是相同的。問題是,在德語國家中,prinz并不作為一種正式的爵位,而只是對王子們的一種尊稱,王子們還有正式的稱號,比如大公、公爵一類。
這里有幾個典型的例子,列支敦士登在中文里被稱為公國,國主被稱為“親王”,而在英文中則稱為prince of Liechtenstein,讓人感覺莫名其妙。如果看德語就明白了:Fürst von Liechtenstein。(侯爵)
另一個更清晰的例子是英國王太子的稱號Prince of Wales,在德語中被稱為Fürst von Wales,而不是Prinz von Wales,但可以稱他為Prinz Charles。至于為何用Fürst,我認(rèn)為一方面的原因是用Fürst來強調(diào)領(lǐng)土概念,另一方面,prince of wales是愛德華一世征服威爾士后獲得的一個外來稱號,之前威爾士是有自己的國君的,用Fürst來對應(yīng)沒有問題。
現(xiàn)在英國共有28個公爵,24個非王室公爵,最近一次封非王室公爵還是維多利亞女王執(zhí)政的1888年,這些非王室公爵,上一次集體出場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的時候。
一晃兒半個多世紀(jì)過去了,這些非王室公爵后代的現(xiàn)狀又如何呢?攝制組挑了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公爵后代介紹了,確實讓人有點兒五味雜陳。
1.Lady Rosemary Mildred Spencer-Churchill ,10th Duke of Marlborough小女兒,是英國女王登基儀式的六個侍從女官之一,聽她講過去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a.談到布萊尼姆宮,lady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自己覺得沒什么特別的,就是自己生活過的一個地方。要知道布萊尼姆宮,別名丘吉爾莊園,是英國園林的經(jīng)典之作。1987年,這座官邸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它還是十八世紀(jì)王室建筑物中最狀觀、最漂亮的一個。這就是真貴族?。≡塾X得金碧輝煌宮殿一樣的遙不可及的地方,就是人家一個從小生活的地方,比不了比不了。
b.透露的小秘密:小時候在繪有她祖父(9代公爵)祖母爸爸(10代公爵)叔叔的畫,就是下面這幅畫的右下方之處,放著一把匕首。據(jù)說是為了一旦出現(xiàn)火宅,就把這幅畫沿著畫框劃下來,然后扔到窗外。
c.討厭斜著放的一切。吐槽布萊尼姆宮展覽陳設(shè),擺放的都是桌椅,還有斜著放的。
d.是英國女王登基儀式的六個侍從女官之一,是頭一個公爵的女兒擔(dān)任這個職位;因為女王選了她當(dāng)侍從女官,有兩個貴族還抱怨,沒有讓她們的女兒當(dāng)。lady給的評價是The others are daughters of Earls. They are way below me。
e.從來沒有和父母討論過當(dāng)侍從女官這件事,當(dāng)時也沒有討論,她說爸爸在第一排,應(yīng)該能看到我(實力炫耀地位)。他們都著急回家吃烤牛肉。
2.非洲南非老哥人在自己的小商店坐,爵位從天而降。于是在2012年,南非老哥Bruce Murray成為12th Duke of Atholl,領(lǐng)導(dǎo)了歐洲唯一一支私人軍隊——the Atholl Highlanders。難怪老哥背不全繼承爵位名稱。
a.這個爵位空頭頭銜,領(lǐng)地、房子的管理已經(jīng)被上一代公爵的女性家族成員進行管理。
b.這個家族保存了大量由國王簽發(fā)的擁有土地憑證原件。
c.蘇格蘭男人穿蘇格蘭裙子的時候,真得掛空擋,不穿內(nèi)褲的。。。
d.老哥每年回來大概30天,平時還是在非洲老家,他老爹對這個爵位繼承沒有太大感覺。
3.Lady Camilla Dorothy Godolphin Osborne 她父親是 11th Duke of Leeds。如果她是男孩兒,她就是12th Duke of Leeds,因為他父親就只有她一個孩子,女孩兒沒有繼承公爵爵位的權(quán)利,所以這支非王室公爵絕嗣了。并且能表示身份的就剩下幾本書和三個王冠了,分別是公爵王冠、公爵夫人王冠、侯爵小王冠了。
a.她祖母生了四個女兒,才生了他爸爸。
b.她爸爸繼承爵位之后,就把老宅hornby castle給買了,到處避稅生活。
c.她爸爸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一任妻子塞爾維亞芭蕾舞者,結(jié)婚當(dāng)天,她祖母是一臉擔(dān)憂、愁容;第二任妻子是她媽媽,然后兩人年齡差距特別大,她媽媽和她爸爸的年輕的保安隊員相愛了,后來就離婚了;第三任妻子是個小氣鬼,因為她爸爸把家族的錢都留給自己的小女兒了,氣得當(dāng)著lady的面發(fā)牢騷。
d.去克里斯蒂吃飯的時候,她因為是公爵之女,可以做到主人的右手邊,一個穿得比她好、珠寶戴的比她多的女士,只能坐在主人的左邊,那個女人也特別的生氣,她心里暗爽。
e.她還是感慨道,如果她和她爸爸不是這個身份,也許都會過得更快樂吧!
4.Murray de Vere Beauclerk,14th Duke of St Albans,祖先是 King Charles II 和Nell Gwyn私生子。現(xiàn)在是特許會計師,祖宅已經(jīng)做為hotel了,現(xiàn)在住在倫敦,家族油畫還有一些,自己不太上心公爵的事情,但是他的第三任妻子還是挺上心的。向拍攝者展示了公爵及公爵夫人冠冕和加冕袍子。
a.唯一的兒子是個業(yè)余歷史研究者,想上演一部劇,講述家族的一代隱秘歷史,探討為什么三個男孩有兩個人都罹患了精神疾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第10代公爵銳意進取,可沒想到三個兒子中就瘋了兩個的悲慘經(jīng)歷—— 長子是11代公爵,罹患抑郁癥,終生被拘禁在精神病院;次子是12代公爵,終身未婚;幼子被人遺忘在精神病院里。
5. James Graham ,8th Duke of Montrose,是少數(shù)幾個還在上議院的公爵之一,他的家族在近300多年的蘇格蘭英格蘭歷史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他家族的第四代侯爵成為第一代公爵,平時他是個hill farmer ,照顧照顧羊。家族參加了多個英國歷史重要時刻,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合并。
a.遠(yuǎn)遠(yuǎn)看到一個羊四腳朝天后,趕緊走過去,幫羊翻身,那是只懷孕的母羊,因為肚子太大了,所以自己不能翻身。老人家?guī)脱蚍砗螅蚓蜌g快地跑走了,老人家說,這要是來晚了,這只羊一直四腳朝天,母羊可能就得死了。
6.David Manners, 11th Duke of Rutland,公爵本人都沒有出鏡,家族的公爵職位來自于母系祖先向安妮女王要來的,所以,家族女性很強勢是有傳統(tǒng)的,所以The Duchess of Rutland代夫出鏡。全家還住在Belvoir Castle。
a.公爵夫人是個威爾士農(nóng)民的女兒。
b.夫妻二人暫時分居,公爵住在一個塔樓里研究家族歷史,公爵夫人住在另一個塔樓里,管理城堡工作(房子大,分居都很方便)。
c.城堡里有365間房間,公爵夫人和政府協(xié)商,一年只展出30天,剩下的承包打獵高級住宿等活動。掙錢不為別的,就是為了維持這么一大座城堡的花銷。
d.公爵夫人很努力,生了3個女兒后,又生了2個兒子,這次公爵爵位不會旁落了。很強勢,清除了城堡所在地的一些閑職人員,節(jié)省開銷。
e.女兒們覺得自己不用繼承爵位也很好,這是一個很沉重的擔(dān)子,讓她大弟弟承擔(dān)好了,他可以承擔(dān)得很好的。
f.小兒子曾經(jīng)問公爵夫人,是不是我哥哥死了,我就能當(dāng)公爵了。公爵夫人覺得,好好和孩子們講清楚,他們能理解繼承制。
g.邊開車、邊喝茶,非常英國人。
7.12th Duke of Marlborough ,開頭lady rosemary的侄子。這哥們兒之前據(jù)說就是個混世魔王,但沒辦法,命好,繼承爵位,房屋資產(chǎn)有人托管,讓人羨慕嫉妒恨。
最后,雖然非王室公爵,有的絕嗣,有的變賣家產(chǎn),有的與普通人無疑。但就是這種私有制、這種繼承方式,才成就了英國的歷史和文化。
體會一下什么是沒落這幫后人以什么心情繼承家名私有制里面有愛和汗水
平實的故事 道盡英國社會變遷
長期占據(jù)有利地位是小概率事件
很snob的說我采訪過一位公爵的庶子!
從此紀(jì)錄片中知道了一些有趣的知識??
b站有,歷史紀(jì)錄片
有幾個大爺大媽還蠻可愛的哎
感謝b站的字幕組!24個非王室公爵的后代人生經(jīng)歷真的豐富多彩:曾是女王首席伴娘的公爵夫人把城堡對外開放收錢;一個商店老板突然得到從天而降的公爵稱號,每年和妻子回英國檢閱士兵團,城堡地產(chǎn)確實上一屆公爵的親女兒繼承;
最后那位蘇格蘭公爵蠻有趣有魅力的
這個有趣
了解一下英國僅存的幾個非王室現(xiàn)封的公爵家族,基本都沒落了,房子大也是難經(jīng)營。
born this way要承受的責(zé)任和壓力不比普通人少(在b站看的,彈幕人均沒禮貌的畜生
28個公爵,24個非王室公爵,上次集體出場是英國女王登基。24個公爵后代的現(xiàn)狀:從天而降繼承爵位,沒有管理權(quán)的;無地只有爵位干特許會計師的;有因為是女性無法繼承爵位沒有宅基地的;家族參加了英國歷史重要時刻,平時照顧羊;夫妻分居,全靠老婆帶女兒經(jīng)營祖產(chǎn)的;混子命好,大宅子還在有信托管的。
"The others are daughters of Earls. They are way below me."
選了很典型的幾個,幾十年后再看,也許是這個群體最后的記錄了
今天在b站看過一個名為《西北有孤忠》的自制紀(jì)錄片,兩個小時看過后發(fā)現(xiàn)居然沒詞條不能打卡,不過翻到以前未打過卡的紀(jì)錄片,滿足了~
人不在其位,不能感同身受/雖然傳男不傳女這事兒直接是平權(quán)運動的源起根本,但是真正貴族的女性卻覺得這是such a relief,只想做個快樂的貴二代/權(quán)利和義務(wù)在他們的身上的體現(xiàn)十分鮮明/能夠一窺遺老遺少的風(fēng)貌,對英國史的理解很幸運
好看話不多。公爵和公爵夫人們都好可愛啊~喜歡那對分居的公爵夫婦城堡的陽臺,想在上面打滾hhhhhhh,所謂的分居是你在城堡的這一邊研究你的家譜,我在城堡的另一邊當(dāng)我的商業(yè)女王,相安無事,歲月靜好……
有一位公爵真的是現(xiàn)實版公主日記,人在非洲住,爵位天上來啊。
貴族的沒落,公爵逐漸變?yōu)闅v史,祖先們留下的只有一堆頭銜,一個偌大的城堡,以及輝煌的歷史。特權(quán)不在,財富不在,經(jīng)營莊園越來越像經(jīng)營公司。連王室居住的白金漢宮都要開放參觀和租住,何況這一般的城堡呢?公爵們遠(yuǎn)沒有像《唐頓莊園》里那么悠閑自在,每日里打打獵,開開舞會,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印象比較深的是,那位利茲公爵的女兒說羨慕普通人充實的生活,而我們這些普通人卻在艷羨貴族們悠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