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o the Sea---我的金馬影展第一片
金馬影展之於我的第一場電影:Alamar(To the Sea)。事實上,它和我的預(yù)期還是很不一樣的。金馬影展手冊的介紹說:
父母協(xié)定離異後,男孩依約來到了父親生長的加勒比海岸,只是父子倆告別前的最後一趟旅程。看小男孩在爸爸和爺爺?shù)氖刈o下,如何迎向名為“長大”的航道,眺望溫柔的海和帆。
我本以為這是和《鯨騎士》一個類型的片子,意為講述小孩在長大的過程中經(jīng)歷磨練的故事。然而,這部墨西哥片卻並非這樣。乍一看上去,你會以為這是一部紀錄片,其實,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部紀錄片來看,只是一些小的細節(jié)和電影的結(jié)尾告訴你,這並不是documentary而是有韻味的película。
手冊介紹說,是小男孩迎向“長大”的航道,在我看來,長大的又何止小男孩一人而已。
影片用了極大的篇幅和看似紀錄片拍攝手法講述爺爺、父親Jorge和兒子Natan出海捕魚的故事,而我也和周圍的觀眾一起,差點掉進這個幻像中,而忽略了文中的對白。
爺爺(對爸爸):你應(yīng)該這樣拉線,快點快點。
爸爸:怎麼樣,我學(xué)的很快吧。
在此刻,Jorge的角色是兒子。
爺爺(對爸爸Jorge):papá,快點,我們要回家了。
爺爺?shù)呐笥眩▽敔敚汗?,你也叫他爸爸?br>
在此刻,Jorge的角色是他父親的“父親”。
爸爸(對兒子Natan): 你馬上就要去義大利了……無論發(fā)生什麼,我都會照顧你。
在此刻,Jorge的角色是父親。
(片中有三處鏡頭,十分恰當?shù)捏w現(xiàn)了這一句話。第一處是在乘船去到珊瑚礁住處的時候,船上,爸爸用手護住兒子的胸口,儘管他為了保持自己的平衡姿勢是如此的彆扭;第二處是爸爸趴在熟睡的兒子的床邊睡著;第三處是,為了尋找那只黃頭鷺,爸爸護著兒子爬上燈塔。)
Jorge作為兒子,他在向他的父親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生存的技巧;作為父親,他保護他的兒子;作為父親的“父親”,他擔起家庭的責任,照顧他的父親。在這幾種角色間的轉(zhuǎn)換是中年人需要學(xué)習(xí)的,而這一過程,未必不能稱作——長大。
在片中,爺爺和爸爸有一段對話,很平淡卻出奇地讓我覺得感動在心。paraphrase一下:
爸爸:你老了。
爺爺:我並不覺得我老。
爸爸:但是你必須承認這是一個事實。
爺爺:變老的只是我要走的道路,而我本身,卻還是年輕的。
爺爺?shù)拇_是年輕的,他依然有著活力出海釣魚補蝦,依然和“年輕人”聊天,依然不斷強調(diào)自己每天可以喝三杯咖啡,對於老年的態(tài)度,是不是大海賦予的,還是經(jīng)過這麼多年,他依然在長大,變得更加成熟?
倒是小男孩,我並沒有太明顯地看出他在這段在海上的生活對於他有太多所謂的“長大”的意義體現(xiàn)。或許小男孩的長大本身就不那麼明顯,只是慢慢的學(xué)會如何在有魚上鉤時拉線,如何耐心地培養(yǎng)和一隻黃頭鷺的友好關(guān)係,如何在受傷時忍住疼痛,如何在找不到那只黃頭鷺和即將離開父親時準備堅強的走向未來。正如影片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小男孩鼓起勇氣學(xué)習(xí)潛水時,他的旁白:慢慢的慢慢的,我們終會到達。我們不需要太過急於去長大,該來的終會到來,我們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並且堅強的走下去。成長,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只是我們對於過去的總結(jié)吧。
片中的那只黃頭鷺,應(yīng)該是吸引了不只小男孩的眼光,也讓我們這些觀影者覺得歡喜不已。Blanquita,是她的名字。影片中到最後Natan也沒有找到這只再也沒有回來的黃頭鷺。我無意去強加一些意義進來,但是有些字面上可以看出來的細節(jié)總是能提醒我有的沒的。在西班牙文中:blanco是白的意思,延伸也有空白之意。而Blanquita,很明顯的可以看出,應(yīng)用了這樣一個詞根,來預(yù)示著最後的離開,在小男孩的生活裏成為空白。在長大的過程中,每個人也許會有這樣的體驗——有些人,來了又走,我們以為他們會在我們的生命裏陪我們走下去,結(jié)果卻是無情的空白。
在影片的結(jié)尾,小男孩這些天看到的事物都畫在紙上,和一朵紅色的野橄欖花裝進了漂流瓶,最後投入海中。他說:它會漂到墨西哥或者義大利。也正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小男孩也如這只漂流瓶,在人生海海裏,走向未知的未來。
我們不期待漂流瓶紅色的野橄欖花最後會變成灰白色,但是我們相信,小男孩會慢慢長大。
2 ) 男人國
以前很喜歡《碧海藍天》,會幻想自己是男主角,周圍魚群繚繞。
前段時間會思考,到底哪里才是我最想待的地方??戳?lt;>(忘了電影名字),想著,最后找個海邊,造個類似于別墅一樣的房子,吃著鮮無比的海鮮,無聊就在水里泡著,眼前一片藍,是多么爽。看了三毛的書之后,這種想法越發(fā)強烈,你看,三毛在荷西死之前,不就是找了個小島,過著我想象中的生活嗎,一度這快要成為我未來目標之一。
直到看了《與海共生》。徹底在海里生活,房屋是直接浮在海面上的。錢的來源靠出海捕大龍蝦。每天的食物是出海釣魚,寵物是鱷魚+海鷗,交通工具簡單一艘船。是的,每天眼前都是一片藍,我所謂心中最喜歡的大海,可是,我卻沒有這么歡喜。很多現(xiàn)實擺在眼前,你是否能享受這孤獨的寂寞。為什么只有爺爺,爸爸卻沒有奶奶,媽媽。因為女人,最忍受不了孤獨。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好看的首飾,沒有電腦網(wǎng)絡(luò)。我想了想,如果媽媽在這里,每天可以干些什么?是一起出去潛水捕魚刷船呢,還是在家看海做飯。難以想象,仿佛都不喜歡,仿佛沒有定位。所以島上,沒有看到女人。
海很美。
一定要有沙灘。
一定要有網(wǎng)絡(luò)。
一定要有鄰居。
3 ) 白色的海鳥
孩子媽媽的選擇代表著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這無可厚非。被煩擾社會生活所困的人群都會被這美麗平靜的海邊生活所吸引,但這股新鮮勁兒是短暫的,習(xí)慣于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人類忍受不了這長期的平淡生活,所以孩子媽媽離開了野人爸爸。作為兩人愛情結(jié)晶的小男孩仿佛也逐漸成長為這兩種生活方式的綜合體,從在城市的怕冷怕熱,到在有鱷魚的海邊嬉水,父親在用海邊的“野人方式”讓孩子成長。他不會彈鋼琴,也不會教孩子如何彈鋼琴,他教的更多的是人與自然的共處方式,是勇氣與自立。電影中當父親將男孩帶回船上時,讓他脫去了外套,脫掉了鞋子,讓男孩近距離去感受海風(fēng)、陽光、沙灘,擁抱自然。當海鳥飛入他們的木屋時,父親則教男孩像招待客人一般,結(jié)交這位來自于自然的小友。當海邊的木屋靜穆在雨中時,爺爺聽著雨聲,悠然讀書,父子兩個則在屋內(nèi)展開了野性的“角斗”。男孩最終跟隨媽媽去到了羅馬,這座代表人類理性文明之都會讓他的大腦學(xué)習(xí)到更多的知識,也會滿足他更多的欲望享受。海邊陽光帶給男孩皮膚的黑色印記不會停留太長時間,但父親的勇敢、生存基因已經(jīng)深深注入男孩的黑色血液之中。我們可以再給影片假設(shè)一個結(jié)尾,當男孩長大成人,當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回到小木屋時,爺爺已經(jīng)不在了。爸爸也已經(jīng)成為當年爺爺?shù)哪昙o,當他們?nèi)笋{著白色的大船,撥開藍色的海面時,一只白色海鳥從旁邊的紅樹林中突然飛起,向天空沖去……
4 ) 僅為個人截圖存檔
小孩這樣長大也挺好的,好平和幸福,滾在地上打鬧的那段也好。
僅為個人存檔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
5 ) 那些遙遠的向往
電影是昨晚看的,可是現(xiàn)在卻忽然想寫下些什么。只是心中雖然有這樣的想法,卻毫無思路。
關(guān)于生活的話題有些太俗套了,俗套到如果想要討論他都不免讓人猶豫不決。不過如果要問這部電影給我什么樣的感覺,我會說讓我想起了瓦爾登湖。盡管電影里的與海共存的生活與亨利梭羅在瓦爾登湖盤的生活那么大相徑庭,但是他們卻又一個最最一致的共同點,那便是人的生活與自然融為一體。
花甲的爺爺,健壯的父親,三四歲的小natu,爺孫三人生活在一座搭建在墨西哥海灣一處大珊瑚礁海島邊水面上的小屋里,以出海捕魚為生,是真正的漁民,親自潛入海底在斑斕的珊瑚礁下捕捉龍蝦,以切碎的小魚為誘餌捕獲各種海魚,和飛來的鷺鳥成為真摯的朋友,小屋下的海水中,鱷魚游游去等待他們剖魚是扔下的魚鰓和內(nèi)臟,軍艦鳥和海鷗在小屋上方飛翔著等待他們拋出碎小的食物。碧海藍天之間,晝夜如同安靜的腳步悄悄走過,于是他們靜坐在窗前,夕陽映襯著晚霞,晚霞洇染著海洋,海洋輝映著面龐,整個世界沉浸在寧靜的時光中。
終于,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小natu很快就要被母親帶去羅馬,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展開另一種美好的生活。他大概要永遠告別這種raw的生活方式,告別爺爺和父親,告別這一片生養(yǎng)他的祖祖輩輩的碧海藍天,告別珊瑚礁和海浪,告別腳下的鱷魚和頭頂?shù)能娕烒B,告別那一只已和他們成為朋友的白鷺。
可那只白鷺卻不知去向了,他想見他最后一面,和他揮手再見。他看到不遠的岸邊有一只白鳥,他大聲地呼喚她的名字,卻聽到陌生的聲音,那不是她。他等待了很久,她一直沒有出現(xiàn)。
于是父親帶他到島嶼上去尋找她,她曾經(jīng)跟他們的小船一起來到島嶼上,果然有人說看見過她的蹤影,他們穿過海岸沙灘,穿過灌木叢林,越過枯木和螃蟹的軀殼,只找到海邊盛開的花朵。父親帶他一起爬上高高的鐵塔,他呼喚她的聲音,稚嫩的童貞,他未能見到她的蹤跡,和她告別。
整個世界都沉默了,為小natu的遺憾而感傷。
地球轉(zhuǎn)動著,轉(zhuǎn)動著,有些東西蔓延開來,侵占了越來越多的空間,統(tǒng)治了越來越多的領(lǐng)域,俘虜了越來越多的心靈。而另外的一些,越來越狹小,越來越稀少,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可貴。
我們照樣走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無可厚非的,繼續(xù)生活著。但我想,什么也不能剝奪我們的向往和渴望,這些向往和渴望,我都希望自己能一直留存在心中,雖然在許多人眼中看來都是毫無意義的,但究竟是否毫無意義,只有自己能告訴自己。
6 ) 我想出海,就算那意味著我要走很遠。
“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地度過每一天,
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一片果殼和蚊子的翅膀而改變了形跡;
任熙熙攘攘,人往人來,由鐘聲鳴響,孩子哭喊,決意過好每一天。
我們?yōu)槭裁匆S波逐流,讓步屈從?……不要松弛了你的膽氣,要充滿清晨的朝氣,
去遠航,去尋找另一條道路?!?br>
—— 瓦爾登湖
寧靜而簡單的生活到底有多難。
“夜里我就這樣看著這片大海。然后安心睡去。我每天早上給自己做早飯,然后就出海捕魚了?!?Natan的爺爺這么說。這個一生以捕魚為生的老爺爺就住在海上一間自己用木頭拼成的小木屋里,天氣好時就出海捕魚 下雨了就坐在露臺上面對著大??磿3宰约横瀬淼母鞣N魚,去小島上曬船底的時候與其他的漁民打屁聊天。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沒有其他更多的東西。
寫論文的時候我就研究神馬docu-fiction對人觀念行程的影響。這部講述一個學(xué)齡前兒童去爸爸家體驗漁民生活的類似“暑假生活”的半紀錄片就告訴了所謂最最簡單的生活,也許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同時也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有意思。影片中的海總是在變幻顏色,時而深邃的可怕卷起白色的浪花,時而清澈見底反射出果凍一樣的陽光,清晨的時候透出一股清冷黃昏的時候又變得溫吞吞。想要與海為伴也許并沒有那么困難。帶上黃色的油漆桶把小破木屋刷一遍就有了一個家,漁網(wǎng)系在柱子上就有了一張床,再來一個白色小木船和一個捕魚高手,生活就這樣日復(fù)一日。用老式錄音機播一首年久失修的歌 用古董壓面機做一頓海鮮pasta 捉家里的蟑螂勾引遠道而來的小白鳥兒 切了魚頭喂屋子底下的野生鱷魚 再用對講機詢問一下明日的天氣。當然沒有電視 沒有電腦 沒有網(wǎng)路 沒有手機的生活也并不是那么好玩兒的。小破木屋的衛(wèi)生條件也確實讓我有點驚慌(嘖嘖,那蟑螂啊~~~)。其他漁民那門上貼著的那些掉色的艷星海報也表明這簡單的生活中有著諸多的無奈。不管怎么說。似乎漁民們也還是更喜歡自己的生活,爺爺就這么跟natan說,要是他們來接你回去意大利,你就藏起來,在這里天天跟我吃海鮮,多爽啊~
我想到盧梭在瓦爾登湖過的那段時間,又想起紀德剛從號子里放出來時候發(fā)了瘋寫的人間食糧。當你想要無比接近自己的內(nèi)心,那就遠行吧?;蛘叨氵M深山里。我并不贊同所謂的大隱隱于市,那都是無法舍棄城市生活的人為自己編出來的鬼話。當然,像我們這種已經(jīng)習(xí)慣了水龍頭一開就有熱水涼水,窗戶一關(guān)就無風(fēng)無聲,一出門就有路,一進門就有網(wǎng)路的人來說,活生生的硬邦邦的殘酷大自然還是相當可怕的。除了所謂的孤獨,更多實際的生活需求就有可能把人給弄崩潰了。這片子我就一邊看一邊瞎激動。似乎做個海邊的嬉皮士 與自然為伍也相當不錯。
整日做著這種二十不著四六的白日夢,然后宅著又是豆瓣又是圍脖又是淫淫,出門做個地鐵 回家泡個熱水澡??赐赀@片子 我也覺得很臉紅。如果自己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趕快著手去做吧。很多人都說,啊我想開一個書店 啊我想開個咖啡館 我想做圖書管理員 我想要周游世界,結(jié)果還是每天上班下班回家宅。人生苦短啊。汗顏完畢。我要再打算打算了。想法太多 腦子太亂 也不是神馬好事。
電影中出現(xiàn)了這句歌詞我覺得很酷。我想要出海,就算意味著我要走很遠。其實很多想法 即使是一閃而過的想法 都是簡單而直接的。在你自己都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你就能夠完成,只要不要考慮那么多七七八八的東西。而生命,不就是一件這樣簡單而直接的事情么?
ps 前些天下小雨童鞋問我,如何做到“放棄神馬都想要的心態(tài),而過上‘去他嗎的’的生活”。我說,那就是當你有一件事情需要處理 但是你又實在不想做的時候就想想what's the point?不做又如何?如果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那就ok!別做了。立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哪怕只是想挖鼻屎。嗯哼。
7 ) 與海共生
22年看的第十部電影,依舊是一部與海相關(guān)的紀錄片。
在船上的會議室里,讓我多少有了一些海上的感覺。
這是一部很干凈的電影,并沒有交代太多的故事背景,小男孩,父親,加上爺爺,在墨西哥海灣的島嶼里和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暑假。
我很慶幸,因為職業(yè)的關(guān)系,片中的許多場景我都在西沙的海域里經(jīng)歷過,雖然我沒沒有那么好看的珊瑚,但是像那種開小艇釣魚、風(fēng)浪、暈船,這些都是我經(jīng)歷的。
我很喜歡也要說的那句話,在大海中你必須要接受一切,你才會喜歡它。不然暈船,會讓你討厭一切的。
你接納海,擁抱海,所以你才會享受到海帶給你的快樂。
游泳、淺水、釣魚、把魚雜碎拋給海鷗,把魚頭喂給鱷魚,和一只鳥建立某種親密關(guān)系。。。
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小男孩。我真的特別喜歡他們對孩子的那種教育方式。
放手,讓他真正的去感受。而不是擔心被魚線割傷,被魚扎到。
片尾,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在公園散步??粗切┖zt,小男孩一點興趣都沒有。
我想,他一定在想念那島上的海鷗,和那只白色的海鳥吧。
城市和海洋遙遙相望不可及。
最后孩子吧畫塞進瓶子,順海飄走是我一個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
簡單的漁獵生活,無限的廣闊空間。
平平淡淡的記錄,意外的感動,還有什么比內(nèi)心的寧靜更可貴的呢?
生活越簡單越快樂!★★★☆
墨西哥影片,類似紀錄片,簡單而純凈!
zm在D盤
growing old is not for sissies. 我也想找只野鳥做朋友。
太多美食了!那個龍蝦!?。?/p>
毫不猶豫的五顆星,許久沒有如此美妙自然的電影感受了
記住了這個叫Banco Chinchorro的地方,這該是所謂極樂世界
純漁民生活紀錄片和墨西哥風(fēng)光片,不推薦看,比較悶。與海有關(guān)的其他好片也有,像《碧海藍天》,像《弓》,像《海洋》。
他爸長的有點杰克船長的味道哈~!
童年。參考影片《南國野獸》
真情實感還是要看紀錄片啊,矯揉造作的成分比較少,真實的世界最美麗。
好帥氣的男孩
美就是簡單。 那只牛背鷗是亮點。
城市人的確應(yīng)該過一下這種生活。
The best Mexican film watched.
抓龍蝦,釣大魚,簡單的生活有簡單的快樂。我喜歡p.s:意大利人都不自己釣魚,他們都去市場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