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記錄片大陸2016

主演:蔡國強  吳紅虹  

導演:凱文·麥克唐納

 劇照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2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3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4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5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6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3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4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5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6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7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8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19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11 04:56

詳細劇情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是當今世界最重要藝術家之一蔡國強的首部電影紀錄片。既是一個從中國出發(fā)、成為具國際影響力藝術家的勵志故事,也體現著新時代中國人的追求和精神?! ”酒蓨W斯卡金獎導演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耗時兩年,從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海、北京、瀏陽到家鄉(xiāng)泉州,遍訪藝術家的工作現場及其親友、工作伙伴和專家,無限度深入蔡國強的工作和生活,并從數千小時的珍貴歷史影像素材擷取精華,講述蔡國強 80 年代從泉州出發(fā),30 年來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間成長,并走向國際舞臺成為享譽全球的爆破藝術家。紀錄片中也揭露他壯觀藝術背后的另一個真實—內心的脆弱、掙扎、妥協,和對家人、故鄉(xiāng)、祖國土地深厚內斂的家國情懷。  影片主線《天梯》—— 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著拔地而起,與無垠宇宙對話。這是蔡國強少年時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夢想,二十多年來在世界不同地方屢試屢敗,卻從未放棄。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漁村惠嶼島海邊,在國內技術專家和當地數百村民的幫助和見證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為獻給百歲奶奶和家鄉(xiāng)的禮物……

 長篇影評

 1 ) 現實版迪達拉:藝術就是爆炸

004|《天梯:蔡國強的藝術》

—蔡國強于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1985年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他的藝術表現橫跨繪畫、裝置、錄像及表演藝術等數種媒材。
1986-1995年底旅居日本期間,他持續(xù)探索從家鄉(xiāng)泉州開始的以火藥創(chuàng)作繪畫的藝術手法,逐漸推大其作品的爆破規(guī)模和形式,并建立隨后著名的室外爆破計劃。
他著名的火藥爆破藝術和大型裝置充滿活力和爆發(fā)力,超越平面,從室內空間走入社會和自然。
以上介紹,出自蔡國強官方網站。

黑格爾曾說過,意蘊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它是比直接顯現的形象更為深遠的一種東西。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說,藝術作品的意蘊構成分為四層,第一層寓于藝術作品的物質材料之中。而在蔡國強的作品中,他運用到的物質材料,是火藥。

盡管近些年來,蔡國強的藝術作品與“焰火”密不可分,但其本人卻曾表示,自己從來沒有很愛焰火,因為那“很俗”,他喜歡的是爆炸。

他說:“這個城市很多爆炸、城市、煙火,都是用在生活上的各種各樣的發(fā)信息上。我就想到用火藥,用小孩子的火箭去沖畫布。所以我通過火藥爆炸,使自己得到了解放。”

爆炸,瞬間之美,這么一看,蔡國強可以說實現了迪達拉的信仰:藝術就是爆炸。

《火影忍者》中的迪達拉,信仰爆炸之美

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藝術家與社會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可以說,社會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和基礎。藝術家在生活中親歷的所見、所聞、所感、所遇,往往成為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原料,激發(fā)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欲望、生動的想象和豐富的情感。

泉州長大,上海讀大學,在日本工作生活九年,最終移居紐約,這些地方帶給蔡國強的作品不可磨滅的印記。

從小生活的東南沿海的漁村,對神明有著無限的敬畏,無論是生老病死或是婚喪嫁娶都離不開煙花爆竹,正是源于兒時對焰火的崇拜,讓蔡國強走上了用火藥進行創(chuàng)作的道路。

蔡國強作品—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焰火設計

—我很早就知道我畫畫的時候很膽小,很謹慎,太有控制欲,做人要謹慎小心是對的,但做藝術家哪能這樣啊,應該要打破自己的理性和控制欲。所以火藥的可燃性、難以把控,對我可能比較好。
后來我在大地上做外星人計劃,火藥是一個很重要的媒介,它可以和時空、世界和宇宙對話,想象從遙遠的宇宙可以看到爆炸的光。
最近我又開始發(fā)展文人畫風格的爆炸,這跟我的年齡也有關,我在想怎么把它表現得更空靈、更永恒,給人安詳平靜的感覺。
因為火藥是很不平靜的,能量很強烈的東西,但我要追求它反面的效果,這對我來說也很有意思。
蔡國強擅用火藥作畫,一次成型

天梯,作為本片的片名和呈現的主要內容,從第一次嘗試到最終成功,蔡國強花了21年。

1994年,英國巴斯

“我受那里教堂外浮雕的啟發(fā),要在城市的一座山頭上架一把5米寬,500多米高的梯子,用熱氣球拉起,伸向天空?!?

由于惡劣的天氣,這個計劃未能實現。

2001年,中國上海

“從黃浦江的兩岸,各跑出一條火線,到江中匯合,然后這兩條線形成梯子的兩邊,梯子的橫梁也同時一條條炸出來,垂直炸向天空。”

由于911事件的發(fā)生,計劃未能如期實施。

2011年,美國洛杉磯

由于考慮到火災隱患,計劃再次擱淺。

2016年,中國泉州,惠嶼島

國內外所有的專家伙伴,全都聚集到這座小島上來,幫助蔡國強實現天梯的夢想。而蔡國強則認為,此次天梯計劃能夠成功,離不開家鄉(xiāng)漁民的支持。

片中,在天梯終于成功之后,他的妻子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但蔡國強很克制,不卑不亢的微笑著感謝周圍的人,只在開香檳的時候,把酒澆在了自己的頭上。

蔡國強作品—《天梯》

蔡國強認為,藝術不是純粹的表現手法,更多的是透過生活本質的反映,是時代發(fā)展意義上不可磨滅的精神產物。

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不僅需要從社會生活中吸取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且要對社會生活作出判斷和評價,自覺或不自覺地表明自己的傾向和態(tài)度,從主觀方面也折射和體現出社會生活的影響來。

蔡國強則以東方哲學和當代社會問題作為作品觀念的根基,因地制宜,闡釋和回應當地文化歷史。

他在上海做白日焰火,將大自然擬人化,三段焰火的主題分別是“挽歌”、“追憶”、“慰藉”,短短八分鐘內將“自然之死”的主題以儀式般的傷感煙花來闡釋。

蔡國強作品—《無題:為“蔡國強:九級浪”開幕所作的白天焰火》

在巴黎的塞納河畔,做一夜情焰火,嘗試直接用焰火在塞納河上表現他所理解的愛情與性愛。銀色和藍色象征男性,紅色象征女性。

蔡國強作品—《一夜情》

在阿根廷做探戈舞焰火,四組舞蹈把焰火表演分成四個階段,通過四幕焰火表演呈現探戈音樂和舞蹈跟隨時代發(fā)展及演變的百年歷程。

······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由凱文·麥克唐納耗時兩年,從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上海、北京、瀏陽到家鄉(xiāng)泉州,遍訪藝術家的工作現場及其親友、工作伙伴和專家,深入蔡國強的工作和生活,并從數千小時的珍貴歷史影像素材擷取精華,講述蔡國強 80 年代從泉州出發(fā),30 年來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間成長,并走向國際舞臺成為享譽全球的爆破藝術家。

蔡國強作品—《有蘑菇云的世紀:為二十世紀作的計劃》

孔子在聽聞《韶》樂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嘆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在看完《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后,我也在訝異,焰火還能有如此之意蘊,并不同于日常印象中的浮夸豪華之感。

1917年,杜尚將一個從商店買來男用小便池起名為《泉》,匿名送到美國獨立藝術家展覽要求作為藝術品展出,成為現代藝術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杜尚—《泉》

1965年,博伊斯用兩個小時走過一間美術館,邊走邊向他懷里抱著的死兔平靜地講解藝術,完成了《如何向死兔解釋繪畫》的行為藝術。

博伊斯—《如何向死兔解釋繪畫》

1962年,安迪·沃霍爾因展出湯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把那些取自大眾傳媒的圖像,如可口可樂瓶、美元鈔票、蒙娜麗莎像以及瑪麗蓮·夢露頭像等,作為基本元素在畫上重復排立,所有作品都用絲網印刷技術制作,形象可以無數次地重復。

安迪·沃霍爾—《瑪麗蓮·夢露頭像》

現代藝術、后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在普羅大眾眼中,可以說是十分獨特與另類的。如果不是在閱讀了相關資料、掌握了一定有關藝術的基本知識與規(guī)律并了解特定的歷史文化知識后,大眾似乎并不能夠欣賞并沉浸在相關作品中。

但蔡國強的裝置藝術、爆破藝術,從形式上來說并不難以欣賞,其作品想要傳達的聲音與意義更不難以理解。天梯如果能夠成為觀影者欣賞當代藝術的啟蒙,也不失為妙事一樁。

以上,首發(fā)于公眾號(Ji-Danny),歡迎關注。

 2 ) 閑聊幾句白日焰火

1.藝術性

陳丹青給蔡國強評價的方向我覺得非常正確:『一種如今我愿稱之為異常專業(yè)的”業(yè)余感”,唯一一位自外于西方藝術龐大知識體系的當代藝術家?!?/p>

『在他所有作品和言說中,既看不出,也顯然不在乎本土或域外的知識背景,即便他一再說及他所牽連的中國資源,亦屬駁雜而曖昧的民間傳統(tǒng),無涉主流知識體系?!覀冊诓虈鴱姷年愂鲋姓也坏轿鞣轿恼摰木壱ㄟ@類被轉譯的話語充斥中國當代藝術文本和研討會),不出現哪怕一位二十世紀西方哲學家文論家(這些人物的漢語譯作是八五運動的初期圣經兼實用手冊),他也不提起譬如杜尚或波伊斯這樣的人物(他或許從未想起他們,更不曾由知識的層面認真拜祭這些西方實驗藝術的祖宗,而他供在奧運會辦公室的偶像,是一具嶺南的觀音)。』

蔡國強的遠離,遠離是兩方面的:

一是遠離了西方的主流,在蔡國強開始進入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時,當時大多數中國藝術家向往的是西方的古典或現代藝術,諸如博伊斯或安迪沃霍爾,但蔡并沒有選擇這個方向。蔡給出的解釋也很簡單:當時我們國家物質生活并不豐裕,自然環(huán)境尚且很好,我并不能在他們的作品中找到共鳴(對應于安迪沃霍爾的消費和博伊斯的環(huán)保概念)。

二是遠離了中國的主流,恰恰是地緣政治上的”南夷”所帶來的。蔡是泉州人,按他的形容,距離北京比距離臺北要遠得多。遠離中原文化太久,客觀上來講,被忽視被忘記,在文化Revo.lution期間,所受波及也較中原更少些。主觀上呢,會有更多自主自在自信的文化生長出來。而后者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和隔膜。

2.回到電影

導演的目光帶有典型的西方視角,在藝術家和中國的政治之間的博弈找尋切入點。討論會上吞云吐霧強勢的官員、準備天梯這類大型活動時不能告訴當局(否則審批麻煩)?!@是一個西方人想看到想讀到的中國。但其實并沒有什么非此即彼的二元論,藝術家根本上可以選擇恰當的位置,而不是對立面。

如同多數人對蔡感到的驚訝:一個藝術家怎么可以承擔政府的項目,背叛了創(chuàng)作的自由嗎?

這要回到兩個蔡國強性格中的特點,一是毛思想的影響,不特指壞的或好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時代下中國人必然受到的影響。另一比較隱形的是地域性,同蔡工作過的人多認為他很擅長溝通和打交道,這也可以說是閩南人的特質,即便是做藝術家,也應該是笑瞇瞇與人友善的。

3.次文化

相應地,《天梯》里面比較讓我感到不滿的一點,關于地緣上文化背景的交待不足,而其實這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或者至少比較重要的切入點。

當然這闡釋很難,西方人看中國人總歸難以深入去了解地域差異。甚至于中國人自己,也只有在做了異鄉(xiāng)人之后,習慣的變成陌生的,這才能明白什么要講什么不需要講。我也不認為”闡述地域文化”會是過度闡釋,因為當蔡國強說出那些話時,他的同鄉(xiāng)就會明白他所指的意思。

天梯最后成功的地點是在泉州惠嶼島。

我反復提及蔡的家鄉(xiāng),不僅僅出于自私的愛,確實也關乎理解他的作品,乃至爆破行為本身。

泉州的特殊性在于它離中原文化很遠,自由自在地”野蠻”生長,還在于它保留有非常多宗教信仰甚至于迷信的傳統(tǒng)。

陳丹青驚奇那一尊觀音。在辦公室供奉觀音是一件奇怪的事嗎?在《天梯》電影的片頭時,交待了泉州人太信看不到的東西,蔡國強坐在天臺上,背景里是泉州的標志建筑東西塔,而這東西塔之所以建立,是為了破除一個鯉魚在漁網里的迷信。我個人覺得”信看不見的東西”很親切,但這種東西無法言說,甚至本人也不自知,那是骨子里面的信,如同蔡所反復強調的”風水”。

有一個小故事,是說蔡國強在南非做項目之前,去找了當地的巫師詢問。走時他認為朋友錢給得太少,于是又走回去同巫師多交談了幾句。因此而幸運錯過路口的一場槍擊械斗。

當天梯一節(jié)一節(jié)攀爬時,我想起了每年春節(jié)時候的拜天公*。

泉州人,常常同天空對話,同亡靈對話,同神對話。這一切同中原文化確實有所不同,其間的差異又很難講明。這是導演的困難所在,如何在一個異國文化當中找到次文化的特征,再去發(fā)掘其特殊性和對蔡思想的影響。

譬如關于天梯爆破的聲音,在電影里,蔡說”這聲音,很好聽。” 好聽在哪里?爆破時難道不應該捂上耳朵?閩南風俗里說,鞭炮聲越響越吉利,這聲音使人激奮、回到人間,又或是跨越人與天的界限。

4.爆破

“我們福建想下是很喜歡放鞭炮的,婚喪喜慶,都少不了要放。有時候隔壁人家生孩子,只要聽到鞭炮聲就知道,放得多的是生了男孩,放得少則是生了女孩。我童年的時候,大陸和臺灣的關系很緊張,三天兩頭都聽得到大炮的聲音,火藥味很濃。所以說,相對于其他地區(qū)的藝術家,我對火藥的感受力或敏感度更深吧?!?/p>

5.敘事

蔡國強的作品往往是抽象的,但卻有著很強的敘事性。天梯亦然。所以即便沒有過多涉及到次文化,影片也是成功的,那是一個完整的心愿達成的故事。如果追蹤到更遠,會發(fā)現Ladder to the sky關于中國古代的”萬戶飛天”,關乎他對于重力的好奇《Desire for Zero Gravity》。

情緒上的感動,在片尾那句”阿嬤,你有看到沒?” 達到了高潮。我們許多人也曾是那樣,在視頻里對著阿嬤說,你有看到沒。

它讓我想起了蕭煌奇的那首歌《阿嬤的話》,那首歌,可以說是這一場祖孫情緣的真實寫照了:

阿嬤你今嘛在叨位 (奶奶你現在在哪里)/阮在叫你你甘有聽到 (我在叫你你可有聽到)/阮的認真甲阮的成功你甘有看到 (我的認真與我的成功你可有看到)/阮在叫你你知影沒 (我在叫你你知道嗎)/阿嬤你今嘛過的好麼 (奶奶你現在過得好嗎)/甘有人塊甲你照顧 (可有人在照顧你)/希望後世人阮擱會凍來乎你疼 (希望下輩子我可以再讓你疼)/作你永遠的孫仔 (作你永遠的孫子)/擱叫你一聲「阿嬤」 (在叫你一聲「奶奶」)

*拜天公是廣東,福建,臺灣等地的傳統(tǒng)民間信仰,也廣泛流傳在東南亞華人中間,指玉皇大帝生日那天的祭拜儀式。

參考資料:

Cai Guo-Qiang, Dana Hansen, Phaidon, 2002

Cai Guo-Qiang : Ladder to the Sky, Jeffrey Deitch, Rebecca Morse, MOCA, 2012

蔡國強:我是這樣想的,楊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初寫于SIFF 06/24/2017

修改及更新一些背景在后面,主要是關于地理文化上的背景。如果去泉州,可以去閩臺緣博物館,大廳里就有一幅蔡國強的爆破作品。 09/26/2017

今天才看到蔡國強7月時紀念吳清友的文章,當中有另一座天梯,"為清友恩兄而作"。并說"按照我們閩臺傳統(tǒng),頭七那天魂魄返家,家中燒一個梯子形狀東西,讓順著天梯上天國。" 10/03/2017

 3 ) #倫敦電影節(jié)#《天梯》——蔡國強與他的爆破藝術



倫敦電影節(jié)的處境很尷尬。倫敦作為歐洲乃至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城市之一(基本可以與巴黎還有紐約組成藝術鐵三角),倫敦時裝周的影響力比電影節(jié)大得多。電影節(jié)的風頭完全被同時期的時裝周蓋在下方。同類型之間比較的話,風頭也完全被同時期的紐約電影節(jié)甚至釜山電影節(jié)遮蓋。尷尬的處境掩蓋不了歷史,對影迷來說也蓋不了好片子,最多就是票丑一點,首映與藝術家看到的少一點罷了。

對于學生黨影迷,處境一樣尷尬。只能周末找較為便宜的場次去,《海邊的曼徹斯特》雖然好評如潮,但30鎊大概夠看其他三場電影,夠我兩周生活費,不如改換其他片。最終選定《天梯》與《西葫蘆的生活》,前者大量中文,后者語言法文但有英文字幕,比英文聽力好理解多了。

凱文麥克唐納早有耳聞,他的《浮生一日》也算是我最愛的紀錄片之一,果然《天梯》拍出來成品很像樣,非常流暢,早年經歷與采訪加上爆破表演三者結合得毫不生硬。


蔡國強也早有耳聞,聽說是“中國的爆破大師”,算是中國的先鋒行為藝術家。本科畢業(yè)論文中還寫到過他曾經的作品,在巴黎完成的“ONE NIGHT STAND”。他從世界各地征募而來的50對情侶,在塞納河的一艘觀光船上做愛。蔡國強送給每對情侶一只燈籠,通過按鈕控制燈籠明滅,觀眾便可知帳中進展。這個作品當時在國內的反響大多是難以接受,畢竟中國觀眾看行為藝術已經習慣于將道德嵌入藝術的框架里面去評判去分析。但問題在于,體會作品,個人的解讀與參與很重要,若是批判者當時也在巴黎感受這一場表演,興許也會深受感觸。在個人的解讀與參與中,道德觀是要同藝術隔離開的。

看完《天梯》,對蔡國強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他幼年在中國沿海漁村的經歷,他童年對文化大革命與MAO的記憶,長大后學習繪畫對美術史的理解,成長過程中到日本與美國生活的經驗,都屬于構成這個“他”的部分,也屬于構成他的作品的部分。就像蔡國強在最后Q&A對外國人的問題“你認為早年在中國的經歷對你有什么影響”中說的那樣,要說確切的影響真的很難講,而且要講的話其實會非??桃猓@些經歷都是組成他的一部分啊,都說不出孰輕孰重,也沒有好壞之分,所有經歷都無法同他分割開。
有幸見到蔡老師本人以及鄧文迪。


所以電影后和朋友討論那段文革的影像,影片中明確地將文革同蔡國強的爆破藝術聯系了起來,都是關于“DESTRUCTION AND CREATION”,都是關于“摧毀與再造”,很可以被理解。但是這到底是不是一種刻意的過度解讀,這是仁者見仁的問題。電影的解讀也只能算是一種理解,蔡國強的作品本身才是最客觀的。

蔡國強的性格也算是我很欣賞的藝術家性格類型,不裝不高調不高冷,底子非常厲害但對過往與作品沒有任何自夸,對于別人的要求與問題永遠微笑著思考然后理性作答,包括對作品的準備與實施,態(tài)度也是非常理性的。

藝術家沒有必要都是長發(fā)絡腮胡,沒有必要經常把住所與自己搞得亂糟糟,也沒有必要永遠固執(zhí)一方很浮躁地不接受建議覺得自己最棒。蔡國強的理性思維自然幫助了他自身的思考成長,也幫助了作品的成功實施與傳播。作為當代藝術家,作品大而震撼并有創(chuàng)造力影響力,不說主觀的內容理解,蔡國強已經很成功了。而《天梯》作為紀錄片來說,除了經歷與作品的主觀聯系,其他部分都非常理性客觀,算是凱文又一次成功的紀錄片。

 4 ) 升天的路 自家始

nyt報道截屏

8月中,紐約時報T-magazine的art專欄推出《An Architect and an Artist Walk Into a Barn》,其中掛出了一段1分半的視頻,記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在美國新澤西工作室的一天,短片結束時,蔡國強騎著他改造的三蹦子花車,扭著身體唱著歌,載著小女兒,“招搖過市”。

我對當代藝術有不可理喻的偏見,但很喜歡這部關于蔡國強的紀錄片《天梯》,也是搖晃的、空間充盈的色彩,火藥飛上天空,爆炸,開出好看的花。

原本被中國人寄予解決長生不老問題的火藥,部分替代性地給死亡的節(jié)點和指向,作了酣暢淋漓的了結。

蔡國強上海個展,第一章《挽歌》截圖,被炸開的煙霧遮住的160米高的上海氣象景觀塔,溫度顯示25攝氏度。25度是人間的溫度,河上騰起的是末日圖畫。在爬升的路上沉思靜默、百感交集、回光返照,最后煙消云散了。

天梯項目,蔡準備了很多年,最早從英國巴斯開始,再到洛杉磯、紐約、上海,計劃一一落空,而且一落便是二十多年。

電影開頭,蔡說:我知道我去不了外太空,摸不到星辰,覺得很難過。(大意)我在姥姥家的山坡上看過星空,是一樣的感覺。

2015年6月15日04:50,泉州惠嶼島,秘密行動,一條500米高、5.5米寬的繩梯,被氣球垂直拉升至夜空,點燃,蔡構想20多年的《天梯》成了。

升起天梯的島叫惠嶼島,這是泉州出生的蔡的家鄉(xiāng)。以任何可以言說的事物為標的,在這個世界上總是可以找到更好的,唯獨一種與我們出生的關聯,故鄉(xiāng),是無法主動做出選擇的。

蔡的愛人吳紅虹哭了,在漁港的凌晨,又高興又委屈。蔡的奶奶因為身體原因最終未能到海邊,天梯成功后,蔡在視頻對話中跟在家的奶奶說,看,看不好看?你的孫子厲害吧!

如此的話,我想蔡在任何其他場合也不會說了。

有一年假期陪媽媽回家看姥姥,在一條鄉(xiāng)間公路的站點下車后,要經過一段大約兩里地的爬坡路,才可以到達姥姥家的場院。那是夏日黃昏的林蔭道,我問媽媽累不累,媽媽說,在回家的路上就覺得心安。

黎明的慶祝會上,蔡家鄉(xiāng)的人對他說,在世界做了一大圈,最后還是回來做成了。

蔡國強對彩色火藥的探索,我覺得也他繪畫探索的一部分。2016年,他沒有再做新的大型現場,他說,他想重新梳理他的繪畫階段,解決當代繪畫的困境。

轉瞬即逝的常駐心中。搖擺猶疑的在故鄉(xiāng)獲得片刻的平衡。

原文參考

1.//www.nytimes.com/2017/08/18/t-magazine/cai-guo-qiang-house-frank-gehry.html

2.//www.nytimes.com/2016/10/14/movies/sky-ladder-the-art-of-cai-guo-qiang-review.html

 5 ) 【關燈拆電影】蔡國強: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煙花的悶騷小孩

關燈拆電影,只讀經典。視覺炸裂的紀錄片《天梯》在上海電影節(jié)期間公映,一票難求。

什么是“天梯”?

《天梯》是火藥藝術家蔡國強先生的個人傳記紀錄片。

2015年,有一則"來自中國的煙火"的視頻火爆Facebook。

這條被人用手機偷偷拍攝下的模糊視頻,累計播放量高達5500萬。

煙火制造的梯子一眼望不見盡頭,被引爆后迅速躥入云霄。

一架通往天國的樓梯。

蔡國強先生說,天梯在一個小島上點燃,那個凌晨對外是保密的,除了工作人員基本沒有圍觀群眾。

小編覺得自己作為漁民如果半夜起來方便,忽然看到這一幕,會跪下的,以為看到了神跡。

吼厲害!吼酷炫!有木有!

這個美麗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便出自蔡國強之手。

火藥是中國人貢獻給世界的四大發(fā)明之一。

而今,他用之作畫。

小編覺得這樣的美竟有幾分壇城沙畫的味道。

喇嘛們嘔心瀝血、極盡辛苦之能事創(chuàng)作出的美麗立體畫卷,轉眼會被毫不猶豫地掃掉,在頃刻間化為烏有。

繁華世界,不過一掬細沙。

極盡絢爛,浮云煙花轉瞬。

大音希聲,大美無痕。

《天梯》的主人公蔡國強,1957出生于中國福建省泉州市,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8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爆破裝置創(chuàng)作作品。

他是國際藝壇上最受矚目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他把爆炸的感染力和娛樂性做到了極致。

他的裝置藝術在世界各地綻放。

蔡國強的《 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以7424萬港元成交價(包括傭金),創(chuàng)下中國當代藝術世界拍賣紀錄,超出原有最高估價接近兩倍。

蔡國強在創(chuàng)作他的爆炸畫

他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視覺特效藝術總監(jiān)。

開幕式上著名的大腳印就是他的作品。

2014年8月,蔡國強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自己的個展《九級浪》,開幕式當天,他在博物館對面的黃浦江面上放了一場“白日焰火”。

蔡國強說:“當時我的想法是以一場葬禮作為構思。所以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挽歌》?!?

“那是對被破壞的大自然的一個哀悼?!?/span>

第一幕 挽歌

第二幕 追憶

第三幕 慰藉

蔡說:“開始我有點擔心,因為那一天氣壓很低。本來我想象是一個藍天,結果這個天灰蒙蒙的,我害怕會不會沒有那個效果。”

“沒想到一炸了以后,因為氣壓低,煙不是往上走,而是橫著在黃浦江上一直拉開,就像一卷橫軸一樣。我很感動,我感覺這是神作。”(真是純真的藝術家,小編也好感動)

雖然做了那么多煙花表演

但是蔡國強說他真正最愛的,是……

“這個城市很多爆炸、城市、煙火,都是用在生活上的各種各樣的發(fā)信息上。我就想到用火藥,用小孩子的火箭去沖畫布。所以我通過火藥爆炸,使自己得到了解放。

說到自己的每一次大型煙火裝置,他說:“這也是一個很矛盾的東西。如果我實驗很多,那我也就越來越沒興趣了,實驗到你絕對完美,這個你說還有意思嘛;但如果完全不實驗,那又太不靠譜?!?/p>

“火藥是一個充滿能量的東西,所以在點火之前,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的。點火的時候,其實你該做的都已經準備了,那接下來就是靠這個材料的生命,和藝術家背后看不見的、自然的力量?!?/p>

“我在德國在做個展,同時我又考察了柏林墻,也考察了以前的一個德國火車站,火車站在戰(zhàn)爭的時候被摧毀了,現在是一片空地。”

2006,柏林

“我在那邊建了一個德國小房子,里面裝滿了美麗的煙花,然后我把它點著了,所以那個煙花不斷地爆炸,從里面一直漂亮地展現出來。”

“在這個展現的過程,把這個房子給摧毀了,這個表現我們人類在很多時候的美麗和暴力。很多理想是美好的,但結果是殘酷的。”

1996年,蔡國強在美國完成了《有蘑菇云的世紀:20世紀計劃》。

照片中蔡國強站在前景,一股煙云從他舉著的手向上升起。制造煙云的方法極之簡單,把一小撮火藥裝進紙筒里,點燃便成。

在每張照片里,蔡國強都面向一個重要的歷史、藝術地標,其中就包括內華達原子彈基地

我就想最好給它來一個原子彈,來一個蘑菇云。蘑菇云也算20世紀美國創(chuàng)造的一個經典符號,所以我就到內華達原子彈基地去給它放一個小小的蘑菇云,這個是一個空間的意義;另一個時間的意義是,這是對20世紀一個經典符號的一個嘲笑,或者是反思?!?/p>

最后,我們來聊一聊《天梯》

這是一個纏繞在蔡國強心中21年的夢想。早在1994在英國,蔡國強就實驗過“天梯”,不過當時由于天氣原因,沒有成功。

跑了世界一大圈,最后他還是在家鄉(xiāng)把這個項目實現了,這是蔡國強送給自己、送給家鄉(xiāng)、特別是送給他100歲高壽奶奶的禮物。

他說,“我是在我家鄉(xiāng)泉州那里很小的地方,因為從那個海邊仰望巨大的天空,就想有一些跟宇宙對話?!?/p>

長達500米的“天梯”是通過直徑20米的氣球帶上天的

“其實來圍觀的人在現場,包括我在現場,都仿佛看到了神跡?!?/p>

“我自己感到這個梯子很大,那為什么500米高?因為在我的家鄉(xiāng),500米高你就能摸到云彩,那我就做個500米吧,可以升到云彩。”

“燒這么久,一直燒上去,速度一般是一秒20到40米的速度在跑,然后升到上面了以后,幾千個噴火焰的那個時間里面,那個時間是shishishi在嚎叫?!?/p>

一個梯子在天地間立著,那是非常震撼的。

因為好的藝術品,到通靈的時候,藝術家自己都會被震撼住的。

本周上海電影節(jié)期間,紀錄片《天梯》正在熱映,小編覺得太值得去大屏幕一看了,裂墻推薦。

想看完整紀錄片《天梯》和收聽完整同聲評論的朋友們,歡迎添加客服關關的微信(ktlfilmguan)索取全片資源~

 6 ) 天梯 蔡國強的藝術

《天梯:蔡國強的藝術》借2015年完成的作品“天梯”為切入,講了蔡的家庭生活、成長、藝術歷程和背后的創(chuàng)作幕后,原來是有奧斯卡獲獎的記錄片名導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創(chuàng)作人加持,全片緊湊有如不斷綻放的火花。蔡式語言,也是聽得讓人感受到藝術家語言的樂趣。為了百歲奶奶完成的回家之作,更是讓本片親情切切,感人動心。

 短評

他在仰望自己的作品時,依然有孩童式的驚奇。

7分鐘前
  • 蜉蝣
  • 推薦

又溫習了一遍九級浪,花又開一次,又垂敗一次,黃浦江特別溫柔,魔都還是這么美。最喜歡蔡的作品是黑色爆破,沉默、疾速,像黑色的鷹忽然撐開翅膀,撞墻也好看,性子烈,然而表達方式是克制的。藝術家專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保持融洽的狀態(tài)特別好看,最后看到梯子沖向無垠天際,窩也不禁眼眶一熱(。

8分鐘前
  • 煮藍
  • 力薦

“抓住一種藝術,把它擁有成你自己的”在蔡國強的表現藝術中,靈魂可以得到慰藉。

9分鐘前
  • 影志
  • 力薦

這片排片極少,一大早去電影院看了,竟然也看哭了。觸動我的淚點的是片中蔡國強2014年在上海搞的那個白日煙花表演視頻,其中的“追憶”,似乎真的就是昔日亦真亦幻的回憶的高度抽象。這之后的“慰藉”也似乎真的有一種撫慰人心的魔力。全片看得感慨萬千,想起了我自己太多太多錯誤的選擇……

14分鐘前
  • 丁小云
  • 力薦

(未刪版)蔡先生的瘋狂和執(zhí)著,沉重的人生經歷和對自由的向往才是一生動力,蔡父W.G燒書對他影響終生?!霸贕.C.D的天下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可見天梯項目的出產,除了很燒錢,也是面臨著種種政治風險。(未刪版的)片中不可避諱的涉及中國政治體制和創(chuàng)作自由問題,蔡先生著實可敬。我一閩南人聽到鄉(xiāng)音真是倍感親切。8.5

19分鐘前
  • 巴喆
  • 力薦

#LFF#kevin的紀錄片一直很像樣,雖然文革之類的部分有一些刻意,但可以理解??戳似又髮Σ虈鴱娪辛烁畹恼J識,很欣賞這種更愿意just express myself by art的藝術家。不裝不高調不高冷,很有底子很厲害。

20分鐘前
  • SHINE
  • 推薦

看得心情很復雜。不過很高興看到這么好的紀錄片。當代藝術可以是單純的,可以是本源的,可以是踏實的。在新中國一個誠懇執(zhí)著寡言有教養(yǎng)的藝術家要經歷多少苦難才能走到這一步?可能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22分鐘前
  • Sally?imdb9?9
  • 力薦

一個情感的動機就是一場焰火的引信

23分鐘前
  • blueshadow
  • 推薦

以第四次天梯裝置為契機,勾勒出蔡國強藝術生涯小傳。如何在院線紀錄片環(huán)境中不做出虛偽低劣的政治表達呢?《天梯》用一種微妙的蜻蜓點水化解了“龍標式尷尬”,冰山般地將藝術家與政府的糾葛,靠剪輯與零星言語欲說還休、點到為止地展現出來,并輔之以磅礴的煽情。結尾的慶祝與哭泣則將觀眾拉回現實。

25分鐘前
  • 徐若風
  • 推薦

愛我泉州。

27分鐘前
  • 木衛(wèi)二
  • 推薦

除卻大藝術家的光環(huán),純粹的少年心智與夢想真美好。天梯項目終于實現后,妻子五味雜陳的淚水,給百歲奶奶直播的喜悅,還有回憶中從不給家用卻留下珍貴藏書的父親,四代同堂相依相守的片段最動容。值得玩味的一點是,身為中國藝術家只要與ZF合作,就免不了質疑與尷尬,是否也是被西方強加的“原罪”?

32分鐘前
  • broken flower
  • 推薦

看到天梯點燃著往虛無的天空爬,看哭了

35分鐘前
  • 力薦

Psycho Qiang

38分鐘前
  • Yuruky
  • 推薦

總有些可愛的煞筆在一些不知道的地方做些混蛋事!藝術就是讓你動容的東西,擁有感情的藝術才是藝術,只是單純的美感,像糖水片一樣無聊!

40分鐘前
  • 阿席達卡
  • 力薦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2016) 連接著大地與天堂,他的火焰,一個做了21年的夢,最終還是回歸了少年時代的質樸與真摯。

42分鐘前
  • springjournal
  • 力薦

很幸運在機房看過原片,為了送審還翻譯過字幕,來來回回看了十來遍,每一次都很佩服蔡國強的堅持,好的藝術家總要有種追求,如果再加上天賦,那當然是極好的

45分鐘前
  • 歸去何方
  • 力薦

最大的遺憾可能是沒有對“天梯”(Sky Ladder)本身的藝術指涉(即為什么如此構思這件作品)進行表現——它包含著對中國哲學中“絕地天通”/“人副天數”這個主題的深刻思考,而不僅僅是一場抖機靈的焰火表演。當然這可能是西方觀眾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不能對拍攝者求全責備。

48分鐘前
  • 甚小望遠鏡
  • 力薦

蔡國強真的太強了!他的先鋒性 前瞻性 對藝術理解 以及他的藝術人格都在這部片裡得到了非常完整的展現 整個影片從拍攝 敘事 音樂 都太棒了!這也是我人生中最棒的觀影體驗 沒有任何人看手機 片尾兩次鼓掌!電影節(jié)以這部電影收尾 真是無憾?。?!

49分鐘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薦

一個把天燒給奶奶看的人

50分鐘前
  • 杜鵬
  • 推薦

拍紀錄片是凱文·麥克唐納的絕活了,他很擅長拍人物傳記,這次拍的不僅僅是蔡國強,還有他為什么成為了今天的蔡國強。

51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