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很人性
編年史從開頭的種種跡象就表明這它是一個低成本的電影。 但低成本卻不代表低質量。像 The Blair witch project 和 paranormal activity 一樣,它是以仿紀錄片的角度來拍攝的。但不同于前兩部電影的是,這部電影加入了特效,讓它脫引而出。
Andrew Detmer,, 一個不合群的男孩。母親長病不起,父親是一個因工傷而丟了飯碗的消防員。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下,andrew把自己和周圍所有的人拉開了距離。為了記錄下生活中的一切,他用自己的積蓄購買了一個小相機。在一個party上,他和朋友們在一個洞穴中找到了一個不明物體,從此便得到了超能力。他們3個人的生活也就從此改變。
和爛大街的大片不同的是,編年史運用了大片的特效來講述一個幾乎如真的故事。鏡頭的角度,人物的對白,仿佛都在暗示著他的真實性。在爛街的大片中,很少有人注意到街上遭殃的群眾的感受。這個片子,從群眾的視角,講述了最后的大戰(zhàn)。那種絕望的恐懼,故事的轉折,不是一般片子可以相比的。
同時,這個影片對人物的刻畫可圈可點。雖然說不能角逐奧斯卡,但是卻把andrew和matt的絕望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With great power, does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y.
如果想知道一個反派角色是如何誕生的,那這個電影就一定要看。
2 ) 現(xiàn)在知道打孩子就是最大的犯罪了吧
你用暴力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學會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模仿了你的簡單粗暴。對孩子客氣點兒,早晚有一天他會長大。
3 ) 類型片也可以作為一種方法論
就像分析一個文本,你可以用作者論的分析視角、用女性主義的分析視角、用精神分析的分析視角、用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分析視角。這些亂七八糟的主義,說白了就是一套工具,幫助我們來更好地理解文本。
現(xiàn)代哲學不講本體論了,出了結構主義、解構主義之后,好像連認識論都不敢再隨便說了。哲學家提出個自己的哲學觀點之前先給讀者(其實是那些批評家)打個預防針:我這個是方法論的觀點,所以你們就不要噴我了啊。方法論因為不強調自己有普適性和絕對性,所以最能擺脫當代對于哲學理論形而上學的指責。
比較諷刺的是,現(xiàn)代主義的哲學家沒一個逃過了這樣的指責,雖然他們在自己最風光的時候總是指責別人和前輩沒有擺脫形而上學的思維慣性,但當后起之秀們需要打破他們的哲學觀念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時,無一不是同樣指責他們的哲學依然帶有形而上學的痕跡。比如胡塞爾、比如海德格爾、比如薩特、比如列維-斯特勞斯、比如德里達。
所以在當代,談哲學最穩(wěn)妥的方法是,先跟對方說清楚,咱們只談方法論。所以你就別跟我唧唧歪歪了。我知道我的理論有缺陷,我知道我的理論只能說明局部,但我的理論就是一種方法論,一種新的思維工具,所以它的缺點正是它的優(yōu)點。它能夠啟發(fā)你以新的視角看待這件事情。所以你看,布洛克曼在當代為結構主義進行辯護時的策略,就說結構主義是一種方法論,甚至不是認識論哦親。
所以同樣,作者論啊、女性主義啊、精神分析啊、意識形態(tài)批判啊,雖然作為一種理論都有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但作為一種進行電影文本批判的方法論,還是可以保留它們的地位。
=============以上是廢話,可以看作我的吐槽,華麗的分割線=============
很多人給我推薦說這部片子是反超級英雄的電影,但看完后很明顯,這部電影的主體是關于青少年成長問題的,應該跟《魔女嘉麗》、《大象》、《讓我們談談凱文》和《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是一類電影,而顯然跟《蜘蛛俠》、《超人》、《蝙蝠俠》甚至《全民超人漢考克》不是一類電影。
所以《超能失控》當然也就談不上反超級英雄,導演既沒有在影片中把超級英雄電影的固定套路作為嘲諷對象,也沒有在影片中把超級英雄所反映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批判對象。其實除了用上超級英雄的一些概念和元素外,這部電影根本上和超級英雄沒有任何聯(lián)系?!赌嘻悺芬舱劦搅顺芰?,但不會有人會認為《魔女嘉麗》是一部超級英雄片吧?
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超能失控》也不能簡單等同于《魔女嘉麗》,超級英雄片對于《超能失控》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
這就是文章前面談到的,超級英雄這個概念在這部電影中不是本體論意義上的,而是方法論意義上的。
超級英雄片,作為一種類型片的概念,它具有本體論意義。比如我說“《蜘蛛俠》是一部超級英雄片”,跟我說“蘇格拉底是人”,超級英雄片和人這兩個詞都承擔了“Being”的形而上學本體論意義。
但放到《超能失控》這部電影上,超級英雄片則構成了方法論上的意義。超級英雄類型片的一些前提設定和觀眾默認,幫助這部電影的影像美學得以進一步形成。如果不借助超級英雄這個概念的工具價值,那么這部電影就是無法拍成的。
我說無法拍成是無法形成這部電影現(xiàn)在所呈現(xiàn)出來的樣態(tài)。關于青少年成長問題的電影太多了,要在主題上拍出新意實在太難。拿這個故事跟《魔女嘉麗》對比,基本上會發(fā)現(xiàn)兩個故事沒啥區(qū)別。所以能做出創(chuàng)新的只有講述手法和影像美學上?!蹲屛覀冋務剟P文》運用了兩個時空的雙線敘事的方式來講述成長問題,《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則運用散亂和碎片化的剪輯方式來達到一種新聞片的效果。
《超能失控》跟風了近期比較流行的偽紀錄片風格,這本身在敘事和影像風格上沒什么新意,《女巫布萊爾》、《鬼影實錄》、《死亡錄像》、《心中的惡魔》、《苜蓿地》都玩過了。本片的真實感和沖擊力還不如《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來得強。
而且本片到了派對那個段落時,著實讓我迷惑了起來,居然出現(xiàn)正反打了?后來我才理解導演的規(guī)則,只要有攝影機在對面,電影畫面就可以表現(xiàn),不管那個攝影機是誰的。這樣倒是方便敘事了,但就完全消解了偽紀錄風格的價值,因為事實上,導演將不同攝影機的片段剪輯到了一起(正反打的出現(xiàn)是最讓人困擾的),而偽紀錄片的真實感原本就來源于攝影機的存在導致電影里的時空沒有被人為割裂開來。
這種缺陷被超級英雄的元素所拯救,使得這部缺點多多的電影產生了自己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在電影后期,當男主角掌握了能使攝影機自由漂浮的能力后,偽紀錄的風格與超級英雄片的華麗場面調度被結合到了一起。這是這部影片觀感上最讓我爽快的地方,也是唯一讓我感到新奇的地方。
在此之前,誰能想到超級英雄片的超能力設定可以作為一種方法論,來拯救偽紀錄片在敘事和場面調度上的困難?超能力的設定,不在本體論的意義上影響這部電影(也就是說,這部電影并未因為有超能力而被歸納為超級英雄片),反而在方法論的角度上影響了這部電影的影像風格和場面調度。這給我?guī)淼淖畲髥⑹臼?,類型片作為一種方法論,可以為各種其它形式和其它類型的電影注入新的生命。
在以前的好萊塢電影中,類型的混搭就并非一種新鮮事物。歌舞片和西部片的結合,喜劇片和西部片結合,都能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而最早是歐洲的藝術片導演,開始有意識地把好萊塢的類型片作為自己手中的工具,來完成藝術片的拍攝。比如戈達爾的《精疲力盡》與強盜片的關系、哈內克的《白絲帶》與懸疑片(或偵探片)的關系、法斯賓德的《恐懼吞噬靈魂》與女性情節(jié)劇的關系。但像這樣,好萊塢類型片本身把其它類型片作為一種方法論來運用,似乎還是一種新鮮的嘗試。也許這又是好萊塢一次華麗蛻變的預演?我們拭目以待。
4 ) 饑餓者與飽食者的對抗,精神糧食不能填飽肚子。
超能失控是部很奇特的電影,自始至終都是借監(jiān)控或者主角的攝像機來完成對故事情節(jié)的講述。鏡頭的不時晃動讓人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諜影重重3也使用過這類技巧拍攝,不過感覺沒有這么違和。
表面上是像許多網友調侃的那樣:一個屌絲是如何變成超能中二并發(fā)癥患者的故事。當然,這只是表面的現(xiàn)象,其真實內涵的底蘊無非還是兩種思潮、兩種文化觀念甚至是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與對抗。
這句話不是我發(fā)明的,是我從黨史章節(jié)中抄來的。某個著名作者說過一段話,大意是人類面臨的問題只有兩個,一個是吃不飽餓出來的問題,即生存問題。另一個是吃飽了撐出來的問題,即生命的意義和宇宙的目的諸如此類。
有生存壓力的人考慮自己如何吃飽,一天到晚疲于奔命。沒生存壓力的人才有 空余時間考慮生命的意義宇宙的起源。
超能失控里面的三個主角其實也能劃分為這兩種立場。暴走的那位主角出生于一個貧困家庭,父親酗酒還有家庭暴力傾向,母親重病靠藥物維持生命。他上的是公立學校,從小就被生活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他自卑且沒有朋友。這樣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出來的他自然更多是考慮生存問題。如何生存,永遠是他第一考慮的問題。
第二主角他的堂兄,家里房子裝修不錯,有車還有個漂亮女友,家庭條件類似中產階級,生活壓力全無。這種人對吃飽肚子沒有太多的想法,估計也是個不知道糧食短缺為何物的主。
和他堂弟一樣,他也有一定程度的饑餓感;不過他吃不飽的不是肚子,而是大腦,這位堂兄缺乏的是精神糧食,這些是只有吃飽了撐的狀況下才會考慮的問題;他希望得到他人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認可。所以他才會努力的去照顧這個看起來無依無靠相當可憐的弟弟,無非是要在內心尋求一種滿足:看,我多照顧他,看,我是個合格的哥哥。
他對堂弟的各種關照,希望能潛移默化的改變堂弟的人生觀。在這里,兩大意識形態(tài)發(fā)生了第一次劇烈的碰撞。戰(zhàn)場就是暴走主角的大腦。我要的是生存下去還是生活下去?他第一次考慮到自己的處境。
他的家庭經歷和他的思想經不起這么高層次的拷問。于是產生了一個追尋結果的精神寄托:攝像機。 攝像機的出現(xiàn)貫穿了整個故事。其實就是暴走者的第二人格化身,也是他的某種精神寄托。攝像機沒有生活壓力也不參雜任何情感,只是冷漠的拍攝下鏡頭前發(fā)生的一切。
這幾乎可以作為暴走者的圖騰,尤其是他用異能高高托起攝像機從高處拍攝自己的時候;這個角度完全可以稱為“上帝視角”。那么究竟誰是上帝?當然是最終觀看拍攝的人,也就是他自己,他能很好的產生代入感。
現(xiàn)在說說第三主角,黑人。美國似乎有法律表明,若是一部電影里沒出現(xiàn)幾個黑鬼,那么它就涉嫌種族歧視。還有評論就此抱怨中國電影有種族歧視的傾向,理由就是從頭到尾都沒有看到一個黑人出場。
黑人有單親家庭背景,但是從他的交際圈以及他對性的涉及程度和他死亡前對暴走主角的勸說,口口聲聲我是你的朋友這些話語來看。似乎他也不存在生活壓力。 從立場來看,他也是屬于“吃飽了撐這類”。缺乏精神糧食,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來堅定自我存在的意義。
這個故事的悲劇也就起源于此,黑人和堂哥從未想過要真正去了解他。兩種意識形態(tài)的碰撞,堂哥加上黑鬼對暴走者。二比一,他被暫時拉入了生命意義陣營,忘記了生活的壓力。并開始嘗試尋找新自我尋求被人認可。企圖用精神糧食去灌飽一個人的肚子,這根本就是件南轅北轍的事情,不能從根本是解決問題。
主角總共做過三次嘗試,第一次被他父親一巴掌扇倒,第二次超能力失控,差點殺人,飽受其他二人的責難。第三次吐了女生一身還被諷刺為怪物,遭遇性創(chuàng)傷,這次打擊可謂影響深遠。精神糧食補充完全失敗。
最可怕的是當他回到家后繼續(xù)遭遇父親毫不留情的打擊、母親的病瞬間把他拉回到生活壓力陣營。就像施在灰姑娘身上的魔法,當十二點的鐘聲響過,發(fā)現(xiàn)一切原來都是泡影:堂兄和黑人的友情、晚會上大魔術師的稱號、各種粉絲的崇拜、甚至是身上的異能----都敵不過口袋空空饑寒交迫的窘境。
郭德綱的相聲也說大英雄手中槍能翻江搗海,也難敵饑寒窮三個字;何況英雄至此未必還能算是英雄。 更何況一個渴望親情圓滿而不得,又被壓抑到窒息的孩子?
黑人和堂兄的努力終究白費,這是意料中的事,一開始他們就走錯了方向。
在生活的壓力下,最終暴走主角背棄了與兩人之間的約定。開始尋求能力與金錢之間的平衡。吃飽了撐者堅信,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吃不飽餓者認為能力越大,食物越多。“倉稟足而知禮節(jié)”其實就是一個折中的說法。
屁股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他的生活壓力太大,大到不堪重負,或者說是他太饑餓,精神與物質糧食雙重缺乏到了極點。以致最后他喊出了“我是頂級掠食者”的口號。從獲得異能到現(xiàn)在沒有獲得一點實質上的利益,沒能緩解一點生存壓力。他,已經餓瘋了。
堂兄那些有關親情友情的話已經喚不回他,他急需糧食來填飽自己。
5 ) 忽視不幸的人的不幸只會引發(fā)社會的不幸
“她怎么看不見呢?光天化日的她怎么就看不見呢?”片中出現(xiàn)了三次這樣的問話,都是在三個超能少年之間嬉笑之間提及,看似只是吐槽,不經意的一句吐槽,其實確實揭露了整部片子最終大暴動的根源——對不幸的人的不幸的忽視。
三個超能少年身上都各自背負著或多或少的不幸,象征著這個社會的種種態(tài)度,安德魯有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重病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安德魯?shù)囊磺锌鄲?、寂寞都無處發(fā)泄,更加嚴重的是外界對他的忽視,超能少年間的友誼讓他暫時忘記自己的父親的殘暴、母親的奄奄一息,而這種只建立于超能力的友誼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最終史蒂夫看似幫忙的舉動確無形中推了安德魯一把,讓他走上了不歸路也導致了自己的不幸結局。
史蒂夫有著看似光鮮的生活,明確的從政目標看似無限的前程,但對父母的擔憂卻只敢和有著同樣不幸家庭的安德魯抱怨,只有在那時,史蒂夫才流露出這個年紀的脆弱,同樣是被忽視的不幸,而史蒂夫的死亡甚至讓安德魯無法面對,更無法對任何人傾訴。
麥特是一個不怎么討喜的角色,滿口大道理,用哲學來炫酷釣妹,對安德魯總是用祈使口氣,而從不真正了解安德魯真正的問題在哪里,但麥特身上發(fā)生的轉變讓這個角色變得難能可貴,拿起攝影機做了以往安德魯才會做的事,而也正是他放下了過往的酷拽才釣到了“從二年級就開始追的”攝影女孩,或許麥特正是象征這個社會無論在多么糟糕的境遇下都應該堅守的底線——不去傷害他人,但不幸的是,這已無法挽回被安德魯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傷害過的人,也無法挽回為救母親不惜犯險卻在病床上被自己的父親施暴傷害的安德魯。
所有一切人對安德魯這樣的不幸的人的不幸的漠視,才是最終引發(fā)安德魯最終爆發(fā)的元兇,這不僅讓人想起曾一度沸沸揚揚的公交車縱火案,在義正嚴辭的批判“無論遇到怎樣的不公對待,不應該把無辜的群眾作為表達不滿的出口甚至報復的對象”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究竟多少的漠視,對近在眼前的惡作劇的無視,對身邊的暴力侵犯的無視,才導致了安德魯式的暴動?
6 ) 一個普通人離殺人有多遠
自從啟蒙運動以來,人類試圖建立一個理性的世界,用理性來解釋一切存在的事情、一切人類的行為。但那些象牙塔的思想家們,總是訴說著現(xiàn)在的人類已經難以相信的事實——人類實際上并非完全是理性的動物。非理性的失控狀態(tài)不是精神病人的特質,每一個正常的人都會輕易地,至少比我們想象的簡單的多地,墜入失控。
或者我們可以從更熟悉的情境中獲得靈感。刑法總是熱衷于對犯罪者的精神進行解構,它假設犯罪者在任何時刻都是理性的,犯罪者的每一個行為都會有特定的目的:防衛(wèi)的目的、傷害的目的、殺人的目的.......并且實際上最終使用客觀可感的事物來推斷犯罪者的目的。然而,當情況在劇烈的變化時,一個精神高度緊張的人每一個行為都會有清晰的目的?我們經常會遇到匪夷所思的棘手案例,例如一位面臨強奸的女性暴力掙脫了施暴者后,施暴者已處于昏迷狀態(tài)在床上動彈不得,女性逃脫后莫名其妙的回到現(xiàn)場,然后用極其兇殘的手段殺死施暴者,事后那名女性聲稱自己是由于害怕才做出那樣的行為,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刑法會告訴我們掙脫時造成的傷害是正當防衛(wèi),而第二次的行為是故意殺人,第二次行為的罪過是殺人的直接故意。當一個人的人身安全面臨高度的危險是,理性是何其奢侈;對于那位可憐的女性,“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殺人的故意顯然更貼切。
如果僅僅人身的高度危險會使人失控,那恐怕不能說人是非理性的動物。但人的非理性時刻或許要更廣泛一切。叔本華說,人類應當承認自己是純粹意志的動物,因此所有精神和肉體的欲望是不會得到滿足的。《超能失控》就講述了欲望和權力使人失控的故事。
三個少年在一段奇異的經歷之后獲得了用念力控制物質的運動的超能力,這種能力通過使用不斷增強。起初他們用這種能力來玩樂;然后,他們開始惡作??;之后,主人公Andrew用超能力制造了一次車禍,把司機送進了醫(yī)院。Andrew還利用超能力吸引了身邊的人,改善了自己的人際關系。Andrew在痛打了自己討厭的父親之后,開始對用超能力傷害他人習以為常;之后,他還一怒之下把同樣擁有超能力的同伴Steve殺死。習慣了為所欲為的Andrew說了以下的話“在生物鏈的頂端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最強的動物,我們人類處于生物鏈的頂端,沒有動物能夠吃我們。獅子殺羚羊的時候不會感覺內疚,人類拍死蚊子的時候也不會感覺內疚,這其中絕對意味著什么。”他為處于生物鏈頂端的自己的為所欲為找到了正當?shù)睦碛?。自此之后他持槍搶劫,造成爆炸;在受到刺激之后破壞城市,與全城的警察為敵.......完完全全的失控。
這恐怕不是一出遠離現(xiàn)實的科幻電影,其中的現(xiàn)實寓意在質問著人類緊緊抱著的所謂“理性”。擁有超能力的人會因獲得的一次次好處而走向失控;那么擁有權力的人呢?那么多鋃鐺入獄的貪官,所謂的貪婪到底是一個理性的目的還是已然是一種不受控制的非理性失控?政治學告訴我們,只有把權力放在籠子里才不會失控。然而,人類創(chuàng)造的世界充斥著權力。金錢是權力,它使人心安理得地接受別人匍匐在地上為自己擦鞋;一張好看的面孔是權力,它使人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應當擁有更好的東西;成績是權力,使人覺得自己有權睥睨那些“失敗者”;學問是權力,教會人頤指氣使享受恭維......所有擁有權力的人即所有的人,都會在Andrew的生物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心安理得地吞食在自己之下的生物。而權力又會不斷地刺激人的欲望去追求更大的權力,直至失控,或者說,失控才是人類的本質。魯迅說“當奴隸并不可怕,在當奴隸中找到各種美才是徹底的無可救藥”。而人類正是魯迅所說的無可救藥的奴隸:我們從來覺得自己活在理性的世界里,以自己的理性支配著自己的生活、支配著權力并沉浸在積攢權力的游戲中。而事實可能是權力在一點一點吞噬著人類可憐的理性;而人類不可能依靠自律來抑制欲望。人類所有的文明都是那么的脆弱,如若除去制度的壓抑,就會馬上灰飛煙滅;而人們會立即創(chuàng)造出一個權力的斗獸場,徹徹底底的狗咬狗的世界。
現(xiàn)代社會所做的就是把人類放到社會的牢籠里,給他們去玩有限而不至失控的權力游戲;而當其中有人失控時,這個社會會滅失這種失控。所有的社會制度都是社會利益本位的產物,它們作出的每一次審判都不外乎用精心編制的理性謊言修飾可憐的失控,不為說服當事者,而為提供圍觀者一派理性的壯闊圖景。
晚安,這個失控的世界;明天,讓我們繼續(xù)披上那文明的理性外衣。
7 ) 超能失控,人性暴動
偽紀錄片還被人當成新鮮玩意的那會兒,只要拿個攝像機晃呀晃就能引人尖叫連連(當時甚至有人提議將偽紀錄片歸入恐怖片的一個分支)。如今主視角鏡頭大行其道,觀眾就那么好糊弄了,攝影機存在的合理性是最容易被擺上臺面的問題,很少有人還會對隨時隨地扛著鏡頭奔命的一根筋主角買賬。
本片之能被成功紀錄化,其原因與劇情休戚相關。首先是主角的性格使然,家暴的父親、病患母親、窘迫的生活、孤僻自卑的性格、疏離的人際關系使得少年安德魯成為嚴重自閉者,開篇不久他就坦言攝像頭是他隔絕外界的心靈墻壁,從攝像頭看世界成為他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必備措施。結合后面他逐漸展現(xiàn)出的強烈偏執(zhí)和一意孤行,我們不難想象,無論是在家獨處還是出入公共場合(迪廳,校園),他都有充足的動機和動力隨身攜帶DV,即使被屢屢罵做怪胎。攝影機的存在讓他的不合群更甚,不僅忠實記錄了故事,還成為推動劇情的重要道具。
超能力的科幻元素提供了另一層便利。偽紀錄片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是場面調度呆板,但本片的鏡頭運動卻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拘束,原因在于主角的腦控超能力可以操縱DV飛天遁地。安德魯躺在床上目視鏡頭緩緩拉起(DV飛起),這在普通電影中是一個再常見不過的表現(xiàn)角色落寞心態(tài)的鏡頭,但除了本片,任何偽紀錄片都不曾復制過。第二幕中三位主角的超能力都已爐火純青,場面調度比第一幕豐富許多,很多段落仿佛有攝影師在場,幾乎消解了任何偽紀錄片的痕跡。你可以說他作弊,但在邏輯上完全能自圓其說。
片中數(shù)次出現(xiàn)鏡子,都有作為敘事功能的考量。偽紀錄片中的拍片者通常是最難見到“廬山真面目”的那位,但本片中的安德魯既是主角又是拍攝者,讓他長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顯然不妥,只能通過鏡子屢次讓他“出鏡”,直到DV可以脫離手持漂浮。麥特的女友也被設計成一個攝影愛好者,保證了他倆這條支線不必束手束腳,但由于麥特不能在家展示超能力,鏡子也是必不可少。
總體來說,本片的偽紀錄風格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幕超級寫實,很像你在油條幫(當然需要爬墻)上隨處可見的那類外國小伙展示絕技或笑料的視頻,尤其是惡作劇那幾段,如果在電影宣傳前能擺上網,絕對可以以假亂真;第二幕開始拜超能力所賜,鏡頭得以行云流水的游走四方,好幾處令人感覺不到其攝影機的存在,只有在猛烈撞擊時瘋狂傾覆,方能找回臨場感;第三幕有大段特技,超能力戰(zhàn)斗的破壞場面通過劇烈晃動的DV、各處城市監(jiān)控和新聞畫面拼貼而來,通過剪輯制造出一種蒙太奇的假象。
在此筆者要炫耀一下劇情預測能力,影片未過半,我就猜到那黑小伙史蒂夫命不久矣。三主角中史蒂夫一直是最弱的一環(huán),兩兄弟促膝談心時他總是缺席,但更關鍵的是,偽紀錄片必須有一個拍攝者存在才能敘事,安德魯DV不離身,麥特有一個攝影愛好者女友,但主創(chuàng)用什么方式去關注史蒂夫的私人空間呢?再怎么增加攝影機似乎都顯得荒唐吧。結合預告片中高潮對決時只有兩兄弟在場,這猜測也八九不離十了。其實依筆者之見,史蒂夫死的太冤,大可以安排他受傷失蹤之類,一樣能引發(fā)安德魯脾性失控,影片數(shù)次強調安德魯?shù)漠惸芤獜娪邴溙?,那么片尾安排麥特與史蒂夫二打一不是更有說服力嗎?
正如《苜蓿地》是怪獸災難片的DV化,《阿波羅18號》是太空冒險片的監(jiān)控化,本片高潮的激斗則是近年來橫掃票房的美漫英雄片的新聞紀錄化。由于預算所限,這段戰(zhàn)斗并沒有太驚艷的視覺效果(但相對于1000萬的投資仍足夠駭人),比起那些動輒耗資過億的漫畫大片,它只有一處畫面沖破窠臼:無外形變異、無裝甲防護的血肉之軀擊穿鋼筋混凝土、在水泥地砸出大洞。
真人電影中本是不允許直接展示此類場面的,必須采取一定的迂回,讀者不妨回憶最近大片中能以身體摧毀建筑(注意不是玻璃而是磚墻,銀幕邏輯中玻璃是比人“脆”的)的角色,《X戰(zhàn)警前傳》和《無敵浩克》中是外形變異人,《鋼鐵俠》和《特種部隊》有盔甲保護,《歪小子斯科特》刻意用了游戲基調,《變形金剛》壓根是鐵疙瘩,邁克爾?貝還小心翼翼不敢給近景……想想漫畫和卡通中最喜歡拆建筑的超人,在真人電影中沒有一次這么干過,就是因為他看上去是個“肉體凡軀”,而且影片風格又較寫實。審查制度認為這類場面會產生太強的誤導性,導致某些漫畫的打斗趣味始終未能再現(xiàn)銀幕。本片因為采用粗糙的監(jiān)控畫面,才使這段深得美漫精髓的打斗得以保留。
撇除所有科幻元素,本片忠實反映了一名問題少年走向自我毀滅的心路和行為軌跡。他對現(xiàn)實的憤懣需要宣泄的通道,從單純無惡意的惡作劇,到虐待動物的若無其事,再到以直截了當?shù)谋┝髲腿巳?,最后不可遏制的失控成砸車毀樓的恐怖行為,暴力就像毒品讓人上癮,能麻醉一時之苦,卻無法提供根本的釋放。對哲學的迷戀是他不歸路的催化劑,斷章取義的自封為王,仿佛為自己的暴行找到了來自智者的理論依托,只不過是偏執(zhí)狂的一種一廂情愿罷了。發(fā)生在安德魯身上的悲劇,在現(xiàn)實中每天都在上演,只不過那些主角沒有憑借超能力大鬧一場,就連見諸報端的權力都無,在默默中辭別這個他們不愿面對的世界。影片將悲劇歸罪于家庭和社會,雖老套卻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當然,深入探討社會命題不是商業(yè)片所能承載的功能,在驚悚的情節(jié)外能令人思索一番,已是不錯的成就了。
文/方聿南
超能力什么的只是噱頭,對各種攝像機的操縱與剪輯精彩異常,視效的潛力被充分發(fā)揮,而故事本身的潛力則完全被放棄。
本片跟《勁揪俠》(Kick Ass)一樣,嘗試重新定義英雄片;不過,跟後者將類型巔覆同時玩味濃不同,本片的人物設定雖然不俗,但劇情及拍攝卻沒有出彩之處,全片充斥沒有必要的手搖鏡,劇本異常單薄更是致命傷。
屌絲一夜之間變成超級高富帥的崩潰故事,家庭悲劇,青春叛逆,依靠超自然的方式來進行解脫,大概是所有人夢想的一部分吧。偽記錄風格,鏡頭主次有點亂,主題倒是非?,F(xiàn)實,特效簡單,主人公很有當年小李子的外表
又是這種家庭錄影帶式的小成本科幻。其實視角蠻有趣,好像幾個青春片主角突然擁有超能力,尤其前面惡作劇的部分很好玩。不過你總要幫助故事發(fā)展下去,結果越玩越大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樂趣。這幫孩子都不看X戰(zhàn)警的么,就沒有什么啟示?下一部也要開啟了,可惜新鮮勁都過了。盧瑟平天下啊
美國高中版的科幻馬加爵
這片子的偽紀實風太正了,超能力賦予了攝影機完全的自由度,這個招數(shù)挺夠聰明的;而且也沒有把故事升華到所謂更高的層面,它所做的無非就是給人以足夠爽快的體驗罷了;對于青少年犯罪的隱性點播恰到好處。
以為前面一陣小打小鬧后能有更有趣的事發(fā)生,誰知道越到后面越亂來,感覺編劇是故事講不下去了破罐子破摔,結局也很坑爹
如果每個轉折點處的劇情都能稍微延伸一下,就是我的年度最佳候選了!張力和氛圍都已經做到相當不錯。區(qū)區(qū)一千萬美元出頭打造的特效驚喜不斷。男主側臉好像小李子!另外這類片子里每一個自己都快掛了還死死抓住攝像機不放的人都是折翼的天使你懂的。
挺有想法的小成本科幻,就像彈幕說的:導演到處找攝像頭真不容易。戴涵涵,記住啊,你必須是未來奧斯卡影帝,自打7前年《捫心問診》的中二少年起,就已經看好你,好好演,期待屬于你的Oscar moment。另:道哥的魅力,可以顛覆禿頭男人不能帥的世俗標準。
1千萬美元成本難以置信??上∏樵诿恳粋€可以深挖的地方都沒有深挖,但為了票房保險中規(guī)中矩也不奇怪。
看著這仨屌絲的超能力,我的腦子里都是萬磁王法鯊鯊,當然這個聯(lián)想挺讓人內心愉快的。偽記錄,萬磁王,不算新鮮的創(chuàng)意,在擁有超能力之前很俗氣,超能力失控之后很流水線,但那些飛上萬里高空、空中搭建樂高城堡的創(chuàng)意還是讓人眼前一亮心生羨慕。不錯的流水線作品,能閃幾處小亮點也就知足了?!铩铩?/p>
其實超出預期,不算常規(guī)superpower電影,偽紀實也還不錯,我多么希望最后一個鏡頭又出現(xiàn)攝像機在空中懸浮晃動的效果?。∧兄鏖L得太像hit girl了,這個underdog黑化版正太應該很有故事的,可惜片子有點兒虎頭蛇尾了,最后爆發(fā)得好牽強,總覺得差點什么。另,片名想說什么!?!?
這部電影里面有我所有所有的夢想
屌絲的不幸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屌絲卻各有各的逆襲。
家庭錄像帶版阿基拉。。。。。
當你接近崩潰失控的時候,那甚麼也不能阻止你了!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一個極度自卑的男孩用異能向這個平公平的社會報復!電影其實可以玩得更加酷,既然電影最後發(fā)展到全面失控的局面,那劇本不應該可以玩得更加瘋狂嗎?起碼令我們想起科幻電影的時候會記得這部電影!接下來可以期待同類作品<Project X>
偽home video片看過苜蓿地之后就再無創(chuàng)新了嘛?莫名其妙就變萬磁王了其實明明還可以來點更囂張的劇情。。
弱小懦弱的人果然是不能突然得到強大力量,不然只會將自己給毀了?!維t Lukes with Simon。
不知所云
teen+superpower,看完即時想起我很愛的misfits以及akira亞基拉,不要和我說男主角的概念不是來自鐵雄,他表哥角色功能上根本就是金田吧..其實影片"正常"去拍亦可,利用found footage的氛圍作催化其實效果不太明顯,不過偽紀錄片來說也是屬於比較好睇不俗的一部;大橋唔錯,只是後段比較急,有點捉到鹿唔識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