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燈下羅曼史

韓國劇韓國2021

主演:鄭世英、樸正浩、李輝元、權秀珍、李圣周

導演:內(nèi)詳

播放地址

 劇照

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2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3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4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5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6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3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4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5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6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7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8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19燈下羅曼史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7-07 04:02

詳細劇情

 長篇影評

 1 ) 解析羅曼蒂克消亡史,羅曼蒂克的消亡(我給沒看過的講一遍這個故事)

第一篇長評給了羅曼蒂克消亡史,看時有些想不明白的,琢磨很久,所以想寫下來自己的一些觀點 。
   羅曼蒂克消亡史很像巨人的隕落,我們生于這個時代,這是不幸也是幸運,命運的洪潮隨著時代流動,小人物的小故事也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1944是一個混亂的年代,正如片中袁泉飾演的吳小姐與閆妮飾演的王媽之間的對話:吳:“其實我也看不懂演的是什么,導演說是留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王媽:“那我們?nèi)妓懒耍床坏搅伺?。”歷史的對錯總是勝利者書寫,而混亂的年代里每一方勢力都在維護自己認為的真理。如何正視這段歷史,只能留予后人評說。導演以國民黨的角度敘述抗日戰(zhàn)爭前后的故事,小人物和大人物的命運糾葛。讓我們看到歷史的另一面,血色,浪漫,也是苦澀。中國人,無論黨派,其實都具備家國情懷。
  影片開始,一間茶樓里陸先生(敬愛的葛大爺)和妹夫(操著上海話的日本人)正在和共產(chǎn)地下黨先生(疑似工人罷工領袖)交鋒,陸先生懷疑最近發(fā)生的工人罷工和綁架和他有關,地下黨先生矢口否認啊,陸先生堅信是他干的,利誘,沒成功,不行,剁你老婆兼同志的手,招不招,慫了,之后就把地下黨先生送老家(埋了)??梢婈懴壬莻€狠角色吧,他堅信這一切都是維護上海的和平和穩(wěn)定。這是個鋪墊。陸王張三個老板映射杜月笙,黃金榮, 張嘯林。大老板戴先生,正是特務頭子戴笠。

  故事是從日本人要在上海開銀行說起的,兩個日本軍人找陸先生和二爺談合作,利誘啊,陸先生也不愿意,含糊過去。日本人很生氣啊,同時也看出二爺想合作,這就要弄死陸先生。所以設計一出戲,打死了王媽。陸先生想為王媽報仇,帶著馬仔杜淳,在妹夫的日本餐館設局殺日本人,不巧日本人早有準備,二爺也出賣了陸先生,一番廝殺,妹夫死了,陸先生和馬仔杜淳逃走了,其他小兄弟基本都掛了,剩個呆萌大眼爸杜江,插了段他和霍思燕的愛情不細表了。

 陸先生回家一看,家里人全部遭到血洗,妹妹兒子都死了,只有妹妹的兩個孩子藏在床底下逃過一劫。所以帶著孩子和馬仔跑路香港啦,當然有特務頭子戴先生的支持,得有錢,真理。

  然后故事倒敘到三年前,出現(xiàn)兩個關鍵人物,注意啦,兩個,發(fā)生兩件事。

  一個是章子怡,原型戴笠第二個老婆露蘭春。喜歡風花雪月,羅曼蒂克的十三點(劇里譯silly)女人。章小姐拍電影時勾搭上韓庚飾演的大明星趙先生,搞在一起被戴先生知道了,戴先生臉色不好看哦,面子啊過不去。但是心軟不想弄死章小姐,(章小姐魅力大哦,陸先生也不想殺),就讓陸先生的日本妹夫送章和趙遠走他鄉(xiāng)去。
另一件是袁泉飾演的大明星吳小姐,原型胡蝶。有一個演技不咋地,人還花心的配角老公(呂行)勾搭上一個大人物的三姨太進局子了。吳小姐來找陸先生求情,陸先生帶吳小姐去見大老板戴先生。吳小姐萬萬沒想到,老公放出來了,戴老板卻看上自己。吳小姐的老公也慫,給點好處就把吳撇給戴,自己去云南了。

 就這兩件事,在和諧其樂融融的家和上海埋下濃重的伏筆。

  故事又回到1943年,二爺和日本人合作開了銀行,如日中天。陸先生氣啊,這小癟三,敢陰我,還混這么好,不行!馬仔杜淳打聽到二爺秘密搭乘上海到南京的火車,并主動請纓前往上海刺殺二爺。陸先生聯(lián)系自己馬子五兒,鐘欣桐搞到槍。小鐘對陸先生癡情啊,想親手殺二爺,結果瓦特了。馬仔小杜干掉二爺,鼓掌。

   1944年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硝煙繼續(xù)擴大,已經(jīng)蔓延到了香港,陸先生在香港啊,香港不安全了。戴老板讓陸先生轉(zhuǎn)移到重慶,自己和吳小姐也要到重慶啦。 袁泉飾演的吳小姐來到重慶,看到此時的我們(歷史有點了解)都知道戴先生乘坐去往重慶的飛機墜毀了,無論是陸先生還是吳小姐都失去最大的依仗。飯桌上,吳小姐向陸先生抱怨吃不慣重慶的菜,“喜歡上海就喜歡吃上海菜,不喜歡重慶就不喜歡吃重慶菜?!币徽Z驚醒夢中人陸先生,從而懷疑開了家日本餐館的日本妹夫有重大作案嫌疑。他聯(lián)想起以前種種疑點,回到上海尋找失蹤的章子怡,從她口中得知當年的血案的真相。

      原來當年的血案,皆是妹夫與另外一個日本特務所謀,妹夫一直是日本潛伏在上海的特務。他對章子怡垂涎已久,在送章子怡離開時打死司機和情婦趙先生,將章子怡軟禁成為禁臠。他策劃這場血案是為了日本的利益,而獨獨放走陸先生是為了讓他幫自己養(yǎng)大兩個孩子。而自己假死,換身份繼續(xù)潛伏執(zhí)行任務。直到太平洋戰(zhàn)爭他要上戰(zhàn)場,臨走想掩蓋真相殺章子怡滅口,但最后心軟給了章子怡一條生路。太平洋戰(zhàn)爭日本失利,日本妹夫戰(zhàn)敗成為俘虜,在菲律賓關著呢(武士道精神呢)。

     知道這些的陸先生便帶著要復仇的章子怡和馬仔杜淳一路追到菲律賓俘虜營追殺日本妹夫。軍營在警戒線內(nèi)是禁止射殺俘虜?shù)?。陸先生利用日本妹夫的兩個孩子(殺了一個,就問你葛大爺這角色狠不狠!跟片頭一樣!真當我們不是真流氓啊,哼~),逼他出來,干掉日本妹夫。報了國仇家恨的陸先生,一身的蕭索(聯(lián)想),到香港度過此生。

  我感慨于劇中每一個人物都那么鮮活真實,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孤立的性格。陸先生對于敵人時的陰狠,和家人的柔情仁慈。章子怡在電影中的精致靈氣和生活中的放浪花癡,吳小姐于事業(yè)的聰明和對于老公的盲目愛情。王傳君飾演的小馬仔對杜江的嘲笑和在危險當頭挺身救他的義氣。日本妹夫操著一口上海話說我是上海人,而之后被俘嘴里說的都是日本話。他面對孩子時有親情,面對老婆時明知血案她必死的不舍,對愛人章子怡變態(tài)的愛和最后的心軟,對陸先生表面的謙卑、謀劃血案的冷酷到最后真相敗露的有恃無恐、孩子被殺死時的痛苦。人很真的復雜,有虛假的,有真實的一面,有感性,有冷酷的一面。有傻氣,有聰明的一面,多面構建了真實。

  一個動蕩的時代,一群鮮活的人,一段輝煌過退出舞臺正中的歷史。
   死亡是必然,愛情和親情是過程。
  羅曼蒂克是血色的,消亡是常忍的痛苦。

  我想導演想說的不僅僅是1944。

 2 ) 他們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死也死在屏風上



《羅曼蒂克消亡史》不是傳記片,所以若想在里面鉤沉出真實的杜月笙、黃金榮、戴笠、胡蝶,那樣的做法幾乎是注定徒勞的。它有很高的美學貢獻,可是它那樣的美,也不完全等于舊上海。

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并不是真的歷史,宋江也一定不是《水滸傳》里的樣子。(評論家孫述宇先生就認為宋江其實有岳飛的影子。)太多的時代和屬于那個時代的人物都過去了,誰又可以還原一個完整的?

藝術家的任務在于自圓其說,且讓人覺得是真的。藝術是最高級的騙局,而藝術家就是最偉大的行騙者——因為他們偷走我們的心。

1934年,當那輛粉藍的雪佛蘭老爺車開在夜間的荒野中,黃色的燈光開辟出前路,車窗外有一輪明月。程耳在小說中寫:“那是民國二十三年上海的月光,很可能是最后一段花好月圓的時光?!?br>
程耳在片中用個性化的、細膩的、令人心醉的鏡頭和那個時代告別,和時代里的每一個人告別,包括很多同類電影中會忽略的小人物。隔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一次現(xiàn)代人對于舊時代沉重精致,又有目共睹的心傷。

電影中的舊上海,由最具那個時代氣息的陸先生、小六、吳小姐、王媽、小五、車夫等代表的不同階層組成。用張愛玲在《茉莉香片》中的一段話形容,這些人都“不是籠子里的鳥?;\子里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他們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郁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這些人在后面的新時代里,他們和他們所屬的階級,都是不被允許的生命存在。統(tǒng)一的藍色勞動裝下應該有統(tǒng)一的靈魂,或者沒有也可以。陸先生他們應該隨著舊上海而去。也果然殉葬。

陸先生,這是當時老派的,規(guī)矩的,又有些暴虐、流氓氣的、世俗的上海的化身。陸先生走過上海的江湖,今日亦要極力維持這十里洋場最后的風光。他想要這風光繼續(xù)個幾十年,上百年,亂世再亂,他都堅信自己看得牢,把得定。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他自己口里說的:“只要是為了上海好,我都可以出面幫忙?!?br>
他是彼時上海的“精神”,或者說他等于那時上海的世俗與民間之力。陸先生只能在上海產(chǎn)生。他痛恨趙寶剛飾演的北方客人所代表的流派,“袖有青蛇膽氣粗”,故而在電影的開始,陸先生便呲出他的牙來——為了防守。他第二次做出殘忍的事情是在片尾,為了復仇,他不惜殺掉自己親手帶大的外甥。

很少一個電影演黑幫的大佬,是從他的“一步步衰落”和“被迫防守”著眼的。也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算一個。這可以看出程耳的選擇。



小六是歌舞升平,陶醉于自我,放蕩卻也有點兒真心的上海。她是上海的“身體”,是亮閃閃的鉆戒。她代表著生理的,純愉悅的追求。她的花癡,也是對“好吃,好玩,好看”的留戀。小六的一切行為,則都意味著得過且過,心不由身?;蛟S對感情她亦傷懷過,可是如今,她下意識地感覺,如果再不抓緊快樂一場,恐怕就來不及了。大的歷史更迭的車輪前,她比陸先生更微小,卻也更敏感,靠的她做演員的天賦。陸先生想螳臂當車,而她只想“你帶我跑了吧,只我們兩個人。”

“那么俗氣,那么十三點”,這是她的表象。在“博愛”論之后,她愿意放任自我,也如在日本人的囚室里,她也可以艱難活命。她是被正史抹掉的一類人,然而是中國大量委曲求全的凡人的寫照。她的血肉,正是上海的血肉。

“我問導演:導演,我是怎么死的?自殺呢?還是被人家殺忒?”上海是怎么死的?自殺?還是被人家殺?這是導演給觀眾留下的一問,然而謎底即在電影中。

“這些人沒有正常的情感,他們不喜歡這些,我們喜歡的他們?nèi)幌矚g。高樓啊、秩序啊、好玩的好吃的,他們都不喜歡,他們或者是有其他什么目的,毀掉上海也不可惜?!?br>
陸先生殺不了小六,她就是他熟悉的上海的一部分。她浮躁,可是迷人。他愛她,至少在心里,所以下不了手?!澳悴粫⑽业?,你不舍得?!彼远ㄑ矍叭耍瑓s不知道更大的危險要來。日本人當然也殺不了她——不是我們有上帝之眼,而是已經(jīng)知道結局。日本人把她囚禁了6年,把她當作性奴,甚至差一點殺了她。1934年到1940年,她飽受折磨活了下來。1945年日本投降,陸先生才在收容所找到她。

“歷盡萬千折磨終于活了下來”,一語成讖,這是小六演的角色,也最后宿命般反應在她身上。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自《金瓶梅》以后經(jīng)常用的手法。一個人擲酒令,對詩詞,那個酒令和詩詞的字面或隱藏意思,往往就預示了他未來的命運。

11年后,她再見陸先生,“回首已是百年身”。她成了歷盡劫波的上海的化身。

陸先生去收容所領她的那一天,在陸先生進到房間之前,導演給了一個遠鏡頭。陸先生站在一個窗前,窗子是幾個正方的窗格,鏡頭從窗外拍過去,陸先生站在里面。他沒有表情??墒牵麘撓氲胶芏喟??

導演讓我們看到一個霧蒙蒙中的太陽,隔著窗戶,從前樓的樓頂照下來,陸先生抬頭看,也非常刺眼。那不是屬于他的陽光。它似乎也只是要給他短暫的照耀。陽光還是一種壓迫,從上而下,流過他的全身。仰角的鏡頭捕捉到這一點。

上海已經(jīng)完了。他應是在此時知道的。


收容所里,陸先生和小六,他們彼此再見時,都已經(jīng)魂飛魄散。精神已經(jīng)不是那個精神,可還在勉強維持一個架子;肉體也已不是那個肉體,然后終究勉力要擠出一個笑容,跟著卻是微微低頭致謝,又隨即黯然。

葛優(yōu)演出了一個舉足輕重,有大是大非觀的,內(nèi)心波瀾壯闊,面目卻始終含蓄的陸先生。他偶爾下殺手,用霹靂之力,更多的時間,卻不過是有身份的人在低眉。低眉里也有力量,也有算計,也有情感在洶涌。他面對黃老板,小六,日本人,王媽,吳小姐,均有不同面相,但都讓人覺得可以依靠。這樣的“可依靠”,并不好演。他的內(nèi)斂,就像是拳頭的收。最后打敗他的只能是時勢。大廈將傾,獨木難支。這是葛優(yōu)塑造的最好的、最大氣的角色。

小六,幾乎是電影中最波折和命運最戲劇性的女人,可是章子怡也難得地懂得用精確的方式演繹。她的每一幕,眼睛里都有不同的內(nèi)容。餐桌上的光彩,化妝室里的風情,轎車里的明艷和驚恐,地下室中的空洞和心痛,收容所里的寂然,她就像是一條金鏈子,被寸寸折斷,寸寸拋棄。每一寸,難得仍然可以有它的光。無論它在頸上,枕上,還是在土里、泥里。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zhuǎn)心傷剝后蕉?!彼菤埨O,亦是被剝光的芭蕉。

《羅曼蒂克消亡史》,就是以陸先生和小六為代表的——上海的靈與肉——相繼消亡的歷史。

這消亡的遺韻,則是落在片尾。電影的結尾處,陸先生脫帽,手臂抬成十字架形。投降或自我救贖?那個屬于杜先生的上海離開了。他孑然一身,身無長物。沒有小六,沒有王媽,車夫也沒有。他彼時內(nèi)穿中式服裝,外穿西裝,這是他的內(nèi)心矛盾,也是他的下臺鞠躬。

陸先生也應該是在此時,才終于放下上海和放過自己的吧?

在程耳的同名小說中這樣寫到:“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了香港,死前在沒有值得記述的事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于走向自己的沉默?!?br>
留在上海的小六,等待她的是什么?新生嗎?在那樣一個即將到來的,黃老板也免不了要掃大街和倒馬桶的新時代?

和陸先生及小六形成對稱關系的,是“妹夫”渡部。這是電影中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人。在中國電影中,從來沒有一個日本人被拍得這樣好,這樣淋漓盡致。

渡部是戰(zhàn)爭時代的畸形產(chǎn)物,他潛伏起來對抗中國,甚至不惜傷害妻子的性命,雖然他對妻子和兩個兒子有親情。(片尾在他明知簽了引渡書就會死,為了保住兒子他還是簽了。)他雖然把小六當作性奴囚禁了若干年,卻并沒有在最終奪取她的性命。這也最終成了他的罪惡的最重要人證。

這些設計說明導演并沒有把他推入極端人格,而是讓他作為一個人更加可信,也更加可怕。

電影中所有重大的故事都和他有關。他的人性完全是靠剪接的錯落呈現(xiàn)的。


一日,他躺在床上,神似凝重,陸小姐走到床邊,他先是作出求歡的舉動,后又緊緊抱住。直到后來電影補敘出是渡部做出殺掉陸先生的決定,我們才知道這是渡部的內(nèi)心掙扎和不舍。

后來在如圣頌般《Where are youfather?》(《你在何處,我父》)的童聲歌吟中,我們看到陸小姐死后俯趴著,看到她未閉上的眼睛,慢慢洇開的血。不說話的鏡頭此時告訴了我們:她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丈夫有那樣的一抱!在她臨死前一秒。

這讓我在回想時產(chǎn)生了更大的震動。而且它比順序講述要好。在謎底揭開的一刻,它使人驚,也使人更深刻地觸摸到了人性?!霸瓉硭且粋€壞人!”,觀眾看到中間之后才恍然大悟。這使我們對他的認知,簡直如刀鏨斧刻般強烈。

說到剪接,程耳的風格是果斷,凌厲,美學追求強烈,卻并不和內(nèi)容產(chǎn)生沖突,使人有形式大于內(nèi)容之感。而且,他的剪接手法,回旋式的講述方式,無微不至地體現(xiàn)了他感興趣的是環(huán)境中的人。

比如電影的開篇,渡部走進鏡頭,背立站在中間。在和雅、低調(diào)的屏風前,黑色和暖黃色的構圖中,他更衣準備入浴。他有條不紊脫去上衣,裸出后背,然后去解日式的腰帶……電影隨即在此處掐斷。

此后的場景是,一輛車在夜間遠處的草叢中行進,畫面雅致美麗,車上坐著將被送離上海的女人。她妝容精致,百無聊賴,同時前途茫茫??赡芩谙胫粋€遼遠的,還算不錯的未來。她有著“有望近乎無望”的一種心情。然后,電影再次掐斷了,開始講茶樓里的故事。

這和程耳的上部電影《邊境風云》的開頭手法幾乎一樣。這兩個并置的場景,是非常令人難忘的開篇。這樣的設置所構成的張力,也使整個電影雖然散,卻極為抓人。他是用非線性的敘事,同時達到了意味深長??赐暾侩娪安胖?,原來那短短的幾分鐘,是兩個人——“妹夫”渡部和小六——人生中幾乎最重要的時刻。

“妹夫”渡部解掉腰帶后,去泡澡時,他做出了殺掉陸先生并殃及妻子生命的決定。小六在車里不久就被渡部強奸,走上一個令她做夢都不敢相信的囚禁之路。

渡部既是人前的紳士,又是背后的浪人。他有著高級的智慧,優(yōu)雅的外表,可是他的心像海一樣深,隱藏著齷齪的東西。

在最著名的關于日本的社會學著作《菊與刀》中,曾這樣說:“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適應性,既順從又不甘任人擺布,既忠誠不二又會背信棄義,既勇敢又膽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這一切相互矛盾的氣質(zhì)都是在最高的程度上表現(xiàn)出來的。他們非常關心別人對他們的行動的看法,但當別人對他們的過錯一無所知時,他們又會被罪惡所征服?!?br>
在他送小六前往蘇州的路途中,當往前線的士兵的卡車刺激到他。他仿佛忽然醒悟這是一個亂世,因此打量這在車燈照耀下無比精致的女人。他原始的野性被喚醒,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荒野中,他終于決定一露崢嶸。

全片淺野忠信的表演就像最靈活的算盤珠,在一根人性的橫桿上滑來滑去。他在茶室時儒雅,在日本餐廳喂貓時嚴冷、在摟抱妻子時溫情、在囚禁小六時野蠻、在戰(zhàn)俘營再見杜先生時刁滑無賴,他的表演都可以通行無阻,順滑無礙,充分展現(xiàn)了表演的實力。

電影還順帶次第結束了一些無法繼續(xù)的姻緣或情感:“妹夫”渡部和陸小姐、吳小姐和她的丈夫、陸先生和老五、陸先生和小六、童子雞和老家的相好。這每一段情緣,電影的表達都不同,有的是正面敘述,有的是順筆帶出,有的草蛇灰線,有的故作掩映,可均精彩無比。

如果時代的羅曼蒂克是一個懷舊的幻想,那么這些實實在在的感情離散,就真的構成了一部羅曼蒂克消亡的歷史。

電影非常動人的地方還有它展示出的人生和命運的一些真相。導演拍了很多喝茶、吃飯、吃點心、打麻將的場景,這些看似日常的行為,在某些家庭中,既是交際又如戰(zhàn)場。一些重大的決定,往往是這時候作出的。一個人真正的面相,往往是這時候顯露的。小六在地下室里腰桿筆直地吃飯,意味著她已經(jīng)接受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渡部的一碗白粥和黃先生的一碗白粥,看起來相似,滋味卻大不相同。周先生和陸先生喝茶時,陸先生沒有拿茶托,而周先生拿了茶托,從此也許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背景和當時的氣氛。

這部電影中很少有面具化或紙片化的人物,每一個出場人物,幾乎都做到了有血有肉。通過高超的剪接,我們經(jīng)??吹骄酃鉄舸虻搅酥骶€人物之外。這樣的剪接,除了讓它重新獲得了節(jié)奏,使人物產(chǎn)生了奇妙的回響,也多了很多藝術上的喘息空間。王媽的形象就得益于這樣的空間。

王媽是杜先生的管家,全家人對她的依賴就像對陸先生,有沒有她,一碗粥的味道都會有差別。可是,她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溫順的老媽子。


她在做一個稱職的,值得依賴的陸府管家的同時,還會幫戴老板去吳小姐那里去做說客。她不會覺得自己道德上有什么問題。她有個性,老板讓他陪打麻將也會拒絕,就像《金瓶梅》里的春梅,她有一種骨子里的高貴。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被陸先生收過房。她也有眼光,可以發(fā)掘車夫是個人才,并在杜先生面前保舉。

在她臨死前的一分鐘,她有一個恍惚,這一分鐘非常動人。這也可以認為是她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敏感預知,只是那時她說不清。幾秒鐘后,她中了槍,鏡頭逆光拍攝,她兩手張著,動作忽然由跑變成走,她慢慢走向椅子,坐下來,把象征著管家權利的鑰匙取下——告別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王媽的去世令陸先生和黃先生憤怒,不僅僅是因為戰(zhàn)火燒進了杜先生的家里,而因為王媽其實在精神上與他們一脈相承。陸先生他們掌管著上海的民間,王媽則掌管著杜先生的家。她是小一點的,女版的陸先生。她在交鋒中殞命,交出鑰匙,就像陸先生最后交出上海,脫下禮帽。他們具有同樣的象征意義,也至死都保持了尊嚴和體范。她無疑是陸先生命運的前站。

這類共享一個精神的情況還有很多:被童子雞打死的周先生,其實就是童子雞的未來。他們在精神上也一脈相承,“沒有人類正常的情感”;王媽手里拿著鑰匙謝幕,童子雞手里卻拿著鑰匙開始,這是階級的更迭,歷史的換手。

而四馬路的妓女和老五,都是弱女子卻為救贖者。她們本不應該承擔“給男人一個安穩(wěn)”的使命,卻一個給了童子雞食、色、未來,一個給了陸先生心和性命,這是宏大敘事背后的人間曲折……

小五接了陸先生從香港打來的電話,她生前最后一句要說給陸先生的話, “儂好伐?” 陸先生沒有聽到。她自己握著話筒站了良久,又把它輕輕放下。她退回到床邊,捱在那里出了一會兒神。我愛這個鏡頭,她什么都沒有做。可是,她決定為他舍命!

這樣一個人物,她在上海已經(jīng)很吃得開,完全可以不再靠陸先生。她當然可以不死。為車夫放下槍她就可以離開。她的留下,是對她的正寫,也是對陸先生的側(cè)寫。她是妓女出身而能為巾幗,在電光火石間,她為一個愛的人犧牲掉自己。只有陸先生這樣一個的男人,才可以讓一個老五這樣的女人甘心為他犧牲,且不求回報。

陸先生應該是通過此事才認識小五的。電影中,他一直沒有怎么認同她,沒有讓她搬進陸宅。連和梅先生吃飯,也沒有帶她。然而她為了他卻犧牲了?!傲懵涑赡胱鲏m,只有香如故”,故事留下他無法挽回的一些遺憾。然而導演很聰明地并不多講。

小五和王媽一樣,在她的死亡到來之前,也收到了不吉的信息。電影給出了細節(jié):她在開關手提包的時候,不小心指甲掰斷了。小說中這樣寫小五:“只有老五迅速打光了子彈,但幾乎沒有命中任何人,無論張還是他的保鏢——或許她太在意斷掉的那一處指甲,分了心?!薄苍S她在想著這是不祥之兆,可是她并沒有退縮。

王媽和小五的離開令人驚心。她們雖然來自不同階層,有著不同性格,卻皆顯然屬于不愿輕易屈服的人。她們此時、此事不死,后面總也會死。兩次槍響,打斷了她們故事的尾巴,讓她們隨著舊上海一起香消玉殞。

我之前讀佛經(jīng),佛經(jīng)中言道,佛陀有八十種好,第六十六種乃是:“光照身而行”。

王媽和小五們,是陸先生身邊的光。陸先生的末路,就是他的光圈逐漸地這樣消失,終于回歸為凡人。

在電影的主線之外,是有這樣可圈可點、可歌可泣的兩個人,有這樣回腸蕩氣的逸筆,不僅讓陸先生的形象更加飽滿,也讓整部電影顯得從容而有回味。兩位演員演得非常妥帖,令人心痛。這樣的對演員的再塑造,也顯示出導演的本領,配角的扮演者趙寶剛、王傳君、霍思燕也都令人驚艷。

不過電影真正的旁枝,是吳小姐的故事和童子雞的故事。

吳小姐的戲起于小六被強奸的場景之前。車子在夜色里后退,熄火,當渡部打死了趙先生和司機,扯下了小六的櫻花耳環(huán),隨后這場戲就被擱下了,隨后出現(xiàn)了吳小姐在休息室里為老公說戲。電影中有很多這類一張一弛,緊張松弛收放自如的對照。可以看出導演對節(jié)奏掌控之妙。另一個特別突出的時候是一邊拍劍拔弩張的室內(nèi),一邊對比拍攝室外的馬仔在比腳的大小,這真可謂是神來之筆。

童子雞的故事分成了兩個章節(jié)。第一部分中,初出茅廬卻兇狠的他,用鐵锨拍死了趙寶剛飾演的周先生。后來,他躲過了一死,又掉進了四馬路的溫柔鄉(xiāng)?!耙恢毕肱?,這幾乎可以成為他生命的注腳。他的生命主要是原始的力,殘忍,矇昧,嗜血,嗜性,如果導演繼續(xù)拍下去,這一個角色在小說中后來成為了某一派的底層代表,在解放后,他眼看著救了自己的妓女被車拉走,能夠輕易就救人一命,卻并未援手。

這兩部分豐富了整個電影的脈絡。一個是大紅大紫的女明星,一個是微不足道的馬仔,他們幾乎是屬于民間階層的兩端。他們均不是權貴,也一樣載沉載浮。后者的兇殘更匹配這個亂世。

胡蘭成說“民間起兵”,這樣的民間便是無數(shù)童子雞組成的一種殺氣,或謂之“革命”?!盀橛袪奚鄩阎荆医倘赵?lián)Q新天”,如此的志氣有時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幽影之城被自由籠罩,如同雙翼被束縛的飛鳥,昔言似煙縷霧綃,在你安躺的地方,至今縈繞。帶我回上海,回到我的心之所向……”梅林茂的《Take me to Shanghai》,唱的不僅是小六的心聲。

在亂世面前,吳小姐想過小日子而不可得。美貌也是她的罪過,可最大的罪過是愛錯人。她結束了的羅曼蒂克。顯然是一場愛的誤會,可隨即她又陷入另一場新的愛的誤會中。人間有多少的事情都是這樣陰錯陽差,事與愿違。前一個男人根本不愛她,后一個男人她從沒有愛過。她只是屈身。


袁泉在電影中演出了一個和小六完全不同的演員,有堅守,有愛,有理想,可是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疤斓夭蝗?,以萬物為芻狗”,茫茫亂世,柔弱的女子和她的愛情是不能同時安放的,于是她只能選擇先安放自己。

吳小姐和王媽坐在桌子的兩邊,一紙袋點心放在正中,美麗的對稱鏡頭如斯坦利·庫布里克或韋斯·安德森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一場非常重頭的戲碼,吳小姐和王媽的情緒都在微妙中變化,肢體,臉色,語言,沒有大幅度的表達,卻看得到內(nèi)心的起伏。

這場戲可以和吳小姐與丈夫的那一場對照來看,小津安二郎般的正反打攝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一樣的面部特寫,令觀眾也仿佛坐在桌邊。那些虛偽的話,不止令吳小姐心驚、心涼,即使連我們這些旁觀者甚至也要和她一樣紅了眼角。當她后來打開鉆戒盒,那些巨大的光芒,不是璀璨,而是直刺入心。它們將她逼如角落,已經(jīng)足以致命。


電影中幾次俯拍慢鏡頭,像是上帝的視角,也有必要拿出來說一下。因為它似乎是一個旁觀的冷眼,看到了這亂世里的一些人物的頹喪、死亡,以及城市的破敗。這產(chǎn)生了同樣動人的力量。

關于人物的有三次,一次是周先生走向為他挖好的墳墓,后面跟著兩個打手。這一次的鏡像相當大氣,我們俯瞰到風吹亂他的頭發(fā),他的手背在腦后如同祈禱,慢鏡頭中他走向自己的終點。這個人物的死,原不該費此筆墨,可不費筆墨,便昭示不出童子雞的兇殘。

一次是陸先生躲過日本餐廳的槍戰(zhàn)回到陸宅。在唱詩一樣的類宗教音樂童聲中,鏡頭俯瞰出橫七豎八的尸體。此時我們看不到陸先生的臉,只看到他的長衫下擺和他的腳,他的后面跟著車夫,他不是驚慌失措,他緩緩走過,赴戰(zhàn)場如赴盛宴。直到后來他在長鏡頭中摟住兩個外甥,我們才得以看到他內(nèi)心的波瀾。

最后一次應該是陸先生離開上海前,陸宅家具都已蓋上白布。鏡頭俯視他穿堂過廳,從內(nèi)而出。導演的手法仍然是內(nèi)斂,可是我們當然感受得到陸先生的心情。此時不拍陸先生的臉,倒比拍還更使人震動。

關于上海城市景觀的俯拍有兩次,前一鏡上海屋舍儼然,后一鏡滿目焦土。“城之不存,何以家為?”這是電影唯二的兩次拍出作為背景的大上海,其余的時候,上海是活在每個角色身上的。它清楚地表明了導演敘事的關注點和高明的取舍。

《羅曼蒂克消亡史》的英文名“TheWasted Times”,意為“被浪費的時光”。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是“被浪費的”。不止是羅曼蒂克的,理性的、清冷的、暴虐的時代,也都已經(jīng)“被浪費”。

“浪費”是人類前進永恒的代謝物?!熬又疂桑迨蓝鴶亍?,舊時代唯一值得羨慕的一點,它們總比我們活得久——至少在藝術里。

有兩個電影的鏡頭,它本身并不推動整體的敘事,可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這里有必要說一下,作為文章的結尾。

一個是在北方客寫下綁架地點之前,那個茶館的茶倌倒了一杯茶遞給打手。此時我們可以看到柜臺清潔得锃明瓦亮,靠近觀眾的這邊,側(cè)柜上擺了四個白瓷茶葉罐,五把白瓷壺。它們的等距離,以及五把壺的壺口一致所對的位置,像是精心測量、調(diào)試過。簡直不像是真的——因為太新鮮,太克制。

和那些對稱構圖一樣,這顯示出它是一部考究的作品。這也幾乎是電影中第一個讓我覺得即使靜物也在發(fā)光的時刻。

一個是渡部喂貓的橋段。機位在廊下,那樣一個仰角的,溫馨的場景,拍得何其之冷!這個鏡頭之前,接的王媽站在麻將桌邊說“我剝了伊皮”,后來就是他用刀剔去魚皮。鏡頭特寫了一塊白色近乎透明的肉,一點桃紅在上面抖。

導演用影像的銜接來帶給我心下的森然,觀之背后簡直也要聳動起來。

據(jù)說程耳最喜歡的作家是博爾赫斯,前兩天我無意中看到他的一句話,不知道是不是他說的,內(nèi)容是:“在那做夢人的夢中,被夢見的人醒了?!?br>
在《羅曼蒂克消亡史》中,我聯(lián)想起這種感覺。是的,那個時代和那些人都活了,他們在“小徑分岔的花園”里行走,而我為了看清他們,不由地挺直了腰板。

 3 ) 杜淳是國民黨、戴先生是戴笠等等等關于電影的十點猜想和疑問

整個電影時間軸:淞滬戰(zhàn)役三年前,大老板(倪大紅)與小六(章子怡)結婚。生為交際花的小六耐不住寂寞,要和大老板離婚,并尋求陸先生(葛優(yōu))的幫助。在陸先生求情時,大老板談到:“為了面子要演的像一點”。(注意這句話貫穿電影始終,后面會詳細講。)于是陸先生委派自己的妹夫渡部(淺野忠信)送小六去蘇州。途中妹夫淫心大起,強奸了小六,并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日料店里,偽裝成了日本女人,就這么過了三年,相安無事。 期間,王媽(閆妮)認為吃苦耐勞、不茍言笑的車夫(杜淳)是個人才,并引薦給了陸先生,作為貼身侍衛(wèi)。 淞滬戰(zhàn)役前夕,時局吃緊。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腐敗的政府囚禁了工人,陸先生出面與周先生談判,解救了工人。同時,日本為了進一步瓦解上海,企圖與上海的黑幫大佬陸先生合作。陸先生雖是黑幫,愛國心卻有,拒絕合作后。日本軍方看到老二拋出的橄欖枝,想要卸磨殺驢,在猶豫不決時,作為間諜的妹夫同意殺死陸先生,代價是陸家滿門抄斬,自己也要為了演戲挨一槍。 在經(jīng)歷了生死存亡后,陸先生在香港茍延殘喘,委托遠在上海的老五(鐘欣桐)和車夫,殺掉當年背叛的老二。隨后香港遭受日本人攻擊,戴先生委托陸先生幫忙照顧吳小姐(袁泉)一起逃到重慶。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前夕,陸先生來到了上海收容所,找到了被囚禁的小六,并與她一起前往太平洋。 隨著美軍的參戰(zhàn),大日本帝國已經(jīng)日薄西山,渡部在太平洋某個小島上被俘。佯裝成國名黨高級將領的車夫(我懷疑他是本色出演)為了摧毀渡部的心理,殺死了他的大兒子,同時小六舉槍復仇。 解放戰(zhàn)爭前夕,陸先生獨自去了香港,從此銷聲匿跡。 一問:陸老板為什么要讓周先生和渡部簽字? 這就要逃到陸先生的歷史原型杜月笙。作為青幫的大佬,杜月笙可不是一般的屠夫流氓,他與政界商界國民黨共產(chǎn)黨都有說不清的聯(lián)系。他有一句名言:“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兩面光?!睋Q句話說,就是滴水不漏,這與大老板所言注重面子不謀而合。殺人誅心,所以陸先生才會砍掉周先生老婆的手,才會殺掉自己的侄子,并讓他們簽字畫押。 評論里有人說是引渡書,是這是對的。不過和我觀點沒關系,我是想表達簽字代表一種屈服,陸先生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爭個是非 二問:杜江和霍思燕那段戲什么意思? 想破處的馬仔和善良的妓女,在視覺上就給予觀眾鮮明的反差感。而墻上的十字架,更是說明了霍思燕基督徒身份,她救杜江是源于善良,并非愛。而隨后杜江致敬《喜劇之王》說出:“我養(yǎng)你”時?;羲佳嘈α?,因為她知道亂世女人比男人能賺錢。他們的羅曼蒂克,是機緣巧合的,也注定會在大時代的悲劇下終會消失殆盡。 三問:戴先生是誰?吳小姐又是誰? 戴先生歷史原型是著名特務戴笠,吳小姐歷史原型是電話皇后蝴蝶。和電影一樣,胡蝶與戴笠同居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與電影不同的是,胡蝶是因為自己的丈夫潘有聲的安全,才委身于戴笠。戴笠也保證送給潘有聲一張?zhí)貏e通行證,讓他在滇緬公路上運輸貨物,通行無阻。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戴笠準備與胡蝶正式結婚,囑咐胡蝶飛往上海,先與潘有聲辦理離婚手續(xù)。潘有聲迫于權勢,同意與胡蝶解除婚姻關系。胡蝶掉著眼淚對丈夫說:“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體,卻霸占不了我的心。有聲,我的心永遠屬于你。”正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戴笠因飛機失事摔死于南京近郊,與胡蝶結婚即刻成為泡影。以后,胡蝶便與潘有聲一起,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上海到香港去了 四問:杜淳真的是車夫嗎? 我認為不是,就憑他身手敏捷,謹小慎微。上海由于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充滿西方租界,這也給各方勢力提供了避難的場所。于是日本人、共產(chǎn)黨、國民黨、鋤奸隊都在上海灘活動者,就像陸先生身邊有個日本妹夫一樣,杜淳無疑是國民黨派來保護也好、觀察也好的一個特工。還有一個地方暗示,就是杜淳和陸先生說:“給我一套軍裝”,是否是找個臺階下,向陸先生攤牌了呢。不然怎么解釋最后也沒有和陸先生回香港。 五問:陸先生知道杜淳是國民黨嗎? 我猜他是知道的,因為他是老江湖。其次王媽極力引薦車夫也值得深思,再從王媽和車夫的交談中更像是上級對下級的囑咐、建議和命令,我大膽地猜測王媽是知道車夫國民黨身份的,并且她自己也是,你想為何王媽可以做戴笠的說客?為什么王媽在陸府中地位那么高?這些秘密也許都藏在“致陸先生信”中了。 六問:老五的出場多余嗎? 不多余??墒菫槭裁搓懴壬闪塑嚪?,又要拜托老五呢。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1.老二一定要死,如果車夫失手了,還有老五可以繼續(xù)。2.車夫畢竟是外人,像老二滅親行為,必須要由自己家的人去解決,遠在上海的老五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導演已經(jīng)承認了,不和你們多bb 七問:為什么一直重復小六和渡部性愛和吃飯鏡頭? 性欲和食欲是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道德倫理的底線。渡部做間諜、強奸、滅親,這已經(jīng)突破了道德底線,而他又舍不得自己兩個兒子,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是矛盾和掙扎的。他企圖用性愛和吃飯這種原始且野蠻的方式去消磨內(nèi)心的罪惡感。 八問:車上的手槍從哪來的,小六為什么沒有殺死渡部? 手槍是渡部放的,因為他無法面對內(nèi)心的折磨,只希望尋求一死。有三點作證,一為渡部在挖坑時,鏡頭閃回到了渡部殺人后擦車的場景說明他內(nèi)心還是飽受煎熬。 二小六在車上發(fā)現(xiàn)槍時,表情很驚訝,說明不是小六的槍。再說以渡部的謹小慎微,不可能讓小六藏一只槍在身上。 三當小六拿槍對準渡部時,渡部的反應似乎早就準備好了,不緊張也不害怕。再說以渡部的謹小慎微,不可能讓小六藏一只槍在身上。 小六不殺渡部,因為時機不對。作為目睹整個悲劇的她,知道渡部的仇不應該自己報,而是應該由陸先生來。 (經(jīng)豆友提醒,我時間串了。小六舉槍時,還沒有發(fā)生悲劇。所以我覺得她當時沒殺,一是怯懦,二是恨的不夠深。這也與后來得知悲劇,殺死渡部吻合) 九問:為什么最后要給陸先生安檢的特寫? 陸先生回到香港時,已經(jīng)是孑然一身了,貼身侍衛(wèi)走了,小六也不知去向。陸先生也選擇放下了所有的江湖恩怨,選擇做一個安詳天年的老人。摘帽的那一刻,陸先生就知道自己回不去了,抬起手的一瞬間,曾經(jīng)的榮光都成為歷史了。 十問:為什么本片叫《羅曼蒂克消亡史》 有兩重涵義。第一個是淺層的,電影通過亂世里的眾生相講述了戰(zhàn)爭年代一個個凄美的愛情故事。無一例外,所有人的結局或孤獨終老或英年早逝,這是大時代下無法避免的悲劇,所有人都會卷入這張生死戰(zhàn)中,直至消亡。 第二層是深層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消亡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命運,更是國家的命運。陸先生目睹了整個國家從黃金十年到千瘡百孔。導演通過陸家的興衰,窺探的是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在亂世中,陸家這種富商大賈尚且逃離不了命運的安排,何況平民老百姓呢? 故事的最后在香港海關戛然而止,陸先生之所以沒有選擇留在上海,因為他知道,羅曼蒂克不會存在于戰(zhàn)亂年代,下一個消亡史馬上就會開始。而這之后的故事,你我想必已經(jīng)知道了。 更多詳細內(nèi)容,請關注公眾號:根叔看電影

 4 ) 你的羅曼蒂克消亡在何處?

美好的東西,要是撕碎了給人看,便成了悲劇。

上海,一直是一塊上好的幕布。
做過十里洋場,做過孤島,有百樂門,有張愛玲,有阮玲玉,有杜月笙,有金嗓子。

家國破碎的背景下,大小人物都倉皇失措,命運飄萍。
羅曼蒂克更是只有去死的命。

吳小姐的羅曼蒂克死在丈夫戴上帽子,以對一個妻子不該有的禮貌,點頭告別那一刻。
戴公館對于亂世里的女人來說,是一個好去處,有錢有地位有人保護。
但也是一個女人愛情的墳墓。
從此以后,活著比羅曼蒂克重要。
演了半生戲,在鏡頭前,你有劇本,在生活里,你看不見前面,你只能往前走。

老五的羅曼蒂克死在那一通來自陸先生的電話。
男人并沒有耐心,或者是沒有必要,聽完你的問候。
要傷透一個女人的心,用不著刀槍,冷漠就足夠了。
老五還是打算替陸先生辦這件事,成不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陸先生吩咐的事,得辦。
臨死前唯一的溫暖,大概就是車夫的那句責備,你來干什么,回去!
回去也是傷心,又何必回去?
車夫和老五之前有無情愫,故事里沒有展開,但從老五中槍的時候,車夫的表情來看,他們之間也是有一段羅曼蒂克的。或許沒來得及展開,就已經(jīng)消亡了。

小六的羅曼蒂克為期最長,卻死去得最早。
大概從嫁給王先生的一刻,就已成了行尸走肉。
所以,她濫情,上許多男人的床,熱情也是薄情,大概對陸先生有過一些自己都知道是花癡的希望,但陸先生一句話也斷了她的念想,我要照顧的人太多,里面有你,但不只有你。
趙先生在小六心里,沒起過什么波瀾,兩個人或許都是逢場作戲,只不過,他們是演員,不是導演。演員的命運,總是掌握在導演手中。
好在,王先生和陸先生還對這個難纏又不聽話的小六,保留了最后一絲溫存,讓她走,不讓她死。
但可惜,陸先生的妹夫渡部,大概是在天天扮演上海人,偽裝幸福的身份里,壓抑了很久,把自己的某一部分逼瘋了。
殺趙先生,殺司機,在兩個尸體的注視下,強暴小六,無非是一種發(fā)泄,既然瘋魔,就瘋魔到底。


囚禁了小六之后,吃飯,做愛,兩個人都痛苦。
痛苦得并不是當下的處境,痛苦得是兩個人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
一個是男人的玩物,無論多么精致,對男人造成威脅了,都會被毫不客氣地丟棄。
一個是戰(zhàn)爭的工具,無論地位多高,有多大的功績,在整個國家的野心里,也只是一枚棋子。
兩個兒子,一個妻子,也成了他的棋子。
渡部的羅曼蒂克,死在了他踏足上海之前。
既然是戰(zhàn)爭棋子,他早已經(jīng)沒有了羅曼蒂克的機會。
唯獨在最后要掐死小六,終究還是放棄的時候,大概是聞到了心底殘存那一絲羅曼蒂克的味道。
最后,死在小六的槍下,也算是某種死得其所。
倒也是一種羅曼蒂克。

陸先生妹妹的羅曼蒂克死于丈夫渡部最后一次倉促而又未成行的愛撫里。
那大概是僅有的一次真情流露。
渡部對兩個兒子是天性流露的愛,對于妻子,卻一直保持著冷漠的距離,因為他是間諜,他是工具,他是插進上海的一把利刃。他有自己的榻榻米,自己的貓,做給自己吃的飯。而這一切,又哪里是一個置身事外的婦人能知道的呢?
臨死前也不知道真相,大概就是對她唯一的安慰了。

處男小弟的羅曼蒂克本應該安放給鄉(xiāng)下的相好,卻意外給了涼薄又善良的妓女。
亂世里的一句,我養(yǎng)你,讓妓女笑了,疼了,也心軟了。
至少在故事里,小處男和妓女的羅曼蒂克還沒有消亡,又或者是在消亡的路上。
誰知道呢?

陸先生的羅曼蒂克,死在了一家被屠戮殆盡的槍聲里。
任你再大的官,再高的權勢,家人始終是基石?;辉诹耍木筒卉浟?。
殺人誅心,這個道理,陸先生比誰都明白。
所以,在戰(zhàn)俘營,讓間諜渡部遠遠地看著,殺死渡部的兒子,自己的侄子,渡部徹底被摧毀。
而陸先生自己,其實也早已經(jīng)被誅心了。

等到繁華落盡,上海淪陷,只手遮天地大佬,也只能孤身一人,像個普通旅客一樣,脫帽,抬手,接受安檢,接受命運的嘲弄,接受茫然未知的前程。

 5 ) 風暴來臨前,他們合奏最后的交響

想了想,《羅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12月院線最會吊胃口的新片了,幾款預告片藏得嚴嚴實實,除了是民國年代發(fā)生在上海的愛恨情仇,幾乎沒透露任何細節(jié)信息。之前看網(wǎng)上有個帖子分析解讀了半天,說得有模有樣,看完電影一對照,全猜錯了。

設計臺詞:“告訴你吧,全猜錯了”

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讀、也很容易被過度解讀的電影。還好映后有跟導演程耳一小時的交流環(huán)節(jié),澄清了很多本來可能誤會的細節(jié)。比如片中上海話里摻雜普通話,是因為滬語本身無法發(fā)音,起初我還以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樣,普通話都可以用白話念呢,原來導演并無深意。 所謂羅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譯是“被浪費的時間”),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個時代的告終。故事跨度從1934講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國,銀幕和熒屏上演著一場場盛大的民國時裝秀,供人舔屏并追憶著。

典型的民國建筑和穿著

但歸根到底,這些作品多是把現(xiàn)代戲改頭換面搬到民國,為圖個創(chuàng)作自由,很少有將這個時代和它的獨特風情作為敘述本體的,因為那樣一來,反而容易犯禁。從這一點來說,《羅曼蒂克》是有勇氣的作品,程耳也是個有追求的電影人,他要講的就是那個時代和那時的人。 雖然被刻意打亂了時間次序,并藏起了很多過渡情節(jié)供腦補,《羅曼蒂克》并不是一個難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說,它是很多個互相有關聯(lián)的小故事組成的集錦,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幫大佬,隨心所欲的交際花,作風古怪的車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電影皇后……他們合奏了一曲交響。

群星薈萃,演繹民國群貌

那真是一個值得我們緬懷的時代。那時候講究儀態(tài)的優(yōu)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著距離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緒克制,在最震驚的變故面前也絕不失態(tài),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儀式感。 通俗來講,就是整部片的逼格很高,這份高逼格,跟主題是相得益彰的。因為對逝去憾嘆,更需要放大放慢了來品味。只見有身份老大姨太影后是這樣,開車的、跑腿的、甚至中槍就死的龍?zhí)?,也是這樣。

人人都非常講究儀態(tài)

吃個飯,談個判,殺個人,甚至搓麻將喝茶閑聊天,都感覺是端著的,時刻有社交禮儀在支撐。他們呼吸的每一口氣,走的每一步,直到死亡降臨的前一刻,都要浸在端莊靜好里。 這大概是死者篇幅占比最多的電影之一,因為那些畫面都經(jīng)得起端詳,值得停留。有時候逝者的特寫在銀幕上十幾秒,也有時候一個鏡頭搖過去,滿屋子橫七豎八躺得很講究的尸體,讓人腦袋里一下子蹦出暴力美學四個字。

每一次死亡都伴隨著暴力美學

程耳的作品不多,從1999年的《犯罪分子》,2007年的《第三個人》,2012年的《邊境風云》,再到這次的《羅曼蒂克》,每一部都是親自寫劇本親自導演,每一部都要打磨上好多年,每一部也都有著同樣濃烈的個人特色。 他是個實打?qū)嵉淖髡邔а?,跟如今華語圈里許多什么熱就拍什么的工匠,是天平的兩端。在如今的中國市場環(huán)境里,這樣執(zhí)拗的從業(yè)者是稀缺的,值得保護和推崇。往大了說,自有電影以來,真正的電影藝術大師,也只可能從這個群體中誕生。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邊境風云》給我的印象很深,那種“人人寡言高逼格”的敘事風格,跟同類型的國產(chǎn)犯罪片截然不同,讓人欣喜。而民國黑幫題材,與之更匹配,可以玩得更嗨更溜。對那個似乎遙遠而不太遠的時代,當代人存在一種規(guī)矩森嚴的想象,去年徐浩峰導演的《師父》也迎合了我們這份想象。

去年的《師父》中同樣規(guī)矩森嚴的民國風貌

不敢說所有人身處其中都會舒服,但呈現(xiàn)在視覺銀幕上確實醒目。大量精確的對稱,均衡完美的景深,各種華麗的三等分,每個角色都能在銀幕正中央大放異彩一段,每個兩人對話場景都是悠長而布滿張力的重頭戲。這哪是電影啊,這是為強迫癥專門準備的影像藝術展啊,太享受了! 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對不起,帽子摘了,手舉高搜身,畫面的神圣感一下子崩潰了,他們典雅自持的儀式感,也跟羅曼蒂克一樣,煙消云散了。導演很聰明地沒有在這一段多停留,葛優(yōu)舉起雙手,字幕也隨之出現(xiàn),一份恍然若失的惆悵溢滿了銀幕,一個時代終結了。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你曾叱咤風云還是默默無名,都難逃螻蟻的命運。

無論上流還是底層,誰都難逃命運

這不是你經(jīng)常能在院線看到的華語片,獨特的風格使得每個人都難免對此浮想聯(lián)翩。我去的那一場映后交流,觀眾發(fā)言五花八門,有人說,談判戲一定有《教父》的靈感,有人稱它是一部《花樣年華》風格的《美國往事》,還有人指出跟《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相似之處。 至于我,首先想到的是昆汀的《無恥混蛋》(很巧的是看同檔期的另一部片也想到了它,但愿不是我太迷戀昆汀的緣故),主要源于拼盤式的卡司構造,以至于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主次之分。

本片與同樣卡司拼盤的《無恥混蛋》有相似之處

作為卡司頭牌戲份豐沛的葛優(yōu)、章子怡、淺野忠信,在很多重要事件中也是缺席的,另一方面,童子雞小哥、影后的爛演技丈夫,甚至跟交際花共舞一曲就消失的某客串大牌,都得到了他們應有的注意力。某一時刻里,他們都是主角。

電影皇后與她的丈夫

林林總總的大小人物,拼出了一幅亂世里的華麗眾生相,很多角色的命運是被懸置的,但時代的面貌完整了。映后還聊到了片名的甄選,可惜沒輪到發(fā)言,否則我一定要說,如果不是《黃金時代》這個片名讓人用過了,拿來給這片真是再合適不過呢。

 6 ) 觀影前的三條建議:第一,請勿攜帶兒童觀影。

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觀影體驗:

1. 特別注意,請勿攜帶兒童觀影。

演到一半,我前面的姑娘問,“這哪里是羅曼蒂克?”請注意標題的后三個字,“消亡史”。本片根本不是浪漫愛情片,內(nèi)容上看,無論是尺度還是深度,兒童乃至青少年(以及內(nèi)心還是寶寶的巨嬰)理解起來都有難度。

PS:扯句閑話,全球?qū)彶椋ǚ旨墸┑膬?nèi)容一般分為四類——暴力、性、宗教和政治。大家一直吵吵嚷嚷放寬中國電影審查制度,主要指的是第四類。(雖然個人認為,即便放寬,以目前中國編劇的整體實力還搗鼓不出像隔壁鄰居那樣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中國電影不分級真的很讓人困擾,本片中涉及較多篇幅的暴力與性(尤其是后半程子怡的戲份以及杜淳最后打槍的鏡頭),其尺度放在美國分級制度下,標R不為過(RESTRICTED Under 17 requires accompanying parent or adult guardian: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jiān)護陪伴才能觀看;感謝豆友毛扁扁提供的信息,美國確是標的是R;澳大利亞標的是15MA 不適宜15歲及以下兒童觀看,必須由成人陪同;加拿大非魁北克地區(qū)為14A,14歲及以下必須由成人陪同。新西蘭是16歲。感謝豆友呆呆愛吃草,小兔愛TWINS以及美麗的南方提供的信息。請各位父親母親大人酌情處理。)

這個部分勢必在上映后會引起巨大爭議。

2. 你可能會看不懂,但這不是導演的本意。

本片發(fā)生于民國二十三年-民國三十四年(1934-1945;感謝豆友于從之的修正),橫跨上海、重慶、香港、菲律賓。

這種“看不懂”并不來自對二戰(zhàn)背景信息的不了解;凡是中國人,私以為看此片入門知識絕對夠。

“看不懂”可能是因為;第一,非線性敘事,以正敘為主,但涉及插敘和部分記憶閃回??赐瓯阒獙а萑绱税才诺牧伎嘤眯?,轉(zhuǎn)折處處有鋪墊,鋪墊處處有驚喜。正所謂,“天道有輪回,蒼天饒過誰?!钡诙?,人物眾多,關系糾纏,稍不用心看可能有面癱和失憶風險。雖然人物多,但導演都非常細心的選擇了大伙熟悉的演員。葛優(yōu)和章子怡的戲份的確多,但也只是相對多,觀影途中,可能會有“原來是你”的出戲感,但整體演技上乘,所以又能很快入戲。不用擔心尷尬發(fā)生。第三,大篇幅的上海話。導演程耳在南京場的映后交流會上說,“現(xiàn)在的觀眾都習慣性看字幕,講上海話更能創(chuàng)造年代感,讓觀眾迅速融入情節(jié)?!?/p>

留個提示:導演說,袁泉和呂行那對是理解片名中“羅曼蒂克”的題眼。 3. 豆瓣的影片介紹就是你需要知道的全部。

“他一直拖到一九四九年五月初才坐上去香港的輪船,算得上真正的末班車。沒有人知道他在拖什么或等待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知道,不過是下意識的拖延。不久他就死在香港,死前再沒有值得記述的事件或說過的話,他基本沒再說話,這沒什么可奇怪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他終于走向自己的沉默。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叱咤風云的幫派大佬,不甘寂寞的交際花,說著地道上海話的日本妹夫,只收交通費的殺手,被冷落卻忠誠的姨太太,外表光鮮的電影皇后,深宅大院里深不可測的管家,偶爾偷腥的電影皇帝,荷爾蒙滿溢大腦的幫派小弟,一心想要破處的處男,善良的妓女,隨波逐流的明星丈夫,投靠日本人的幫派二哥,日理萬機卻抽空戀愛的戴先生。

戰(zhàn)爭之下,繁華落盡。幫派大佬逃亡香港,交際花不知所蹤,日本妹夫死在菲律賓(感謝豆友Chiyo.更正),電影皇后被丈夫拋棄,處男遇上妓女,姨太太殺死二哥。戰(zhàn)爭慘烈,戰(zhàn)爭終于結束。他輕易選擇沉默,因為傷口無法彌合。羅曼蒂克消亡史。被浪費的時光?!?/p>

注意上文第二段提到的每個人物,他們都將在電影中一一登場。

羅曼蒂克消亡史,注定很特別。他沒有戰(zhàn)爭片的波瀾壯闊,也沒有生離死別的凄婉愛情。他用最克制的方式呈現(xiàn)最慘烈的暴力與性,你可以說他是對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反思,你也可以說他講了每個人的故事——如行尸走肉般行走在這個無法控制的世界。片中袁泉演了個大明星,閆妮飾演的王媽打趣道,“你演的那片子我沒看懂?!贝竺餍钦f,“我也不懂。大抵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p>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幅群像,身處“下個世紀”的我們也站立其間。

PS:之后會更新我對電影主旨的理解,這部電影混雜了太多矛盾的要素,但是呈現(xiàn)還是很完整的,尤其是質(zhì)感。

-----12.9更新 我是劇透的分界線 沒看過此片請就此打住 可能有情節(jié)沒記清 會二刷糾正-------------

【關鍵詞】最克制的表現(xiàn)形式VS最暴力的血腥與性

“質(zhì)感”,這是程耳反復強調(diào)的。

什么是質(zhì)感?與人相同,質(zhì)感是一部電影的氣質(zhì)。

點映時有人半開玩笑的問,“片里袁泉說,導演拍片就是讓人看不懂的?!背潭Z速其實不快,但這個問題,他立刻否定,“我絕無此意。這是種自黑。電影還是要能讓大家看懂的?!?/p>

雖然導演嘴上說要看懂,實際上,本片從頭至尾都沒想“親近”觀眾。

在劇情上,身處21世紀和平年代的我們很難和任何角色產(chǎn)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共鳴和認同??紤]到葛大爺?shù)慕拥貧猓椀年懴壬?,應該是最能代入的吧——奈何一介黑幫,最后還讓手下一槍打死了敵人的孩子(為什么我特別強調(diào)槍殺孩子這一幕,因為在一般電影中,通常的慣例是不會直接表現(xiàn)的;此處有意拍出,是為了讓觀眾從心里上疏離這些角色)。章子怡所演的交際花,每個男人都想擁有的尤物,用現(xiàn)在的標準看,天生“三觀不正”——黑幫老大為了自己離婚,沒倆月覺得人間膩味,玩夠了又要離婚;丈夫用關系幫自己當上了女主,還出軌和男主發(fā)生了關系。有觀眾可能還會質(zhì)疑角色的智商,為何能把日本間諜干掉的時候停手了?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間諜就更不能讓人容忍了——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上海人,說著地道上海話,卻是罪大滔天的侵略者,不論是侵略女人的身體,還是中國乃至亞洲的版圖。杜淳演的殺手——無論殺人越貨只收交通費的設定就已經(jīng)很匪夷所思了,他還是槍殺孩子的真正執(zhí)行人。杜江演的二十歲小處男——看見美人完全不管家里的老相好,外表柔柔弱弱,砸起趙寶剛演的小頭頭那個用力的連旁邊一直罵自己的“老司機”都交口稱贊,你以后一定是個大人物。最能讓人憐惜的,可能是袁泉演的女明星,或者鐘欣潼演的姨太太,前者最后知道丈夫的背叛只得委曲求全,寄身重慶想著上海的菜;后者備受冷落,一個小小的人,卻正義凜然槍殺了投靠日本人的二哥。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沒有一個人是“可愛”的。

在鏡頭上,導演原話是,“除了幾個大俯拍展現(xiàn)一個大環(huán)境,一般用的都是固定鏡頭,幾乎沒有移動的?!币苿邮橇鲿车?,固定是靜止的。拍攝空間也大多局限在閉塞的室內(nèi)。非常多突出演員表情的特寫,而這些表情,很少是歡愉的,流淚亦或者痛苦。給演員的視角也是正面,尤其是很多的二人桌間面對面吃飯或是對話,都用了打破“第四面墻”的正面鏡頭。當你看著這些不幸的角色盯著你,對你說話,你會角色自己被“審視”了,不自然就會從劇情出來,站在外面打量打量。

從配色上,冷色,滿屏的冷色。即便是章子怡飾演的交際花和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特務在田野間的戲份,下方都是黃色的稻草,但上方藍的透明的天和疾疾的風(以及劇情本身)都徒增寒意。剩下的,便是紅色(血的顏色)與黑色(槍的顏色)的對比。

從配樂上,(除了左小祖咒的片尾,你們也知道左小祖咒的風格)第一都是外文歌,第二盡管調(diào)子聽上去很悠揚,但是歌詞和唱腔,配著故事,心里總覺得空落落的。印象最深的鏡頭,是章子怡坐車離開上海,歌里唱的是“Take me back to SH.(感謝零、Renaissance和苦莫璟中人的更正)”黑車黑夜,車燈把兩旁的稻草照的亮堂堂的,像燃燒的濺起的煙火。這個女人的美好,伴隨著要被銷毀的電影帶,一同走向茫茫無邊的未知,如煙花般短暫易逝。

臺詞不多。節(jié)奏很慢。

像是舞臺劇,像是一種紀錄。

導演說自己很喜歡昆丁·塔蘭蒂諾,喜歡他的“莊重而不羈”。

這片子的質(zhì)感就是——莊重與疏離。因為莊重,所以疏離;反之亦然。

這種疏離,讓影片呈現(xiàn)出十分克制的氛圍。沒有煽情的主線,也沒有搶奪鏡頭的人物。但是,畫面上呈現(xiàn)的內(nèi)容,竟是如此的“驚世駭俗”。

暴力,從頭便是。打開盒子,出現(xiàn)的是一只戴著玉鐲的異常美麗的女人的手(不禁聯(lián)想起《布達佩斯大飯店》盒子里竄出的頭和是被門夾斷的手指以及那只可憐的貓)。榔頭是狠狠敲下去的,敲到我覺得銀幕都要碎了。槍是“隨便”打的,打的都是血流成河,或是一招斃命,正中腦心。

性,前半段還是旖旎曖昧,好像有些許人情,后半段尤其是子怡在地下室像貓一樣被囚禁,配合吃飯做愛的快速剪輯和恐怖的背景音樂,成為一種痛苦的程式。

赤裸裸的活著,赤裸裸的死去。

用極為克制的表現(xiàn)形式,展現(xiàn)內(nèi)容上極為暴力的血腥與性。

世間人之扭曲,不難理解。

【關鍵詞】對戰(zhàn)爭的反思 VS 生而為人,難說抱歉

為什么人是扭曲的?

追根溯源,因為戰(zhàn)爭,因為日本人發(fā)動的戰(zhàn)爭,讓天下所有人“行尸走肉”般痛苦的活著。你可將其看為戰(zhàn)爭的反思(比如陸先生的轉(zhuǎn)變,片中兩次“我了解你”,第一次陸先生確實幫了子怡的角色,第二次就把孩子打死了。當然跟說這句話的人和背景也有關系),但是再往下挖一層,本片絕不僅僅是所謂的對戰(zhàn)爭的“批判”。

我們來看看這場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代表形象,即淺野忠信飾演的日本人。一句話,他是個矛盾。他會說上海話,說的特別好,自稱是上海人;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是日本人,臨死前讓剩下的兒子跑到俘虜營,一定要回日本去。他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甚至愿意背棄上頭的意思把陸先生放了以求孩子的平安,但是卻把女人藏在地下,狂暴的施虐。他本來要把交際花掐死,最后念在她之前沒殺自己,把她放了,最后死在這個女人的槍下。在菲律賓,美國人把他們稱為yellow-skinned monkey,三十萬(感謝豆瓣網(wǎng)友“凱”的指正)之眾,昨天還信誓旦旦說要戰(zhàn)斗,日本投降后便放下屠刀自己給自己修俘虜營,而美國軍隊只有一千人。最關鍵的,戰(zhàn)敗的他說,“原來我不怕死的,但是現(xiàn)在,特別想活?!背潭]有指著這個日本人的鼻子罵,你是個罪人。你在咒罵這個人的同時,好像還能理解他的出發(fā)點,他有他自己所堅信的,那是他的人生。是他作為整場戰(zhàn)爭發(fā)動者的人生,是他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人生。

片中所有人的性格都是矛盾的,都在為了活下去,在狹小的自己可以有一點點自由權的空間里,為著可憐的自己所要的,變扭著。

階層不同,最后的結果都是相似的。死的死,傷的傷,心碎的心碎。

所以,陸先生踏末班車去香港,輕易的選擇了沉默。

任何語言,與人生的因緣際會相比,什么都不是。

生而為人,命運使然,難說抱歉。

【關鍵詞】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

陸先生片頭就說了,“那些混在罷工人群中的惡人,你也不知道他要什么。他們不喜歡現(xiàn)在這些美的東西,好像目的就是要把這些美的給消滅掉?!边@是整部片子的起頭,也是整部片子的題眼。

程耳說,要是想懂這片子說了什么,看袁泉和呂行那對。

當呂行演的前夫準備接受戴老板的“邀請”,去云南謀個既有錢又安全的職位時,前排的女生不由自主的說,“這男生真渣,要演技沒演技,要錢沒錢,要權沒權,為什么袁泉會看上他呀?”

袁泉看上他,肯定是因為之前他們有著羅曼蒂克的故事。就像黑幫老大和交際花,跑腿的小弟和妓女,甚至日本人和妻子,之前都有好看的愛情故事。但是程耳很狠心,他直接拍的就是消亡,不給你看一點點浪漫。

羅曼蒂克,即指一切美好的東西。消亡,就是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中的名句,“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在人眼前,毀滅給人看?!闭科?,就在毀滅那些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情。讓漂亮的女人被蹂躪,讓有愛的情人分離,讓可憎的面目顯露,讓卑劣的品行暴露,把人都磨成命運的傀儡,最后一聲嘆息。連嘆息都沒了聲音,只能徒勞的舉起雙手,過檢,前往另一處可能的家園。

生在每個時代的人,都有各自的苦楚。呂行演的小角色,最后朝袁泉演的大明星鞠了一躬,鼻子是酸的,卻還苦苦的笑了下。那刻,你會原諒他。他也只是一只小小的螞蟻,即將淹死在更佳混亂的潮水中,好不容易趴上一片葉子,他也要活下去啊。強撐著,和大明星在一起,戴老板還會讓他們有戲演么?逞英雄容易,過日子太難。

戰(zhàn)爭是生離死別,活脫脫沒了人行;當下,是反全球化的浪潮,不確定和中產(chǎn)階級焦慮。

如果不能打破命運的禁錮,就只能被命運禁言

【關鍵詞】七分,因為有我非常不喜歡的地方

打開天窗說亮話。

第一,我非常非常不喜歡章子怡所演的交際花在車上被強暴的過大尺度的鏡頭(此處特指一個半秒鐘的裸露鏡頭,因為前段剪輯的沖擊力已經(jīng)很強了,沒有這個鏡頭也絲毫不會影響整體效果)。這種大尺度的性是否有必要?還是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現(xiàn)?畢竟每分每秒,世界上的各個角落,都有女性在被侵犯。我不覺得這是最高明的表現(xiàn)手法,相對于后半段吃飯做愛的快剪,這段的表現(xiàn),真是太草率了。

第二,人物關系,黑幫是根,其他都是樹上的枝。主要圍繞的是葛優(yōu)、章子怡和淺野忠信來描寫,但是三人的戲份又不夠撐起全片。對于人物的刻畫,能不能再完整一些。比如杜江那條線,后文完全沒有涉及,就像是丟掉了一樣,觀感上就像是某個枝長的太大,極不和諧,又要把樹干弄斷似的。彼此之間的關系,好像又有點粗糙,所以片名中的“史”詩感是有所欠缺的。

不過,塑造這么多形象,能讓人記住,尤其是大部分人物都留下能寫小傳的空間,還是挺厲害的(選角沒話說)。

PS:多說一句雙結局。謠傳片子最后一個鏡頭是章子怡和葛優(yōu)在香港相聚牽手。導演明確表示,沒有牽手,只是看到了彼此。這是對于理解二人關系的重要信息。但是這個結局被剪掉了。

【12.12更新】感謝lol臺灣代購(每次看這個名字我都想笑怎么辦...)關于上下部的補充。

“導演表明有下部了,估計能不能繼續(xù)燒經(jīng)費拍要看這次票房了,口碑不會撲街,但是和流量們的粉絲比起來電影宣傳差了些。

杜江那條導演說是唯一一條沒有消亡的線,就讓他們停留在『我養(yǎng)你』那個畫面,童子雞的后續(xù)他的書里有,消亡了,導演想留住一點不消亡的羅曼蒂克,之后一個航拍+白鴿童子雞的故事就結束了?!?/p>

------2017年1月6日更新 我是偷偷承包二刷的分界線 -------

二刷感受之更正上文所寫的兩個缺點:

1. 第一點已經(jīng)解決了(導演場的版本是我看走眼了么?有一個很夸張的背面臀部全裸特寫,但是公映版本要含蓄很多,只有側(cè)面)

2. 如果你能接受故事講一半人物就消失再轉(zhuǎn)接下一個人物,那第二個缺點也不是問題。這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完整”的故事。與來回顛倒的時間線相比,倒是其中堪比歐洲聯(lián)姻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對第一次看的觀眾不太“友好”。

評論區(qū)一些朋友希望我聊聊細節(jié),提了一些問題也挺好的,我來聊一下個人想法:

以下問題均來自豆友“我要學做飯”:

1. 王媽介紹殺手片段的作用是什么?

王媽當著全桌人的面兒講一稀奇事兒——這拉車的人才只拉車,不管你讓他做什么,你讓他拉車的時候順便買布,他就買布,你讓他拉車的時候順便殺人,他就殺人,而且只收拉車的錢。

1.1 為什么王媽會當著整桌人面講這個事情?

因為王媽想引薦殺手做陸先生非常貼身的小弟,這個位置對內(nèi)對外很重要,自然要講給所有人聽;一是讓眾人對殺手感興趣,二是讓大家覺得這人挺“靠譜”的(為何靠譜看下一板塊),三是相當于給殺手保底,以后大家見著都有熟悉感。

1.2 殺手這個故事到底什么意思?

小弟做重要的特質(zhì)是什么?完全聽大哥的話,而且嘴巴嚴實不惹事。你讓他殺人他殺人,這是他聽話;他說自己只拉車,不管你讓他做什么,說明小弟根本不在乎大哥讓自己做什么,只要是大哥吩咐的都是對的,殺人和買布一樣,干的“正經(jīng)事”就裝沒看見。

1.3 王媽為什么引薦殺手呢?

第一,是個人才;第二,也就是最重要的,王媽和殺手之間有“事”,男女之事。

2. 王媽摘下鑰匙的鏡頭說明了什么?

王媽在門外已經(jīng)中槍,但是觀眾看到的是,她走進來坐到椅子上,鏡頭拉遠,觀眾看到王媽腹部的血涌出,同時王媽放下了鑰匙。王媽是整個大家庭的總管,這個鑰匙便是總管權利的象征,她放下,說明她結束了自己的使命,而且鏡頭語言是非常莊重的,充滿敬意的。管家是家族里最為重要的角色,上上下下大事小情內(nèi)外關系她都門兒清,她是家族的耳目和穩(wěn)定劑,王媽作為家族的門面第一個被殺,說明事情要起變化了。

這個鏡頭之后接的是什么?接的是幫派小弟遞給童子雞鑰匙的鏡頭。盡管并不是同一把鑰匙,但是童子雞的故事是整部電影里唯一延續(xù)的羅曼蒂克。這把鑰匙象征著過去的秩序和美好的感情(當然此處的鑰匙也是性的暗示,你們都懂)。

【20180902更新】有豆瓣鵝豆油問為什么王媽臨死前在說完“粥咸重做“之后還有一個不重要的事情想不起來了?這個不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王媽是全片的信號,或者說是風向標。王媽死之前陸先生掌控上海局勢,死之后日本人掌控。王媽之死是變天之意。王媽說這事不重要,其實是陸先生一開始以為日本人的事情不重要。但王媽在這個場景中一直悶悶不樂懷有心事,其實象征的是陸先生一直在思量日本人的事情,并不放心。王媽的表情已經(jīng)透露出,山雨欲來風滿樓。這處的臺詞用得比較寫意,而非實實在在地說王媽有件什么事情想不起來了。

3. 日本人對貓的態(tài)度?

“你別吃我這碗,我給你弄?!被筐B(yǎng)??赡茇埖奶幘骋茸逾慕巧命c,畢竟還是自由的,想吃主人的魚就能吃。交際花就是日本人完完全全的附屬品,與貓相依為命。這是一只黑貓,每每動亂發(fā)生前,都有貓的特寫,作為柔軟中平靜中的危險前奏。

還有兩個點我比較感興趣,和大家分享一下:

1. 女性形象:

本片的女性給的鏡頭大多是俯視的,男性大多是仰視的。仰視即支配,俯視即被支配。最明顯的是袁泉和呂行那對,袁泉懇求這個男人與自己站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但是男人選擇了主動離開。給袁泉的都是俯視的,而給呂行的都是仰視的。

但是戰(zhàn)后陸先生找到交際花時,導演特別給了交際花一個仰視鏡頭,旁邊的群演頭慢慢抬起看著交際花站起來。在那一刻,交際花再也不是過去的花癡、十三點、就管自己玩的開心的交際花了。在飯桌上,她說,“第一次試戲,導演就讓我死了。你說這死了怎么演?后來我受不了了就問導演,你說我是怎么死的呢,是自殺的呢,還是他殺的呢?導演手上有劇本,但他卻說‘我也不知道?!赡芩懒耍赡芩龥]有,可能她歷經(jīng)磨難活了下來。”一語成讖,歷經(jīng)千難萬險活了下來,這就是交際花的命運。二刷聽到交際花說自殺還是他殺那句一下就覺得戳人,她被什么殺死了呢?既不是自殺,也不是她殺,曾經(jīng)的那個羅曼蒂克的姑娘被戰(zhàn)爭,被無由的因緣際會殺死。為什么交際花看到日本人在埋尸,手里有槍但沒有開?第一,注意之前交際花遞給日本人手帕的鏡頭。這里的手帕就是日本人在餐桌上給交際花揀起來的,交際花遞手帕的動作是充滿善意的,因為她心中還是有美好的,所以這部分解釋了她為什么沒有開槍。她本質(zhì)善良,難以犯下惡行。但是這手帕后來就淪為擦血的工具,羅曼蒂克就此消亡。第二,交際花是懦弱的,她面對強暴自己的日本人無法下去手,所以日本人也沒理她,抬頭看看她拿著槍,就又低頭挖墳了。日本人自以為自己了解中國人。但1945年,陸先生槍殺了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日本人的兒子),讓日本人大為錯愕;接著交際花槍殺了日本人,她最終開了槍,所有人都因為這場赤裸裸的可怕戰(zhàn)爭而“成長”(改變),能夠心狠下來,做之前不做之事,國恨家仇都在這兩槍里。

片中其他的女性角色都是堅韌的:王媽的嘴是不討喜呢,但是家里井井有條,她不在連飯都不好吃了。一個人擔起一個家大事小情,看透世事變故人情冷暖,此乃性格之堅韌;袁泉演的大明星,明知時局動蕩能攀戴先生的富貴,但是硬是要和自己不成器的丈夫在一起,知道留不成男人,嘲解一笑,讓他走了,一言一行端莊大氣,這是品行之堅韌;陸先生的老婆看起來弱不禁風還不受寵,但是面對賣國的二哥,扛槍崩了,沒有半點猶豫,這是意志之堅韌。幾位女性雖著墨不多,但都非常鮮活,很值得敬佩。

2. 有關服飾

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我覺得很有趣,所以寫幾筆不深的東西。

陸先生的長袍有黑白灰三色。和男人在一起是黑色和灰色的,但和交際花在一起都是白色。獨獨與交際花戰(zhàn)后相見,換的是灰色的行頭。從前的浪漫都蒙了世事的塵土。交際花的衣服開頭,不論是和鐘漢良的角色跳舞,還是和陸先生以及日本人坐車里,都是黑的;但是獨獨與陸先生一集換了灰色。黑色的浪漫奢華沒了,她脫下了明星的外袍,成為千千萬萬“慰安婦”中的一個。執(zhí)行槍決時,她的衣服是白色。百煉成鋼,她獲得了完完全全的新生與蛻變。

杜淳演的殺手在槍決前特別說,要一套軍服,槍決日本人,已經(jīng)出離家仇,是國的審判。

【我喜歡的評論】專門開個樓,給大家搜集一些我個人覺得有趣的評論(知道你們不會翻樓)

消亡雨不歇:就是想說章子怡在車上那一段,我覺得沒有什么所謂的必要與否,事實就那樣存在著,她就是這樣的身不由己,就是這樣的在亂世中存在著,不止一個,那么多,那為什么不可以將它赤裸裸的展示。我還是很喜歡這種反常規(guī)男女主戲份和配角戲份不相上下的,雖然肯定會造成一些人性格不那么完善,但是這樣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大格局,沒有在講誰的故事,講的是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物后面千千萬萬相似的人,而且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對于人物的刻畫,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已經(jīng)足矣。

TheAnglesWept:里面有很多致敬啊,導演的迷影情結唄。 車里強奸《美國往事》;車站槍殺、稻田地殺人《教父1》 ;結尾淺野忠信死之前叫孩子走想起《美麗人生》;密室做愛想起大島渚和金基德;風格閃回、安靜下其實暗流洶涌、配樂、戀足癖都很昆丁。個人看法。

Philory :

影片開頭的周先生或?qū)虾?偣瘑T長汪壽華。

據(jù)說受杜月笙邀請晚上去其府上赴宴,進入杜宅后,汪壽華即被杜月笙指使手下四大金剛芮慶榮、高鑫寶、馬祥生和葉焯山等人打昏后裝入麻袋,殘忍活埋于滬西楓林橋。汪壽華犧牲時年僅26歲。

時隔22年,上海解放前夕,參與殺害汪壽華的兇手芮慶榮和高鑫寶已于此前相繼離世;杜月笙逃往香港,而另兩名兇手馬祥生和葉焯山在上海有產(chǎn)業(yè)沒有離開,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被共產(chǎn)黨逮捕報復,在楓林橋汪壽華的遇害地點舉行萬人公審大會,馬祥生和葉焯山二人被執(zhí)行槍決。遠在香港的杜月笙在報紙上看到馬祥生和葉焯山被處決的消息后,一病不起,不久便死于香港。

【后記】這是屬于我們的集體記憶

點映場后,程耳是以這句話做結束的,“電影是拍給坐在漆黑電影院一起看片的陌生人的。因為電影,讓我們能有交流和對話的機會。這是電影最大的意義。”

每一部電影,都在創(chuàng)造群體的回憶,也在創(chuàng)造新的自我。

羅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能引起反復遐想、有韻味的電影。

他不完美,他很特別。

Wasted Time。如果此生注定要浪費,還是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吧。

附兩個信息貼:

1. 豆瓣十城點映觀眾提問匯總貼:

//site.douban.com/movieclub/widget/notes/191986319/note/596750525/?from=gallery

2. 果麥文化主創(chuàng)微信直播答疑實錄: 微信鏈接太長,身為強迫癥的我無法容忍。所以摘錄了一點重要問答。 2.1 提問導演:電影里對于情欲的演繹好像都挺殘酷的,奴役、偷情、背叛、消亡,為什么要這樣表現(xiàn)呢? 程耳導演:非常好的一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也不盡然都是這樣,譬如說像童子雞和霍思燕小姐的這一段,我覺得就是很浪漫的。只是說我們在表達的語匯上可能略有差異。譬如說這個童子雞對霍思燕表達愛慕的方式,他是說:“我上癮了,一直想弄?!蔽矣X得這反倒是一個說“我愛你”的另一種方式。包括他最后說“我養(yǎng)你”,這也是一種更有依靠、更有責任感的一種回復,所以我覺得也不盡然,但是我們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愛,謝謝! 2.2 提問導演:為什么一直重復小六和渡部性愛和吃飯鏡頭? 程耳導演:我個人的考慮是,在那樣一個極端的環(huán)境和極端的社會背景之下。在那個很狹窄的空間里好像也就剩這兩件事情可以做——吃飯和做愛。從另一個角度上其實人生赤裸,最后需要吃飯,也需要做愛。通過這兩件事情我覺得可以很集中的體現(xiàn)出人性在那個極端環(huán)境下的扭曲和撕扯。嗯,當然也有所謂食色性也這樣的考慮,謝謝! 2.3 提問導演:請問會有網(wǎng)上說的“3小時導演剪輯版”放出來嘛? 程耳導演:無法公映的版本是沒有意義的版本。

PS:有朋友豆油問我是不是專業(yè)寫電影的,不是,以及我這文章哪里像專業(yè)的(破涕為笑臉)。

有這么多人看真是嚇著我了,你們已經(jīng)幫我完成了我的人生理想,幸虧我還剩28個。

今年拿到的賽人老師的新書上寫了“像由心生”四個字(這里的像是指影像,不是指相貌的原意),這篇影評我寫的是我個人基于我自身經(jīng)歷非常非常主觀的感觸,所以確實有些隱晦,如果您也喜歡,可能是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過往。畢竟,我們寫影評讀影評,都是在找自己心里的聲音。

承蒙喜愛,若有不當之處,望您見諒。

 7 ) 梳理一些我認為的細節(jié)。

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部電影,因為現(xiàn)在沉穩(wěn)耐心地拍電影的人不多了,編劇導演很有想法,演員也塑造地不錯。電影是一門視聽藝術,不論是畫面所營造的視覺效果還是音響音樂的聽覺效果,都可圈可點。 下面我只是通過梳理一些細節(jié)來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認知。 歷史框架是肯定有的,不然就不會在切換時間時不只是寫年份,而是把具體發(fā)生了什么事寫出來。比如在1937和1945都有寫。所以對于故事和人物塑造可以進行社會歷史的分析了,很多人都把其中的角色套在歷史人物里,也不無道理。 對于開頭陸先生的妹夫用上海話給周先生講的故事,是很有意味的,不僅帶出了他身為一個日本人卻能夠熟練表達上海話的特征,也引出了以后王媽和送糕點的故事。但是,里面的那個主人公其實也映射了妹夫的選擇和無奈,雖然陸先生的妹妹也知書達理,很賢妻良母的感覺,但是淺野的骨子里卻也追求極致的性愛。從淺野白天要跟她做愛她害羞就說明她是保守的女人,是和章子怡不一樣的女人。 還有“喝茶”。這個詞其實一直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色彩,所以影片只要提到喝茶二字,我就知道要有什么不妙的情形了。所以周先生被陸先生請喝茶,后來就被殘忍殺害了。陸先生后來以喝茶為擋板,拒絕了和日本人的合作,引來了他一家人的血案。所以提到喝茶,千萬不是為了放松,而是更緊張氣氛的預警。 關于那個日料店,其實當?shù)谝粋€鏡頭給飯的時候,是兩份。但是當淺野吃飯的時候,卻對小黑貓說,這份是我的飯,你不許吃,我再去給你做,隨后就去做了飯,那時候就留下了一個疑問,就是另一份飯呢,給誰吃了呢。就為當時章子怡被他囚禁成為性奴做了鋪墊。 其實電影的鋪墊太多了,所以當最后劇情反轉(zhuǎn)時,許多人大呼沒想到,只能說你看電影時沒動腦子,只是去娛樂一下。不過導演確實很隱藏,比如在殺了王媽后,陸先生要找日本人談判,發(fā)生了槍戰(zhàn),節(jié)奏是很迅速的,不認真看很容易分不清到底誰打了誰,但是當時我就在想,為什么妹夫淺野打那個翻譯的時候竟然沒有打致命的部位,以至于給那個翻譯機會來打他,這不是找死嗎?所以說就可以推斷事情沒有那么簡單。 另外說到我第一次注意到妹夫和章子怡的關系,是他們一起在圓桌上吃飯,妹夫坐在章子怡的右手邊,她的手巾掉了,他幫她撿起來,疊好放旁邊。當鏡頭從他們背后切到遠景時,我其實還一直盯著他們倆以后要發(fā)生什么,當時沒有發(fā)生,后來果然不出所料地有戲。 說到吃飯,里面也大有文章,比如章子怡再次提到了她在試戲時,問導演她是怎么死的,是自殺還是被他殺,后來她自己說,也許她是好好活著。所以以后的情節(jié)進展真的就證明了那句預言,因為陸先生沒忍心殺她,戴先生也決定放她一馬遠走高飛,就連殺人如麻的淺野也在掐死她的最后一刻松了手。 里面王媽的那個角色,分量也很重,不僅是通過她的角色引入劇情和其他角色,而是她在那一圈人中是有重要地位的,從陸先生他們幾個打牌說別惹王媽,到飯桌上可以和幾位黑幫大佬嬉笑怒罵,而不是中國傳統(tǒng)的奴仆形象,她不但擅長烹飪,也會作媒,也能為陸先生物色左膀右臂,絕不是簡單的人,她在飯桌上介紹杜淳的時候,特別有意思,說他就是車夫,但也能殺人,其實不論是哪個身份,都是可以送別人“上路”的意思。 其實影片中的對話也很有文章,最經(jīng)典的就是閆妮和袁泉聊天時說電影沒看懂,其實演員不懂,導演也沒想讓大家懂,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這是影片的點睛之筆。還有一些細節(jié),比如陸先生說你真不當我們是流氓啊的那句話,就暗示了他以后會殺死自己妹妹的孩子來瓦解淺野的心理防線。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聲音常常快于畫面出現(xiàn),也就是鏡頭還在這里,聲音就轉(zhuǎn)換成另一個場景了,這很能帶動觀眾的思考能力,然后人們可以據(jù)聲音在腦海中構建畫面,比如最后杜淳說給我一件軍裝,就會讓人遐想這是要做什么,然后去了菲律賓戰(zhàn)俘營以同是反法西斯聯(lián)盟國家政黨的身份帶走了淺野,電影中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細節(jié)可以把握。 里面有兩場特別精彩的戲,就是在車上,一個是杜江和王傳君,一開始鏡頭只給了這兩個人,他們在討論男人20歲之前一定要破處的問題,是很悠閑的氣氛,但是過了一會兒車停下,卻看到了被打得面目全非的周先生,這種對比挺刺激人的。接下來要活埋周先生,杜江在車上時一副幼稚的天真模樣,而且周先生說他也有個這樣的兒子,很溫情,但是突然杜江的面孔就變成惡魔一般,用鐵鍬狠狠拍死了周先生,這比普通的活埋更震撼人。 另一場精彩的車戲,是妹夫淺野受命護送章子怡韓庚離開上海,其中有一個鏡頭,就是章子怡頻頻回頭望著已經(jīng)漸漸離去的上海,似乎還有眷戀。而且一車人本來相安無事,卻被軍車的駛來與燈光照射下章子怡的耳環(huán)打破,這時淺野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激蕩,所以殺了司機和韓庚,強奸了章子怡。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淺野先拽下了章子怡耳環(huán),帶有一種暴力和血腥,在揭露他身份的同時,也暗示了以后他和章子怡的關系,也就是她是他的性奴,被他殘忍地藏在日料店很多年。

 短評

淺野忠信表現(xiàn)最好,是真正的主角。打亂時間順序、多處黑屏,太多有意思的橋段了,程耳有野心、有才華、有想法,他在拍中國版的《教父》,融合了杜月笙的傳奇。說是羅曼蒂克消亡史,其實是“上海往事”。王傳君和杜江的部分好看、淺野忠信和章子怡的車震好看。說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不就是我們嗎?

5分鐘前
  • 科林
  • 推薦

內(nèi)地電影少有的可以稱為“導演的藝術”的作品。像失神的昆丁,像疲軟的姜文,總之不是恰到好處的狀態(tài)。反復的高潮錯置和間離效果都不是故事的內(nèi)在需要而是導演個人的惡趣味。招招精彩,卻滿盤皆輸。這是拍給知音的,但,不好意思我是正經(jīng)觀眾。

6分鐘前
  • 哪吒男
  • 還行

我要瘋了瘋了?。?!臉盲看這樣的片子真是找虐啊!?。「杏X男人都長一個樣,女人也都長一個樣?。?!誰把誰殺了誰把誰睡了完全看不出來啊啊啊啊?。。?!我真的氣瘋了?。。?!

10分鐘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還行

亂世里的眾生相,浮生中的千面人。殺不盡的人,老陸如魚得水渡部善惡莫辨;做不完的愛,蝴蝶年華付水小六儼如走肉。相互對稱的時間敘事,任意妄為的黑場剪輯,一場囂張極致的情仇紛爭橫跨時光的渡河。不愛一座城就不愛那里的菜,不愛一個人就將恩義斬盡殺絕。命運盛宴杯盤狼藉,來一杯鴆酒,飲盡深情。

12分鐘前
  • 西樓塵
  • 推薦

這電影每時每刻都能讀到導演的潛臺詞“這鏡頭牛逼吧?……這鏡頭講究吧?……”

16分鐘前
  • 梅花牛
  • 推薦

形式大于內(nèi)容,做作極了,但是我喜歡。反正漂亮的電影做作一下跟晴雯撕扇子感覺差不多,再怎么胡攪蠻纏也是賞心悅目。喜歡最后一槍崩了大兒子的戲碼,足夠狗血,足夠豁得出去

21分鐘前
  • 黃青蕉
  • 推薦

這有什么看不懂的?是沒讀過書還是沒上過學?

25分鐘前
  • Mr.Táo
  • 還行

平日里只能用用路邊攤的劣質(zhì)包,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份一直擺在高級商場玻璃櫥窗里的高級貨,心情著實雀躍不已,足以讓人開心好一陣子。

28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推薦

拿腔拿調(diào),亂世浮生

29分鐘前
  • 謀殺游戲機
  • 推薦

最難得的是這么多大牌在里面看不到明星只有角色。

32分鐘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薦

年度華語最佳,這句話我準備好一年多了!

33分鐘前
  • kulilin
  • 力薦

喝茶

34分鐘前
  • 妖靈妖
  • 推薦

看開頭準備打8分,看完結尾只想打6分。攝影不可謂不強,配樂不可謂不好,導演風格不可謂不突出,但人物塑造、表演和敘事都有很大問題。這么風格化的作品,一旦內(nèi)容撐不起形式 ,就會讓人覺得很裝。當然,還是期待程耳的下一部。

36分鐘前
  • 風間隼
  • 還行

禁室培欲系列之深夜食堂??...

37分鐘前
  • 米粒
  • 還行

電腦上補看了它,確實不同凡響。程耳刻意保持自己的風格與特色,難能可貴。

42分鐘前
  • 謝飛導演
  • 推薦

影片里的男性角色,都像獸,虛偽的,奸詐的,陰險的,殘暴的,油膩的,權欲的,世俗的,激進的,蠕動的,匍匐的,各式各樣。而女性角色,是貞女(袁泉)、烈女(鐘欣潼)、豪放女(章子怡)、玉女(松峰莉璃)、欲女(霍思燕)、玲瓏女(閆妮)。充滿獵奇性,是好看的電影。但距離好電影,卻一步之遙。

45分鐘前
  • 不良生
  • 還行

罕見的華語商業(yè)片佳作。一出史詩量級的,無主角又個個是主角的精彩群戲,構成上海一個時代的面貌。演員都很棒,淺野忠信尤其印象深刻。倒敘插敘的結構很厲害,幾段剪輯妙筆構成劇情反轉(zhuǎn)高潮,太震撼!幾處高處俯拍攝影很棒,梅林茂大神作曲的音樂非常牛。期待3.5小時導演剪輯版。四星半,需二刷細品

50分鐘前
  • 汪金衛(wèi)
  • 力薦

很奇特的觀感,像在看《黃金時代》《一代宗師》《槍手》《禁室培欲》…借用電影里袁泉的一句臺詞:“這是藝術片,導演沒打算讓我們看懂。這是藝術片,是拍給下一個世紀的人看的。”

51分鐘前
  • 影志
  • 還行

#2016十佳#暴力美學和迷影情節(jié)大概來自昆汀,風騷含蓄的調(diào)調(diào)和音樂肯定對著王家衛(wèi);程耳自己的風格大概是神出鬼沒的拼圖型非線性敘事,這次命題更大,所謂大時代的車輪下的各種愛恨情仇。攝影對弱光的精細捕捉實屬罕見。碎片化后史詩格局因果倒置乃至浮動,恰是如今認知和想象歷史的途徑。

52分鐘前
  • 胤祥
  • 力薦

三星半,風格成為本片最大的特點,各個方面都在促成這種風格。淺野忠信那條線過于突出,無論是表演還是情節(jié)設定,都有意外的驚喜,使得我即便對之前有些碎片的處理以及剪輯有不滿,都會暫時忽略他們,而在最終隨那幾下變化而獲得足夠的滿足。而影片在細節(jié)上的用心和呼應,都讓這片更有得聊。

53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