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膠片拍攝的紀錄片,如果你喜歡自然,喜歡唯美的環(huán)境,喜歡膠片所帶來的特殊質(zhì)感,想要了解孤獨的科學家一個人在島上的生活,想要窺探我們的生活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部影片不容錯過。
女導演用一卷一卷膠片記錄下的女科學家一個人在孤島上的生活,充滿的是細膩的視角和冷靜的觀察,兩位女性的交流和溫柔,對自然博大的愛,穿插著昆蟲們運動所制作的音樂,無數(shù)細節(jié)下的關(guān)于自然的柔美和包容,非常的特別。影片的前半段集中在這個島的自然風貌和她與這個島的淵源上,大量的畫面都在講述這個島嶼的孤寂與美麗,它遺世獨立,海邊的馬匹和無數(shù)來此繁衍的海豹享受著這片海岸線上的日升日落。而電影的后半段則更加集中在這位科學家所做的一切,對垃圾的收集分類,研究,再利用,以及對島上的生物的信息的采集研究。她一個人在這個島上每天重復著走訪這個島嶼的各處和分類垃圾的工作,去思考和告訴世界,我們所丟棄的人造物對環(huán)境和自然的傷害。
雖然那些垃圾也被她再次手機制作成美麗的一部分,但在自然面前,依然讓我感受到了傷害和慚愧。我們以為的很多浪漫和自然而然的丟棄最終所帶來的是對遠方的其他物種的打擊和中傷。她在只有她一個人的島上重復著觀察和手機的工作日復一日,面對著不斷更新的“外來者”的垃圾表格,用她的力量去盡力保護這片島嶼的平靜與和諧,是偉大的,也是孤獨的,同樣是有意義的。
透過那些膠片,我看到了滿天星辰和波濤洶涌,我傾聽者自然的聲音和昆蟲運動軌跡做成的音樂,看到了不斷交疊的生命包括新生和死亡,我聆聽了自然的呼吸,感受了自然的力量,也愧疚于人類的做的一切。我好像經(jīng)過了一次孤獨的洗禮,擁有了一次和自然對話的機會,我在流淌的聲音和影像里,完全放松和自然共處了一段時間,獲得了很多的力量,這要感謝這位勇士的堅持和導演的記錄。影像的力量也在這一刻和自然融為一體,呈現(xiàn)在了我作為觀眾的面前。我很感激,我擁有分享這一切的資格。
速記一下當時的感受
idf第一部,早上昏昏沉沉塌進座位里、靈魂還沒歸位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會呼吸的草。Zoe Lucas最開始是以志愿廚師的身份和生物學家項目組一起上島的,在做飯之余和生物學家一起考察、記錄,就這樣開啟了她之后在Samble Island的9000多天。最開始她只是記錄、收藏島上的一種馬,后來又開始為博物館收藏無脊椎動物,除了生物,她還開始收集、分類、記錄很多“外來者”——包裝罐、瓶子、甚至是氣球,這些氣球帶著文字和圖案把遙遠的來自于人類的訊息散播給了這座小島,宣告嬰兒性別的氣球、家庭紀念日的氣球、國家紀念日的氣球、寫有某個餐廳廣告的氣球……這些氣球都被Lucas一一整理分類,像對待生物標本一樣去對待這些闖進來的外來者。Lucas會統(tǒng)計這些外來者身上的“國籍信息”,甚至還會聯(lián)系氣球上的地址——沒有什么比一個寫著“你的氣球在一個無人海島降落了”的遠方郵件更能讓人意識到個體的微小行為是如何吞噬自然的。
治愈的大自然,治愈的人,治愈的紀錄片。給今年的IDF畫上圓滿句號。
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論壇單元卡里加里電影獎。自然的衛(wèi)士,地球的守護者,能感受到她真是愛大自然中的一切,這種愛用視聽呈現(xiàn)便是:畫面美的無與倫比,聲音雅的心曠神怡。眼之愉悅,耳之快感。清洗垃圾、掛到墻上,兩個無聲鏡頭組接在一起,引人無限深思。
地球上還有太多被遺忘的角落
三星半,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觀看的第一部片子。16毫米膠片下的浪漫,兩位女性的對話貫穿影像之間。佐伊·盧卡斯,在塞布爾島上已經(jīng)待了他超過九千天,依然驚嘆島嶼的奇妙之處。內(nèi)容上有點《火山摯戀》+《雪豹女王》
Let film undergo what the island undergoes.
3.5 自然元素和人物一樣性格強烈。
VIFF 2022. IV8. 朋友看完寫了個小作文般的推薦,因此臨時起意去看。上午十一點居然快滿座。故事的主人公在做的事情(例如等馬拉糞四小時,收集大西洋里飄來的氣球做收藏,記錄塑料瓶罐的來源地)非常的有趣,有種在純粹的自然之外,還有許多人文的溫情在。然,這個紀錄片卻不吸引我,個人感覺拍的太平了,且有很多不必要的設(shè)計(因此顯得顯擺),還有就是,東拼西湊的,覺得很難去跟著故事走。結(jié)束零星掌聲,大眾各自退場。3星給4星,因為這個題材和視角,值得被看到。
一個月前看錯日期冒著大雨去影院,檢票小哥看我失望說下個月一定來看,他去 AFI FEST 看的非常推薦。昨天終于看了,享受享受享受,WAY BETTER THAN PORN。終于理解到小川紳介的“讓影像長出來”,膠片埋土里埋馬PUPU里,接觸式錄音機錄昆蟲和蝸牛做 ost 還給署名。把大自然場域作為角色也參與創(chuàng)作。主人公說考慮回文明社會,在這里很開心但丟掉了所有其他人生的線索,但最后還是全職留下啦,慢慢分類,慢慢看野馬玉石俱焚,看生態(tài)循環(huán),看全球各地飛過去的氣球,躺在海風吹動的尾巴草上睡去。導演對對象表現(xiàn)出來的曖昧也絲毫不藏著,SEXY SEXY. 16mm 下的馬白骨,海豹,16mm下的物理記憶。
膠片和物質(zhì)的互動,聲音紀錄和物質(zhì)流動的互動讓這部影片變成一部同主人公般一意孤行的地質(zhì)電影
腦部按摩。到底需要有多愛自然才能像這樣把螞蟻的腳步也做成音樂。
物與膠片的接觸,物與麥克風的接觸,腳步與土地的接觸。
idfa 最后的星空太美了
散文詩一樣的自然紀錄片,記錄孤獨和美,尋找心中所愛之事,向著風暴思考永恒,多酷又多磨人。斑駁的膠片質(zhì)感,更增加了一層迷離,在迷離中留下動人的時光。
充分發(fā)揮紀錄片想象力的電影,一大部分是記錄:不僅用膠片記錄影像,也用膠片記錄物質(zhì);一小部分是重構(gòu):重構(gòu)聲音和畫面,是創(chuàng)作者獨有的奇跡。夢一般的輕柔質(zhì)感,結(jié)結(jié)實實的40年時光。
她在島上的四十年如一日 也真正把島當成了活生生的存在 16mm idf2023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VOD, Forum-天主教人道精神獎+CICAE獎+Caligari獎。今年柏林要有一部是最該讓所有人看的那就是這部。散文電影,也可以算是個人物類紀錄片,但這個人物實在太令人敬佩和感動了,完全可以說是個生態(tài)學家,除了觀察黑貂島的野馬海豹等種群之外,還對收集的各種塑料垃圾進行分類記錄(其實這里完全可以搞成個數(shù)據(jù)庫……),驚悚感和批判性不亞于《塑料王國》《垃圾圍城》但比這些片子美得太多(但導演居然完全沒有去鋪排這種美?。?梢哉f是站在現(xiàn)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最前沿。另一個亮點是聲音的運用,除了作為閃回的檔案聲音之外,居然還有島上各種生物生成的音樂,與之匹配的則是堪比1920年代先鋒派的對膠片的物理處理。16mm為影片提供了最好的氣氛。(當然缺點還
像磕了一樣的體驗,白噪音,ASMR,午后的沙發(fā)。連一只蟲豸我也關(guān)心,雪原上的野馬群和馬骨,海豹的旅程。我松軟,松軟成一灘困意,我的孤獨和安寧。
物質(zhì)、人物與環(huán)境,不同類型紀錄的結(jié)合一路令人驚奇,一直有新的發(fā)現(xiàn)推動片子,最后落到環(huán)保上有點off,失去了一些動力 @ lincoln center
#Hot Docs#
你的荒島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