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窮途末路?
講述7個FBI學生加上一個臥底來查看教官記錄的官員,加上偷偷藏起來的教官9個人在荒島上求生的故事。一個接一個死去,然后最后看來最弱的女人和那個官員,他是黑人,兩人活了下來。真庸俗的套路啊,貓想。貓之前想這些人里面,教官,隊長,一個殘疾,一個和隊長有一腿的女人,最弱的女人的男友,一個黑人官員,兩個什么關系都沒有的男人,加上最弱的女人,這些人里面如果有一個人活下來,一定是那個看起來最弱的女人,如果有兩個人活下來,一定是那個女的和黑人,如果有三個人活下來,一定是女的,黑人,加除了隊長和殘疾和她男友之外的兩個人之中的一個。如果打破這個套路,這個片子就很不錯。貓一直很希望兇手是那個看起來最弱的女人,希望貓猜錯。結果貓猜對了,活了兩個人,女人和黑人,她的男朋友是兇手。貓之前就覺得,如果她的男朋友死了,他就是好人,如果他不死,他一定是兇手然后被女人打死。換句話說他一定會死,只是怎么死,死在誰手里,決定了他是好人還是兇手。貓非常不希望貓猜對,然而貓對了。
hollywood的片子,為什么不能看來驚奇一些呢?直到片子的最后一刻,貓仍然存了一絲幻想,那個女人忽然殺了那個黑人,或者是直升機忽然爆炸了,然后水中伸出某個幸存而狡詐微笑的頭顱之類的~~~~那樣更好看不是嗎??對不對??? 然而這片子毫不留情的讓貓的夢想破滅。真殘忍啊,貓恨恨想到。
懸疑片,除了多重人格當賣點以外,就真的沒有別的可以讓人真的感到懸疑,提著心看完然后被結局嚇得驚呼出來“原來是那個人?。?!”的編劇了嗎???????
2 ) 八面埋伏
依舊是一部懸疑加密室的上乘之作,我等推理迷自然不能錯過,外加主角之一是Jonny Lee Miller,基本演繹法中福爾摩斯的扮演者,瞬間點燃了滿腔的熱情。
開頭那段還是比較索然無味的,我覺得自己就是置身戲外一人,戲內的打打殺殺、人物糾紛都與我無關。當然存在即合理,這一切為后面情節(jié)的開展埋下了伏筆。直到他們被放逐到小島,第一場命案的發(fā)生,我知道我已經臻入佳境了,接下來就是兇手和隊員之間捉迷藏的游戲。
第一名隊員斃命的時刻我還沒做好任何心理準備,只知道那多米諾骨牌酷炫吊炸天啊,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像基本演繹法里插曲演示的那樣。死法也是相當慘烈,在液氮的冷凍效果下直接五馬分尸了,你說你偏偏站那個位置這下活該倒大霉了吧。第二個的死因則是酷愛喝咖啡,兇手趁眾人昏迷之際放光了被害人的血,還在窗上留下了“血的符文”,營造了一絲恐怖氛圍。第三個死于機關,看來擅長機械維修也不是什么好事,這里兇手誘導的有些明顯啊,可惜我并沒有發(fā)現。第四個則是長發(fā)美女,不相信任何人的她抵擋不住香煙的誘惑,再次提醒我們吸煙不光有害身體健康,還會致命。接下來就是坐輪椅這廝,進電梯被自己的槍給崩了。最后三個人的角逐可謂斗智斗勇,你方唱罷我登場,當你覺得那人已經死了,他又奇跡般地復活了,謎底揭曉的時刻兇手才浮出水面。這里弱弱地抱不平下,為什么我的最愛是終極大boss啊,哭暈在廁所。他的殺人理由也很奇葩,可能變態(tài)的邏輯都是這樣的吧。小時候他殺了自己的父母,希望別人能識破并揭穿他,可事實是一位FBI的成員遞給他一個口香糖作為安慰,從此他認為FBI的人智商沒下限,他要證明自己獨特的天賦。
這部電影在心理分析層面是獨樹一幟的,兇手是通過察言觀色,逐步分析出了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換句話說殺死被害人的其實是他們暴露在外的弱點。第一個人的缺點是凡事爭當leader沖鋒陷陣;第二個是因為太愛喝咖啡(這個理由太牽強);第三個是動手能力太強(個人覺得他挺無辜的,畢竟是兇手慫恿的);第四個是煙癮戒不掉;最后一個是死于槍在人在,槍亡人亡。女主角錯就錯在太信任身邊對她好的男人,直到熒光粉的顯現,她才明白丑陋的嘴臉與偽裝的呵護是多么諷刺。她正是利用了兇手注意時間觀念這個突破口實現逆轉的,那個黑人幸免于難。
據說這部電影劇本修改過,不過別告訴我終極boss也是有兩個版本的。還有男主Jonny Lee Miller留上胡子更好看,Angelina Jolie跟我一樣有眼光,雖然是過去式。
3 ) 看起來越美好的也許恰是最危險的存在
這是第一部我接觸的這一類的電影,很經典,結局也是典型的意外中的意外,反社會人格這一定義也是在這部片子里學到的。此劇的連環(huán)殺手也是高智商犯罪,將每個人的弱點作為切入點,并讓曾經互相信任出生入死的伙伴彼此之間產生隔閡并互相懷疑,人性在這里也顯露得很徹底,彼此的不信任讓兇手鉆了空子,所以都按照兇手設定的時間一個接著一個慘死,還是那句話,一切都在兇手的掌控之中。電影的最后,女主跟片頭一樣,看來她還是沒有得到教訓:什么時候你才能放下心來覺得自己是安全的?結束任務回到家的時候!她信任的人結果卻是設計這一切的殺手……電影的結局,女主活下來了,兇手死掉了,女主也克服了自己多年來不敢下水的心理障礙。
4 ) 關于《八面埋伏》以及此類故事的一點看法
“心理分析根本就是扯淡,分析出來的根本不是真正的你”。電影的一開始就是這樣一句話,似乎是向觀眾暗示些什么。對于我,我認為這句話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對的,心理分析確實是扯淡,而分析出來的那個確實不是你,但是,心理分析的功用在于——從另一種心理暗示的角度讓你相信這就是你。順便吐槽下這個短發(fā)妹紙,本身就有這脆弱心理的妹紙是怎么能去做心理勾畫呢?或者說,導演刻意給我們造成一種假象?
跟所有野外求生的電影一樣,《八面埋伏》同樣有著固定的套路:某個原因讓一群人來到這兒,不過大多數人動機的本源都是一樣的,欲望;到了這兒之后卻不記得確認怎么離開這兒,該有的交通工具,比如船等;終于原定的計劃被突然打斷然后一群人傻站著似乎這不是真的一樣,然后某個人清醒過來在這個蛋碎的時刻想起來為什么不逃走呢結果卻發(fā)現……該有的交通工具一個都沒有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一群人開始產生分歧并自以為是的去搜索,知道出現第一個不幸的人;在孤立的環(huán)境下這群人中的一個或者幾個人開始找兇手,這一個或者幾個自以為強大的人其實是因為脆弱的小心靈承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東西;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分歧開始擴大,那些有著脆弱心理的人開始神照質,通常都是發(fā)現某個小細節(jié)然后懷疑某一個同伴,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一群人都篤信不已;接下來就該這個無辜的人受難了,或者由于劇情的安排他死掉,或者因為幸運與高生存力而活下來并且向上一環(huán)節(jié)懷疑他們的人證明他們都是傻逼;接下來又該有人消失掉了,劇情仍然繼續(xù)發(fā)展……毫無疑問,在所有的這類型的電影里都會出現那么幾個角色,一,完全無意識,似乎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來這兒是干嘛來了,劇情初期是純粹的醬油黨,但卻是整個故事的大后期;二,強勢領導者,自以為是的把自己當做領袖并不斷的發(fā)表各種言論帶領這群人走著完全錯誤的路,通常都會消失得很慘;三,無辜的被懷疑者,他們通常都是因為與其他人不一樣而被人懷疑,特立獨行者通常最先吃虧;四,智囊,有著淵博的地理或歷史知識并給眾人包括觀眾講解導演要表達的意思或者這個故事的歷史背景,不可或缺;五,尋炮友的妹紙,這個不解釋了吧,幾乎所有的都必不可少,比第四種更重要,除非導演不想要票房……你知道在這類電影里最致命的是什么嗎?懷疑,因為人的脆弱,所以他不信任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如果從最開始出現異常就團結一致,不管是選擇哪個方向作為突破口,這個劇情都會很快的被破解開,但是沒有人能夠這樣,哪怕像這部電影里一群預備晉升的FBI探員。這不能怪導演或編劇,因為這是他們要的效果,這更是人的本性。差不多到結局了,看了一些這類型的電影之后你會發(fā)現,幾乎所有的結局都是出人意料的(好吧,這真心是句廢話,不出人意料會有人看么),當然,我不是說劇情并不是順理成章,只是最后的兇手或者陰謀者都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普通人,誰都沒有被懷疑過的人。接下來,就該兇手講故事了,講他的不幸他的身世他的仇恨他只是想讓最后剩下的那個人明明白白的死去,更是為了想剩下的那個人炫耀他是多么聰明多么值得崇拜。
到這兒,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了,幾乎所有的故事的最后,壞人都會讓好人死之前弄明白到底是怎樣的順理成章怎樣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怎樣的嚴絲合縫,然后自大的笑著殺掉這個好人,但是呢,但是,這不是故事的結局,沒有幾部電影最后會讓壞人肆無忌憚的活著,壞人必須死的結局更是電視劇的標準套路,因為出版總署是不會讓這樣的故事被人們看見的,電視劇面對的群體是更單純的一大群人,所以從電視劇里告訴人們好人終究會戰(zhàn)勝壞人這也是對人們的一種心理暗示。所以,我想,若我是壞人,我會以最快的速度消滅掉剩下的那個人。
繼續(xù)說電影吧,這樣的壞人在最后的結局的幾分鐘之內會向包括觀眾在內的人們闡述他的計劃是怎樣一步步實現的,然后滿足的殺掉好人。但是,這類型的劇情都會在最后出現嘲諷的一幕,由于某種原因,幸運或是不幸,壞人都會在最后一秒被好人秒殺。
說說這個聰明的壞人吧,他是聰明的,謹慎的,所以最后他活著。但其實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人們普遍存在的缺陷。比如,謹慎導致他在整個劇劇情的自始至終都完全理智完全不抓狂,不管出現怎樣的狀況他都不會喪失心智,哪怕是表達驚訝與恐懼也是適可而止,因為對他來說,這是預料中的劇情,更是因為,他不能太出彩,不能被誤傷,不能被這群喪失心智的人們找到可能性,所以他一直保持該有的低調與平凡。這是他聰明的地方,也是他唯一的破綻,在下一次看這類型的電影的時候,你應該更多的注意那種完全不犯錯完全不抓狂的人,到最后你會看得更明白。所以,在前面列舉這類型的電影該有的角色的時候,我應該加上一類,普普通通絲毫不值得懷疑,因為他們,通常才是主角。
繼續(xù)最后的結局。前面說我,若是我,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干掉剩下的那個。但是,這只是我的想象,也可能真到我頭上時我也會像他們那樣——徹底的得意忘形——以致把前面花兩個小時設計的神奇的劇情全部破壞在最后幾分鐘。得意忘形,這是這種人最不該有的情緒,他們從來都不缺專業(yè)與謹慎,但是,到最后關頭,幾乎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情緒了。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是徹頭徹尾的孤獨者。孤獨是個好東西,也是個壞東西。這樣長久潛伏的孤獨會讓這個人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或欣賞,更想得到的則是他的獵物的恐懼——生命最后幾分鐘里的恐懼——這是多么的賞心悅目啊。就是因為這種情緒,導致他們在最后一步上失手:一個合格的罪犯,在目標徹徹底底的達成之前絕對不能丟掉該有的謹慎。
這是人的共性,我認為我不會,也只是因為我知道劇情會往怎樣的方向發(fā)展。若是把我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恐怕我也會得意忘形的在最后幾分鐘被消滅掉罷。當然,上面說的所有的只針對電影,有多少人因為這樣類似電影的謹慎與聰慧而干掉自己的目標并且笑到最后,沒有人知道,因為,現實中這樣的故事通常都不為人知的,現實中笑到最后的那個陰謀者也足夠冷靜,能夠徹底放棄心底里期盼的東西——人們的認可。
對了,對于這樣的陰謀者,還有一件事是必須注意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個人是真正的平凡人。每一個你認為是平凡人的背后都有你完全不知道故事,那只屬于他自己。所以,你越是覺得平凡的人,往往背后的故事越是讓你不可思議。電影是這樣,這個社會更是這樣。這個,我應該牢記。
認可,這真心是個好東西。周圍朋友的認可通常能夠給人最大的安慰,就像我現在。不停的寫東西不停的想事情,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假若有人看到我這些東西看到我寫的我想的,或者更奢侈的評論上幾句,這都是能給我巨大的安慰的。這種認可是虛無的,不存在用什么東西去度量,它只存在于個人的意識里。
就像昨天寫的那篇文字,很不幸的說,到今天晚上仍然只有吳戀一個妹紙看過,更沒有人敢在后面寫上什么,按照前一段的分析,這是對我所想的所寫的的不認可。所幸在這個時候我足夠冷靜。
又一篇影評完稿。曾經看《看電影》這本雜志時,看到別人對電影透徹的分析,羨慕不已,想著能夠寫出這樣的東西的人該有多聰慧啊,到現在自己也試著寫影評并放到豆瓣上供人圍觀,才知道這跟所有的事一樣,熟能生巧。最后這條道理,是告訴自己,要牢記。
5 ) 驚喜但不驚奇
高智商懸疑還算是是可以的,不過對于這類片子的套路實在很熟悉了,所以一開始就有點猜到生還者,而連環(huán)變態(tài)殺手也挺明顯。
影片的前半段很精彩,后面推理部分有點弱,還好很多閃光之處值得喜歡驚悚懸疑片的觀眾來觀賞。
比如“我們在雷夫的指甲里發(fā)現了你的血液,滅火器上有你的指紋,我的脖子里有你的子彈,看起來不太妙?。∧惚凰阌嬃?!”這里就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沖動,殺與不殺之間的人性糾結,真是太妙了!
當然劇中也存在著bug比如喝咖啡那一段,完全可以處理的更好,可事實確實個bug?;㈩^蛇尾。
對于片名,就我而言我更喜歡死亡特訓。
最后表明影片適合放松,不適合仔細推敲,驚喜但不驚奇。
6 ) 戰(zhàn)勝自己弱點
這部影片讓我感觸頗深的是:
1.因為吸煙而死的那位,能夠清晰的看到兩肺,可見導演真是用功至極。
2.在水中打槍的場面可謂大開眼界。
另外從這部影片覺得很讓人難忘的一句話:
戰(zhàn)勝自己弱點,不再恐懼,你就可以活下來,要么他會讓你生活面對許多困難和痛苦。
看到sara最后戰(zhàn)勝了自己的恐懼:水。因此而留在了最后
7 ) 死亡特訓
無意中看了部美國電影《死亡特訓》,從開頭就吸引著我的注意,到結尾依然抓著我的眼球:故事講述七名聯邦調查局具備犯罪心理分析師后備資格的年輕人和一個老牌兒特工一起在一個遠離人煙的小島上接受一次特別訓練,成績優(yōu)秀者可以成為聯邦調查局的正式工作人員。但是,沒想到從此掉進了一個設計好的死亡陷阱,一塊顯示時間的手表,一個或幾個在那個時間就要死去的同伴,血腥的死亡手段,死亡臨近的恐怖感覺隨時都考驗著每個人。大家利用自己的知識,膽識,想盡一切辦法自救,但最終還是一個一個死去,直到兇手浮出水面,善惡雙方的勢力決一死戰(zhàn),當然,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但僅有兩人幸存。
一直以來就對類似題材感興趣,更何況這部電影的角色職業(yè)就是犯罪心理分析師,自然要看下去。從開頭大家上飛機那刻開始,我便有種不安的感覺,作為“職業(yè)懸疑驚悚片觀眾”我很敏感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但又不愿意去隨便猜測,不然會抹殺或者指引自己走錯了方向,所以兢兢業(yè)業(yè)的等待劇情開始――――
直升機把大家送到FBI特別為特工準備的特訓小島,這里荒蕪人煙,氣氛詭異,建筑破敗,給我一種有點像拍攝《恐怖蠟像館》中死亡小鎮(zhèn)的布局,到處是供練習的假人,隨時可以彈出來嚇你一跳。
特訓頭兒把大家送到集中地點,交代完任務和注意事項坐飛機走了。大家看了看四周的環(huán)境,不約而同感到匪夷所思,在這樣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訓練,似乎有點兒找不到感覺。頭兒走的時候交代了,任務是偵破一起稱為“人偶殺手”的案子,并分析出殺手的心理狀態(tài)。
電影情節(jié)就不多講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我說感受。
一、職業(yè)特性本身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但是,大家似乎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用他來防御,有的用他來分析他人,而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局限,兇手就是抓住了他們的自負,自信,自滿來個個擊破。當同伴一個一個死去的時候,大家慌了,互相猜忌,甚至攻擊,在死亡面前早就忘記了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冷靜,縝密的頭腦,信任,是的,到最后誰都不信任誰,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們拿起槍對著同伴。
二、當一個人向你說起慘烈的童年經歷時,最好不要相信他描述中的自憐,然后同情他,表面上看,他是因為童年的創(chuàng)傷經歷從此自強自立,發(fā)憤圖強而學習了犯罪心理學,其實,他才是殺死自己父母的兇手并且是這次的變態(tài)連環(huán)殺手,他用學習的知識更好偽裝了自己,同時用它來設計同伴,并殘忍的殺害了他們。這說明,意識層面說出來的東西未必是真,語言也有一定的修飾作用,他要經過大腦加工,篩選,帶著明顯目的性傾向。
三、兇手選擇了一個女同事作為他傾訴對象,博得同情和信任,這個人就是莎拉,她因為妹妹被殘忍殺害尸體沉入深水從此見水就怕,也從此學習了犯罪心理分析,她看上去有點柔弱,但是,關鍵時候,她的頭腦最冷靜,思路縝密,雖然也害怕,但是,她職業(yè)角色的特性依然沒有忘記,和罪犯斗智斗勇,雖然,看上去收效甚微,必經同伴依然沒有逃過厄運,但,最起碼,她在最后時候發(fā)現了罪犯的漏洞,只不過,這個人是她在隊伍中最信任的人,甚至兩個人產生了朦朧的愛戀。
四、編劇的設計不能說多巧妙,他想告訴我們的是任何人都有弱點,不管這個人是做什么的,往往研究什么反倒會因為這個而阻礙了自己,就像這些犯罪心理分析師一樣,在如此危機的時候,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為什么會走上絕路,說實話,是自己那些局限導致的,比如隊長的死,他身先士卒,所以第一個死了。關水閥門的那個男人因為平時就喜歡機械的東西,所以死了。喜歡煮咖啡的年輕人死于因為喝咖啡后昏迷中被人割掉了腦袋。在一系列刺激后女孩子因為要減緩壓力低檔不住香煙的誘惑和內心的欲望抽了一棵被涂滿強酸的香煙。那個坐在輪椅上因為殘疾而沒有安全感所以槍不離身的男人,最后死于子彈爆炸。
五、莎拉呢?為什么她活了下來?說白了,也是編劇設計的,他要告訴觀眾,只要你清楚自己的局限并且克服它,任何危機都是可以化解的。在影片最后高潮部分,兇手和莎拉展開了生死一戰(zhàn),他把她推到水邊,想用她最害怕的東西結束她的生命,然后兩個人掉進了水里,各拿一把手槍在水下射擊,子彈在水里沒有任何威力,彈道通過水痕清晰可見,兩個人有充分的時間躲閃,然后兩個人同時想到要把槍伸出水面才能射擊并且最終擊敗對方。但,誰都不愿意第一個把身體伸出去,于是,水面上只有兩只手和手里的槍互相對著,人則在水下屏氣堅持著,兇手本以為莎拉在水下堅持不了多久,但是,他錯了,莎拉克服了恐懼,讓自己在水下沉靜了下來,沒有慌張也不著急,調整呼吸和心態(tài)相持著,隨后,兇手忍不住浮出水面換氣,莎拉開槍打中了他。
六、影片還有個關鍵人物,也就是最后和莎拉幸存的黑人警探,他本來是FBI派來監(jiān)督行動的人,無辜卷進這場災難,他是兇手沒有計劃好的那部分,但是,他的加入很有意義,有段時間他被大家懷疑,攻擊,排斥,但是,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勇猛,果敢,冷靜,事實證明了他的清白。
七、兇手盧卡斯在小時候殺害了自己的父母,原因電影里沒有交代,他說當警察來家里時他本以為他們會發(fā)現他的行為,但是,警察卻問:“吃口香糖嗎”警察的態(tài)度讓他很失望,或者說,更加強了他內心的憤怒,這種憤怒來自于警察因為他是小孩子而忽略了他的殺人動機,或者說,他在別人心理根本沒有價值和意義,顯然他具有分裂性人格,他最后學習心理學,并進到國家最高機構的犯罪心理分析部門,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幼年時候的恨找到更好發(fā)泄的地方,通過設計陷阱,制造緊張恐怖氣氛,享受殺人的樂趣來滿足內心的價值感。他很聰明,同時很殘忍,他選擇最后消滅莎拉的原因是,他認為莎拉有堅定的特質,很可能是行動中最大的阻力或者障礙,所以他先建立信任關系,同時,他也利用了她的弱點,就是她對自己的模糊感情。
八、看電影的同時,我也再分析到底誰是兇手,隨著劇情的進展,有一度我感覺找到了兇手,但是,我也被自己的局限限制了,那就是自信或者以往經驗的錯誤指導。畢竟看多了類似題材的東西,會按照過去的模式來套,而忽略了新電影的意義。
電影是個集合了很多技術的東西,但不管什么時代的電影,故事是否好看更重要,也就是編劇的功力,他必須是個深諳心理,人文,歷史,宗教,等各門類知識的人,然后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成就一個故事,講故事的能力很重要,他還必須是個開放內心世界的人,不拘泥于傳統(tǒng)模式和常規(guī)的人,接納任何形式的開頭和結尾的人。
就象人生,我們是自己故事的編劇,演員,和導演。即便我們不能預知,起碼我們可以學習,體驗,覺察,和經歷共同成長,允許任何好的事情和壞的事情發(fā)生,正面局限和痛苦,敞開心靈去接納世界,當我們可以接納世界的時候,必然可以接納自己,反過來說,接納自己了,也就是接納世界了。因為我們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一個小宇宙,一個獨特的世界。
8 ) 不錯,挺好看的
特定情境下
1、逆反思維,注意細節(jié),尊重常識和人性。
2、別對自己太自信。
3、懷疑一切,獨立思考。
4、藏拙、低調。
5、虛實結合,需要表態(tài)時也有所保留或者避重就輕。
6、積極尋找對手弱點。
7、別輕易相信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別人看得比你清楚。
8、控制情緒,盡量理性。
挺好看的,我是推理懸疑或者偵探類外行,不過還是覺得有些地方邏輯不是很嚴密,還有就是每個事件觸發(fā)需要運氣,不能保證一定發(fā)生,不過這不重要,影片么,好看精彩就好,純屬娛樂。
看到死貓和輪椅男 才想起來 以前看過 操了~~這記性
水中槍戰(zhàn)原來是介個樣子啊
大逃殺+致命ID+死神來了,兇手根據同伴性格制定殺人計劃的創(chuàng)意很不錯,劇本至少動過腦子
cis和犯罪心理的mix
【內含劇透慎讀】果然密室就是能引起發(fā)自內心的恐懼和懷疑,但喝咖啡的時候兇手就暴露了
很過癮??!
你猜對了嗎?!
這部深奧么?火爆刺激是絕對的,看了絕對爽,如果你的智商高于90,應該還不算深奧
無聊時可以看看,我喜歡這種密室殺人電影
一個接著一個死去、《死神來了》類似設定與布局、孤島驚魂、逆轉真兇、意外結局……看多了這類懸疑推理驚悚片,都不知道是誰在模仿誰了。
.
其實一開始我就在想你們?yōu)槭裁淳筒荒苷覀€草坪什么的圍一圈一坐,打打牌、看看海,那不就都省事了么……
我推薦N個人看了
除了結局有點老套
沒猜對。我的第一個嫌疑人死在了標槍下。第二個嫌疑人已經沒工夫猜了。但是我知道肯定不是Sara,因為她是大美女:D
FBI孤島殺人事件 被殺者一定要配合才能顯現出殺人者的構思巧妙
前面制造的懸疑感和死法都不錯,可惜最后還是爛尾了,BOSS太不給力了,不夠吃驚和反轉,最愛的那段吊線木偶以及恪守時間準則這種對兇手的恐懼感都被那個最終花一樣軟綿綿的BOSS給破壞掉了。以設定的性格,BOSS應該更牛逼些也死的更轟烈些。
我為什么喜歡一個人看電影.
不要跟著游戲規(guī)則走,創(chuàng)造游戲規(guī)則。這才是解謎的關鍵。
女人的弱點是信任男人,男人的弱點是低估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