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玉羅剎

邵氏電影中國香港1968

主演:鄭佩佩  谷峰  唐菁  樊梅生  

導演:何夢華

播放地址

 劇照

玉羅剎 劇照 NO.1玉羅剎 劇照 NO.2玉羅剎 劇照 NO.3玉羅剎 劇照 NO.4玉羅剎 劇照 NO.5玉羅剎 劇照 NO.6玉羅剎 劇照 NO.13玉羅剎 劇照 NO.14玉羅剎 劇照 NO.15玉羅剎 劇照 NO.16玉羅剎 劇照 NO.17玉羅剎 劇照 NO.18玉羅剎 劇照 NO.19玉羅剎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4-21 01:17

詳細劇情

每當夜晚有女人的歌聲響起,就意味著有人被殺,第二天就會有許多人頭掛在街上。殺人者叫“玉羅剎”,專殺姓閻的人。客棧里,俠客徐英豪要去找仇人石勇山報殺父之仇,偶遇化名冷秋寒的玉羅剎,徐英豪問他為何殺盡閻家人,玉羅剎回答說:閻家兄弟20人中不知是誰殺了我的全家,但總有一個是。二人分手后,徐英豪來到石家莊,一醉漢自稱石勇山,徐英豪舉斧就砍,醉漢當場斃命,眾鄉(xiāng)親聞聲趕來,告訴英豪殺錯人了,真正的石勇山早已搬走,英豪發(fā)誓從此封劍。

 長篇影評

 1 ) 鄭佩佩演得最好的角色了

鄭佩佩武俠影后的名氣雖大,在邵氏武俠電影里的形象卻有點單一,基本都是《大醉俠》里一脈相承的中性風格,或著男裝,或戴斗笠,英姿颯爽,正氣凜然,只有在張徹手底下才偶爾展現(xiàn)女性的柔情。

玉羅剎很特別,既有鄭佩佩一貫的英氣逼人,又有《金燕子》和《飛刀手》里的柔美情懷,而且亦正亦邪。她和梁羽生《白發(fā)魔女傳》的女主同名,性格和身世則更像厲勝男,同樣背負著全家被殺的血海深仇長大,為了報仇,幾乎有點不擇手段,心狠手辣,不顧一切。她愛上了男主,這樣凌厲的女子,世間男子多少都會有些害怕,敦厚孝順的男主選擇了柔弱賢惠的賣唱女,她要男主娶她作為救心上人的條件,這些都跟厲勝男十分相像。

面冷心軟的玉羅剎最終還是沒有帶走男主,獨自騎馬飄然而去,敢于愛,敢于追求愛,敢于放手,真奇女子。

滿臉胡子的唐菁大叔在《豪俠傳》里跟李菁配戲,這里又跟鄭佩佩配戲,有豆友對此大叔和小姑娘的搭配不滿,我倒覺得徐英豪這角色倒很難找個比他合適的。王羽、羅烈、凌云,都是殺氣十足的,哪里像是寬厚純良到幾近迂腐的徐英豪。張翼倒是可以,只怕太過英俊,玉羅剎不舍得放手了,呵呵。

 2 ) 美人如玉劍如虹

客棧初遇,她一襲白衣,清俊如濁世翩翩佳公子,卻面含煞氣、快意恩仇。一徐姓豪客以酒會友,飯桌之上手起杯落,幾下交手干凈利索,各自留下深刻印象。

明明眉似柳葉、眸黑如星,是個二八年華的標致美人,卻杏眼圓睜、咬牙斗狠、龍行虎步、作抖擻英豪狀。其間所暗示的巨大性別反差,叫觀者不能不暗暗上了心。

是夜她化身玉羅剎,遭人圍堵,他暗中跟蹤出手解圍,卻留下其劍暗表『我已知你是何人』。她氣極提劍與他于客棧再次交手未得。兩人結(jié)下梁子,約次日比試高低。

竹林決斗那場戲,足尖輕點,殺氣撩人,竹葉婆娑,片片紛飛。在晨光初現(xiàn),天邊泛起七色晨曦時,兩人持劍立于竹林之上,身姿搖擺宛若仙人,簡直是后世此類打戲的鼻祖,叫人崇敬又贊嘆。

她嬌喝一聲,只一招便見分曉。誰知高手中有更高手,卻被人挑破外衣,霎時露出一臉女兒嬌羞憨態(tài)。于此,情勢發(fā)生了逆轉(zhuǎn),“性別”被此一劍一點已破。于男于女都落了形,上了心。

從此,那玉面羅剎不再陰魂不散,那粗莽大漢也不是陌路豪客,他們只是一對江湖兒女,就此結(jié)下前緣。

花開兩支,暫表一頭,誰知徐英豪因母受惠,約定為玉的仇人護寨一年。羅剎前來尋仇,果受其阻擾。就此矛盾展開,放走羅剎乃不忠于事,若對付她則不義于友,此事古來兩難全。仁義可風的徐英豪,此時又遇上了一對落難賣唱父女,于是出手搭救。

可嘆,羅剎便是羅剎,眼睛里揉不得半點沙子,她生就面如羊脂,卻言語尖刻,行為偏激,無怪乎豪客見到纖腰一扭、似嗔還怨、眉目含情的賣唱女銀鳳便動了心思。更何況羅剎因愛生嫉,見人就殺,全然不講道理,相形之下,若討了這盈盈弱女做媳婦不僅會打水做飯,還能照顧年邁老娘,是更現(xiàn)實(實惠)的選擇。

接著峰回路轉(zhuǎn),盲父居然是徐英豪的殺父仇人,與徐母亦有段過往。此時閻大綁走徐母與銀鳳,而玉羅剎亦開口要徐娶她作為條件聯(lián)手破敵。真相大白,真正元兇乃閻大是也。密室打斗,機關(guān)重重,一路追蹤,終手刃大BOSS。終了,女魔頭搶婿不成,便灑脫離去。

現(xiàn)在看來,邵氏棚內(nèi)搭景堪稱精細,演員表演可圈可點,情節(jié)跌宕起伏,家仇血恨、兒女情長隨手拈來。

邵氏營造了一種真實又虛幻的氛圍——槍來劍往,江湖兒女快意恩仇。
而為后世所不斷炒冷飯的客棧暗涌、竹林打斗、盲杖殺人……經(jīng)典橋段頻現(xiàn)。而女主角玉羅剎則是敢愛敢恨,甚至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雖因背負血海深仇)。若放在現(xiàn)世她就是女權(quán)主義者的代表——主動示愛求婚,秉承簡單直接的邏輯,且懂得放手,更勇于一個人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這就是1960年代的江湖。充滿了簡單而又直接的美。

 3 ) 老武俠

很多老武俠電影的特點是,情節(jié)非常直白易懂,人物也相對簡單,僅僅停留在“忠國”、“孝母”和對朋友的“義”上,所講述道理不過是有仇報仇——升華為“冤冤相報何時了”;有恩報恩——曲折些不過是受壞人之恩打算要報矛盾最后不報還要消滅壞人。而且人物也往往存在一根筋缺心眼式的思維方式。我想這跟當時的觀眾有關(guān)系,我推想這可能跟《南海市三郎》中江sir跟徒弟說的相似,觀眾文化水平低,就圖娛樂,所以情節(jié)不能繁雜,線索不能多于一條,意義不能深。當然,這也說明,當時的這么一批導演,連張徹在內(nèi),都至少是有迎合老板迎合觀眾傾向的商業(yè)導演。商業(yè)導演也好,藝術(shù)導演也好,大家走的路不同罷了。商業(yè)導演只要不裝藝術(shù),藝術(shù)導演也不抱怨,就都是好導演!

 4 ) 被嚴重低估的邵氏早期武俠名導:何夢華

1966、1967年,在邵氏旗下效力的胡金泉和張徹,分別以大醉俠和獨臂刀掀開了香港新派武俠的序幕,隨后邵氏其他類型的導演(黃梅調(diào)、歌舞、文藝等等)紛紛切換到這個時髦片種,大有趨之若鶩、過江之鯽的勢頭……但是真正轉(zhuǎn)型成功、成為武俠名導的人并不多……

以邵氏武俠電影為例,早期的岳楓(1968年奪魂玲)、程剛(1972十二金牌,剪輯節(jié)奏極佳)、鄭昌和(1972六刺客,剪輯節(jié)奏極佳)、楚原(1972愛奴1976流星蝴蝶劍)等等,相信稱他們?yōu)樯凼系奈鋫b名導沒有任何問題……但有一個人一直被低估,如蒙塵的珍珠被忽視,甚至被許多人貫以三流武俠導演的名號,竟然將其同邵氏的羅維、徐增宏以及許多來邵氏拍攝幾部武俠就走的不知名臺灣導演排列在一起,這顯然是看走了眼……

大家要知道,何夢華和邵氏的二當家岳楓,早在武俠電影還沒大行其道之前,就已經(jīng)是邵氏著名的文藝片導演了……

在胡金泉和張徹拉開新派武俠大旗序幕時期(66、67),何夢華拍攝的神話加黃梅調(diào)風格的西游記四部曲:西游記、盤絲洞、鐵扇公主、女兒國,也取的較為矚目的成就……即使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些電影,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比如服化道極好、畫面古韻盎然、角色選擇極好、而且還有許多笑到人前仰后翻的橋段……唯一的缺陷就是當年的土特效相比現(xiàn)在強大的電腦cp還是太差了,這當然也是時代的原因所導致的,不能強求……說真的相比20年后(86年)國內(nèi)拍攝的經(jīng)典電視劇西游記一點也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人家何導的西游記足足早了二十年……還有就是,何導的西游記四部曲,比那個2000年后周潤發(fā)和甄子丹主演的大鬧天宮好N倍,不是說你有炫目的特效了、有燒不完的錢了就能拍出好作品,最重要還是需要才華橫溢的好導演、好編劇……話說何導除了西游記四部曲外,1967年還因一部文藝片珊珊(就是娃娃影后李菁主演的)獲獎無數(shù)……獎項拿到手軟……所以說,何夢華導演還沒切入武俠軌道拍片之前,就已經(jīng)是才華橫溢、功力扎實的著名導演了……根本不是一些一知半解的人誤認為的那樣……

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眼看以前還是要么委任李翰祥電影中的美工或配角的胡金泉、還是長期給人編劇的張徹,借助二人掀起的新派武俠潮流一舉成為炙手可熱的一流大導演,何夢華也不是那種躺在功勞薄上一味吃老本、不與時俱進的平庸導演,而是在68年以飛魂鏢和玉羅剎迅速切入武俠軌道,尤其是這部玉羅剎,可謂出手不凡,非常耀眼,第二年也就是69年以一部飛燕金刀,又一舉拿下百萬導演的名號,這和張徹1967年的獨臂刀,僅僅只遲了兩年時間,所以說只要你是金子,在哪兒都會迅速發(fā)光……

但何夢華1968年的玉羅剎和飛魂鏢……還有1969年的百萬票房作品飛燕金刀,1970年的荒江女俠,1972年的黑靈官、埋伏、金毛獅王(實際1972年拍攝)等早中期作品,有非常鮮明的何師風格,既不照搬照抄張徹的陽剛熱血,盤腸大戰(zhàn)風格,也有別于胡金泉的廟堂江湖、文人武俠,禪意盎然……而是典型的倫理、文藝加武俠風格,主角們常常背負著剪不清、理還亂的先天原罪,以至于在劇中常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痛苦抉擇……最后沖破人性的牢籠,要么大義滅親(飛燕金刀)、要么同歸于盡(黑靈官)、要么接受人格更高大的仇敵為親人……總之要成為何導作品中的大俠,是要經(jīng)受極度痛苦的抉擇以及極大的損失為代價的……

這讓看慣了張徹、劉家良等陽剛熱血、豪氣云天類型的觀眾很不滿,質(zhì)疑你究竟拍攝的是武俠電影還是倫理文藝片?

實際上一句話,何導的武俠電影,就是倫理、藝術(shù)片的核心,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還是挖掘人性的深度……至于武俠嘛,武打加俠義只是他電影的一個外殼……說通俗一些,何導的武俠電影風格,就是典型的《雷雨》式武俠……40年后,咱們的張國師折騰出的那部《滿城盡帶黃金甲》,不就是這種風格嗎?但是人家何導四十年前就玩過了……

這種類型的武俠電影,其實是對扎根現(xiàn)實生活故事的武俠化,更加接近現(xiàn)實,屬于傳統(tǒng)武俠劇,俠客們也仿佛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人,復(fù)仇還是動武也都受限于現(xiàn)實制度中的條條框框,還有個人血緣關(guān)系的人情羈絆……比如黑靈官、玉羅剎都是如此……在錯綜復(fù)雜的人情羈絆中抉擇,旨在挖掘人性的深度……如果理解了這一點,你就不會說何導是一位各方面比較平庸沒有自己鮮明特征的導演了……

而張徹砍瓜切菜、血脈爆飛就屬于鮮明特征的導演了………

總的來說,邵氏武俠、動作導演中:

1、可以劃歸一流的導演:

除了張徹、胡金泉外,還有程剛、鄭昌和、岳楓、楚原、劉家良等,何夢華完全可以憑借玉羅剎、黑靈官、荒江女俠、還有血滴子等,劃歸一流導演之列且名至實歸……

2、邵氏三流武俠導演:徐增宏、羅維、還有大多到邵氏拍幾部電影就走的臺灣導演……

3、除此之外的比如孫仲(人皮燈籠)、魯俊谷(錦衣衛(wèi))、華山(少林俗家弟子)、蒙墩佩(自古英雄出少年)甚至擅長恐怖題材的桂枝宏也有一部超經(jīng)典的武俠電影《萬人斬》等等……但要么因為綜合實力不強或者不專著武俠電影的,歸為二流導演……

(二)

另外再就何夢華導演說兩個題外話:

一是為啥何夢華導演的武俠電影,老喜歡用唐菁這樣的憨厚大叔作主角,比如玉羅剎、黑靈官、飛燕金刀等等,我想大概是角色需要吧……

不過有一點我也想不通,中期的埋伏、金毛獅王等,主角用的是趙雄,這人年長不說了,關(guān)鍵是一臉兇惡相,氣質(zhì)形象完全與俠客、英雄不沾邊……大概是何夢華在邵氏的地位不如張徹以及岳楓二當家吧,拿不到帥哥、美女等一流演員出演自己電影中的主角吧(胡亂猜的)……

如果說張徹、楚原、劉家良等,都擅長造就男性明星,而李翰祥等則特別擅長造就女性明星,相形之下何導造就影星的功力就弱多了,大多用的都是別的導演已經(jīng)捧紅的男女明星,好像沒有自己固定的御用演員……

二是邵氏后期買入的金庸13部作品的電影版權(quán),為什么不交給何夢華導演?

后期邵氏武俠電影日薄西山,除了管理制度方面的僵化,不擅長挖掘新人導演等外,還同錯用導演息息相關(guān)。武俠電影本就是邵氏最擅長的看家寶,但到后期也就僅有楚原一人苦苦支撐,被委于重任的張徹、劉家良難當大用,劉家良后期武俠電影室內(nèi)人景布置異常擁擠,通常個人學武部分占據(jù)大半時間,讓人哈欠連連……

至于把金庸幾乎絕大多數(shù)巨著交張徹導演更是災(zāi)難,沒有更雷只有最雷……一句話,堂堂13部金庸巨著,除了楚原的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尚能拿出手,還有魯俊谷的《神經(jīng)大俠》(鴛鴦刀),蒙墩佩的《連城訣》、孫鐘的《笑傲江湖》、鮑學禮的《天龍八部》也還差強人意,其余七部都被張徹包攬,張徹導演的簡直不忍直視,各種露胸裝、漁網(wǎng)裝等奇葩服裝,你這是要鬧那樣,你張徹導演要展示男性的陽剛魅力,也不是這么展示的吧?一個字暈……大家都說后期的張徹,可能是瞌睡著在拍電影吧?不過后來在國內(nèi)又回光返照了一下,尚有《過江龍》、《西安殺戮》等片尚可看一下,這已經(jīng)是后話了……

而相比張徹來說,何夢華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均衡的多,其實讓何夢華來拍攝金庸的十四部作品(加上白馬嘯西風),是再合適不過了,可惜何夢華只拿到一個番外篇的《碧血劍》(另外還有劉士余的新飛狐外傳番外篇),名不正言不順,改名《情俠追風劍》……真是埋沒了何導的才華……

(三)

武俠電影馳騁縱橫了多少年?

由邵氏胡金泉、張徹于1966年掀起的新武俠風朝,究竟持續(xù)了多少年?

準確說,1966—1979為發(fā)展階段,邵氏和嘉禾的片庫最多……

而今邵氏已經(jīng)藍光化近三百多部電影,中有許多著名武俠電影,最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邵氏的藍光電影修復(fù)的近乎完美,是那種藝術(shù)化的修復(fù)風格,雖說修復(fù)最高的境界是修舊如舊,不過我作為俗人一個,還是覺得邵氏這種藝術(shù)化的修復(fù)風格是我的最愛……扯遠了……

1980—1990為壯大成熟階段……除了題材、風格方面的突破,最主要是武打設(shè)計風格已極具觀賞性,不像早期的硬胳膊硬腿,呆板笨拙……

1990—2000為巔峰時期,尤其是93年,出了無數(shù)經(jīng)典,這個懂的自然懂……

2001年—2011年為日薄西山、衰落時期……

所以說這股潮流在電影界一直持續(xù)到2011年徐克的龍門飛甲才算偃旗息鼓,至于武俠電視劇標志性結(jié)束階段,應(yīng)該是2005年王晶的天下第一,還有2006年徐克監(jiān)制的武俠劇《七劍下天山》,雖然電影方面后來還有一些零星的回光返照作品:劍雨、三少爺?shù)膭Α⑴P虎藏龍之青冥寶劍、奇門遁甲等等……電視劇方面狗皮膏藥的粘著金庸武俠不停的翻拍,但核心方面早已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武俠劇了……

過了這個時間段,就基本是00后們樂此不?;蛘邿嶂缘南蓚b或玄幻劇的天下了,所以武俠謎們要看的真正武俠電影或武俠劇,基本就定格在1966—2011年之間的無數(shù)作品了……

一句話,由香港掀起的這場武俠風暴,可以說馳騁縱橫了半個世紀,不僅在東南亞享有盛名,在歐美也是大有市場,比如93年袁和平拍攝的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等……

(四)

最好的電影,究竟是什么樣子?

什么是最好的電影?當然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回答……

在我看來,能做到藝術(shù)與商業(yè)娛樂兼容、雅俗共賞、寓教于樂,就是我心目中的好電影。

不局限于類型,比如高大上的文藝片也有爛片無數(shù),而被很多高雅人士認為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武俠電影也有無數(shù)經(jīng)典……

反正好的電影,讓你笑完了、樂完了又還讓人情不自禁的琢磨透了一些道理,學到了一些東西……

總之本人不喜歡走極端風格的電影,一個極端是完全走向低俗、惡俗、媚俗、娛樂至死的電影,另一個極端是極度的壓抑、沉重、無比的高大上等電影……

前者比如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東一榔頭西一榜(不是指無厘頭,其實周星星的破壞之王、唐伯虎點秋香等還是超級經(jīng)典的,而是國內(nèi)的一些東施效顰之作比如煎餅俠之類的),一味的追求低俗、惡俗、媚俗、娛樂至死的電影,這種快樂是一種低級、動物級別的快樂,長期熱衷于看這類電影,會消耗掉一個人的精氣神,不自覺的陷入慵懶、庸俗、頹廢……這種非常容易獲取的快樂,就是簡單的多巴胺類快樂,就跟動物吃了糖果一樣……

還有一種是內(nèi)汾肽,就是先苦后甜,舉個例子比如自己辛苦栽種的西紅柿,前期的辛辛苦苦終于迎來了豐收果實,這個時候吃著自己載種的西紅柿,那絕對是無比的美味,這種美味之后,更有一種成就感……這種內(nèi)粉肽轉(zhuǎn)化的多巴胺快樂,就是一種高級的快樂……人作為高級動物,萬物之靈,最需要的是這種不斷成長、不斷提升的快樂,在萬丈紅塵中不斷修行的快樂,最終到達人生的巔峰,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所以習慣獲取高級快樂,是一個人成功必備要素……

后者比如異常壓抑、異常沉重、異?;野?、異常的高大全、竭盡全力的說教等電影………為啥嘛,因為大多普通人的現(xiàn)實生活已經(jīng)夠艱苦而辛勞的,面臨住房、教育、醫(yī)療三座大山,尤其是一線大都市的主力軍,或者從事費腦費力的工作,或者從事沉重的說教工作,好不容易適逢周末或月末到電影院放松一下,結(jié)果看到的還是讓人沉重、壓抑或者竭盡全力的說教電影……這肯定會讓人無比郁悶的……

文武之道也在一張一弛嘛……即便你要揭示多么高深的大道至理,還是弘揚多么宏大的主題……也要選擇時機,適可而止……所以某些導演不能因此責備觀眾欣賞水平的不高,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這畢竟是市場也是人之天性選擇的結(jié)果……

所以回頭看來,為啥商業(yè)電影甚至許多低俗惡俗媚俗的電影曾經(jīng)長期占據(jù)香港市場的主流,這也是香港高節(jié)奏、高強度、高壓力的大都市生活所需要和選擇后的產(chǎn)物,存在即為合理,某種事物的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和道理,不因你的好惡而消失……后來這股風氣刮到國內(nèi),又興盛了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電影畢竟有它的多種價值載體,所以也是分門別類很多種類型的,大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就最好了……電影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最好……比如韓國電影近些年的迅速崛起,成就矚目……相形之下曾經(jīng)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則是有目共睹的衰落……

 5 ) 所有人都帶著罪與仇,除了銀鳳




     邵氏的電影大多平鋪直敘,較少變化,人物心理刻畫更是少見,記得有位香港影評人說,以前香港文化程度不高,人物太復(fù)雜,觀眾看不懂,難得這部玉羅剎在人性方面稍有點層次。

  
     女主角玉羅剎,是個復(fù)仇者,像天涯明月刀里的傅紅雪,孤獨如狼,人生的目的就是復(fù)仇,因為搞不清殺父仇人究竟是哪一個,于是所有姓閻的全部要殺,在殺人之前還要唱一首花腔女高音。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徐英豪。


    男主角徐英豪,也是個復(fù)仇者,編劇很巧妙地安排了一個情節(jié),就是他殺錯了人,徐英豪悲痛又傷心,回到母親身邊,不敢告知實情。同樣是殺錯人,一個是誤殺,一個是主動上門刺殺,一個是冷血一個是悲人,這個情節(jié)已經(jīng)預(yù)示了徐英豪和玉羅剎完全是兩種人,這是邵氏電影里很少見的伏筆。

      其他人物,石勇山和閻莊主無一不是身負罪和仇,只有石勇山的女兒銀鳳真正是冰清玉潔。


      電影中間徐英豪和玉羅剎在酒館喝酒一場戲,鄭佩佩把那種孤傲但心又有所托的復(fù)雜心態(tài)表現(xiàn)的非常好,后來答應(yīng)救人,但要求徐英豪跟著她走也是一種霸道。最后獨身離去,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態(tài)度既符合人物性格,也應(yīng)了前面的伏筆。


       打斗不好看,和同時期的大醉俠沒法比,玉羅剎手里拿著劍,只會三招,一招是從左往右砍,一招是從右往左砍,最后一招是橫掃。何夢華不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導演,但優(yōu)點在于電影里往往有一些出色之處,比如這部電影里的水上漂以及竹林之舞,還有最后玉羅剎與閻莊主格斗之間加了火花效果,增強了觀賞性。


     最后,我覺得銀鳳這張大臉有點像林黛,果然六十年代大臉盤女子還是審美主流


       

 短評

佩佩同學造型真金燕子

6分鐘前
  • Eccentric Cat
  • 還行

簡單的復(fù)仇劇情顯得很平庸,鄭佩佩的中性俠女造型英姿招展。美輪美奐的背景設(shè)計喧賓奪主,顯得畫面很美。

11分鐘前
  • MovieMania
  • 還行

本片和何夢華的《黑靈官》相似,皆是處理復(fù)仇主題相當講究,一個普通的妒忌,謀殺和復(fù)仇的故事,發(fā)展下去卻成了對復(fù)仇提出道德質(zhì)疑的倫理戲劇故事。而且更設(shè)計了超自然元素,涉及了哥特式恐怖意象,編導充分利用富於聯(lián)想的配樂以及音響效果,製造出場面的恐怖效果??上У氖?,此片沒有做到胡金銓的《俠女》那般高尚,卻急於把超自然元素合理化,不去發(fā)展其中的意念,因此沒有做到《俠女》一般完成類型片的變異。

12分鐘前
  • 聽見流星的聲音
  • 還行

鄭佩佩的的角色個性鮮明,快意恩仇,愛恨交織;男主角普通了一些,中庸角色,沒有擦出火花。

16分鐘前
  • 扶風
  • 還行

劇本寫的特別好,男女主各自背負殺父之仇,最終揭露真相時才發(fā)現(xiàn)彼此命運交錯相連。自認罪惡之人,卻是陰差陽錯的無心之失,天道無常。玉羅剎飄然離去的結(jié)尾設(shè)定極為瀟灑。鄭佩佩這里又是有男裝扮相,不亞于《大醉俠》里的驚艷,英氣俊美,翩翩俏公子。玉羅剎殺人前總要唱小曲,同首小曲的誤會帶出女二及其父親(谷峰)出場,聚齊所有重要角色,又是一例用聲音作為重要元素。

21分鐘前
  • 十一伏特
  • 推薦

故事單一 鄭佩佩也略顯單一。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不錯的 大愛無疆。

25分鐘前
  • ReMinD
  • 還行

白發(fā)魔女+厲勝男,竹林爭斗,客棧暗涌,算是都點到了,只是沒有后世那么精致。。。。

28分鐘前
  • 厲復(fù)生
  • 力薦

佩佩這個角色少見的一直偏激任性不討喜,邪氣多于正氣,直到最后逆轉(zhuǎn),結(jié)局美。男主于她的意義是良師益友而非真正愛情(所以大叔樣是合適的),大仇得報封劍遠走的冷姑娘,心性已改,以后應(yīng)有更好的人生。佩佩白衣書生裝扮實在太美了!

32分鐘前
  • 笑·月·飲
  • 推薦

看在鄭佩佩的份上多打一分

37分鐘前
  • 林 沂 沐
  • 較差

略囧啊,玉羅剎這個性格刻畫。。。

42分鐘前
  • 茉琉
  • 還行

武打技術(shù)已經(jīng)較完備,1:27分樹上甩鏡頭拍輕功,1:26跳橋用了彈床、鋼絲、假人、替身、剪輯,效果不錯(那叢竹子是《十二金牌》里的?)。18分鐘竹林較量踩竹梢估計啟發(fā)了李安。谷峰演竹杖盲俠不錯。鄭佩佩4分鐘長移鏡頭出場瀟灑,48分鐘的表演可謂亦正亦邪,演出了玉羅剎內(nèi)心的孤僻。

45分鐘前
  • 風間隼
  • 推薦

除了開頭和能讓人聯(lián)想起大醉俠和龍門的客棧戲外,實在是一言難盡。有些邵氏導演就喜歡在一部戲里塞一大堆東西,又沒法駕馭,所以總是有種顧前不顧后的斷裂感。感情戲讓人想起俠客行里黑白雙劍和梅芳姑的糾葛,玉羅剎最終離去是對的,這么好的姑娘犯不著跟一個不懂她的好的人瞎耗。這就是當年的俠女和現(xiàn)代俠女的區(qū)別:當年的姑娘眼神坦坦蕩蕩,沒有憐己這種情緒,現(xiàn)在一水的濃妝妹子時刻都在自憐。

48分鐘前
  • 安魂
  • 還行

可以打五星的邵氏武俠片,布景和外景搭配很好。故事也不錯。

51分鐘前
  • 內(nèi)陸飛魚
  • 力薦

我果然是視覺系。。。唐菁大叔那張臉讓我覺得玉羅剎的一切努力都是浮云。。。

55分鐘前
  • 江戶川歌磨
  • 還行

40年前的鄭佩佩也是20年前的林青霞一般的人物

56分鐘前
  • 毛里求斯
  • 還行

早期的邵氏武俠倒是很多精彩。情節(jié)也不算弱智,難得還有伏筆和呼應(yīng),看得出何夢華是下了功夫的,最牛逼的是鄭佩佩水上漂登萍渡水的功夫。那個年代武打設(shè)計有這個想法也是難得。

59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還行

我覺得編劇相當不錯啊,這樣的片子比張徹的好看

1小時前
  • 羅夏
  • 推薦

邵氏營造了一種真實又虛幻的氛圍——槍來劍往,江湖兒女快意恩仇。若現(xiàn)實真如此簡單直接就好了!

1小時前
  • LostAugust
  • 推薦

同樣姓徐,徐述他媽敢罵曹操,徐英豪他媽就誤信壞人,原來一切都是老楊干的,最后那場打老楊可真夠狼的

1小時前
  • 話事人
  • 力薦

人設(shè)錯亂 處處bug

1小時前
  • 三爺abcd
  • 很差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