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馬
1. villa farnese 位于羅馬北的caprarola,典型文藝復興風格花園 和諧、秩序→上帝的象征,對幾個世紀以來的混亂(如戰(zhàn)爭、黑死?。┑幕貞?yīng) 小森林盡頭有一處宮殿
2. hadrian's villa 位于羅馬東 建造于公元二世紀,哈德良大帝的莊園 水從穹頂流下來,人們在清涼中暢飲美酒
3. 千泉宮 d'este's garden cardinal ippolito d'este的莊園 水流系統(tǒng)
4. 羅馬北,小鎮(zhèn)bomarzo orsini家族的花園,與眾不同的文藝復興時期花園 sacro bosco圣心森林,不對稱、無序的美 巨口 歪倒的房子
5. 羅馬南,frascati鎮(zhèn),主教們的避暑地 aldobrandini家族的莊園(私有) 流水劇場,巴洛克風格
二、弗洛倫薩 1. villa castrllo 美第奇家族留存下來的最早的花園 建于1573 對稱,井然有序,首次運用軸線 炫耀世俗權(quán)力,政府睿智強大而有秩序,模仿宇宙秩序[認為上帝依數(shù)學型線創(chuàng)世]
2. the boboli gardens 1550開始建造,儲存展示柯西莫的雕塑藏品 放有大量雕塑的洞室 當時用于假面舞會、露天表演等,展示權(quán)力:人們服從美第奇家族,于是一切得以實現(xiàn) the isolotto 1620s建造的橢圓小島
3. villa gamberaia 位于小鎮(zhèn)settignano山巔的巴洛克風格私人花園,絲綢富商andrea di lapi 1619-19680修建 綠茵保齡草地 1896賣給一位羅馬尼亞公主,加入四個水池
4. I Tatti 不對外開放,歸哈佛大學所有,百年前由英國人cecil pinsent設(shè)計[設(shè)計時23歲] 只有綠色,立體的綠色
5. la foce val d'orca村cecil pinsent設(shè)計的另一個花園 地形是傾斜的,平森特利用樹籬使高度看起來統(tǒng)一
三、那不勒斯及南部 北部的花園總是認為自然受制于人,南方的花園更富有野趣,自由,很多花園受到18世紀中期英國風景畫派運動的影響 1. torrecchina 位于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的the province of latina,為carlo caracciolo王子的女兒所有 園內(nèi)看起來有些無序,植物似乎自由生長,實際上都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
2. caserta 那不勒斯國王don carlos Ⅷ 于1751開始建造,耗時25年,意大利最后一座依照正統(tǒng)風格建造的壯麗花園 出宮殿后絕妙遠景:視線延草坪匯聚于一點——三公里外的小瀑布 1786年[完工十年后]建造了一個英式花園,英式花園風格源于古典風景畫,不再將自然有序排列,常常加入廢墟、古殿廟宇做裝飾
3. villa il tritone 懸崖上的私人花園,位于sorrento,建于19世紀,1905年由william waldorf astor買下并擴建,1970s由意大利商人買下 隱于世俗之外,植物自由生長,因地制宜 小路鋪滿了厚厚的桃子絨毛般的綠苔蘚
4. villa cimbrone 懸崖之上的私人花園,位于ravello,招待名人、形成文化圈,DH勞倫斯等人曾在此居住 紫藤蘿
5. la mortella 位于那不勒斯附近的island of ischina上,女主人蘇珊娜為阿根廷人,親自篩選植物,種植了很多熱帶植物,熱情四溢 充滿活力 6. 那不勒斯,城市化進程吞沒原來的土地,pepino在山坡上有一個歷史悠久的菜園(10英畝) 7. ninfa 位于山頂小鎮(zhèn)sermoneta 歸caetani家族所有,1381遭到雇傭兵洗劫,被附近城鎮(zhèn)掠奪,又遭遇瘟疫,附近有沼澤地多發(fā)瘧疾,漸漸荒蕪,荒廢近6個世紀,1905在gelasio caetani監(jiān)督下改造為公園 充滿歷史感的詩意廢墟,薔薇依附橡樹,流水中水草隨波擺動
四、北部發(fā)達區(qū)
1. the orto botanico帕多瓦植物園 位于padaua,建于1543,帕多瓦大學的一部分,最早的植物園,學習植物鑒別 1585年的棕櫚樹
2. villa pisani veneto度假勝地,1720年pisani家族推倒農(nóng)舍建起別墅,用于避暑 植物迷宮 冰窖小丘上的小廳
3. villa marlia(villa orsetti) 位于lucca(過去依靠絲綢致富的城市),1651絲綢首富orsetti修建的莊園 高大樹籬圍成的峽谷式甬道 柑橘園 由修剪過的草木構(gòu)成的劇場 teatro di verdura
4. villa melzi 位于bellagio小鎮(zhèn),小鎮(zhèn)在北部como湖區(qū),湖臨高山,19世紀興起修建湖濱別墅的潮流,同時歐洲殖民擴張帶來植物引進狂潮,北部湖區(qū)大雨頻繁 夏季炎熱而冬季溫和,適合異域植物的生長。在19世紀前,一直由建筑師和景觀設(shè)計師設(shè)計花園(至少在意大利是這樣),新品種的引進使植物自身成為了最有趣的景觀,設(shè)計師的時代→園丁的時代。 melzi的政敵sommariva在對面修建別墅,與之隔湖相望,二人裝修花園收集異域植物暗中較量,種植如黎巴嫩雪松、日本皋月杜鵑等等
5. isola bella的別墅 位于lake maggiore最西邊the borromeos群島(borromeo家族的島) 奢華、戲劇性,巴洛克的杰出代表,向外炫耀的欲望,甚至庸俗 馬西莫劇場the massimo theatre 觀景臺:特權(quán)感 異國植物
********************EP01:羅馬花園
意大利花園盛行于一個非常狹窄的歷史時期——1550-1600年。覬覦教皇寶座的紅衣主教們喜歡用炫耀花園的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的財富、權(quán)勢和藝術(shù)品位。
羅馬及其周邊的花園皆為古跡,風格為“文藝復興式”,其中的哈德良莊園更是擁有長達2000年的歷史。
文藝復興式花園的格局注重秩序和均衡,極為重視水景建設(shè),早期還裝飾有球莖類鮮花,修剪得比較活潑的圓形樹球,等等,并不象現(xiàn)在的一綠到底和方形樹籬。到了晚期,更被繁復、富麗、悅目和自信的巴洛克風格所替代。
********************EP02: 佛羅倫薩花園
15世紀,佛羅倫薩的城邦國家托斯卡納成為文藝復興的藝術(shù)與知識中心。這些花園的美,同樣也是權(quán)力、財富和學識的表達方式。壟斷銀行業(yè)的美第奇家族,資助了文學、藝術(shù)、科學與哲學以全新方式融為一體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高峰時期的卡斯特洛花園(科西莫建造),有對稱排列的16個幾何區(qū)間,梅花狀排列的大型盆栽,植物類型有小型果樹(150種柑橘)、玫瑰灌木、茉莉和Beschels。
菩菩利花園則最為絢麗。它包含大量的精美雕塑。人們在這里進行露天演出、滑稽戲、假面舞會。
岡貝里亞莊園最初是一位富有的絲綢商所建,后來被羅馬尼亞一位公主買下并改建。它的特點是圓錐形的樹球,十字分割的四個小水池。從高處看,它的格局和迄今為止劇中介紹的花園相比,更加柔美恬靜,溫和自持。有意思的是,這種不張揚的風格如今深為富有的中產(chǎn)階層所喜。
1900年由英裔美國人平森特興建的I Tatti花園則只有一種綠色(年輕的建筑師不懂花),對襯布局的綠色盒狀樹籬,方尖樹柱,嚴謹又具有現(xiàn)代感。雖然因為植物品種的不同,整個花園綠得極有層次,但單一綠色仍受到批評。不過,由于規(guī)避了花卉植物的易變性,單靠綠植構(gòu)建景觀的I Tatti今日反而完美保存了原貌。
過去的20年,意大利人由于掙錢養(yǎng)家的壓力,而放棄了園藝的傳統(tǒng)。
********************EP03:那不勒斯
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是交通樞紐,無政府主義、混亂頹敗和建筑杰作在此混為一體。
如果說羅馬和佛羅倫薩的花園格局整飭、裝飾堂皇,精工細作,處處體現(xiàn)對萬物的精細把控,但那不勒斯花園則放縱自然,不拘一格,崇尚藝術(shù)自由主義。它們有一點破敗,隨性自然,鮮花遍布,臺階的磚縫冒出茂密青草,使得本地游人忍不住要上前拔除。
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放任,實際上經(jīng)過精心的組合和搭配。比如托雷卡花園(1992年建)白色系的主題,就會將山梅花作為重點放在中間,而遠處安排白玫瑰攀爬石墻,此外還有毛地黃、耬斗菜和煙草。還有任意生長的野花地,田春黃菊、矢車菊和虞美人每年會盛開幾個星期。
300年前,波旁王朝的卡塞塔王宮(1751年建),遼闊,巨大,擁有長達3公里的銀河般的朝天大路,直通向景觀瀑布。25年后則興起注重綠地的英式花園,力爭讓風景更貼近自然。而由于南意大利炎熱,少草皮而多高大樹種,所以會種植栓皮櫟、柏、石松和棕櫚,這是經(jīng)典英式花園見不到的。
由于英式花園的起源靈感來自古典幻想油畫,所以神殿廟宇和仿造的廢墟成了時髦的花園裝飾,以死亡和衰敗帶給人愉悅的震撼。這種新浪漫主義風格以原始大自然激發(fā)的興奮感,來對抗當時的工業(yè)化革命。
建于20世紀初的特里同花園,依山傍海,風格則是古樸隨意。木香玫瑰爬滿高處的木架,宛如植物天篷,高大樹墻夾持的蔭暗小徑四處延伸,盡頭有明亮的大海,海的對岸是古城龐貝。
那不勒斯灣對面是阿爾馬菲是度假勝地,可是貧窮。這里盛產(chǎn)檸檬。
這部紀錄片的好處在于它介紹了好幾個并不接待游客的私家花園,比如琴波內(nèi)。它有舒展的晴空和可以俯瞰的大海。石松,紫杉,玫紅花朵緊抱猶大樹的粗枝,紫藤花縷如同密集的雨絲垂掛。早先這里一度是作家俱樂部,為文藝名流提供奢華的避世之所。
最后是遺世獨立的寧法花園,每一幀風景都仿如油畫。斷壁殘垣如沉船掩映于草木叢中,詩意的頹敗,白玫瑰寄生于橡樹高處的椏杈,嫵媚的慵懶?;钏畡t是這里的一大特色,它流動,透明,富含水生植物,倒映天光和橋影,不象其它園林的水池只是一塊四方呆滯的綠。
總結(jié):南意大利更多女性主導修建的花園,所以有更多的植物種類和花卉,格局也更曲折幽深,更注重“美”感。
********************EP04:威尼托、盧卡與湖區(qū)
500年前,意大利北部是歐洲最富足最有權(quán)勢的地區(qū),農(nóng)田高產(chǎn),貿(mào)易興旺,富有的商人興建精美的花園。
威尼斯是財富中心,控制著通向東方的貿(mào)易路線。貿(mào)易的很大一部分是植物。
帕多瓦植物園,世界第一古老(400多年),其建立的最初目的是收集和研究藥草。而最早被引入該園的異域植物,是來自墨西哥的龍舌蘭。它還能培育進口作物新種,比如美洲的玉米。
威尼托最奢華的度假勝地,是皮薩尼家族的“夏宮”——皮薩尼山莊。它的殿宇堂皇而典雅,前面有方正的水池,象一面纖薄而巨大的鏡子。這里有植物迷宮供客人嬉游。它甚至還有建筑在冰窖之上的咖啡屋,地面裝著通風口,將涼風鼓入客人的袍襟。
盧卡曾經(jīng)也是靠銀行信貸和絲綢貿(mào)易發(fā)家的獨立城邦。富商們修建的花園,本質(zhì)依舊是務(wù)實的農(nóng)莊,有麥田、果樹和房前屋后的瓜瓜菜菜。其中最為奢華的是瑪爾利亞莊園,其最初的主人曾經(jīng)被拿破侖的妹妹鵲巢鳩占。這座花園的特色是一座純由景觀樹木修剪隔離而成的小劇場,有舞臺,有后臺,還有上下兩層的觀眾席,十分別致。
湖區(qū)指的是科摩湖和馬焦雷湖??颇痘救凰郊一▓@占滿,花園里種滿異域風情的植物。甚至有專門的苗圃世家供應(yīng)奇花異草。
馬焦雷湖的貝拉島則是全島被修成了花園,足足修了四十年。這座名為博羅梅奧的花園非常土豪,雕像密密麻麻,品味不高,但是有座位于高處的大露臺,湖光山色可以一覽無余?;▓@里還養(yǎng)著一只相當上鏡的白孔雀。
(完)
前言
如果說每人心中都有一些白月光時刻,那我的白月光之一就有老家房子后面的那塊兒菜園,菜園是祖母種的,面積特別小,挨著自家的房子延伸出去了兩三米左右,種著各種各樣的菜:豆角、扁豆、還有什么來著?記憶中很多都是那種長得有一個人高,攀緣在枯木上面的植物。幼小的我可以在菜園里面自由穿梭,恣意地待上一上午或一下午。我不記得一個小小的菜園有什么玩的,但是它不僅承載了我漫長的童年時光,還讓長大的我念念不忘。這應(yīng)該是我對花園最初的概念。
相遇
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篇公眾號文章里看到在推《意大利花園》、《法國花園》、《英國花園》,配圖還挺好看,加上是我一直挺喜歡的BBC出品,就入手了。每個無事的周末,起來吃完飯刷上幾集花園,開啟了我的記憶寶盒,帶我回到了年少有菜園的那段時光,看著每一幀都可以拿來做背景圖的畫面又將我?guī)У侥切﹤€不知名又帶著想象濾鏡或許未來會去的景致中。
因為看了好幾遍,三個系列已經(jīng)被我雜糅到一起了,不過很多場景像一個短視頻一遍遍在腦海中自動放映:Monty Ton隨手摘得那個小草莓,令人垂涎欲滴;普羅旺斯的薰衣草,把大地染成紫色卻聞不到它迷人的芬芳;路邊不知名的隨風搖曳的那束草,或許是開啟某段記憶的鑰匙;主持人瀑布下的小紅傘,像士兵一樣站的整整齊齊灌木叢,騎車飛馳在樹蔭遮蔽下的小路,訴說著維護莊園不易的那些莊園第N代等等。哦哦,還有主持人每次到一個小眾花園都要講的那句話:“我是拿到了特批才進來的”,言下之意是你們都進不來。帶著些小得意??
隨手截幾張圖來看,每一張都像一個充滿故事的長者,娓娓道來著動聽的故事,吸引著我去聆聽。
收獲
有一點值得一提,這幾個系列刷新了我對規(guī)整和對稱的認知。比如《法國花園》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規(guī)整,我一直以為中國才是世界上最講究橫平豎直、左右對稱的國家,但是直到看到了這些法國的花園才意識到法國人對規(guī)則和對稱的追求更甚,猜想或許是他們數(shù)學發(fā)展比較先進的原因?對幾何圖案、立體結(jié)構(gòu)的追求簡直無敵。
沒曾想這三個系列已經(jīng)刷了兩三遍了,每一遍都能發(fā)現(xiàn)更美的風景、更有趣的故事。這些圖片也是寫這個短評時隨手截的,不記得分別是哪個花園、哪個故事,但是它們好像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看到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想我應(yīng)該會繼續(xù)看下去。
后記
我有在想為什么會喜歡這些紀錄片,為什么會喜歡這些花園。思來想去應(yīng)該是過去某個時刻的我在呼喚著它們,我不由自主的跟著來了吧??吹竭@些略熟悉的風景、畫面、故事,仿佛又回到了過去的那些時刻:可能是祖母的那個菜園、可能是高三的那節(jié)歷史課、可能是旅途中看到的那條小河,也可能是我想去卻還一直沒去的那個“花園”。生活就在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中不斷穿梭、交疊,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所以有何理由不赴約?!
五星推薦!
片子還是不錯的,可是我對花園怎么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
For me, this is worth crossing the world just to see, last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Be amazed.
美得要死要活。第一集八卦比較多。第三集最得我心。第四集收尾的貝拉島花園,m一下,有生之年要去一趟。套用片中的話來說:蘇州園林是詩人式的,歐洲園林是建筑家式的。
美死了,喜歡洛可可頹靡風也喜歡巴洛克宮廷風。主持人是個帶著大英帝國優(yōu)越感和男管家視角的自HIGH型二逼中年。。。
garden of Ninfa
美!
補標。BBC又一文化類精品紀錄片,意粉必看。
太美了,無詞可形容
Where you have man making sth beautiful in partnership with nature, then it becomes sth completely life-enhancing. 1880年Francesco Ingegnoli先生去中日泊來的新品種Caco(柿子)我家遍地都是惹人嫌,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想了半天為什么主持人要帶著紅傘,直到他來到千泉宮底下,在泉水下面打開傘,那幅畫面,紅和白,水和傘,這種美簡直難以形容。特別是主持人Monty Don自己投資失敗,自學園藝,自建花園,被BBC賞識的故事也是頗為傳奇,這部紀錄片系列簡直是最愛沒有之一,每次看都內(nèi)心激動萬分~
4.5 非常生動的園林課!1.綠意、和諧。2.軸線、私密性、舞臺、只有綠色的層次。3.視角,不是我們要的移步換景,而是可愛的小趣味:偷看這個浴女雕像的屁股。光影。瘋長的自由。4.物種和水。
美死了?。。。。。。。?!看的我也想要一個花園~~~
五星,給那些到了意大利也經(jīng)不去的別墅
無論何種風格,意大利的所有藝術(shù)品都散發(fā)著一種經(jīng)典正統(tǒng)的味道
第三集 ??
嗯,我大致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嗚嗚嗚我也想做花園。。。。。。
11/21/2011, watched in Gardens of Love class, Florence, Italy.
非常美,不過這么specialized的紀錄片題材沒辦法一口氣看完
手機原因只看了第二集佛羅倫薩篇,在這疫情且極憋屈的日子里,“靜下心來”看看原本應(yīng)該這個季節(jié)欣賞的美景,也算心曠神怡了。9分,目前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