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奏非常好,遍布全球,各種動物各種自然現(xiàn)象,有視頻有專家有解釋,非常密集,嗯,動物也密集,信息也密集。 第一集,我的天啊,那個魚嘴里面長食舌蟲的真是噩夢啊,而且JOJO里面出現(xiàn)過這個設(shè)定,作者難道是看過這個?這玩意會吃掉魚的部分或者整個舌頭,通過魚的動脈生存。試想你買了條魚,處理的時候看到這么個東西,天啊,簡直異形啊。專家說其實對于動物來說,這就是他們生存的本能而已。那個蛾子織網(wǎng)鋪天蓋地把樹和汽車都遮蔽的,其實就是蛾子要預(yù)防天敵,這條街上的樹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然后食物吃完了要轉(zhuǎn)移地方,汽車正好在前進的路上。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海岸邊的所有東西覆蓋了一層厚達10厘米的冰,是夜晚溫度零下十度,加上大風(fēng)把海水吹上了岸,海水結(jié)冰就形成了這種奇觀。悉尼人醒來發(fā)現(xiàn)天空赤紅,覺得自己可能在火星或者是世界末日了,其實就是大號的沙塵暴,形成于2500公里以外的沙漠。需要幾個月之前下過雨,然后進入干旱期,最后來一場超級大風(fēng),就會形成這種席卷整個大陸的強沙塵暴,被稱為沙塵暴之母,讓我想起來《Dune》里面的沙塵暴,可以達到把人的血肉剝離的程度。里面的那個老爺爺說為了保護我的臉,我把胡子蓋在臉上,原來是這個用途。老鼠那個也是噩夢,鼠患只有在澳大利亞和中國西部才有,原因還不確定。在澳大利亞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天敵,以及糧食豐收和遇上暖冬。農(nóng)場主說我得殺了有百萬的老鼠了,副作用就是滿地尸體,那個味道太可怕。七星瓢蟲大量出現(xiàn)覆蓋了整棵樹,變成了一棵紅樹,這也是因為當(dāng)年的春天和夏天全部適合繁殖?;认x本來是喜歡獨居的,為啥突然會大量的集中遷徙破壞農(nóng)田?原因竟然是簡單的碰觸會釋放血清素讓蝗蟲興奮,以及它們需要蛋白質(zhì),最近的蛋白質(zhì)就是自己的同類。處于興奮當(dāng)中,還要避免被同類當(dāng)成午飯,就只能快速逃離。逃離的過程中就變成了一只繁殖大軍。海星在海灘上的大量死亡,是因為產(chǎn)卵以后身體虛弱,被大海浪沖上了沙灘沒有力氣回去。螃蟹死在海灘上,是天氣太冷,不過正好給缺乏食物的海鳥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集,早上港口一看,幾十噸幾米厚的死沙丁魚把港口都堵了,原因是魚群吃了有毒的藻類,導(dǎo)航錯誤進入了海港,入夜后缺氧窒息死亡。不能吃,最后都變成肥料了。除夕夜幾百只鳥紛紛落地死亡,警察不斷接到報警,居民早上往窗外一看,穿著全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收拾鳥的尸體。各種猜測都有,被下毒了,裝上UFO了,上帝發(fā)怒了。接著是走進科學(xué)的時刻,生物學(xué)家在三個實驗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死亡鳥類都受過撞擊,后從村民處得知當(dāng)晚曾有巨大的煙花聲音,其實就是這些鳥類晚上看不見,被巨大的聲響驚嚇到處亂飛,撞到房屋和樹木死亡。阿拉斯加的麝牛被冰凍,牛在穿越一條河的時候,掉水里了,水溫零下三十又凍上了,這三十多頭就被冰封了。澳大利亞卡布奇諾一樣的大海,這個沒啥危害,是大海里面的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后形成的活性劑一樣的物質(zhì),在海浪的作用下就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但是佛羅里達的那一場就不一樣了,這是赤潮引起的,受影響最大的是海鳥。通常海鳥身上的羽毛是防水保暖的,浸入水中的時候也不會濕,但是這種泡沫里面有油性物質(zhì),鳥類羽毛保暖效果完全失效,志愿者救援的鳥類要放在里面一天三次,洗了三四天,這些得救的鳥類又恢復(fù)了健康,歡樂的回歸大海了。
看的竟然不害怕我真是進步了~
澳大利亞好危險→ →
以前電視上老是在飯點的時候播,真是下飯。
心理承受能力小的同志就別看了。
一般般
第一集就給我看蛾子,爆炸蛤蟆和寄生蟲……為了強忍惡心滿足我獵奇的心,我開了彈幕并且小屏觀看減輕體驗感……
無意中墜入B站的獵奇巨坑,有點囧,伴隨我度過了兩頓午飯
北極熊與雪橇犬滴故事告訴人類,高智商動物滴嬉戲需求有時比饑餓感更大……所以不要傻吃咯……
暫時四星 只看了一集 全紀(jì)實頻道放的 有字幕 密恐患者慎入 最和諧的就是冰封和沙塵暴了……
有密集恐懼癥的就慎看了,關(guān)于五千多只黑鳥集體死亡的科學(xué)家解釋確實有點雷人。
蟲蟲有點怕人
BBC惡趣味
《走近科學(xué)》
Interesting.
omg 忍著密集恐懼癥(其實主要是怕昆蟲)看完了第一集 不要看了
密集恐懼癥的慎看第一集
好惡心。。。
只找到了英文字幕,看得好痛苦。不過畫面非常高清!害得老子面對那些詭異的玩意兒的時候一陣陣地起雞皮疙瘩!
感覺袋鼠國好危險,但是還是好想去~~
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千萬不要看。謹(jǐn)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