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分這東西說來也蠻怪的,昨晚我一直在電影網(wǎng)站找電影看,看到「向著明亮那方」這個名字時有些驚喜,因為這是我很喜歡的童謠詩人金子美鈴所寫過的一首詩的名字,還以為電影講的就是金子美鈴 結(jié)果看到導演那欄是一串并不熟悉的中國名字,我還是直接略過了,甚至都懶得點開看簡介,內(nèi)心還在想,"要是日本制作人,估計就是講金子美鈴了吧" 結(jié)果今晚上吃著晚飯,想著隨便看點什么,視頻網(wǎng)站推薦的第一個就是由竹內(nèi)亮團隊制作的「向著明亮那方」幕后的故事,才意識到昨晚錯過的這個片子居然是個國產(chǎn)動畫 其實看了竹內(nèi)亮團隊的紀錄片,對片子產(chǎn)生了很高的期待,但是真正看的時候,反而挺多覺得"平平無奇"的地方,覺得「蒯老伯的糖水鋪」應該多一些粵語而不是廣普,覺得「小兔的問題」可以再讓主題鮮明些,不過倒是能明顯地感覺到前面幾個故事很多都是寫給小朋友們看的 直到「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和「翼娃子的星期天」,帶有了很多的諸如歲月流逝感一般的悲傷,突然覺得大人們也會被打動 「外婆」里的河南農(nóng)村場景,讓我想起來大學畢業(yè)前去河南室友的鄉(xiāng)下老家過的那幾天,明明都是農(nóng)村長大的,河南農(nóng)村跟廣東農(nóng)村太不一樣,故事里不茍言笑的外婆,還有故事中的大舅和爸爸媽媽,秉性也很像是我的室友一家人 「翼娃子」最后的那段念作文旁白是全片我最喜歡的地方,它的風格讓我想起「人間世」這個紀錄片第二季里我特別喜歡的第一集,骨癌晚期的小病友們,故事被一個川渝小病友娓娓道來,那種感覺樸素卻攮人 其實如果不是看竹內(nèi)亮團隊的紀錄片,我都不知道「螢火蟲女孩」導演所設計的"圓滾滾"風格,于是看動畫時,一直留意所有角色的邊邊角角 而「外婆」的導演喜歡去二手市場淘舊書信,他覺得讀別人的舊書信,還有看小說看電影是快速地體驗人生,他覺得人生短暫,這樣的方式讓人生變得豐富,他還說,要保持感受力 「糖水鋪」導演其實是因為去廣州找了小街巷的一個糖水鋪,她有點像天天跑去街頭散步的許鞍華,去捕捉市井氣,她說,"如果不是為了創(chuàng)作,也許我永遠不會去到那個糖水鋪" 其實如果不是邂逅竹內(nèi)亮團隊這個小小紀錄片,恐怕我怎么也不會遇到這個動畫,不會讓我在周日的夜晚似乎又多了一些人生感悟,我覺得這就是緣分 緣分不只是男男女女情啊愛啊的,有的時候是和事物以及不同的人物,很多時候其實沒那么浪漫,而是平平無奇,也許平平無奇才是好的,這一刻我這樣覺得,人生也許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緣分拼湊起來的一部普通的動畫 最后引用一下吳菲譯本中,金子美鈴的「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夜里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三星半。 上映前一直對這部動畫很期待,近期難得的二維手繪動畫。 《小兔的問題》是有問答形式串聯(lián)起來的,形式上與前幾年的阿貍非常相似,但是畫風和對話不如阿貍溫馨動人,情節(jié)也比較單薄。 《螢火蟲女孩》作為一部童話向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位即將退休的鄉(xiāng)村公交司機赴山中動物們?yōu)樗麥蕚涞难鐣墓适拢⒁獠⒉恍路f,比起《大魚海棠》和宮崎駿的動畫,細節(jié)也不夠細致。 《小火車》的立意很好,但是故事講的很別扭。 《蒯老伯的糖水鋪》很喜歡,很有生活氣息。 《哼將軍和哈將軍》的故事看了開頭,基本就可以預測故事走向,卻沒有預測到故事結(jié)局,講述家庭中孩子的相處問題,立意很好。 《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是我最期待的一部。以前就看過劉毛寧的《我、吸鐵石和一個死去的朋友》就超級喜歡,梵高式的畫風,細節(jié)拉滿,講故事方式兼具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之感,而且很多細節(jié)也充滿了童年回憶,反復多次觀看,仍覺得有滋味。但是看了這一部,確實感到失望。劉毛寧在畫風的細致上越走越遠,但是滿目皆是細致的刻畫,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里才好。劇本還需要打磨,劇情講述不夠流暢,人物情感也不到位。
最后一部《翼娃子的星期天》是我最喜歡的。共同經(jīng)營一家小歡喜的夫妻,丈夫送外賣,妻子做菜,孩子在店子里寫作業(yè),寫完了就去菜市場找同學玩。極其簡單的故事,看得卻很親切?,F(xiàn)在打開電視,所有的電視劇背景設定皆是北上廣之類的大都會,主角都是職場白領(lǐng)、高級精英,或者至少通過打拼爬上了這樣的位置,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或者平凡生活,一輩子也許就只能住在一座小城,開一家小店,僅此而已,忙碌充實,而這絕大部分人的生活完全被忽略,這部短片很好得講述了普通人的故事,而且講得很好。
好久沒有看過繪本動畫了,心里多少有點歡喜,也會不自覺的冠上崛起的光環(huán),可當細品起來,卻仍有顆?!?這七個故事,大都在十分鐘左右,如果不暫停吸收的話,很容易被倏忽收尾或新的跳躍所影響,而且就故事屬性而言,那些淺顯日常中蘊藏著的深層含義,小朋友理解起來恐怕很難,反倒是我們這些從童年走來的大孩子,能夠推開那扇門,邁向收獲和感動…… 然而,影片并未提供這把鑰匙,只能由觀眾自行配造,否則,便如縫隙里窺視……
【向著明亮那方】真的都給我去看
電影名字著實有點像主旋律
但實際是精彩暖心的兒童繪本動畫
里面七個小短片,太精彩了
從夢幻般童話開始再到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
這么優(yōu)秀的繪本動畫短片不應該被埋沒
請你帶著自己或孩子
一起去電影院看看吧
【小兔的問題】孩子和父母之間交流,在父母眼里孩子永遠是長不大割舍不掉的存在。每一個問題似乎小時候也這樣問過父母。
【螢火蟲女孩】畫風非常童話向,更偏向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第一反應感覺有宮崎駿【龍貓】的溫暖感。善良的老司機的一場夢幻邂逅。
【哼將軍和哈將軍】用神話故事來演繹的兄弟手足故事,還是用最難的紙定格來拍攝,太佩服了!用哈士奇做哮天犬,導演你很有想法??想說哼哈二將人物要是做成手辦也會很有趣呢!
【小火車】這絕對是催淚短片,堅韌小男孩的故事,著實把我看哭了??
【蒯老伯的糖水鋪】導演審美太好了,生活氣息濃厚,手繪畫面太美了,分鏡真的好贊!電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用繪畫方式表現(xiàn),有些驚艷!
【外婆的藍色椅】雖然故事平淡,更似回憶紀錄片,但是平凡人的故事夠真摯。
【翼娃子的星期日】場景取景南京,滿滿的熟悉感,外來務工的孩子眼里的一天。外地人融入快節(jié)奏的城市,也是現(xiàn)實生活的映照。
這幾個小短篇,越往后內(nèi)涵越豐富,敘事越復雜。一開始是簡單的兒童繪本,往后逐漸生動,細膩的描繪眾生相,一筆筆畫出人間煙火,從家庭,到街坊,到一整座城。好似一篇篇散文,用最質(zhì)樸細膩的語言,觀察著所見,記錄著所想。其實我們的生活就是散文,日子雖然瑣碎,但我們的精氣神不散,愛與感動不散。正如影片名稱,永遠向著明亮那方,茁壯生長。 我最喜歡的是小火車的故事?;疖嚨囊庀蛘娴暮苊??;疖噥砹耍矁壕瓦^去了?;疖噥砹耍M蛠砹?。火車是一個巨大的伏筆。一開始看著一家三口在家開火車,會感到疑惑。這個小火車為何一搖一晃?影片在后面的劇情里一點一點揭秘。慢慢的,小男孩的火車也開得越來越平穩(wěn),但他還是只能在家里開。這時候,第二個有趣的伏筆來了,以前的朋友見了他,會躲。這可真是很奇怪。小男孩犯了什么事嗎?還是看上去是個怪物呢?帶著疑問,接著往后看,冬天到了,小男孩可以出門了,可以穿街走巷,能看出小男孩此時無比開心,我也被小男孩的笑容感染,此時,他的朋友摸了摸他的小火車,他的朋友接納了他的小火車。到了春天,真的火車來了,小男孩和家人商量,要翻山越嶺,去看火車。明明是個玩具車,如何能夠翻山越嶺?影片的最后給出了答案:小男孩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左腿,所謂的火車,是他的義肢,和他的家人,他是火車頭,爸爸媽媽是車身??吹竭@里,我不禁為小男孩的經(jīng)歷感到唏噓,又被他的樂觀堅強感動。爸爸媽媽是小男孩的火車,而小男孩要看到屬于自己的火車,終究是需要爸爸媽媽放手,只依靠自己。這樣,春天才會到,坎兒才能跨過,火車才能載著男孩的希望,朝著遠方駛?cè)ァ?/p>
多篇故事組成,每篇畫風都不同。有一些很容易get到正能量,積極向上,有一些還需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共同的點是都很不經(jīng)意能勾起一些回憶,比如汶川地震、一些幫助過自己的盆、親人…
還是推薦看的,就像影片名《向著明亮那方》,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最靠近內(nèi)心的東西,那些就是重要的,看見它,并且去愛。
#bjiff21 支持獨立動畫人。不過感覺有幾位導演被改編束縛住了,沒有達到自己本身的創(chuàng)作水平。
畫風各異,質(zhì)量良莠不齊。①兔子,為了偷懶完全不畫嘴,水墨畫風好看。②螢火蟲女孩,童話故事。森林的小動物。③小火車,嘴型都對不上,衣服和肉一直在做一種晃動。故事最后雖然感人,但是父母一直站在身后,到底是在還是不在?表意不明。④糖水,廣式溫情,轉(zhuǎn)場好看。生活氣十足。⑤剪紙動畫,剪紙動畫做嘴部變化不比手繪還麻煩,可人家做到了。⑥碾壓級別的畫風,跟“吸鐵石朋友”一個缺點,旁白太太太滿了。⑦懷疑是先拍了視頻,再在上面繪制的水彩和人物。
很可愛溫暖治愈的短片集,在國產(chǎn)動畫里非常少有的題材,非常棒,值得鼓勵。
在市面上完全沒有掀起任何波瀾,但可以說是院線近來最出色的短片合集。是為孩子準備的故事,卻也為成年人提供一個回望的機會,繪本的形式天然地容納了不同風格的短篇創(chuàng)作,但它們又完全關(guān)乎于成長與家庭的主題,每個篇章都在水準之上,讓這批新銳的作者能在被光照到的地方施展才華。最喜歡《小火車》,用一個浪漫想象指代少年的殘缺,如同麥兜說他的媽媽成了宇航員,揭曉真相的一幕也充分釋放動畫的特性。依然相信中國動畫有著神話題材以外的多樣可能。
完全子供向繪本作品改編動畫,尤其開頭幾個作品真的幼兒繪本感非常強,很幼…總體感覺音樂存在感過強,有些甚至產(chǎn)生了MV感,如果不這么依賴音樂抒情也許可以更豐富更生動。最喜歡《蒯老伯的糖水鋪》,很美很溫暖都市夜景,我也想做一份這樣的工作,做到老也不錯。
小兔的身影在墻上照片的游走;鏡頭從蒯老伯的芝麻糊到城市運轉(zhuǎn)、前者對后者的提喻;背景動畫呈現(xiàn)了城市空間跟隨行進的人在一張張原畫下的飄逸,以及城市中到處充滿著和翼娃子那樣做作業(yè)的孩子……這些現(xiàn)實為基底的動畫所呈現(xiàn)的一種共性是,動畫做到了不只是將鏡頭聚焦于生活于此處現(xiàn)實的人,而且還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中難以注意的人與世界的相互作用,這種無形的作用力在動畫中被賦予形體,動畫形式的突變讓這些隱藏于現(xiàn)實世界的奇幻能被觀眾直觀看見,最終這份默默的奇幻也被揭開了面紗,我們恍然大悟其名為“時間”。
《螢火蟲女孩》被改編得面目全非。至少有兩個故事是成人的懷舊視角。相對來說,比較喜歡《哼將軍和哈將軍》。
現(xiàn)實與幻想之間的恐怖夾心……有好幾支動畫都有類似的恐怖片感覺的不可靠敘事
做動畫的人都是在“用生命換時長”。有的人三十多歲放棄博士學位從零開始學動畫,有的人收集了一屋子的雜物來汲取靈感,有的人純手繪一個幾秒的鏡頭就要畫兩百多幅,有的做耗時耗力的紙定格,有的人一天能吃掉幾包白兔奶糖,有的人為了一杯糖水去沿街尋覓......他們都是成年人,卻是內(nèi)心住著童話的孩子,是一群純粹的人?!締袅▎袅āず椭畨簟?/p>
兔媽媽照顧小兔,螢火蟲小女孩找媽媽,糖水老伯的女兒帶兒子,哼哈男寶只有媽媽帶,河北郟縣里的媽媽除了忙農(nóng)活照顧外婆還要給家人做飯,翼娃子也幾乎都跟著媽媽,電影院里也是媽媽帶兒子看電影?!澳嘎殤土P紀錄片”加上現(xiàn)實里的照應,我笑得想死。
大家的努力和汗水
《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綿綿流淌的回憶” > 《哼將軍和哈將軍》★★★★“絕代雙驕的逗趣” > 《螢火蟲女孩》★★★“奇境夢幻的浪漫” > 《蒯老伯的糖水鋪》★★★“暇意生活的甜蜜” > 《小火車》★★★“哀傷勵志的隱喻” = 《翼娃子的星期天》★★★“民工家庭的溫馨” > 《小兔的問題》★★“童真可愛的暢想”
青年主創(chuàng)很用心。喜歡糖水鋪的故事。
#Feinaki2022#看了P6、P7,毫無疑問的成人動畫,對于童年的回溯帶著極強的個人色彩,這也就決定了不能廣泛的獲取來自各年齡段的認同,但形式是可取的。眼下越是悲慘,昨日的世界越具備誘惑力。《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最佳。
向法國繪本動畫精神靠攏。更喜后三個,《哼將軍和哈將軍》最有創(chuàng)意,《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和《翼娃子的星期天》關(guān)照了農(nóng)村和城市外來人口的底層親情群像。
《小兔的問題》:★★★;《螢火蟲女孩》:★☆;《小火車》:★★★★;《蒯老伯的糖水鋪》:★★★;《哼將軍和哈將軍》:★★★☆;《外婆的藍色鐵皮櫃輪椅》:★★★☆;《翼娃子的星期天》:★★★。影像比故事更出色,《螢火蟲女孩》在其中爛成了一顆老鼠屎。
漸入佳境,畫風舒適,情感真摯,
動畫片非常棒,可是我們已經(jīng)沒有輸出優(yōu)秀動畫片的媒介了
出乎意料的驚艷和感人,剪紙水墨水彩等多種風格的動畫集,不乏創(chuàng)意巧思,兼具細膩和濃重的豐富,不止平面的童話,也有深重的生活現(xiàn)實。糖水轉(zhuǎn)出一個個人和城市,剪紙表現(xiàn)壓城的黑云和深邃的洞穴,光芒萬丈的彈珠和破開的紅西瓜,鐵皮柜里裝著外婆的一生,哼!哈!原來是戲中戲,芝麻糊沿著邊一層一層吃才好的嘛…短片相互獨立,統(tǒng)籌制作的音樂起到了貫連效果,下午正好要去聽B6,太巧了
中國首部原創(chuàng)繪本動畫片,好幾個故事并不是簡單的講童話,它的反轉(zhuǎn)和寓意更眼前一亮,方言動畫也新鮮。非常適合父母帶小孩看,寓教于樂,充滿《麥兜故事》《海洋之歌》式極致的愛與美。最喜歡的3個:《小火車》一句不會垮的新家道出故事真實背景,“一旦出了事,牽連一大片”,落腳點又在幸存小孩的獨立成長,“你們放手嘛,讓我自己走”看到淚目;《蒯老伯的糖水鋪》高架橋兩邊,一邊是冰冷的高樓大廈,一邊是溫暖的平房街里,破曉前的城市兩極面貌,襯托出鄰里街坊更像親人,而親人更像陌生人,“她們太忙太忙了”;《外婆的藍色鐵皮柜輪椅》,臺詞略散文,但當外婆的鐵皮柜東西散落一地時,眼眶又濕了,想起那年老媽收拾外婆的遺物,藏在棉衣里的零錢、褶皺破舊從沒用過的筆記本…“就在這個鐵皮柜,仿佛裝下了她整個一生” #11th BJ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