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每年暑假《西游記》都會演上一遍一樣,每到夏天也會有各種鯊魚題材的電影款款而來。
如果每年都看上一兩場,感受發(fā)自心底的恐懼、刺激,讓冰涼刺骨的寒意與外面的滾滾熱浪對沖,是不是也很有趣?
因為疫情,過去兩年,我壓根就沒再想這個事。前幾天幫小外甥女查影訊,《大白鯊》再次走進我的世界。
解構故事鋪陳的脈絡和邏輯,大白鯊系列套路都差不多。
首先是平靜美好甜蜜的有些不真實的休閑或度假生活,然后一兩條鯊魚誤入歧途獸性大發(fā)制造慘劇。
然后主角登場,人鯊展開殊死搏斗,當然要付出代價,死傷不可避免,最終主角勝出英雄歸來光環(huán)籠罩。
今年的《Great White》也沒有免俗,一對小情侶度假期間遭遇鯊魚襲擊,前后喪命。主人公發(fā)現(xiàn)男孩的遺體后,迅速做出了判斷:
鯊魚襲擊
鯊魚還在附近
照片中的女孩或處在危險中
救援隊來不及趕來……
然后憑借一腔孤勇堅持改變直升機航向前去救人,把客戶的抗議當成耳邊風。
男主角有一架直升機,經(jīng)常接送客戶往返海島,自己被鯊魚襲擊過,腿上有觸目驚心的長長傷疤,可以說鯊口撿回一條命。
與普通人相比,他對鯊魚和海洋有更豐富的認知。也許正是因為深藏在心底對鯊魚的恐懼,或者對自己知識和經(jīng)驗的自信,他才堅持前去救人。
說心里話,我對他的大膽與冒險不敢茍同,可能是文化差異,也可能是個體差異,沒有六成以上的勝算和把握,我都不敢輕易嘗試。
主人公確實勇敢,也很博學,一群人在茫茫大海上漂著的時候,在客戶的咄咄逼問下,說出的事實和判斷令人窒息,比如:
鯊魚不止一條
鯊魚還在附近
根據(jù)洋流的速度和風向,救生筏需要**時間能漂到陸地
……
說的都對,可是有什么用呢?一船人還不是暴露在危險里,不僅沒救到人,還一個一個送了命。
就像近幾年的疫情,美西方國家各種專家解讀、模型計算、形勢預判……一輪接一輪,看著都沒毛病,可是有什么用?同胞染病的最多,死去的最多。而對于疫情下老百姓怎么活,怎么高質量的活,閉口不談,一直顧左右而言他,在外圍不停聒噪刷存在感,轉移視線,一點實際作用也沒有。
來來回回就那點素材翻來覆去地講和播放,聽得都煩了。最后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兩星給新西蘭美麗的風景吧。
抱著哥斯拉大戰(zhàn)金剛的心情看的,最后就是沒打起來…不過大白鯊也確實不常見,拍到也是賺到。
虎鯨殺魚只吃肝,白鯊聽聞掉頭跑
太敷衍了吧,什么玩意兒啊
力薦的原因是:這種題材,能拍到這樣的程度,應該已經(jīng)算狠不錯了。不信你拍個試試。
前半部分絮絮叨叨,后面用聲音做實驗那里比較有趣。
一個推論加實驗驗證,內容有些單薄不過挺有趣的,鯊魚畫面不多,應該是很難拍到
一直在那BB,也沒見什么真干起來的畫面。
渲染了30分鐘戛然而止,宛如高潮后突然泄。
對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就有人,有經(jīng)費去進行研究,這就是科學精神,對于基礎科學來說,就是需要人,需要經(jīng)費,需要時間去探索,去試錯,去嘗試,而不僅僅是關注結果。
感謝紀錄片的策劃者,海洋兩大最頂級掠食者的暗中對決,可惜沒有拍到一個真正的鏡頭。但結論是:大白鯊害怕虎鯨的程度已經(jīng)到了聽見虎鯨的歌聲就跑路的程度。。。
虎鯨是最大只的海豚。所以盡管身軀巨大,但圓頭圓腦依舊不失溫順可愛。尤其是裂開大嘴,露出整齊的牙齒時,仿佛在開懷大笑。而大白鯊則幾乎成了恐怖和死神的代號。沒想到兩種海洋頂級掠食者相遇,大白鯊成了美餐。而挑食的虎鯨只吃一個部位。不是人類推崇的魚翅,而是鯊肝。我猜除了美味可能還補腦吧。
Oscar all kill
雖然是實景拍攝,可惜沒拍到虎鯨對決大白鯊的鏡頭。
之前就看過這個研究,虎鯨會掀翻大白鯊讓其昏厥,而片子里唯一證據(jù)只是五條被虎鯨攻擊了的大白鯊殘骸被沖上海灘,其他幾乎沒有鐵證證實二者沖突,確實這種鏡頭也很難捕捉。
很有意思并且少見的題材:虎鯨為了肝臟而獵殺鯊魚。主要拍攝于新西蘭。
我們要看虎鯨或者鯊魚,無根據(jù)無營養(yǎng)的各種絮絮叨叨差評
換換口味
虎鯨在和大白鯊的食物鏈比拼中占了上風,虎鯨:鯊肝味不錯
一點都不激烈呀??壓根沒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