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原來我愛的只是巡禮片
看過巡禮片的鼎盛陣容和閃回敘事之精彩,很難不期待這部TVB年度大戲??上г谘捕Y片中借由李蓮英半世人生折射半部晚清史的宏大格局,正片劇情反而局限于太監(jiān)們的小打小鬧以及早已看厭的后宮爭寵俗套,頓失大片風范??ㄋ疽矅乐乜s水,除了主演的黎耀祥和米雪,勉強還有邵美琪和岳華算半個大牌,其余演員都不太撐得起場面,梁烈唯的同治正應了一句“穿起龍袍也不像太子”的老話。不得不說巡禮片到正片的落差實在太大,不禁小有失望。唯一的亮點是陳國邦飾演的彭三順,小人賤格嘴臉刻畫得入木三分。他是TVB又一位戲精級別的金牌綠葉,我從來都很贊賞他的演技,如果今年他能憑此角色勇奪最佳男配角,我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2 ) 幾十年如一日穿床板上釘釘
手賤,川大校園影視網(wǎng)有《大太監(jiān)》國語版33集全,下載最高10M/s,于是下載了,于是跳著看完了,于是后悔了。在豆瓣給了一顆星,寫了短評:
“TVB可以完全沒有細節(jié),但不能不顧情節(jié)啊,一個禍亂宮廷的老太監(jiān)幾次逼宮西太后居然都沒有被砍頭;一個和公主不清不楚的太監(jiān)在公主死后遷怒眾人還可以去掐東太后的脖子并且下了大獄都安然無恙。出了橫店的外景,還是狹小棚景的思維與配置,拿腔拿調不說,連狗血都可以幾十年如一日不換?!朵缧娘L暴》可以過家家撒潑狗血,因為當今的師奶沒有道理不講原則無視理性,而旗裝辮子下的宮廷主子起碼懂點兒禮數(shù)吧?TVB拍什么都是TVB?!?br>
看巡禮片,尚有些大制作氣象,卡司也齊整公允,由李蓮英一生折射大清風云變幻,不算出彩,倒也中規(guī)中矩??戳苏ㄋ敬蟠罂s水不說,居然情節(jié)也更換成兩宮皇太后為了名利及鬼子六爭風吃醋:東太后心胸狹窄能力有限,設各種計謀陷害姊妹;西太后光明磊落殺伐決斷,化險為夷心系大清江山領導和諧后宮朝堂;一眾太監(jiān)宮女后宮興風作浪,或義結金蘭或相互傾軋,安德海英俊有為man氣十足,李蓮英是黨的好干部太后的好公仆,更有太監(jiān)與公主的生死戀歌,開開心心歡歡樂樂一家人的閹人配宮女。諸如太監(jiān)可以隨意辭職“過平淡生活”,當主子有難又可以回京繼任本職工作的橋段就不必再表,還有皇帝無意窺見安德海在慈禧懷中痛哭便懷疑兩人奸情,難道皇帝進門沒有事先傳話的宮女太監(jiān)打個招呼?更讓人石化的是,安德海為了保全慈禧居然破口大罵“關起門來我才是你慈禧的真老公”等,為的是可以達到曝尸街頭示眾的刑罰級別以證其凈身之實而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我勒個去,替你們難為得慌,或者說是臊得慌,頭一回覺得香港人比大陸人蠢笨無趣。TVB沒有價值觀,鐵腕統(tǒng)治被美化到無以復加,沒有批判沒有超越?jīng)]有反思,只有沉溺陶醉樂在其中。結尾,光緒登基,慈禧與李蓮英城樓對話,兩人表明不畏閑言碎語共同進步,我想起來今相的自白。積極向上的如果是邪路呢?不管了,向上就好。李蓮英名言:“奴才始終是奴才。”彭三順名言:“好好的不好嗎?”TVB說:“TVB始終是TVB,好好的不好嗎?”
子女爭產(chǎn),妻妾爭風,屌絲自強,紈绔自毀,奸人得報,好人得道,亂世流離終究大團圓,誤會深重最后互諒解,金庸古龍水滸西游,搞笑溫情家和萬事興,TVB拍就是TVB風,陳年老鹵寡淡成尼姑尿洗腳水,幾十年如一日穿床板上釘釘。
MLGB,我怎么寫這么多?!
3 ) 略顯蒼白的誠意之作
跳著看完了《大太監(jiān)》,后半部分的觀感與前半部分差很多,對這部戲豆瓣評分也確實算公道。
有人說它是太監(jiān)版《金枝欲孽》,不可否認,最初的幾集確實有些許金枝的影子,吸引我看的欲罷不能,但是過半就開始疲軟,彈幕里不時會一遍遍刷屏,“希望結局就停在這里”。這絕不僅僅是因為結局悲慘,所以難以接受,而是劇本的情節(jié)和人物構架方面有著重大的缺陷。
首先,從情節(jié)而言,全劇都圍繞在東、西太后斗爭之間,前邊夾雜著六王爺與慈禧的權力角逐,后邊六王爺短暫下線,再回來就成了慈禧的擁躉。(我還以為慕容復會有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呢!)從巡禮片看,整體的格局應該牽涉家國大事,而不該僅僅局限在宮斗,我一直期盼著后邊會有更多的家國大事,結果還是東太后和西太后的斗爭,調起得太高了!這樣一來,觀眾難免對二人的戲份感到疲倦,沒有《金枝欲孽》最后發(fā)現(xiàn)皇后才是大boss的沖擊。
同時,這就造成了人物塑造的問題。以來,東太后像個精神分裂, 我甚至能感覺到Maggie在努力rationalize這個角色,但編輯的鍋也接不住啊。東太后前邊悔過了,然后因為慈禧不原諒自己就又因愛生恨,興風作浪,這邏輯很有問題,倒不如把她寫成心思深重,忍辱負重。不過因為歷史劇的局限,編劇也許想多一點尊重史實,但改了那么多還在乎慈安一個人物嗎?
而且,為了合理化慈安后邊的報復,編劇就得讓慈禧一直不原諒慈安,好幾集圍繞在一個苦苦哀求一個郎心似鐵,我還以為要給她倆組段百合情。同時,陳福這個人物時不時就得跳出來搞事,但是他是為了什么搞事?編劇從來都沒把這個問題交代清楚。似乎惡人不問緣由,就是惡。陳福莫名其妙要招安安德海也讓我一頭霧水,這個人物的邏輯沒理順啊。
這部劇和《金枝欲孽》差得最遠的一點,除了惡人臉譜化,還有人物轉變刻畫不足。金枝最打動人的,是劇里沒有一個純粹的壞人,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即便“變壞”,也是每人都有自己的苦衷。而這部劇里,人物黑化太過突然,而兩個主角慈禧、李蓮英成長又刻畫的不夠。慈禧基本沒什么意識形態(tài)變化,不過刺激她的也就咸豐遺詔和同治過世兩件事,為過多展開。而李同志,天吶,經(jīng)歷了兄弟被陷害致死,老婆被徒弟殘忍殺害后,發(fā)生的改變就是懂得設計別人了,這似乎和他的經(jīng)歷比有點蒼白。我能明白編劇在強調李的善,不能以暴制暴,他學會了主動出擊,但是他的婦人之仁有所改變嗎?倩蓉被殺前,他還告訴倩蓉“添壽”本質不壞。總而言之,他的心理變化是沒有充分展開的,從“小李子”到“大太監(jiān)”,只憑著心中的慈悲,夠嗎?
另外,《金枝欲孽》中四個人戲份是相對平均的,但是《大太監(jiān)》是明確將李作為第一男主的,但是前32集,他基本都在“拉拉扯扯”、“將將就就”,短暫的爆發(fā)之后是一如既往的沉寂。生活中很多這樣的人,但作為電視劇男主,我們渴望更多,祥叔的演技也一定可以駕馭更多的內心戲?。?/p>
安德海被曹永廉塑造得很好,就是死得憋屈了點。凌添壽轉變有點突然,姚雙喜害死了德海該怎么處理也模棱兩可。三順小可愛真是萌翻我了,口頭禪是“好好的不行”,李蓮英最后有他陪著也算安慰。不過,他們兩個恰恰是沒有原則的人,也可能因此更能在紫禁城生活下去吧。雙喜這種認死理的愣頭青是不行的。
巡禮片的黃宗澤演的光緒沒出現(xiàn),楊怡的珍妃沒出現(xiàn),難不成巡禮拍的是續(xù)集?但今天看來,續(xù)集是不可能了。這樣的卡司在今天已經(jīng)很難齊聚。岳華先生去世了,黎耀祥憑此三封視帝,胡定欣后來封后,戲外人生,不也如戲?
4 ) 差強人意,但也出了視帝。
TVB的古裝,至今最讓人崩潰的就是那些假景,就像《耀舞長安》那樣,一眼就看得出那些假景是有多拙劣。所以《大太監(jiān)》在橫店借景,作為臺慶劇,這是很靠譜的一點。但我覺得,在制作方面,除了這點值得肯定外,其他便乏善可陳。鑒于彭三順大受歡迎,先應景的高呼一下,三順爺真可愛??!別覺得我這虛假,我也是真心喜歡三順,只不過說得多了,便覺沒什么必要再筆墨渲染。
反而想說,《大太監(jiān)》除了出了個討好的三順之外,盡皆遺憾。就主題而言,看上去是以描寫太監(jiān)這個群體在紫禁城內的生存、掙扎,乃至情愛為主。雖然始終是以太監(jiān)五虎的內訌外斗為主線,但結局處卻偏偏讓慈禧和李蓮英憑欄遠眺,感慨人生果報。有些不倫不類。在故事架構方面,情節(jié)雖有跌宕,但也頗為突兀,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怎么忽然就變成了這樣。當然這點采用了回憶的手法進行補充,但我覺得用得過多過濫,因為這種手法容易令觀感不連貫,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以為自己是懸疑劇。其實宮斗劇向來是描寫人性最細膩的劇種,但《大太監(jiān)》在這一方面簡直是敗筆。三順的忽然轉性,據(jù)說是被公主感化,原來感化一個本來頑劣的人那么容易,只需要幾句話就可以。雙喜更是讓人不可理解,一開始的個性表現(xiàn)是固執(zhí)有原則,醫(yī)者父母心。到后來為了救公主而出賣好兄弟。又在得知公主早已忘情于自己時,幾乎見死不救。而后更是性情大變,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一個人變好和變壞都一氣呵成,完全沒有糾結的過程。別把太監(jiān)們不當人。劇中還完全弱化了慈禧的影響力。這點姑且算是特意突出太監(jiān)的形象和作用好了。但也不能把這個角色本身的個性抹殺掉。比如慈禧對雙喜的態(tài)度就很值得追問,一個向來霸權,絕對不容忍被人出賣的皇太后,面對轉為污點證人的雙喜,竟然此后可以對其不聞不問,難不成是留著活口給東太后續(xù)命不成?
總之這個劇本和講故事的方式,在我看來完全是硬傷。這點足以拉低這個臺慶劇的質素。
至于演員方面,倒是無可置疑。說到黎耀祥再憑李蓮英這個角色拿下視帝,客觀的說,不因有功,只因無過。從柴九到劉醒再到李蓮英,三個視帝都非時裝劇而斬獲,恐怕下一步,祥仔最需要在時裝方面證明自己。但是如果要說這三個視帝的演技表現(xiàn)得都差不多,我完全不能同意!這個如果要細說就太長篇了,簡單說起來,演柴九的時候,完全是大鳴大放,到劉醒就變得有放有收,而眼下的李蓮英,就像這個角色的特點一樣,將將就就,拉拉扯扯,好像永遠是夾著尾巴在演,很謹微。
米雪說演這個慈禧,重點落在了眼神上,并沒有太多的肢體語言,或者大肆表情。這種表演,如果是角色特別有戲,可能有機會出彩,但實際上這個故事里的慈禧,故事性是很薄弱的,我覺得不是米雪沒能力,而是這個角色只讓她發(fā)揮幾成功力,其實就跟黎耀祥一樣,并沒有充分的發(fā)揮。在視后之爭方面,因為有米雪的存在,不少人難免拿楊怡跟米雪相比,一比之下就覺得楊怡并沒資格拿視后。這種觀點真是搞笑,楊怡都得叫米雪一聲姨了吧,米雪演戲的時候,楊怡還沒出生,如果非要拿二者比,那就等老一輩的都翹辮子了,再讓年輕人上位好了。就像黎耀祥演技再好,劉松仁肯定不在他之下,但劉松仁也沒拿到視帝,大家就把獎杯供起來好了。
我知道一些老TVB迷,喜歡懷舊。我也喜歡,而且一度不能自拔。好像懂得嘆一聲TVB現(xiàn)在不夠看啦,花旦小生跟以前沒得比啦,會顯得自己特別深沉有料。后來覺得很可笑,長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卻絕不可能立刻取代前浪。對于曾經(jīng),也許不過剛好在他們如日中天的時候,看到了最美妙絕倫的演出。而現(xiàn)在,需要重新來接納新生力量,其實也是觀眾的輪回和宿命。
5 ) 《大太監(jiān)》非典型歷史人物
歷史劇并非TVB所擅長,所以他們刻畫出來的歷史人物形象,通常都是另辟蹊徑,與我們之前在歷史書上或在內地影視作品中所看到的都不太一樣,他們似乎更熱衷于去猜度人物內心深處的對立面,一個人人眼中的大英雄,或許也有不可告人的陰暗,一個人人眼中的大惡人,或許也有你所未知的善良。這部《大太監(jiān)》中的慈禧和李蓮英,便是如此,即便大部分的記載和作品中,已經(jīng)給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簽,但是此片在給他們樹立了正面形象的同時,還讓兩人以不屑地口吻調侃般預測史官們將如何唱衰自己,也算是自圓其說。
我們知道的慈禧,對外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對內實行封建專橫的暴政,而米雪版的慈禧,卻是一個兢兢業(yè)業(yè)的好領導,在這兒插播一下,百度百科特別有才,對于慈禧的職業(yè)生涯,他們是這么描述的,貴人/嬪/貴妃/皇太后/太皇太后,這么看來,也不亞于《杜拉拉升職記》了。她為國事終日操勞,哪怕生病也不能耽擱,她對咸豐情深意重,哪怕生死也不能阻隔,她體恤下屬,樂于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她疼愛兒子,堅持對其實行嚴格的教育,她不肯興辦洋務,是擔心洋人的狼子野心,她遲遲不撤簾還政,是憂慮皇帝還撐不起大局。這樣的慈禧,能讓你忘卻了她是一個歷史人物,而感覺她只是一個迫于形勢必須想盡辦法獨撐大局的女強人。
太監(jiān)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身體殘缺、性格扭曲的人物,我們看了太多這一類型的形象,但是黎耀祥版的李蓮英,卻并非如此,他對家人疼愛有加,對朋友義薄云天,對太后忠心耿耿,他足智多謀,卻謹慎低調,別看他總是說拉拉扯扯、將將就就,但是真正到了關鍵的時刻,他一定是那個扭轉乾坤的人。黎耀祥憑借這個人物拿到TVB今年的視帝,他確實把這個人物的各種情緒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陰氣不夠,在這一點上,陳國邦飾演的彭三順,倒是更勝一籌,這個打不死的火鳳凰,就是這片中的一個活寶,真正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6 ) 一點點觀后感
1?雖然關鍵性人物可以改變一件事情的走向,但其必定需要前期后期其他人的支持,或者是天時地利促成。劇里從來也不是靠哪一個人扭轉局勢的
2?這部劇沒有過多著墨到洋人身上[很少洋人出鏡]但是卻一直貫穿整部電影。簽訂條約,回憶圓明園被毀,開設學堂,派遣留學生等等,都能反映出當時的情況。這也解釋了劇里為什么慈禧一直放心不下徹底還政給同治的原因之一。盡管有六王爺主持大局,但統(tǒng)治者自然會擔心下屬有人想要篡權什么的。內憂外患,一個女人在那個時候螚做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是令人感嘆了。
3?至于為什么這部劇叫《大太監(jiān)》
我個人的觀后感,這幾個曾經(jīng)成為過大太監(jiān)的人各有各的特色。不是只有李蓮英。福爺心思重,恃強凌弱(也算是打不死的小強吧,一直作妖,但每次總有意外。);安德海當大太監(jiān)的時候,則是腦子靈光,口才好,玲瓏心思能哄的太后開心。(但他敗在了自己的“妄想”上,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雖然結局并不好,但他最后能為慈禧赴死那份忠心仍然值得敬佩)李蓮英在劇里心思縝密,處事謹慎。而且做事規(guī)行矩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和他的好朋友一點也不像。但勝在他并無害人之心,也無上進之意,只求宮里大家能平安在一起就行。實際上能做到大太監(jiān)這個份上,他們三個哪個都不蠢,但要看他們的聰明用到了什么地方。李蓮英能活到最后是因為他能控制自己,不以惡制惡。畢竟這是最下的方法,想要殺了惡龍,不是只有自己也變成惡龍這一種方法。我看也有很多人質疑說,這個版本的李蓮英就像是三好一樣,怎么可能最后叱咤風云,成為慈禧心腹的人呢。但個人見解,想要變得狠厲其實并不難,像凌添壽,他還不夠狠么,但實際上呢,這樣的人壓根就不會有人信任。在宮里,吃肉人不吐骨頭的地方,不缺乏狠厲的人,也不缺聰明的人,缺的是人和人之間的信任,缺的是義氣忠心。能走到最高處,踩著別人的尸首是走不穩(wěn)的。我也想過為什么他這么容易為別人出頭,還能活這么久。那是因為他其實有腦子,只是從來沒拿出來主動害過別人。而且他也有想要自己遠離朝堂過自己的小日子的心思,不然也不會三順去找他幫忙的時候,他只想帶著倩蓉和如海離京城更遠一點呢(這是他真實的點,他不是一個老好人,不是什么頭都會出)
3?關于因果報應,其實我覺得還挺抽象的。以我的水平,在遇到劇里的情況,肯定也會和雙喜一樣,覺得什么人在做天在看,對于壞人就不應該手下留情。也會想辦法自己動手解決那些害人的人。但其實從他們選擇害人做壞事的時候就已經(jīng)注定了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比如慈安太后,假如當時她選擇的是和慈禧相互扶持,就不會有后面她對慈禧下毒,慈禧對她的不信任。更不會導致自己最后病入膏肓。雖然未來不是寫好的,但當下的每個選擇其實都是在做延長線,都是在提前選好走哪個岔路口。如果當時慈禧太后和同治可以心平氣和開誠布公,也不會有后面的染上花柳。
4?關于感情。
慈安太后對先帝是抱怨,對六王爺是愛而不得;和慈禧姐妹情深,但也可以下毒害她;對同治看似視如己出,但最后聽說皇帝得了花柳,竟然覺得這是報復慈禧的手段;和碩公主把她當成親人,她卻因為自己的計劃利用公主。
慈禧太后對皇上愛之深責之切,皇上卻只能感受到嚴苛和不信任;皇上皇后琴瑟和鳴,但看到皇后對于皇上的嫌棄,真的覺得內心受到一萬點打擊。還有安德海,明明小釵已經(jīng)和別人勾勾搭搭,證據(jù)確鑿,他卻可以依舊熟視無睹,裝作沒事人;倩蓉和伯倫明明原來如膠似漆,甘愿冒著被砍頭的風險私定終身,還愿意奔波千里去找他,結果呢,伯倫能為了吸鴉片就賣自己的老婆,還陷害她和李蓮英sj;安德海能為了太后甘愿赴死;雙喜聽到公主離宮前說的是希望和自己徹底理清關系,竟然有了殺死公主的念頭(這一點是因為雙喜覺得自己對公主朝思暮想,飽受相思之苦,可是公主早已經(jīng)放下這段往事,自己太不值得了。用現(xiàn)在網(wǎng)絡流行的話就叫 只有雙向奔赴的愛才有意義??墒遣皇沁@樣啊,愛本來就是單向的,愛從來不會向任何人承諾說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如果一開始的愛就是為了讓對方也愛自己,那這和“強買強賣”有什么區(qū)別呢。大家都說不要當舔狗,可是不是單向付出的愛都是舔狗行為。我們有自己的理智和意識辨別對方是否值得我們用心去愛,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沒必要把反饋愛的責任和義務強加在別人身上).......一樁樁一件件,我以為有感情的卻發(fā)現(xiàn)好像都經(jīng)不住考驗,我以為沒什么感情的結果卻堅如磐石。甚至看到后來,我都要懷疑里面人物之間的感情是真是假了。但李蓮英始終值得相信,更值得托付。
?可貴的是什么,不是夜明珠里最亮的那個,而是一片黑夜里,始終亮著的那束光。能忍耐,忠義,謹慎有腦子,不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李蓮英到底是怎么樣的,但這個劇里李蓮英能成為大太監(jiān),一定是因為他有別于宮內黑暗的地方。
悄悄的把四顆星改成三顆星!
好一群面泛桃花,春心蕩漾的公公,是拍“大清F4”嗎?
黎耀祥的戲還是愿意看的
作為《甄嬛傳》的腦殘粉,大膽預測五年之內古裝戲沒法超越嬛嬛了,TVB還拿《大太監(jiān)》當臺慶戲,那咱能不能花錢置辦點好戲服,好頭套啊,發(fā)髻后面連攥兒都沒有,大清氣數(shù)盡了,也不差這點錢吧!
胡定欣又一次死在了黎耀祥的面前
三順一哎呀,我就想笑!!哈哈哈哈
不管是黎耀祥還是米雪還是邵美琪,戲窮到要專寫一部太監(jiān)的戲還叫大太監(jiān)來作為臺慶劇可見TVB有多墮落!堅決不會看!
好好的不行嗎?三順的口頭禪多好。終于追完了,演的可圈可點,就是結尾收的有點唐突。
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對白臺詞的設計都是TVB一流水平的,雖然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這改編的還是有點偏頗了。再回到劇集本身吧,全劇最大的敗筆就是姚雙喜這個御藥太監(jiān)的角色了,明明是個溫良之人后面給他寫了一條魔怔的復仇故事線,人設和劇情完全鎮(zhèn)不住腳,明明是因為他的自私自利出賣了安德海害死了公主最后卻正義凜然大喊人性本惡去復仇,太難看了。當年的TVB其實很多人都能獨當一面當主角的,像這劇里的梁烈唯演得皇上和陳國邦演得彭三順,雖然是配角但依舊讓人印象深刻,就更別說主演祥仔和米雪精彩的對手戲了,整體可以打7分,扣的分數(shù)基本都是雙喜那條線。
此劇亮點絕對是傲嬌三順 ,圣母蓮英, 俊俏德海, 中二皇帝的N角基情. PS TVB是要逆天了,大冬天螢火蟲和雪花齊飛 ,90年代日美德引進紫薯也穿越過去,30集劇情除了像背書一樣的念白便空洞無物, 宮斗片還加一段不倫不類太監(jiān)格格純愛拖長劇情.
我真的越來越無法接受TVB模式化的臺詞敘述方式了,能讓我堅持看下去唯一的理由就是TVB男星全都成了太監(jiān)
好吧……套用一句大麻的話,TVB的男星們全部成了太監(jiān),是件不能細想的事兒。夠俗,戲多,苦情點也不少。這就是男版金枝欲孽啊~追之~目前進度6
可以繼續(xù)往下面看。
避免不了惡俗和小打小鬧。但還是比較激烈的。大于三星小于四星。
劇本簡直人神共憤。
歷史上的李蓮英真正是怎樣的人已經(jīng)不得而知。很喜歡黎耀祥的詮釋。黃浩然也在黎耀祥眼前不怯場,慈禧還是米雪更適合吧。
顛覆對內臣的三觀啊。。。。
剛想說前兩集還看的過去第三集立馬回歸原有水準。。。。。嘛,對港產(chǎn)宮廷片不好期望值太高。。。。這劇就是不停的洗白所有人,三順從第九集開始突然傲嬌起來了,萌的一口血
自古皇上是帶綠帽子最多的人,對嗎?
看到抱著光緒登基的時候飆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