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安德烈·祖拉斯基了解不多,一部《著魔》足矣。
容易被奇怪的東西打動,比如阿佳妮那三分半長鏡頭。
關(guān)于這段戲,我后來反復(fù)看了不下二十遍。
如臨煉獄。
如果說是祖拉斯基給了《著魔》瘋狂的力量,那么主演阿佳妮,便使得這瘋狂足以被信服。
在《著魔》里,阿佳妮飾演一位尋常人家的妻子。
她和丈夫育有一子,看似美滿,卻也沒有表面上那樣和樂。
丈夫當(dāng)年不辭而別,突然返家,夫妻早已心存隔閡。
丈夫懷疑妻子與外人有染,于是借私家偵探之手,試圖尋找事實真相。
到這里,好像也沒什么稀奇之處。
無非是疑心病老公和美貌妻子你來我往的尋常故事,對不起安德烈·祖拉斯基以往被世人盛贊的怪才之名。
而《著魔》,從來就沒想過先發(fā)制人。
它將恐懼縫嵌于每一幀背后,不同于入口即化的酒,《著魔》講究余味的震撼。
隨著私家偵探的步步深入,他了解到這個女人的不平常之處。
她避世隱居在一間逼仄公寓,守護(hù)著一間神秘的房間。
房間里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暫不可知,而妻子本人,也過得并不輕松。
妻子保守寂寞煎熬,患得患失,她的情緒如同疾風(fēng)驟雨,不定陰晴。
爭吵、拉扯、自殘,能如何折磨自己便如何折磨自己。
私下里,她還是一位舞蹈老師,對待學(xué)生無比嚴(yán)苛。
相比于將其解讀為政治意味頗豐的蘇聯(lián)對法國極權(quán)壓迫,個人更傾向于理解為她將生活的苦痛傾注于他人。
當(dāng)然,丈夫也并沒有多忠貞。
期間他遇到一位與妻子模樣相同的女人,而不同于妻子的神經(jīng)質(zhì),這個女人明眸善睞,滿足男人對白月光的一切幻想。
丈夫一度麻痹自己,與她曖昧不止。
諷刺的是,同時他依舊無法擺脫妻子突厥的躁動與打擾。關(guān)于妻子是否偷情,這始終是他心中的死結(jié)。
到了這里,祖拉斯基想說的還僅僅停留在表面。
隨著劇情的深入,接一連二的私家偵探都神秘失蹤,丈夫順藤摸瓜找到妻子的公寓,目睹的景象卻讓他大吃一驚。
他發(fā)現(xiàn)了妻子拼命守護(hù)的房間中隱藏的秘密,一只面目可憎、形同章魚的怪物。
妻子與它肆意交媾,而失蹤的私家偵探,便是妻子試圖掩蓋秘密的犧牲品。
偵探被殘忍肢解,扔進(jìn)冰箱,被怪物蠶食,妻子守護(hù)著它,如同進(jìn)行著某種秘不可宣的儀式。
而妻子處心積慮地供養(yǎng)這只怪物,最終的目的不過是復(fù)制出一個和丈夫一模一樣的男人。
真正的丈夫與自己無法真正親近,那就讓我來創(chuàng)造一個你。
到這里,就悟出點“著魔”的味道。
為了愛情哭天喊地、張牙舞爪的戲碼并不少見,可只有《著魔》詮釋何謂這劍走偏鋒、極盡病態(tài)的愛。
在我看來,《著魔》是浪漫的。
拋開工整刻板的政治隱喻與宗教解讀,它的內(nèi)核依舊是一個愛情故事。
只是這愛情已臻化境,表象猙獰,所處常人感官之極限。
多出的那部分癲狂驚駭,看似過火,卻正是這段愛情的動人之處。
身處血泊之中,深情一吻。
從前的疑心、不安、焦慮、謊言、誤會被盡數(shù)洗凈。
如果死亡能夠讓我們再度相擁,那么,我便甘心為你飲彈自盡。
除了愛情,《著魔》中強調(diào)自我與本我的存在,片中有關(guān)它們的闡釋遠(yuǎn)勝愛情之禮贊。
男歡女愛對于男女主來說雖是人生大業(yè),可最終的落點,還是自己。
對于一個自我意識過強的人來說,因為自己的偏執(zhí),容易創(chuàng)造出心中的“魔”,因為自己狠絕凌厲的執(zhí)意,意念都能成為力透紙背的短匕。
妻子忠心守護(hù)的鬼怪,實則是被實物化的心魔,丈夫曖昧的女人,也不過是男人心中的魔。
極致的愛情,在自我與本我面前,更像一抹稍作妍麗的點綴。
追求紅塵幻象是自我,與撒旦做愛、滋養(yǎng)心魔,才是本我。
祖拉斯基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取名為《著魔》。
何謂著魔?
一切皆因愛而不得。
當(dāng)安德瑞茲·祖勞斯基 Andrzej Zulawski找到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Adjani演這個片子的時候,被阿佳妮一口拒絕了,阿佳妮甚至對祖勞斯基的感覺是:這個人怎么能利用我這樣來賺錢呢?
祖勞斯基當(dāng)時非常著急,法國意大利歐洲幾乎轉(zhuǎn)了個遍,也沒有找到女主角,在巴黎的咖啡館,他和攝影指導(dǎo)(Director of Photography)布魯諾·努伊頓Bruno Nuytten聊起此事,布魯諾·努伊頓笑了,說你能給我24小時嗎?祖勞斯基不知道的是,阿佳妮和努伊頓當(dāng)時是戀人關(guān)系,兩個人住在巴黎一個便宜的小公寓里,屬于正屬于同甘共苦的事業(yè)上升期~經(jīng)過努伊頓的勸說,阿佳妮答應(yīng)了出演這一角色,這也為她帶來了1982年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和法國凱撒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這里有2個問題:第一,祖勞斯基竟然不知道這倆人的關(guān)系?!第二,阿佳妮明明缺錢,但是還很挑戲。)
阿佳妮的表演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好的女演員的表演,驚為天人,嘆為觀止。
我只能用《戀愛的犀牛》的臺詞來說:
一切白的東西和你相比,都成了黑墨水而自慚形穢,
一切無知的鳥獸因為不能,說出你的名字而絕望萬分……
安德烈·祖拉斯基在拍本片時正面臨著婚姻危機,影片中大量的爭吵及沖突有著非?,F(xiàn)實的無奈與憤怒,導(dǎo)演丑化了男主妻子外遇及有企圖的男性,甚至于把妻子的欲望對象設(shè)計成為一個非人類的怪物,而男主一再而再的挽留及對家庭的忠貞讓其憤怒及殘忍變得情有可原。導(dǎo)演用女主欲望之怪物用男主外形設(shè)計,而兒子老師又用女主外形,這種類似善惡的交換表達(dá)了導(dǎo)演痛苦撕扯而又不舍的情感困境,片尾處女教師一反之前清純慈愛,露出邪惡的微笑無疑是導(dǎo)演對愛情、對異性徹底的失望與悲傷。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阿佳妮的表演了,雖然不是她第一次飾演這種瘋狂的角色,但卻是瘋得最為徹底的一次,地鐵中的驚叫抽搐完全是其情緒化演出的巔峰成就。影片中比較可惜的就是剪輯問題了,場景之間缺乏足夠的過渡而跳躍,使得作品連貫性欠佳。
這部片子中超現(xiàn)實只是手段,導(dǎo)演借用超現(xiàn)實的手法來展現(xiàn)一個關(guān)于愛情與生活的現(xiàn)實。
男人為了給予妻子和家庭美好的生活而出外打拼,盡心竭力去獲取金錢和權(quán)利,卻忽略了女人的感受。不管兩個人的感情有多深,如果不能全心意地去共同經(jīng)營,婚姻遲早會出現(xiàn)問題,即使他們還是相愛的。
丈夫不在身邊,本身缺少安全感的女人更沒有了心靈上的慰藉,不論是心靈上還是肉體上的欲望都被極度地抑制。這樣久久的等待,相信沒有多少女人會一直承受下去。
片中的丈夫就是這樣,他愛他的妻子近乎瘋狂,沒有人可以替代,即使那個溫柔可人的女人擁有和妻子一樣的面孔。為了挽回這個家庭,挽回妻子,他愿意做任何事包括殺人。在愛情面前他拋棄人性,拋棄恐懼,甚至拋棄了自尊。但為時已晚。
長久的性的孤獨使妻子去尋找新的性伴侶,但那個人之于妻子只是個臨時補給品。而她真正渴望的是自己的丈夫。正是這無盡的渴望將深深地推進(jìn)了怪物的深淵。她對怪物的著魔只是源自對愛人深深的渴望。這份渴望越深她就陷得越深,最后難以自拔。片子后面,當(dāng)她和那個快要進(jìn)化成人形的怪物做愛的時候,她回頭看著走進(jìn)來的那個人(丈夫)說“差不多,差不多了”,只是內(nèi)心把怪物變成丈夫的欲望即將實現(xiàn)讓她看到了曙光。
最后怪物真的變得和丈夫一模一樣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出,她真正想要的,真正愛著的是自己的丈夫。是一個能夠留在她身邊,給她精神和肉體上滿足的丈夫。
我看這部片子的感受是:愛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富足的生活,而是和相愛的那個人生活在一起,不斷給予愛情養(yǎng)分,并從愛情中得到享受?;橐鲋械娜魏我环胶雎粤诉@一點,家庭的杠桿就不會平衡了,不及時發(fā)現(xiàn)并恢復(fù)它的平衡,整個家庭便會面臨崩塌危機。
好幾處都把我看笑了,特像一個小孩兒在向上帝撒嬌:“上帝,為了真相,飛葉子吃致幻蘑菇殺人我都嘗試了,我拋棄了這些低階把戲??纯次?,此刻我瘋癲了,我與異形交媾合體成魔了,難道我對愛的探索還不夠嗎?難道我順應(yīng)自己的本能還沒達(dá)致超越嗎?啊,請賞賜給我一塊糖果吧!”
犀利,凜冽,毛骨悚然。結(jié)尾的那道白光啊,這簡直是最佳末日電影。魔鬼降臨世界,接下來就都是毀滅了
【上海電影節(jié)展映】法語配音膠片版。阿佳妮女神般的容貌與歇斯底里的瘋狂表演讓人嘆為觀止。尤其是那段體力、演技、嗓音三者狂飆的聲嘶力竭癲狂長鏡頭,讓人瞠目結(jié)舌,極為震撼難忘,大銀幕效果炸裂,整個影廳為止屏息顫抖!天使與惡魔一體,信仰與歡愉共存。也許我不能理解其中緣由,但我已被征服
不瘋魔,不成活,跪了,阿佳妮的表演真癲狂。
葛飾北齋的《章魚與海女》是日本浮世繪給歐洲文藝印刻最深的一記,如果設(shè)想一種跟怪獸交媾的情境,章魚怪緊密的纏綿和黏滑一定會是欲望交織令人窒息的極致,有人用作畫為自己大膽的性幻想定格,也會有人用影像來還原性幻想。所以,與其說是一部恐怖片,以兇殺、結(jié)黨、血腥為核心,更接近一部文藝片,將荷爾蒙構(gòu)陷的魔怔,愛的占有欲,被情感所操縱的理智的喪失,甚至正常秩序中所需要的對生命的尊重的不屑一顧,都被忠實地放大。愛情中令人瘋狂的部分,被一擊即中的不可言說的一剎那,縱情縱欲如洪水泛濫的不可抵擋,譫妄、矯飾、歇斯底里,都被阿佳妮在鏡頭里赤裸,殘酷地呈現(xiàn),而信仰、普遍的價值,被極度的狂躁揉捏成一團(tuán),像是對怪物的凝視的同時被傳染了一種沒有來由的崇拜,崇拜的體系和正統(tǒng)精神生活迥然相異,將每一個凝視者倒逼于痛苦的邊緣。
阿佳妮那段地鐵戲是我看過的最逼真的中邪表演……雖然全片可稱道的地方不少,和第七章一樣還是旋轉(zhuǎn)樓梯時空跳接一人分飾多角這些元素……但敘事實在太晦澀混亂,還有不感興趣的宗教元素,看到一半就已經(jīng)快和她一樣著魔了,以后再也不想碰這位先生的片……
波蘭鬼才祖拉斯基代表作,阿佳妮憑此片與同年的[四重奏]加冕戛納與凱撒雙影后。①看過的最佳恐怖片之一,刷新三觀的震撼;②阿佳妮分飾兩角,純潔善良vs偏執(zhí)癲狂,自殘,擺弄雙手,凝望耶穌像的呻吟,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稱影史最瘋魔表演之一;③毛骨悚然的配樂;④結(jié)尾的警報和炮聲,政治隱喻。(9.5/10)
我要造出一個我的你,讓你永遠(yuǎn)留在我身邊
穿著緊身藍(lán)裙子的她,因為已經(jīng)懷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應(yīng),她在無人的甬道里痙攣抽搐,甩頭發(fā),甩購物袋,雞蛋和牛奶都濺爆在墻上。她在這些色彩和污濁中抽搐發(fā)抖,猶如被上緊發(fā)條的玩偶,最后,從雙腿間流出的鮮血和地上墻上的牛奶雞蛋混合成粘稠的液體,觸目驚心
這種片一輩子看一部就夠了~~
3.5 幾場戲擺的不錯。不夠好的原因在于缺乏對人物的凝視,而這種”凝視感”的缺失不完全是運動鏡頭的濫用導(dǎo)致的。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的那場戲我配合著潘瑋柏的《快樂崇拜》看了一遍,現(xiàn)在更沒法直視這個片了噗哈哈。
【B-】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歡,麻煩各位不要再去解讀這片的隱喻和內(nèi)涵了,因為這個三流b級片般的爛劇本根本就沒內(nèi)涵,還談愛呢?這片有個屁的愛。導(dǎo)演極致夸張的鏡頭語言和阿佳妮的表演就是這部電影的所有意義,然并卵,依舊只是個言之無物的花架子罷了
可引起深度不適的經(jīng)典之作,導(dǎo)演更像魔王,開發(fā)出了演員深埋心底的黑暗面,阿佳妮歇斯底里的獨角戲堪稱震撼,身體反張、撕心裂肺的慘嚎、癲狂到底的表演,傳達(dá)出一股來自靈魂深處的恐懼。致敬女神,可以想象事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出這狀態(tài)
挑戰(zhàn)生理極限,癲狂得讓人有點犯惡心。不過美成阿佳妮這個樣子是讓人服氣的,被她蠱惑殺人埋尸什么的感覺都肥腸科學(xué)
不容易??!全體演員只怕都被祖拉斯基折磨得脫了一層皮吧~~梁朝偉為了一代宗師練習(xí)詠春打斷兩次手臂算什么,人家阿佳妮差點自愿把腦袋割掉了更牛逼!雖然也看過不少阿佳妮不瘋魔不成活的片兒了,但還是感覺這次是她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劫后余生,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瘋子還能存活至今,神經(jīng)堅韌!
“從我身體流走的是信仰,而留下的是歡愉” 我靠,你們一定不信,這就是我愛的電影!
#3rd HIFF# 經(jīng)典。大銀幕上看真是太爽了……這尺度能過審也是驚人。沒想到在茹瓦夫斯基這里克蘇魯既可以性愛化也可以政治化,架構(gòu)在柏林墻邊上的克蘇魯故事,加上結(jié)尾用聲音和光來暗示的世界大戰(zhàn)(核戰(zhàn)爭了?),實在是冷戰(zhàn)相關(guān)文本里面必須被好好討論一下的脈絡(luò)。伊莎貝爾·阿佳妮這么折騰自己換一個戛納凱撒雙料影后還是實至名歸。茹瓦夫斯基的運動鏡頭尤其是環(huán)移和橫移實在是極有壓迫力,準(zhǔn)確又癲狂。
真的 迷戀這個詞很關(guān)鍵 這個片的經(jīng)典地位 不需要再重復(fù)了 但我估計真心愛看的人不多 我覺得好多人 老說看什么血塊僵尸的 但其實真正歐美的恐怖大類是這些 入魔一樣 慢慢冷汗的 著魔片 真心是魔鬼邪惡無處不在 但無從發(fā)現(xiàn) 已經(jīng)陷入其中了 看看圣經(jīng)就知道 魔鬼撒旦也是靈體的 這是歐美中邪式的真正原因
阿佳妮你總是離魔鬼太近
柏林墻邊,西德特工的妻子戀上芭蕾舞教師,不可控的幾率取代了信仰,糾結(jié)心靈使身體里異化出上古邪神,人妻從此不食人間煙火,專心培育畸變胚胎。西德特工在嫉妒與仇恨中丟失自我,步步為營的罪案最終為迷亂眾生帶來了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冷戰(zhàn)隱喻,異變情色,癲狂爆漿,波蘭導(dǎo)演祖拉斯基的又一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