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初發(fā)布于 VICE中國,2013年12月30日)
馮小剛新片《私人訂制》里,眾人帶著想 “跟俗一刀兩斷” 的大導演李成儒來到民工窩棚。李成儒對這個地方很滿意。
楊重上前:“您要中意,這可得花不少錢?!?/p>
李成儒輕描淡寫:“千萬別提錢,提錢就俗了。這件事沒預算,上不封頂,你們就辦吧?!?/p>
楊重大喜,叫馬青招呼民工立刻搬家。
這是個不起眼的時刻,卻標志了 “3T公司” 的最終墮落。這個來源于王朔之筆,寫在中國電影史上的傳奇經(jīng)濟體,終于從渾身是膽、不破不立的新鮮團隊,變成了按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律辦事、假裝彬彬有禮、笑里藏刀、傻客戶的錢扎起沒夠的雞賊活動會展公司。此類公司在北京東三環(huán)沿線有1000家,提供約20000種騙錢方案供人選擇。
盡管營業(yè)額一飛沖天,楊重也步入了成功人士行列,但對于所有愛過那個3T公司的觀眾來說,這真是令人遺憾的一刻。
1988年,導演米家山把王朔的《頑主》拍成電影,大熒幕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于觀、楊重、馬青這三個角色。三個小伙伴成立了 “TTT公司”,簡稱 3T。無論這個公司概念后來被馮小剛接管還是王朔續(xù)寫,無論公司的名字變成 “好夢一日游” 還是 “私人訂制”,都不能影響這一事實:中國影史上出現(xiàn)了一個如同《異形》中的 “維蘭德-湯谷公司”(Weyland-Yutani Corp.)一樣,貫穿、影響整個故事系列的經(jīng)濟實體。
經(jīng)濟體一般屬于故事背景范疇,但也往往有獨特的設(shè)定與氣質(zhì),在歲月中發(fā)生著故事,影響著角色們的命運。now,let’s check 一下 3T 公司的 profile。
成立時間:1988年
創(chuàng)始人:于觀、楊重、馬青
首任 CEO:于觀
公司地址:北京(1988年、1997年),海南(2013年)
公司口號與宗旨:
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過(1988年)
成全別人,陶冶自己(1997年)
成全別人,惡心自己(2013年)
業(yè)務范圍:
代人約會、代人受過、活動會展、心理咨詢、家政服務、人力租賃(1988年)
小型情景體驗(限一日)、演藝經(jīng)紀(1997年)
大型情景體驗與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大型活動會展、墓前代哭(2013年)
1988年,于觀、楊重和馬青租下了一個門臉,在門口打下 TTT 公司的招牌,做起了開門生意??粗镜?logo,圍觀群眾七嘴八舌,紛紛表示:什么 3T 公司,跟賣殺蟲劑的似的。
“那不是寫了嗎”,他們的業(yè)務是應客戶要求陪聊、陪侃、在合適的時機代人受過。業(yè)務員馬青、楊重出去跑,CEO 于觀在家開拓新客戶。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三個人會互相幫助。
應肛門科大夫王明水的要求,楊重陪他的女朋友,百貨公司手絹柜臺組長劉美萍逛街一天。我們不知道 3T 公司是如何跟王明水收費的,但可以猜出是一口價制度。劉美萍稱“他答應過給我買皮大衣”的時候,楊重咂嘴:“哎呀,我們公司這個業(yè)務還沒開辦呢”;馬青要招待劉美萍吃頓便飯的時候,于觀說:“行啊,自個掏腰包兒”。
注意:他們誰都沒有提出工作中發(fā)生的費用由客戶報銷的觀點。美好的純真時代!
88年的 3T 公司做這樣的生意:客戶是吃著死工資、蹬著自行車的小老百姓,他們余錢不多,煩惱不少,能排解的盡量自己排解了,不好排解的,沒準來找這個 3T 公司試試運氣。不過可不愿意多花錢,更不會負擔排憂解難過程中發(fā)生的一切不可預知費用。于觀、楊重、馬青必須盡可能想招兒,發(fā)揮潛力,降低成本,在給定的回報內(nèi)完成任務。
所以我們看到,為了籌劃作家寶康的 “TTT文學獎發(fā)獎大會”,馬青親自蹬著板兒車,把一車咸菜缸子拉到了位于三元西橋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然后跟于觀翻著白眼:“您不給錢就想弄獎品?弄著這壇子滿不錯了。”
這次 “TTT文學獎發(fā)獎大會”(會展界的發(fā)軔時期,用詞樸實謙虛,還不好意思、或者沒人會辦 “頒獎盛典”)可謂公司草創(chuàng)時期的巔峰個案,能印到公司彩頁 “樣板項目” 里那種。
雖然于觀用 “非常的粗俗!” 來招攬觀眾,但是朋友,這還真是一次藝術(shù)的盛會?,F(xiàn)場放起 Ambient 電子樂,長長的 Synth Pad 延音,破碎的 HiHat 打出暗冷氛圍,京劇扮相的孫悟空、時遷翻著跟頭出場,80年代《世界時裝之苑》女郎上臺,西廂記、諸葛亮、民國地主、賬房先生,漫天扔傳單的五四女學生、扛著刺刀的紅軍八路軍、舉著大字報的文革紅衛(wèi)兵、《健與美》封面肌肉女從T臺魚貫走出。身著 “59式” 白色夏季警服的人民公安,對霹靂舞少年做出“準許通行”手勢。而后音樂一變,4/4 拍 New Wave 舞曲響起,曹操跟 Red Guard 跳起 Disco。
國展在燃燒。
發(fā)獎大會后的 3T 公司自信爆棚,找他們侃大項目的人也來了,還組織了一次戶外義務服務日,免費給市民做生活、心理咨詢。改革開放第一次蜜月期尚未完蛋,人民群眾對未知的憧憬正處高潮,老百姓對市場和民間的力量感興趣,沒人當他們是吹牛。當然也有反對者,一看就是老同志的于觀他爸義憤填膺地發(fā)問:“笑話,要你們?yōu)槿思医怆y,那還要共產(chǎn)黨干什么?”
連反對者都顯得特別認真。
后來,代為看護的老人發(fā)生墜樓事故,3T公司背上了數(shù)額不小的賠償,并被勒令停業(yè)整頓。有意思的是,這不是法院,而是 “街道黨組” 的決定,由一位老太太街道干部宣布。哥仨郁悶得想打人,最終還是賣身還錢,于觀把門臉轉(zhuǎn)讓給 “環(huán)球婦女用品集團公司”,決定給公司改名。
3T 公司的第一段故事,就在唐山口音的 “處理決定” 中落下落幕。
1997年年末,《甲方乙方》上映,這次的編劇沒署王朔的名字,但主要段子、包括公司名 “好夢一日游” 都來自王朔的《你不是一個俗人》。原作中的于觀、楊重、馬青、丁小魯變成了電影里的錢康、姚遠、梁子、周北雁。
3T 公司變成 “好夢一日游”,專門策劃特種活動 ―― 所謂情景體驗。趕上了也接藝人經(jīng)紀的活兒。幫書店小老板過巴頓癮,幫廚子過守口如瓶癮,幫大款過苦日子癮,幫街坊孩子過戀愛癮,幫明星過引退癮……此時的公司調(diào)度大場面只當平常事:巴頓將軍一出兒,一個群眾演員100塊錢,用了好幾十個;“打死我也不說”一節(jié),“不下200個哭喪的鄉(xiāng)親”,人均也得半袋化肥。
雖然公司員工仍需親自上陣,但用企業(yè)界術(shù)語講:有渠道了。
“渠道” 當時算社會稀缺資源,客戶簡直是哭著喊著要給 “好夢一日游” 送錢,發(fā)毒誓決不違約。葉京飾演的大款舒展全身,揮桿一擊,沖姚遠說:“我要是反悔,瞧見沒有,這球場,還有那奔,就全歸你們了?!?/p>
公司生意做大了,也有了正式的合同,事兒不兮兮地寫明:“……括弧,如遇戰(zhàn)爭、自然災害及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 還成了街道認證的 “文明專業(yè)戶”,掛一屋子錦旗。老人們不像《頑主》時那樣,去辦公室直斥 “你們那個荒唐公司”,居委會齊大媽拎著菜過來傳達 “街道的布置”,眼瞅著公司就成了街道工作的抓手??梢姡昂脡粢蝗沼巍?已經(jīng)走出了 3T 時代胡逼青年的形象。
此處電影想必是有意安排了一個彩蛋:在公司 “連口水都沒喝” 的齊大媽的飾演者,正是《頑主》中宣讀 3T 公司停業(yè)決定的街道干部飾演者 ―― 李濱老太太。這回她已經(jīng)徹底是北京胡同口音了。
雖然 “好夢一日游” 在 government relationship 和 localization 方面頗有建樹,但公司也保留著具有90年代風格、街道居委會尚未失靈、“貓還沒有受到重視”之前的那一點純真。(語出 @大咕咕咕雞 新浪微博:“需要過一段90年的夏天生活,怎么辦。使用固定電話,用錄像機看香港槍戰(zhàn)片,學習騎摩托車,跳迪斯科,手工制作沙發(fā),拍攝彩色照片,游泳,喝散啤,和年輕小姑娘交朋友,寫武打小說,怎么辦,我應該去哪里?陽臺不封閉,你穿的確良襯衫,梅花牌秋褲,在陽臺反復拋接一顆新鮮牛丸。貓還沒有受到重視?!保?/span>
姚遠鄭重承諾:我們這不搞三六九等,凡是群眾需要的,就是我們樂于奉送的;哥幾個在掛著希望工程 “大眼睛女孩” 海報的辦公室里涮火鍋過新年的場景,無論正看倒看,都還有種真誠親切在其中。
同 3T 公司一樣,影片進行到最后,公司經(jīng)營也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錢康語重心長:“業(yè)務,是越來越火了,顧客,是越來越多了,錢,是越掙越少了”,“那是,一激動就白送,接十個活兒五個大酬賓”。最后幾人在燕京罐啤中決定:“咱干脆把它辦成一慈善機構(gòu)得了!” “慈善機構(gòu)!”
許多肝膽相照的話之后,3T 公司的第二段故事落幕了,姚遠說出了那句著名的結(jié)束語: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果然是令人懷念的1997年。時近世紀末,香港已回歸,整個中國社會都有種正在抱團兒融入世界的感覺。大款、明星多了,說不用你給排憂解難了,街上有好多樂意就為過癮而花錢的人,也挺可信,挺能符合老百姓期望的吧?曾經(jīng)的 3T 公司,在9年市場經(jīng)濟的洗禮中扎住了現(xiàn)實的腳跟,轉(zhuǎn)型成一個雖略有些市儈,但仍不失自己姿態(tài)的獨特企業(yè)。
有一個細節(jié),正好做這種“前市場經(jīng)濟姿態(tài)”的注腳:英達的巴頓夢完活兒,錢康、姚遠等現(xiàn)場扒他的衣服,英達喊:“那你們不能搞一個好夢十日游什么的?你開價,你開個價!”
眾人沒聽那個,沒人停手。錢康告訴他:過過癮得了。
又過了16年,2013年年底,《私人訂制》上映。這部王朔署名編劇,本來想叫《甲方乙方2》的賀歲片,終于用回了原本的人物姓名:楊重、馬青,帶兩個新女性角色,小白和小璐。
公司改名 “私人訂制”,人物也有變化,楊重人到中年,仍由葛優(yōu)飾演,馬青則變成了一個管楊重叫 “楊老師” 的嫩der后生,兩個女的也是青年人。于觀消失,不知是主動賣掉股份退出,上瑞士釣魚去了,還是在血雨腥風的中國式合伙中被趕出了管理層??傊?,團隊變成了一老帶三小。
“老帶小” 的路數(shù)說明這是個有歷史、有階級的企業(yè)了,跟三個哥們兒聯(lián)手創(chuàng)業(yè)的氣氛已有分別。老楊重挑起CEO責任,管出主意,管演知音,管刻意用FM103.9廣告腔說話,用虛偽的真誠對待客戶和員工。小馬青和兩個小妞唯馬首是瞻。
4個人都有了專門職務:愿望規(guī)劃師楊重,情境設(shè)計師小白,夢境重建師小璐,心靈麻醉師馬青?!皹I(yè)務員” 不復存在,新職務名稱完美地配合了新公司的氣質(zhì):神神叨叨,假模三道。
尖酸無益,我們做分析的,還是從數(shù)據(jù)來看公司經(jīng)營。3T 公司的人力成本基本為0,“好夢一日游” 群眾演員一人100元,“私人訂制” 一場拼盤 party 之后,馬青宣布:“演大亨、上流社會的每人500,扮貴婦名媛自帶服裝的每人800,到我這領(lǐng)錢!”
這場 party 里有一個女孩,想過有錢爹給辦盛大成人禮的癮,馬青告訴她:活動最少80位起,每位500。也就是說,每個體驗項目,客戶付給群演的錢是40000元起,還不算“場租和服裝費”,也沒算給私人訂制公司的 “愿望規(guī)劃、情境設(shè)計、夢境重建、心靈麻醉” 費用。如此推算,“私人訂制” 接一個項目至少8萬起,額外費用肯定客戶報銷,也難怪苗圃、范偉都嫌這四個人太糊弄事兒了。
后來女孩求便宜點,馬青想了轍,給她拼到另外一活動里。結(jié)束時女孩表示意猶未盡,馬青皺著眉頭,來了這么一段:
“知足吧 ―― 沒花錢就辦這么隆重一 party,為了讓你過癮,我比原定進來抓人的時間推遲了半小時。知道半小時什么概念嗎?半小時,這幫群演多喝了我十箱紅牛。”
這段 “你沒花錢就……” 的臺詞,一下讓我想起1988年拉著咸菜壇子的馬青頂于觀的話。只是那時的馬青擠兌的是自個哥們兒和摳門上司,今天的馬青擠兌的是一個夢沒做夠的18歲小姑娘客戶。我管前者叫不羈,管后者叫雞(賊)。從梁天的 “大馬青”,到何冰的 “小馬青”,再到鄭愷的 “小小馬青”,前兩者各擅勝場、等量齊觀,最后一位小里小氣、狗尾續(xù)貂。
至此,曾經(jīng)的 “3T/好夢一日游” 公司,完成了向無原則無底線企業(yè)的轉(zhuǎn)變。是錢就賺,少了不干,對待客戶當面點頭哈腰,轉(zhuǎn)過頭就罵傻逼,讓一點利,恨不得連你骨頭一塊吃了。
到了2013年,這個公司存在的基礎(chǔ)也開始變得可疑。是幫平民圓夢還是幫富人做夢?若說幫平民圓夢,這收費門檻可并不親民;若說幫富人做夢,這四個小碎催好像也沒體現(xiàn)出什么過人的想象力和執(zhí)行力來。
1988年的 3T 公司,設(shè)定了2毛錢的掛號費制度,碰著解決不了的還得退還;馬青為了公司運營成本愁得慌,因為工商說這算 “特種經(jīng)營”,稅特高;1997年的錢康、姚遠在經(jīng)濟危機下表示不要工資,管飯就行,梁子和周北雁第二天就要拉贊助去;2013年的楊重楊老師在海南島上做道場,賺得滿坑滿谷,給人換血,又號召全國人民互相道歉。25年來,圍繞著 3T 公司的現(xiàn)實感一步步地薄弱下去。
25年的故事,從中國版《猜火車》走向內(nèi)地版《家有喜事》;25年的主題歌,從搖滾王迪走向糙哥韓磊,又到溫情感傷的黑框眼鏡歌手;25年的財報,在震蕩和危機中節(jié)節(jié)攀高;25年的心性,劃出了一道令人心碎的下墜軌跡 ―― 熱情與夢,已不存在于公司人的心里。
今天的楊重,行動坐臥都很像曾跟3T侃 “萬人大飯店” 項目的侯耀華。這種 “成長” 令人感慨。不知從一而終演繹了三代楊重的葛大爺,是否還能想起 “可以為了一頓飯什么都能不干” 的歲月里,青年楊重臉上的那一抹哂笑?
text | 劉陽子 本文初發(fā)布于2013年12月30日 VICE中國
馬曉晴,在電影《頑主》里,絕對是人見人愛的姑娘。
那萌,那灑,那小情緒,那小傷心,那小手絹,敢視而不見的,能不動心的,就兩個。
一個是于觀他爹,享受離休待遇的老革命。
另一個是趙老師,年輕時受過苦,現(xiàn)在專門給年輕人做思想工作的正能量大叔。
他們倆,只會說教,不會睡覺。
一個是,沒魅力沒能力,不自己一個人睡,已經(jīng)睡不著了。
另一個是,有文化有地位,總想安全第一,做夢都想睡個免費到家的小粉紅。
本質(zhì)上,都是愛情無能者。
他們倆的虛偽,襯托了年輕人的真誠。
他們倆的虛張聲勢,證明了年輕無極限的真相。
他們倆被嘲笑的根子,都是慫。
面對,激流勇進的人生大道,他們都慫了,都想躲在體制內(nèi),指手畫腳,假裝有愛。
父親,假裝愛自己的孩子,卻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導師,假裝愛年輕人,卻只想占年輕人的便宜。
他們很可笑,
但,他們的殺傷力,可真不小。
電影里,三替公司,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過,這么好的業(yè)務,就是被“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勢力關(guān)掉了。
現(xiàn)實中,
你碰到趙老師,可以打丫挺的,或者,躲他遠點兒。
但如果,你爹,跟于觀他爹一樣呢?
不理解你,不支持你,不替你扛事兒。
你最佳的應對,是去談一場戀愛,以靈魂見肉體的戀愛,
愛上你的人,
一定是你的三替。
你能睡上的人,
你就是她的三替。
愛情的重要性,在于,它把人生目標簡化了,
Just one Kiss,Only need Durex,She is right.
趕緊拿起手機吧,少年。
盤她。
備注:
《頑主》The Troubleshooters (1988)葛優(yōu)、張國立、梁天、馬曉晴
很牛逼的一部電影。時裝表演上,諷刺大會上,比現(xiàn)在那些磨嘰的電影好太多。那時的搖滾樂也很牛逼呀,現(xiàn)在的小P孩還呻吟什么
BGM強烈好評
80年代太強悍:社會青年張嘴就是弗洛伊德尼采、扔一石頭能砸中10個詩人、時裝秀如意識形態(tài)大聯(lián)歡;這么多年過去,社會的人際架構(gòu)未變,一曲國產(chǎn)搖滾吼出的仍是心聲,混混青年太可愛,能把叫獸玩死,“邏輯不對啊,你們應該痛苦”“可是我們不痛苦”,這種代溝和偏見至今無法消弭。
感覺是前馮小剛時代的代表作啊,那時候就興這個,《頑主》是始作俑者,馮都是跟風的。
T臺秀那段拍的是好,但跟影片結(jié)構(gòu)其實沒多大關(guān)系,沒必要過高贊揚。想想中國古代的現(xiàn)代的各種元素齊聚一堂,其實也算是多元化吧,雖然讓人迷茫也讓人困惑,但總比一言堂好。這片反映出的青年的生存狀態(tài)的確很大程度上能夠注解第二年的事件。專家教授看來在那個年代就已經(jīng)不是個好詞兒了。
中間那段時裝秀,現(xiàn)在看來驚為天人。八十年代的電影自由度也可見一斑
哥們兒就喜歡俗的!!
張國立真帥。那時候的北京啊
頒獎禮上時裝走秀的一段簡直是神來之筆!!
張國立的牛仔小熱褲
我覺得這個才CULT
拍的太漂亮了,就中間搞得那個TTT頒獎典禮那個舞臺走秀,穿越時空和年代的那個想法就太棒了。從地主和闊太碰撞農(nóng)民,紅衛(wèi)兵碰撞古代人,八路碰撞國民黨,老財主搖頭感慨現(xiàn)代時裝風格,到老農(nóng)民學跳霹靂舞,到后來的大家手拉手消除了葛洪隔閡和界限一起跳“的士高”的這個點子,簡直是絕了!
現(xiàn)代派?!跟她侃尼采~~!
您甭提我操心 我就一傻波依
那時德育叫獸趙老師就已經(jīng)口出“杯具”了
張國立演的于觀跟他爹說:“我怎么就那么不順您的眼呢?我一不殺人,二不放火,三不上大街上游行去……”結(jié)果這電影上映以后第二年就……
有人說 你非得要有時代記憶才能欣賞這樣的片子 那我覺得你想象力也差了點吧 別的時代的藝術(shù)作品你還看不看了
馬曉晴跟張國立聊天的那場戲是在天安門廣場上,以后拍電影可再也沒這場地了。
真好,奇怪這樣的片居然不是禁片。那頒獎的段子真贊啊。
北京男的永遠就是這么讓人又愛又恨 沒有厚實的肩膀 卻甘愿讓他們把頭埋自己懷里感受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