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鬼臆,任是看透也枉然
好萊塢每年都會出幾部佳片,當然咯,爛片一貫會更多。1999年,稱得上經典之作的電影群尤其龐大,敢情導演也喜歡扎堆。粗粗算一下,有對后來的劇情片影響深刻的《美國麗人》《綠里奇跡》《美國派》,商業(yè)片里出了《木乃伊》《黑客帝國》《星戰(zhàn)前傳》,我個人喜歡的《八毫米》《木蘭花》,更難能可貴的是誕生了經典中的經典《搏擊會》和《楚門的世界》。
1999年,正在走下坡路的發(fā)哥留下唯一一部在好萊塢叫得響的《安娜與國王》,北野武拍出了《菊次郎的夏天》,香港人則用《暗戰(zhàn)》給自己正名——所以說,靈感和天才一樣,應該是有傳染性的,就像94年的好萊塢電影、96年的NBA選秀,還有61、62年出身的那撥散文詩人。
《鬼眼》就誕生在那個“35毫米精品扎堆的年份”,不過以今天的眼光看,這對它而言并沒有絲毫影響,鶴立鶴群還是鶴。當年這部卓爾不群的杰作讓我對心理懸疑電影的認知上升到一個嶄新的層面——原來真正的好電影同樣也可以是這樣的。
盡管MPAA給它的分級定在PG-13上,歐洲國家多為16級,偶爾也有亞洲國家定在R級上的。但《鬼眼》其實算不上一部恐怖片,連驚悚也談不上,我不記得有被他嚇到心跳加速的情節(jié),不過一樣體會到窒息。
心理電影的至高境界不是觀眾得以身臨其境的快感,而是觀眾最終凌駕其上的悲哀感——能達到這個級別的屈指可數(shù),《致命ID》和《薔薇紅蓮》恐怕都算不上,《閃靈》和《香水》倒有異曲同工之妙——盡管這些影片都算不上一種類型。
個人認為,知名的好萊塢電影中,在鏡頭語言和結構銜接的技術層面上,《鬼眼》是頂尖中的頂尖的,盡管它沒有十分好的故事、畫面、音樂、特效以及邏輯。它讓我想到了偉大的《蝴蝶效應》,當然還要加上《七宗罪》、《記憶碎片》、《穆赫蘭道》等等。
許多影評人如此評價,“一部探討家庭倫理道德的心理電影”——我卻覺得這種說法未免淺顯得有失公允,恐怕杰出的導演被按上這些條條框框,才是他們最終泯滅的根源。
個人感覺,《靈異第六感》的譯名不如《鬼眼》,后者更詭異貼切,也是唯獨可以講清影片本旨的一個字眼。
麥克是個兒童心理醫(yī)生,被一個自己曾經放棄治療的青年槍擊,一年以后,當日目睹這個青年飲彈自盡的麥克決定幫助一個同樣有著心理問題的小男孩柯爾??聽枔碛幸浑p天生的鬼眼,他可以看到死人,自然沒有人相信他的特異功能,母親也覺得小柯爾有嚴重的心理疾病。
麥克用他的真誠和耐心讓柯爾終于相信他,兩個同樣孤獨的人攜手幫助一個死去的女孩找到了殺害她的兇手。男孩漸漸找回了屬于他的童真,而麥克則解開了屬于他的心結。他回到了至愛的妻子身邊,看著她香甜地入夢。倘若影片至此結束,恐怕也是完整的,但結局著實讓我目瞪口呆——事實上這個結局,觀者都已在影片過程中隱約猜到——但導演將它瞬間揭示的片刻,你還是很難不被深深震撼。
和《記憶碎片》相似,哪怕前99%的鋪墊索然無味,最后1%的真相還是教人瞠目結舌。妙趣在于回味之前一個半小時的諸多細節(jié),每一處無奇此刻都成了妙趣橫生的精巧鋪墊。導演確實深諳此道。
這是一部強烈個性化的電影,但是卻不是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對今日早已見多識廣的觀眾來說,故事情節(jié)還是稍嫌俗套了——我一貫覺得,要不就弱智已極,走純粹的溫情或者搞笑路線;倘若以檢驗觀者感官或智商為己任,那么就應該精巧至極,恐怖至極,震撼至極,或者離譜至極。
也許是從票房的角度出發(fā),雖然打著恐怖驚悚的旗號,但就畫面語言而言,《鬼眼》的沖擊力只是差強人意。影片的經典之處不在于情節(jié)的離奇巧妙,和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意及想象力,而是結構設置的天衣無縫,以及導演時刻賦予影片的人文情愫。
實際上,電影中的血腥、幽靈、鬼的泣訴和刻意營造的哀殤氛圍,襯托出的是某種人性的缺失和時代的悲哀。因此,我不贊同“一部探討家庭倫理道德的心理電影”的說法,我反而覺得,影片中無時無刻浸透著的孤獨感,才是編劇和導演真正傾訴的核心對象。
孤獨的心理醫(yī)生、孤獨的兒童、孤獨的母親、孤獨的失去丈夫的未婚妻、孤獨的女孩的鬼魂、孤獨的吊死鬼、孤獨的沒有死卻形同死亡的無數(shù)個靈魂……
借用一句俗套無比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并不是用來睜開看世界的,而是用來閉上躲避世界的。我們擁有和小柯爾一摸一樣的孤獨,但是我們畢竟看不見也聽不到,所以我們要幸運得多。
奧斯蒙德的演技就不多說了,每個人都在贊賞,大概只有一句話可以闡釋他的天才:“老婆,來看神仙啊?!贝_確實實,我真的認為他的表現(xiàn)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結合了這個星球上最成熟的表演和任何成年影帝所不具備的渾然天成——正因為這種天才畢竟存在,我也就不懷疑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具有鬼眼的人。
至于威利斯,他在本片中的表演同樣精彩。他自然不是德尼羅那樣超凡脫俗的戲癡,也不是漢克斯那樣入木三分的戲骨,但他的演技毋庸置疑,《鬼眼》中的成熟深邃,痛苦掙扎、溫情關愛、淡定解脫,都是威利斯電影中不多見的。就演技而言,雖然沒有超越《低俗小說》,但已經是他的巔峰之作。
威利斯似乎和德尼羅一樣,既有表演爐火純青的《十二只猴子》《出租車司機》,也有爛到無邊的《完美陌生人》《愛好者》,大概這是美國人的生活哲學吧——或許,得以正視靈魂的唯一法門便是自身擁有一顆極端隨性灑脫的靈魂。
因此上,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鬼眼開闔與否,根本不重要——鬼臆存于心,任是看透也枉然。
這部片子值得看上三遍,第一遍用于尋找震撼,第二遍用于體味震撼,第三遍不為任何理由,你就安靜地看吧。然后就是思考,那些悲哀、殤痛、恐懼、死亡、血肉、孤魂,它們先將你擊倒,然后將你擊垮,最后是粉身碎骨地撕碎。
麥克幫助的是一個孤獨的心靈,但這種幫助從根源上來說是微不足道的。那個孤獨的心靈首先是適合接近死亡的,然后才是被救贖的——就像誰也無法避免褪色的戒指從指尖滑落,咣當墜地。
不過宿命的悲哀。
有一天,當《鬼眼》這樣的電影也無法給予我震驚——因為周圍,轉身,觸手可及都是飄散的幽靈。這難道是觀者的進步嗎?
還是宿命的悲哀。
2 ) 論片尾十分鐘的重要性(有劇透!)
小男孩柯爾,有特異功能,能看見所有地方的所有鬼魂,他經常被同學們孤立并被稱之為怪胎,他甚至不敢告訴母親自己的能力,唯恐唯一關心自己的母親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怪胎,直到他遇到了心理學家麥克,他向Mike傾訴了一切,但他倆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最后結果卻遠不止這么簡單......
在看最后10分鐘之前,我的感覺是這樣的:這不就是一部很普通的小孩兒有特異功能能看見鬼魂的電影嗎?然后心理醫(yī)生進行各種的疏導,中間加上幾個小孩眼中各種死法的鬼魂之類的嚇人橋段?
這明明就是一部很普通的片子,頂多年代早一點,思維可能超前一點,演員演技好一點,有布魯斯威利斯這種的大牌
有幾處很有意思的地方,小男孩柯爾在學校與麥克一起時看到了三個吊死鬼,他害怕的不敢動,明明是只有他一個人才能看到的,他當時卻對麥克說“你能不能跟他們說讓他們離開?”
而在先前,柯爾也說過自己能看見所有的鬼魂,但是那些鬼魂互相看不見,并且他們都認為自己沒有死
柯爾還說,鬼魂會執(zhí)著于自己生前的事
在當時看來,這并沒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他對麥克的請求感覺讓人以為是一個恐懼到極點的小男孩發(fā)自內心的祈求
而對于麥克,妻子對他的冷淡,僅僅因為自己曾經放棄的學生來到了自己的家并持槍自殺,至少麥克是這么認為的。
被妻子的無視,妻子又出軌,讓麥克感到的絕望。
在有一次麥克回家后,那個時候麥克已經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出軌了,但家里的電視卻播著自己結婚時的錄像帶,這顯然不是麥克所為。
當時的我理解成妻子出軌的愧疚和對自己曾經丈夫那個樣子的思念。
還有在后來那個求助柯爾的小女孩的葬禮上,話說這種葬禮來的應該都是主家認識的人,但是麥克的到來,并沒有引起任何人發(fā)現(xiàn),當時我就顯得很疑惑:那么大個陌生人在自己家里亂竄真的沒事嗎?而柯爾的到來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是自己的某一個朋友帶了孩子來,不在意是很正常的。
還有一個對于我來說很有意思的地方,柯爾的媽媽將柯爾從派對上帶回來之后,發(fā)現(xiàn)柯爾身上的傷。在那么晚的情況下,我以為她會打給麥克祈求幫一幫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打給了欺負柯爾的朋友家長,看起來理所應當,但是總感覺哪里不對。
而看完最后的10分鐘,影片將兩個男主的深度,尤其是柯爾給拔高了一大截。
而前面我們看起來很別扭的地方,都得到了非常合理的解釋,也發(fā)現(xiàn)了前面的很多都是暗示,劇情的安排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柯爾對麥克讓鬼魂離開的請求,原來是柯爾在恐懼的那一刻忘記自己需要對麥克的隱瞞。
而麥克妻子對于麥克在冷戰(zhàn)加出軌情況下還看結婚錄像帶則是驗證了麥克的死
而其余的地方都是因為麥克在普通人眼里是不存在的。
各種劇情安排的恰到好處,如果放下這個片中的懸疑不說,會發(fā)現(xiàn)更讓人震撼的地方
麥克身上的血,是自麥克死后就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說柯爾一直知道麥克是一個鬼魂,而麥克自己卻不自知。
要知道在電影前半部分的柯爾對鬼魂是極度恐懼的,但是他卻接納了麥克,并對麥克敞開心扉。
而邁克也讓他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鬼魂都想要害自己,有的鬼魂需要柯爾的幫助,而有的鬼魂,像麥克這樣,就是想要幫助柯爾。
如果站在柯爾的立場,我們可以仔細的體會一下,科爾當初是戰(zhàn)勝了多大的恐懼,才會接近麥克
這才是電影最好看的地方
最后我再說一句題外話,對于那些怕鬼的人,可能你認為會有一些壞鬼會傷害自己,人有好人也有壞人,故鬼有好鬼也有壞鬼,那些好鬼們會幫助你的,不要怕
3 ) 《第六感》有哪些細節(jié)打動了你?
我還是被其中有關家庭的部分給打動的。
一個是思高從閣樓回來,他媽媽把他放在床上,看到了身上的傷口,直接給其他小孩的父母打電話。
一個是思高和他媽媽和解的一幕。他媽媽說:我問的是你有沒有為我感到驕傲。思高伸出手臂,喊了一聲“mum”,和他媽媽抱在了一起。
其他的,思高一本正經的問他媽媽,“我是不是freak”,他媽媽正視他的眼睛,并讓他正視她的眼睛,堅定的說:不是的,你絕對不是。
上面的這一些能打動我,與原生家庭的體驗有關??础度斯ぶ悄堋贰垛袢恍膭印贰镀孥E男孩》都會看到美式家庭親子關系當中的閃光點,閃到淚目,平靜以致恍惚。
4 ) 人與鬼魂的對話——《第六感》
好萊塢有一句笑言:不要與孩子或狗演電影。原因是他們會有意想不到的表現(xiàn),要么毀了整部影片,使所有人放棄,要么表現(xiàn)得異常出色,搶去了主角的彩頭。
這本是一部被我宿之高閣好幾年的電影,因為我個人一度并不喜歡布魯斯·威利斯這個演員。在我當初的印象中,他是一個只會演暴力電影的人,演技與他的肌肉一樣——大塊,僵硬。
但是,哈利·喬·奧斯蒙特這個名字最終吸引了我。在看過《阿甘正傳》中的小甘,尤其是另一部由他所主演的電影《把愛傳出去》之中的那個感動世人,又死于非命的小男孩后。我重新翻找出了這部影片。
而這個重新的動作,也同時令我對布魯斯有了重新或者說更全面的認識:即使是大塊,僵硬的肌肉,也會有細致入微的紋理。
8歲的科爾擁有著看透世界,與鬼魂溝通的能力。但是,很顯然,這種能力即使是對于一個心智已經成熟的成年人來說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甚至是不可接受的詭異力量,更何況是對于一個尚且年幼的孩子。當生活中,時不時有一個或幾個依然保留著恐怖死狀的鬼魂突然出現(xiàn)在他身邊,同他說話時……
沒有人相信他說他能看到這種超自然的存在,即使是他的母親。當時日長久之后,他已經學會了獨自面對,獨立承擔。但恐懼并沒有因此減少,而連上帝的小瓷人像也已經無力再保護這個生活在“異度空間”里的孩童。
哈利·喬·奧斯蒙特的表演是我所贊賞的。他將一個生活在高度不信任(既有別人對他,也有他對別人,當然還要包括鬼魂)和高度恐懼中的孩子表演的十分到位。鬼是容易畫的,但見鬼的人卻是很難演的,演好了就更難。然而,當時只有11歲的哈利做到了。當他那張小孩臉上表露出成年人的冷漠與平淡時,觀眾很容易意識到,那是因為這個孩子所正在經歷的是超越了他的年齡,超越了任何人的年齡所能接受的事物。而再當他目露驚懼地躲藏在家中的野營帳中,一雙小手緊緊握住耶穌圣像時,我們又再次認識到,無論他經歷著多么恐怖的事,他終究還只是一個需要人保護、關愛、理解的孩子。
馬爾科姆的出現(xiàn),幫這個孩子填補了很多的空白。父親,朋友,一個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終于以一種異常的形式出現(xiàn)了。這個兒童心理醫(yī)生矢志要挽救這個身處理智邊緣的孩童。而這對于他自己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自救的行為。因為他自從上一次失敗后,已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要弭補曾經的錯失,他要尋找存在的理由,他要重新展開生活,弭合與妻子之間的裂痕……
而這一切都要從挽救這個孩子做起。他一點點的接近,一點點的了解。大廳里猜心的游戲是一個艱難的開始,也同時證明了這將是一個艱難的旅程。信任的癥結一直到馬爾科姆終于可以相信科爾所言——他能看見鬼魂,并聽到它們的聲音——才終于化解。剩下的事,就是引導孩子再不要逃避,勇于面對,將他這種超乎尋常的能力,運用到需要的地方。
前面我已經講過,這是部令我對布魯斯改觀的電影。除了《虎膽龍威》那樣的片子,他也能演這種需要像美工刀一樣細致刻畫的影片。當他與小哈利將這一對似父子,似朋友的角色演繹的精辟入里時,我唯有嘆服。在影片中看到這一大一小兩個人一同漫步在林蔭路上,陽光點點播撒,我不禁將他們這一刻的形象深印入腦中。要如父親般關愛、保護,要如朋友般理解、信任,這之間的分寸,多一分則肥,少一分則瘦。而布魯斯,成功了。
在這部電影中還有兩條副線也是不可遺漏的。一是科爾同他母親之間由于這怪異的世界所造成的不信任,不理解的隔閡;一是馬爾科姆與他妻子之間陷入的一種雖處同一屋檐,但相互間無言以對,視如無物的裂痕。
母子間的親情,夫妻間的愛意,都是人世間最重要,最深刻的情感。所以,當兒子說出外祖母未來得及說出口的遺言,當妻子在睡夢中遺落丈夫原本該戴在手上的婚戒,隔閡與裂痕在一個擁抱與一滴淚水中消弭無形。
抬頭三尺有神明,尊重吧,無論那是否真的存在。
5 ) 愛拯救了所有的孤獨
《第六感》是1999年Buena Vista出品的一部靈異驚悚影片。由M·奈特·沙馬蘭編劇和導演,布魯斯·威利斯,海利·喬·奧斯蒙,托妮·科萊特等主演。影片講述一個九歲小男孩柯爾,自稱能見到已故的人,一位心理醫(yī)生想要為他治療,卻不被柯爾接受,柯爾認定沒有人可以幫助他脫離現(xiàn)狀。在麥爾康醫(yī)生不斷堅持下,柯爾終于放下心防,讓醫(yī)生了解自己的問題,也慢慢地接受他的建議,但故事的結局卻是我們意想不到的。1999年8月6日在美國首映,總票房 6.73億美元。
這是一部美國兒童心理治療經典影片。當時全美觀眾票選《第六感》榮獲1999年最喜愛的影片的稱號。
影片講述的就是兒童家庭心理學者(布魯斯·威利斯 飾)與一位有陰陽眼的小男孩柯爾(海利·喬·奧斯蒙 飾)之間的故事。小正太柯爾他擁有者其他人沒有的特技——他可以看到鬼,并深受其折磨。在學校的同學老師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覺得他是個怪胎。他也不和媽媽說這事,只是一個人害怕地承受著。當心理醫(yī)生想幫助他時,他只說:你是個好人,但是你幫不了我。之后醫(yī)生通過慢慢的靠近,逐漸地打開了小正太的心扉。把小正太從恐懼中拉出來,擺脫所“鬼”的糾纏,最終了解真相,接納現(xiàn)實和自己。
其實很想知道能夠看到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有一對陰陽眼是不是就可以了。影片的結尾很出乎人意料之外。雖然這是一部恐怖靈異片,但是整體來說,影片的恐怖不及感人。孤獨和愛都是電影所要傳達的元素,愛拯救了所有的孤獨!
“人們有時以為失去了什么,其實沒有,只是換了個地方?!?br>愛一直在!
在所有兒童題材的電影中,無論處于怎樣的境地,貧窮或是困窘,孩子們眼里的世界都是簡單而美好的,讓他們感動的還是那個一直陪在他們心中的人。而這些是大人們無法演繹的。
6 ) 我認為,這是我看過最好的電影.
雖然是該片出來十年之后嗎,我才看到這部影片,但是深有同感。
我認為,這是我看過最好的電影.
影片的經典在于對人和人之間感情的描述,描述的方式達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
一是小男孩兒柯爾和母親之間的母子情,母親為撫養(yǎng)兒子做兼職、母親睡夢中不顧一切的保護兒子、兒子在一旁安慰母親、尤其是在母子最后溝通的那一刻,當柯爾說明自己能看到鬼魂時,母親誤以為自己的兒子已經病的很重了,但她仍然鄭重的對兒子宣布:“你在我眼里不是怪物,永遠!”。這就是母愛的偉大。
二是柯爾的母親和柯爾的外婆之間的母女情。多年前,同樣的一場學生演出,正值母女之間發(fā)生了摩擦,小女孩兒以為母親沒有看自己的表演,但事實上,母親正在后排看著自己象天使一樣的女兒,這一切通過柯兒的轉述,一方面化解了母女的誤解,另一方面使柯爾的母親相信了柯爾確實有特異功能。更讓人感動的是,在墓地,當柯爾的母親問及“有沒有為自己感到驕傲過”,外婆的答案是“每一天”。
面對著做兼職工作、帶著一個“有精神障礙”的兒子、每天生活在壓力下的女兒,在她母親的眼力仍是最優(yōu)秀的,這就是母愛,尤其是,這一切都是通過一個小男孩兒來傳遞的,這種跨越生死的愛,是我看到的,最深刻的感情表達方式。
三是布魯斯同妻子之間的愛,雖然妻子也有了追求者,也有了選擇男朋友的舉動,但深夜,仍然拿著死去丈夫的戒指,看者自己婚禮錄象入睡。
愛竟然成了本片最大的懸念
看到最后眼淚嘩嘩。。的驚悚片。。。
還好我沒知道結局就看了。
你不會再來見我了對嗎?也許我們可以假裝明天再見,只是假裝。(看過的所有反轉里面最好的反轉。)
這小孩太正了!
...可惜已經看過《小島驚魂》了...太早猜到了結局...而且漏洞多啊~
1、這部片子最驕傲的地方就是看過的人,都不劇透!2、這是感人的驚悚片,表妹和我嚇得尖叫,感動得哭了。3、導演27歲就拍出了可以在影史上留名的電影,居然還在電影里客串了一把路人甲。LOL 阿拉表妹說,姐姐你為什么在假期最后一天看這樣的片子!怕上班打瞌睡嗎。
教科書級別的懸念
他們無處不在,就像正常人一樣到處行走,他們彼此看不到對方,只能看到他們想看到的東西。-“你想要什么?”-“我想要不再害怕……”
雖然第一次看《第六感》已是四年前的事,但現(xiàn)在仍然記憶猶新。看之前就知道這是一部驚悚片,看的過程也的確被個別鏡頭“驚悚”了幾下,但沒想到的是,真正令人恐懼,心有余悸的卻是影片的最后一分鐘。當之前兩個小時“驚悚”情節(jié)的鋪墊成熟時,最后一分鐘的真相大白更像是一種宣泄,一種試圖沖破所有觀看者心里防線的宣泄,而我的確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那是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震顫,一種深刻的心理體驗。
天才兒童演員.出人意料的結局.
全美觀眾票選1999年最喜愛的影片。驚悚懸疑片,其中有幾個鏡頭確實突兀嚇了我一跳。猛男布魯斯·威利斯向來演那種槍戰(zhàn)動作片,例如虎膽龍威系列,此片算是文戲,但他的拿捏相當?shù)轿唬锩娴闹鹘切⊙輪T簡直是天才童星。
這是能使所有恐怖片失效的偽恐怖片。細節(jié)豐滿有用,內外皆優(yōu)。其意義遠不止對“人死后有執(zhí)念”這一鬼的形成概念進行第一二人稱結合詮釋、巧用反轉敘事增強觀賞性和說服力,作出了驗證式的還原,更在于借人鬼關系隱喻人人:逐步忽視并摒棄了作為人特有的、溝通與理解之能的時下社會,已與行尸無甚區(qū)別。
一開始看以為是心理片,看了一半失望的發(fā)現(xiàn)是老套的鬼片,看到最后驚奇的發(fā)現(xiàn)原來是鬼心理片,暈~~
小孩和媽咪的那一段結局 真感人
反轉王加催淚王
四次情節(jié)升華:第一次是Cole幫助死去的小女孩如愿,代表與自己和解;第二次是Cole拔出石中劍,代表與同齡人和解;第三次是告訴媽媽真相,代表與家人和解,而媽媽也與自己的媽媽和解。第四次,也就是全篇最精彩的一筆,即Mike與妻子以及自己的和解。那些正常世界無法言語的,只能透過非正常的世界告知。
又是一部以結局見長的電影
非常感人的懸疑片,有人性有劇情 不愧為經典之作 BruceWillis真的很牛比
最意外的結局,只有電影能夠很好地表達。其中較恐怖的鏡頭大概是床下看到鬼娃...最悲的畫面是布魯斯威利斯發(fā)現(xiàn)自己背上都是血,原來是只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在無意中反而幫助了那個有鬼眼的孩子。個人覺得比《小島驚魂》要好,但是那是基德曼演的,也有加分了。算一個類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