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競,個人經(jīng)歷和其它
在今天看這部片子實在是巧合,事實上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認真地玩魔獸或者別的什么了,可是今天剛和朋友談論過電競和一些相關東西。晚上回到家,同學和我說這部片子很牛,便隨便看了下。
我是一路看著電競在中國發(fā)展開來的,Quake2, DF, SC/Quake3, CS, Warcraft 3....一切從無到有,其中艱辛是很難一言道盡的。就象我和朋友聊的時候所說,一開始的時候,一切是那么原始,只要想想那時候網(wǎng)絡標配還是56K Modem便可想而知。所幸我無意在這兒大侃電競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但是在看到電競好景的今天,有時候回憶一下那些先烈倒也是件令人感慨的事情。
至于為什么我給這個電影打了1星,因為很遺憾,導演沒能把握電競的實質,或者說,他也根本沒打算表現(xiàn)這方面的東西。因為他不能理解,也無法理解。就象那部叫棋魂的漫畫一樣,如果只是描寫近藤光隨隨便便便戰(zhàn)勝了那些本不可能戰(zhàn)勝的對手,那那部漫畫便不會那么受人歡迎。那部漫畫真正使讀者感受到一個所謂勝負的世界,這在這部片子中是缺失或者說沒有的。
從某種角度來說,電競是一項相對比較公平的對抗,所以他才對很多普通人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而且它本身并不要求一些比較苛刻的入門條件。但就如許多專業(yè)性的競賽或運動一樣,要想真正體會一個項目的樂趣,對其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參與者在其中花費相當多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放棄一些其他的東西將會是不可避免的。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和許多其他競技活動一樣,電競最讓人沮喪的一點是,只有當你已經(jīng)站在了高峰,這時你才能看見遠處迷霧中有著另一座更高的山峰。然而攀登那座山峰不僅需要遠超過普通的努力,同時還就象很多東西一樣,一些必要的運氣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它又為參與其中的人提供了如此多體驗驚心動魄的機會,才使得那么多人癡迷于其中。
在2000年夏天,北京舉辦了一場叫Impact Extreme的中國前所未有的盛大的電競賽事,項目是Quake3。我有幸作為上海賽區(qū)種子選手參加了這場比賽。 雖然在很久以前網(wǎng)上已經(jīng)只有很少人可以和我較量,而且比賽時我也擊敗了一些知名的對手,但出于一些令人懊惱的原因,我止步了24強。后來非常出名的RocketBoy在一張地圖的比賽上輸給了我的隊友thunder,然而好運也沒有伴隨我的隊友,他也只進入了16強。最終RB獲得了第四名,而我的另一位朋友PK,上海賽區(qū)預選第一名的選手在128人的雙敗淘汰賽中只贏了兩盤。令人記憶深刻的一個片段是,RB在輸給我隊友一盤后,兩人又將在敗者組相遇,他跑來說,我會報仇的。事實上,雖然我并不清楚許多其他參賽者的實力,但我清楚地了解當時和RB或者其他一些中國最頂尖高手之間在實力上的差別其實是非常細微的。這里面蘊涵著一個道理,事實上對于競技而言,某種必勝的信念是必須的,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不能理解的。以我的觀察,這種看起來非常簡單的潛質事實上只存在于少數(shù)人身上,而缺乏這種信念也是后來我與電競最高峰越走越遠的主要原因。這次比賽最終的結果是來自新西蘭的兩個外國人贏得了第一和第二名,然而他們在世界大賽上僅僅只是一個注腳。至于RB在后來的世界大賽上輕松戰(zhàn)勝那個新西蘭人則是后話了。這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其實還有非常多的東西可以扯,但我還是想再聊聊后來的經(jīng)歷。
后來接觸了CS,雖然我在第一次比賽時輕松擊敗了后來很出名的XIXI所在的隊伍,但我還是覺得不太適這個游戲便放棄了。后來我的隊友殺進了WCG的北京決賽,然而在上海預賽的決賽前他們并不被輿論所看好,原因是幾支外地來上海比賽的隊伍實在太強大了,然而某種必勝的信念還是讓他們在24局后贏得了決賽。當時電競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遠超Q3時期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寬帶的普及和電腦硬件價格的平民化,當然CS要求配置較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后來在北京的比賽他們在第一輪便輸給了后來的第三名,從比賽內容上來看,兩支隊伍的勝者更多依靠的僅僅是運氣。這在當時還很不完備的CS戰(zhàn)術體系下是非常常見的。
這一年的暑假還讓我接觸到了一些現(xiàn)在已經(jīng)非常流行的東西,那就是比賽視頻。Slayer Boxer、Grrrr、Intotherain等人的星際視頻開始在網(wǎng)上流行開來,雖然我看不明白,但還是把它們都下下來看了一遍。至于現(xiàn)在已經(jīng)如此成熟的流媒體技術,在當時還尚處于空想社會主義階段。
很快在高三畢業(yè)前就玩到了還是Beta版的Warcraft3…我是如此喜歡這個游戲,然而高考的壓力讓我不得不放棄了它以及其他一些游戲。至于高考前一個周末我還和朋友在網(wǎng)吧通宵聯(lián)網(wǎng)戰(zhàn)NWN,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02年高考結束后的上海WCG預選上我試圖使用不死族的亡靈巫師海擊敗對手,但近半年的退出讓我遺憾地敗給了當時正試圖走向職業(yè)化的SoZ隊伍的某個選手。事實上對于電競而言,不斷的練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甚至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手生和失敗幾乎是一個同意詞,就象很多其他競技一樣。巧合的是幾年前SoZ只是一支Q3隊伍,我便是最早的幾個核心成員之一。
進入大學后便不再玩電競了,因為勝負心早已不存在于我身上,就如我之前所說的,這對于任何一個有志于電競的玩家都是不可缺少的東西。但在資料片TFT發(fā)行后,很快事情發(fā)生了變化。雖然我早已不玩電競,但我的同學還是很快迷上它。那年暑假TFT剛發(fā)行,很快就和那個叫我看這部片子的同學操練了起來。不斷的練習加上原來的一些ROC根基,技術很快得到了提高,然后就開始變得有些飄飄然了。另外巧合的是,學校的教育網(wǎng)竟然連到韓國BN并不慢,這使得我又有了同最高級數(shù)對手較量的機會。
這期間一個偶然的事件是學校里有個玩UT的朋友竟然是上海甚至全國的頂尖高手,由于有Q3的根底我很快便和他練習起來。這個游戲頗為小眾,雖然很快我的實力就不下于他,但還是沒能激發(fā)我什么熱情,在WCG一次上海預選決賽敗給他后便再也沒有怎么碰過了。
雖然自認實力不弱,但是前文所提及的某種強烈求勝欲的缺失使的我并沒有很努力的在BN上練習1v1,而是轉向了2v2。但是我同學的經(jīng)歷使得我很快意識到普通玩家是無法進入職業(yè)級別的競爭的。當時BN還沒有象現(xiàn)在一樣改版,1v1的等級可以很好的描述你的實力。而對于尚未夠班的玩家而言,打進30級可以說就象天方夜譚一樣,因為35級左右開始遇見的對手幾乎全部都是以職業(yè)為目標或者已經(jīng)職業(yè)化的韓國玩家,普通玩家甚至沒有與他們較量的機會,因為25級上下已經(jīng)是他們的極限,與同一級別對手間任何一場游戲都會是一次如此強烈地體驗勝負感的機會,這也正是我很多年以后了解到的電競最為奧秘的精髓所在。就象我同學那樣,如此眾多已經(jīng)站在高峰上的玩家都在抬頭看著那坐迷霧中的山峰,然而他們幾乎所有人都沒能攀登上去,就如我所說,這不僅需要遠超過普通玩家的練習,還需要相當?shù)倪\氣。如果要達成這些,所需要放棄的東西是普通玩家所不能接受的。
所幸在2v2的BN游戲中,不斷練習固定的戰(zhàn)術使得我們擊敗了相當數(shù)量職業(yè)選手,排名非常穩(wěn)定地上升,和當時一些前100的隊伍也是互有往來。在BN的一次改版后,很快便沖進了前20。但是熱情很快就消散,一些莫名的原因以及魔獸世界國服的開放,作為一個普通玩家我還是終于和電競告別了。作為一個曾經(jīng)如此喜歡魔獸的玩家,現(xiàn)在魔獸之于我不過是無聊時和同學在VS上打打新手的消遣工具而已。
事實上,對于游戲來說,入門和精通都并不十分困難,但一旦進入競技的層面上,其中的許多奧秘便決不是旁觀者所能觀察到的。那個所謂勝負的東西,讓如此多的人,尤其是如此多再普通不過的人有機會一再地感受它的存在,這在任何其他領域可能都是不太現(xiàn)實的。這點作為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的導演是不可能體會得到的,也正是這部片子的失敗處。
2 ) 有點創(chuàng)意,發(fā)揮不夠~
這部片子,純屬娛樂~
最經(jīng)典的部分是在精神病院,除了精神病院,沒有其他地方好看。
當神經(jīng)病也成為生產(chǎn)力的時候。。。我們還正常嗎?
3 ) 我就是喜歡!
是一種很激情的感覺。
從來沒有玩過魔獸的人
對魔獸的熱愛一發(fā)不可收拾
不知道有沒人懂
這種。。。
對任何事物都提不起精神,越來越宅
卻突然間有了激情
很快樂。
一個電子競技的職業(yè)選手,相比其他競技比賽
不論訓練的艱苦,光是那份精神壓力的承擔
不容易
成功的那一刻
握起雙拳
贏了。
很開心
4 ) 對人不對事
看完《婆媳過招》《榮歸》一系列電視劇后,突然有段時間特別迷林申,覺得這小個子男人很有自己的韌勁,也算有型有款,于是追看他的作品,這是其中一部,既然是對人不對事,所以電影本身的水平并不是重點,畢竟我要看的不是紙片人,要活的。至于說拋開林申影片的可視性還剩多少,我的意見是不要冒險。如果不甘心,那么可以試試《意亂情迷》,也許多少會起到點安慰的功效,但觀看的順序反過來,如馬克思所告誡過的這將引起質變。
5 ) 紀念這個“第一”
“中國首部電競題材電影招募演員 草莓、Sky成熱門人選”我看到了這樣一條訊息,想起了沉在記憶深處的這部短片。劇情老套人物形象刻板對電競的刻畫生疏,從哪個方面看他都不算是一部好片子。如不是同學向我介紹的話,也許我今生都不會接觸到它。取這么一個冷門題材,它注定只適合小圈子。幾個簡單重復的場景,向人們訴說著它的低成本與小制作。
但是我居然記住了它,在幾年后的今天再次為它獻出30分鐘。想到這點,我覺得我所有的指摘都沒必要了。或許,這部作品的問題并不在于缺點太多,而在于乏善可陳,唯一的亮點,也許就是游戲內音樂的引用。2008年,那時對“電競”擁有熱情的人們大都還處在校園,人們對電競的態(tài)度遠不如現(xiàn)在這般寬容。想到這些,我已經(jīng)不再去挑他的缺點。
我希望當初,導演拍攝它的理由,是對電競的熱愛。放下筆,希望與我有著同樣回憶的人,為這個“中國電子競技第一片”輕輕鼓掌。
6 ) 史詩一般的電影!
看電影就是來娛樂的.不是來受教育的.
要是看電影都是為了受教育,那還要學校干什么用
當我們宿舍的人在我的強烈推薦之下一起觀看了這一部巨作之后
我們體會到了快樂.
我們看到選手的手指在wsad四個鍵位上飛速移動!
我們聽到耳熟能詳?shù)慕庹f!
(獸族選手使用了獸族最強悍的組合:強大的英雄,配合巨魔狂戰(zhàn)士!)
不死族選手就出了一個通靈塔,祭壇還沒好就gg了!
比賽前期人族速礦,獸族劍圣已經(jīng)帶球了!并且絲血不費殺死了大法師,鏡頭一轉,幾個農民正圍著6級巨魔首領、白胖子和更多農民的尸體猛砍!
比賽中期地圖上還全都是嗜血牛頭人,越打到后面,變成獸兵狼騎了!
比賽選手一邊比賽一邊放下鼠標,揭開手上的紗布,歇了半分多種,隨后繼續(xù)投入比賽!
頒獎儀式,李曉峰做的動作!
可以說,這完全是一部笑話!而這也正是我所鐘愛的.
拍電影的人以為觀眾不知道魔獸是什么?
他應該能夠預料到看這部電影的起碼應該會玩魔獸.
但是他仍然采用了這種拍攝手法!
這就是:裝業(yè)余!
你以為人家真的覺得獸族最強悍的組合是強大的英雄配合巨魔狂戰(zhàn)士?
喜劇片歷史上的奇葩!
先不說這片子的劇情展開怎么令人作嘔……想想08年SKY的戰(zhàn)績完全就是他的最低谷,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部JB電影吧……
太JB爛了 SB導演你懂魔獸么
很俗很粗糙的電影。第一顆星給魔獸,第二顆星給國家體育總局,第三顆星給導演把我逗笑了
是一部很爛的電影,但是SKY在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可替代,我的青春給了war3.
說實話對這個沒興趣·····不過后來在網(wǎng)站上看到盧正雨的短片集····覺得蠻搞笑的·講的是辦公室的····
稀爛···
太假了
1/10
哎呀我的瑪雅,我真不該看哪
還是比較傻叉的片子,SKY打個小醬油……
真心沒抓到電競的精髓...
封面這哥們特像我一以前同事。不只長的像,身材,表情,動作都像。
SKY
看在SKY的面子上
太粗糙了 看在SKY的面子上吧
給兩星吧,畢竟不容易,人家也沒讓掏錢看,就是一鬧著玩的東西。
當年電競之王那個挺帥的男主,是林申???!片不咋滴,人很帥!
2乎乎的
講SKY的一路走來的歷程 3星沖著SKY對電競的這份堅持。
很短 但是讓人看后很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