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配角們
【媽媽】
這個媽媽挺好,不沉重。
主角是殘障人士,母親這個身份,最怕和“母愛如山”之類的詞聯(lián)系在一起,像《我與地壇》那個套路,扶著眼鏡像在海里找艘船的、默默無言而苦難深重的母親,賺人一缽熱淚。
這個媽媽平平常常的。兒子去念大學(xué),鄰居也平平常常地問候一句“去念大學(xué)咯,放不放心啊”,她說讓他去試試。她說差點想把小孩丟在醫(yī)院里,她說被嚇蒙了,從來不知道怎么照顧眼睛看不見的小孩。
可是也照顧過來了。下樓走十步,一二三四五,她在旁邊幫兒子數(shù)過幾次?
卻不言苦難。只說內(nèi)褲在左邊襪子在中間,我把黑襪子帶走免得你弄混了。洗衣服的時候兒子沒洗干凈,她接過來沖沖,兒子問她,她說在洗手。
我常常覺得,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他的認知。我有段時間總跟我媽發(fā)無名火,因為我覺得她打心眼里認定我是個大嬰兒,導(dǎo)致我已經(jīng)成年多年,卻一直沒辦法變成一個真正的成年女性。這個媽媽,她沒有太把自己的兒子當成異類,她的兒子,也就比較容易做一個普通人。
媽媽走的時候,在樓梯口停了一停,她的兒子,聽見了嗎?
【王老師】
王老師只是個代課老師,第一個鏡頭,連個正臉也沒有,只有前景里一把模糊的褐色頭發(fā)。
隨堂小測她讓黃裕翔上來彈琴,我就覺得她在幫他,有意讓他顯顯身手,好叫同學(xué)們不要小看。
后來幫SM四人組參賽,自不必說。我感動的不是她在賽場的二樓招呼一聲,也不是她在幕后拜托“幾分鐘就好”。雖然直接造就了結(jié)尾的華彩,但于她而言,舉手之勞而已吧。
我感動的是她說:“我?guī)湍闳ヂ?lián)系外校,你這樣的鋼琴手,很多地方搶著要的?!?
她沒有說黃裕翔是個盲人,也沒有說同學(xué)怎么這么欺負他。她說的是:你很厲害,他們不要你,有得是人需要你。
【奶茶店店長】
看電影的時候,我低聲和旁邊的朋友說:“我覺得女主角應(yīng)該跟店長在一起?!?
她說:“為什么?因為你喜歡胖子嗎?”
我說:“剛剛你去上廁所沒看到,女主生病了,打電話給店長問店里忙不忙,店長說你趕緊去看醫(yī)生,不要亂吃藥?!?
小潔跟她的負心男友說“我不知道我到底喜歡你什么”,店長說“你只是喜歡他跳舞的樣子”。他是懂她的。
而且,要不是因為喜歡你,一個死胖子,跑去上什么舞蹈體驗課啊!要不是因為喜歡你,誰錢多贊助你去舞團甄選啊!
看到胖子被舞蹈老師追得滿場跑、最后倒在地上的那段,真是全場爆笑。多可愛啊,像個泄了氣的皮球。遇到這樣的胖子,你就嫁了吧。
【朱自清】
每部青春片里都有一個搞笑的胖子,這部里面,有兩個。
“我叫朱自清,體育系”第一句臺詞就正中笑點,要不要這樣啊。
還有那件銷魂的銀色衣服,“銀色你知道嗎?”“鍋,還有白帶魚”——一世英名就跟帶魚扯到一起了。
說真的,阿清剛出場的時候呼嚕打得山響,早上起來又是那么一副HIGH過頭的樣子,我本來還擔(dān)心,他會對黃裕翔有攻擊性。沒想到這胖子這么可愛。
黃裕翔拿著盲杖在路上走。同學(xué)說“這里有盲道你自己可以走到,不要浪費我時間啦”;媽媽說“你自己走一遍,媽媽就在你旁邊”;小潔說“你這樣很危險,我?guī)恪?;阿清從后面竄出來,手往他肩上一搭:“走那么快,草上飛??!”
阿清把他當做普通人。叫他“翔仔”,搭著他問你喜歡什么樣的女孩子,全壘打的時候抱著他一起歡呼,就好像他看得到。
黃媽媽在洗衣服的時候說:希望舍友是個好人。走的時候站在門口,拜托阿清照顧裕翔。黃媽媽,你在音樂廳的臺下,是不是有在想:沒想到阿清這么好,這么厲害?
突然想起大頭。那年我做編劇,她做導(dǎo)演,謝幕的時候,她說把我放最后,我說把她放最后,終于還是牽著手去鞠躬。她說我的本子好,但我知道沒有那個負責(zé)到底的人,寫出花來也白搭。畢業(yè)了,上哪兒找這樣的朋友和搭檔去呢?
2 ) 愿你在人生的舞臺舞出自己
電影《逆光飛翔》是由張榮吉執(zhí)導(dǎo)的劇情片,張榕容,黃裕翔,李烈,許芳宜領(lǐng)銜主演。影片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在2012年上映。影片講述了天生失明但琴彈得好的裕翔,卻因為不想被同情而不愿參加任何比賽。愛跳舞的小潔被迫放棄學(xué)舞,卻交了個一跳街舞就閃耀著光芒的男友。兩人相互鼓勵一起追逐夢想的故事。
該片并沒有把故事的男女主角尤其是天生盲眼的裕翔刻畫成一副苦難深重的樣子,而是讓一種溫暖的感覺時時包圍著他的生活。這溫暖既來自于他自己,也來自包括小潔在內(nèi)的周邊的人。當越來越多的人漸漸沉淪于生活的洪流之中,甚至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什么要出發(fā)時,裕翔和小潔卻用自己的方式在提醒我們,或許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跟著別人的方式去飛,但不要忘了我們也有翅膀。至于何時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飛一次,不取決于外在的一切,而只和我們的勇氣、毅力有關(guān)。
《逆光飛翔》無關(guān)乎愛情,只愿你在人生的舞臺舞出自己。
3 ) 聽見成長的聲音
追溯電影史上最早跟盲人角色有關(guān)的著名表演,那可能是卓別林的《城市之光》——流浪漢和賣花女的故事。結(jié)尾處,隔了玻璃櫥窗,兩人重逢。賣花女治好了眼睛,卻認不出流浪漢。流浪漢的眼神百感交集,從興奮喜悅轉(zhuǎn)為失落無奈,手上的花,一瓣瓣落下。顯然,在多數(shù)電影里,盲人角色要么成為故事情節(jié)的道具,像重獲光明的橋段;要么就是成為出色的配戲?qū)ο?,反映主人公不離不棄的愛。
《逆光飛翔》有一個短片前身:《天黑》,同是張榮吉執(zhí)導(dǎo),里面也是張榕容和黃裕翔主演,故事風(fēng)格基本一致。主打曲略有變動,鄉(xiāng)謠般的《天黑黑》換成了古典音樂巴赫等等。兩個片子都是手持攝影,大光圈淺景深,畫面干凈通透,外帶逆光過曝小清新的必備橋段以及傳統(tǒng)標簽。相當于導(dǎo)演經(jīng)過短片的練手試驗,終于完成了真正的長片。
如果從包裝技巧來看,在技術(shù)上,《逆光飛翔》比《寶米恰恰》和《女朋友男朋友》要來得有賣相?!赌婀怙w翔》和《天黑》的創(chuàng)作方式比較特別,導(dǎo)演得知現(xiàn)實生活中有黃裕翔這么一個人,了解他學(xué)音樂和愛音樂的人生經(jīng)歷,然后用調(diào)查紀錄的方式去探尋他想要的故事。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處理,從黃裕翔的世界,創(chuàng)造出另一個對照的人物。也就是說,電影的故事是建立在既有事實的基礎(chǔ)上,而不是憑空編造而來(如果只拍盲人那就是個紀錄片)。
評價《逆光飛翔》,不可繞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演員表演。因為有黃裕翔自己主演,據(jù)此可知,張榕容在搭戲和對戲時,確實生出不少困難。通過鏡頭可以看出,黃裕翔既看不見自己的表演,也控制不住表情(尤其是失明的雙眼)。你可以說,他是在演自己,一種出于想象和本能,對電影表演的個人詮釋。然而,一個幾乎很難融進電影形式的非職業(yè)演員,他勢必會給對面的演員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若要肯定張榕容的表演,必然要指出這點。
《陽陽》時代,導(dǎo)演已經(jīng)找到了張榕容的完美角度,有點像《二次曝光》的范冰冰,被導(dǎo)演和攝影一通狂拍,近乎癮癥。幾年過去,張榕容不見了青澀,多出了成熟。即便跳舞幾場戲,乳白柔光、少女翩翩起舞,很多人還是會想到巖井俊二作品?;蛟S,演員有努力嘗試內(nèi)心深化的表演,但在過多表象信息的干擾下,觀眾反而會被“畫面好美”之類的淺白所吸引,這也是張榕容的遺憾所在。好在電影有各種特寫,依然加分不少,又有形體表現(xiàn),算是全方面的表現(xiàn)。
再回到黃裕翔一線,導(dǎo)演顯然知道,感官聽覺對一個盲人很重要,所以,他有特地去做一些特殊的聲音設(shè)計,像主人公回憶里的走道長廊。然而,在一些關(guān)鍵的聽聲辨人段落,《逆光飛翔》沒能給人予身臨其境的感受。至少,無法真正進入盲人的精神空間,沒了神秘也少了趣味。更致命的,這些段落依然是白得發(fā)亮的畫面,然后響起了溫柔美妙的配樂,喧賓奪主,試圖打動觀眾的打擊太過明顯。類似情況,影片出現(xiàn)了多次,實在處理得過于草率(當然也可能是技術(shù)掣肘)。
整體上,《逆光飛翔》是一部很順的作品。校園題材、勵志故事。一個喜歡音樂的盲人,一個想跳舞的少女。他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受到了打擊挫折,但命運讓他們相遇,然后情節(jié)呈螺旋狀上升,最終抵達電影的終極訴求——逆光飛翔,聽見了成長的聲音。也許,不少觀眾會以為,電影應(yīng)該在盲人身上有更多的篇幅反映,可是,導(dǎo)演的重點好像落在了“盲人對正常人”的心靈觸動和人生啟迪,他們彼此是互相影響的。
顯然,這是個很好懂的故事,但同時也缺少眼前一亮的東西。從青春片的潮流來看,《逆光飛翔》沒有《魚缸》那種張揚和不妥協(xié),基本上還是好學(xué)生、好孩子,延續(xù)了臺灣小清新電影的潮流??梢允軅?,但不可倒下;命運可以有不公,但他們不會屈服。也不是說,這樣有人情味的校園就不好,這樣的青春就不值得鼓掌,只是,一味贊美這個世界的美好,表現(xiàn)有愛的相遇、相逢,總會讓觀眾變成選擇性失明。準確來說,這與《逆光飛翔》無關(guān),而是在它之前,同類題材已經(jīng)被翻箱倒柜,掘地三尺,掏挖殆盡。
4 ) 我們需要怎樣的勵志片
即便口碑持續(xù)高漲,《逆光飛翔》現(xiàn)在也已很難找到排片的影院了,與其同期上映的《富春山居圖》卻仍在各大影院張牙舞爪攻城略地,真是讓人感嘆:這究竟是什么世道?所謂“劣幣驅(qū)逐良幣”,就此在電影界開創(chuàng)了一個極壞的例子。我們的觀眾之所以選擇看一部電影,似乎只是為了抓住一個可以與人討論的話題,為此就算自虐也在所不惜。
面對如此惡劣的現(xiàn)象,我也實在不愿意再添油加醋了,于是只有轉(zhuǎn)過身,專心來講一講《逆光飛翔》的好。
這仍然是一部標準的臺式小清新電影,看多了確實會膩,只不過,在目睹了一大串內(nèi)地烏七八糟的話題之作后,再來面對這樣一部電影,就只會生出由衷的感動。即使《新周刊》把“今年最好的華語電影”列為電影水軍的話語標配之一,我也要壯著膽子說一句:《逆光飛翔》,確實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我看過的最好的華語電影。它在口碑上的勝利,或許可以歸因于真實的故事,歸因于黃裕翔的本色演出,歸因于漂亮的攝影和美妙的音樂,但歸根結(jié)底,這其實是價值觀的勝利。特別是在《中國合伙人》的話題席卷過后,我們實在是太需要這樣一部電影來正一下自己的三觀了。
之所以拿來和《中國合伙人》相提并論,是因為《逆光飛翔》也是以“青春+勵志”作為標簽的,只是這兩部片所勵的志實在是南轅北轍?!赌婀怙w翔》中的男女主角,一個彈鋼琴一個練舞蹈,可到最后也沒能取得成功,他們甚至都沒想過要取得什么成績,特別是男主角黃裕翔,作為一個盲人青年,他所想的只不過是“不用事事都麻煩別人”,只要能獨立地從宿舍走到教室,在他看來就已經(jīng)是莫大的成功了。而之所以練琴,就更是和成功無關(guān),他甚至拒絕參加比賽,因為不想讓別人覺得他是因為看不見才獲得同情分。練琴對于他,就跟盲人按摩類似,是一種生存方式,而與按摩不同的是,鋼琴更能讓他獲取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感。他練琴,并且只是練琴,陶醉于其中,這就夠了。至于比賽名次和知名度,有什么重要?
說到按摩,想起自己前幾天在一家盲人按摩店的經(jīng)歷。因為腰摔傷了,就去了家熟人介紹的按摩店,給我按摩的是一個看不出年紀的女人,之所以看不出,是因為她的臉只有慘白的一片,五官都看不清。我趴在那里,以前沒按過嘛,覺得疼,大呼小叫的,而這女人非常耐心,不停地跟我解釋為什么要這么按,講得很有條理,聲音也很好聽。等我慢慢適應(yīng)后,她就開始跟旁邊的按摩師聊天,用貴陽話有說有笑的,偶爾的,她還會哼起小曲,是《給我一個吻》,“給我一個吻,可以不可以……”
我憋不住好奇心,終于問了她,眼睛是什么時候開始看不見的,她輕描淡寫地答道,是1999年,她才二十出頭的時候,被人潑了硫酸,不但毀了容,眼睛也看不見了,現(xiàn)在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呆在屋里?!鞍?,我是沒有自殺的勇氣啊……還好我們家那位,能夠?qū)⒕椭乙黄疬^日子……”說完這些,她停了會兒,又開始哼小曲,還是那首《給我一個吻》。我趴著靜靜聽,覺得真好聽啊。
什么叫“勵志”?這首歌就是最好的答案。1999年,她二十出頭,那么現(xiàn)在也不過就是三十多歲,是一個女人最需要愛和美的時候。她雖然被毀了容,但仍然能夠感受到愛,并且用聲音創(chuàng)造出美。
《逆光飛翔》中的黃裕翔就更是這樣,彈琴不是他向上爬的敲門磚,而是自處的方式,是安放靈魂的所在。他彈琴,是因為熱愛彈琴本身,這樣的人即使看不見,也不會覺得生命虛空。而《中國合伙人》中的成冬青呢,他就算背會了所有的英文詞典,靈魂依然無處安放,因為他并不愛英語。他的公司上了市,他賺了大錢,他成了第一,可空虛依然會隨時向他襲來。你得了第一,證明了自己,然后要怎樣呢?終究還是沒有可以依托的東西,只有靠別人的認同才能證明自己,這也實在是挺可憐的。
《逆光飛翔》的好,就在于這種平淡與真實中的生命張力,這種自己對自己的認同。黃裕翔說他不想因為別人的同情而獲得成功,這一點非常重要,既讓這個角色變得立體,又讓電影遠離了那種廉價煽情的模式,沒有利用盲人的困境來壓榨觀眾的眼淚。正好相反,除了開頭黃裕翔媽媽的幾個側(cè)影讓人有些動容鼻酸以外,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讓人開心的。不只是黃裕翔,還有他周邊的那些人,練舞蹈的小潔、小潔的舞蹈老師、奶茶店老板、大學(xué)里的學(xué)生們,每個人都光彩照人,而這光彩,就來自于一種靈魂有所依托的狀態(tài)。
這部電影還會讓人聯(lián)想起蕭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電影和歌幾乎可以互為注腳。這首歌這么流行,也并非因為蕭煌奇是盲人,而是因為詞好曲好唱得好。聽歌的人對他不是同情,而是欣賞,因為他真的比我們要優(yōu)秀,他是一個不需要用“盲人”來定義的音樂人。在產(chǎn)生正能量這一點上,我們可能真的要向臺灣的這些小清新學(xué)學(xué)了。不過可能真的是社會階段不同,在他們追求自我的時候,我們還停留在把撒錢玩兒當成最高追求的階段,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5 ) 《逆光飛翔》——所謂勵志,其實是愛!
關(guān)注6.8即將內(nèi)地上映的臺灣電影《逆光飛翔》,初衷是王家衛(wèi)的推薦采訪。
墨鏡王是我無可比擬的超級偶像,《一代宗師》 里那句“新人要出頭”,“今天我把名聲留給你”的臺詞,讓我一度揣度不已;果不其然,最近的兩部公映作品皆與之有關(guān):他鼓勵楊采妮堅持三年創(chuàng)作完成《圣誕玫瑰》;亦是臺灣新人導(dǎo)演張榮吉電影處女作《逆光飛翔》的重要幕后推手。
《逆光飛翔》立足張榮吉此前短片《天黑》基本立意框架,拓展創(chuàng)作改編而來。講述兩個有夢年輕人,碰撞交錯后,重燃信心與熱愛,逆光飛翔,追逐兩條本已偏離初衷的夢想之路。與原短片相比,人物設(shè)置上還是有很大改動:身世背景,家庭環(huán)境,兩條夢想線,增加親人和友情線——最終把“逆光”這一主題演繹出來,使原短片蛻變成一部,寓意更加昂揚向上的電影。然相較之下,短片雖資金匱乏焦點單一,但更樸素純粹。
看到片頭,春光映畫澤東電影有限公司(王家衛(wèi))和銀都機構(gòu)有限公司(杜琪峰)聯(lián)合出品,深愛香港電影的我,感嘆不已,這該是多牛的處女作,何德何能幸得兩位香港超級大卡司的聯(lián)袂鼎力相助?。〒Q做我,死而無憾了==)如張榮吉所說,“我們看過太多的云霄飛車似的電影,不妨靜下心來,感受一下摩天輪”。嗯幸福的摩天輪,全片浸染在略微過渡曝光,卻溫柔和煦的陽光中,傷而不棄,惘而不潰,愛而彌堅。
逆光其實是溫暖的。背對著,沒有強光直射的刺眼,沐浴溫暖,堅強向前的姿態(tài)——是美好,是上帝的饋贈——
母親的愛,無微不至地照顧,心疼又放不下,期待每一個善良的眼神,幫助她愛這個略有殘缺的孩子;支持他的音樂,歡喜于他的每一點成就。養(yǎng)仔多辛苦啊,可是這仔就是阿媽的寶貝!天下阿媽一顆心,日常小事點滴,讓我動容。。
朋友的愛,讓裕翔從北上學(xué)習(xí)的不適應(yīng),格格不入受排擠的處境中走出,融入集體,相互關(guān)愛支持,一起玩鬧一起成長追夢。
熱愛舞蹈卻苦陷于忙碌工作,的奶茶女孩小潔,在老師迷人芭蕾舞姿啟發(fā)下,重萌藝術(shù)之心;兩顆善良本真的心,偶然碰撞相互激勵,生活蕩起純真的快樂,不但相互撫平傷痛,還讓夢想繼續(xù)發(fā)光!
——上帝關(guān)上一扇窗的同時,亦開啟一扇,幸之,恩之!
關(guān)于夢想,對煽情自白并不熱衷,倒是有些對話里,頗有韻味。
哪里只是別人在唱反調(diào),我們自己又有多少自我否定。慚愧,所謂飛翔。
這片子乍一看挺平常,但它挺耐,回拉幾次,一定會感覺到內(nèi)里的力量。
我始終相信,什么樣的人拍什么樣的作品,想來張榮吉內(nèi)心是很有元氣的,很珍貴的品質(zhì)。記得同樣的過度曝光出現(xiàn)在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嗎?;賈樟柯蔡明亮的片子,就永遠苦不拉幾,郁悶糾結(jié)得要死。哈哈題外話,莫噴。今天張榮吉新作啟程米蘭影展,之后是戛納,呵呵祝好運!
所謂勵志,其實是有愛!愛是心底聲音的源泉,充滿力量!
有愛的地方總是陽光普照,無堅不摧。
by :Ada森林蹄子
------------------------------------------------------------------------
哇。在5.17號當天,祝福應(yīng)驗了!裕翔真的在米蘭影展拿了最佳男主角?。?br> 太好了?。≌娴暮瞄_心!加油加油??!
6 ) 有夢的人是幸福的
于我而言,電影就是造夢。
只不過有的電影一夜無夢,有的電影假裝做夢;有的電影獨自夢囈,有的電影夢里不知身是客;有的電影夢得轟轟烈烈,有的電影則如《逆光飛翔》這般,夢得恬恬淡淡。
《逆光飛翔》本身就是一個關(guān)于夢想的真實故事。
男孩裕翔天生目盲,把一句古語倒過來形容他也許合適,“目不見太山之形”,卻能“耳調(diào)金玉之音”,彈鋼琴是他唯一能做得比別人好的事。女孩小潔熱愛舞蹈,迫于生活的壓力卻只能在飲品店打工,美麗的面孔都用來“裝屎臉”。兩條人物線,一聲一形,一靜一動,最終相交于他們的夢想,碰撞出各自的燦爛。
故事是如此的簡單,小小的起伏也都淡淡如水,節(jié)奏甚至有點慢吞吞。不過轉(zhuǎn)念一想,又覺得不是不合適的:在快節(jié)奏年代,還是有人如裕翔這般在磕磕碰碰中摸索著前進,“跟著那個聲音,慢慢地,往前走?!?br>電影風(fēng)格走臺灣典型的小清新路線,優(yōu)美,誠懇,如同扮演片中小潔的張榕容,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就已足夠青春動人。
若說對電影有何遺憾,那就是她太美了,太輕盈了,雖然間或有來自周遭的挫折,但很快就被更可愛的笑臉、更溫暖的調(diào)子所淹沒。整部片子也如置身于逆光之下,勾勒出明亮的夢想輪廓,但營造美麗的同時,卻減損了生活本身的粗糙質(zhì)地。反而是另一些并不閃閃發(fā)光的小細節(jié)讓我念念不忘:裕翔媽媽在臺北的扶梯上忘記靠右站立,醒悟之后的尷尬和畏縮;裕翔妹妹一遍遍追問小潔“你是哥哥的女朋友嗎”時,滿臉閃動的好奇和八卦……這樣的生活瑣細會讓我記起這故事來自于真人真事,而不是一個夾在青春日記里的勵志標本。
如同修飾一張圖片,很多時候我把柔光、復(fù)古、哥特等等各色特效一一試過,最終卻還是回到原點,選擇本色,因為本色的質(zhì)感才是最可貴。
全片最熱烈的地方也不過是SM樂隊和小潔各自參賽,平行剪輯中,兩個人乃至更多人的夢想交相輝映,短暫停頓后臺下熱烈的掌聲是對他們熱情與勇氣的最大褒獎。所以說,這個電影太美好,到處都被善意和溫暖所包圍。
回頭想想,現(xiàn)實中的裕翔根本無法看到由自己演繹自己的這部電影,那會是怎樣一種感覺,我實在無法想象。然而他賦予了觀眾明亮的眼睛,讓我們看見夢想——那夢想就奔跑在裕翔清越的琴聲中,跳躍在小潔舒展的手臂間,繪聲繪形,美輪美奐。
有夢的人是幸福的。裕翔、小潔、還有張榮吉,你們都是幸福的夢中人吧。
很值得一看的臺灣片,真誠不做作,整體像首后搖曲。
加長版《天黑》,在其基礎(chǔ)上做了許多劇理填充,顯得恰如其分。影片前半段處理得非常好,自然洗練,后程顯現(xiàn)臺式小清新的“旁白+特寫”頑疾,尤其是配樂嚴重過滿。但這并不妨礙影片的白描狀態(tài),張榕容的支線故事也足夠好看。相信金馬新人導(dǎo)演只是一個起點,看好張榮吉。
雪花雖然淡爽,喝多了也吐;小清新雖然溫暖,看多了也麻木。
改編自真人真事,介於小清新和勵志片之間的作品,男女主角各自敘事線既不夠平行又不夠緊密,敘事手法近乎白描,雖親切無距離感,但又顯得太過平淡。配樂好聽,但過猶不及,再加上剪輯手法,過於MV化了。張榕容的表演依舊精彩,細膩與大氣皆具,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她在《陽陽》中的表演。
平行線的優(yōu)美在于筆直的延伸,兩個人各自發(fā)展各自的故事會不會更好些?交點的存在,讓故事的主題從尋夢變成了愛情——不是不好,只是有點貌合神離的遺憾。
我們所經(jīng)歷的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找到真正的自己~
臺灣青春片如今應(yīng)該算是一種類型片,小清新的審美,臺灣腔的嗲氣,加上各色青春的陽光面孔,這里又套上了一層好萊塢青春勵志類型片的雙保險,還有著真人真實改編的感染親和力,但情緒鋪墊還是難以到位,套招般的剪輯就不幸的跟著淪為了音樂錄影帶?!铩铩?/p>
以改編自真人真事作為前提,母子間的情感演繹得十分動人。影片沒有刻意刻畫殘疾人不容易之類的情節(jié)來博取觀眾的同情,更多的是一份內(nèi)心真摯的感動,讓我們看到盲人的勇敢,看到了勇敢的力量,讓我們知道勇敢是可以傳遞的,信心是可以共造的。
溫柔而富力量的電影,攝影與配樂極細緻
舞蹈美極,鋼琴好聽。淚點滿載,笑點不斷?!拔铱偸钦罩鴦e人的方向飛翔,這次我要按著自己的方式飛一次?!?/p>
平行人生,同樣的夢。
看這樣的臺灣勵志溫情片,就像喝片中的Coco奶茶,一次兩次還算新鮮,喝多了就膩味了…
很溫情小清新的文藝片,電影里徐佳瑩的《調(diào)色盤》這首歌很好聽,也很符合這部電影給人的感覺
一部溫柔的電影
很慢但卻細緻的治癒系,在電影院裡看著畫面掉眼淚。想要為彼此扛著夢想前進,成為彼此的力量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管是友情或愛情,這樣的情感已經(jīng)巨大得讓人淚崩了,這是一部需要專心並且細細品味的電影!大螢?zāi)豢凑娴暮芩?/p>
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所遭遇的一切并不是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的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一下子想起了天黑,原來也是張榮吉的作品。不強求劇情,人物,技巧,故事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夢想?yún)s很真實,慢慢的展開,像一朵花
閉上眼睛,跟隨夢想的聲音,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真實自然的故事,流暢的敘事,張弛有度的表演,不矯情的小清新是如此的讓人喜愛,這才是年度正能量!
數(shù)次落淚又數(shù)次大笑,平淡簡單的故事最動人。
給女主和配樂加一星;手持近景、各種柔光、大塊色彩和微微仰頭的角度,定下清新基調(diào),但自分叉敘述一開始就能預(yù)測到其后發(fā)展(同類題材過于泛濫),平行剪輯既俗套又刻意,仍流于淺白心靈雞湯;正如盲人易博同情,此片題材也討巧,贏得了我那些同事的大量喝彩、滿堂笑聲、交口稱贊。。
有幾次我忽然跳戲,猛然發(fā)現(xiàn)我居然彎著嘴角卻不知在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