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機上偶然看的,沒想到被男主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的神顏驚到,后續(xù)又看了好幾遍舔屏(害羞臉)。這是一部好電影,人物情感結合時代背景來看非常合理和真實,很喜歡,推薦~
瑞秋和劉易斯
影片開始,劉易斯來火車站接妻子。夫妻倆久別重逢,有些拘謹,想抱沒抱,僅貼了一下臉。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蘇珊和基斯,擁抱、熱吻。
重逢后的第一個夜晚,氣氛有些沉默,為了緩解尷尬,瑞秋點了一根煙,但劉易斯并不知道妻子學會了抽煙。瑞秋透露是為了緩解焦慮癥,劉易斯沒有繼續(xù),選擇了岔開話題。談論起過去的時光,瑞秋露出了笑容,隨即又嘎然而止…第二天早晨,當瑞秋醒來,丈夫早已起床出門。
后面的劇情,兩人一起的時候幾乎都是伴隨著矛盾和沖突。焦點似乎是因為兩人對待仇人的態(tài)度不同:因為喪子,瑞秋憎恨德國人,劉易斯則得到感悟而變得仁慈。這種仁慈在瑞秋眼里變成了偽善和自私。其實,兩人最大的矛盾是劉易斯的逃避和習慣性忽略瑞秋:回避溝通,做事看似商量,其實早已有了決定。
相較于劉易斯,瑞秋主動的多,背井離鄉(xiāng)來到漢堡與丈夫相聚,多次開口挽留劉易斯陪伴自己...可主動并沒有得到想要的回應,這也為后面出軌埋下了伏筆。
瑞秋和魯伯特
瑞秋和魯伯特的婚外情從兩人的性格和所處的環(huán)境來看其實是必然的:本性善良,對新生活都有著強烈的渴望;正如此,他們是不會一直帶著恨活下去的。瑞秋在感情上是主動的,魯伯特也一樣,甚至更熱烈。魯伯特最希望的是回到過去,一家三口過日子。瑞秋則是希望有人關心陪伴她,想其所想,感其所感。
最初,因為親人的死,兩人是相互厭惡的。瑞秋表現的明顯,魯伯特因為寄人籬下而不得不隱藏。但是,拋開敵對的身份,魯伯特的修養(yǎng)、品味、深情、隱忍之下尚存的血性對瑞秋是有吸引力的。
因為弗里達的緣故,瑞秋和魯伯特有了兩次直接接觸,瑞秋也因此了解到了魯伯特的悲慘遭遇:戰(zhàn)爭讓他失去了工作和妻子,家被征用,連親生女兒也嫌棄和疏遠他,這一無所有的境地與自己何其相似,除了同情更多了一份共情。而真正讓兩人感情發(fā)酵的是三件事情:
一是魯伯特在外受到基斯羞辱,回到家又被瑞秋質疑是納粹,震怒后帶著挑釁強吻了瑞秋,這一吻讓瑞秋先慌了神。
二是魯伯特被示威者撞傷后到家,遇到了在自家開派對的英國人,面對基斯的挑釁,差點沒沉住氣。瑞秋的緊張和脫口而出的“斯蒂芬”暴露了情感,也讓魯伯特恢復了冷靜。瑞秋替魯伯特包扎傷口并主動表白,魯伯特先是吃驚,后是毫不猶豫的接受,干柴烈火差點燒上身。
過程中有一段對話特別有意思,魯伯特因為之前強吻的事想向她道歉,可瑞秋的答復讓人驚呼好一對“狗男女”?。ㄒ棠感?GIF):
魯伯特:I was going to apologize.(我本來打算向你道歉的)
瑞秋:For what?(為了什么?)
瑞秋:Don’t.(不用)
魯伯特:I was going to.(我本來打算的)
魯伯特:But I won’t.(但是,現在不會了)
寥寥數語,兩人的心意全懂了。
CP粉看著兩人互撩雖然很開心,但客觀來看,此時魯伯特的感情是復雜的,瑞秋的美麗、善良讓人心動,可很難說沒有摻雜著利用的成分?,F實的環(huán)境讓魯伯特急于想拿到洗白證開始新生活,可基斯的態(tài)度又認定自己是納粹,似乎只能利用瑞秋夫婦與基斯的關系了。這也解釋了被包扎時的竊笑。
三是瑞秋帶著對劉易斯的絕望,在余暉下彈著德彪西的《月光》。這一幕讓弗里達和魯伯特震撼,此時的瑞秋像極了克勞迪婭。瑞秋想起死于戰(zhàn)爭的兒子而崩潰痛哭,弗里達和魯伯特這才發(fā)覺原來瑞秋和他們一樣。魯伯特緊緊抱住這個可憐的女人,兩人的感情真正噴發(fā)。
之后的幾天,魯伯特、瑞秋、弗里達像一家人一樣,一起吃早餐、做頭發(fā)、看電影、過圣誕節(jié)…被戰(zhàn)爭奪去一切的人們仿佛回到了過去的幸福生活。魯伯特帶著瑞秋去小木屋,向瑞秋規(guī)劃著未來的生活。兩人的希望都得到了滿足,重現了新生活的曙光。
這段感情,很難說不是愛情,魯伯特規(guī)劃的未來有瑞秋。但更多的還是兩個受傷的人在一起相互取暖,相互依存。
三人的感情結局
雖然我是堅定的瑞秋&魯伯特 CP粉,可不得不承認,瑞秋對劉易斯的感情更深。雖然有誤解和矛盾,但感情并未真正改變。遇襲事件讓瑞秋真實感受到:戰(zhàn)爭雖然結束,可仇恨仍未結束,劉易斯的忙碌確實是無可奈何。同時,危機驚嚇之下也讓自己覺察到了對劉易斯尚存的愛。而劉易斯在最后時刻的寬容和告白使兩人的矛盾和誤解得到了化解。
魯伯特拿到了清洗證,從此可以開始新的生活,女兒也原諒了他。相比之下,劉易斯更需要瑞秋,而瑞秋也需要與劉易斯達成和解。
影片最后,魯伯特含淚看著瑞秋離開,他走上火車,低著頭關上了車門(cp粉暴風哭泣臉.GIF)。劉易斯在雪地里,看著回來的瑞秋,小跑向前,緊緊抱住了她。
戰(zhàn)爭已經結束,創(chuàng)傷雖然依舊疼痛,可終將淡去,新的一天總會來臨。
最后的一些感想
1、一開始很遺憾瑞秋沒選擇魯伯特,好看的人互撩太養(yǎng)眼了,隔著屏幕都要發(fā)出姨母笑??蓜⒁姿乖诖笫谴蠓乔暗娜诵怨廨x完全可以讓人忘記他曾經犯的錯,世界上最好的劉易斯才能擁有瑞秋的愛。
2、愛情是在有好感的基礎上,某一個瞬間的電光火石??沙赡耆酥g,相互需要比相愛更真實。整部電影,瑞秋和魯伯特,瑞秋和劉易斯之間從沒出現過“愛你”的字眼,更多的是“需要你”。
3、男女主角除了外形,演技也是一流。瑞秋壓著眼偷瞄魯伯特的樣子;第一次出軌冷靜下來后面對劉易斯的愧疚;被劉易斯發(fā)現之后的羞愧和無地自容。。。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則是很好的運用表情和動作細節(jié)來展現人物的心理和情境,在自家大宅前迎接新主人時展現的教養(yǎng)、克制;與女兒爭吵后郁悶砍柴時的自責、憋屈、無奈;得知自己在瑞秋幫助下拿到了洗白證的同時又得知瑞秋要回倫敦時的驚喜、心虛和失落;瑞秋決意回到劉易斯身邊后獨自上火車時落寞的背影。。。優(yōu)秀的演技支撐起了整部劇。
ps:說下基斯和蘇珊,這倆人在戰(zhàn)爭中也失去了孩子。但與劉易斯不同,他們的內心充滿仇恨?;挂蚩床粦T劉易斯的仁慈而故意找茬魯伯特,為證明魯伯特是納粹分子來給劉易斯一個下馬威。戰(zhàn)爭之下無人幸免,基斯和蘇珊也是可憐人。
劇情好尬,奈特利好壯。老公太好了。導演偏心小三男。雖然帥,我還是喜歡老公。劇情好尬,奈特利好壯。老公太好了。導演偏心小三男。雖然帥,我還是喜歡老公。劇情好尬,奈特利好壯。老公太好了。導演偏心小三男。雖然帥,我還是喜歡老公。劇情好尬,奈特利好壯。老公太好了。導演偏心小三男。雖然帥,我還是喜歡老公。
在盟軍勝利背景下,失去兒子的英國軍官夫婦占領失去妻子的德國設計師父女之家的故事。全篇都在民族矛盾和情感依靠之中穿梭,在反差和矛盾中扭曲著人性,帶著一種隱忍冰冷的清醒,溫度冷卻不涼。有大量的近景刻畫人物內心的細膩變化。視覺和情節(jié)極佳。
故事在三個矛盾中發(fā)展:
首先是軍官丈夫,沒有戰(zhàn)爭帶給軍官們縱欲和暴戾之氣,開篇一句“漢堡昨天扔下得炸彈比整個戰(zhàn)爭中對倫敦投放要多得多!”就感覺到了他與其他軍人的不同,面對饑民的態(tài)度、挽留了德國人一家、面對居住的德國人是否為納粹也不關心的態(tài)度,富含同情心和人為關懷,有別于軍中官僚。
其次是夫妻倆對戰(zhàn)爭傷疤的認知和處理反差。軍官太太的冷漠無情,強烈的界限意識、對德國人的排斥,源于與德國的戰(zhàn)爭殺死了她兒子!她對痛失兒子有深深的內疚,對戰(zhàn)爭無比憎恨,卻因為丈夫是軍官,這種憤怒無處安放,她痛苦,卻始終沒能治愈??释皝淼聡c丈夫一起療傷,卻又得不到,日日隱忍著、疼痛著。軍官對喪失兒子不是不心疼,是想通過對工作的極度投入,麻木自己,忘記失去的痛苦,他甚至逃避夫妻感情,遁入工作之中。兩口子沒有情感的支撐,甚至吵都吵不起來,這婚姻如同被轟炸的漢堡一樣,廢墟一般。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同一屋檐下兩個家庭的沖突和畸戀。德國建筑師一家對生活品質(繪畫、鋼琴、閱覽室)、設計理念(各種設計大師作品)、生活樂觀態(tài)度(從建筑師淪為鋼鐵澆筑員也保有風度)、對孩子叛逆的包容心態(tài)(“我只是他的爸爸而已”),甚至妻子被炸死,這些都沒有被炸彈或者戰(zhàn)爭摧毀,疼著、茹血隱忍。戰(zhàn)爭讓兩家人住到了“一起”,“痛失家人”讓兩家人聯(lián)系在了一起,鋼琴成為了開啟兩家人溝通的橋梁,男主的女兒成了軍官夫人對孩子的情感寄托和治愈內心的良藥,德國建筑師像丈夫一樣的呵護、支援,好似彌補了軍官夫人婚姻中兩個重要角色的“精神空缺”,德國建筑師也把對妻子的情感需要投射向軍官夫人。雙方的不倫情感因彼此需要而越燃越烈。但,正如電影開篇所說,深藏在下面的彼此仇恨,并沒有因為戰(zhàn)爭結束而停止。
二人的不端關系終還是露出馬腳,被軍官發(fā)現,戰(zhàn)爭勝利了,妻子婚姻中自己卻輸給了德國人,在這情緒錯綜復雜時,一顆子彈,讓人們從粉色的婚姻戰(zhàn)爭中扇回到冰冷的嗜血現實。軍官知道妻子留不住了,干脆愛她就讓她走。在這場婚姻戰(zhàn)后的廢墟中,妻子可以率先贏得治愈的陽光,那就去吧。到此已是完滿。
結局返回是有些刻意了,反而掩蓋了軍官情緒變化的光澤。
盟軍勝利了,于是英國人占領了德國。一個英國軍官占用了一個德國工程師的古堡當作自己的家園,并從倫敦接來了自己的妻子,準備開始戰(zhàn)后的生活。但是戰(zhàn)爭中失去愛子的痛楚深深折磨著妻子,讓她對德國人一直存有深深的恨意。雖然一開始因為沒有找到居所,還是和英國軍官夫婦住在一起德國工程師處處避讓,表現出并不真心的謙恭,但是女主還是諱莫如深,很是忌諱。但是一臺鋼琴聯(lián)系起了同樣喜歡彈琴的女主和德國工程師的女兒,因為女主在鋼琴邊教過兒子,工程師的女兒正好彌補了兒子的缺失。正巧,工程師的妻子也是因為戰(zhàn)爭去世,兩個人相同的境遇,女主的丈夫又常常逃避兒子的逝去,不愿提起,女主與工程師發(fā)生了感情,并很快成了如膠似漆的一對。很快丈夫發(fā)現了秘密,女主也向丈夫坦誠了一切。就在妻子放下一切(把兒子毛衣留下),準備與工程師重新開始的時候,女主還是決定回到丈夫身邊,與他一起承受一切。
女主的丈夫真的很不錯,首先他將妻子接到身邊是為了讓她走出喪子之痛。到了德國,他又以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已經作為戰(zhàn)敗國的所有人,甚至讓工程師暫不要搬走,住在一起,甚至老婆要求不要其他人共處一室的情況下,還是這么決定。說明女主的丈夫是一個正直有憐憫心得善良人,他并沒有頤指氣使,居高臨下,一副戰(zhàn)勝者的模樣,雖然人民還是誤解他、反抗他,他還是一直秉持著自己的態(tài)度,難能可貴。對于情感也是一樣,知道妻子出軌,并沒有怨恨責罵,更多的是理解和成全,所以妻子最后的回歸也是必然。
戰(zhàn)后的創(chuàng)傷不管是戰(zhàn)勝國還是戰(zhàn)敗國都是毀滅性的,相互的不信任,相互的敵對,讓人與人之間總有很多的誤解和不忿,怎么在這個時候擺正自己,做回自己,真的很難。女主夫婦、工程師,包括工程師的女兒其實都很混亂,也在生活里一點一點慢慢找回自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生活。戰(zhàn)爭的余波真的無處不在,影響著每一個人,每個家庭,甚至時間的每分每秒,也只有時間才可以慢慢撫平傷口,忘卻仇視,但是到底要多久,可能只有憑心自己去感受了。
斷壁殘垣中的生活困苦但是一樣也不缺,多的只是仇視的宣泄和孤獨的憤懣,也許這就是戰(zhàn)爭給予我們最直接的“余波”……
BBC拍攝的電影,從拍攝手法到畫面感,都透露出十足的英倫復古文藝氣息。開頭的航拍戰(zhàn)后漢堡街景,仿佛把我們拉回到戰(zhàn)爭過后的廢墟現場;女主在車站與男主久別重逢,點到為止又不失親昵的親吻臉頰,用細節(jié)把把英國紳士、熟女文化闡釋的恰到好處;女主與閨蜜在餐廳展開的圣誕節(jié)禮物話題討論,把女性遭遇外遇時的奇妙心理刻畫的入木三分......但是這些細節(jié)上的功課,已經為電影加分不少。
而影片的主題更是鮮明突出,本來彼此敵視的兩個國家的人,機緣巧合同住在一個屋檐下,又因為一連串意外牽動了彼此的關系,產生了情愫...戰(zhàn)爭散去,余波仍在,每個受盡苦難的心靈深處,人性光輝依舊難以泯滅。雖然女主與男二的感情升溫過快,令人始料不及的狗血,但仍舊沒有影響愛與道德主題的宣傳。
圍繞主題展開的一系列關于婚外戀、中年喪子、戰(zhàn)后心理創(chuàng)傷等元素,也刻畫的很微妙,沒有具體展開敘述,都如浮光掠影般一幕幕閃過,卻都值得我們一一深思。尤其是男主和女主最后的雪地重逢,不知該贊嘆男主的善良包容,還是女主的良心發(fā)現,總之,大團圓式的美好結局,也像極了BBC的一貫作風。
二戰(zhàn)結束后的德國漢堡,寓意重生的希望,夾雜憤怒的暴徒,更多的是面臨親人喪失痛苦不已的普通百姓。在一片狼藉后,某些人的身軀沒有缺失,但內心卻再也不完整了。
這部電影名叫《余波》,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如何在戰(zhàn)爭后從失去至親的陰霾中走出來,哪怕硝煙已經散盡,一磚一瓦都在重新添加起來,城市也在恢復秩序,但戰(zhàn)爭的余音還在裊裊吹著,在人們的心理泛起余波陣陣。
這個電影建立在了戰(zhàn)爭對立雙方的沖突上,把戰(zhàn)爭雙方放到同一個屋檐下,使得矛盾最大化。
這是兩個受傷的家庭,但這兩個家庭在整個大背景下只是很小的縮影,電影本質上是一個裹挾著戰(zhàn)爭名由而出軌的故事。
英軍上校劉易斯帶著自己的妻子瑞切爾來這個城市負責重建工作,他們本應是戰(zhàn)爭的贏家趾高氣揚,但因為在戰(zhàn)爭中喪失了11歲的兒子,夫妻兩人之間早已有了間隙。劉易斯總是借工作為由逃離家庭,甚至連孩子喪禮后的六天休假都不接受,把自己沉浸在工作中。
他們沒有真正把話題敞開講,有的只是維持表面的平靜,日復一日,好似歲月靜好,戰(zhàn)爭過后平穩(wěn)的日子來臨,但愛子始終是如鯁在喉,讓他們同床異夢,無法再像過去一樣交心。
他們住進了一個德國人的家里,這個英俊的德國男人斯蒂芬?guī)е畠?,?zhàn)爭使他失去了妻子。本來劉易斯應該可以把這對父女趕走,但善良的他選擇同他們一起居住。
這是一家當地富裕的人家,除了別墅裝修考究,還有幾個仆人每天負責安排起居生活。斯蒂芬在感謝之余,把家搬到了別墅的頂樓,也算給彼此生活留出空間。但斯蒂芬的女兒卻不妥協(xié),對盟軍極度厭惡,不僅偷拿了劉易斯帶有兒子照片的煙盒,還交給了想對盟軍發(fā)動襲擊的青年黨成員。
沒有人是愿意始終沉浸在痛苦中的,所有的人都在尋求救命稻草。劉易斯找到的是工作,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就可以驅逐掉內心喪子的悲慟,而瑞切爾的方式是見朋友,辦派對,通過一些歌舞升平的繁華來抵扣掉無望感和空虛。
始終得不到丈夫的諒解和愛的她,在精神層面感到了空缺。每次靠近都會被丈夫叫停,失去兒子她本身也很愧疚了,本來應該是攜手共同走過這個難關,但另一半的種種跡象表明這段關系在走向死亡的過程中。
而對于斯蒂芬所代表的德國人,她一開始是痛恨的,那種情感遷移的強烈感使她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所以當自己的老公提出要讓他們留下住在同一個屋檐下的時候她反對過,但反對無效后她也開始接受現實。
這兩個人就在敞大的豪宅里互當空氣的生存著,斯蒂芬有主動示好過,但瑞切爾卻幾乎不把他當回事。整個故事就這樣波瀾不驚地行進著,原本也就是日復一日的麻木著,但是某一天,當斯蒂芬突然一個健步強吻住瑞秋時,真正的沖突激發(fā)了。
女人有個通病,就是需要有男人的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所以當這個有些莫名其妙的吻發(fā)生的時候,兩個人的內心都起了別樣的情愫。凱拉·奈特莉歷來就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而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往哪里一站都可以吸引住女性的目光。
帶有禁忌的、夾雜著眾多復雜情愫的帶有“療傷互助”的打著愛情名號的出軌在這個別墅里上演了。
第一次出軌未果,因為劉易斯回來,兩個干柴烈火的人中途叫停;后來曖昧的氣息不斷上演,不經意間劃過肩膀的觸摸、通過音樂傳達信號的方式,對于長久壓抑的人們來說仿佛是一根救命稻草。
于是乎,在劉易斯出差六天的時間里,他們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唯美的床戲,為藝術獻身的凱拉·奈特莉讓人感受到了不忍指責的荷爾蒙迸發(fā)。明明是出軌,卻恨不起來。經歷傷痛的人選擇彼此接納,給予能量與溫暖。在當下的那個時刻,卻擁有了一絲美感和不切實際的夢幻。
我始終認為,每一對情侶在步入婚姻殿堂的時候都是堅定著想要一生一世的理念的,但由于種種原因,七年之癢困倦也好,意外也罷,婚姻朝著不盡如人意的方向行進,這些坎在當下的時刻對婚姻雙方是考驗更是對人性的檢測。
當斯蒂芬向她勾勒出重新生活后的美好畫像時,她是向往的。戰(zhàn)爭結束后的人們最渴望的其實是平靜而安詳的生活,這也是斯蒂芬試圖傳達給她的未來理念。
這個故事的結尾有些令人出乎意料,當和老公劉易斯攤牌并出走情人的那一刻,我認為是這對經歷了冷暴力多年的夫妻對雙方關系的解脫,即使根本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兩個人達成的共識是彼此不見從而隱藏喪子這個痛,通過分開來遺忘過去,因為老公坦言每次看到瑞切爾就想到了兒子的臉,每次靠近都可以聞到兒子的氣息,這樣的陰影無法抹去。
眼看著奔赴新生活而去的瑞切爾就要和過去的生活劃清界限了,誰料到在最后關頭愛好似乎選擇回歸家庭,目送著斯蒂芬和他的女兒上火車。
這里面有兩個隱患,首先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和斯蒂芬之間畢竟只是短暫的露水情緣,沒有深厚的感情基礎,枉然地拋棄具有根基的且沒有原則性問題的婚姻太冒險;其次,婚姻就是面對很多的挫折挑戰(zhàn),要履行對彼此的責任。瑞秋兒可以一走了之,但心結卻沒有解開。
最后時刻她決定回歸,因為只有選擇勇敢地去面對,才可以獲得新生。
滬上50萬粉絲人氣公眾號“上海公交”主編。
關注女性成長,職場達人,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這種劇情的片,2位主演的顏促使我撐完了全場。
本子很一般,感覺被預告片騙了。搞了半天就是狗血言情戲碼嘛,而且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頗有種硬是不想戳破不好好講故事的感覺。但是!整個片子太欲了,拍的挺美的,服裝家居音樂甚至Steinway都深得我心。再次證明Alexander Skarsg?rd就是個行走的春藥,各種暗潮涌動,誰抵擋得了那些小眼神嘛…三個演員說實話演的都很好,實在有些可惜了。
人性就是如此脆弱與復雜。Watched on the flight from Nadi to Auckland on 4, Aug. 2019.
這是個什么爛劇情啊,其實女主和老公關于中年喪子的獨白部分拍得還行。女主最后都不管自己那些漂亮衣服時我感受到了愛與責任感(不是)
賞!心!悅!目!喜歡這種片子的色調和質感,尤其女主的服裝造型,養(yǎng)眼極了。唯有結尾,差強人意,俗套了。共同經歷過巨大創(chuàng)傷的兩個人,既然都無法面對,還是放過彼此吧。*對了,此片美國標了PG,坡給碼了R21
用女人告訴英國人,誰是真正的主人。
我竟然為一個男人流淚了……其實我也能理解女主為什么出軌,女人是情感動物,受到丈夫的漠視,又沒什么朋友,是要尋找溫暖,剛好碰到了同樣受傷的帥氣房主??墒窍胂耄鬟€是自私了些,格局也小了些,不能設身處地理解她丈夫,只顧著自己傷春悲秋,感嘆!她丈夫是個多好的人啊
從選角看就知道雷爺的公司盡力了。以零年為背景,戰(zhàn)后納粹復辟情緒,但最后還是落腳在家庭倫理。但是劇本明顯太潦草,兩人從敵視到情愫漸生轉折過于生硬,簡直就是為了撒糖而撒糖。其次,少年納粹這條線基本廢了,一不深入,二不善終。下雨天不小心闖入中老年廳,結果和在坐大爺大媽一起看奈特利的裸戲真的是emmm,好萊塢再也找不到比四哥更好的花瓶男星了。
披著戰(zhàn)爭外衣的家庭倫理片?Keira好神奇,看起來演技爆棚,但是所有片子都是一樣的。
調調是我喜歡的,結局是我喜歡的
影片提出了兩個嚴肅的問題:如何治療戰(zhàn)后心理創(chuàng)傷(失去親人之痛)?彼此敵對的國家如何化解仇恨?影片給出的答案堪稱粗鄙和下作:婚內出軌,和昔日的敵人上床。當問題擺在兩個男人之間(英國軍官和德國少年)時,因為都是直男,無法上床,于是只能你死我活。這種粗暴的回答還不如把問題就放在那,不去解決,畢竟這世上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
年度婊現劇,沒有之一。人之所以是人,表現在人性的偉大不會因為環(huán)境,遭遇,身份,地域的改變而泯滅。戰(zhàn)爭與創(chuàng)傷不是你放任自流的借口,在炸塌四壁的圖書館,紳士們依然是保持鴉雀無聲的看書。而這部片子宣揚的是,女人做任何事只要找到理由就是對的:可以頤指氣使仗勢欺人,可以尋求權勢不顧一切,可以為了慰藉心靈肉帛相見,可以爽完反悔鴛夢重溫~什么?你說老公不同意?那一定是他不夠愛你。女人需要勇氣。(如果不是套個二戰(zhàn)的殼,這片子得有多難看,金蓮在天有靈,異國后繼有人。)
怎麼會有Lewis那麼好的人……
第一次羨慕凱拉奈特利的胸
我不相信有人住進Alexander Skarsgard的房子,坐他的密斯凡德羅的椅子,彈他的史坦威鋼琴,不會和他上床談情......丈夫的reaction formation就是連common sense也一起消失(喂
而我究竟我什么要看這個…
我覺得導演,只是想拍個床戲而已,別的劇情就順手點綴一下算了??搭A告的時候期待那種戰(zhàn)爭&原諒,家庭&情欲,完全沒有,角色就簡單立個人設,然后為所欲為,也不管他們做的事是否符合人設。床戲是真的不錯。
雖然是KK的顏粉 可是這個故事情節(jié)看得太莫名其妙了……
BBC 拍的電影都是這個調調,復古優(yōu)雅 色調精美,服化道都沒的說,尤其KK很適合這種扮像,但故事真的太無聊。。。。。只有床戲還算不錯,福利不錯哈哈
兩星半給我四哥!半星給結局,不能再多了!但依然拯救不了這個弱雞劇本??赡軐а荼緛砭痛蛩阗u四哥的肉體,劇本無所謂吧(需要更多四哥?。。㎏K其實還是挺美的,就....別笑得太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