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戰(zhàn)爭
好勝、自負、優(yōu)越感極強,辰雄從小時候第一次見到俊植一直到被蘇軍俘虜,都是一副典型的軍國主義甲級戰(zhàn)犯的嘴臉。這種人最后能性情大變著實讓人難以理解。他應該帶著大日本帝國的榮譽感切腹自盡的。
俊植一直很平和,除了青年時顯得有一些反叛。這種生不知何處時的平和甚至有一些矯枉過正。正好和辰雄那種極端暴戾的氣質形成了強烈的沖突感。
兩個人一起當日本兵,一起當蘇聯(lián)兵,一起當?shù)聡?。辰雄的性格用來發(fā)展劇情,他一直在改變;而俊植的性格用來展現(xiàn)主題,不管干什么,不管和誰干,我只有一個目的,活著回家。與大多數(shù)主旋律國產抗戰(zhàn)片不同,這里沒有什么“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笨愁^很要緊,回家最重要。
辰雄作為上將第一次出場,就逼曾下令撤兵的隊長切腹,并親自介錯,手起刀落毫不手軟。而后種種強硬政策,直到蘇軍偷襲,他射殺逃跑者。這樣性格的人應該是寧折不彎的,實在難以想象他會因為被槍指頭就換上蘇聯(lián)軍服。
而俊植在逃出日本軍營之后,就因為看見蘇軍偷襲就跑回去送信,當然并不一定是為了救辰雄,也可能是為了救上百的朝鮮同胞。但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那樣的地方能逃出來還會再主動回去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眾泰讓我想起了《太極旗飄揚》里的張東健,但卻更加真實。因為他并未迷失自我,他只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他才是被戰(zhàn)爭摧殘精神后的真實寫照。無論是像辰雄原本暴戾,在經歷屈辱之后大徹大悟,蛻變成完美人格;還是像俊植從來溫潤,即使壞境惡劣也不改本性。都太過理想化,都是主角光環(huán)使然。而眾泰,在日軍和蘇軍時兩次救下了要被槍決的俊植,并在和德軍的戰(zhàn)斗中,死前壓在俊植身上,以便讓他躲過一劫。他一直是善良的,他所做的那些看上去不好的事情其實都是為了讓傷害降到最小。
電影的場面很宏大,由于背景不斷變化,在朝鮮國內,在日軍,在蘇軍,在德軍。不同的背景,兩個人的身份和地位都會不斷變化,這樣戲劇沖突也在不斷變化。高潮遞進很有層次。
這是我近期看的比較好的一部戰(zhàn)爭片,戰(zhàn)爭更多的是拷問人性,戰(zhàn)爭永遠是丑陋的,根本沒有所謂正義之戰(zhàn),那是新聞稿,而不是刺刀見紅的戰(zhàn)場。
2 ) 后來
其實金俊植沒有死,戰(zhàn)后回到了漢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和弟弟和妹妹。為了埋藏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金俊植改名為李鎮(zhèn)泰,干起了修鞋的營生,不久以后李鎮(zhèn)泰還娶了老婆。
然而隨著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平靜的生活很快被打亂。戰(zhàn)火蔓延漢城,鎮(zhèn)泰決定帶著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戰(zhàn)亂。但在中途,他們卻被強行征入軍隊,押上了開往洛東江前線的列車。從此一家人四分五裂。而在戰(zhàn)場上的鎮(zhèn)泰只剩下一個愿望:不顧一切用生命保護弟弟,當聽說只要獲得國家勛章就可以讓弟弟免役時,他便瘋子般沖在戰(zhàn)斗最前沿。然而殘酷的戰(zhàn)場加上弄人的命運,他們的生命軌跡發(fā)生了無可避免的改變……
3 ) 史上最牛的炮灰小兵居然被搬上電影了
主人公是一個朝鮮人Yang Kyoungjong...生于1920年3月3日,原籍朝鮮新義州,當時,整個朝鮮已經被日本占領... 18歲那年,他被日本陸軍征召入伍,1938年加入日本關東軍,在1939年諾門坎邊境沖突時成為蘇軍俘虜,后來日蘇雙方?;饏f(xié)議簽署后,這其中大多數(shù)的日本戰(zhàn)俘都被遣返。 但蘇軍扣留這其中的朝鮮人。 他們認為,這些日軍里的朝鮮人,并不屬于“戰(zhàn)俘”。最后他們都被送去古拉格戰(zhàn)俘營進行勞改..... 這其中,就包括了Yang....
后被編入蘇聯(lián)紅軍,1943年夏德軍在烏克蘭的戰(zhàn)斗中俘虜,又進入德軍服役。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在“猶他”海灘被美軍俘虜。 1945年5月在英國俘虜收容所釋放,1947年移居美國……
綜上所述,影片基本符合史實,小人物隨波逐流,雖然不時被巨浪吞沒,卻依然生命力若狗尾巴花一樣地茁壯生長下去,令人唏噓。
————————以下為搞笑的————————
續(xù)集:此人為了綠卡而加入美軍后,又參加了1950年爆發(fā)的朝鮮戰(zhàn)爭,在長津湖戰(zhàn)役中被中國志愿軍俘虜。1953年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因為戰(zhàn)俘交換糾紛,一直被關押在北朝鮮……
再續(xù)集:2012年,骨灰級炮灰的故事,棒子們懷揣國際主義情結和愛國熱忱,將其端上銀幕。~~當然,為了主旋律也要適當藝術加工。
4 ) 張東健or小田切讓,誰應該是主角?
以此文作為我“登陸”豆瓣的首文,由于第一次沒保存上,還要在寫一遍。我不是電影發(fā)燒友,所以對電影的看法比較淺顯,在我看來,觸動人心靈,引發(fā)人思考的電影就是一部值得推薦的電影。
以兩個熱愛馬拉松運動的日韓異國人為線索,以三場二戰(zhàn)著名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戰(zhàn)爭年代的愛恨情仇。
戰(zhàn)爭的場面是宏大的、是殘酷的、是血腥的。但張東健不是這個線索的主角,小田切讓的情感起伏帶動了這一部分。他從一軍統(tǒng)領、槍殺逃兵的光榮的大日本帝國軍官,到蘇聯(lián)戰(zhàn)俘,被勞改、被毒打,甚至命垂一線,當他看到蘇聯(lián)統(tǒng)領拿槍射殺逃兵的時候,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他整個信仰轉變了,也許從他知道天皇不管他們的時候就開始動搖了??傊?,他的感情從驕傲、絕望、不屈、震撼,到后來的喜悅、感激、痛苦,再到重生,戰(zhàn)爭改變了他。
而張東健扮演的是一個對夢想堅持不懈,無論何時都堅持練習,希望有朝一日能完成夢想的角色,盡管他身處戰(zhàn)爭之中,但總覺得他和戰(zhàn)爭是兩條平行線,只有回去報信和救人的那幾段感覺到點交集。
眾泰的角色也是不錯的,而范冰冰的角色是不讓人理解的,覺得可有可無,還有就是登陸之日這個名字實在是不理解,還沒有英文名字更切合電影,不如叫回家的路吧??!
還有一點挺大的感觸就是,盡管有人說韓國的片子把韓國人的角色美化了,比如說張東健救人啊等等,但總的來說,我覺得影片還是以電影為本的,沒有太大的意識形態(tài)內容,無論戰(zhàn)爭的哪一方,導演都沒有刻意的貶低,都有值得人感動的地方。相比國內的戰(zhàn)爭片,一邊倒的跡象太明顯,總是歌頌我們自己,貶低對方。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也是一種主流。
5 ) 揣測貼
就看過預告片,且揣測一番,看看電影出來之后,姜導是不是跟我一個思路:
1.既然叫my way,其中心思想可能要表述的是“回家”。在大時代中,小人物無法左右歷史,置身大漩渦,只能期盼家的溫暖。盡管三次被俘,穿過四套軍裝,但其中的悲涼,與回家的信念,足以沖淡真實歷史中的那些可笑和荒唐。
2.兩個男主角,一個日本人,一個韓國人,從片頭的馬拉松比賽開始,以片尾諾曼底陣地奔向家鄉(xiāng)作結,應該走的是對抗—理解—友誼的路線,一路走來,人性的溫暖戰(zhàn)勝了戰(zhàn)爭的冷漠。
3.姜帝圭在太極旗飄揚里面,用在戰(zhàn)爭中患難的兄弟倆,象征了飽經戰(zhàn)火,依舊分裂的朝鮮民族。在這部電影里,歷經大國俘虜,尚能頑強活到戰(zhàn)后,一心回家的張東健,又何嘗不是大國角力犧牲品的朝鮮半島的象征呢。
6 ) 草 混豆瓣的就愛裝逼
沖著兩大帥哥,沖著配樂和場面,評分不應這么低。
看個電影嘛,學習點東西,娛樂下心情。
電影總有好和壞的方面,你們能不能少挑剔點缺點,多看到那些好的方面。
你們看電影都是看人家缺點去??
看個電影就為了給人家挑毛???
然后給出個冷嘲熱諷的評論,自以為是。
看你們那些尖酸刻薄的評論,真心太會裝逼。
看不下去。
拍的還行.有意思的是這是真事,不過原型是中國人,此人先是在四川軍閥那里當兵,后來川軍和奉系開戰(zhàn),被張作霖的部隊俘虜去了東北軍。后來鬧鬼子,加入了鬼子軍,鬼子和毛子在諾門坎開戰(zhàn),又被毛子俘虜當了毛子兵。德國進攻蘇聯(lián),又被德軍俘虜了去,在諾曼底登陸戰(zhàn)被美軍俘虜。相關照片自己度娘...
很煽情,很有控制力。沒有超越太極旗飄揚,但是不差它,
好一個恢弘的愛情史詩!男主角與男主角成功擊敗了《斷臂山》與《福爾摩斯》,堪稱世界級銀幕第一眷侶。攻受結合,效果好,你來談天我來笑,你來打槍我來射炮,蘇聯(lián)德國,浪漫擁抱。戰(zhàn)地呻吟,森林摟抱,異國賽跑,子彈與寒冷驅不走愛的信號。愛情萬歲,導演你還真有一套!誰說故事沒講好?胡鬧!
范冰冰幫著張東健打了一個飛機就掛了...小胖子是個語言天才......
幾場戰(zhàn)役下來,所有人都死了,唯有兩位主角幸存。后來天寒地凍,大雪封山,整個世界也似乎只剩下他們兩個……再后來張東健還是死了,小田切讓替他參加了奧運會,囧。
當姜帝圭把視點由朝韓內戰(zhàn)擴大到二戰(zhàn),韓國立場就顯得十分尷尬曖昧,整一個戰(zhàn)俘流竄史。主角一味高大全,其余人物塑造或是扭曲或是想當然,比如龍?zhí)追稜?,難以理解一個中國女人會為了一個替日作戰(zhàn)的韓國人而去打蘇聯(lián)的飛機。小田切君咱以后能好好選片嗎,已經為了你看了多少奇怪的片了,摔!
1.張東健為什么總是悲劇角色,太極旗飄揚也是讓他死2.這兩人運氣也太好了吧,數(shù)十年的戰(zhàn)爭里他們身邊的男配我連臉都還沒看清就瞬間都死了,他倆還能活2個多小時3范冰冰為張東健打飛機后,死在張東健懷里而且讓他去找他的朋友,這種精神4.好麗友,好基友,張東健死后,小田切讓完全放棄了自己,讓張東健
戰(zhàn)爭場面很贊哪!也很真實,那時小日本對付霉軍坦克94將紫地!有多國語言的就好了!
如果我說范冰冰是狙擊手,你想不想看。三星半。
范冰冰的出現(xiàn)是為了讓此片看起來不那么gay么??
張東健和小田切讓這對既生瑜何生亮、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青梅竹馬,從幼年恩仇跑到奧運會馬拉松選拔賽,再一起穿上日軍、蘇軍、德軍制服攜手跑到了諾曼底。難說他們宿命的基情是最強大的護身符,還是始終不死使他們在諾曼底終于登陸了基情。不過,全片最大的亮點還要算是范爺英勇打飛機。
故事跨幅有點大,中國到俄羅斯到諾曼底,場面刻畫不錯,有點太極旗飄飄的感覺,看得是韓語的,多國語言只是懂了個大概,范爺有點打醬油的味道,其他的不錯,挺真實挺感人的
范爺原來只是客串,不過卻光榮地打了飛機。這片子實在是太傳奇了,兩位主人公好像兩超級小強,一路從朝鮮打到諾曼底。生命力頑強到離譜,卻減少了影片的可信度。本以為是講日韓,后來發(fā)現(xiàn)更多是說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對人的異化。同時,一個惡魔在一個圣人的感召下同樣能立地成佛。
小人物在歷史巨輪下,又能如何?如草似蒲罷了
兩星給兩男主,一星個電影場景...劇情是在太搞...
讓亞洲人穿德軍制服就是一場災難,即便是小田切讓這樣的人物。
影院看的,兩位男主角太帥太帥了,超級震撼的大片,值得一看~
基情之火花,滿屏四濺!說起來,當日在諾曼底,你們在海灘再度相遇的時刻,影片就已達到了全亞洲的最高潮!
覺得拍的還是不錯的,特別戰(zhàn)爭場面蠻精彩的,戰(zhàn)線拉的有些長,還到了俄羅斯!范冰冰有點亂入的感覺,還步槍打飛機,太扯了!雙男主又感覺像是基友,不得不說張東健角色這胸懷也太寬廣了點,還想宣傳日韓友誼咋的!
編劇太扯了...高潮太多了..也就什么高潮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