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今天本著懷舊加考古,刷了超凡1、2,覺得人物關系刻畫得很單薄,讓我對青春期記憶里的蜘蛛俠有些緬懷,所以順帶粗略回顧了下原味蜘蛛俠系列。一二部因為之前觀影過很多次,就草草過了下劇情,第三部一直沒想起來看,日頭偏西,就著倦意就任由其自動播放了,本來沒什么期待,卻收獲很多感動。
我承認打分有些私心,但我覺得主觀對待自己的感動也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電影本身就是觸動人們感官的美好事物。
不得不說第三部在我心里是近乎完美的漫畫英雄電影,因為雖然劇情跌宕,緣由扯鬼,但它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從中看到了真正的責任和意義:我們總是有選擇的,選擇我們的人生,選擇我們認為真正正確的事。
這道理聽起來好像是非常出世且不切實際,不免在很多人心中嗤之以鼻。人非圣賢,且圣賢多辛苦,活著舒坦就夠了,哪里管的了那么許多?確實,我們沒必要拿過高的要求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人是惰性很強的動物,自圓其說能力一流,況且每個人存在的意義,在自己心中尋找的答案,都不相同。
所以當Peter被黑暗物質侵襲,扭曲成自己認為的正義與自由化身時,我們看到了他心中對fair的極端化理解:他(沙人)殺死了我叔叔,所以他死有余辜不是嗎?
這種形象的挖掘在其他作品中也有塑造,例如Batman里被炸掉半邊臉,人生由巔峰到低谷的檢察官哈維,也是堅信“有債必償,人人平等”。坦白說,我以前一直覺得這樣的所謂反派,理念并沒有什么錯,甚至他們在我心中教育意義比反面意義大的多,因為“與其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對周圍世界滿不在乎的自私且平凡”,倒不如“有自己公平且自省的信念以及改革意識”來得更讓我信服。這樣想來自己還是蠻危險的…
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我們?nèi)绾握J知客觀世界對我們造成影響后的批判和選擇。因為他人的傷害和自私,或者環(huán)境壓迫下的扭曲觀念和不良風氣,是否能夠給我們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去找借口做一些“大家反正都這樣”的事,or堅持極端的自我,然后選擇當一個Revenger。
片中出場的主要人物,基本都經(jīng)歷了這個岔口的選擇:沙人在女兒病危時選擇搶奪公共財產(chǎn),被黑蜘蛛打敗后選擇報復;小記者在因為自己的惡行被當眾揭發(fā)后選擇絕對邪惡;Harry在記起曾經(jīng)失去的一切后選擇復仇,但最終頓悟,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Peter(這尼瑪就是真愛啊);主人公Peter在覺得自己遭遇欺騙,背叛,不公后被黑暗吞噬,自私地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最終被親友感悟,掙脫控制,找回自我。不得不說,他們的經(jīng)歷,何嘗不是真實且時刻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呢?這個電影距離我們一點都不遙遠。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被欺騙(戀愛),背叛(婚姻),不公對待(工作)所包圍么?這些并不是別人的人生。
我欣賞它所體現(xiàn)出的邏輯連貫性,和對人性的恰到好處的刻畫,細節(jié)也做的很用心,每個小人物都定位準確,表達豐富,并不迷失每個人的意義:Peter的房主雖然平時看似刻薄粗魯不近人情,但對于Peter性情的轉變,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真實的體諒和擔憂;教授也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師,他對黑暗物質給予了自己的判斷和處理方式;迷戀蜘蛛俠的白發(fā)妹子不只是無頭腦的迷妹,在Peter通過她現(xiàn)場報復女主后,她主動上去說了一句:I'm sorry.表達了自己對于傷害他人的態(tài)度。
Peter在第一部中認識到了自己并不是獨立自私的個體,而是有義務去幫助別人的,第二部里學會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價值和感受,正確處理自己的能力和責任以及愛,在第三部中,我們看到了更深的一層意義,在面對觀念迷失,不公待遇,挫折與負面壓力時,做出如何的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這簡直是小學,中學,大學的人生講堂…
我覺得它所告訴我們的意義在于:生活并不需要套進一個復仇的公式,或是找到一個讓自己自私丑陋的借口,也不需要他人先邁出那一步退讓,說出那一句道歉。
Because: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to
let us become better people.
2 ) 小男人,大英雄
小男人,大英雄
我們總是樂于批判好萊塢的英雄電影,對蘭博,邦德這類孤膽英雄,我們也從不吝嗇地贈予嘲弄和恥笑。但是回頭看看自己,卻會發(fā)覺,我們不造英雄,我們造神!從三國演義出來成為神的關老爺?shù)浇渚竦拇砘粼?,我們的影視作品塑造了無數(shù)近乎為神的人物,他們義薄云天,肝膽相照,果敢勇猛,舍生取義,從性格到人格都無可挑剔,形象高大全,他們更像是活在傳說中的人?!m然李連杰主演的霍元甲在開頭有了常人會犯的驕妄、張狂,但是到后面導演還是讓他從家庭慘劇中得到大徹大悟的改變,成為集大仁大義于一身的俠之大者。
相較起來,在高樓大廈間跳躍穿梭,打擊犯罪維護正義的蜘蛛俠皮特反倒顯得真實親切。因為在皮特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年輕人的怯懦、猶豫、膨脹、矛盾、張狂。
蜘蛛俠系列影片中,導演拉近蜘蛛俠的距離,刻畫皮特“小男人”一面的努力非常明顯,也非常成功。第一集,突然擁有偉大力量的皮特無所適從,不知能做什么該做什么的迷惘;第二集,面對越來越大的責任,皮特逃避責任的怯懦退縮;第三集,在更加強大的力量和甚囂塵上的奉承面前,皮特的自我膨脹和驕縱狂妄,這些都是常人在面對權力、責任、名利時會有的正常反應。因為皮特在這些困擾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矛盾和斗爭,才讓蜘蛛俠的形象變得親切真實。第二集火車上皮特受傷后露出真容的時候,市民們驚嘆蜘蛛俠的平凡,這正是導演要告訴觀眾的:英雄不是神,他就在我們身邊。
正是因為影片著大筆墨刻畫主角矛盾斗爭的一面,凸顯大英雄平凡真實的小男人一面,才沒有讓蜘蛛俠系列落入特技一流,故事三流的俗套中。但是在第三集,也正是因為導演對人物內(nèi)心矛盾和斗爭過于簡單的處理,缺少細膩的描寫,使得這部特技和打斗都要來得精彩的電影卻無法超越前兩集。
借著希特勒發(fā)型,踩著搖滾鼓點走路的嘻哈風格來表現(xiàn)穿上黑戰(zhàn)衣后的皮特的自大張狂頹廢沮喪顯得那么簡單粗暴;脫掉黑戰(zhàn)衣后立馬恢復謙遜自信又顯得過于突兀;男二號哈里爆炸后再次出鏡臉給燒傷了半塊,劇情跳躍太隨意;管家在最后時刻才說出主人死的真相,給哈里的轉變做戲又顯得太生硬……也許導演感覺到了影片不夠豐滿,在片尾安排皮特作了一番有關抉擇的獨白,來總結全片主題。當一部電影需要借助臺詞來總結中心思想的時候,就可以知道這部電影多么缺乏“中心思想”了。
相較前兩集,皮特面對的敵人強大了許多,也許正是因為導演安排了太多必須要打倒的敵人,才讓皮特沒有太多的時間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罷。
因為前兩集的精彩累積了更多的期待,使得我?guī)е量痰难酃膺M影院,挑了上面的幾根刺。平心而論,第三集還是非常好看的,更炫目的特技,更宏大的打斗場面,顯得蹩腳但是依然努力的人物刻畫,都彰顯出導演的誠意,憑這份誠意,就值得我們排隊進影院,值得全球票房一再破記錄。
觀影小記:廣州市一宮榕泉是個大廳(757個座位),2號下午的場上座率居然高達八成!就是說,除了前面幾排,基本上都坐滿了。這是相當恐怖的上座率,蜘蛛俠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很大一部分,還是學生,跟以前一樣。
更值得稱道的是,這么大的廳,這么多的人,整場電影兩個多小時里面,居然沒有聽到一個手機鈴聲!周圍有幾個人拿著電話竊竊私語,但也都匆匆解釋在看電影就掛了電話。不由再次拿深圳影院比較了,好像還沒在深圳的影院里不被電話鈴聲騷擾,安安靜靜看完一場電影的。唉,素質,素質。
3 ) 實話亂侃《蜘蛛俠》——給可憐的雷米爺爺點理解吧
薩姆雷米老人家辛苦了,能把這套漫畫英雄片拍到第三部,值得頒給你一個商業(yè)片大師的稱號。商業(yè)上的成就往往和通貨膨脹和其他勞什子的因素有點關系,俺向來不喜歡拿票房啥的來評價一個片子,所以媒體口碑和觀眾評價就顯得比較舉足輕重了。
從影片初映后的反應和長久的人緣(比如IMDB)來看,這個三部曲的排名應該是這樣滴:2>1>3。事實上,1和2是差不多的,唯獨3像是三兄弟中被拋棄的老小一樣,無論是影評人還是觀眾對它的評價,都遠遠低于前兩部,這對于特效空前精彩,人物空前豐富的它來說,多少顯得有點不公平。呵呵,道理何在呢?
如果把《蜘蛛俠》作為一套超級英雄飛天遁地大戰(zhàn)的夸張?zhí)匦瑏砜?,顯然2>1>3的排名是完全公正的。3顯得頭緒繁瑣,次要人物要與主角平均戲份,文戲太多,動作太少,顯然都讓為了刺激眼球才進影院的少男少女們嚼爆米花的牙齒都有些癢癢的,恨不得能按幾次快進。
《蜘蛛俠》系列一向都是很“小”的,無論是在人物上,還是在打斗上。我們可愛的彼得帕克同學只是一介書生,而且還是那種有了超能力仍得時不時忍受一下小欺負的超級鄰家男孩,連約會都會臉紅心慌不知所措,一切都充滿了純真的校園氣息。所以不像那些動輒來自外星球或是擁有超級跑車的億萬富翁超級英雄們,打斗也很“小”,在紐約街頭弄翻幾輛警車是帕克同學能玩出的最大破壞了,第三部里面鋼筋架巧妙的掃空了一幢樓,能讓帕克同學在亂飛的巨大水泥板中穿梭救人,已經(jīng)是難得的超級大場面了。
所以別惦記著特效了,這只是雷米大師吸引我們進影院的噱頭罷了,而且俺可以擔保在第四集里這個現(xiàn)象完全不會改變。換一個角度,我們就看到了一套完全不同的《蜘蛛俠》,而且這次,我們的排名也會顛倒過來了。
2002年,第一部《蜘蛛俠》橫空出世的時候,走的完全是漫畫路線,絲絲入扣的抓住了做著英雄夢或被英雄拯救夢的少年男女們。想想看,一個文弱的害羞學生,無意得到了超能力,既能戰(zhàn)勝惡人,又能贏得美人,還有比這更“合格”的漫畫大片嗎?
在第一集里,我們看到了傻小子被不懷好意的同學惡作劇時的丑態(tài)百出,對心儀對象難以啟齒的大男孩心態(tài),有超能力后一段不適應期的笑料連連,成長為英雄時的英勇無懼以及充滿了特效的正邪大戰(zhàn),這些元素無一不是好萊塢用慣甚至用濫的,卻永遠是好萊塢圈錢時最有效的。第一集相對于傳統(tǒng)的漫畫片未越雷池一步,中規(guī)中矩的贏得了大片好評,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
嘿,不對吧,我們的超級英雄帕克難道沒有煩惱嗎?以前的《超人》《蝙蝠俠》《綠巨人》雖然也有搞笑,但是主人公也偶爾要為生活瑣事或感情經(jīng)歷頭痛那么一兩次的,帕克同學就能免俗嗎?不好意思,從第一集來看,是這樣滴!
2004年的續(xù)集贏得了比第一集多得多的掌聲,原因是這次“加強了主人公的生活和心理,更真實”,不錯,這回帕克同學除了穿著那身看上去很拉風的套裝在城市里飛來飛去之外,也要為送晚了披薩餅挨罵,也要為付不起房租可憐巴巴的跟房東大叔求情了,他甚至有普通少年人慣有的逃避心態(tài),因為超級英雄這個職業(yè)不好做索性休假了一段時間,觀眾們顯然很樂意看到這個在第一集里已經(jīng)很鄰家的學生仔更鄰家了。
這次的大反派在感情上顯然更容易讓人代入,和第一集的綠魔一樣是實驗失敗的產(chǎn)物,這個章魚博士的轉變過程有充分的鋪墊和情理支柱,不像綠魔般純粹為了惡人的出現(xiàn)而生硬之極。
當然,第二集最大的看點,還在于美人終于知道了英雄的真面目,光這一點,就比那史上最拙劣的身份偽裝者超人同學高了幾個檔次了。本來嘛,熱戀的兩人整天如膠似漆,你要是發(fā)現(xiàn)不了懷中人就是那整天在大廈間亂飛的酷小子,也豈非顯得太不合理了?就好像寧中則女俠如果看不出枕頭邊的岳不群已經(jīng)練了神功自宮了,這種咄咄怪事,不但金庸老先生不答應,也讀者也要起哄。所以,片尾可以順理成章的安排一段“感情和責任的矛盾”來深化主題,又以一句“去吧,小老虎”來表現(xiàn)美女對英雄的理解和支持,哇,多么感人多么和諧呀,難怪能圈到比第一集多得多的票房和好評了。
雷米老爺爺雖然在好萊塢混了這么多年,第二集的大成功之后多少也有點被勝利沖的有點嗑藥感了。好,既然你們喜歡看超級英雄的生活和煩惱,我就給你們更多!于是乎,2007年的夏天,充滿了感情糾葛和復雜的人物關系的第三集新鮮出爐了。
帕克同學這次真是麻煩大了,那個復仇欲望強烈的好朋友終于和他來了一次街頭大斗毆,結果摔了個七葷八素差點送命,讓帕克同學內(nèi)疚了好久。和女友關系空前惡化,從幾乎求婚的好好先生一下子成了花心自私的代名詞,嫉妒和誤會真是能毀了一段感情的,即使你能飛也不例外。外星來客黑液更是添亂,直接把溫和的帕克同學變成了脾氣暴躁的憤青,光是自我救贖又是一大段。另外再加上報社新小子的添堵,帕克同學不得心臟病都是奇跡了。
反派沙子先生的故事單獨都能拍一部《亡命天涯》似的電影,一個愛家的男人被冤枉為罪犯,得到超能力后被迫犯罪,直至重拾內(nèi)心的善良,整個過程到了幾乎巨細無遺的地步,“I'm not a bad person”,哇塞,那絕望的眼神,以后有越獄片還找你拍吧。
客觀來講,上面這些線索雖然繁復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但事實上一點都不紊亂。雷米爺爺對情節(jié)和節(jié)奏的把握堪稱完美,無論是主線還是支線,都像是經(jīng)過精準的測量,讓人在看完后能完整的回憶起每一個角色的經(jīng)歷和互相之間的交集,以至于最后的高潮來的水到渠成,絲毫沒有倉促的感覺。
但是!但是雷米爺爺這次失算了。他忘記了觀眾對于漫畫電影的熱愛,幾乎還是集中在夸張的特效上面,一點點的生活元素,可以讓觀眾更有投入感,但是長篇大論的把一部漫畫電影拍成大半部青春劇情片和小半部動作片,觀眾就不買帳了。
新技術開發(fā)的“沙人特效”和“毒液特效”完全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觀眾才不管你的效果花了多少錢,他們關心的是街道上翻起的汽車有幾排,爆炸的火球有多龐大,而這些從來不是《蜘蛛俠》這樣以小而精的特效做賣點的電影的強項。你的沙人再精致逼真,還不如星球大戰(zhàn)里遠景中爆炸的一艘飛船讓人振奮,觀眾說不定還會抱怨兩句:“這玩意在《盜墓迷城》里就玩過了,有啥新奇的?”即使雷米老爺爺不氣死,特效組的技術員也會氣死。
電影史上,對傳統(tǒng)的顛覆只意味著兩件事:里程碑式的成功或一敗涂地。第三集顯然并不是對傳統(tǒng)漫畫電影的大顛覆,只是一點小小的新嘗試,就已經(jīng)讓它失掉了前兩集在商業(yè)和口碑上建立的優(yōu)勢了。
俺的大實話,就說到這里了,其實你真要俺選一部《蜘蛛俠》來多看幾遍,俺也是會選1或2的,因為3里的苦悶和尷尬,實在是不適合一遍遍來回體會的,會壓抑的。不要笑,這不矛盾,《索多瑪120天》的藝術性比三流港產(chǎn)片強到太多,不過你要試著在某個陽光不錯的午后邊吃零食邊選一部來重看,你的選擇為何?
4 ) Spider-Man 3
我覺得這是《蜘蛛俠》三集以來最好的一集,起碼說他開始講故事了,而不是一味的遇到個敵人就打,皮特也有它的生活瑣事,也有它的煩惱。唯一不滿意的是蜘蛛俠黑衣服的造型,遠不如漫畫版里的黑衣服造型好看(如果你看過漫畫就會發(fā)現(xiàn)),而且毒液這么人氣的角色也未免瘦了一些,而且死的過早,那豈不是“屠殺”就不會在這個系列出現(xiàn)了?作為漫畫迷來說不免有些可惜
5 ) 我喜歡蜘蛛俠的什么
一個晚上看完了蜘蛛俠三部曲,完全停不下來,與現(xiàn)在漫威流水線作業(yè)一般的爆米花喜劇超英電影,看完即忘完,除了各種段子和買肉賣腐情節(jié)之外就什么也不剩下不同,總有幾個經(jīng)典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人物塑造飽滿,性格轉變合理,幾乎沒有崩壞的情況。
首先來談一談男主角Peter Parker,看過了三個版本之后,最喜歡的還是Toby的這版,看上去很順眼,很人畜無害,很普通,加菲的顏和身高太出眾,荷蘭弟弟長得又太軟萌可口,應該是不能代表普羅大眾的真實水平的。我沒有看過漫畫,但是我知道蜘蛛俠主打的就是平民英雄的特色,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我不滿意超凡蜘蛛俠科二代的設定,以及英雄回來里全身stark特供的土豪裝備,因為太不平民化了??!
從第一部到第三部,蜘蛛俠的心里從匡扶正義到無法平衡生活與英雄身份的迷茫,再到第三部因為受到的萬眾矚目而飄飄然的心里變化,我覺得都十分自然,人前的蜘蛛俠是無堅不摧的hero,而面具后面的他不過是一個有著正常喜怒哀樂,甚至有時候生活一團糟,愛情事業(yè)兩不順的年輕人罷了,在對人物的塑造和心理的剖析上,我覺得這一版就做的非常好,當然Toby的演技也是可以肯定的。
提到女主角Mary Jane,大概有很多人不喜歡她,覺得她矯情沒用,關鍵時刻只會尖叫,性格上似乎還有一點水性楊花,其實,我也有點這么覺得,相比于超凡里石頭姐的彪悍勇猛加冰雪聰明,Mary除了一張好看的臉之外,一無是處,這大概也是女主角形象塑造的不成功,算是缺點之一。
三部曲里有相當多的經(jīng)典片段我都非常喜歡,比如1里面蜘蛛俠在綠魔手下救出Mary,在高樓林立的紐約穿梭飛越,還有雨夜里的倒掛之吻,幾乎是每個女孩心里的夢想,2的開頭用超能力送披薩,更不用說制?;疖囘@么經(jīng)典的鏡頭,3里面黑蜘蛛的出場帥到炸裂......許多年后,你還記得什么,你記得這些。
電影里面對人性的探討也有許多,對超英電影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視覺特效上面,或者覺得搞笑,養(yǎng)眼就足夠了。Peter因為對搶劫犯的袖手旁觀導致Ben叔叔的死亡,還有最著名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Aunt May側首對雕像說的一句"thank you",火車上人們托起的手,還有Peter決心和毒液剝離的場景……這些地方都讓電影具有了很多的深度,也讓它更值得反復尋味。
當然蜘蛛俠并不是沒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情節(jié),無論是那個特別搶戲的報社老板,還是彼得在無法吐絲后坐電梯和遛狗人狹路相逢,適當?shù)南矂∑巫寗∏樗沙谟卸?,但是不能用作投機取巧的手段。
我喜歡這個蜘蛛俠,他是我平淡生活一飯一蔬中的英雄夢想,他接地氣,有人情味,他對喜歡的女孩有著一腔深情,他心懷正義,他是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
22.6.18 四年后重溫,對Peter和MJ之間的感情線有了全新的認知,在第一二部里,MJ反而是追逐著Peter的那一個,客觀上來說,她對哈利、對那個宇航員都可以說是“渣”,但是想一想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看著她靠近Peter卻無法得到回應,最終只好選擇合適的人,真得很現(xiàn)實,不能僅僅用水性楊花來形容,還有關于她很弱的這個問題,重刷之后發(fā)現(xiàn)了很多細節(jié),章魚博士在攻擊Peter的時候,她拿著棍子想幫忙(雖然沒用),還有第三部被毒液綁架,即使害怕得尖叫,也在盡力自救,換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未必比她做得更好
6 ) 我看蜘蛛俠
說到系列片大部分的印象還是像x-man、superman、007這種一部比一部爛的片子,蜘蛛人、史萊克、驚聲尖笑系列我倒是一直覺著是這種類型片子中的例外,5月1日趕著電影院打折去看了蜘蛛人3 ps:太陽,5月1的事情現(xiàn)在才想起來,無奈呀~告別網(wǎng)絡~_~
都說三部曲是越來越爛,蜘蛛人算是其中的異類,是一部比一部好看,歸其原因,是因為片子的重點不是視聽的沖擊,而是彼得帕克的心路歷程,第一部講的是責任;第二部是義務;第三部是選擇與復仇。
首先驚艷于片頭,這種根據(jù)漫畫制作成的動畫效果極其驚人,非常有想像力;
其次還是它的視聽效果,有的片子是利用大場面的氣勢來嚇倒你,有的片子是利用突然的聲畫來刺激你的神經(jīng),但是這些片子是觀眾可以預測或者跟得上畫面變化的。這種片子能夠使用的形容詞充其量就是個“震撼”。但是蜘蛛俠不是這種類型的,它是讓觀眾跟不上影片的節(jié)奏,畫面變化超過了觀眾的思想,完全沒有可預測性可言。對于它的形容詞可以是這樣:“哦?什么,能,能再來一遍么?”
印象深刻的部分么~沙人的特效很經(jīng)典,很有質感!
電影好看,情節(jié)緊湊,不過這也必然,一部片子那么多人物不緊湊也難。能把這多重復雜的關系處理明白,能把故事講清楚,看來導演的功利不俗,但是難免這是商業(yè)片,人物眾多的必然的負面影響就是有的人物形象刻畫不深刻,無法專注細節(jié),有的情節(jié)很唐突。但是帕克的形象非常成功,能做到這點至少及格了。
蜘蛛俠在同類型片中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帕克的內(nèi)心描寫,它有人物心理的轉變過程,有人內(nèi)心的變化描寫,他把帕克刻畫成了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穿上黑衣的彼得,暴力因子急劇放大,人性趨向黑暗邪惡的一面。影片中有一連串的鏡頭表現(xiàn)黑蜘蛛天昏地暗、不知所向的昏醉生活。他玩弄溫格的感情,報復mj,在看到mj好像在看一個陌生人一樣看自己才真正覺悟自己變了,他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繼續(xù)擁有黑暗的超能力,還是做回原來的彼得跟蜘蛛俠,所幸,他選擇了后者。
我們又說到了選擇,"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選擇成為什么樣的人。"沙人可以選擇是否殺害別人,是否利用超能力去達到自己目的;哈里可以選擇為父報仇或是忘記仇恨;黑蜘蛛可以選擇擁有力量或是擺脫外星物質控制。就連mj也有選擇的考驗,一面是自己的男友,一面又是一直暗戀她的哈里。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所面臨的選擇比電影中多得多,如何面臨抉擇又是困擾我們每個人的難題, 這樣一句很簡單的道理在電影中演繹的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演繹的是不是帶給我們一些別樣的,更加深刻的啟示呢?
善惡一體,自我消亡。中影百老匯
紀念托比馬奎爾——蜘蛛俠時代的暫時落幕……
全家總動員
這一部拍出了新的哲學高度,仇恨對自然史是一種破壞,千萬別老想著給自己報心頭之恨,也想想對人類社會系統(tǒng)造成的破壞。選擇權在你手上,善惡一念皆由自取,圣人不是完美光明,和黑暗一絲不染,而是能在巨黑中涌現(xiàn)光明,這樣的光明才無堅不摧。宗教給人喘息的機會,蜘蛛俠在福音中找回了自我。
不如弗蘭科主演了
07.05.04
最雷最囧最槑最腦殘的主旋律。蜘蛛蝦毀了哈蜊的俊美臉蛋,哈蜊反而冰釋前嫌幫蜘蛛蝦打怪還英勇犧牲了,臨死還不忘強調(diào)蜘蛛蝦是他的朋友。而哈蜊的死最后卻被蜘蛛蝦用來向人們顯擺一道理:成為什么樣的人在于你選擇做什么樣的人?!肮圻x擇當善良的人”,愿哈蜊在天有靈聽到此話吐血重生再戰(zhàn)偽人蜘蛛蝦
蜘蛛俠圓珠筆還在家里
系列最差
比1和2稍微差點,主要是哈瑞這條線導演處理得太差,還不如單編一集。第三部就是貪多嚼不爛的典型代表??蓱z的哈瑞,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最后還為了對方犧牲了。圖什么啊?導演處理得讓我憤怒!希望蜘蛛俠4哈瑞可以復活。
看的第一部漫改超級英雄電影
【B】故事確實太拉胯了,一切戲劇沖突靠MJ的設計在第三部已經(jīng)讓人極度厭煩,而重要的沖突背后邏輯性卻又空空如也(尤其是蜘蛛俠與格溫的吻戲),無趣至極。但另一方面,第三部的動作戲真的是蜘蛛俠IP系列中的頂配,哪怕放眼超英電影也難覓能夠與之匹敵的對手。雖說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角色與背景之間的割裂清晰可見,但鏡頭內(nèi)部的動勢仍然強勁,實在是太完美的分鏡設計,真正做到了讓觀影情緒因場面而起伏(現(xiàn)在基本沒幾部超英電影能做到)。而沙人復生的那個CG長鏡頭可能是系列最佳影像表達,至少那時候他們真的在尊重“視覺奇觀”的呈現(xiàn),而非把它看作票房成績的附庸。
超級英雄總有可能黑化的趨勢,時常徘徊在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之間,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我不是一個壞人”;慶幸吧,你最后還有伙伴可以并肩戰(zhàn)斗!這個老版的三部曲真心不錯!
spider-man,是白的人.
給特效的 看得我眼花繚亂
它只需把前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安妥好,結果出人意料的是,它不僅有友情的線,還涉及到愛情,還引進了兩個反派。如此龐雜,故事真的很豐富,但是每條線都沒有深入,均尚可。“是選擇決定了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總是能選擇去做正確的事情?!庇捌嗵幗杞巧脑捴赶蚪K極命題。當蜘蛛俠的朋友真的很苦。
他看著櫥窗里可以分期付款的璀璨鉆戒,露出甜蜜的微笑。
朋友終歸是朋友,英雄卻不會一直是英雄
最落魄的超級英雄是誰?蜘蛛俠.窮宅男一枚,女友還許了別人.杯具中的杯具
哈利發(fā)現(xiàn)自己爸爸的秘密基地就應該明白爸爸是壞人啊,盲目仇恨蜘蛛俠完全沒邏輯,最后還替男主擋刀而死簡直不要太狗血。女主真的從第一部開始就各種勾三搭四玻璃心,真心無語。沒想到會看到毒液…蜘蛛俠黑化之后劇情太尷尬了,不忍直視。沒打兩星是為了斯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