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影壇,小成本的獨立驚悚恐怖片形成一股熱潮,平淡的生活里,人們對于驚險刺激的東西總是最敏感和好奇的。
去年的《屏住呼吸》、《女巫》、《關燈后》,都不乏有亮點之處。今年已經(jīng)過半,但幾部大熱門驚悚片,卻未能讓人有所驚艷,從開始的性致勃勃,都看到最后直接痿掉。
想要找到一部看時爽,看完不痿掉的新片,很難;而想要找到一部看時爽,看完不痿掉的懸疑驚悚片,更難。很幸運,我們終于等到一部有點意思的驚悚片——《救命解藥》
這部電影,并沒有吸引到很多關注。一般般的口碑,會讓很多人直接放棄。但其實,這是個有些極端的電影,愛得愛死,恨得恨死。抱著掃一眼爛片的態(tài)度去看片子的我,卻跟這位豆瓣網(wǎng)友一樣,被征服了——
“以為很爛,結果還挺好看!“
不同于其他小眾驚悚恐怖片,這部電影大有來頭。
導演戈爾·維賓斯基玩膩了《加勒比海盜》系列、《美版午夜兇鈴》等商業(yè)大片,抽空玩起了驚悚片想要好好嚇嚇我們。
《救命解藥》是他繼《午夜兇鈴》后,相隔15年,才推出的第二部恐怖電影。這次老爺子不甘心重復別人的故事,而是和《革命之路》的編劇賈斯汀·海瑟一起打造了原創(chuàng)劇本。
此外,導演的選角眼光很是毒辣。男主角戴恩·德哈恩,簡直不能更完美,不得不說,我們的小李子已經(jīng)有繼承者了。
兩人的演藝之路有著驚人的相似,小李子年輕時在《泰坦尼克號》、《心之全蝕》中是盛世美顏;戴涵涵在《殺死汝愛》中,和“哈利·波特”的同性戲份,同樣驚艷,同樣是個不可多得的妖孽。
而到了這部新片,戴涵涵為塑造角色,不惜掩蓋顏值,增添肥肉,也和小李子一樣,踏上了“不要臉不要命”的藝術不歸路。
更加巧合的是,《救命解藥》的前段設定,也和小李子主演的《禁閉島》有些相似。
懸疑驚悚片,既要有看頭,又要有抽絲剝繭的講故事能力,外表,內(nèi)里,兼顧起來,十分考驗導演功力。
先說這部電影的外表,是絕對滿分的。
一張裸女在浴缸中與鰻魚相交的海報,就足以讓人想入非非。
首先攝影上,影片的取景、精致的攝影構圖,一看就是砸了大價錢的。瑞士如畫般的風光,搭配冰冷的色調,幀幀都能美哭觀眾。
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向來最拿手的就是對于驚悚視覺效果的把控。他的作品,《加勒比海盜》、《午夜兇鈴》,都有很出色的視覺沖擊。到了這部新作,將“視覺系恐怖片”又打造成新的高峰。導演從商業(yè)片回歸驚悚片,也許是年紀的關系,他選擇了古老的哥特式風格。電影取景于一座神秘的療養(yǎng)院,故事背景放在現(xiàn)代社會。
完美的攝影,完美的視覺,營造出了令人驚艷的懸疑恐怖氛圍。沒有炫技的痕跡,沒有一般影片一驚一乍的套路,緩慢進行的節(jié)奏,卻看得人異常緊張。導演輕而易舉讓觀眾陷入了他的哥特世界中。
一個個若有似無的驚悚畫面,再配上輕柔、美得心碎的女聲配樂,詭異陰森氣氛更加淋漓盡致。影片的外表很完美,讓人害怕、好奇的同時,又享受其中。
再說該片的內(nèi)里。
影片講述了一個古老邪教與現(xiàn)代文明碰撞的驚悚故事。男主是華爾街精英人士,公司命他去瑞士阿爾卑斯山的一座療養(yǎng)院,將公司的一位CEO接回紐約。
他來到這里之后,很快發(fā)現(xiàn)了這里的詭異。院長百般阻撓他與CEO見面,并將CEO藏起來,做秘密治療。男主想要改天拜訪時,卻遭遇車禍,腿骨折,被迫留下。
他離駭人真相,也越來越近。
這座療養(yǎng)院坐落在山上,風景優(yōu)美,建筑華麗復古。200年前,一位男爵為了保持自己的血脈純凈,和妹妹通婚生子,最終死于大火的傳說,讓這里蒙上了詭異的神秘色彩。療養(yǎng)院里的病人們都是老年的富貴之人。
院長的治療理念,是用這里獨有的水,凈化他們的肉體,排出毒素,同時精神上,要他們遠離現(xiàn)代社會的侵擾,自我凈化。
平日里,病人們都要接受各樣的治療。病人們與院長,怎么看都像是邪教統(tǒng)治教徒般的詭異。而男主自己,也經(jīng)歷了一系列詭異事件。在他服用過這里的水后,開始出現(xiàn)幻覺。
這些幻覺都是跟鰻魚有關。
友情提示:喜歡吃鰻魚飯的朋友請迅速撤離。
接受水療時,男主置身于諾大的鐵器中。
冰冷龐大的水療儀器,正常人應該都不會下去的突然成群的鰻魚纏繞于他,驚慌失措的他掙脫了呼吸機,這種密閉恐懼與窒息感,著實驚悚;
之后他又在水杯中發(fā)現(xiàn)鰻魚卵;
房間中的馬桶總是有聲響,掀開水箱蓋子,跑出了數(shù)條鰻魚,嚇得男主一屁股坐地上;
而更恐怖的是,他白天偶遇到一個神秘少女,夜里就夢見少女裸露身體,躺在爬滿密密麻麻鰻魚的魚缸里,這就是該片海報的場景,視覺沖擊效果堪稱新一代的“浴缸美人鰻”。
在看膩了狂蟒之災,蛇叔成群,鰻魚的意象倒是蠻新穎。搭配影片精致考究的畫面,別有一番變態(tài)美感。但不同于一般影片中這些令人肝顫的生物的單純目的,《救命解藥》中的鰻魚,不是純粹為了惡心觀眾。
鰻魚,在該片是承載了故事的主線。
開始男主一系列的幻覺都與鰻魚相關,而后回歸現(xiàn)實,幻覺中的驚悚果然都源自真實。這座療養(yǎng)院,果真就是個“鰻魚養(yǎng)殖地”。男主被院長封鎖在長箱中,用食管將數(shù)條小鰻魚灌進他的腹中。這是片中另一重口畫面。
這樣的長箱儀器擺滿整個房間,儀器下方有精油流出,原來這是個“人體精華榨干機”。而之所以灌鰻魚,是因為鰻魚是世界上最純凈的水中生物,它的靈活性可以幫助清除人體污垢。
療養(yǎng)院源源不斷收養(yǎng)的病人,最終都被榨成干尸,喂養(yǎng)給洞穴中飼養(yǎng)的鰻魚。
表面治病救人,給予病人解藥,實際卻是可怕的屠殺。所以該片的港版譯名又叫《藥到命除》,這次,港版終于贏了一把。
正如導演想向我們傳達的——
“有時候,解藥比疾病更可怕?!?/blockquote>在駭人真相的背后,影片又呼應開篇的神秘傳說。鰻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它們在地球上至少存活了幾千萬年。而院長的陰謀也延續(xù)了幾百年,他就是200年前的貴族男爵。
通過鰻魚提煉的人體精華,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男爵依賴于精華,活到現(xiàn)代。200年前,他為了保持自己的血脈純凈,強奸了自己的妹妹。近親繁殖出的孩子存活率很低,大多為畸形。
為了繁衍后代,男爵不斷嘗試尋找“解藥”,并拿山下村民做實驗。直到他發(fā)現(xiàn)鰻魚可以凈化人體,提煉的精華,可以解決近親繁殖的障礙,甚至可以延緩衰老,永葆青春。
妹妹果然懷上一個正常孩子,但村子里也不斷出現(xiàn)被榨干的干尸,村民們燒了男爵的宅邸,將妹妹捆在樹上活活燒死。但在燒死前,他們剖開她的肚子,這個嬰兒存活了下來。男爵帶著嬰兒,又建立起療養(yǎng)院,靠榨取人體精華一起延續(xù)生命。
這個嬰兒就是男主偶然遇見的神秘少女。
院長隱藏起父親的身份,苦心養(yǎng)育少女,將她囚禁在療養(yǎng)院中,確保她不受外面現(xiàn)代社會的“玷污”。耐心等待少女初來血潮,發(fā)育成熟后,再與她結合,為自己延續(xù)純凈的血脈。
和妹妹亂倫,再囚禁親生女兒數(shù)年,與她不倫,男爵為滿足私欲,不惜充當獸兄、鬼父。其實這種哥特式傳說結局,并不新鮮,結局男主英雄救美就更顯俗套。
影片前篇高能的多線懸疑鋪墊,男主的精神錯亂描繪,都讓該片可能成為下一個《禁閉島》。
但在眾多“人格分裂”的千篇一律中,偶爾看到個老式懷舊,還是很開心的。然而,這部電影的結局也并不是表面上看得那樣簡單。片中有很多線索都讓人不解、想入非非。比如神秘少女從未踏出療養(yǎng)院,卻能哼唱出男主媽媽音樂盒里的音樂。
男主出發(fā)前,媽媽斷言——
“你不會再回來的?!?/blockquote>而結尾男主救出少女逃跑時,又邪魅一笑,露出“法鯊式經(jīng)典淫魔大笑”。
這不禁讓人大膽猜測,也許這個曲子是男爵的家族曲。男主是在塵世散落的家族成員之一。
而這邪魅一笑也許是他要繼承男爵衣缽,再開間療養(yǎng)院賺大把鈔票,這可比當華爾街精華賺得輕松多了。當然,也許導演并沒有想這么多,可能人家就是因為撿回一條命,單純開心傻笑呢。但不管該片最初的設置是怎樣,片中都有許許多多可讓人胡思亂想的細節(jié)、線索。
這種廣闊的想象空間,已經(jīng)很難在新片中覓得了。影片的畫面、攝影風格、取景、配樂,都是近年來少有的上乘之作。
劇情上,懸疑氛圍營造十足,線索撲朔迷離,不斷引人向前推進。幻覺與現(xiàn)實之間相互交錯,比如少女初來血潮的鏡頭,少女走進池中,甜蜜的血腥味吸引了伺機而伏的鰻魚們。
這剛好和少女與鰻魚在浴缸交融的虛想畫面相照應。
鰻魚在片中的意象除了危險、恐懼、未知,又多了“性”的意味,不得令人稱贊,用鰻魚作為整部影片主線的精妙構思。電影不斷在虛實之間,一點一點拼湊出真相。而后又留有空間,任觀眾想象。
整體上這是個不錯的影片,而單從攝影、懸疑鋪墊等方面,這絕對是部令人驚艷的片子。
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
“我希望它能讓觀眾對療養(yǎng)院產(chǎn)生一種像看了《大白鯊》后對沙灘的感覺?!?/blockquote>當時還不以為然,現(xiàn)在看完片子,只想說——
嗯,導演,你真的做到了。我們不單再也無法直視療養(yǎng)院。
估計這輩子,怕是就此和鰻魚飯告別了呢。
文/ 固力果
其實還是講了一個資本吞噬靈魂,自我覺醒的故事。
大前提:一個很大的金融公司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很大問題,企圖通過與另外一個也是內(nèi)部問題很大的金融公司合并的方式,制造市場熱點,拉升股價,提振股東和市場信心,以挽救公司。已經(jīng)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公司的董事長漢克格林,也就是男主拉卡哈開會時坐C位的白人男,已經(jīng)領導公司討論了很長時間,但是公司的總裁潘柏是個老油條,看出這其中有很大問題,如果他簽字同意,以后如果出了事,自己要背鍋,所以就提前跑路到六千公里外的療養(yǎng)院裝病。董事長漢克格林,不想背鍋,只同意作為代理總裁臨時主持公司日常運營,他就想找人把潘柏找回來頂缸……
小前提:把潘柏找回來的第一人選是公司的高級主管比爾莫里斯,也就是開頭心臟病猝死的那個人,他是公司年度業(yè)績冠軍,和總裁老潘的關系非同一般吧。但是他死了,就只能找另外一個人。主人公拉卡哈很年輕,剛剛用作假的方式幫助一個大客戶雷諾斯隱藏了一筆交易。董事會提拔了他取代了死去的比爾莫里斯的位置,他躊躇滿志,以為自己是業(yè)績出色才獲得的提升,連母親的生日都不愿去。但其實,公司高管層無非是用這個做假賬為把柄,一方面威脅他,另一方面又誘惑他:把老潘找回來,完成合并,他的身家也會大大增加,但這個時候他還沒想清楚……
母親死的時間線,廣大網(wǎng)友描述的是正確的。他去看母親是在走之前,淺色風衣里面穿的是深色西裝淺色領帶。去療養(yǎng)院路上穿的雖然還是淺色風衣,但是淺色西裝深色領帶?;鸹赣H的時候穿的也是淺色風衣,淺色西裝深色領帶。說明他一回來就知道了母親去世好幾天了,只能火化了。母親死應該和他車禍是同一時間。
他究竟有沒有進入療養(yǎng)院是個問題。我認為他進去了,但是是在車禍以后進去的,而不是車禍以前。證據(jù)就是手表的時間。
這是影片顯示他車禍以后摔斷了腿看手表,是下午3點7分22秒。
這張是影片顯示他甫一進入療養(yǎng)院前臺看到時間,3點7分26秒。
主任醫(yī)生說你已經(jīng)躺了三天了,但我覺得他出車禍的原因是自己來的一路上心理壓力就很大,他不想進入療養(yǎng)院把老潘帶走,因為無法預知一旦老潘回去,他們會不會卸磨殺驢。他在抵達療養(yǎng)院之前的火車上其實已經(jīng)做了防備,命令小弟瞞著大老板把先前做的客戶賬戶里的錢挪到境外的某個空賬戶上,以后再說。不管是司機出問題還是他出問題,反正他達到了目的,沒有立刻見到老潘。
他車禍之后昏迷的三天里,幻想出了整個故事,醫(yī)院的主任醫(yī)生代表的應該是他的公司高管那幫人,他們既想榨干老潘最后一滴精華,但也不想老潘死的太早。既害他又保護他。高管層對于男主帶走老潘的態(tài)度,是想摸清楚他到底想干什么,是想握住公司把柄搞垮公司,還是乖乖的按照公司意志辦。鉆掉的那個牙齒是公司的威脅,說明你有漏洞在我們手里,不要想著為所欲為。
他父親的自殺,就是當年股災,被公司當作了替罪羊,老潘可能也參與了,起碼知道。公司的高層其實都知道,只有他不承認,他死硬的認為是父親不中用,笨,沒有玩過市場,愧疚的自殺。自己一定比父親強。但是他在昏迷的幾天里,慢慢的想清楚了資本的整個邏輯,信封上鰻魚的火漆印給了他幻想的素材,影片里所有的鰻魚場景都是他想象出來的,一群以軟弱和腐爛肉體為生的鰻魚遇到死尸就一擁而上,養(yǎng)老院中的老人就是自己沿著梯子一路往上爬的終點,誰也不比誰聰明到哪兒去。主任醫(yī)生說的好,解決人類困境的治愈方法是什么呢,是疾病。你制造了困境,才有解決困境的方法。拉卡哈能解決雷諾斯的賬戶,完全是公司那種績效體制下逼出來的辦法,想上位就要劍走偏鋒,而你上位后我就握住你的把柄,以后乖乖聽我話。
拉卡哈車禍之后的真實經(jīng)歷,其實并沒有在療養(yǎng)院,我覺得他一定是在山下的鎮(zhèn)子上逛游,從孩子的圖畫和聽來的傳說里找到了靈感,療養(yǎng)院是邪惡的,要想破除邪惡,只能是毀掉他。所以最后療養(yǎng)院確實起火了,但不是他放的火,因為放火的畫面里他的牙齒是確實的,而最后騎著自行車的畫面里他的牙齒是完整的。所以他車禍以后在鎮(zhèn)子上的時間里,療養(yǎng)院自己起火了,他可能自始至終都沒有見到老潘,但他已經(jīng)有了主意,那就是回去,自首,用自己手里的材料搞垮公司,高官厚祿不要了,自己哪怕承受代價也不能再步父親的后塵。
少女的形象,是有的,但只是芭蕾音樂家的一種投射,自以為自己又美又能跳,其實是在做夢。一旦公司合并案成功,時機到了公司一定出賣自己。
唯一的遺憾,是等他回去以后,母親卻去世了。這個安排的有點莫名其妙,是讓他通過對比明白了誰的錯嗎?他一直責怪父親,不顧小孩子的感受在他面前自殺,他也沒有深入了解過父親的經(jīng)歷啊。母親的急速去世,終于讓他知道,自己從來也沒有主動去了解過母親的所思所想,等到真的想去關心她照顧她的時候,卻已經(jīng)來不及了。但這個和整個案子沒有很強烈的關系。
電影看的多了,也稍微懂了一點什么是電影的語言。很復雜很深奧層次的故事或者道理,電影是不好講明白的。但是簡單的故事,簡單的一句話原理,電影可以洋洋灑灑的鋪陳開去,用所謂明星效應,時代重塑,香艷場面、剪輯或者長鏡頭來分散你的注意力,讓你失去焦點,最后再把焦點猛地對準,恍然大悟一樣。
整個電影講的道理都很陳腐,其實說白了,就是敢不敢的問題, 很多時候就是勇氣。大勇才能大智,大智才能大勇。
看清楚局,適時作出行動,才是最可貴的。最早死的那個比爾莫里斯,是加班累死的,一整個公司的屏幕都亮著,交易是全球性的永不停息,你一個肉身你根本做不完,而一個需要靠犧牲肉身才能抗住的公司,內(nèi)部一定是有問題的,早點看到這個,就會早點找到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陪一陪家人。
好像搞錯了耶,療養(yǎng)院其實是沒毛病的,有毛病的是男主,療養(yǎng)院就是再自然不過的水療中心,最普通的療法就是多喝水。除了上的了臺面的療法意外,其他邪惡的療法都是男主臆想出來的,為什么,因為他自己野心勃勃又慣用非法手段上位,所以他認為這些都是有陰謀論在里面的,他才是被成功學健康論毒害最深的那個,但是一旦見過成功的樣子,就不可能裝作看不見,所以他必須成功下去,他已經(jīng)假設自己如果不能把老潘帶回去老板一定舉報他,所以他就放火燒了療養(yǎng)院,隨便燒死老老潘,自行車帶著的女主應該是個發(fā)育遲緩又愛慕他的少女,以后可以作為人證——證明他是英雄救美。他付出的代價就是無視母親的需求和錯過母親的最后一面。男主最終跨越了他父親的那個心理障礙,破局從成功走向更高的成功。
蒸汽迷宮鬼打墻,赤腳怪妹四圍逛,敲牙漂浮活死人,字謎拼貼音樂盒,古早味怪伯爵和他的百年食人老鰻,拋棄資本主義咧嘴狂奔自行車,哥特浪漫小童話,攝影大贊
也是挺驚訝,一個專業(yè)大片導演靜下心來拍一個如此懷舊的標準哥特故事,老派到劇中連把槍都沒出現(xiàn)??上н@個故事愛倫坡或者拉德克利夫來寫還叫創(chuàng)新,21世紀來看只能說老梗,加上本子不夠抓人,劇情還是那種老派的抽絲剝繭,最多給四星鼓勵它的精致。戴涵涵可別再胖了,下巴三層了已經(jīng)。
現(xiàn)代哥特風。節(jié)奏很穩(wěn),有沉淀的時間,因此不是一驚一乍的嚇人,而是各種詭異。導演基本都是用視覺和聽覺來抖包袱,而不是靠臺詞。應該惡心的地方也沒有刻意惡心你,有種節(jié)制的美感。但男主被迫張開嘴咽**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整個影廳開始集體不適
從此無法直視鰻魚。
以為很爛,結果還挺好看!男主:寧愿在自行車上笑,不愿在寶馬里哭
我覺得豆瓣的豆友觀賞水平都太高了……我覺得還不錯啊,又不是什么大片,不需要什么深度。拍的景色又好,選角又好。兩個半小時是很長,可是我也沒在影院睡著啊。如果每部電影都要按照奧斯卡的標準來說的話,那!該!多!累!
最后戴涵涵是想演出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微笑,結果不小心太開心,把自己演成法鯊了
請注意男主最后那個夸張的微笑?。。?!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預告片以為是類似《禁閉島》的心理懸疑,實際上卻是哥特恐怖。整體視聽語言很不錯,劇本稍微弱了點。女主那張臉簡直是自《閃靈》女主之后最恐怖片的臉
每一幀畫面都如詩一般,低飽和的色調配上瑞士的風光,有如此風格要什么劇情!這部電影提醒了至少我“電影應該存在于電影院而非DVD或者各種移動設備上“,兩百多年前的古舊家族不能說的秘密與現(xiàn)代化醫(yī)學設備和病怏怏的都市人碰撞出來奇妙的火花,結尾的成人儀式和一場大火都cult感十足。戴涵涵胖臉差評
精致而優(yōu)雅,如教科書般氤氳繚繞的謎團構建,令人如墜云霧,渾然忘返。其間夾雜的酒吧一幕又給這古典雅正的風格參雜了些微離奇荒誕的元素。視聽語言絕對是大師級的,至于結局我覺得談不上弱,懸疑的核心永遠是靠近它時的暗藏玄機,而不是揭露它時的恍然大悟。
視覺沖擊強,導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惜劇本有點弱,他應該試試和別的劇作家合作。
一個被特別冷艷的攝影風格所包裝的瑞士楊永信的故事。但很遺憾,裝逼失敗了,畢竟這個故事老套到我一提歐洲貴族你能想到的關鍵詞前三個中一定有一個就是謎底了。Isaacs真是適合這種角色,感覺魔鬼圣嬰后就開辟了新戲路,一路變態(tài)不回頭
北歐懸疑倫理奇情續(xù)命版賣拐。一個90分鐘的故事拖到了兩個半小時,全靠男主強行低智拖時間。中段開始莫名省略很多戲,還引入了催眠反轉口爆等元素搞成了一場性冷淡版cult狂歡,結果后來一點都不性冷淡看的我目瞪口呆。反派galgame玩多了吧。又蠢又惡心又狗血,也算玩出了自己的風格(貶義
校內(nèi)提前映+導演Q&A。只想問導演腦子是不是被12inch****捅了。為什么這么個玩意能拍兩個多小時。懸念拖到都不想知道了為止。邏輯硬傷傷到不想跟他講道理。導演這么喜歡拍循環(huán)因果報應不知道是不是受過啥傷。攝影還是很棒的,選角也不錯。2.5星。
導演也太自戀了吧,電影顯然是被節(jié)奏拖垮阿,2個多小時的片長耗光了所有的懸念,到了后面簡直是不想知道,劇本又不配合導演,你拖你的節(jié)奏,故事這一邊又狂捅簍子。哈恩雖然沒有腹肌,但還是迷人啊,可見一個人的魅力有多重要。
寧靜的療養(yǎng)院為何怪事頻發(fā)?花季少女為何血染泳池?華爾街才俊牙齒越掉越多,究竟是何人所為?藍瓶魚腥口服液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這一切的背后,是父愛的扭曲還是三觀的淪喪?是第二性征的發(fā)育還是治療產(chǎn)生的幻覺?敬請關注小綠魔2017年度巨獻《走近鰻魚》…
本劇講述了一個帥小伙,受公司委托,深入一黃鱔養(yǎng)殖基地,欲圖竊取黃鱔養(yǎng)殖商業(yè)機密,結果被黃鱔養(yǎng)殖基地老板發(fā)現(xiàn),只好燒毀了黃鱔養(yǎng)殖基地,并拐跑了黃鱔養(yǎng)殖基地老板的女兒的動人故事。
這部電影就像是閃靈和禁閉島的雜糅,可惜劇本走到一半重心不穩(wěn),否則會是一部經(jīng)典。但復古考究的場景和極其優(yōu)美的攝影也值得一看。起碼是過去幾個月恐怖/驚悚片里最好的一部了。
很有意思的類吸血鬼式哥特內(nèi)核設定,又不斷地刻意強調現(xiàn)代文明對人類物化性的摧殘,傳統(tǒng)精神的毀滅以及回歸到肉體層面的無視;再把古典主義的永生概念作為矛盾對立面不斷地放大,用近乎心理暗示甚至是超自然的手法剝離二者。畫面考究,運鏡精細,制作上相當用心,就是節(jié)奏感太差,人肉萃取器也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