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巴士是一種對傳統(tǒng)鄉(xiāng)村/童年某種流逝的祭奠,
在平淡的敘述中,
對生命死亡的直視,對逝去精神的緬懷,
將情感處理的含蓄和輕描淡寫。
但在結(jié)尾空景和嗩吶聲沖擊下,
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張力,
平淡中充斥著哀悼,
仿佛寄托了一兩代人的無處安放的鄉(xiāng)愁。
茫然無依的大雪覆蓋的田地,了無生機。
“我“孤獨的放著,那似乎還代表著傳統(tǒng)的一支支竄天猴煙花。
等待新一輪的農(nóng)田耕種,
或許也在等待新一輪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與傳承。
--------
第一集,現(xiàn)代版西游記小豬妖搞事業(yè),第二集,古版聊齋再現(xiàn)人性欲望,第三集,3D仿木偶戲探討妖與人的異同,第四集,慢動畫舊時代鄉(xiāng)村兒童志怪幻想曲,
第四集劉毛寧導演的作品, 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講故事不講道理,
沒有強敘事和硬沖突,而是直接將最真摯的感情直接拋出來,
讓觀眾去感受,而不是思考。
我看到深受感動的人群,有50歲,有40歲,有30多歲……
一個真摯的導演,把情感克制的表達,把情節(jié)緩慢的展現(xiàn)(一開始我也不適應慢節(jié)奏了),
我們就真像又回到了小時候,那漫長的時光。
很多情節(jié)和畫面,也符合70、80、90的童年時光。
那漫長的夏日,抓螞蚱的草叢間,還有搬個小桌子小凳子,或者舉著碗在老舊四合院的門口,舉著碗吃飯聊天。 當然,那時也流傳著各種奇奇怪怪的老人講的故事。
看似故事簡陋,但可能是大巧若拙。
若是感受得到,接得住,會頓時心生波瀾,
任由自己的情緒如扁舟在駭浪中搖曳,無所依靠,不名所以。
虎子走了,王孩兒走了, 影子走了,妖怪走了,神仙走了,
童年的時光走了,單純的快樂,曾經(jīng)的木納恭順,對未知的尊重,理解與包容,似乎也跟著走了。
再回看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
一切那么快,我們那么急,那么焦慮,那么多欲望,那么多戾氣,
連節(jié)奏慢一點的,非強敘事的動畫片都快要看不下去了。
世界變的太快了,心也變得起伏,我們真的能在內(nèi)心獲得一絲平靜和單純的快樂嗎?
好像反而不能了。
動畫里也有細膩的細節(jié)和前后銜接,細膩的心,安定的心,或許才能看到。
其實他究竟在講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
這是仿佛是一段永遠也抓不住,留不下,回不去,斬不斷,如鯁在喉,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人生情懷。
或許真的要上點歲數(shù),看過世態(tài)變遷,才真切體會到這種感受。
-------
全片對情緒的處理很到位,克制、穩(wěn)健。
鏡頭:
大量的全景俯視和平視鏡頭,散點構(gòu)圖雜而不亂,
固定鏡頭為主,充滿了一種安穩(wěn)平靜的感覺。
這個作品張數(shù)應該比常規(guī)動畫要多得多,幀數(shù)可能爆炸,耗費的精力也只會更多。
人物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就必然要畫出來一個靜幀, 制作時畫面里一秒含有的畫面幀數(shù)越多,播放看起來越慢,制作量就越大。 就像攝像機的拍攝慢動作,比如類似定格展示一個超高速的閃電瞬間,一秒內(nèi)可達到11000幀畫面。 普通電影電視劇一秒23-25幀畫面,像游戲一秒內(nèi)會達到60幀或120幀。
我不知道這個作品一秒有多少幀畫面,但是應該可以肯定, 慢速又還有很多微細節(jié)運動,制作時是非常費力費時的, 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的。(因為現(xiàn)代大多數(shù)人是不喜歡慢節(jié)奏)
比如,切豆腐的細節(jié),上層豆腐微微散開,很慢很細膩。
再比如,下雨電線上晃動流淌的雨水漣漪。
人物走路的速度是比常規(guī)動畫更慢的,加上較高的張數(shù),會呈現(xiàn)一種更慢的感覺。
強行讓觀眾慢了下來,
有一種身臨其境回到20-30年前的時光流速,
那時候,一天很漫長,
那時候,沒有網(wǎng)絡電腦和手機。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jié){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從前慢》
全篇有兩處使用了上移鏡頭,一處是標題出現(xiàn)的時候。
上移鏡頭,故事開篇,旁白「從“我”看到自己有三個影子開始」,
畫面起幅是 我和狗子,進入明亮的屋子,
畫面落幅是 半夜黑暗的鄉(xiāng)村的房屋和遠處的農(nóng)田,
然后伴隨著悠遠深邃的簫聲(不是尺八)。
畫面暗淡,簫聲幽鳴,預示著不是溫情歡樂的故事。
另一處上移鏡頭,是故事結(jié)尾。
畫面起幅是 我在雪地田間點燃竄天猴時的背影,
畫面落幅是 被白茫茫大雪覆蓋的農(nóng)田和布滿白云的天空,一支支孤獨的竄天猴的燃放,
伴隨著犀利悲愴的嗩吶聲。
關于嗩吶這么兩段話: 百般樂器,嗩吶為王,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嗩吶一響全劇終,曲一響,布一蓋,全村老小等上菜,走的走,抬的抬,后面跟著一片白。 十年笛子百年簫,千年琵笆萬年箏,一把二胡拉一生,嗩吶一響全劇終。初聞不識嗩吶音,再聽已是棺中人。黃泉路上人消沉,望鄉(xiāng)臺上憶前塵。孟婆一湯忘今生,奈何橋上渡殘魂,來生再做華夏人。
全片情緒克制和穩(wěn)健,旁白也是娓娓道來,
卻在最后嗩吶聲響起,將前面的一切平淡,突然翻涌而出,
視覺蒼白的茫然,沒有視覺重心,
曲終人散,一種悲涼,祭奠之情油然而生。
結(jié)束了,
茫茫然的雪地埋葬了,
那些生命的死亡(虎子、螞蚱、王孩兒),
那時童真淳樸時光(幻想曲)的消亡(我),
恭敬心靈的流亡,鄉(xiāng)村文化的消亡,
當一切都在奔向現(xiàn)代化工業(yè)化城市化經(jīng)濟化,我們的心中似乎遺落了些什么。
沒有了傳統(tǒng) 沒有了生機 沒有了童年,
變成了無生氣的現(xiàn)代公共廁所,
屎尿回不到農(nóng)田,人心也回不到過去的淳樸與平靜。
----
關于“死亡”:
唯一一個推鏡頭,給了虎子死去時候。
虎子長瘡的地方開出了綠草。
死亡也意味著重生,生命化為泥土,長出新的枝丫。
但是導演并沒有閃回對虎子的追憶。并沒有對悲傷情緒進行任何烘托和渲染。
比如:虎子,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樣,躺在門口等我回家”。
比如:虎子,也再也不會陪我去聽老年人講妖怪的故事。
以及,我親手埋葬了被我弄死的螞蚱。
對于死亡,
這里既不是避而不談的輕佻,也不是沉痛哀悼的宣泄,
而是樸素的輕描淡寫,
畫面是穩(wěn)重的正視的,
虎子長出新芽,是對重生的寄托,
死亡也同樣是有生命力的。
這看似輕描淡寫的漫不經(jīng)心,卻發(fā)生了反差感,反而開始戳進人的心里。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大意就是,我一個人坐在竹叢深處,彈彈琴無聊就大聲喊。竹林深處沒什么人,只有明月照著我。
這平淡如水的算什么詩呢?豆瓣網(wǎng)友的廣播都比這個意義豐富。
什么哀愁、痛癢,連點情感渲染都沒有。
清清爽爽,一種歲月靜好的美,多少人向往??赡軟]什么人知道他經(jīng)歷了什么,少有共鳴。
最會說笑話的人往往是最不愛笑的。
一個創(chuàng)作詩情畫意的人往往有一顆寂寞的心。
------
文武小學改成崗劉小學,是不再崇尚文武精神,開始注重行政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標志。
學校里的大樹也被砍了,谷子應該也不再學校里曬了,生活與自然,被剝離出了學習。
以前掛在樹上的當作下課鈴的被敲的鋼條,也換成了電子鬧鈴。(機械取代了人)
這一切或許都是在,“后山上那時在建啥場子”之后變化的。
------
從神仙廟的變化,或許也可以看到人心變化。
開篇時的神仙的廟,周圍大面積的綠色植物,
亮度較高,有蝴蝶、瓢蟲環(huán)繞的老廟,還有徐徐的香火環(huán)繞,
夏日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以我的童年視角,側(cè)面看農(nóng)民對廟/對傳統(tǒng)的態(tài)度,是恭敬的謙和的。
---
中期,我的影子們和虎子,在半夜走到老廟和童子們玩耍。
光線暗淡,土地顏色變成灰色,整體色條變得暗淡無光,
雖然小鞋子還在,感覺廟宇已經(jīng)開始斑駁殘破。
影子、虎子和志怪童子們玩耍,暗喻最后的無憂無慮充滿幻想的快樂時光吧。
----
后期,
農(nóng)田變?yōu)榘迭S色,枯葉落在神仙頭上,秋天場景充滿一種蕭瑟和肅殺之感。
神仙的面目特寫,讓我們終于真正看清神仙的樣貌。
或許是之前出于神靈的忌憚和敬畏,是不敢貼近仔細看的。
而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對神仙不再敬畏,
“神像的頭上沒蒙上布,老人們都說,神仙看到自己的家被拆了,就該走了?!?/p>
其實并不是神仙走,
而是我們離心中的那份凈土,漸行漸遠,
我們離單純淳樸的快樂,漸行漸遠,我們離尊敬恭謙的心靈品質(zhì),漸行漸遠。
我們掌握的科學知識越來越多,賺的錢越來越多,
我們的心卻越來越膨脹,欲望爆炸,道德缺失,傳統(tǒng)漠視。
鄉(xiāng)村巴士,又何嘗不是鵝籠呢?
我們失去的或許比得到的更多。
伴隨著蒼涼的嗩吶聲,
虎子走了,王孩兒走了,影子走了,妖怪走了,神仙走了,坐上鄉(xiāng)村巴士走了,一去不復返。
最后,
神仙走后,冬日狂風大雪,樹木枯萎,
老廟也被茫茫白雪覆蓋了。
我們內(nèi)心的凈土,也荒蕪了,凍結(jié)了,殘破了,消逝了。無人記掛,無人問津。
---- 或許作品也從“走了”“逝去”“消失”的角度訴說著:
人們對自然、對未知、對傳統(tǒng),的那份尊重之態(tài)度,漸行漸遠。
很多的傳統(tǒng)習俗,背后蘊藏了幾代人的真實情感和傳承意義,而非封建迷信,
我們該繼承的是精神,不應流于形式,但我們也不應放任其流失,讓情感淡薄,甚至遺忘。
對人,對生命,對物,對作品,對未知,
在心中、口中、行為中,保持適度的尊重,敬畏,溫良,柔和,恭敬,
便是傳承,便是留下,便是神仙可住的地方。
神仙住的,不是香火不是豪華廟宇,
是我們溫良恭謙讓的心,是穩(wěn)重的溫良精神態(tài)度。
其實神仙,也是我們自己純真穩(wěn)健的心靈。
神仙走了,其實是我們的心靈走了,走向了浮華與欲望。
人生何處不鵝籠?
鄉(xiāng)村巴士帶著人們,駛向了現(xiàn)代,也駛向了鵝山。
當人們迷失在現(xiàn)代化不斷膨脹的自我主義中而不自知,
和迷失在過去蒙昧無知而不自知,
那本質(zhì)是一樣。
很多傳統(tǒng),
本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是非此即彼的,
不是單純的喜歡和不喜歡就是對立的關系,
不是我贏你輸,誰取代誰 的機械單一的 零和博弈。
他更多的是厚重的,是包容的,是適度的,
是漫長的體驗式的,是和而不同的。
-----
感謝年輕小導演,用動畫把我們那個年代的時光,展現(xiàn)出來了。
那回不去的時光,既單純又美好。
“等到寒冷過去,然后迎來新一輪的耕作?!?/p>
期待傳統(tǒng)的回歸,死亡的重生,生命的輪回。
懷念那回不去的鄉(xiāng)愁和舊時光。
嗩吶聲徘徊在耳邊
作者:青泉石上_ //www.bilibili.com/read/cv21272891 出處:bilibili
1.《小妖怪的夏天》
水墨畫風沒得說。而劇情上,整個故事沒有一句提到職場,每一幕每一幀卻都是職場的辛酸。最后結(jié)局的兩個轉(zhuǎn)折也非常到位。如果只有第一個轉(zhuǎn)折,那就是對社會和人性深刻的諷刺。而第二個轉(zhuǎn)折我卻更加喜歡,并不是因為中國人對大團圓結(jié)局的偏好,而是這種絕望黑暗中開出了一朵花的感動,而且邏輯上并不牽強,一切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而孫悟空在中國人心里,不僅僅是一個武力值拉滿的角色,而是中國人對于破除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寄托。
2.《鵝鵝鵝》
看完結(jié)局才知道標題的意思。中國人講故事真的是和西方完全不同,這種含蓄的奇思妙想真的后勁特別足。畫風是我很喜歡的,故事是小時候把我嚇了好久的鵝籠書生。童年陰影之一啊,感覺真的拍出了我當初內(nèi)心的恐懼,以及被勾起的越怕越想看的好奇心。陰森詭異中的欲望破而復立。因為沒有臺詞對白,所以配樂起到了穿針引線的妙用。
——————————————————
目前只更新了兩集,期待能有依然很棒的后續(xù)。國產(chǎn)動畫并不需要賣腐和賣肉,能夠回到好好講故事,用心制作上面,當然能夠成功!
——————————————————
3.《林林》
白山黑水,濯我紅心。林下含芝,授汝長生。不見來路,胡不歸去。
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看到的故事也會不同。物種與物種之間,真的可以用“善惡”來分別嗎?
雖然這一話是三維,但是音樂,色調(diào),環(huán)境等等,處處都是中國傳統(tǒng)之美。故事的最后,隔著一江之水的男孩和狼,靜默成了一幅絕美的畫。
看第一遍的時候,我確實沒想到獵犬這回事。畢竟我先入為主地認為這刻畫的是一個傳統(tǒng)矛盾關系——簡單的,人與自然。直到片尾一幕,有人說出了獵犬的猜想,我的內(nèi)心動搖,所以為了考證這個想法,才有了第二遍、第三遍,而好的動畫可以抗住多次的觀看。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從“我們是一樣的”發(fā)出的疑問
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我們是一樣的”這句臺詞在短片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尤其是在前期。不管是林林說的“我們差不多”“我們是一樣的”,還是獵人(先估且稱其為獵人)說的“她和我們不一樣”,以及林林媽媽憤怒地表達的反對情緒,都能多少感到有些疑惑:如果孩子們和獵人的形象真的代表人,那么狼和人怎么可能一樣呢?林林雖然是一只未經(jīng)世事的小狼,但她絕對不應該認為狼和人是一樣的。
二、人與動物——形態(tài)的象征與真實
接下來,導演拋出的一個精彩的煙霧彈就是:你所看到的人真的是我們理解中的人嗎?如果把短片中“人”的形象當作是真正的人——也就是說,林林變成的是真的人,她真的可以幻化為人形。如果真的如此,矛盾的便是,從作品整體基調(diào)涉及來看,除了這一點便毫無玄幻意味,突然出現(xiàn)的小妖怪使得也未免有些突兀和不連貫了。
那么如果我們換一個視角,“人”的形象可不可以是一種象征呢?當我們切換到這樣的思路來整理,便可發(fā)現(xiàn),全片分為了三個陣營:林林的媽媽,林林,山下的獵人群體和孩子(為方便整理,仍先稱作為獵人)。根據(jù)導演的暗示,母狼必然是見識過險惡,所以不可能有哪怕一絲與人類親近的想法,所以前者始終未有人形;而獵犬從始至終是被人類馴化的動物,所以后者始終是人形;而林林則來回轉(zhuǎn)變。有趣的是,但凡林林動了與山下接觸的念頭時,便會變成小女孩的形態(tài)。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在雪地里找自己的牙齒那一幕,如果按照正常的邏輯,她并沒有必要變成小女孩就可以找到牙齒,但導演還是設計了人的形態(tài)。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形象的隱喻。
如果我以上的推導是有道理的,那么很多地方就可以完全解釋的通。比如,除了男孩父親之外其他的“獵人”長得都近乎雷同的粗糙,且完全沒有發(fā)出過人類的語言。如果真的是去獵狼,在山區(qū)的獵人應該都配備有獵犬,但動畫中始終沒有獵犬的形態(tài)出現(xiàn),原因只能是這些“獵人們”就是獵犬,他們除了外皮之外再看不到動物的影子。且因為一只馬上要離開山頭的狼,犧牲了如此多的獵人,除了貪婪和倒霉,更像是獵犬的忠心耿耿(這一點我也并不確定,有點牽強)。
三、野性與馴化的非二元探討
在片尾,小獵犬退出了打獵的生活,他在倒影里看到的林林,是他回憶里和想象中那個與他一樣的小女孩,那是他被馴化的心中樸實的想法。然而再在他面前出現(xiàn)的林林已經(jīng)成長為一匹真正的狼,野性的、獨立的、自由的,她不再像兒時那樣渴望著山下。如此相像的他們之間隔著一條不可跨越的河流。
人與自然是恒久的論題。但短片關于“野性與馴化”的切入視角很獨特,旁白和觀眾關注的中心分明是兩個派別,通過視角的頻繁轉(zhuǎn)化和對雙方皆有的共情使這部片子更耐人尋味了——并沒有明顯的對錯,只是一種生命的詩意的呈現(xiàn)。當你看完這部并不長的動畫,留在你腦海里的并不是鮮明的結(jié)果和二元的僵局,你記得白山黑水,記得在摔倒時孩子們的笑聲,記得我們可以感受這個世界的生靈。
——當然這些只是我的推理,創(chuàng)作者是否是這樣的思路我并不知曉。作品是開放的,我只是做出讀者的闡釋。(順便說一下,google了鄂倫春獵犬后我才發(fā)現(xiàn),這和狼也太像了!在野外遇到的話真的很難辨認。)
《中國奇譚》第四集《鄉(xiāng)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它的主題是一名已經(jīng)長大的鄉(xiāng)村留守兒童,在抒發(fā)著自己哀而不傷的后現(xiàn)代的鄉(xiāng)愁。
片頭主角漫步走回村子,村里老人家端著飯圍坐在一塊吃這一幕,氣氛暮暮沉沉,沒有熱鬧的煙火氣;仔細一看,畫面里只有老人和一個孩子,沒有年輕人:
這樣的畫面貫穿全篇:
有了這些畫面,故事的背景就非常清楚了。故事里并沒有人提問,年輕人,尤其是男性,都去了哪里呢?但畫面外的我們都知道答案,他們大部分去城里打工了。
然后我們再看看故事里的文眼王孩兒,他每天都在公路邊站著,一邊搖晃一邊等車。
剛開始的時候,巴士還以為搖晃著上身等車的王孩兒,是要上車的,但他從來沒有上過車;于是巴士漸漸不再停留了;只剩下王孩兒還是搖晃著上身,像禱告一樣在等車。
誰說等車的人一定是想要上車的呢?王孩兒也可能在等人下車。比如,等他的爸爸、媽媽從車上下來。
他腦子雖然小時候燒壞了,但仍在車站默默地等候著誰的到來,眼睛仍不放過每一個路人,搖晃著上身,沒錯,就像在禱告一樣。
那么,王孩兒為什么小時候把腦袋燒壞了?高燒不退時,家邊沒有醫(yī)院嗎?床頭沒有布洛芬嗎?
只怕當時王孩兒的身邊,爸爸媽媽都沒有在。
不過村里人沒有給小孩們講清楚他發(fā)燒燒壞腦子的原委,而是講了一個妖怪的故事。村頭小山的另一側(cè)有一個神秘的山洞,而王孩兒是被藏在里的妖怪嚇傻的。
為何老人們要和孩子們說洞里有妖怪的故事呢?
因為這樣,孩子們就不敢去那個荒廢的洞穴去玩耍,這是長輩用鬼怪故事嚇小孩的常見動機。
那么,為什么會留下這個不經(jīng)填埋的廢洞,或是爸爸媽媽嚴加看管小孩,不讓他們?nèi)ノkU的地方呢?
從男主角從來沒出場過的父親,以及半夜還要幫媽媽一起剝花生可以看出……他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家里母親還要干農(nóng)活、做小商品貼補家用。
所有人都在勞動,還有什么人來照顧孩子呢?
所以我們的主角放學自行走回家,隔空打聲招呼就上山找蟬蛻去了。這樣的生活——現(xiàn)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上下學有接送,在商場的游樂場里玩耍,平時抱著手機躺在沙發(fā)上——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洞穴里有妖怪,把鄰居家王孩兒給嚇傻了,是警告自己沒時間管教的孩子,不去觸碰危險,最廉價的教育方式。
只不過在我們想象力極其豐富的主角那里,一直以為老人們聊天的故事都是真的:
在他腦海里,出現(xiàn)了各種和居民們一起生活的神仙和妖怪。每當什么人和事應該存在,而沒有出現(xiàn)時,妖怪就在冥冥中出現(xiàn)了。
比如主角在燈下看到的三個影子。
主角問他的媽媽,人都只有一個影子,為什么我卻有三個影子呢?
不不不,傻孩子,燈光下的小孩都應該有三個影子,一個自己,一個是牽著自己的爸爸和媽媽。(這一幕的美學價值真的很高,光源在屋頂,而孩子與狗的真實影子卻是逆光的,而另外缺失的兩個影子,卻是順光的)
只不過沒有時間和你細講,因為生活推著人往前走,沒有時間細想,明天還要上學呢
留守兒童的故事已經(jīng)很清晰了,為何我說是這是一個 “哀而不傷” 的故事呢?哀在何處呢?
因為在這個故事里,陪伴主角的黃狗走了,三爺爺走了,王孩兒也走了。而 “不傷” 的原因在于,導演把這一幕幕中難以言喻的壓抑和傷感,都用美好的童話故事掩蓋了起來,或許是怕我們觀眾傷心吧?
比如說,眼睛已經(jīng)看不清,需要用拐杖點地的三爺爺,還要給疼愛的主角做香椿芽拌豆腐。
眼睛看不見的三爺爺,已經(jīng)找不到刀,也看不見碗??稍诠适吕铮@些本該家人伸出的援手,幸運地有了小神仙的幫助:
只不過這些心地善良、像本該陪伴在老人身邊的兒女一般親切的小神仙來幫這個忙,未必不是為了送三爺爺最后一程。
與此同時,而每天等著主角回家的虎子,身上的瘡病也到了極限。
好在有主角的另外兩個影子們,帶著虎子再出去玩耍。在善良的神仙們陪伴下,虎子玩得很開心。
于是秋風掠過時節(jié),樹葉紛紛凋零,虎子已經(jīng)不行了。在主角眼里的虎子身上長出了青草。這奇異的一幕,恐怕是來年掩埋虎子的土包上的景象,只是故事真正的敘事者是長大后的主角,他在回憶時兩個畫面重疊在了一起。
而主角又為蝗蟲做好了石頭的棺材,并為它掩蓋上了黃土。從這一幕之后,三爺爺再也看不到了。
從此之后,主角再打開臺燈看自己的影子,只剩下了一個。因為那些在他眼里需要有善良的神仙來幫助的人和狗,都已經(jīng)不在了。他也不需要影子了。
那些樂于助人的神仙和妖怪去哪里了呢?他們?nèi)椭鹾毫恕?/p>
隨著又一批村民跟著鄉(xiāng)村巴士離開,王孩兒還是沒有等到他想等的人。
而沒有更多人需要他們幫助的神仙妖怪們,紛紛出來,
他們陪著王孩兒和黃狗虎子等到了最后一趟車,陪著他們,不那么寂寞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接下來的冬天來了,故事里沒有了三爺爺,虎子和王孩兒,只剩下我們的主角默默在大雪覆蓋的村子里,漠然地習慣著這世間萬事如同季節(jié)變更一般不可阻擋的演進規(guī)律。
他點起沖天炮,聽到充滿希望的炮仗聲在空中響起,期待著下一輪春天的到來。
動畫最后鏡頭緩緩上升,從故事里抽離開去。那一瞬間,我也分不清畫面中的主角仍然是哪個彷徨在村邊的孩子,還是十幾年后創(chuàng)作出這個作品的導演本人。
到這里為止,一個鄉(xiāng)村留守兒童,哀而不傷的童年故事已經(jīng)講完了。后山建了場,撂荒的田地也將被人承包,傳統(tǒng)鄉(xiāng)村在城市化的掐尖浪潮中走向衰亡,而土地上的人民和神仙離開后,它也必定在新的利益引導下?lián)Q一個面貌重生。
作者既沒有悲戚也沒有控訴,他接受了歷史如四季交替般滾滾向前的事實,只是在回憶中咀嚼著那些被歷史巨輪碾過且遺忘的兒童和老人們的陳年往事,慶幸自己尚未遺忘這些感傷日漸淡薄的滋味。
但我在文章開頭指出,這個故事又反映了作者后現(xiàn)代的鄉(xiāng)愁。何來鄉(xiāng)愁呢?
鄉(xiāng)愁就是我們在思念自己的童年往事時,對每一個細節(jié)如同油畫般的清晰印象:
這些細節(jié)是田野里盛開的野花、學校操場上晾曬的谷物、巴士站牌上的站名、壓在棚頂瓦片上的紅磚、在全景圖里不厭其煩繪制出清晰連絡關系的電線。更是村頭那對守著全村香火延續(xù)的老神仙夫婦。
它們留給作者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要在極其緊張的鏡頭語言中,插入村民一家已經(jīng)有了女兒,帶著女兒來求神仙給他們家再來一個弟弟的這一幕。
庇佑著村子人口繁衍的送子菩薩,也象征著它們所庇佑的村子。當村子里的人都遷徙到新的世界去了,象征村子的菩薩也自然讓位于新蓋的場子。與村子的命運融合一致。
導演用極其豐富的細節(jié),展示了他的鄉(xiāng)愁。而這種鄉(xiāng)愁,是一種 “后現(xiàn)代” 的鄉(xiāng)愁。
生活在不遠歷史上的人們,曾經(jīng)對未來懷有無比美好的期待。而這些期待被聚集到一個詞匯上,那就是 ”現(xiàn)代化“。為了通過 ”現(xiàn)代化“ 而獲得 ”現(xiàn)代性“,一代又一代人甘愿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而當 ”現(xiàn)代性“ 到來之后,人們卻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歷史承諾的那么美好,在物質(zhì)極大發(fā)展得到實現(xiàn)之后,人們卻也日益走向異化,淪為上級手中刷鍋的鋼絲球,或成為背著鵝籠的無鵝者。
當一代人離開了物理上的家園,也離開了精神上的 ”故土“ 時,發(fā)現(xiàn)這個新的鵝山鵝城,”也并沒有那么好,也很無趣“
這個時候,經(jīng)歷過 ”現(xiàn)代之后“ 的人們,就不自覺地產(chǎn)生強烈的 ”后現(xiàn)代“ 鄉(xiāng)愁。
但我要問,”鄉(xiāng)愁“ 僅僅是對精神童年、對自然經(jīng)濟老農(nóng)村的眷戀嗎?那些反復號召 ”保衛(wèi)我們現(xiàn)代生活“ 的自媒體人,看到這一幕恐怕只會覺得 ”開倒車“,忍不住雷霆發(fā)作、咆哮大吼。
不是這樣的。”后現(xiàn)代鄉(xiāng)愁“ 不僅僅來自農(nóng)村的朋友有,來自老工廠的人也有。電影《鋼的琴》中一樣有高聳的煙囪、廢舊的輸氣管、貼滿標語的工人禮堂,和在肅穆的冷卻塔前擺放的靈堂,挽聯(lián)上寫著沉痛悼念母親:
本作動畫的主創(chuàng)們也是上海美術(shù)制片廠的人,而他們對農(nóng)村的回憶和上一代上美人截然不同,里面沒有高懸的皮鞭、沒有親吻老爺?shù)哪_趾,你不會因為拿到一支神筆被逼著去畫搖錢樹,而神仙妖怪朋友們也不必被財主和洋人搶走:
不管導演和主創(chuàng)團隊們意識到了,還是沒有意識到,我都要告訴他們,你們的鄉(xiāng)愁不是一個地方、也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個暫時逝去的時代。
知乎鏈接:
《中國奇譚》之《鵝鵝鵝》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 知乎 zhihu.com
大家好,我是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動畫短片項目《中國奇譚》之《鵝鵝鵝》的導演胡睿。
《鵝鵝鵝》這個故事改編自南朝時期的志怪小品《陽羨書生》(也稱:鵝籠書生)。講一個年輕的貨郎,在山里幫助了一個受傷的書生,書生請貨郎喝酒,席間覺得寡淡,于是從口中請出一個女子,不一會書生不勝酒力,在一旁小睡;女子趁著書生睡著,也從嘴里請出自己的心上人男子,過了一會,這男子趁女子去照料書生,也從嘴里請出一個心上人,少女;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說了很多話;突然之間,書生醒了,男子快速將少女放回口中,女子又迅速將男子放入口中,書生又將女子放回口中,他們層層套嵌,互不知曉,讓人感嘆人心難測。
這就是原著故事的基本框架,之所以選這個故事,是因為此篇,除了能看到古代文人超凡的想象力之外,還有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對人性的思考,即便放在今天也仍然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是難得的志怪小說精品,后世很多學者作家都對此篇評價極高。在改編時,最初想改成一個有更多外在動作三幕式結(jié)構(gòu)的故事,我們想讓貨郎被妖怪控制,然后想盡各種辦法逃走,是個“越獄”式的故事,寫出來以后,就果斷放棄了,因為這樣完全破壞了中國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蘊,所有內(nèi)容都情節(jié)化、都動作化,為此我們重新調(diào)整的作品的方向,即用最大的誠意來展現(xiàn)原著中比較精妙富于美感的部分,我們只在一處做了一點點嘗試,就是讓最后以為出場的少女,和貨郎發(fā)生一點情感交流,做一點小小的考驗,原著中,貨郎目睹人心層層套嵌的深不可測,但并未參與,始終是個旁觀者,我們認為這樣太安全了,應該有所觸動,于是讓少女提出要求,要貨郎帶她去山外,這是貨郎沒有想到的,頃刻之間,會遇到一個人生層面的抉擇,于是他和我們所有平凡人、普通人一樣,開始猶猶豫豫、拖泥帶水、患得患失,等他也想好了,書生也醒了,少女、男子、女子,一層層的被套嵌回去,事起瞬息之間,又在瞬息之間煙消云散,不留一絲紀念。原本簡單質(zhì)樸的貨郎的內(nèi)心,也因為這瞬間的給予、又瞬間的拿走,而多了一個永遠無法填滿的黑洞。這樣處理,我們認為是對原著改動最小,最能讓今天的觀眾有所體會的一種方式。
從主題的角度來講,這個作品屬于探討人心的心理變化的故事類型,講的是人心多變,幻中出幻。展現(xiàn)的是“中國志怪”之美。這樣的主題并不意味著這是一個諷刺的故事,恰恰相反,這是一個有點療愈效果的故事,因為我們并沒有設定要站在一個高度來批判這個指點那個,我們就是一群普通人,身上有數(shù)不清的缺點,所以我們嘗試用自己真實的狀態(tài),來面對這個人心變幻的考驗,我們最真實的表現(xiàn)就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后,最后把事情給耽誤了,然后開始追悔,并且還覺得自己好像曾經(jīng)滄海,我們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自我,沒那么大能耐,一點也不瀟灑,但很真實、很可愛。
最后要說一下這個作品中有個斷了腿的狐貍公子,很多朋友都猜這個設計和《天書奇譚》是不是有些淵源。今天就正式回應一下,我本人就是《天書奇譚》的鐵粉,《天書奇譚》對我的影響是源源不斷的,是持續(xù)為我提供養(yǎng)料的,是我的精神動力來源之一,所以在創(chuàng)作這個作品的時候,我將狐貍公子對標了《天書奇譚》的阿拐,也算是了卻一樁心事,好在是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自家的項目,不會有版權(quán)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鵝鵝鵝》完全可以算作《天書奇譚》的同人?!儿Z鵝鵝》還是井底的小青蛙,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向老藝術(shù)家們學習,《鵝鵝鵝》這個作品,水平有限,還很粗糙,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有做的不到的地方,還請各位良師益友多多海涵,多多批評指正,我們也會繼續(xù)努力,一直努力的。
///////
自存感想:導演真的水平太高了!
我知道很多人在說職場,在說母親和孩子??墒俏艺娴南胝f說小豬妖和烏鴉怪的友誼。
我們會遇到熊教頭哪樣的上司。
可是你在職場中能遇到幾個烏鴉怪哪樣的同事?
倆人巡山,小豬妖在偷懶睡覺,烏鴉怪去找他,開完會,倆妖準備一起努力喝上一勺唐僧湯。 小豬妖在箭上插羽毛的創(chuàng)新,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如果被采用了也是小豬妖的功勞。烏鴉怪什么都沒考慮,就付出自己的一身羽毛,全力支持朋友的不符合。 本來對陷阱好奇的也是小豬妖,烏鴉怪嘴上勸他小豬妖別多想,那是大小王的事。然后,烏鴉怪還是偷偷去看了陷阱,回來告訴小豬妖。 然后,烏鴉怪就被狼大人帶走了。沒有烏鴉怪的陪伴,小豬妖自己做任務,路過家里見媽媽,說自己想離開浪浪山,媽媽的話讓他又想認命了。 唐僧來的當天,小豬妖問熊教頭,烏鴉怪為什么還沒回來,熊教頭說被狼大人抓走,怎么可能回來。小豬妖呆住了的,他才知道烏鴉怪不會回來了。烏鴉怪看了個陷阱怎么就死了呢?哪可是自己的朋友啊。 我從來不覺得小豬妖突然要救唐僧,他沒有成就大事業(yè)的夢想,他想給大王擦盔甲,他的烏鴉朋友說他想太多,可也說起碼修煉三十年就有機會了。倆妖一起刷鍋,刷不凈,烏鴉怪會主動開口辯解,小豬妖被當刷子用的時候,烏鴉怪直勾勾的關心盯著,忘了做事被罵走。 烏鴉怪被抓走時,小豬妖嚇到不能開口,沒有勇氣給自己的朋友辯解一句,烏鴉怪明明告訴了小豬妖,被抓走也沒出賣小豬妖?,F(xiàn)在,小豬妖尿完了,也鼓起了勇氣。 小豬妖知道孫悟空是會斬妖除魔的,是希望孫悟空不要中陷阱,然后去掃平浪浪山的大小王,狼大人們。這是要給自己的烏鴉怪朋友報仇啊。 孫悟空殺了小豬妖,也合理。原著里孫悟空是火眼金睛,從來沒有說過他順風耳,甚至唐僧聽到水聲,他都聽不到,他對小妖也沒什么同情心,從來一窩端。小豬妖被一棍子打死,只是報仇失敗,先去見烏鴉朋友了,反正大家都是死妖了。只是對不起自己的媽媽了。 現(xiàn)在也是虛構(gòu)。原著孫悟空自己的三根保命毫毛是菩薩給的,他給不了別人。既然能聽見,還能給。這三根就是真的保命,用掉一根在烏鴉身上,兩小只妖活著在一起,聊著另兩根毫毛,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 哼!我手里也有三根!
看到了這幅圖,圓滿了結(jié)局,謝謝作者,第一次這樣引用,不知是否合規(guī),請告知我。
很喜歡第一個故事,我猜創(chuàng)作者可能有想過故事結(jié)束在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小豬妖,更具宿命感悲劇性,也會形成莫大的諷刺。真正nobody的一生,被一個傳說中的英雄打死。我們期望的英雄到底是什么?英雄真的在意我們嗎?嗯,就是這么殘酷,除了親媽,沒人在意我們
是大圣呀,我哭死!不止童年需要大圣,社畜的日子更需要!
第六集這個故事真的是爛穿地心
天天吃窩頭的吃個白面饅頭就高潮了,編劇臺詞寓意技術(shù)全部毫無亮點可言,這玩意9.6,第一季愛死機不得96?
好好看!出這種作品才能談及文化自信好嗎!第一集好在視角,從無名小妖的角度講述西游故事。構(gòu)建了一個職場,對無腦蠻橫的管理有著入骨的諷刺,也呈現(xiàn)出了底層社畜的辛酸。第二集好在想象力,畫風時而唯美時而詭異,有如俄羅斯套娃的鬼怪奇觀更是引人入勝。
我就知道,我的大圣不可能是反派?。?!
看了兩集,蠻有趣的,曾經(jīng)國漫那種味道來了。有寓意有審美,但還需要靜待后續(xù)發(fā)展?!儿Z鵝鵝》別的不說,我真的一時之間被吸引住了。
祝國廠2D動畫早日實現(xiàn):屁鎮(zhèn)迪士尼,腳踹皮克斯! 國產(chǎn)3D全給我屎
精彩??!傳統(tǒng)風味的國產(chǎn)動畫回來了,美學、想象力和敘事都非常出色。
是時候打壓一下追光的歪風邪氣了
直接封神,上美還是上美,當然這里面都是各個工作室。有人說第一集就應該是小豬妖被打死,我不同意,前面是現(xiàn)實,但有后面的反轉(zhuǎn)才是人活著的意義~
有種夢回童年每天晚上守著CCTV-6的感覺,中國動漫事業(yè)這些年確實百花齊放,不斷創(chuàng)新,但是前輩(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短短八個故事,風格各不相同,借古喻今,借物喻人,講道理,題材千變?nèi)f化,但是底蘊是多年積累起來的,回味無窮。
第二集《鵝鵝鵝》畫風詭異,況且還是個默片。一個聊齋式故事,每個都藏著一個自己的心頭好。用寫意的手法,講求筆墨味道,畫面處理隨意自由,筆意舒展萬變,把老上美廠美術(shù)片的中式古典與蒂姆.波頓/伊藤潤二式暗黑風結(jié)合,最終還是能回到傳統(tǒng)。鬼魅之余,有種說不出的詼諧與幽默;第五集《小滿》也很愛,吸收了剪紙、年畫和漆畫等民間元素,用定格將它們動起來。在布局設計、空間處理上處處可見手工的靈巧,還有卷軸畫式的運動軌跡,和圓形畫幅表現(xiàn)夢境的窺視感,觀感上做到一種二維的縱深。最重要的是在劇情上賦予一定留白的想象空間。好久不見剪紙動畫這種形式了,這個既珍視了傳統(tǒng),又做到了符合現(xiàn)代審美的轉(zhuǎn)化!
愛死這種沒被美日風格影響的干干凈凈的中式傳統(tǒng)2D國產(chǎn)動畫?。?!有幽默有諷刺,踏踏實實地講一個故事,第一集小妖無論是怎樣的結(jié)局都不影響這是一個好故事?。?!第二集有些縹緲,但是意境很不錯,狐貍書生俊俏極了!第三集預告看起來沒什么吸引力,而且是沒什么亮點的3D,但還是會追。第三集垮,第四集平淡。第五集小滿太可愛了?。?!畫面極美?。?!悵然若失的結(jié)局也很棒?。。》諊鷺O好?。。〉诹瘺]看,第七集后半段很有腔調(diào),第八集叉走。
P1:但凡仔細看看前面的鋪墊,就知道這個結(jié)局不會是為了過審而加的,用這一棒子毀掉幾百年來中國最大的精神IP,這筆賬可不值得
第一集沒有最后一個反轉(zhuǎn)直接封神了 但為了能播出還是可以接受呢鵝鵝鵝很喜歡 現(xiàn)在很少見的志怪題材 欲望就像套娃一樣層層套入 直到最后看到鵝姑娘 想起自己的初心 再想抓住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林林沒有那么一般 我覺得還好辣 制作真的太厲害了 其實并不認為是“要聽媽媽話” 其實講的還是人與自然 這一直都是人們嘗嘗掛在口中但現(xiàn)實難以達成協(xié)調(diào)的問題 不同生物之間一直存在一條難以逾越難以平衡的鴻溝媽媽呀第六集你是在。。。還不如直接寫個正常的愛情故事 有點像老年人趕潮流寫了個傷痛文學 但趁機否定前五集的人也倒是心機叵測omg
第一集結(jié)尾還好不是小豬被打死的結(jié)局(小豬跑向大圣我就猜到被打死的結(jié)局),如果真這么拍會很俗套,也不符合大圣的人設?,F(xiàn)在這個he結(jié)局反而很喜歡,這才是大圣啊
整體做得很好,因為第一集最后的爭議扣一星,如果??真的被打死那才是真正的敗筆。制作組一整集都在堆疊一些所謂的職場壓力,如果最后還是一個悲劇性收尾,我會覺得這個編劇蠻可憐的,這部片子會變成單純的發(fā)泄,用了如此可愛的畫風,卻又把小觀眾排除在外,會是件蠻可惜的事。
如果最后真把小妖打死會更好
第一集,就還行吧,看到各種“一集封神”、“吐血安利”、“國漫標桿”……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