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就狼,對一切生命都是善意,有驢不騎,螞蟻怕被踩死。
看到狼,也想救。
相信狼說,我是一只不吃人的狼。
倒出布袋里的書,你快進來吧。
狼情急之下,偽裝得很好,請求救它。
老先生說謊,騙過了官兵。
狼出來了,有了實力,就要吃肉,要吃驢和狼。
驢,跑的最快。老先生虛弱,無路可跑。
老先生問桃樹,桃樹糊涂,不就是用來吃的嘛?老牛自私,我可管不了。
老農呢,不跟狼爭辯,而是偽裝幫著狼說話,我可不信你能進去。
騙進去之后,立刻打死。老先生還在一邊可憐狼,怎么動起手來,看,把他打成這樣。
狼說,這樣迂腐的老頭都沒吃掉,死也不甘心。
老人,沒有戒心,不分好壞,弱而且迂腐地善。
狼,從來不會感謝人,不惜哪怕吃掉你,來飽肚子。
桃樹和老牛,高高掛起的社會。
老農,有力量,并且善于偽裝欺騙狼,斗爭狼。
第一次看見十分鐘的電影,東郭先生。東郭先生老好人,老人家,路上螞蟻都不愿意踩,出趟門包裹太重不舍得讓驢子馱,自己和驢子走著去。路上遇見被官兵追殺得走投無路的狼,狼假做純良,央老先生救命。老先生聽信它的花言巧語說自己是只從不吃人的狼,救它一命。狼卻陰險狡詐忘恩負義轉過頭來要吃先生和驢子。驢子自己跑了(扎心了),徒留東郭先生面對窮兇極惡的險境。先生孱弱卻據(jù)理力爭,提出去問別人該不該吃他。老桃樹認為該吃,健壯的黃牛認為不關己事,說完就逃跑了。先生癱軟在地,氣若游絲,馬上就要被吃了。(扎心了)他的呼救引來在田垅里耕地的農夫的注意,農夫巧施計除掉了狼。這是一個寓言作品,諷刺現(xiàn)實里某些現(xiàn)象和人。這里要提出一點,電影故事的某些處理體現(xiàn)了中外觀念的不同,因此更帶有中國人傳統(tǒng)的審美趣味和傾向。在國外,可能同樣的故事情節(jié)下,東郭先生就被狼給吃掉了?這樣而達成的警戒味道更濃,更深刻。但在我們這里,我們發(fā)自內心地希望更樂于看到一個好的結局。于是東郭先生被救,受到農夫的勸告。它的深刻度被削弱,諷刺勸誡效果沒那么強。直面現(xiàn)實,直面慘痛的人生,果然我們不那么容易接受啊。
從前有個心地善良的東郭先生。一天,他帶著一口袋書出遠門。他怕毛驢受壓,就自己背著口袋,牽著毛驢趕路。走累了就在樹下休息。這時一只受傷的狼逃到東郭先生面前,說自己是只好狼,獵人要打死它,哀求東郭先生救命。東郭先生看它十分可憐,就把口袋里的書倒出來,讓狼藏進口袋里。獵人追來時,東郭先生推說不知,救了狼的性命。可是,這條狼一鉆出口袋就兇相畢露,它說在口袋里悶了半天,現(xiàn)在肚子餓了,要把東郭先生吃了充饑。東郭先生說它恩將仇報,要找人評理。他們先請老樹作證,老樹說不清楚。再找老牛,老牛怕管閑事。最后找到一個老農夫,老農夫聽后胸有成竹地說,他不相信有這種事,要他們把經(jīng)過情形再表演一遍,然后再評判誰有理。于是,狼鉆進了口袋。老農夫立即把袋口扎緊,用鋤頭狠狠地把狼打死。他告誡東郭先生,對狼這樣的壞蛋,千萬不能講仁慈。
東郭先生是真~啟蒙動畫,很小的時候就在看了,但是當時是看不懂的,只覺得大灰狼嚇人了,后來長大之后爸媽給講著,才動了這居然還是個講述人心的故事。東郭先生小的時候看,只覺得這個人太笨蛋了,明明那是一只狼,你是一個人,為什么要救它啊,但是長大之后實在是不得不服,因為我們好像確實有時候會做出同樣的事情
懷舊中國動畫片。。很哲理。。東郭先生和狼。。
狼為什么最終沒能吃掉東郭先生?就像田七父子沒能把那一萬塊錢真正揣在自個兜里一樣,皆因被別人忽悠之后決定“再演一遍”!……所以這部上美成立(1957)之前的代表作品之一,又名:就差肉。
得瑟
好看的故事
小時候看的喲~
沒人沒看過吧
暗喻釋迦摩尼?
諷刺
事實說明:做好人,是錯的。
東郭先生吹笙~
哇 這個都有
東郭先生您太純了
可憐的老好人!
很好很不錯,中國風格的經(jīng)典。
剪紙片為什么現(xiàn)在都沒人做了?
很形象
原來不是一個鍋啊。
小時候簡單易懂的道理。
懷舊啊
因為這部動畫知道了中山狼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