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父親母親
在《活著》上碰了一鼻子灰后,張藝謀開始尋找他藝術(shù)的第二春,一直到《英雄》出現(xiàn),他試了若干種不同道路,包括《有話好好說》、《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以及《英雄》。真的很奇怪,他最終選擇了表現(xiàn)最差的《英雄》。
關(guān)于《我的父親母親》我總覺得有一句話不由自主地在嘴邊游蕩,“張藝謀由《我的父親母親》回歸到小話語的世界”??蛇@話并不正確。小話語對于張藝謀來說,應(yīng)該不能算是回歸,而是創(chuàng)新。他之前所有的故事,全都圍繞民族、人性、苦難這一類的大話題展開;而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才開始關(guān)注兩個人之間的純粹的愛情故事。多年以后他拍《十面埋伏》,那才能被稱為回歸。
《我的父親母親》很明顯地有意地回避時代或者人生這類的大題材。她的整個故事都是以母親的視角來講述。而父親不多的幾句話中就提到,他畢了業(yè),沒有事情做,在縣城里閑逛,看到有人報名,跟著去報了個名,然后就來到這個決定了他終生命運的小村。在這里他戀愛、結(jié)婚、生子,還當(dāng)了右派。幾近有些《敦煌》的意味了。
不過《我的父親母親》卻回避了這樣的大題材,而只關(guān)注母親的小女人式的愛情。這可以明顯地看出編導(dǎo)在這部電影上的取舍策略。但是故事的另一面卻在有意無意地往鄉(xiāng)村教育問題上拉扯。雖然我同意教育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可是在這部電影中,這就屬于畫蛇添足。
關(guān)于愛情故事,我總有一個疑問,那愛情是如何發(fā)生的?
誰才是那個你該愛的人?誰才值得你不棄不舍地以生命相許?當(dāng)你下定決心,今生就是這樣了,這一切都是如何發(fā)生的?是是非非該如何判斷呢?
當(dāng)然這是現(xiàn)代人的問題。而《我的父親母親》是要懷舊,要緬懷過去的愛情,單純而幸福的愛情。所以,他的答案很簡單,“一見鐘情”。母親跟著全村人去迎接新來的先生前,就穿上了自己最好看的大紅棉襖??戳讼壬谎?,就樂不可支,在金黃色的大地上,一邊回頭一邊奔跑回家。這一幕在電影的后半部中,還被重復(fù)強化了幾次。
難能可貴的是,父親居然也能從萬萬千千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穿著紅棉襖的母親,并牢記于心。
嗯,這就是命中注定的一見鐘情,天大地大也大不過一見鐘情。
不過我總想起《男書女愛》中,Alex給Emma講自己的小說,他一見到她就愛上了她。Emma一臉壞笑地說,“哦……,原來是一見鐘情啊”。
當(dāng)然,這不是一般的一見鐘情,而是英雄之前的張藝謀的一見鐘情,所以這是一個偏執(zhí)狂的一見鐘情。而母親這個角色偏執(zhí)到了愛情領(lǐng)域中,也是開了張藝謀的先河。在非理性的領(lǐng)域內(nèi)偏執(zhí)起來,嗯,所以我有些疑心,父親對母親不是一見鐘情只是反串版的“烈女怕纏男”。
母親這種一見鐘情的偏執(zhí)狂,換一種比較常見的說法就是,女花癡。
花癡是有男女不同的。男花癡近于猥瑣或者流氓,而女花癡,特別是美女花癡,那可就是千年不遇的稀罕寶物了。
所以為了塑造這種千年不遇的美女花癡,張藝謀發(fā)掘出了美女章子怡。而且電影還在化妝上作假,弄了個小山溝里的天仙妹妹出來,風(fēng)霜在她的臉上沒有留下一點痕跡。
雖然如此,不過看得出來,章子怡在這部電影上還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她的形體動作,笨拙的奔跑姿勢(她真的跑了很多次),看起來都還很到位。
電影的攝影也很認真,動靜結(jié)合,表現(xiàn)力很強。還不像張藝謀現(xiàn)在的電影那么故弄玄虛。
總之,電影的細節(jié)還是不錯的。女花癡還是很讓人想入非非的。只是張藝謀懷的那個一見鐘情的純真愛情,在我看來有點不靠譜。
IMDB得分7.7(4340人投票),我打6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2 ) A love that never grow old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看<我的父親母親>。也自然不記得,曾經(jīng)在哪一段情節(jié)落過淚。我就只是打開它,打算利用今天晚上難得的空閑再次重溫一遍。
一部沒有多余技巧的張氏電影。唯一與眾不同的就是,回憶是彩色的,而現(xiàn)實是黑白的。
片子的基調(diào)是緩慢寧靜的,色調(diào)卻像秋天的油彩。延續(xù)張一貫的風(fēng)格,樸實、干凈,像一只簡單粗獷的陶土碗。感覺上,張藝謀電影中的女主角,都被他賦予了男人的個性,倔強而執(zhí)著,母性而堅定,一股子擰勁。我始終覺得他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有他自己的影子。
章子怡的演技我是欣賞的,我認為做戲和做人不能一概而論。從《我的父親母親》到《十面埋伏》,她漸漸學(xué)會讀懂張要求的角色,并且把自己融進去,打造成導(dǎo)演要求的樣子。一個好演員除了要將自己的理解移植到角色上以外,更要明白自己終究是導(dǎo)演的一顆棋子,要如何下并不是自己說了算。好演員要學(xué)會犧牲的并不只是外在,還包括自己內(nèi)在的想法。她是聰明的,她的成功并不只是運氣。
十八歲的漂亮少女,明亮的眸子,固執(zhí)的一見鐘情。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愛人。
穿上新棉襖去看他;為了能聽見他教書的聲音每天在村里的前井打水;用漂亮的青花瓷碗裝好吃的擺在第一個位置上;刻意的在他會經(jīng)過的路上等他;看到他走向井邊趕緊把已經(jīng)打上來的水倒回去;劈柴燒水認真的為他做一頓派飯;試圖一遍遍的追上那輛遠去的車,只為了讓他吃上自己包的蘑菇餡餃子;記著他臘八回來固執(zhí)的站在村口的路邊等他,直到全身凍僵。
我喜歡這樣簡單干凈的情節(jié),就像一段柔美的旋律,真實細微得讓人感動。每一個細節(jié)都說不上有意義,每一個細節(jié)卻都那么純粹美好。我相信愛情是傻傻的,是固執(zhí)的,是莫名其妙的?!澳赣H一連好幾天早出晚歸,她把那幾十里山路都跑遍了,她想找到父親留給她的那只發(fā)卡?!碑?dāng)她把那只失而復(fù)得的發(fā)卡別在頭發(fā)上的時候,她的眼神甜蜜而哀傷,愣愣的,眼淚卻沒有落下來。
愛情是什么,又好像不是什么,那種認為愛情通過努力就能獲得的態(tài)度向來值得質(zhì)疑。愛情能通過金錢獲得嗎?那多少金錢才是足夠呢?愛情能通過人品獲得嗎?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贏得足夠好的愛情呢?愛情能通過外表獲得嗎?那什么樣的容顏不會老去呢?與這些相比,一見鐘情反而要可靠得多,有條件的感情不能算是純粹的感情,充其量只能算做與現(xiàn)實的拔河而己。一點點感情加上一點點現(xiàn)實的考慮,造就大部分徒有虛名的愛情。
“先生回來啦,先生這是為你回來的啊”招娣醒來,再次聽到學(xué)校里朗朗的讀書聲。她跑向?qū)W校,跑向那個向往己久的聲音,教室的門打開,先生走出來,鏡頭到此為止。
然后,招娣就成了母親。四十年后,老去的母親,依然倔強。她依然喜歡聽父親讀書的聲音,“聽了四十年,還是沒有聽夠”。
兒子臨走前,為了母親和父親給孩子們上一節(jié)課,他有生以來的第一堂課,念的是父親當(dāng)年在開學(xué)第一天念的課文。年邁的母親,像當(dāng)年那樣循聲而來,在教室外的寒風(fēng)中無聲的流淚,心中交響著兩個不同的聲音......老去的容顏,永遠不曾老去的愛情。
我還是哭了,為我的愛情理想主義。
3 ) 一個執(zhí)著的女人
有些人的愛情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而有些人的愛情卻是簡單而又不失感動的。這部電影運用倒敘的手法與回憶的形式將父親與母親的愛情故事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影片通過對路的特寫,強調(diào)了這條路的重要性,而在整部片子中,路都占用了大量的鏡頭。因為它不是一條普通的路,它是父親與母親愛情的見證之路。它目睹了母親招娣與父親駱長余相識、相愛的過程。在這條路上招娣有過漫長的等待,只因想見駱長余。有開心的等待也有傷心的等待,結(jié)果都一樣,駱長余始終還是回來了。她等待的過程很漫長,猶如看不見盡頭的路,可是她愿意,因為她相信,相信他會回來。
對母親招娣臉部的特寫鏡頭也非常多。影片的前部分,我們會看見招娣那天真燦爛的笑容占據(jù)大部分鏡頭,我們仿佛能感受到她那時的歡快、高興、幸福。年輕時的招娣愛笑,而年老后的招娣臉上失去了笑容,這種鮮明的對比,無不體現(xiàn)了母親對冰冷現(xiàn)實的一種不滿。年輕時的招娣,她的服裝以紅色為主,鐘愛紅色的張藝謀導(dǎo)演,用紅色的寓意強化招娣活潑、樂觀、熱情、執(zhí)著的性格。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時代的變化,招娣內(nèi)心的那份固執(zhí)與執(zhí)著始終存在。年輕時的她執(zhí)著的為駱長余做了很多令人費解的"小事",青澀的她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農(nóng)村小姑娘淳樸、樸素的形象,她所做過的最長久的就是等待,等待著駱長余的回歸,等待著她美好的愛情。年老后的她,為了逝去的丈夫向鄉(xiāng)親們反抗,表達她的不滿,她堅持用破舊的織布機織白布,手法依然熟練,她的固執(zhí)與執(zhí)著,慢慢融化"現(xiàn)實"那顆冰冷的心,最終駱長余被鄉(xiāng)親們抬回了這個他做出一生貢獻的村子。而她也如她所愿送了他最后一程。
這部影片為我們闡述了一個簡單卻又不失感動的愛情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的執(zhí)著,也讓我們看到了美好愛情的輪廓。
4 ) 《我的父親母親》音樂賞析
電影音樂對人物情感的烘托
——《我的父親母親》音樂賞析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藝術(shù),除了運用唯美的畫面帶給觀眾視覺上的沖擊之外,也用音樂敲打著觀眾的心靈。如果說畫面直接作用于人的眼睛,那音樂就直接作用于人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那塊圣地——心靈。所以,一部電影的音樂對電影情感的傳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每一部成功的電影,都在觀眾的心里留下了一串難忘的音符。每一次人物情感的變化或加強,都離不看音樂的陪伴。于是每當(dāng)觀眾再一次聽到電影中的音樂,電影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畫面又會出現(xiàn)在觀眾的腦海里,讓人們回想起電影里的情愫。比如,當(dāng)《我心永恒》的旋律響起時,人們就會想起那艘大船,和船上杰克與露西的纏綿愛情;當(dāng)鋼琴曲卡農(nóng)響起時,《我的野蠻女友》里的那對歡喜冤家的身影又回浮現(xiàn)眼前。
《我的父親母親》在音樂的運用上面有十分可圈可點的地方,本文將以《我的父親母親》為典范解析電影音樂對人物情感的烘托。
《我的父親母親》講述的是一個初戀的故事。由孫紅雷扮演的兒子在得知父親死訊后趕回老家,準備辦理后世。母親堅持按照老風(fēng)俗將父親由人抬回老家,開始兒子不理解,在得知父母的初戀故事后,理解了母親的做法。最后按照母親的要求,將父親的遺體抬回了老家。
整部電影主要運用了畫外音樂的手法。電影開始講述兒子得知父親去世后回老家的部分用的是黑白的顏色,沒有運用什么音樂。在由現(xiàn)實轉(zhuǎn)向由兒子講述父母初戀故事的時候,運用音樂蒙太奇手法,開始了第一段畫外音樂《馬車》,將畫面有黑白變?yōu)椴噬?,同時畫面切換到一輛馬車——那是父親從城里到母親所在的村里教書乘坐的馬車。由章子怡扮演的年輕美麗的母親也在人群里第一次看到了父親,并且一見鐘情的愛上了父親?!恶R車》這段音樂用排簫比較陰郁的聲音將畫面由現(xiàn)在拉到過去,同時也烘托出了母親第一次見到父親時的欣喜與靦腆。整段音樂比較平靜,與父親母親純真的初戀想符合,同時也是兩人愛情的前奏。
母親在得知父親每次吃飯都拿頭份之后,就悄悄地將自己為父親精心準備的蘑菇餡餃子放在頭份,并假裝打水,偷看父親有沒有拿到自己做的那份。這時候由竹笛演奏的主題曲《我的父親母親》的變奏曲《送飯》響起,配合母親轉(zhuǎn)頭關(guān)切的眼神,表現(xiàn)出母親對父親吃到自己親手做的餃子的期待,同時也表現(xiàn)出母親純真和無私的愛。緊接著在父親為村里的孩子上第一堂課,母親跑去聽的時候,同樣的旋律換成了排簫、鋼琴、小提琴演奏。在排簫和小提琴比較平靜和隱喻的聲音里加入鋼琴叮咚的聲音,就好像父親的讀書聲撥動了母親情竇初開的心弦。再配上兒子的旁白:“小時候聽母親說起過,父親念書的聲音特別好聽。母親不識字,有的課文她也聽不懂,但是他覺得父親的聲音是天底下最好聽的聲音。從這天開始,母親就天天去聽。后來村里人習(xí)慣了就沒人再去聽了,可是母親還是去聽,她一聽就聽了四十多年。這已經(jīng)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多么純真的感情,多么動人的堅持。這在平靜的畫外音樂的襯托下顯得更加的平淡卻更加的動人。
母親聽說父親每天都要送幾個路遠的同學(xué)回家,于是就天天在父親必經(jīng)的路上等父親,希望與父親相識。第一次在這條路上見到父親時運用了和父親第一次到村里來時《馬車》同樣的旋律,但樂器換成了以鋼琴為主,節(jié)奏也變得比較明快,表現(xiàn)了母親等到父親既高興卻又不敢上前的矛盾心情。之后每天母親都都在那地方等父親,可是每次都不敢上前去,不過這幾次,沒有畫外音樂,只是突出了母親動作的聲音。導(dǎo)演故意在這里不用畫外音樂,主要是想通過母親細微動作,表現(xiàn)母親想見父親卻又不敢見,想上前卻又不敢向前的矛盾心理。當(dāng)母親終于鼓起勇氣走向父親,并且和父親眼神交匯的時候,音樂再次響起,悠揚的笛聲穿破長空,空靈而美好。舒緩但不平靜的音樂配合父親母親充滿害羞和愛意的眼神,預(yù)示著兩人愛情的開始。
父親第一次到母親家吃飯,母親到門邊迎父親。母親倚著門邊癡癡地望著父親,音樂響起,這次前半段是鋼琴,后半段是排簫,都只有一種樂器,就好像父親母親純潔的像水的愛情,沒有任何的雜質(zhì)。后來父親被打為右派,母親在雪地里等父親時音樂又響起,平靜的音樂和母親焦急的眼神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母親在純潔的愛的驅(qū)動下的焦急心理。在父親回來時母親跑向?qū)W校時,同樣的音樂用嗩吶演奏,表現(xiàn)了母親再次見到父親是的欣喜。緊接著又由竹笛演奏,伴著兒子的旁白,畫面由彩色變?yōu)楹诎?,回到現(xiàn)在。
影片的最后,兒子在父親曾經(jīng)教過的教室教學(xué)生們念書,年邁的父親循著聲音跑向教室,就像當(dāng)年母親第一次聽到父親念書時的情景一樣。音樂最后一次響起,年親的母親在學(xué)校柵欄外往里忘父親的畫面也隱約出現(xiàn)。光影在這一刻交匯,母親聽了一輩子,望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我喜歡這樣簡單干凈的情節(jié),就像一段柔美的旋律,真實細微得讓人感動。每一個細節(jié)都說不上有意義,每一個細節(jié)卻都那么純粹美好。我相信愛情是傻傻的,是固執(zhí)的,是莫名其妙的。
豆瓣上一個網(wǎng)友看完《我的父親母親》后這樣寫道愛情是什么,又好像不是什么,那種認為愛情通過努力就能獲得的態(tài)度向來值得質(zhì)疑。愛情能通過金錢獲得嗎?那多少金錢才是足夠呢?愛情能通過人品獲得嗎?那多好的人品才能贏得足夠好的愛情呢?愛情能通過外表獲得嗎?那什么樣的容顏不會老去呢?與這些相比,一見鐘情反而要可靠得多,有條件的感情不能算是純粹的感情,充其量只能算做與現(xiàn)實的拔河而己。一點點感情加上一點點現(xiàn)實的考慮,造就大部分徒有虛名的愛情。
整部影片用兩個風(fēng)格一致的旋律,采用不同的樂器,配合不同的場景烘托出母親與父親之間的純真愛情。愛情在音樂的映襯下得到升華,同時也讓平淡的細節(jié)變得唯美動人。
人物情感的表達也變得更加豐滿。
5 ) 愛情?越簡單越純粹越珍貴
這部影片據(jù)其上映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18年,18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逝,帶走了我們的青澀稚嫩,也留下珍貴的成長回憶?,F(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快了,誘惑多了,選擇多了,想法也多了,于是就讓這部簡單純粹的愛情幫我凈化一下浮躁的心靈吧。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導(dǎo)演用倒敘的手法,從兒子回鄉(xiāng)為父親奔喪展開回憶,牽出了自己父母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在一個相對閉塞的偏遠山村,遠近聞名的美人招娣喜歡上了支教的青年男教師。美麗的招娣在愛情面前并沒有扭捏作態(tài),而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熱情與勇氣,變著花樣的做好吃的飯菜,用一個青花大碗盛好,天天給自己的心上人送“愛心便當(dāng)”;為了能和暗戀的“父親”見上一面,不惜繞遠去擔(dān)水;為了引起“父親”的注意還特意在路邊等候;通宵達旦的編織最鮮艷的“房梁紅”只為裝點“父親”工作的教室。招娣用她最質(zhì)樸最真摯的感情投入到一場空前的暗戀中。終于所有的付出收到了回報,招娣的美麗和真情打動了“父親”,一場既傳統(tǒng)又浪漫的戀情終于譜出了新篇章。只是好景不長,“父親”被莫名其妙的打成了右派被強制帶走了,一對熱戀的戀人就這樣被迫分開了,其間倆人也都為再見上一面而做著各自的努力,皇天不負苦心人,故事還是為觀眾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父親和母親最終還是團聚了,而且相濡以沫四十年……
張導(dǎo)是學(xué)美術(shù)出身的,他的影片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在河北的一個小山村中取景拍攝,使原本普通的山村煥發(fā)出如油彩畫般的濃重感。山景、村莊、人物,回憶倒敘等各個階段,通過黑色、彩色鏡頭的更換,將遠景、中景 、近景層次分明,彩色豐富的展示給觀眾。顏色的運用似乎寓意著劇中人物的心情,時而甜蜜濃烈,時而落寞悲傷。當(dāng)年的子怡真是水嫩如蜜桃,將招娣勇敢追愛,為愛付出的心態(tài)把握的很準確,兩條甩來甩去的麻花辮就這樣緊緊纏住了觀眾的心……簡單的愛情也可以不朽,不朽的愛情自然要有合適的音樂來襯托。三寶的配樂更為此片增色不少,讓觀眾在觀影的同時更能沉浸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再次重溫主人公美好的愛情。
在我看來,時下年輕人的愛情也許不應(yīng)該做加法了,適當(dāng)?shù)淖鱿聹p法,為真愛減負讓愛情回歸最初的單純真摯,越簡單越純粹的感情才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的……
6 ) 老謀子的意(原創(chuàng)內(nèi)容,轉(zhuǎn)載注明出處)
一小時二十五分鐘的電影,卻看了兩天,倒敘的結(jié)構(gòu),觀眾自然的已經(jīng)明了了結(jié)局,基本完全是平鋪直敘的語氣,沒有半分修飾和夸張,娓娓道來一段關(guān)于愛情的故事。
截取了主人公昭蒂一生的兩個片段,與教書先生洛先生的初遇到結(jié)合,這是第一個片段;已經(jīng)成為老伴六十多年的洛先生因為意外,疾病死去,抬回老伴的遺體,再到安葬,這是第二個片段。老謀子的畫面意境我感覺渲染到了極致,也許這也是因為這是我看過他的作品除了近年的幾部大片唯一一部文藝性質(zhì)的電影。同時也讓我對老謀子的本事油然而生了一種敬佩之情。
中國人的文化是意境,任何唯美的畫面,要傳達的依舊是作者的意境,中國古代的書畫尤其凸顯了這種傳統(tǒng)概念,寥寥幾筆,不是要表現(xiàn)人物的當(dāng)前的狀態(tài),目的是要勾勒出人物的心性,飄逸輕揚的水墨畫,斟酌字句的古詩,都能證明中國的意境。老謀子的這部電影,也讓我不斷感受到了這種中國藝術(shù)家的特點,意境在點滴的筆墨之間,渲染的淋漓盡致。
老謀子很喜歡紅色,總是喜歡在影片里加上紅色。紅色象征著熱情,火,希望,血液。視覺上紅色又是一種極為跳躍的顏色,在一片顏色中,紅色總是能最先搶到觀者的注意力中心點。因此,不論是影片最開頭昭蒂的那紅色棉襖,還是后來那間粉紅色的棉襖,都時時的在暗示著生命力的旺盛,愛情的熾熱。不用太多言語,畫面就能說明一切,也許,用過于直白的臺詞來表達昭蒂那心中的感受,那火一般的性格,反而會使老謀子不滿意,我們的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慢慢享受的,這是我們的藝術(shù)。不得不說,攝影出身的老謀子的確是身手不凡。
影片好像大半場景都是冬天,北方的冬天經(jīng)常是大學(xué)紛飛,一片白茫茫的雪景,配上女主角昭蒂的紅顏色棉襖,無疑是一種意境,有幾個畫面給筆者留下的印象是真的十分深刻,昭蒂在雪地里行走,人物構(gòu)圖在畫面的右邊,背對著鏡頭,然后疊畫開始,面對著鏡頭走來構(gòu)圖在右邊,很美的對稱,很美的已經(jīng),雪地中的昭蒂,不用看清楚她的面龐,但是我們明白她的心意,那是對愛人的想念,好一幅美到極致的畫面啊。關(guān)于這部影片的疊畫,待會還需要細細品嘗,先說完老謀子的畫面。
影片大致是兩種色調(diào),既黑白的真實生活,彩色的回憶片段,總體上兩邊是黑白的畫面,中間講述的那段過去的故事使用彩色,然后在影片的最后幾分鐘,也就是影片中的那個“我”在臨行前,走進了父親(洛先生)曾經(jīng)教授課程的教室,為學(xué)生們講授父親在年輕時曾為那時的學(xué)生們講授的第一堂課時,母親聽到了讀書聲,課文是當(dāng)年的那一段,走下床,跑到村頭的小學(xué),出神的聽著,這是畫面又是疊畫,老謀子的確是個倔強的家伙,現(xiàn)時的記錄全部采用黑白,不愿意改變,但是疊畫到了年輕的母親第一次跑去觀看父親上課的情形,自然而然的那一段是鮮活的彩色畫面,的確很美,郎朗的讀書聲中,仿佛回到了過去的光陰,隨著鏡頭的調(diào)度,不斷的轉(zhuǎn)場依舊采用疊畫,音樂的音量也是越來越大,整部電影的感情不由分說的被帶到了最后的高潮。畫面最終定格在那個年輕的過去的時代里,母親當(dāng)然依舊是穿著紅色棉襖的昭蒂,跑著,影片便到此結(jié)束。這是老謀子的意境,不用說出來,感受需要用心,不可言傳。
而現(xiàn)時選用黑白的色彩,過去卻選用彩色,這無疑有點違背了常規(guī)的思路。但是從另一方面,即可理解為,失去了老伴的母親,生活很灰暗,而曾經(jīng)的記憶,卻鮮活的烙印在腦海之中,雖然整個影片的旁白部分是以兒子的身份去展現(xiàn)的,老謀子的真正用意,我想這些故事應(yīng)該是母親所獨有的美好的記憶,和美好的懷念。因為故事里真正的主角,是母親,深愛著自己丈夫的母親,從過去到現(xiàn)在,一直深愛著。
細致的分,本部影片其實還有別的色調(diào),因為彩色部分除了主要拍攝了冬季,秋季也是一個主要場景環(huán)境。秋天,當(dāng)然色調(diào)是金黃金黃的,那大片大片的我不知名的植物,大概高到膝蓋,黃燦燦,還有荒野上的黃土地,一整片的暖色調(diào),最后,太陽的光暈也是暖暖的黃,昭蒂(影片中年輕時候的母親)對愛情的追求,便在這片暖當(dāng)中慢慢綻放。不過,昭蒂的紅色棉襖依舊跳躍在視覺里,她的愛情是熾熱的。
老謀子攝影出身,他的光很美,我不知道外國人看到了是否會明白其中這種唯美的意境,不過那光一圈一圈的暈開在每一幀的膠片上,黑白的部分仿佛是沉思,彩色的部分更加清澈剔透。可以看出來屋內(nèi)的光應(yīng)該是人工布的光,能感覺到一切都在按照老謀子一步一步的計算當(dāng)中。室外的光,則大部分是自然光,當(dāng)然也有很多人工補光的地方。其中還有一處蠟燭的火光,是昭蒂對著鏡子帶上發(fā)卡想念洛先生的一節(jié),柔和的光線,暖調(diào)的色彩,把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一下子表達了出來,對洛先生的思念,是少女的溫柔情懷。
中國電影的特點之一是鏡頭調(diào)度很少,自然沒有歐美電影的華麗視覺觀感,不過老謀子這部電影沒少運用鏡頭調(diào)度,比較不錯的部分我感覺算是昭蒂跑動姿態(tài)的展現(xiàn)。在大概第十三十四分鐘處的那段,昭蒂第一次見到洛先生,而在洛先生看到自己以后又羞澀的掉頭跑掉,下面的鏡頭雖然調(diào)度上有點略微單調(diào),不過是從側(cè)面拍攝跑的姿態(tài),不過昭蒂一邊跑動,一邊笑著回頭的動作又帶來了另一種感受,就是小姑娘情竇初開的那種羞澀,最后鏡頭隨著昭蒂跑遠的背影慢慢上搖,紅色的棉襖依舊在我們的視覺神經(jīng)中跳動,黃土地上一個穿著紅色棉襖的女孩,跑動著,跳動著。
終于打算仔細寫一寫這部電影中的轉(zhuǎn)場了,不想說別的任何,只想稍微的稍微敬仰一下老謀子的疊畫。不得不佩服,也只看過老謀子的這部電影是把疊畫用到了這種境界。有一段尋找發(fā)卡,人物始終處于畫面大概四分之一處左右,不斷疊畫,變化的是人物的方向,有的是向著鏡頭走去,有的是背離著鏡頭走遠。發(fā)卡最后是在家的院子里找到的,畫面切到燭光前的鏡子,昭蒂對著鏡子帶上發(fā)卡,昭蒂的表情漸漸沉了下來,她在想念洛先生,繼續(xù)疊畫,疊畫到了小學(xué)堂前頭的那口井,疊畫轉(zhuǎn)場無疑是交代出了昭蒂心中的感情。在音樂聲中,意境又被老謀子給渲染出來了。在后來的一段當(dāng)中,昭蒂在雪中等待洛先生回村,時間慢慢的過去,洛先生卻還沒有回來,這一段落的時間感便是通過疊畫來處理的,幾乎都只是固定鏡頭的疊畫,但是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旁白“我”的旁白之下,小女兒家的思念感情令人一下感受的真真切切,老謀子又把我們帶入那個唯美的意境了。外國的文藝電影也不乏有把疊畫轉(zhuǎn)場用的不錯的,不過筆者確確實實被老謀子平淡的敘事所感動,這是回歸平凡的愛,不算上轟轟烈烈,依舊感人,因為真實如同就在身邊發(fā)生一般。
章子怡的電影看過幾部,她在這部電影中表演年輕母親的角色,也就是昭蒂,筆者很喜歡。神色和表情很出色的表演出了那少女獨有的情懷,動作上也很成功的表現(xiàn)出了一個青澀女孩的風(fēng)貌。不能否認,章子怡的成功表演,是這部電影出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漂亮首先就不好演,呵呵,筆者笑談了。老謀子很多處讓章子怡跑動的鏡頭實在是讓才疏學(xué)淺的筆者沒想明白,但是這其中應(yīng)該有老謀子自己的打算吧,因為最后結(jié)束的畫面都是那跑動的瞬間定格。
一小時二十五分鐘,唯美,意境和藝術(shù)。
(完)
章子儀表現(xiàn)最出色的電影之一。
喜歡鋦碗這個老手藝活兒
逼人的青春。逼人的清純。
章子怡那清澈的眼眸一去不復(fù)返了,這可能是她演得最好的電影,以后也很難見這樣的張藝謀了??赡苓€是那段奔跑那段配樂感染了不少人,故事平常簡單,但是張導(dǎo)卻抓住了那種樸素的鄉(xiāng)村味,比如載入各大經(jīng)典鏡頭的,章子怡那村姑漫步。7.8
我不知道怎么那么多人喜歡,平得不知道從何說起。姑娘當(dāng)年的笑容確實又年輕又明亮,但是我看不出愛來自哪里。配樂不錯。
為這些向著愛一路奔跑的單純姑娘們致敬!
后來的張藝謀再也拍不出這種感覺的電影了
《平凡的世界》里說: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農(nóng)村人沒見過世面,不懂愛情;實則相反,就因為她們思想單純,沒其他復(fù)雜心思,一旦擁有愛情,更會投入所有,愛的更加深沉、熱烈......”
章子怡一身紅襖端著蒸餃奔跑在山坡,相似的還有佘詩曼一身布衣懷揣著信奔跑在《火舞黃沙》中的大漠。她們都是聰明的女演員,扮演起憨傻勁兒也挺美。
共和國版本的《桃花源記》。戳非常小的一個孔,不敢看動蕩紛亂的時代,只看影影綽綽似乎曼妙的幻影。風(fēng)雪那么大,還是愿意等。
時代背景放置于后景失焦位置,重返樸素溫情感傷的中國式古典主義,相比于之前系列現(xiàn)實主義作品,無疑是退步妥協(xié);不過雙線并行的兩個時空,在影像基調(diào)區(qū)別度上完成得很棒,攝影美得近乎理想童話(架空式現(xiàn)實);關(guān)于父母相愛的時光總是那么動人(真是煽情),女性再次以望夫石的姿態(tài)守望。
那經(jīng)典的跑步姿勢。
這個電影,就章子怡一人的獨角戲啊,可是有她就夠了,還需要什么呢?愛情,不負執(zhí)著,不負等待。
一身紅衣在山間奔跑的章子怡,是最動人的中國愛情。如今國師是再難拍出這樣樸實無華的電影了~
能把如此平淡簡單的故事講得那么動人已屬不易,張藝謀用他的攝影功底將鄉(xiāng)間風(fēng)景拍的唯美迷人,配樂更是動聽。片中的章子怡讓我有看不夠的感覺,大病醒來后的那一滴淚觸動了我。多處旁白顯得多余,大可用更細膩的影像代替。故事太過簡單顯得有些撐不起情感。
沒擦口紅,沒打眼影的章子怡,在樹林里奔跑像一只矇昧的小獸;就算棉襖棉褲把她穿成了一只面口袋,那也是一只漂亮的面口袋。
章子怡好漂亮>.<
處女作的章子怡真是撐起了全片,那幾步跑也真夠張藝謀的又土又做作還那么美麗,敘事簡化拼湊的民俗美景也就是國師能講出這么中國式的愛情故事。喜歡她的樣貌飯菜,欣賞他的聲音學(xué)識,在隱去的時代背景下,這也不失為當(dāng)時廝守一生的念想。電影博物館章子怡回顧展2元膠片版。
章子怡和張藝謀的事業(yè)軌跡很像,越來越紅,但是越來越不能給人以當(dāng)初的感動。
小美女初次亮相已艷壓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