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電影有大量的背景知識需要了解,這些背景來自于數(shù)學(xué),邏輯。也就不外乎很多很專業(yè)的電影人是無法看懂的,所以會給這個電影很低的分數(shù),因為超脫于他們的理解范圍了。 我整理了一下大約6個背景知識需要了解。 1,鴿子的迷信
就是籠子的蓋子是每20秒打開一次的,但是鴿子不知道,在籠子打開1秒前,鴿子正在揮舞翅膀,鴿子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再揮舞翅膀?qū)е律w子打開的,進而它就會不斷的揮舞翅膀。 這個進而對應(yīng)電影中的,主人公被命運安排無可奈何,用一句好聽的話叫做緣分,妙不可言。 佛家有言,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沒有莫強求。 我們基督徒也是一樣,上帝被釘在十字架上,他的死冥冥之中安排好了未來的一切,一直到末世。 尼莫終究會很安娜在一起,無論跟elise或者珍妮如何,最后一定不是一個好結(jié)果。 2,十維空間。
十維空間其實是很抽象很重要的理論,很多影評人是無法理解十維空間進而說這個片子無非就是一個模仿蝴蝶效應(yīng)的爛片,因為他只能夠理解到四維空間。后面五維他理解不了,更加不要說六七八維了。對應(yīng)十維空間里的理論,叫做:低維度的人理解不了高維度的人的空間。 關(guān)于十維空間的詳細論述我寫在這個帖子里了://www.douban.com/group/topic/73782260/ 三維空間很容易理解,長寬高,你現(xiàn)在看見的手機,電腦,鍵盤鼠標都是三維空間的。 四維空間就是在三維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一個時間的概念。 用電影語言描述就是墨水進入水中彌散,墨水還是墨水,水還是水,但是有了時間維度之后,就不一樣了。 番茄醬+土豆泥。隨著攪拌,5分鐘之前和5分鐘之后的土豆泥和番茄醬就不是同一個東西了。 包括香煙,彌漫在空氣中。 五維之后的空間在介紹完binomial 二叉樹之后再介紹。 3,二叉樹理論。 就是你的任何一個決定都伴隨著兩個方向的選擇,絕對沒有第三個。 用影片的語言描述就是硬幣只有兩個面,yes or no。這個就是最基本的二叉樹。 用一個我們減肥的最基本的例子,體重。你想從100的體重變化到110.【假設(shè)每次變化單位最小為1】,你在100體重的時候你只有兩個選擇,不是101就是99,絕對絕對沒有第三個選擇。 那么你在101體重的時候,你又會面臨兩個選擇,那么就是100和102。 以此類推,從100作為出發(fā)點,如果僅僅是到110截止,僅僅是變化十斤和十個周期,你需要10的10次方 種可能性。 怎么樣?你的腦子里是否出現(xiàn)了一個樹狀結(jié)構(gòu)? 太極理論也是一樣的,陰陽生兩極,兩級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什么六十四。 這個就是最簡單的最基本的二叉樹。 影片使用的語言是鐵軌。 鐵路的鐵軌,面臨分叉,面臨選擇,分叉之后又分叉,再分叉,最后分出無數(shù)種可能行。 現(xiàn)在來分析劇情: 按照影片故事線,就是這樣的分叉過程,最初的出發(fā)點是一個九歲小男孩在追趕火車,選擇爸爸還是選擇媽媽。這個就是整部電影最初的出發(fā)點,二叉樹的起始點。 然后追隨爸爸,遇見elise,要不要表白?產(chǎn)生兩個分支。 沒表白,騎摩托車出車禍,變成植物人。 表白了,又出現(xiàn)了一次二叉樹。 表白失敗,回來娶了亞洲人妹子,變成富翁,死于槍殺。 表白成功,又出現(xiàn)了一次二叉樹。 結(jié)婚當(dāng)天elise是否被油罐車炸死。 沒有被油罐車炸死,elise變成行尸走肉,一輩子一直在想念她的男神。此時好像有一個二叉樹,尼莫燒了自己的汽車,繼續(xù)守住elise,選擇這種生活。 尼莫沒有燒掉汽車,elise當(dāng)晚繞過尼莫的汽車,離家出走,尋找自己的男神?;氐侥惚疚牡谝稽c,命運一切都安排好了的,人的力量無法改變的。 被油罐車炸死了,男主角臉上出現(xiàn)傷疤,在電視臺做主持人,介紹宇宙與生命。 此時又安排了一個二叉樹。 男主角的同事出車禍掉河里,他去參加葬禮遇見了安娜,表白,失敗。 男主角的同事沒有出車禍,男主角帶著elise的骨灰去火星,把火星灑在火星上,并且邂逅了安娜,最后死于小型星爆。 基本上尼莫跟隨爸爸的這個分支的全部可能性到此為止全部結(jié)束。 然后回到最初的小男孩選擇了媽媽的那個分叉。 尼莫跟媽媽一起去了美國,轉(zhuǎn)學(xué)進入了美國的學(xué)校,認識了安娜。 在海邊,安娜邀請他下水游泳,此時出現(xiàn)一個二叉樹。 拒絕:你的朋友都是傻瓜,我不跟傻瓜一起游泳。從而一輩子都失去安娜,在34歲的時候在紐約中央車站偶遇安娜帶著孩子們。 接受:我不會游泳,從而安娜坐在他的身邊。兩個人互相產(chǎn)生好感。 結(jié)婚生子,然后死于一個鴿子撞在汽車前擋風(fēng)玻璃,飛進湖里淹死。 此處后面又安排了二叉樹。 影片順序有點混亂,所以不確定小男孩是否真的跟著媽媽去了小樹林,看見了媽媽跟安娜的爸爸私通這個事實。 尼莫的媽媽介紹新男朋友給尼莫認識,被尼莫透露出來此人的風(fēng)騷死法而無果而終。此處竟然沒有二叉樹。 然后安娜的爸爸出場。尼莫跟安娜一拍即可,爸爸媽媽狗男女終成眷屬。 其實編劇比較悲情的,無論尼莫怎么選擇,最后的結(jié)果都是英年早逝的慘死結(jié)果,只有這條線索最長情。 不過編劇也許是不得不這樣選擇,因為主人公每一個故事線都活到了117歲,那么,這部電影演個一百年都演不完。 尼莫和安娜度過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沒有出現(xiàn)任何二叉樹。一直到父母發(fā)現(xiàn)了他倆的戀情。 父母說你倆其實是兄妹,你是我多年前犯下的錯誤。爸爸要帶著安娜離開了尼莫。兩個人約好了每周日燈塔下面等她。 然后尼莫長大成人,去安娜所在的紐約做了一份清洗游泳池,洗車的工作。只是為了能夠在中央車站,這個紐約最大的中轉(zhuǎn)站,遇見安娜。 因為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的死去,尼莫遇見了安娜,纏綿,安娜說我想靜靜。留給了尼莫電話,說兩天后燈塔見。 天上的一滴雨,澆花了她的電話號碼,尼莫從此年復(fù)一年的繼續(xù)等待安娜,一直到2092年,也就是大爺開篇出現(xiàn)的時候。這個是尼莫人物活得最長的一條故事線。其余的尼莫全都英年早逝。 在這個一滴雨的部分,導(dǎo)演反推的使用了一次蝴蝶效應(yīng)理論,就是這一滴雨是來自于巴西的一個人煎了一個雞蛋。他煎雞蛋是因為尼莫當(dāng)年貪小便宜買了一條便宜的牛仔褲,導(dǎo)致他下崗了。 此處有兩個問題。 問題一:反推不能使用。 比如張三是男的,你就可以反推張三整個種族都是男的,老張家都生男孩。因為張三的爹是男的,爺爺是男的,爺爺?shù)臓敔斠彩悄械?。從此可以反推到老張家第一個男人,甚至可以反推到人類的第一個男人,絕對都是男的,而且百分之百正確。 問題二:不能通過結(jié)果推理原因。 比如彩虹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顏色,你不能說因為紅色所以才有的彩虹。少了紅色也叫做彩虹,少2,3個顏色叫做彩虹也沒啥問題。但是只有紅色,你不能管這個東西叫做彩虹。你更加不能說因為紅色的出現(xiàn),所以出現(xiàn)了彩虹。 就好像電影里一樣,你不能說因為煎了一個雞蛋導(dǎo)致了一場雨,還有其余n個理由你都沒考慮到呢。 4,六維空間 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嗎?其實并沒有。其實剛才在介紹二叉樹的時候不知不覺的就介紹了五維空間。 你坐火車從上海到北京,火車還是同樣的火車,通過時間的蔓延,地理位置已經(jīng)嚴重變化了。這就是四維空間。 但是上海站發(fā)車的還有去廣東啊,南昌啊,東北啊,成都啊,各種各樣的線路,你無論坐往哪個方向,你都能夠體會到一個四維空間的變化,這個就是五維空間的概念。 把四維空間看做是一條鐵軌,因為分叉,又產(chǎn)生各種各樣不同的結(jié)果,就是五維空間。 到此是整部電影大部分人能夠理解的部分。 然后是六維空間。 六維空間是把五維空間設(shè)想成為一個線。六維空間其實就是五維空間的線的不同交匯。 還是用體重變化舉例子,從100斤變化到102斤這個過程。 你可能會100,101,102這樣變化。你也可能會100,99,98,99,100,101,102. 當(dāng)然還有很多種可能性,僅僅用這兩條五維空間來解釋六維空間。 這兩個五維空間的起點和終點是一樣的,但是路線不一樣,所以是不同的五維空間。 來自于第一個五維空間的你,可以跑到第二個五維空間里,告訴99的你,說不要再減了,再減就沒有辦法到達102了,所以你就沒有跑到98斤那個級別去,從99繼續(xù)增加到100,101,最后到達102. 這個空間穿越就是六維空間。 用鐵路理論來說,就是在不同的鐵路之間穿越的過程,每個鐵路只是看起來平行,最后會通往不同的目的地。 星際穿越的尼莫,其實是跟elise結(jié)婚的尼莫筆下小說里的一個人物。 Elise離開尼莫去理發(fā)店打工,也不過是喪偶的尼莫筆下小說里的一個人物。 跟安娜相愛結(jié)婚的尼莫,開車掉到水池里的尼莫,是出車禍爆炸的尼莫的空間里,尼莫的同事的位置。 跟elise結(jié)婚的尼莫,過十字路口的時候看見隔壁汽車里的安娜帶著孩子,可是他完全不認識安娜。 還是這個尼莫,等過鐵路的時候,一輛列車過去,列車里另外一個空間的尼莫正在去紐約的路上尋找安娜。 跟亞洲人結(jié)婚的尼莫,他在享受游泳池的時候,電視里新聞出現(xiàn)的是另外一個油罐車爆炸的尼莫空間的事情。 2092年的尼莫,他在117歲的時候去世,他的世界馬上崩塌,是來自于去火星撒骨灰的尼莫偶遇的安娜,安娜預(yù)測的宇宙崩塌時間。 回到本文第一點。命運安排好了一切,你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在兩個地方。所以,你如果沒有出現(xiàn)在那個地方,這個事情還是一樣會發(fā)生。你沒有遇見你所愛的人,你以為你遇見了真愛,你將會獲得痛苦的一生,一直到你遇見她。 本文只介紹了尼莫一個人,六維空間。 其實還有無數(shù)個個體,無數(shù)個可能性,七維空間。 無數(shù)個個體無數(shù)種可能性互相重疊發(fā)生。八維空間。 5,時間延續(xù)不可逆。 到了四維空間這個概念,就是一個不可逆的概念。你可以把東西弄長,也能弄短,這個叫做可逆的。但是你不能把抽完的香煙拼回去。你不能把攪拌好的土豆泥再變成番茄醬和土豆泥。 6,宇宙爆炸理論。 宇宙的形成來自于一次爆炸,換言之,是一個點。一個點的爆炸,像五維空間一樣,噴射出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并且每一個可能性,又噴射出來無數(shù)個可能性。 就好像電影中介紹的宇宙理論一樣,這個是一個爆發(fā),噴射狀的過程。會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而最早的起源,其實僅僅是一個點。 那么會不會噴射到了一個極限,就開始全部原路返回,最后回歸到那個點? 這個就是宇宙塌陷理論。一個萬能的黑洞開始吸收全部能量,最后回歸起初的那個點。 這也是電影最后結(jié)尾,全部的事情反向發(fā)生,一切都回歸到男主角最美好的那段時光。
文/故城 《小徑分叉的花園》是博爾赫斯1941年出版的短片故事集的同名小說,它構(gòu)造出一座時間的迷宮,是關(guān)于時間無限分岔和交叉的玄思,表達了一種超越有限線性時間的企圖,即人能否同時擁有時間的多種可能性。 與人們通常理解的時間不同,博爾赫斯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時間分岔”理論。倘若時間可以像空間那樣延展,在某個節(jié)點開叉、分歧,那么人們對于時間的選擇,就如同我們步入小徑分叉的花園,選擇了不同的路,便會來到不同的終點。這種分岔,就像電影《無姓之人》(Mr. Nobody)中那鐵軌的靠攏、交錯和分道揚鑣。火車轟鳴前進,不管是出于明確的目的,還是盲目的沖動,選擇永不停息。 一 量子力學(xué)曾孵化出多重宇宙的觀點,那是一個可能世界的無窮陣列,每一個可能世界都跟我們顯然知道的世界一樣真實。即使量子力學(xué)的叛逆者弦論,也在發(fā)展他們的多重宇宙觀。弦論將時間納入物理維度,借助鏡像對稱性,解釋存在著與現(xiàn)實時空對稱的鏡像時空。 經(jīng)典弦論里有一個“十度空間”的概念,除了我們熟識的三維空間和時間維度外,還有六個“蜷曲到幾乎不見”的維度,叫做卡拉比?丘“流形”。它在我們的視覺里幾乎不可見,只有弦可在普朗克大小的空間里震蕩,自由進出任一維度。實際上,我們手掌在空間輕輕一掃,不但掃過長、寬、高三個維度,還掃過時間維度,以及無數(shù)卡拉比?丘流形的六維蜷曲空間,只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在那個不可見且不可知的卡拉比?丘時空里,或許存在著鏡像的我們和我們的“未選之路”。就像量子物理學(xué)中經(jīng)典的楊氏雙縫實驗中,單個光粒子輕巧的穿越狹縫,在觀察屏中呈現(xiàn)出一幅美妙的明暗相干條紋?;蛟S我們的生命也有某種“量子相干性”,也存在那個“鏡像的我”或“復(fù)制的我”,“他們”在另一個時空維度里繼續(xù)著我們未曾選擇的人生。 其實這點并不容易理解,即使號稱是紐約知識分子的伍迪?艾倫,也曾在其《紐約客》的專欄文章中嘲弄弦論:“也許會有人用卡拉比?丘空間理論來談?wù)撧k公室戀情”。 范多梅爾顯然比老派的伍迪?艾倫要先鋒些,他懂得用時髦的科學(xué)理論來裝潢他的影像世界,至少極力通過接受一種形而上來肯定世界的神秘感和復(fù)雜性。 《無姓之人》的種種并不隸屬于“意識迷幻”,它與《罪孽天使》、《夢之安魂曲》和《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在題材上是劃清界限的。后者借助于超自然的、奇幻的或者科學(xué)幻想的假定,來設(shè)計影片的劇作框架,往往人物行為是被一種神秘力量所驅(qū)使。而本片中不斷借用大爆炸與大收縮、弦論、蝴蝶效應(yīng)等科學(xué)時尚,暗示主人公尼莫的多重生命并非屬于臆想和猜測,而是一種可能的真實世界的分叉,這一切都是有根可循的。 二 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分岔的世界在數(shù)量上大都難逃“三三兩兩”。如《機遇之歌》和《勞拉快跑》只呈現(xiàn)了三個分岔的世界,而《滑動門》和《一個字頭的誕生》更是少到只有兩個,很少有博爾赫斯所稱的“進一步的分岔”,因此也便沒有了更多擴散性后果。 這種對多重世界在數(shù)量上的限制,是符合心理常識的,因為只有當(dāng)有限的選項和所展示的未來之間沒有深刻的本體差異,故事的講述者所精心構(gòu)建的對時間、空間、視點和因果關(guān)系的控制,才可獲得觀眾在感知和認知上的贊同。 波德維爾說限制分岔路徑的分芽繁殖還有一個額外的益處,由于只開放兩三個分叉路徑,某些特定的選擇和后果,如政治的(《機遇之歌》)、犯罪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或愛情的(《愛的時光》,馬克馬巴夫),會比其他的選擇或后果更重要,這無疑突顯了政治、犯罪和愛情等人生命題的意義,也便緩解了人們因過度繁雜的行為倫理而產(chǎn)生的虛無主義情緒。 而《無姓之人》顯然放棄了對分岔世界的過度修剪,容忍多重未來的不斷擴張和蔓延。 尼莫自出生開始就面臨無數(shù)的選擇,而生命最初的分岔可追溯到童年時期。9歲的尼莫必須在離異的父母之間選擇一方:選擇追上火車跟母親去加拿大,還是留在英國陪伴父親?選擇母親,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會遇到安娜,而選擇父親則可能遇到愛麗絲或吉娜,自此,人生開始分叉,并被不可逆轉(zhuǎn)的時間列車劫持而去。 跟隨母親,尼莫的人生在16歲再次分岔:拒絕湖邊安娜的游泳邀請,34歲時兩人紐約邂逅,安娜已為人婦,匆匆話別,永無交集;接受邀請,兩人鐘情彼此,雙雙墜入情網(wǎng),人生又開始第三次分岔,要么成年后兩人如期結(jié)婚成家,于34歲尼莫發(fā)生車禍溺水而死,要么彼此分離,因父母干涉不再聯(lián)絡(luò),于34歲紐約邂逅,安娜在紙條上留下聯(lián)系方式,但因突如其來的大雨,兩人再次錯過,永無交集。 而跟隨父親,16歲的尼莫遇到愛麗絲,許下死后帶她骨灰去火星的誓言,然而愛麗絲卻鐘情別人。自此人生再次分岔:尼莫由于過于傷心,駕駛摩托車時慘遇車禍,變成植物人,只能在腦海中構(gòu)想那場火星之旅,在宇宙飛船上偶遇安娜,但突如其來的隕石摧毀了飛船;傷心欲絕的尼莫決心與第一個和自己跳舞的亞裔女孩吉娜結(jié)婚,他雖對事業(yè)有執(zhí)著的追求,但卻是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者,他喪失使命感,將命運的選擇交給硬幣的“正”“反”,于34歲死于一場意外的仇殺(在浴缸里);尼莫的真誠打動了愛麗絲,兩人順利結(jié)合,但故事又第三次分岔,要么結(jié)婚當(dāng)天愛麗絲死于油罐車爆炸,要么若干年后愛麗絲患上抑郁癥,離家出走,而尼莫成為劇作家,死于一次意外的洪水。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即使范多梅爾在敘事技巧上頻繁使用“慢動作”、“閃回”和“跳接”等MTV風(fēng)格手法,但影片的敘事樣式依然是線性的,至少在每個分岔節(jié)點之前,它堅守一條嚴格的因果線,強調(diào)單一的關(guān)鍵事件的后續(xù)影響,而不是每一個時刻都蘊含著無數(shù)的未來。 三 影片中不僅存在人生的分岔,還展現(xiàn)出“分岔之分岔”的套層關(guān)系,于是每打開一個新的分岔,都必須面臨一個回溯性的問題,即如何從后來的某個節(jié)點回送到另一個選擇的時刻?!稒C遇之歌》里,主人公是通過三場追趕火車的“重放”來標記分岔的節(jié)點,而《滑動門》則選擇“倒放”以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節(jié)點。 《無姓之人》的高明之處在于,范多梅爾安排了一個118歲高齡的老人,將多重人生用記憶碎片的方式重新排列組合,巧妙的消解了觀眾想要看到理想的回溯性的主觀訴求。于是,“重放”、“倒放”,甚至“不放”都可以隨意用于各個節(jié)點,觀眾有時會感到突兀不解,但仍能對導(dǎo)演的處理方式保持一定的寬容。 當(dāng)然,為了保證觀眾對那些迥然不同的多重未來具有更多的認知連貫性,范多梅爾有效的限定了主人公周圍的人物和場景。比如影片的所有分岔的人生中,主要人物只有尼莫、他的父母和他的“三任妻子”,他們的分離、生死任意組合,便構(gòu)成主人公尼莫分岔的人生。 更為奇妙的是各個人物之間還存在某種難以訴說的心靈感應(yīng),比如在尼莫與愛麗絲的婚姻中,尼莫拉開窗簾,睡意朦朧的愛麗絲說,“陽光太刺眼”,而尼莫與吉娜的婚姻中,游泳池旁的吉娜告訴尼莫,她要回屋,因為“陽光太刺眼”。再比如,尼莫與安娜的婚姻中,尼莫死于溺水,在與吉娜的婚姻中,他在浴缸里幾近窒息,剛探出頭便因飛來子彈丟了性命,而在與愛麗絲的婚姻中更是死于一場莫名其妙的洪水。水似乎是預(yù)示人物生死的密碼,它為三段松散的時空提供了因果關(guān)聯(lián)和時間紐帶。也正是這種“感應(yīng)”的存在,讓觀眾有理由相信這些分岔的人生是并行的,是存在于多重宇宙的不同維度的。 這類感應(yīng)在《滑動門》中也有體現(xiàn),海倫在跟她的朋友走在河邊時,突然冒出一句:“真是古怪,我知道這里本來應(yīng)該有一場賽艇比賽?!彼蝗桓袘?yīng)到另一個空間的喧鬧歡呼,而此刻眼前的湖面卻是寂靜肅然。 上述感應(yīng)是基于心理學(xué)中“首因效應(yīng)”的,往往首先陳述的情境會成為其他情境的基準點,那些情境會在后續(xù)的版本中被重復(fù)、改變、省略以及否定。比如《機遇之歌》中魏特克在第二和第三個版本中的政治選擇,是建立在對第一個版本中選擇的“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基礎(chǔ)上的。 《無姓之人》中,尼莫與安娜的婚姻中尼莫死于溺水,而第二個版本中尼莫是從溺水的威脅中掙扎出來,當(dāng)觀眾以為他會因此逃出首個版本的夢魘時,子彈穿過額頭,生命終結(jié)。而第三個版本中,尼莫既沒有開車外出,又沒有出外旅行,而是選擇被動的呆在家里,按理說已失掉車禍溺水和浴缸遭槍擊的可能,然而,一場毫無征兆的洪水突如其來,將生命仍舊熄滅在首個版本中的溺水之中了。 在以往的電影中,這種感應(yīng)也會引起“近因效應(yīng)”,即分叉路徑的主人公會繼承之前路徑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如《一個字頭的誕生中》中第一個版本的黃阿狗(劉青云)死去時雙目圓睜,那些經(jīng)歷的種種似乎能穿越瞳孔,告誡第二個版本中的另一個他,于是當(dāng)?shù)诙€版本黃阿狗一出場,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冷靜、老辣和無所不能的黑幫老大。波德維爾說,情節(jié)設(shè)計通過排序、遲滯以及視點切換對特定未來進行傾斜性處理,從而某些選擇獲得比其他選擇更優(yōu)越的待遇。這大概是平行宇宙故事的超自然與時間旅行版本的殘余。 但在《無姓之人》中幾乎找尋不到這種“近因效應(yīng)”,所有選擇的結(jié)果都獲得在概率上和道德上的平等。即使有所傾斜,也僅存在于情感層面,比如在尼莫與愛麗絲的愛情那里,與安娜的兩情相悅是故事的基準,而在與吉娜的愛情那里,對愛麗絲毫無保留的愛成為故事的基準,最終的結(jié)局總是現(xiàn)實偏離基準,現(xiàn)實與理想的分岔。 四 范多梅爾在影片開頭重現(xiàn)了經(jīng)典的“信鴿迷信”實驗。在“斯金納箱”中,鴿子每隔固定時間獲得食物,它便誤以為獲取食物是因為其間自己的某個行為所引起的,比如揮動翅膀,于是它便會重復(fù)這個行為以保證自己能定時獲得食物。然而,揮動翅膀與揮動翅膀是非關(guān)聯(lián)性事件,并不存在邏輯上的因果關(guān)系,然而鴿子卻斷定了兩者的必然聯(lián)系,并在一次次的揮動翅膀過程中印證和強化這條因果鏈。 “信鴿迷信”里包含了一種將偶然事件歸為必然的內(nèi)在沖動,但這一點并不局限于信鴿。就像我們有時也會情不自禁的將某些神秘難測的事件歸結(jié)為冥冥中的命運,篤信偶然性里蘊含著無窮的必然性。這種后驗式邏輯在《無姓之人》中被導(dǎo)演玩弄于股掌之間,人生、人生的分岔和分岔的人生,將人這個作為存在主體的偶然性一一呈現(xiàn)出來,于是生命、愛情和人生的必然性(意義)便在時間的長河中被無情消解了。 物理學(xué)家波爾曾說,“所謂意義,只能產(chǎn)生在比較中,可我們能把人的存在與什么相比較呢?”《無姓之人》提供了一種變相的比較方法,但在對“人之意義”的探索中依然毫無作為,因為當(dāng)那些分岔的人生被授予一種合法性,并和我們的人生獲得同等的待遇時,人的存在也便失去了那個被我們賦予無限意義的意義。 影片中當(dāng)老人的生命消耗殆盡時,范多梅爾撥動時間指針逆時針轉(zhuǎn)動,生命由死至生,獲得了另一種輪回。記得《時間之箭》中,馬丁?艾米斯曾做過同樣“調(diào)皮”的舉動,他人為的將時間箭頭掉轉(zhuǎn)方向,于是時間的連續(xù)性和線性流動獲得了一種反向的可能。小說中敘述者說,“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年輕,這個世界什么時候會變得有意義呢?”而《無姓之人》中,范多梅爾拿起了艾米斯的“時間之箭”,射落終極意義的現(xiàn)代性大旗,一切對生命的拯救或贖罪在時間的倒退中被消解,生命獲得了一種戲謔的逆向退化。 《無姓之人》并不完美,它仍然受制于某些無意識的心理定勢,用衰老、死亡、遺忘和消失作為“虛無”的稱謂變形來凸顯人的存在之基本困境,敘述主體也遠沒有超出有/無、我/他、輕/重、時間/空間的界面,然而它卻謙卑的用“或許”的語氣(或許存在這樣一個人生的分岔或分岔的人生)承認世界的偶然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告訴我們那些“存在的不可承受之輕”或許并非是不可承受的,至少在另一個可能的世界,還有一個“我”,背負著我們的重和我們的輕。 2010-10-21 0:50 《看電影》11月下
3星半。小徑分叉的花園或是機遇之歌或是記憶碎片等等。關(guān)于時間的維度,可不可以倒退,可不可以重復(fù)。導(dǎo)演視乎想借這個電影解釋太多東西。但電影遠遠無法承載這許多,電影也變得失控且混亂,不過這一切,并不妨礙他的好看。
不要試圖去思考平行宇宙理論、輪回觀念、坍塌和時間倒轉(zhuǎn)、弦論、蝴蝶效應(yīng)和薛定諤的貓等等現(xiàn)在已經(jīng)普及到眾人了的觀念。一切的鑰匙在于尼莫和安娜之間的愛。蕓蕓宇宙中,無論是去火星撒下骨灰,之前是否趕上母親的火車,碰見三人中的哪一個,無論生或死,每一種可能性都好,真愛注定唯一,相遇幸運無比
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shù)的未來,和過去;事關(guān)選擇、回憶、時間、偶然、平行宇宙、蝴蝶效應(yīng)……,比任何一部同題材的電影都要復(fù)雜,敘事手法完全打破常規(guī),尤為難得的是拍出了美感。
生活的千千萬萬種平行可能性,像洋蔥被切片放大到顯微鏡,搗爛,捏造,撕毀,重塑。如果說《盜夢空間》借助透析不難懂,《生命之樹》深奧晦澀不易解讀,這一部更加是神作。我并不能完全看懂,莫名躁動地,興奮于遇到影像生命強大的對手。
這片子告訴我們一件事:大腦記不住手機號碼就注定了杯具。
創(chuàng)意與蝴蝶效應(yīng)雷同,但太繁瑣太拖沓。其實還是一個有關(guān)愛情的故事,三種選擇看盡,無非是你情我愿,你不情我愿,你情我不愿唄……
看【無名先生】的過程其實很有趣,豐富的色彩,優(yōu)雅的慢鏡,懷舊的老歌,時而讓觀影變得很舒服。只是關(guān)于尼莫的人生復(fù)雜的各種選擇性,多變的鏡頭語言和多重的敘事手法對一般人來說是一種記憶力和邏輯思維的挑戰(zhàn)。想要一切變得明朗,還要看你有沒有耐力等到影片的結(jié)尾了。 ★★★
同蝴蝶效應(yīng)、死亡幻覺、生死停留等有一番相像,不可靠敘述者構(gòu)建的超現(xiàn)實主義迷宮。在時間的一個點上,你上了一輛車,又沒上那輛車,于是就出現(xiàn)了兩個可能性的你;在途中車子決定拐向哪個方向,這又制造了更多的你?,F(xiàn)在在這里的我又是如何到達此地的呢?這期間又有多少個我因為我到達現(xiàn)在而喪命?
整部電影用阿甘老媽的一句話就能概括了
《機遇之歌》(老K的精髓)+《北極圈戀人》(太TMD像了,連女主名字都一樣)+《珍愛泉源》(寫作、外太空與飛行器),但正如那些技術(shù)都做得太好的電影一樣,他的想法被形式所拘役了。
畫面很美好,但是劇本不夠精煉。最大的收獲是Toby Regbo,這孩子萌得人心肝顫
現(xiàn)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
一部需要全神貫注去看的電影,感覺兩個半小時的影片里裝了太多東西,不過好在導(dǎo)演并沒有把它拍的很混亂。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引申出了如此眾多的生活軌跡,就好似鐵路的軌道一般,在分離與交集中縱橫延伸,但終究通往的是不同的終點。★★★★
意外醒著看完了這個完全不知道在講什么的科幻片(?),經(jīng)過努力思考,這片子可能是講,一個被爸媽逼迫做出無法選擇的選擇的小孩,為了不錯過每個選項,給自己幻想出了無數(shù)個平行宇宙,那命運是一個比一個慘烈?也就是說,不和諧家庭制造神經(jīng)病小孩?話說ifans叔乃個loser這醬油打的…
這片看得會有點累啊,不過很棒的是有beautiful teens hard fuck, great experience.., HAHA
在這部電影的凌亂面前,盜夢空間弱爆了...其實導(dǎo)演只是想說,人生有很多選擇,沒有哪個比哪個更好,即使我們知道了之后的結(jié)果依然難以抉擇。有人說是基式《機遇之歌》的升級版,我看是降級版,導(dǎo)演野心太大,拍得太花哨。最大的收獲是美少年Toby Regbo,手也漂亮。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個完整世界的開啟與結(jié)束,竟是部感人至深的愛情軟科幻
美學(xué)與哲學(xué)的極致詩歌,將個人時間的多義性闡述得恢宏壯闊。這樣的電影只能用偉大來形容了,感覺就像親身經(jīng)歷了宇宙開天辟地的big bang!這是我最愛的一部科幻愛情電影,而我甚至不敢說我看懂了?。?!
其實從敘事學(xué)的角度講,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故事一直在推出一個敘述者,而馬上又否定掉。整個故事是118歲老人的回憶嗎?整個故事是9歲小孩的想象嗎?整個故事是青年尼莫寫的一個科幻故事嗎?
太好看了??!Mr. Nobody最終找到了變量中的常量,并將它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