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博士的生活已成為對完美的永恒追求。 從直播的手術室到時裝秀的藝術博覽會,這位中國著名整形外科醫(yī)生只有一個目標:美麗。 通過對這個角色的刻骨銘心的描繪,這部電影質疑美在自拍時代是社會的一個重要而虛榮的元素。
“上帝欠您的,韓式還給您。”---《整形》
真有人覺得這句話有邏輯么?首先,上帝?這種宗教信仰的主角,跟普通的無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民有多少關系,再者,什么叫虧欠,有無利益第三方可以證明么?韓式又是誰?竟然可以跟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主角相提并論,是不是也太看的起自己了。
手術室基本衛(wèi)生要求:
進入手術室的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規(guī)定更換手術室專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在無菌區(qū)內只允許使用無菌物品,若對物品的無菌性有懷疑,應當視其為污染。(所以手機都是除菌的?)
影片開頭講了一個開始做直播的女生需要韓嘯院長進行豐胸手術,然后在面診的過程中,所有的人,都在拍照,直播,錄視頻,確定這是一所醫(yī)院?
老法師們舉著長槍短炮成為攝影師,所以這個比賽和整形紀錄片的關系在哪里?
中國整形題材真的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呢?是從行業(yè)來分析還是從案例來分析?
很顯然都不是,而是從一個整形醫(yī)生開始,還是一個建議一邊主播一邊做手術的整形醫(yī)生,不僅僅是這樣,他還熱愛藝術,藝術的主體,藝術的整個理念思想都在于他自己,總的來說,是一個極度熱愛自己的整形醫(yī)生。
他講了他的故事,像是小時候父母離異,從沒有獲得過母親的褒獎,等。但慢著,我們不是在講“整形“么?然而沒有,沒有講如何整形,沒有如何進入這個行業(yè),沒有講對于他來講,整形到底意味著什么。靈魂的力量?不知道,反正影片里只是表現(xiàn)了一個很有商業(yè)頭腦,很有家族企業(yè)傳承思想,一個藝術興趣很廣泛的“整形醫(yī)生”。
他感到了幸福,更是讓人覺得沒頭沒尾,到底是為什么?是因為之前的不幸福?
如果這樣的影片可以得一個瑞士的什么獎,那只能說明中國的網劇什么的應該去瑞士試一試市場,估計是一個好的出路”。
個人觀感七分的水平,豆瓣評分有點偏低了。
前半部分和媽媽一起看的,開頭“上帝欠你的,韓氏還給你”給我就是傳銷組織的感覺。當媽媽看到去做豐胸手術并進行直播的那個女生的時候,一邊皺著眉頭一邊感慨連說幾聲“惡心死了”。其實我個人覺得雖然這個行為引起我生理不適,但放在網絡社會,再匪夷所思的行為都能變得合理,病態(tài)就是常態(tài)罷了。我能接受,但不會去追捧,更不會去效仿。
再說說韓醫(yī)生這個人,確實有不同于一般整形醫(yī)生的地方。很多時候人的不同,是由于環(huán)境造成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比想象中要大。比如他完美主義的性格可能拜其母從未夸獎過他所賜。某種意義上,完美主義是一種自卑,因為渴望被認可而希望做得更好,我深有體會。
印象很深的一句話大概是這樣說的:“貧窮人家的小孩,一般習慣都不會太好;而要改變這些壞習慣,需要做出很多改變。”是這樣的,貧富家庭的孩子,不論是所受的教育還是結交的圈子,父母的言傳身教,等等等等,導致個人習慣、對世界的感知和價值觀的形成都是天壤之別的。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好像都很避諱談錢,很多時候成人覺得對小孩談錢是一種很功利世俗的事情,所以我們學的都是些世外桃源,讀著魯迅也不痛不癢還要落筆寫下些強說愁,可悲。前段時間讀完《窮爸爸,富爸爸》很贊同里面的一個觀點,就是學校教我們的其實是如何去當一個認真的打工人,而不是一個成功的創(chuàng)業(yè)者。你說對不對,努力考高分,上好大學,考研究生,目的都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啊。找到好工作就會有一個幸福人生。說到底,學校教育就是拼一個安穩(wěn)人生。
我本身是學醫(yī)的,但是放在高考填志愿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命清高的我高考考砸了,我肯定不會選臨床醫(yī)學,更不可能選擇定向。那時候傲氣太重了,覺得全世界我都能征服,怎么可能低下頭去選擇一個連研究生都沒資格考的專業(yè)呢。但是現(xiàn)在,我覺得還不錯,雖然別人問起來還是羞于啟齒,只說我是臨床專業(yè)的(把定向抹去了),但心里的坎過去了,本科結束不能考研并不代表工作不能考,并且從小到大我給我自己的壓力都太大了,這樣的選擇反而讓我現(xiàn)階段輕松點,能喘口氣,多去做一些我想做的事。
嘗新和看世界真的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情了,我想短短人生,一定要多去體驗。如果時間允許,下半學期想去星巴克兼職,我覺得會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此外,疫情過后還是想體驗一下義工旅行。
還有韓醫(yī)生和他女兒的關系,片中他和女兒一起乘電梯,有很長一段時間兩人都緘默不語,能看得出來女兒有點畏懼他,關系也很陌生。韓醫(yī)生說女兒胖的那段,有點好笑可是還挺心酸的,替女兒心酸…竟然有一點能理解,我和爸爸之間我也覺得有一層紗,從小我就很羨慕身邊一些同學,因為他們和自己的爸爸關系很好,我常常希望爸爸能幽默一點,雖然我知道爸爸很愛我,可是表達方式始終令我沉重,有時候我會覺得我的獨立在某些可以和爸爸撒嬌的女孩子面前顯得那么卑微…現(xiàn)在比以前好一點了,爸爸有在改變,我覺得他越來越年輕了,以后會更好呀!
讓我覺得慎人的是韓醫(yī)生還給自己建了一座美術館,里面展示的是整容照片,有一張自己給自己整容的合成照片…他口口聲聲都是把手術說成是自己的作品。挺瘋狂的,世俗絕對接受不了整容醫(yī)生自稱藝術家,手術播放音樂,直播以及術后讓患者在手術臺上跳舞…這種有點亞文化了,反正我不認為這是藝術,甚至覺得是他給自己貼金,他只是想讓自己高級起來罷了,有點用力過猛。
但總的來說,韓醫(yī)生很特別,尤其是人到中年了愿意去學英文,我想說的是人保持一生學習的態(tài)度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學習確實應該貫穿一生。還有他能想到去拍一個記錄自己的紀錄片,這個想法很藝術,就像給自己寫自傳一樣,總之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我們能看到,就是他存在過的證明。能占據(jù)別人生命中的一個半小時,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最后,我是不會整容的。網絡把世界攪得瘋狂,或者說,網絡只是把世界的另一面赤裸裸地展示到你面前,可是這不是你的世界,看看就好,感慨就罷。你的苦惱來源于不符合標準,但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達到標準嗎?標準不過是世俗的鐐銬。
瑞士當?shù)貢r間5月3日晚上8點,瑞士真實影展通過線上頒獎的方式公布了第51屆獲獎名單,《整形醫(yī)生》奪得Grand Angle單元最佳人氣觀眾票選獎。導演Sascha Schoeberl通過視頻向所有為這部影片投票的觀眾以及為這部影片付出努力的團隊表達感謝“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謝謝瑞士真實影展,謝謝整個團隊,謝謝DOCDAYS、CNEX,謝謝The Whickers,因為有了你們,才成就了今天這部影片!”,由于疫情原因,獲獎者未能在現(xiàn)場領獎,導演暫時只能拿起手邊的小海豚玩偶代替獎杯。
一些媒體也在觀影后發(fā)出新鮮影評:
ScreenDaily: 在整形外科醫(yī)生韓醫(yī)生的世界里,美麗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責任?!墩吾t(yī)生》除了探討當今中國崛起的網絡直播,影片還有更多討論的視角,比如人們是如何通過追求身體上的改變以獲取生活的快樂,以及韓醫(yī)生與母親的關系是如何影響到他對自己的女兒的教育。Sascha的攝影作品足夠巧妙,可以發(fā)現(xiàn)韓醫(yī)生完美主義外表下,不易察覺的另一面。
Business Doc Europe: 這部紀錄片不僅僅著眼于整形外科,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那些追隨整形和被其所影響的人的世界,同時也對這些迷戀整形的原因進行了探究,但沒有想讓你改變對整形獨有看法的野心。影片也展示了一個多面的韓醫(yī)生:住在漂亮的大房子卻孤獨的他;錄制前不斷整理發(fā)型充滿不安全感的他;以及渴望成為女兒好父親的他,但與此同時,他意識到自己讓女兒背負了與他在童年時期受到的相同創(chuàng)傷。
想了解更多關于《整形醫(yī)生》的背后故事,可以戳藍字閱讀導演及制片們日前接受The Whickers基金會藝術總監(jiān)Jane Ray的采訪。
瑞士真實影展成立于1969年,1995年正式啟用目前的名稱“Visions du Réel”。2018年設立Burning Ligh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致力于新的表達方式,中長片及長片可報名。非競賽單元Opening Scenes則為第一短片及學生作品特別開設,積極介紹新銳創(chuàng)作者或學生導演與市場從業(yè)人員認識。第51屆瑞士真實影展部分獲獎名單如下,完整版可至官網查看:
國際長片競賽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Competitio
最佳劇情長片Best Feature Film:
“Puntasacra,” (Francesca Mazzoleni, Italy)
評審團獎Most Innovative Feature Film:
“Anerca, Breath of Life,” (Markku Lehmuskallio, Johannes Lehmuskallio, Finland)
特別提及Special Mention:
“The Silhouettes,” (Afsaneh Salari, Iran, Philippines)
“El Father Plays Himself,” (Mo Scarpelli, Venezuela, United Kingdom, Italy, U.S.A.)
跨宗教獎Interreligious Award:
“Off the Road,” (José Permar, Mexico, U.S.A.)
燃燒之光國際競賽
Burning Ligh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最佳中長片Best Medium Length or Feature Film:
“The Other One,” (Francisco Bermejo, Chile)
評審團獎Most innovative medium length or feature film:
“Pyrale,” (Roxanne Gaucherand, France)
特別提及Special Mention:
“The Disqualified,” (Hamza Ouni, Tunisia, France, Qatar)
廣角單元Grand Angle
最佳人氣觀眾票選獎Best Feature Film: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Sascha Schoeberl, China, Germany)
開場Opening Scenes
IDFA人才獎IDFA Talent Award:
“The Golden Buttons,” (Alex Evstigneev, Russia)
T?nk獎T?nk Award:
“Without You, Without Me,” (Adèle Shaykhulova, France, Russia)
元文化基金會獎Meta Cultural Foundation Award:
“Mat and Her Mates,” (Pauline Pénichout, France)
CNEX:給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非營利性質的民間文創(chuàng)組織,由兩岸三地熱愛紀錄片的人士組成,致力于紀實文藝的推廣,已出品包括《音樂人生》、《不老騎士》、《1428》、《大同》、《大路朝天》等近百部紀錄片。
CCDF:CNEX Chinese Doc Forum
CNEX在2010年開始舉辦CCDF(CNEX Chinese Documentary Forum)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每年從上百件報名作品中選出至多20個紀錄片提案,并邀請國際知名的紀錄片產業(yè)界人物來臺參加。
CNEX MOVIES
自2017年起,CNEX聯(lián)合全國各地藝術場館、放映機構推出全新品牌放映活動CNEX MOVIES. 依托CNEX在紀錄片電影行業(yè)前線十余年的探索與觀察,從監(jiān)制影片和代理影片中優(yōu)質放映展現(xiàn)時代脈絡的新片和國內無緣看到的國外佳作,其中包括部分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作品的中國首映。CNEX MOVIES 期待在不同的城市與你相遇。
CNEX 紀錄片影像藝術高校交流展
CNEX每年會優(yōu)質推薦監(jiān)制及代理影片,以主題策劃的方式將優(yōu)質紀錄片帶進高校和學生見面,我們將邀請影片導演及主創(chuàng)人員到場一起交流。CNEX希望借此搭建一個優(yōu)質而高效的紀錄片交流平臺,更希望青年學子能通過CNEX看到更多元的世界。
高開低走,從開頭對於社會複雜性的切口窺探,最終回落到醫(yī)生試圖回潮的內心,是個好設想,或因語言隔閡,或因週期限制,或因二人(導演與人物)性格,直播、醫(yī)美、家庭、代際、一種更普遍性的社會焦慮,每個點都有些淺嘗輒止,主人公互動式的張揚個性也似乎被按住了——像那時不時出現(xiàn)的咕嚕作響的魚水,沉悶地發(fā)出低鳴。/剪輯蠻扎實的,幾處轉場做得很妙,攝影師的觀察也很敏銳,衹是前半段的推進有些或許沉穩(wěn)(節(jié)奏快的剪輯不等於有效情節(jié)推進)
散亂,觀感奇怪。有那么一瞬間,感覺像一篇試圖有所表達但不倫不類的商務人物稿。
很好的詮釋扭曲的人性,配樂非常贊
驚掉下巴
本片講述了一個自戀的,矯揉造作的,大肆宣傳自己的整形醫(yī)生!全片的鏡頭都是在描述一個超級能裝B的衣冠禽獸!還有他一直在秀的惡心的英語,真的對自己的認知為負啊!
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病態(tài)和庸俗嗎?
對被攝對象極為反感
看完搜了下韓醫(yī)生微博粉絲還是五十幾萬啊,轉化率堪憂(笑容逐漸消失
還是基于對韓醫(yī)生的好感吧。挺真實一人。
挺好看的,韓嘯身上有很多有趣的沖突,想到了徐童《赤腳醫(yī)生》里的主人公。片子有一種微妙的幽默感和克制的審視感,就整形這個議題而言,也許對整個生態(tài)鏈的多維度呈現(xiàn)會更震撼,片子后半段的節(jié)奏有點弱,但整體的可看性還是不錯的。ps 首映小而舒服的場地體驗特別好,感受到人和人之間奇妙的共鳴。
一直很感興趣的題材。片子有一些人類景觀。開頭很精彩,后面拉垮了。主線的主題表達成立但有點牽強
2.5
是有東西的,孤獨啊,不開心啊,徒勞的努力啊,眾生皆苦啊……但想想又還是挺干的,可能從這個人物確實就是進不到下一層了。
對美的欲望,人的物化和異化,膚淺的藝術表演,移民時代面臨成為“世界公民”的資產階級二代
哪來的裝逼貨找來一堆人配合他的表演,無語??
片中主角令人嚴重不適。自大狂和丑陋的資本家嘴臉。手術消毒環(huán)境看著很糟糕,一堆倫理問題。導演感覺被洗腦了,拍著拍著變成了宣傳片。
就像韓院長說的英語一樣,透露出了一股子土氣。我不知道老外編導的主題是什么,韓能代表整形醫(yī)生的哪方面呢?我覺得那些中國網紅更值得關注,是這個時代的特別產物。當中國人開放起來,不遜色于任何國家。
群像還是肖像?開場堪稱奇觀,但后半段陷入了混亂,對個人、對社會的挖掘都不夠深,拍得像是在應付作業(yè)。
算是高級黑吧,一個活在自己世界里瘋狂又自卑的小丑。
跟人物有點把頭緒跟丟了 看得出創(chuàng)作者對這個醫(yī)師的態(tài)度和最初設計發(fā)生了較大變化 成片剪不太出線索就顯得有點勉強 不過對行業(yè)和一些社會問題的草草掠過仍然有意義;怎么又用了貝七 以及獻給愛麗絲已經成了醫(yī)美專用b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