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從一個武漢人都覺陌生的名字,一夜之間成為抗疫救治最前線的代名詞。自2月起開始為期80天深入紅區(qū)(ICU)拍攝的大小故事,探秘身處水深火熱的“潭”中人的笑與淚、痛與欣,映照金銀潭醫(yī)院由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的砥礪與承擔。五位病患,是平凡的國人,亦是不凡的國人,他們縮影了疫情中的千門萬戶,透照了紛繁復雜背后的人性純真,以落點的真實細膩,傳人心的破空之聲。
紀錄片一共五組故事,其實也是五對情感關系。
第一對是肖軍和鄭霞,醫(yī)患關系。在救治過程中醫(yī)生對于患者的盡職盡責,患者對于醫(yī)生的全心信任令人動容。
第二對是王楓嬌和她丈夫,夫妻關系。丈夫在病房樓下看到窗口妻子的身影,眼淚不自覺地落下,還有當時被握住的手,那一句“我好想活下去”都發(fā)自內心。
第三對是敖慕麟和他父親,父子關系。從父親被送進ICU到收到父親死亡的消息,兩人再也沒有見上一面,最后敖慕麟來到父親最后去世的病床前,寫下了那條“不會忘記”的朋友圈。
第四對是李超,社會關系。他和他的親人因病情程度不同被分到了不同的醫(yī)院進行治療,他本人在恢復期幫社區(qū)居民訂購菜品,甚至在三位親人相繼離世后還捐獻了他們的遺體。
第五對是彭博和他女兒,一個在用上ECMO后活下來的父親,怕自己的樣子嚇到女兒不敢視頻,為了趕上二寶出生不停鍛煉肌肉,希望早日康復的人。
有太多的人被永遠留在了那場傳染病中,活下來的人有些還遭受著心理上的折磨??赐瓴琶靼住靶判氖潜赛S金還珍貴的東西”的真正含義。
人間真情的確讓人感動,但另一角度,這部紀錄片在敘事、轉場和主題升華方面的確做的一般,甚至因為穿插講故事所以會稍顯混亂。加一星的情感分數(shù)。
紀錄片的魅力就在于拍攝手法,角度,剪輯或許會有偏向性,但事件本身基本都是同步發(fā)生記錄的。
所以,在一個客觀事實面前,生命的流逝,奇跡的生還,死亡邊緣的徘徊,都是那么真實,不可推諉。甚至讓人情不自禁的角色沉浸,站在當事者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做到和他們一樣的好。
對于疫情的諸多道聽途說,或驚心動魄,或平淡無奇,都不如客觀看到的故事來的震撼。然而,這幾個被記錄者,或多或少都有幸運的點在里面,因為還有太多死亡者被默默埋入日益攀升的數(shù)字里?;钌娜?,埋入了數(shù)字里,生命故事本身未被記錄,就已離開。
2020這場疫情,就是上帝給我按下的暫停鍵。停下來,審視,生活的意義,甚至對我都上升不到生命的意義,能夠停下來,把真正的生活過起來,就是正視自己的生命了。
不呼喚2021的快點到來。意識覺醒,我的2021就已經(jīng)來到。感恩,繼續(xù)前行。
??覺得生離死別從未如此之快過,剛剛乘著夜色,一個人偷偷的看完了這部紀錄片,已經(jīng)是一個成年藍孩子的木白君,好像眼眶也濕潤了。
《金銀潭實拍80天》
導演:譚海燕
時長:73min
制片地區(qū):中國大陸
影像年代:2020年
1819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寫下了一篇傳世詩篇《西風頌》。
他借著西風,預言自己所處的那個環(huán)境將要發(fā)生的變革,詩中他憎恨的是腐朽勢力,他的恨正如我們對今年的這場“疫情”的感受。
關于“冬天”我們不能討論,也不被允許討論。更多的,我想分享自己對這部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理解。
【選角】
無法知道,導演是有很多拍攝素材,最后精挑細選了記者、出租車司機和女護士,還是只有這些珍貴的影像,都為選角點個贊!
相比疫情帶給我們這些局外人的恐慌,更悲慘的是帶給親歷者的死亡。
試想,昨前一日還和自己一起吃飯的人,每日相伴的人,就那樣不知不覺的離開了,像這個季節(jié)忽然一夜里就消失的綠色,而死亡似乎是一個叫做“上天”的東西造成的,我想人的心是近乎不能承受的。
導演把這些都展示了出來,在對比之下,這也算是對整整一年里經(jīng)受恐慌和“囚”禁者,所受的精神創(chuàng)傷的某種慰藉吧!
【捐獻】
片中介紹,那一批重癥患者有300多人,有8為家屬同意捐贈亡者肉身,為攻破新冠疫苗研究做貢獻。
對于那些捐贈了的人們,用這樣一句話形容,在貼切了: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導演把這記錄了下來,也算是是對那些奉獻者最好的生命價值的追加吧!
【疫情之傷究竟是什么?】
生死僅在一念之間
我只想活下去
還是那些會有陽光照進來的廢墟?
他們的確都很偉大,也為疫情做出來不可估量的貢獻。
但,相比疫情之下《金銀潭實拍80天》中的逝者,更傷的是很多活著的人。
很多人說,至少還活著!
但,活著卻不如死了,敬畏逝者的同時,活著的那些孤獨群體也需要被記錄,被關心,避免他們成為另一批被“新冠”害死的人。
《十日談》
話說《慶余年》第二季中,慶國發(fā)生瘟疫,慶帝命范閑全權負責邊疆儋州的瘟疫蔓延、百姓生活和市井貿易。
范閑領命坐鎮(zhèn)儋州,命各知縣派出衙役逐一排查百姓染病情況,并組織各縣德高望重者把守城門,禁止儋州人口流動。
三日后全國各地染病無數(shù),病死千萬百姓。獨儋州染病不過數(shù)人,且多已治愈康復。
第四日,范閑上書慶帝,報儋州戰(zhàn)績。
次日,龍顏大悅,慶帝閱后即刻下詔:范閑屢建奇功,詩神理應嘉獎,特封慶國權相。
范閑接旨謝恩,隨即將排查和限制人口流動宣揚為首要正義,并全面限制市井貿易,而事實上那日起儋州城內幾乎無疫病蔓延。整日儋州城內寂靜無聲,像慶國落雪的冬天,雀鳥飛過天空,劃出黑色曲線,卻未曾留下痕跡。那種雀鳥的飛翔如同煙花爆竹,炸裂在儋州城上空為范閑慶功。
第七日,儋州城西楊記酒樓因無法營業(yè)還典當鋪貸款,宣布酒樓轉賣;當晚楊記37歲的楊老板跳樓身亡。儋州城內第一例死亡出現(xiàn),同瘟疫息息相關,但亡者并非染病。
第八日,慶帝派鑒查院陳萍萍調查楊記酒樓事件,萍萍差四處主辦言若海前往儋州查明真相。言若海被小卒攔截在儋州城門外,小卒前去通報范閑,閑迎若海進城,城內無一人煙,言若海驚:京都尚有街邊小販冒死求生,竟不料儋州百姓富裕至此!
第九日,儋州城內十八家酒樓倒閉,四十二處青樓破落,七十二間酒坊因糧食被征用停業(yè),往日繁華的儋州瞬息間滿目創(chuàng)傷。
第十日,消息傳到京都,龍顏大怒,慶帝派陳萍萍徹查,萍萍深夜千里奔襲儋州,囚范閑于鑒查院地牢。慶帝下旨:權相者,百官之長也,輔佐慶國社稷,應尚善明理,然范閑好大喜功,棄百姓生活之根本于不顧,去相權,命注牢獄。
當疫情發(fā)生的時候,一直是不敢多看這些的。怕會失去勇氣。
春節(jié),本來是一家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喜慶日子,卻因為疫情,蒙上了一層難以散去的灰。
七天過后,仍然被通知繼續(xù)待在家里,突然感受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每天在家刷視頻看新聞,時刻關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封城”的新聞與每日劇增的新增確診人數(shù)與疑似人數(shù)令人觸目驚心。
然后,就是接到任務去做志愿者。大家接到任務的時候,沒人抱怨,沒人說不,但是口罩、手套、消毒用品,空蕩的街道,嚴肅的沉默,無不感受到病毒的可怕。但是也因此,看到了人心中更多的善、無私、互幫互助與友愛。
有同事的妻子自愿報名去武漢,有同事自愿報名守機場、守一線要道,有同事剛做完手術又來做志愿者。。。。。。疫情面前,考驗的是最真實的人性。
新聞報道上,在外國的華人、中國同胞在第一時間不惜血本、寧可買機票空位只放口罩也將大量口罩運回國,甚至有些人不想給祖國添麻煩而選擇不回國。一個一個自媒體視頻記錄下了疫情當下大家在力所能及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戳?,很感動。
同時,祖國專機接送留學生回家、給中國同胞派發(fā)口罩以及必備藥品消毒用品也令人暖心。祖國還援助了多國抗疫、帶去了物資以及經(jīng)驗。
可是,我們僅僅在另外一個城市默默感受這一切,武漢人民的困難,無法想象,也很難感同身受。只能通過新聞報道、新聞視頻窺見一二,默默為他們打氣。
旅游的時候認識一個武漢女孩,聯(lián)系了她,問了她一些情況,然后相互打氣。
這部電影直接把武漢病人的情況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神經(jīng)的損傷、長久不運動的損傷、喉部直接的傷口、女性的板寸頭、皮膚的損傷、呼吸不過來的聲音。。。。。。他們什么都沒說,我們就感受到了痛與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幾次帶著口罩的眼眶濕潤,是站在樓下望著親人的難舍,是爸爸瘦脫相想念女兒又不敢見的痛苦,是第一次出車的恍如隔世。。。。。。情節(jié)雖少,但真實地令人心酸。
泡在生活里的日子,是五味雜陳的??匆谎?,都明白,不用多說什么了。
好在最難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了,作為中華兒女,我不想煽情,只想說值得驕傲。
我前兩年看的這個紀錄片,當時沒有什么切身體會。然而,今天再看,眼淚一直流,覺得拍得太真實了。
今年12月份新二十條,新十條都出來了。我自己不以為意,覺得在常州,小城市,傳染沒那么快。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網(wǎng)上都說小感冒,即使是得了也沒事。
12月19號,我媽先是渾身冷,沒力。我懷疑是不是感染了病毒,用體溫計測了38.7度,有發(fā)燒。去藥店買藥的時候,架子上都空了,只有幾種中成藥,還有他們店剛進貨的新康泰克。
我選的是防風通圣丸,和康泰克。
我媽有傷寒的癥狀,惡寒,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骨骼疼痛,腿酸,渾身無力,但是同時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脈強勁有力。不能發(fā)汗,發(fā)汗更加便秘。不能扶正解表。不能辛涼解表,因為渾身冷。正好藥店我看到防風通圣丸。解表攻里。吃藥后有嘔吐,這個應該正常的。
我爸是12月20日發(fā)燒,舌苔黃,沒有骨骼疼痛,大便秘結,小便少。桑葉,菊花,板藍根。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只能暫時退熱。
第二天,21日,他說心跳快,嘴里有甜味。
脈數(shù)為陰虛夾熱。不能發(fā)汗退熱,發(fā)汗心跳更快。不能大量喝水,心跳也會加快。應該辛涼解表。
嘴里甜為脾胃濕熱,我停掉了板藍根,主要用薏苡仁利濕。家里沒有其它藥了。
TMD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他們兩個人,我一旦用藥失誤,很可能重癥,現(xiàn)在想想都害怕。
誰能想得到他們突然惹出這么大的麻煩,在這個舉國歡慶萬家團圓的時刻,全國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初期的努力都是白費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面臨著什么,媒體和所謂的專家都在不遺余力的遏制言論,第一批施救者也是第一批被傳染者,本來應該歡度春節(jié),災難在最歡快的前一刻降臨,沒有巧合和僥幸,最權威的答案偏偏來的最遲,所有人都沒有準備好,這是對醫(yī)療衛(wèi)生經(jīng)濟民生最嚴峻的一次考試,雪花落到個人頭上,都會讓人感覺到壓力。病人家庭顧慮,同一個家庭被分散到不同的醫(yī)院,是管理需要,不能取得需要穩(wěn)住心神,是不是也侵犯了權力,生命重要性面前很難有這樣的考慮。醫(yī)生奮不顧身,人們相互鼓勵,陌生人之間的親切問候,都是能量,家屬可以通過護理人員得知家屬狀況。捐獻遺體在傳統(tǒng)國人面前,這是處于思想的保守和對官方的不信任,困難想象得太簡單。給歐洲人看看,看他們一定不怕死,但不一定不怕痛苦。康復者把鳥兒放進來的好奇,有沒有想過傳染性。作為一部獨立完整的紀錄片,取得點太小而且許多疑問就像未解之謎一樣無法有合適的答案。無論如何幸好英雄們又一次讓這個城市恢復生機。
我真的很討厭很多紀錄片的背景音樂故意煽情,故意渲染悲傷氣氛。本質上,是很悲慘,可事實上不能被悲慘或者同情這種上頭的情緒覆蓋,這種時候,你我都知道,理性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中國疫情影像都極大的相似,記錄小人物,已成為主流趨勢的手段。隱去大背景,留下小個體們的相互取暖,普通人的小故事代替宏大敘事,成為新時代的宣言。面對真實、飽滿的個體,情緒被牽引,而反思被掩蓋,單純的共情在大敘事下難以長存,不忘記很艱難,而淡忘是常態(tài)。
這是一個真正紅區(qū)里的紀實,就沖這一點絕對值得五星。要細揪拍攝手法故事內容差強人意吧。可是當4月4號哀悼時,那個失去父母奶奶的出租車司機大哥一個人站在江邊,那種痛是可以穿越屏幕直擊心靈的。真實的金銀潭,真實的武漢,穿越生死。不會忘記
作為紀錄片的話其實一般般,但這個時間地點拍這個題材,還是要加感情分的
說了一些可以說的。
在看過的所有記錄疫情的各種紀錄片里,這是唯一一部我打開看了還不到10分鐘就想哭的,有一種把人瞬間拽回到幾個月前的那種力量。作為一部專題紀錄片來說,幾乎已經(jīng)沒什么可以挑剔的了,文案也好。不能忘,不會忘,愿生者堅強,逝者安息。
全民抗疫只有紀錄片才能更真實的反映,抗疫電視劇不太能打動到我。
我是時代微不足道的一個細胞,能做的就是加固自己的記憶,然后傳遞。
畫面里的都是別人的故事,一直阻擋自己去共情,遺體捐贈這件事光芒萬丈~~
我是坐在金銀潭醫(yī)院里利用采訪間隙看完這個紀錄片的,真的很有感觸。一邊是影像記錄下來的當時我沒接觸過的生死,一邊是在我面前有血有肉的親歷者們。對自己不得不提問讓他們回憶往事感到抱歉,那段經(jīng)歷對他們來說講一次就是揭一次傷疤,真的很抱歉。
最凄慘的農歷新年;最無畏的白衣天使;最堅毅的病患;最美的互望;最有說服力的可口可樂廣告;最勇敢的攝制組。不會忘,不能忘。
每個患者的底色都填滿了孤獨。淚水止不住流,相比之下那些趕工的抗疫劇真的都是恥辱。
淚目 特別是王楓嬌夫婦 盡管不是人人都能得到這樣周到及時的救治 今天不是人人都可以視頻通話和送日用品 盡管不是人人都有床位 但眼淚 牽絆是很多家庭真實的縮影。愿我們都能健康的活著 愛的人都在身邊。
個體生命與尊嚴終究被主旋律式的說教型集體主義和犧牲主義給掩埋,和同題材的《76天》差距太大。
沒有更好的渠道了解真相的我們,仍舊對疫情本身停留在一種片面了解的狀態(tài)。動人的敘述是真實,情感也是真實。他們只是無數(shù)受害者的縮影而已,看不到任何追責性的反思,這樣還是遠遠不夠。
“朋友告訴我,父親的病房會有陽光照進來,于我那里有過希望,但現(xiàn)在是一片廢墟。我要做的不是把廢墟抹平鏟凈,而是把它保存下來,不會忘記、不要忘記,然后在它旁邊重新開辟一塊新的土地。——敖慕麟”
所有人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現(xiàn)實生活卻不是故事。
真實且有意義的紀錄。感謝所有醫(yī)生。
哎
搞錯了,看的是這個,還可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