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部影片應該還算可以,屬于中上吧! 好的話有一下幾方面 第一:從視覺來說,3D效果很棒,代入感很強,觀眾能感受到災難來的時候的那種緊迫感,能夠讓人有一場視覺大餐 第二:從演員來講,我個人覺得演員演技在這部影片里可以,能撐得起影片,而且演員的顏值也不錯(本人特喜歡男二和他的女朋友,中意女朋友的顏值與氣質(zhì)????)第三:我覺得這部影片的感情路線走到很好,女兒與父親的情意,弟弟與哥哥之間的默契,看到后面很感動,算得上是亮點,我本人覺得如果一部影片里沒有亮點(當然不是全部都是感情路線),沒有值得讓人回味和感觸的地方,這部電影就想流水賬一樣,平淡而無味。
那么不好的我覺得有兩方面
第一:既然是災難片,可是災難鏡頭只有寥寥幾個,與主題不怎么相符,我原來就是奔著災難場景而去看的,沒想到看到的與我想象的不怎么相符,視覺夠了,但是場景還不行,看不夠,
第二:情節(jié)有點老套,這完全可以不用政治陰謀來貫穿全片,畢竟影片的主題是災難,一個地球,一個家,所以我覺得應該可以用其他題材來代替政治陰謀。
以上純屬本人看完《全球風暴》影片后的感想,沒有含沙射影,不喜勿噴!謝謝!
我們?nèi)祟?,爬上生物鏈的金字塔頂層,帶著從造物者那里“打劫”的超強自信,永遠無法擺脫對于自身能力的放大與幻想。
但是還是有人是冷靜的,他們通過電影這種形式加快了人類社會的進程。
從《2012》、《后天》到《末日崩塌》,地球一改自己“母親”的形象,就像一個歇斯底里地潑婦一樣,哪個人敢上去,就等著“母親”一頓不分青紅皂白地狂抽。
如果有一句話配合著抽人類的動作,那絕對就是:
“老子不發(fā)威,你當你可以胡作非為?”
的確,一般的災難電影都抓住了人類中心主義下人類盲目的自信與無知。
如果說十宗罪里有最嚴重的一條,那一定是——
貪婪
對于自然的無度索取,對于環(huán)境的肆意破壞,地球“母親”不堪重負。
如果說萬事萬物都有一個界限與閾值,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就是——人類何時會作死自己?
從電影導演拍片的速度來看,Always。
之前看過了那么多災難片,有地質(zhì)災害,有生物災害,有科技災害,最常用的莫過于氣候災害了。
《全球風暴》也不例外。
如何在老的框架里拍出新意,迪安·德夫林決定另辟蹊徑。
既然自然災害拍多了,那我們就拍人為制造的自然災害。
影片一開始,就是驚天浩劫,我遲到了一會兒,以為電影又放了一遍預告片,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其實已經(jīng)進入正題。
就是人類的貪婪已經(jīng)開始導致了各種自然災害,不治理的話人類絕對要走向加速滅亡的道路。
為了挽救人類的危亡,男主杰克·羅森(杰拉德·巴特勒飾)以及全世界頂尖的科學家設計出了個牛逼的全球氣候控制衛(wèi)星網(wǎng)絡——“荷蘭男孩”。
先不說能不能實現(xiàn)吧,就這樣的鏡頭拍出來還是很震撼的,讓我不由得想起了那個廣告:
“一年賣出七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兩圈?!?/span>
這個更牛逼,已經(jīng)不是兩圈的問題了。而是:
“全包裹,無側(cè)漏;周到,好安心?!?/span>
.......
好吧,我知道自己跑偏了,額,回來。
其實這個電影是雙主角的,男主跟他弟弟——杰克·羅森(杰拉德·巴特勒飾)&麥克斯·羅森(吉姆·斯特吉斯飾)。
一個滿嘴跑火車,不按套路出牌,討厭官僚主義的暴脾氣大哥。
一個踏實勤奮,游走于政府機關(guān),泡了總統(tǒng)特勤隊長的慪氣小弟。
總之這樣的搭配就是老戲路——從小親情裂痕,只有死前彌補。
大哥誤會小弟套路自己,小弟誤解大哥沒責任心。總之就是一直在誤會來誤會去,直到政府機關(guān)的插手。
真的如常言道,最毒不過死政客。從《紙牌屋》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為了權(quán)利能夠多么喪心病狂。
本來用來維護世界和平的“荷蘭男孩”卻被病毒入侵,成為了政客達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武器。
原本應該保衛(wèi)地球的系統(tǒng)徹底癲狂,到處亂來——香港地陷(煤氣管道爆炸)、東京冰雹、孟買龍卷風、巴西冰封、迪拜海嘯等災難場景逐一出現(xiàn),浩劫席卷全世界。
之前就已經(jīng)談過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世界的氣候多樣化形成了如今豐富的地理特征,而各國人民也在原有的自然條件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又一個偉大的人造奇跡。
無論是香港寸土寸鉆的高樓林立,莫斯科克林姆林宮上融化的封雪,還是巴西熱情似火的度假勝地,以及迪拜的棕櫚島和迪拜塔,這些人類偉大的奇跡在自然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尤其是飛機墜落云層在城市里摔成碎片的片段,讓人巍為驚嘆。
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無論怎樣的掙扎都看上去那么地微弱。
所以說:全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zhì);學好車技,提高危機意識。
比如跑得快,可以像巴西沙灘奔逃的小姐姐一樣死里逃生,或者像鄭龍(吳彥祖飾)一樣開出一條生路。
我覺得,人類的渺小與偉大都因自身的選擇而改變。
人類可以創(chuàng)造人工的建筑奇跡,也可能因為一個按鈕走向毀滅。
我開始的時候談過了,這個電影不是幻想,不是臆想,不是狂想,而是加速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那里的自然災害既陌生又熟悉,當氣候走向極端引起地質(zhì)風暴,所有的人類必然在地球母親的嘶吼中迎來滅亡。
無論在哪一部電影里,除了《空軍一號》里的吉姆·馬歇爾(哈里森·福特飾),總統(tǒng)作為一個配角,總是有著呆萌的感覺,笨笨的,傻傻的,被自己的下屬牽著鼻子走。
這里的總統(tǒng)也是,作為一個英俊的政客,為了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占據(jù)更多選票,來到奧蘭多進行自己的偉大演說。
只是懵逼之中被自己的特勤隊長莎拉·威爾遜(艾比·考尼什飾) 拐騙走,還經(jīng)歷了一場非常刺激人心的逃亡。
話說莎拉·威爾遜(艾比·考尼什飾)這個特勤隊長真是讓我驚了,把國務院的帥小伙推倒不說,還能把工作做得滴水不漏,充分展現(xiàn)了她作為一個專業(yè)人士的果斷與嚴謹(除了把賬號密碼給自己男朋友帶來的黑客之外)。
艾爾·埃爾南德斯(艾赫尼奧·德伯茲飾)這個大反派也真是讓我糟心的,竟然跟《王牌特工》里的瓦倫?。ㄈ姞枴そ芸诉d飾)一樣,想通過大的毀滅還給地球一個“平和”的未來,這跟先打死你再厚葬你的感覺似的——意義何在?
反派的腦回路驚起,我也是無語了,而且最搞笑的莫過于他安插在空間站的奸細——瘦弱的IT英國小哥。
你看那個體格,分分鐘就讓人滅了。話說這個小哥腦回路也有問題,殺了人,投了(病)毒,你還不敢進抽空跑路吧,還玩游戲,還等著男主來找你,你說說他這個智商是怎么攻克“荷蘭男孩”這么牛逼的系統(tǒng)里的?
傻逼一樣的設定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還有男主跟他弟弟,能不能不拍出癡男怨女的感覺?粗獷包容的哥哥,纖細別扭的弟弟,我擦,最后擁抱的剎那,別怪我,真的停不下腦補的思路。
除了角色的特色,這部電影的許多設定也是別有深意:
比如總工程師烏特·法斯賓(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飾),國籍是德國,卻是在災難面前唯一留下陪著男主完成了最后的重啟的戰(zhàn)友,這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美國與德國在二戰(zhàn)是最不對付的對手,德國的工業(yè)改革使得這個國土面積遠遠沒有美國大的國家在國際交流中頗具競爭力,并且引起了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曾經(jīng)的敵人變?yōu)閼?zhàn)友,我想這就是導演告訴我們的第一點:
地球家園的維護,不分國籍,沒有陣營。
其次,最后抓住衛(wèi)星艾爾·埃爾南德斯(艾赫尼奧·德伯茲飾)國籍為墨西哥。這簡直就是往川普臉上扔大糞,你不是要美墨邊界修城墻?不是要實施拒絕移民政策?最后救下你們的不還是墨西哥?
全球一體化,生死總相隨,身在地球上,無人能幸免。
所以,反派倫納德·德考姆(艾德·哈里斯飾)在最后說服總統(tǒng)時就透露出美國這種所謂的“強國”夢想——只準我強,你們?nèi)蛱颉?/p>
真的,再不愛護環(huán)境,終有一天,電影里的災難會降臨在這個真實的世界,真到那個時候,靜坐等死吧
.
.
.
.
.
.
反正無路可逃,也跑不快。
該片不惜成本打造“全門類氣象災難”,是同類電影罕見的新鮮創(chuàng)意。寒潮、冰雹、海嘯、龍卷風、雷暴等幾乎所有氣象災害悉數(shù),而因為未來科技的設定,災難已經(jīng)不局限于氣象,而災難場面的規(guī)模也因為科幻設定全面升級 。 (網(wǎng)易網(wǎng)評)
總體說,《全球風暴》在炫技方面是合格的。但故事方面,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好萊塢英雄拯救全世界的套路,天災背后隱藏的是一場浩大的政治陰謀,氣象衛(wèi)星竟被幕后黑手改造成致命武器,白宮要員麥克斯為了阻止災難鋌而走險,和美女特工一起“綁架”總統(tǒng),當然,這個幕后黑手一定不能是總統(tǒng),而是另有其人。在套路情節(jié)之外,影片在構(gòu)建故事細節(jié)方面頗為用心,這多少掩蓋了套路情節(jié)的無聊,讓故事看起來比較通暢。 (《齊魯晚報》評)
《全球風暴》就是《世界末日》和《24小時》混合在一起的乏味版,如果影片能有基本分量的動作戲,或許對于科學家們而言還有一點吸引力。 (《休閑紐約》評)
這是一部毫無讓人激動和興奮的場面的動作片,是一部充斥著五毛錢特效的“視效大騙”,掛名杰拉德·巴特勒主演卻戲份寥寥。 (《亞利桑那共和報》評)
當鋪墊良久的龍卷風、閃電、巨浪和極端溫度等全球氣象災害猛烈來襲之時,特效場面還算不錯。不過大場面來的太晚,觀眾內(nèi)心已經(jīng)毫無波動。 (《洛杉磯時報》評) 一部“災難性”的災難大片,影片在災害破壞方面甚至都很“低配”。 (《娛樂周刊》評)
如果你對美國社會的流行陰謀論有所了解的話,那么你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全球風暴》和以往的災難大片之流有何區(qū)別:人類和人類科技,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對抗中,成為了災難性后果的誘發(fā)者,而非解決方案。而其中的核心關(guān)鍵詞,“政府操縱天氣”和“全球變暖造假”,也首次取代了傳統(tǒng)的以人為本:人性在故事中的地位,遠不如陰謀論要高。這在自由派主導的好萊塢,在主流的商業(yè)大制作電影之中,即便不是首次,也屈指可數(shù)了。
災難電影發(fā)展至今,尤其是在摧枯拉朽的破壞狂人羅蘭·艾默里奇影響下,已經(jīng)成功影響了一大批對視覺效果有著格外愛好的觀影群體,并且也已經(jīng)拉偏了時下商業(yè)電影的創(chuàng)作方向。但反過來講,如果視覺效果就能只手遮天決定了災難電影的品格,那就斷然是對電影本身有什么誤會了。此類謬論就和上述那些流傳甚廣的陰謀論一樣,之所以得以生存和傳播,得益于基礎邏輯教育的缺失:畢竟充要條件五迷三道,論點議題無根無據(jù),也絲毫不影響信口雌黃張口就來——經(jīng)不起推敲不打緊,畢竟當攪屎棍的門檻,比起學點知識要低多了。
科學方法和大眾社會的割裂由來已久,但大眾社會從來都沒有脫離過科學方法。
比如《全球風暴》。早在上映之前,我們就已經(jīng)見識到了一部“災難級”電影的諸多前兆:公映日期的一拖再拖,大量的后期補拍,甚至是某些角色的完全抹消和新角色的引入。與過去一段時間里頻繁發(fā)生的極端天氣相比,《全球風暴》在制作上的混亂程度竟然還要更高一些。而最終的結(jié)果也自然是顯而易見的:和《后天》《2012》甚至是《末日崩塌》這些前輩比起來,除了砸了重金的CG特效,《全球風暴》要顯得格外愚蠢和無聊。
著名陰謀論愛好者,艾默里奇的多年合作伙伴迪安·德夫林在經(jīng)歷了《獨立日2》的慘敗后親自出馬,從編劇/制片搖身一變親自執(zhí)導,拉來了杰瑞·布魯克海默和Skydance墊背,奉上了這樣一部視效非常壯觀,但并沒有什么卵用的災難電影。一方面,影片極度諂媚時政,暗示全球變暖與碳排放并沒有什么卵關(guān)系,是可以通過近未來科技輕易解決的問題;同時利用目標受眾對這方面知之甚少,設計了十數(shù)種不同的視覺效果,來展示科學和邏輯上根本不會出現(xiàn)的極端天氣破壞家園的景象,潛移默化地將科學界的努力推到了普羅大眾的對立面,而將持有高度保守姿態(tài)的個人英雄主義主角放在了“大破陰謀論”的道德制高點。
打著科學的旗號反科學,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迪安·德夫林再一次旗幟鮮明地以娛樂為借口,策劃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劇情,而真正的動機,則是盡可能多地在大銀幕上展現(xiàn)CG的破壞性(而這一目的甚至也沒有實現(xiàn))。
換言之,只有真正的災難藝術(shù)家們,才能打造真正的災難電影。
《全球風暴》等了一年多,終于等來了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這個時間點,但電影本身卻與《后天》大相徑庭,沒有任何討論和引起討論氣候問題的意愿。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看到一部商業(yè)大制作有著《難以忽視的真相》的影響力和思想覺悟,但迪安·德夫林對基礎科學問題刻意邊緣化的處理(名為“風暴”,卻連一場貨真價實的風暴都沒有),讓電影喪失了最基本的可信度,淪為了杰拉德·巴特勒的個人秀場。
作為對比,著名的科技驚悚小說作家,幾乎在邁克爾·克萊頓的所有小說中,在表達對科技本身的擔憂的同時,他并沒有對科技本身和純粹的科技從業(yè)者表示出不尊重,最終反思的對象則始終是人類本身。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有著堅實科學基礎的同時,展現(xiàn)出了特別的人文魅力。而在《全球風暴》里,迪安·德夫林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劇本非但沒有對早前成功范本加以解構(gòu),反而一頭扎進污濁一片的陰謀論里,以最新CG加以包裝,就和《獨立日2》一樣,顯得過時且不自知。
或許有一天,我們能見到好萊塢的編劇們會好好講述一個科學讓世界更美好的故事(比如一個更加斯皮爾伯格的《明日世界》),但這顯然離著現(xiàn)在的好萊塢電影還很遠。
在迪安·德夫林的職業(yè)生涯中,他大多是以編劇身份參與羅蘭·艾默里奇的電影長片,這也解釋了《全球風暴》和多數(shù)羅蘭·艾默里奇電影在氣質(zhì)上的一脈相承。盡管艾默里奇的災難電影中,經(jīng)常缺席足以令人信服的角色,但他主要依靠演員的自然魅力對劇本中的明顯短板加以彌補。而2017年的《獨立日2》和《全球風暴》,在演員人選上是無法和20年前等量齊觀的,由此也讓CG分散觀眾注意力的效果大打折扣,劇情和設定上的漏洞也就顯得格外刺眼——為什么病毒甫一去掉,天氣異常也就突然煙消云散了?即便你的目標觀眾并不真的關(guān)心科學,但連基本邏輯都講不通的時候,那就實在是太過于自我放縱了。
《全球風暴》本應該和片名一樣,讓風暴成為電影的核心與焦點(比如《后天》),而不是杰拉德·巴特勒一本正經(jīng)的硬漢臉。在這種類型片中,任何不是大規(guī)模破壞性的鏡頭,都是浪費膠片。
缺乏想象和倍顯摳門的大場面鏡頭,粗劣感十足的CG特效,B級的美術(shù)設計,完全走樣的故事情節(jié)和二線演員,《全球風暴》的1.2億美元投資可以說是故意往水里扔。精心設計的情節(jié)(甚至還有更多補拍的支線情節(jié))沒有任何意義,甚至以動作電影的標準來看,也顯得分外愚蠢,而反派已經(jīng)明顯到一看海報上的演員表就知道的程度。
并不是所有努力都可以用付出的時間和金錢來簡單衡量的,《全球風暴》和過去每一部失敗電影的背后,都必然有著無數(shù)人的辛勞,但當初始方向就是個錯誤的時候,任何后續(xù)努力都不值得惋惜。
簡言之,南轅北轍爾。
特效做的不錯,但是邏輯硬傷也不少;
想營造一個大的場面,主線劇情卻設置的及其狹窄;
想用中國元素吸引票房但是沒有看到任何誠意
;
在災難情節(jié)里面添加人性劇情想增加口碑,但是怎么看都不倫不類(強行加入文藝片效果以及給個別演員加戲,不是一般的突兀);
加入政治斗爭想顯得高端,但是能搞出那么全球性大破壞的大反派看上去智商還不如小學生(
);
部分演員用力過猛(又沒跑又沒跳你到底是為什么幾乎從頭到尾都在喘氣?)(個別演員的造型簡直要逼死強迫癥,好想把他按到水里洗個頭再重新吹);
安迪·加西亞飾演的總統(tǒng)有一種意外的反差萌(
全程淡定臉);
小姑娘也挺可愛的,就是人設有點太單薄了;
最后:
影片講述因氣象衛(wèi)星發(fā)生故障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風暴的故事。
這大概是幾年后的地球,寒流,可以直接凍結(jié)一個海灘:洪水,會淹沒整個曼哈頓:熱浪,一天就會有200萬人死亡,最高溫度,高達100度或更高,如此極端的氣候,都是人類,環(huán)境破壞造成的,人類不能坐以待斃
由中國和美國牽頭,17個國家聯(lián)合起來,共同實施,可以控制全球氣候,星形網(wǎng)絡計劃,由數(shù)千顆衛(wèi)星組成的網(wǎng)絡,覆蓋地球表面,可以控制和改變,任何地方的氣候,人類勉強安寧度日,但兩年后,怪事卻發(fā)生了,人們在一個,氣溫高達49度的,沙漠中央,竟發(fā)現(xiàn)了一個詭異的冰凍區(qū),這里1夜之間,氣溫驟降,行走的村民被凍住,宛如冰塑一般,小鎮(zhèn)徹底變成了一座冰城
專家小組立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是一顆衛(wèi)星故障所致,于是,便把故障衛(wèi)星返航檢修,但就在這時,怪事又發(fā)生了,一位檢修員,剛剛放好衛(wèi)星芯片,空間站突然爆裂,檢修員直接被吸入外太空,總統(tǒng)意識到,這事絕非偶然,于是派人,找到星網(wǎng)的研發(fā)人力
力克聽說此事,便馬上前往空間站,便馬上前往空間站他決定檢查故障衛(wèi)星,但就在此時,機械臂如失控一般,隨意撞擊,最終衛(wèi)星被毀壞,故障無從查起,力克更加懷疑,這事并不簡單,通過調(diào)查檢修員,芯片就卡在了,衛(wèi)星的羽翼上,他們立即前往,成功拿到芯片
就在返航的時候,宇航服突然漏氣,整個人四處沖擊,眼看要被沖向月球,好在男人抓住了一根纜繩,才安全返航,力克拿到了芯片,但他嚴重懷疑,一定有內(nèi)部人士在搞鬼,他故意撒謊,說芯片不見了,這事只告訴了女管理員
與此同時,中國香港的吳教授,衛(wèi)星芯片的故障之處,他正要出門,卻發(fā)現(xiàn)地面,突然開裂,地下管道被燒紅爆出,他立馬開車離開,但火焰開始吞沒街道,大樓一座座倒下,等脫離了危險,便立刻打電話給,星網(wǎng)負責人,他看出了有人在搞鬼,故意篡改芯片數(shù)據(jù)
吳教授連夜趕往華盛頓,就在兩人將要見面時,有人突然將他推出去,臨死前,他說出了線索,宙斯,而力克也在悄悄檢測芯片,最終發(fā)現(xiàn),果然是人為篡改了數(shù)據(jù),幕后黑手,究竟是誰,這是未來世界的衛(wèi)星天網(wǎng),由幾千個人造衛(wèi)星聯(lián)網(wǎng)構(gòu)成,覆蓋在地球表面,它就是星網(wǎng),而要應對地球不斷出現(xiàn)的,極端氣候,洪水、海嘯、寒流、風暴、海浪來襲可以瞬間將一個人吞沒,有了它人類就可以隨意控制氣候變化
最近,系統(tǒng)的總設計師力克發(fā)現(xiàn),有人對衛(wèi)星芯片篡改了數(shù)據(jù),導致災難頻發(fā),他立馬聯(lián)系在地面負責的弟弟,而弟弟親眼目睹了一位專家,被謀殺,他也沒有了進入系統(tǒng)的權(quán)限,這里面一定有內(nèi)鬼
兩人聯(lián)手開始調(diào)查內(nèi)鬼,他找了頂極黑客,黑進系統(tǒng),但他奇怪的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意被加密了,他根據(jù)專家,臨死前留下的線索,開始破譯宙斯,最后,發(fā)現(xiàn)宙斯代碼被雙熏加密,只有高層才能打開此系統(tǒng),連黑客也束手無策,而他的女友,是總統(tǒng)的貼身保鏢,女友聽聞此事,立馬前來幫助,女友通過高層權(quán)限,打開了系統(tǒng)
突然發(fā)現(xiàn),竟然有人通過星網(wǎng),隨意改變世界的氣候,隨意攻擊指定的城市,之后再通過篡改數(shù)據(jù),偽裝成系統(tǒng)故障,而力克也通過錄像找到了檢修員曾放置的芯片,通過查看數(shù)據(jù),竟發(fā)現(xiàn)有人在系統(tǒng),載入了病毒,也就是說,星網(wǎng)已經(jīng)被人完全控制,但要想阻止此事,需要對系統(tǒng)進行重啟,而重啟的權(quán)限只在總統(tǒng)身上
他們同時懷疑,幕后黑手就是總統(tǒng),全球各地開始上演極端氣候,而就在一小時后,地球?qū)⒚媾R毀滅性的,地質(zhì)風暴,他們危在旦夕,地球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災難,海灘被寒流侵襲,可以瞬間將一切封凍,世界各地,正在上演各種極端天氣,地球已危在旦夕
就在剛剛,專家收到消息,1小時后,將會出現(xiàn)毀滅性的地質(zhì)風暴,因為有人,在衛(wèi)星網(wǎng)絡里植入了病毒需要總統(tǒng)的終極密碼,才能打開系統(tǒng),清理病毒弟弟找到總統(tǒng)熟悉的國務卿,國務卿聽完后他將弟弟騙進小黑竟當場開槍,想要殺人滅口,弟弟知道了,原來國務卿才是幕后黑手,他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取代總統(tǒng)的位置,然后控制整個氣候系統(tǒng)
就在剛才,他竟偷偷啟動了,密間站自毀流程,空間站一旦被毀,星網(wǎng)就會被他完全利用,可以隨意攻擊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弟弟又找到了,為總統(tǒng)做貼身保鏢的女友,女友將總統(tǒng)騙走大聯(lián),一開始還不相信的總統(tǒng),前腳剛走,就發(fā)現(xiàn)剛剛,自己演講的體育場被炸飛,原來,真的有人要害自己
國務卿使用榴彈炮,將總統(tǒng)的車炸毀,好在他們早有預知,提前下了車,這一切都是國務卿搞的鬼,警察立馬將其抓獲,而空間站內(nèi),自毀流程已經(jīng)開始了,人們紛紛往出口逃,力克也找出了內(nèi)奸,將他打倒在地,人們已經(jīng)全部離開空間站,而力克偏偏要留下,因為重啟系統(tǒng)需要用手動,力克立馬回去,當他按下按鈕,但根本打不開門
突然,女管理員來了,他們趕緊去找在最后一刻,按下了那個重啟按鍵,終于終止了災難,但空間站正在自毀,他們會死的,沒人想看到,這悲慘的一幕,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亮點,是他們,原來,力克找到了一個,完好無損的逃生艙,他和女管理員在最后一刻,鉆進去,最后,成功逃脫,人們喜極而泣
男主演技做作,空間站的女司令存在感太低,感覺多余,劇情不夠緊湊……還有從頭到尾沒講上海發(fā)生了什么,海報干嘛用上?!?/p>
希望左派自重。。。
開什么國際玩笑,說好中美兩國牽頭研發(fā)的氣象衛(wèi)星,憑什么就美國有終極密碼?首先表示嚴正地譴責和抗議。假裝是災難片其實是政治驚悚片,發(fā)生在美國大選期間也不知道在影射什么。比風暴電磁海嘯可怕的,明明是上百顆定時炸彈一樣的衛(wèi)星;而更怕的,是在59度地面能煎雞蛋的香港,吳彥祖居然還在穿長褲。
在第四代國際空間站上增加一個美國高中體育館浴室一般的公共澡堂(分男女)是誰想出來的科幻創(chuàng)意???
Hello, I.T. Have you tried turning it off and on again?
哈哈哈Rock N Roller衛(wèi)星說三遍
真正的geostorm應該是在末日之機,各方利益集團的權(quán)力交鋒,并帶著預言性質(zhì)的暗示下新格局下的環(huán)境事務的未來—而不是忙著處理brother issue,渲染英雄人設或者設置一個國家話事的無趣背景。好在關(guān)于DNC的反向暗喻和“謝謝墨西哥人”有點有趣,Abbie Cornish在madam型角色也有了比較信服的進步。
吳彥祖上次進軍好萊塢是亮瞎眼的《魔獸》,現(xiàn)在終于有機會露臉了,希望男神過馬路小心!感覺父女情、兄弟情和陰謀論比災難特效好看。等爸爸回來的小蘿莉負擔太多!衛(wèi)星風暴只能刮到香港,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
跑題太嚴重了,本來以為是全世界聯(lián)合對抗天災的俗套路,結(jié)果背后居然是政治陰謀。災難戲幾處特效印象深刻,表現(xiàn)力不足。大部分時間在對話和鋪墊中度過。搞出全世界災難就是為了掩飾美國高層奪權(quán),繼動作片和恐怖片美國人證明政治陰謀還能拍成災難片,為了黑大選真是不擇手段。最后營救戲拍的還算帶感。
美國太陽已經(jīng)拍出來了,中國太陽再不拍,徐崢王寶強都老了啊,只爭朝夕啊
婆婆媽媽 家里家常 不合格的災難片
沒有太差,比獨立日2強,起碼故事節(jié)奏很快后半段很緊張,但災難場面就太弱了,把災難片的題材用在動作片的模式上,好處就是故事節(jié)奏加快,缺點就是災難場面照顧不全,動作片概念也搞不明白,實際上就是XJBP,還好衛(wèi)星上的故事還是很精彩的,湊合看。而且美帝一點也不知道吳彥祖的正確用法
感覺編劇A片下多了,硬盤壞了,想出這個病毒搞壞空間站的老梗。為了撈大陸的票房,要和中國扯上關(guān)系,又不敢崩塌北京上海,于是香港每年要在電影里被炸個幾百次。爛片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科幻災難片拍成了魔幻意淫片。
這已經(jīng)不是科幻片了……是魔幻片……
蟻民可以成千上萬地死,但狗是不會死的,所謂天煞定理,畢竟同事多年,也學到了。人定勝天絕對不是左派,這個區(qū)別要分清。編劇應該看過克萊頓的恐懼狀態(tài)。安迪加西亞胖得厲害,剃光頭也不像馬強了,所以中年人還是需要健身的。小姑娘很可愛,德國女宇航員是我喜歡的那一型,加一星。
吉姆斯特吉斯講話的時候老喘什么?似乎好多演員都喜歡用這種講話方式來增加緊張感,但效果就是好像肺有問題
覺得挺適合放慢節(jié)奏搞成美劇的,像surface那樣每每最后來個一驚,這邊可以每集開頭毀一座城市。
純熟工業(yè)產(chǎn)品,從頭到尾的嫻熟套路。有娛樂性,但那是對上世紀的觀眾。在新的一代年輕人中,在一部全球背景的故事里,那種老套的白人中心主義和單向的政治正確,已經(jīng)越來越乏味了。
主角一個沒死,除了吳彥祖和冰箱里的貓?_?
1.吳彥祖帥死了。2.杰拉德·巴特勒在《白宮陷落》救總統(tǒng),在《倫敦陷落》救總統(tǒng),在《全球風暴》救總統(tǒng),在《冰海陷落》救總統(tǒng),專業(yè)拯救總統(tǒng)100年。3.劇情2小時,特效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