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軟情色片一般的觀感我還要努力寫兩行字兒快給我鼓掌!
Dan在采訪中說,他看到劇本第三頁就笑的停不下來。他覺得這種荒誕本身很Funny,所以就跑去求導演,一定要演這個片。但是我覺得如果東方人來看片,我們的文化里,黑色幽默比這個黑的多,方式更是全然不同,所以Dan你不能怪我看不出爆笑點在哪。
所以,整部片子我就一直在看DAN一個人……導演你真的不是Dan的杰克蘇嗎?!不然怎么會把DAN同學的優(yōu)點體現(xiàn)得如此淋漓盡致?
上得廳堂罵校長,下得廚房切芹菜;一手教弟弟使刀,一手幫姐姐甩人;對著男主人喝酒談人生,對著女主人一口一個MADAM。徒手拆裝手槍,搭救漂亮姑娘(然后經(jīng)她邀請上了她= =)……并且他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全程眨著一雙溫柔、善良、炙熱的藍色眼睛。
似乎這種男神設定還嫌不夠,David的作風就像他點的那杯fireball, 帶著點胡椒的辛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Dan第一次在大銀幕半裸,我只知道他是真掌握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男性裸戲精髓。Anna敲開門,出來的不是弟弟,而是一條浴巾隨便擋著,胸肌全露的David。浴室水汽彌漫,David用氣音曖昧的說:“I'm sorry." ,手里緊了緊浴巾,動作語氣之勾引令人發(fā)指。隨后說著“我該去穿件衣服” 但就是不動,等著Anna(以及所有的女觀眾)從上到下把他看了一遍,并在腦子里把他扒光一次,才讓路讓ANNA進去……
秀完顏身材聲音還要秀情商,情商段子太多,沒法列。但我懷疑他的programme里直接就有“發(fā)掘其他人的潛在需求并設法給予滿足”這種看似簡單,實則殺器的設定。一個接一個的把所有他身邊的人迷倒。迷倒的過程中,觀眾也基本就倒完了。
最后他想殺Anna,David(毫無原因的)突然拋棄了殺前面N個人的利落風格。他把槍扔到了一邊,跨到金發(fā)大胸的Anna身上,掐著她的脖子。眼神充滿控制欲的安慰她:“別掙扎了一下就過去了”……
所以整個片子看完我就是覺得Dan真是個讓人想出軌的男人啊……
2 ) 他只是想幫忙
HE'S HERE TO HELP. 我看完電影后才注意到海報上的的 tagline?!短祁D莊園》里的“大表哥”在 The Guest 里脫胎換骨,修剪整齊的發(fā)型和胡須,運動員的身材和膚色,完美無瑕的美國口音(還拋棄了他通常低沉穩(wěn)重的聲線)。在 Mrs. Peterson 為他開門的時候,背對著我們的 David 一轉(zhuǎn)身,你看到的還是那雙熟悉的湛藍色眼睛,但這位不速之客的笑容又有些許不對勁。
David 有魅力又懂禮貌。開口閉口的“ma'am”把 Mrs.Peterson 的心防都卸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美國男孩紙有多少懂得用這個敬語)。還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 Mrs.Peterson 得知 David 是兒子在部隊的好友。他千里迢迢趕來,只是想探望這家人,告訴他們 Caleb 有多愛他們。
** spoiler alert **
我特別喜歡導演 Adam Wingard 和編劇 Simon Barrett 對 David 的塑造。當 David 發(fā)現(xiàn) Mrs.Peterson 睹物思人時,臉色一沉,馬上道歉:“我來這兒的目的不是想讓你傷心。我該先打個電話的,可是沒有手機……” 之后,他接連瓦解了 Mr. Peterson,甚至叛逆期大女兒 Anna 的抵觸情緒。小兒子 Luke 還愿意為了他背叛姐姐??傊@部電影 80%的時間都在塑造 David 是怎樣一個在情商、洞察力、武力值、生命值都超于常人的角色:David 教會 Luke 面對學校里的欺凌,解決了 Mr. Peterson 多年事業(yè)不得志的困擾,告訴 Anna 她的男友多么不懂得珍惜…… 甚至還幫 Mrs.Peterson 收衣服!我們就別提他從浴室蒸汽里半裸出來的那一幕了(話說“美國隊長” Chris Evens 早年在《神奇四俠》里也有類似的場景)。
不過,David 的詭異也時刻穿插其中,比如他那兩次臉色凝重地坐在床上不知道在想什么,以及,“我不需要很多睡眠時間”。過于懂得察言觀色的 David 采取的保護手段也是過于暴力的——他教 Luke 戴上小刀去學校,微笑著說實在不行“就放火燒死他們?nèi)摇薄?br>
很多不合常理的邏輯都被用很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David 在身份被揭穿后依舊保持禮貌,在廚房里對嚇尿的 Mrs.Peterson 說:“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沒有向你老實交代……我原本是想來幫忙的,在這里的時候一直協(xié)助你們。但事情變得太復雜了?!币贿呎f一邊拿起菜刀。解釋未果把她捅死,末了還道了歉。
同樣比較黑色幽默的三個場景:1. 射殺逃跑中的 Craig。不慌不忙把子彈重新裝上、瞄準;2. 把 Mr.Peterson 撞成重傷,推開車門發(fā)現(xiàn)他還沒死,一臉又氣又無奈的樣子;3. 餐廳里沒耐心聽 Anna 的好友扯謊,一槍崩掉她之后,背對著我們拔掉手榴彈插銷,華麗滴轉(zhuǎn)過身時那副表情就像在說“都怪你,好吧,現(xiàn)在我只能把所有人都炸了?!?br>
到影片最后二十分鐘:學校萬圣節(jié)鬼屋場景,這種風格依然沒有減弱。David 竟然隨身帶著 Anna 給他燒錄的混音光碟,一邊追殺他們的時候一邊放;David 分別(故意)留給 Luke 和 Anna 用來殺他的武器;David 被 Luke 刺死時向 Luke 豎起大拇指說我不怪你,干得好;David 躺倒時身邊的萬圣節(jié)裝置正好寫著 RIP... 融合了低成本驚悚和喜劇的“stupid smart”,實在太有樂趣。
The Guest 是需要你戴上有色眼鏡去看的。那種有色眼鏡就是“這不是普通的驚悚懸疑片”。我雖然看過幾乎為零的 80 年代恐怖電影(在看這部片之前從沒看過 John Carpenter 的片子),小時候也沒怎么聽過那年代的哥特合成器電子樂,但就是相當吃這套——就像我非常喜歡 Drive 這部片子一樣。從配樂到攝影,The Guest 都讓我聯(lián)想到它(雖然過分 stylish 的 Drive 離 cult 實在有點遠)。
至于 David 到底是什么人,我很欣賞導演和編劇的保留。留給愿意去想的觀眾去挖掘,不愿意多想的觀眾就止步了(反正他們也不是這種片子目標受眾)。在我看來,The Guest 想傳達的訊息很有意思:把一個神經(jīng)病變成“美國隊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但你在做實驗之前,又怎么知道 Steve Rogers 不是神經(jīng)病呢?
原聲條目:
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26268160/ 3 ) 迷影情結的高級呈現(xiàn)
非常驚喜,能在下半年的補片列表里看到這樣一部無論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如此討人喜歡的優(yōu)秀類型片。
前半部分,它尷尬、浮夸、過度裝逼且毫無邏輯。但到了第三幕,它凌厲、張狂、充斥著無窮的影像能量,無懈可擊。
在我心中,這絕對是10s最TM酷炫的類型電影(之一)。
尷尬的笑容,面癱的演技,在此種語境下卻是合理表達。
一個正反打交代人物關系、背景故事與角色情感,隨后鏡頭移動,門鈴音效與門口的虛焦將母親的情緒強硬的轉(zhuǎn)移到他身上,高效的鏡頭敘事
我就一直很想吐槽男主演丹·斯蒂文斯的演技:從這位“不速之客”入門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幾乎無時不刻在露出那種經(jīng)典的“斜嘴微笑”,表達善意時,微笑;表達熱情時,微笑;表達喜悅時,微笑;甚至在那種“小人得志”的表情下,仍然是那副微笑。毫不夸張的講,這幅微笑堪稱是影片最具代表性的“視覺元素”,比什么“霓虹美學”“血漿鏡頭”什么的要搶眼多了。
如果要我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這個男主實在是太能「裝逼」了,又蠢又好玩。而且某些段落他其實演的非常到位,絕對不是那種沒有演技的「裝逼」,而是刻意去演成這種「裝逼」的樣子來貼合電影風格,講真,這也太「搞」了。
尤其是裹浴巾和后面舞會的段落,黃暴的尺度搭配上“別扭”的演技和無語的劇情,一瞬間我真的認為這就是用電影級別預算所拍攝的「高級AV」
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這種極其蹩腳的表演風格反倒開始散發(fā)出獨特的迷影趣味:角色完美的面容與溫文爾雅的處事手段結合卻生成大量的詭異觀感,而夾雜其中的暴力場景、邪魅凝重的表演和情節(jié)走向也在向觀眾驗證這一觀感。更重要的是,當你戴上對于這一類型電影的“有色眼鏡”去觀看時,你會覺得那些愚蠢、生硬的情節(jié)編排反而變得異常親切,邏輯的缺失反倒是另一種有效的幽默手段。甚至通俗點說,電影里越是做作的部分,在我眼中反倒是變得非??蓯?。
作為一部“弱情節(jié),強演員,重視聽”的類型片來講,《不速之客》絕對是風格先行的高概念電影,身處其中的家庭設置與其他同題材電影極度相似:優(yōu)柔寡斷的母親,工作困難的父親,潮流叛逆的姐姐,以及一個內(nèi)向常受霸凌的弟弟。電影毫不忌諱的直接引用了這種標準的家庭配置模板,為的就是用劇情一方的平庸,來襯托視聽一方的超凡。
影片中后段的劇情補充反而讓之前一個多小時的蹩腳表演充滿了合理性,也隨之帶來了更多的觀影趣味
而對于電影來講,這種“業(yè)余”的表演風格也恰到好處。因為對這類B級驚悚片來講,視聽上的美學呈現(xiàn)才是更加值得下功夫的部分,演員其實本質(zhì)上只是一個工具,更確切的說,是一個「木偶」。作為木偶,你所做的就是引導攝影機的移動,讓視點跟隨你穿過不同的布景,讓燈光與服飾裝扮你的軀體。而某些時刻,場景只有在人物居于其中時才能煥發(fā)出能量,而非僅僅只是單純的物質(zhì)。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演員即是工具」的說法反而是對電影與演員的雙重稱贊。
剪輯、音樂、動作,三者所構成的律動。
對于暴力的風格呈現(xiàn),導演卻顯得非?!翱酥啤?。你可以看見片中絕大多數(shù)的肢體暴力場景都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動作設計,或是喧賓奪主的運鏡手法,都沒有。事實上,本片前三分之二的暴力場面都異常的簡潔直接,動作設計力求一招制敵,偏向一瞬的爆發(fā)而非持續(xù)的互毆。運鏡也只有一個法則“演員動,攝影機再動”,有時會利用大幅度的快速搖鏡來加強力量感與速度感,但比手持要穩(wěn)很多(大概率用了斯坦尼康)。至于剪輯這塊就不過多詮釋了,通過提升剪輯速度來形成短暫的視覺高潮,而動作的分解卻又不顯得贅余,相當干練:
但在第三幕開始的這場槍戰(zhàn)中,攝影風格卻一改往常,大量使用慢鏡頭作為填充。一方面作為槍戰(zhàn)戲,節(jié)奏與速率要比純?nèi)獠珣蚩焐虾芏?,所以需要慢鏡頭作為調(diào)和劑并充分展現(xiàn)關鍵的動作細節(jié)。另一方面,視聽技法的改變也能在潛意識上告知觀眾第二幕與第三幕之間的轉(zhuǎn)變,還是極其有效的強化視覺沖擊的工具。
當然,盡管引入慢鏡頭拍攝,此段槍戰(zhàn)大部分剪輯仍然保持著高度的凝練,導演懂得如何去調(diào)配這兩種迥異的拍攝風格,從而形成更夸張的視覺張力。
音樂方面,整張電影原聲都是趨近于八十年代的復古風格,無論是流行歌曲還是純電子配樂皆是如此。電子音樂為影像增色不少,不斷重復而上升的單旋律是極其帶感的,節(jié)奏的定調(diào)讓影像不在單調(diào),無論是有人物的運動鏡頭還是空鏡頭,角色步態(tài)的往復也充溢著律動之美!
而在上述種種視聽方面的特點在最后二十分鐘的學校獵殺段落,將會凝聚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本片能成為10s最佳類型片的決定性要素。
無比邪典、狂熱的第三幕,極富能量的類型表達。
《不速之客》的第三幕是無可置疑的優(yōu)秀,而這一幕里,角色徹底淪為了“道具”,而場景與燈光真正成為了影片的主角,散發(fā)其魅力。
看看場景是如何與燈光配合,從而實現(xiàn)邪魅的氛圍。
鏡像迷宮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視覺刺激了,但那種通過光反射所造成的空間斷裂與視覺欺騙,無論何時都能讓人激動無比?!恫凰僦汀匪非蟮?,正是這點。
《龍爭虎斗》《神探》《疾速特攻》。不同地區(qū)不同時代下的鏡像運用
就剪輯風格而言,《不速之客》顯然更接近《龍爭虎斗》
而干冰霧氣在此幕中的作用可謂非凡,導演非常精準的抓住了這一視覺要素的“欺騙性”“不可視性”,以及最為關鍵的“流動性”。正是由于導演出色的影像意識,讓霧氣給這一段的畫面增添了不少動感,稱得上是絕佳的調(diào)度案例。
而該場景的后半部分,從整體的影像風格來看,最接近的反而是《魔女嘉莉》:從迷霧中伸出的手/從焦土下伸出的手;燃燒的學校禮堂,伴隨絢麗的背景燈光;以及結尾如出一轍的驚悚設置,簡直高度神似。
但《不速之客》所呈現(xiàn)出來的完整效果,也不單單只是用“借鑒”“致敬”就可以形容的。怎么說呢?如果非要類比的話,就好像萊昂內(nèi)拍攝《西部往事》所做的那樣,絕非單純的借鑒某部影片的某個場景,而是依靠創(chuàng)作者對該類型觀影經(jīng)驗的長久積累所生成的作者直覺去構思、編排每一段戲,并將其拼接成一部完整的電影。而《不速之客》也是如此,它絕不僅僅只是對《魔女嘉莉》粗暴直接的致敬,而是依托于一眾B級驚悚/恐怖電影的所帶來的觀影體驗,提取出美術、場景與燈光之間的共性,最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視覺效果便是如此精煉。
場景燃燒的此刻,《不速之客》完成了對《魔女嘉莉》等一眾b級驚悚電影的完美致敬
至于影片結尾的廉價反轉(zhuǎn),我覺得有必要斟酌一下:以常規(guī)眼光來看,這是反邏輯的,是絕對愚蠢的,是作為“爛片”的又一大決定性佐證。但對于這個類型,這個流派而言,這種情節(jié)設置又是無比常規(guī)的,甚至常規(guī)到了合理的地步。
引用紀錄片《德·帕爾瑪》中那段對于“犯罪類型片跟蹤女性”觀點的引用。
正如帕爾瑪所言,這種幾乎“千篇一律”的情節(jié)反轉(zhuǎn)與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都是這個流派的一部分,無論它們是合理的,還是愚蠢的。
而《不速之客》有趣的地方就是,在這方面它幾乎完完全全踐行了該流派的模板套路,就跟命題作文一樣極其標準。但這種“愚蠢”又很顯然是刻意為之的,以參與其中的態(tài)度去戲謔這個類型的套路樣板。一旦理解了這層創(chuàng)作意圖,那么電影一切“反常規(guī)”“反邏輯”的點都突然變的非??蓯?,于是作為觀眾與主創(chuàng)團隊一起“創(chuàng)作自嗨”這種事也變得順理成章了起來。
對于迷影情結的呈現(xiàn),真正做到了把某一電影的某一段落的視聽精髓剝離出來,而后以一種自如的方式融入進影片敘事的語境下,抓住了本質(zhì),而非僅僅只是對臺詞或場景簡單粗暴的引用,高級而純粹。
4 ) 我的看法--看的很舒服
很帥很過癮,對于劇情,各種細節(jié)可以推出各種劇情,看你腦洞大不大,一部好電影,關鍵是電影啊,哪兒來那么多煞筆去膚淺的看劇情去評分的?一群腦洞小的傻缺上學時應該就是個讀不懂語文課本文章的智商著急的學生,好不容易搞了個影視類亦或其他興趣類學位,出來在網(wǎng)上就開始發(fā)影評大談劇情,蔑視編劇了,小看導演了,真不知哪兒來的勇氣,不同風格的電影有不同風格的制作方式,就像一篇文章一樣,每個細節(jié)都有其自己的考慮。真的是。。。
5 ) 論如何討好丈母娘一家人
《不速之客》劇情不出彩,動作戲也不好看,最好看的應該就是男主那張臉了。但是本片對于男同胞們相當值得一看,因為本片對“如何討好丈母娘一家”很有借鑒意義。接下來我們從Caleb一家的家庭結構來一一分析。
首先是母親,她是全職主婦。David之前跟她毫無交集,一進門就講她在戰(zhàn)場犧牲的兒子Caleb的事情,觸動了她的情感爆發(fā),為留在這個家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父親一開始是不同意留一個陌生人在家里的,這時母親起到了很大作用,為David取得父親信任爭取了機會。最讓家庭主婦心煩的就是孩子的問題了,之后David還幫助避免了Caleb弟弟被學校開除,可以給母親“這是一個可依靠的人”的信任感。當然,得到丈母娘的歡心并不是一勞永逸的,你還需要像David一樣做點日所能及的活,接孩子放學,曬曬被子什么的,多陪著聊聊天。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情感共鳴,Caleb就是David與母親的橋梁。
然后是父親,從片中我們知道他的事業(yè)并不如意。David做的事很簡單,就是跟他喝酒,聽他訴苦。男人之間嘛,多喝酒,吹吹牛逼,別太過就好了。一頓酒過后父親就一改當初阻止David留下的態(tài)度,可見喝酒對于擺平老丈人的重要性。
接著就是Caleb即將滿21周歲的妹妹。這個年齡差距不大,比較容易聊得來,找到共同的興趣愛好是關鍵。就像David讓她錄個喜歡的音樂CD。請她幫忙做一些小事可以拉近兩人的距離。此外,保守她的小秘密,什么事都告訴她的父母會惹人煩的。
最后就是弟弟,扮演大哥角色最有用。誰讀中學的時候不想有個大哥罩著?
好了,如果你看完這篇文章相信你已經(jīng)積累到關于如何討好丈母娘一家人的心得了。現(xiàn)在萬事俱備,就差個女朋友了。
6 ) 來猜猜他的身份
兩段情節(jié):大衛(wèi)打電話被妹妹看到;大衛(wèi)殺死媽媽前說的話)
1、大衛(wèi)并沒有整容。
大衛(wèi)打電話時在爭吵,好像在拒絕什么事情,我猜測是在拒絕整容,他說他不需要(something),因為他已經(jīng)潛伏下來了,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這個(something)不難猜測應該就是整容。
2、哥哥并沒有死。
還是打電話那段,他的說話方式肯定不是在跟整容醫(yī)生說話,那么他是在和誰說話?...媽媽被殺前他說的話給了我們答案。他說的大約是 您兒子和我在執(zhí)行同一項任務,他肯定會理解我的。。(具體懶得回去看了,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多看兩遍那兩段情節(jié))有沒有恍然大悟?他們兩個被選去進行這個“實驗”,實驗失敗了,兩個人逃出來了,怎么活?哥哥好像比較更軍人一些,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大衛(wèi)好像在抗拒這個任務,他找到了他的搭檔的家人,想以搭檔朋友的身份繼續(xù)生活下去,那么也正解釋了為什么他那么全心全意的幫助他的家人。so...大衛(wèi)原來是在跟哥哥打電話。。
3、那么問題來了——大衛(wèi)是誰?
我大膽猜測大衛(wèi)就是大衛(wèi):他的名牌、他和哥哥的照片、他能給媽媽講好幾天他們之間的故事。。那么這一切都指向這一個答案——大衛(wèi)就是大衛(wèi)。所以他為什么不整容?為什么一直帶著名牌?為什么找到好朋友的家里?。。因為他不想當實驗品!他想做他自己!(那么帥還是別整容了好咩)
4、妹妹和弟弟會不會被殺?
大衛(wèi)為什么說弟弟做了正確的事情?基于他后面又活了的這個事實,他應該知道自己死不了,但是他要裝死,而他殺其他人的原因也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蹤跡,如果能裝死來完成這個目的,他肯定更樂意裝死。。而他害怕朋友的弟弟會自責還安慰了他半天(真是帥)。。他出來之后看了一眼妹妹弟弟。。。妹妹發(fā)現(xiàn)他了。。。so。。。他會不會殺他們呢。。。
5.他自己已經(jīng)承認了他跟加勒是非常好的戰(zhàn)友,他去加勒家應該是為了躲開追蹤黑頭大叔沒想殺人,在黑頭大叔來之前,他幫加勒的父親殺死了新的區(qū)域經(jīng)理讓他父親當上了經(jīng)理,殺了毒販子克雷陷害安娜的男朋友讓安娜遠離毒販子,電影里面那個黑頭大叔的原話是大衛(wèi)參加了一個軍事醫(yī)學實驗項目,大衛(wèi)的神經(jīng)可以自我調(diào)節(jié),旨在保護自己和實驗成果,碰到問題會程序化的清楚麻煩。他給加勒家做了這些都是在清除自己身邊的麻煩。黑頭大叔找上門之后,他為了不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事情就把跟自己有關系的人全殺了以及安娜全家,但在學校的時候盧克捅了大衛(wèi),大衛(wèi)卻說了“你做了正確的事情,我不怪你,不要感覺不好”在之前有個鏡頭時安娜發(fā)現(xiàn)大衛(wèi)正在給醫(yī)生打電話說整容的問題,他也知道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事情,他想逃避,但因為藥物的原因不得不去殺人。就是說他更像是一個被植入了自我保護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不擇手段解決問題,不受感情、道德束縛,有良知卻不能控制自己所作所為的人。
除非你是Cult片或者B級片的愛好者,否則的話,這個片子爛!到!難!以!想!象!AMC Century City居然還舔著大臉做問卷調(diào)查:導演和編劇全部打回電影學院重修編劇101,全片一邊看一邊罵WTF,真還不如USC的本科生畢業(yè)項目啊。不要去電影院看,甚至不用看下載,絕對浪費時間
2014/10/24 看上去是偶像懸疑片,其實是很用心的cult片。電音中發(fā)射著冷峻,略帶無厘頭的故事里暗藏殺機,看完的感受用最后一句臺詞概括再好不過,WTF!大表哥真心美哭。
做人啊一定要雙商高并且少多嘴少多生枝節(jié)。妹子也是想不開就不能踏實安靜的多看幾眼減肥成功的大表哥么,這樣不好么?好奇?zhèn)€啥非要去調(diào)查結果家破人亡小鎮(zhèn)差點被全滅。少生事長點心吧孩子……畢竟家破人亡不是什么小事情。ps里面雜魚真多啊……
導演一定是表哥超級大粉絲吧,整部劇就在耍帥和賣弄風情啊。。表哥是中年危機還是怎樣,這樣的爛劇本也接啊?!女主側(cè)臉灰常像Gwen Stefani。。同樣是cult,相比之下Drive真的好太多。。 還有那個constant smirk,都不會累嗎??
唯一貢獻是帥得讓人合不攏腿的大表哥
丹丹的身材還是太瘦了!世上就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臉+脫衣舞男身材的男明星嗎?
經(jīng)典復古范兒的準四星。全片從劇情到攝像再到大亮的配樂都充滿濃濃的八,九十年代美國電視電影的味道。極其簡單的故事線反而淡化了觀眾對內(nèi)容的挑剔。男主是唐頓的大表哥,極盡全力各種耍帥擺酷拗造型~ 最后還是要說:配樂真心厲害!
類似都市傳說一般的驚秫片。男主動作干脆利落好評!情節(jié)前面都很贊,從最后大戰(zhàn)廚房捅刀那刻起主配角行為邏輯性就經(jīng)不起推敲了。
是的,帥的反派就不應該死,死的應該是正派。本片已被世界外貌協(xié)會評為最完美量身定做片。
還真像片子最后一句臺詞說的那樣,WTF!看來80年代迷幻曲配B級驚悚片真是百搭不爽,反正我只是擼丹丹龍的顏的,想當年在唐家屯正直善良的大表哥搖身一變成了沒事兒就邪魅一笑的陌生人,想再回去看看唐家屯頭三季了。
女主最后一句臺詞總結:WTF 印象最深刻:表哥的眼睛
大表哥本來就顏值破表的一個人,在里面還竭盡全力地耍帥,并且攝影師不遺余力地給360冰天雪地旋轉(zhuǎn)大特寫,跟唐頓粉絲阿姨們一起笑得花枝亂顫。應該是演完這部才瘦了好多的吧?這里面還挺壯啊~~至于劇情大概是個暴力驚悚版的《歡樂滿人間》!哈哈。音樂配得很不錯。
大表哥從頭帥到尾。電影最初有一點點,就一點點辣手摧花+暴力史的即視感,慢慢就拍成了不知什么玩意。最該激烈打斗或是驚悚時帶些刻意的喜感,配樂絲毫不對我胃口。看點僅是硬漢大表哥和偶爾的干脆粗暴動作戲。話說導演一定覺得自己很cult...
顏值爆表的一個片子,故事都成了次要的了,盡管最終不明不白的,但男主從頭帥到尾的這精神頭真是沒法給差評。故事就在塑造男主這個人物了,各方面完美,電影行至一個小時都很富有節(jié)奏,充滿懸念,充滿黑色幽默和復古的元素。之后便開始胡說八道了,結局更是裝大尾巴狼。
自翻自校自做海報,還不來夸我喵
#TIFF2014#今年最后一部midnight madness,劇情毫無邏輯但是一點都不重要,爽就好了。這是一個微笑著說im gonna kill you的魅力四射的psychopath的獨角戲,丹丹龍完全靠個人魅力支撐起了兩個小時的無厘頭,電影結束后我已拜倒在他的石榴裙下。
復古的味道很不錯
真的,看這片子就別在乎什么劇情了,瘦成一道閃電的大表哥還在賣力的耍帥賣肉,本來就是顏值爆表的一個人,編劇還一個勁兒的把他寫成無所不能的真男神,你小腦袋瓜里還在期望什么呢。大表哥的身份是個不錯的懸念,可惜中文片名劇透了一切,一旦解開了就只剩流水的槍戰(zhàn),不驚悚倒很喜劇?!铩铩?/p>
OMG what a freaking solid plot I can't believe this only got two stars on Netflix!
【A】多數(shù)人會把本片定位與NWR進行比較,同樣的“人偶型”男主,同樣囂張的光影與電子音樂,以及同樣孱弱的劇本設置。但與之不同的是,作為類型片的風格表達,亞當·溫加德做的更加嚴謹,更加內(nèi)斂。前三十分鐘展現(xiàn)的是平淡無奇的生活入侵,結合極度“愚蠢”的劇情走向,宛若一部用電影預算拍攝的高級AV。但穿插其中的每一段暴力戲都極富水準,由電子音樂生成的律動感,外加高度簡潔干練的剪輯,極富腔調(diào)。中段所逐漸揭露的驚悚元素所裹挾的能量,令人不禁想起《暴力史》。而第三幕從進入學校萬圣節(jié)迷宮開始就注定是滿分的存在:前半段鏡像迷宮宛如《猛龍過江》;而后半段的場景燃燒仿佛《魔女嘉莉》再現(xiàn),最后一鏡的設計更是如此。于是影片意圖終于展現(xiàn),把各種不同的優(yōu)質(zhì)類型片的氛圍與氣質(zhì)融入進電影本身的敘事語境中,可謂是一種高級的迷影情緒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