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父親故事。 無論是積極的還是痛苦的,它總是個人的,可以深刻地影響我們的身份和生活方向的核心。 肯德里克兄弟的《父親》是 WAR ROOM、OVERCOMER、FIREPROOF 和 COURAGEOUS 創(chuàng)作者的第一部紀錄片。 這部引人入勝的 電影以各種令人驚嘆的真實故事為特色,帶領所有年齡段的觀眾踏上一段鼓舞人心且感人至深的電影之旅。 為父親在當今社會中的角色提供全新的視角,向我展示父親邀請您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您如何看待您在世上的父親以及您個人與上帝的關系。
片子中的父親和我的父親一模一樣,在我考上大學后,以此為傲,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我身上。
上大學的時候,我的學費是助學貸款,生活費是已經畢業(yè)的姐姐提供的。
好在我的大學還不錯,是一所211,畢業(yè)后也進入了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有機會改變命運,從月薪五千到現(xiàn)在兩萬多。
父親還是那個父親,我卻再不是當初的我了,盡管今天的我依舊渺小,但我已經是父親眼中更高大的人。
現(xiàn)在也在理解父親了,他的學識和眼界決定了他只能通過賣苦力賺錢,除此之外他又有什么辦法呢?
他的缺陷,他沒有給我的教育,那些是他無力掌控的事情。他終究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人,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更何況是自己的父親。
余生讓自己變得更好,有更大的能力去照顧自己的親人,抓住每一個學習和鍛煉的機會,相信你終究會走出來的……
很多人看不懂這個紀錄片的。
從小在良好環(huán)境長大的人沒經歷過,所以看不懂,只會覺得這人怎么這么傻?
沒有閱歷的學生看不懂,還以為這是在宣揚“父愛”。可是是這樣嗎?我們僅僅是記錄一下苦難,并感嘆父愛的深沉嗎?
我能看懂,是因為我和這里的人有一樣的經歷,唯一的區(qū)別是我父母沒那么貧窮而已。當人陷于那樣的境況,是沒有時間去完善自己的心智的,而長期的心理重擔(父母為了自己花光了所有錢,所以所有責任全系于自己之上),以及心理重擔帶來的自卑感(因為父母為了自己花了所有錢,自己肩負所有的責任,所以自己除了保證活著以外,不能有任何其他需求,也配不上任何好東西【相反,唯一可以配得上的是垃圾桶里的垃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十分難以消除的,因為要重構自己的心智,重建自信是第一部。不知多少人,沒有走出這第一步,以至于畢生都沒能建立自己成熟和完整的人格。
父母的忌諱之一,就是在孩子面前,無限度地夸大自己的付出,并實際上將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我覺得這個操作可以稱之為“責任的乾坤挪移大法”。從這一點看,勝利的父親顯然是很不稱職的;但這種不稱職,顯然是貧窮與愚昧的成長背景帶來的智識之缺失所致。勝利學習通信專業(yè),他的父親卻不讓他碰電腦,這是很難以想象的,同因為智識之缺失。
所以勝利的父親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無私地盡力為勝利提供最好的條件,盡管仍然很差,但至少讓勝利上完了學;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述,他又是一個非常不稱職的父親,通過責任的乾坤大挪移,把所有壓力挪移給了勝利,造就了勝利極度自卑的、距離成熟有很大距離的人格;同時又把自己落后和錯誤的認知傳到勝利的腦中。
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和全盤繼承自不靠譜父輩的價值觀念和認知模式,決定了勝利至少開頭會很艱難。他的這幅模樣和我高中畢業(yè)以前一個樣,和我不同的是,他大學畢業(yè)時認知模式還是像dna一樣從父輩復制粘貼的,有點慘。我和他曾經也差不多。只不過很多年以來,我的認知模式基本是把父母帶過來的那一套連根刪了重寫的,這種rework的工作會讓我一生受益。
勝利真的很慘,他骨子里就認為,所有好東西跟他沒關系。當他找工作時,很可能因為懦弱和自卑的性格、滿臉寫滿的不自信而到處碰壁。
這么多年過去了,不知道紀錄片所記錄的勝利現(xiàn)在怎么樣了。
幾年以前,我寫了這樣一段話,來總結和激勵自己:
一定要做一個獨立自強的人。獨立自強是個人自由的基礎。只要獨立自強,同時該說不的時候,毫不含糊地說不,就完完全全可以擺脫控制。人格獨立了,自然說不的時候就是沒有任何顧慮的,同時自己再努把力,多幾分底氣,說不更加容易。思想上完全獨立,搭建自己的知識庫,遇到問題自己尋找解決方案;通過看書學習,搭建自己的觀念體系。完全自強,即便遇到最壞的情況,仍然確保可以自己抗住百分之二百的壓力而不抱怨,尋找利人利己的支持但是不去尋求任何其他人的安慰和幫助。不獨立自強,就不會有改變。
當然,想要思想上真正獨立自強,還要同時在經濟上獨立,有自己的個人財務思路,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自信。
愿勝利掙到錢以后,能明白這些道理,不要再用他父親面對他那樣,再去面對自己的孩子了;愿貧窮和愚昧能夠從人間徹底掃除。
貧窮就是貧窮,不值得被感謝。父親打工,家里開著小賣部,要不是孩子上大學,不至于貧困如此,但孩子上了大學掙得還沒有父親多。學校不僅是學校,還是公司,還是企業(yè)。高校現(xiàn)在是寬進寬出,你出錢,我出學歷,而知識,只是贈品。這是一部07年的電影,房價已經開始漲了,孩子這個收入這個性格這個家庭能買房嗎?能找到媳婦嗎?
出身家境造成勝利視野、能力、性格上的局限,這種局限成為他改變命運的阻礙,有點悲哀的宿命的感覺。。。
偉大的父愛,殘酷的人生
這就是國人對中國教育現(xiàn)狀誤解的悲劇
兒子寧愿撿瓶子也不去打工,可能是出于一種對于同社會、同他人接觸的恐懼吧……從閉塞的農村來到現(xiàn)代都市,周圍的一切是如此陌生而可怖,讓人無所適從。這種恐懼我也感同身受
打臉無數(shù)沒錢還要裝逼的人 是時候該醒了 現(xiàn)實就是這么殘酷
當我看到勝利一個月只有兩百塊錢生活費的時候,我震撼了,我跟他上大學的時間差不多,所在城市消費水平也不比西安高多少,但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大概是他的四到五倍。對勝利的父親,我同樣充滿敬意。
最后一段話
用音樂煽情過渡真是大敗筆,除此還不錯。尤其是選的拍攝對象,這個父親,非常好。
看完讓人覺得很懊惱,觀影過程中幾度欲關閉,可氣憤歸氣憤,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大部分愚蠢的人都是樸實的.
一個父親,打工,借錢,來資助兒子上大學讀書。兒子也省吃儉用,靠賣廢瓶子來補貼生活。但是當兒子大學畢業(yè),發(fā)現(xiàn)并不一定能比父親掙得多。。?,F(xiàn)實和生活是殘酷的。父親的形象樸實且真誠。但是作為紀錄片太過煽情。這讓紀錄片的紀錄價值和客觀性大打折扣
密密麻麻的一本欠賬,多少父親的血與汗。父親勝利都在努力。美國人讀大學還需要向父母伸手要學費嗎?根據(jù)沙利美和蓋洛普聯(lián)合作出的一項調查,父母平均所承擔的費用約占大學費用的48%,子女平均承擔的費用約占大學費用的33%,學生獲得獎學金費用約占大學費用的15%,也有3%的大學費用是由學生的親朋來提供的。
突然語噎。父愛不是有500萬給你100萬,而是節(jié)衣縮食的把賺的100元全都會給你。
除了音樂太煽以外,其他無可挑剔~
這么底層的人卻對社會對政黨充滿感恩與希望,是愚昧還是善良?
哭了?。。?/p>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總是無怨無悔從不計較
父親質樸 孩子低能
什么都說不出來,堵住了。
勝利告訴父親四級差20分過時,一起上課的同學的笑聲以及成績不夠好讀書也浪費錢的評價讓人心情復雜,父親的本子記著“雖然不是什么好學校,但有的人想考,他沒有考上,而你考上了?!?/p>
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