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東北淪陷期間,東北敖東城民間愛國志士王大頂追查一批即將流入民間的鴉片膏,入住到和平飯店內(nèi)。在飯店內(nèi)遇見了愛國海外歸僑醫(yī)學博士陳佳影。陳佳影在日本學醫(yī)期間,就已得知日本為加快侵華步伐,正在東北試驗細菌武器。為阻止日軍的細菌試驗,盡快找到生物細菌實驗室,陳佳影心懷民族大義發(fā)揮自己醫(yī)學專長積極配合敖東抗日游擊分隊尋找實驗室,無意間進入了和平飯店。而此時的和平飯店已經(jīng)被日本憲兵徹底包圍。王大頂和陳佳影為躲避日偽敵人的調(diào)查,萍水相逢的兩個年青人只好假扮成夫妻,并在和平飯店與敵人斗智斗勇。最終,王大頂和陳佳影憑借著自身的智慧和勇氣,配合敖東抗日游擊分隊成功的查出了日本人隱藏在飯店內(nèi)的秘密并一舉搗毀了細菌實驗室。
昨天(中秋節(jié))重溫的這部《和平飯店》還真是挺好看的,拍得很浪漫,也許到了我這個年齡才更能懂得什么叫羅曼蒂克,那不是玫瑰的堆砌,而是一種對愛的勇氣。放投影能把演員的表情看得更清楚,葉童演得太好了,這首彭玲的《完全因你》是我在初中就聽過的金曲,彭玲的聲音非常好聽,想想當年還是聽了不少好歌的,雖然電影當年沒有看過,不過現(xiàn)在看也不晚哈哈哈。 我看影評說《和平飯店》是一部典型的英雄主義電影,你怎樣定義英雄主義?我不知道現(xiàn)代的人看的電影里面怎樣在重塑這個概念,讓我們回到古希臘哲學家的年代,那個盛行荷馬史詩的年代,柏拉圖從詞源學上解釋英雄這個詞里面,包含著“愛神”這個詞,沒有愛就沒有英雄,沒有愛就沒有勇氣,所有其實真正的英雄電影里面是需要一點愛情的,需要一點個人主義,需要一點浪漫,這不叫“小情小愛”,這叫英雄本色。
昨天晚上我們和兩個年輕朋友看完電影通宵聊天,很久沒有這么盡興了,仿佛年輕了十歲。年輕時候多么期待能夠有敞開心靈的對話,但是同齡學生之間很少可以坦誠相待。我說我高中坐了三年牢,因為我基本上理科學習不算非??炭?,所以到了重點高中覺得里面沒有一個學生是正常人,都是優(yōu)等生嘛,我覺得他們既變態(tài)又壓抑又沒有自我價值,但是他們自己感覺不到,即便現(xiàn)在說也沒有人相信我,回頭看看,我還是覺得我當年的感覺是對的??纯疵媲斑@些獨立的年輕人,聽她們講 fuck you money 和“獨立門戶”,才能擺脫高中給我的人生造成的疑惑和陰影。追求“卓越”真的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會把人變得非常油膩,我想要的純真在我讀的高中就已經(jīng)幾乎消失無蹤。畢竟還是老了,睡了一整天才緩過神來,不過心情還是非常nice!
看《和平飯店》時,總會想起古龍。
倒也不是具體想起些什么,十年前高中看的古龍,到現(xiàn)在大概只記得了幾個書的書名,情節(jié)幾乎都是忘光光。但是看過古龍的書的那種感覺,印下來了,就很難忘掉。
《和平飯店》里,有那種感覺。
而且,雖然想不起來,但是看的時候我就確信,古龍的書里,一定有《和平飯店》的類似設(shè)定。
看完后隨手一查,果然。
這部電影的靈感,據(jù)說就是導(dǎo)演韋家輝從《圓月彎刀》里得來的,而“和平飯店”這類的設(shè)定,既有點像《圓月彎刀》的忘憂島,也有點像《絕代雙驕》的惡人谷。
不過最類似的,還是《疾速追殺》里面的大陸酒店。
所以,先不說古龍,也不說情節(jié),先來說說,這個奇特的和平飯店吧。
和平飯店,簡單的說,是一個“絕對安全的庇護所”。
進了我的地,不管你之前如何,就是安全的,在我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沒人敢動你。
相對的,出了我的地盤,那你再如何,是生是死,也與我無關(guān)。
這樣一個類似于烏托邦的地方,維持起來,自然是不容易。
首先需要的,便是“暴力”。
絕對的和平,絕對的安全,自然是需要絕對的暴力才可以維持。
沒有武力支持,你說你是和平飯店,誰理你?
所以江湖中誰最有資格維持這樣的和平飯店?自然就是江湖最大的幫會了,說起來江湖大派做這種和平飯店,不僅可以博個好名聲,同時還是創(chuàng)收的不錯手段,拿錢買命,坐地起價。再來點配套服務(wù),簡直可以躺著數(shù)錢。
然而總覺得不太對,既然生意這么好,也沒見哪個江湖大派這么玩過???
這就牽扯到和平飯店設(shè)定的第二個關(guān)鍵了,立場。
江湖大派,必定深陷于江湖的紛爭中,弄這么個地方,對頭來了,你庇護不庇護?
兩方火并,正殺到興起,結(jié)果對方跑自己家的飯店來了,得嘞,咱還是撤吧。
可能么?
所以和平飯店,必定要保持著和江湖的距離,嚴守中立,才能真正擔起這個“和平”之名。
不偏不倚,遠離恩怨,人家才真信你這個“和平”的招牌,客人才會來,仇人才不上門;屁股稍微坐歪一點,瞬間就會被江湖中的血雨腥風給卷了。
道理很簡單,你若是對客人有了惻隱之心,伸出援手,就等于站了一邊,那你就已經(jīng)進入到江湖的恩怨中了,授人以柄,就別怪刀斧手伺候。
而且這其中還有個“公平”的問題。
你替客戶A出頭了,替客戶B出不出頭呢?客戶C,客戶D呢?
你說你為客戶A出頭的動機是保護弱者主持正義,那你收留殺人犯B,詐騙犯C,又是為了啥?受害者在你門口呼吁正義,你咋就無動于衷了?
一旦憑主觀的好惡突破立場的中立,那么整個體系就會無可避免的走向崩潰。
暴力有了,立場正了,最后,還得有“邊界”。
和平飯店只能是個飯店,地方就那么大,房間就那么多,能庇護的人也有數(shù)。江湖的主基調(diào)還是打打殺殺,你砍我我砍你,輸了活著走到和平飯店算你本事。等你出來冒頭就是一刀。
和平飯店的招牌立起來了,邊界劃定了,宵小們自然是不太敢在違法的邊緣試探??墒侨绻推斤埖曜约鹤餮?,還想著擴張什么的,江湖上的大佬可不那么容易答應(yīng)。
江湖上都是和平飯店,也就沒有江湖了,那叫法制社會。
表面上看起來,和平飯店在江湖之外,實際上,和平飯店卻是完全依托于江湖才可以存活的。
這一課高中我學過,叫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
既然知道了維持一家和平飯店的三根支柱,那么要摧毀它,其實就是怎樣破壞掉這三根支柱。
暴力是最不必要擔心的,和平飯店安身是靠暴力,但是立命卻不是。畢竟如果單純只有暴力,那和其他的江湖門派就沒有分別了。
就算有著絕對凌駕于和平飯店之上的暴力,直接將它夷平,若是師出無名,也只會被江湖視為奸惡之徒,貽人口實,早晚也會被別人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誅滅。
而如果從立場和邊界突破,只要引誘他犯一次錯,即使自己不出手,他中立的立場已失,失去根本,也就不是“和平飯店”了。
最堅固的堡壘,從來都是從內(nèi)部攻破的。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所以要搞定發(fā)哥的和平飯店,先要搞定發(fā)哥的平和之心。
先讓他動心,再讓他出手,這個事,就穩(wěn)了。
這就是葉童飾演的阿曼的作用。
電影中,阿曼是仇家為發(fā)哥設(shè)下的一個誘餌,發(fā)哥為她破界,仇家以此為借口,向和平飯店宣戰(zhàn)。
發(fā)哥本來已經(jīng)放下屠刀,卻又不得不為愛而戰(zhàn),被他庇護過的人們?nèi)急硹壛怂?,最后還是阿曼為愛而回,發(fā)哥奮力一搏,殺光仇家,最終死在了阿曼的懷里。而和平飯店也因此煙消云散,成為了江湖中逝去的傳說。
電影當然贊頌的是發(fā)哥的人性,贊頌他的個人英雄主義,贊頌阿曼的良心發(fā)現(xiàn),譴責眾人最后關(guān)頭的背棄。
但是……總覺得有點不對勁。
說到底,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就在于,發(fā)哥破了自己立的規(guī)矩,和平飯店不再嚴守中立,有了立場,就等于又卷入了江湖中。
而轉(zhuǎn)折再怎么找借口,再怎么歸罪于阿曼和反派,你也不能否認,這是他的主動選擇,他在打破規(guī)矩的時候,就應(yīng)該明白自己要承受的后果。
為了增加發(fā)哥行動的正義性,影片最后把阿曼的出現(xiàn)歸因于反派的陰謀,由此與10年前的屠殺聯(lián)系,營造出一種輪回宿命之感。
但是生硬的地方在于,10年前發(fā)哥陷入的背叛和絕地,他自己不能左右,10年后他的背叛和絕地,是自己決定導(dǎo)致的。
即便阿曼和反派只是單純的仇家關(guān)系,沒有陰謀,影片的敘事其實一點也不受影響,只是那樣就太容易暴露“自作自受”這個邏輯,從而削弱影片的立場。
但是吃瓜群眾可不管這些,在和平飯店的住戶們看來,阿曼是不是誘餌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板為她破戒了。
雖然影片前半部分通過聚餐啊,賭博啊,把和平飯店粉飾出一副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但是稍微一思考就會知道,房客和老板,本質(zhì)上還是契約關(guān)系。
阿曼是你的房客,今天你為阿曼出頭,明天胖嬸的仇家來,你為她出不出頭?后天瞎子的仇家來,你為他出不出頭?
和平飯店的規(guī)矩就是不為房客出頭,當你老板出頭的那一刻,和平飯店就已經(jīng)消失了。
而房客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本來就是來飯店尋求和平,遠離江湖的,并且(應(yīng)當)已經(jīng)付出了相應(yīng)的代價,如果和平飯店違反了自己中立立場,再次卷入江湖,那么他們的離開,也無可厚非。
為了彌補漏洞,影片盡量黑化反派,不僅給阿曼套了個陰謀,也讓反派出爾反爾,不由分說的屠殺房客。為的是讓他們的出走更像是一場集體的“背叛”。
可是提前看到和平飯店已經(jīng)變質(zhì),因而出走的那些房客,又作何解釋呢?
眾叛親離后,發(fā)哥無奈的說“為什么不能再相信我一次呢?”
可是是你,先背叛了相信你的人們啊。
無論影片怎么堅定立場,敘事,宣揚愛和人性,都掩蓋不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這個清晰的邏輯鏈條,從而引發(fā)一種觀感的別扭。
影片上映于1995年,是發(fā)哥去往好萊塢前的最后一部香港電影。
之后發(fā)哥在好萊塢也拍了幾部片子,不溫不火。而港片在90年代就已經(jīng)顯出頹勢,進入21世紀更是在資本,人才的重重壓力下,一片衰敗之象。
這樣回首,《和平飯店》有一點預(yù)言的味道。電影中的和平飯店就像是曾經(jīng)的香港電影,遺世而獨立,卻又空前強大。
然而終究是昨日黃花,獨力難支,無論是孤膽英雄,還是世外桃源,最終只能消散于愛恨交織,波譎云詭的江湖之中了。
韋家輝 導(dǎo)演處女作《和平飯店》
Peace Hotel
《和平飯店》是韋家輝執(zhí)導(dǎo),周潤發(fā)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殺人王(周潤發(fā) 飾),傳聞他十年前,被兄弟背叛他一氣之下殺光了堂口里的所有人,他從此立刀為界開了一家和平飯店 并且宣稱和平飯店是一個“避難所”,只要進來住宿的人,無論他得罪了什么幫派,都不許前來挑釁生事,但不保證離開后的安全。歌女阿曼(葉童 飾)的到來打破了這個江湖規(guī)矩,開始了新的冒險。
《和平飯店》在內(nèi)地上映時易名為“老板的故事”,本片是香港年輕導(dǎo)演韋家輝的大銀幕處女作,初執(zhí)導(dǎo)筒的他在這部電影中融進了很多復(fù)雜和沉重的意念,這使影片呈現(xiàn)出一種悲愴的魅力。然而,這部帶有導(dǎo)演濃烈的個人風格的電影卻遭到了票房上的慘敗。周潤發(fā)對此的看法是:“電影有自己的風格沒關(guān)系,但也要有觀眾喜歡的故事。太自我的電影可能會失去大量觀眾?!薄逗推斤埖辍分械摹皻⑷送醢⑵健笔侵軡櫚l(fā)香港時期的最后一個英雄角色,它為周潤發(fā)的香港“英雄片”時代劃上了一個句號。
《和平飯店》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當年在金像獎上顆粒無收。許多年以后再回頭看這1995年的片子,它已不能不成為一個符號。一個終結(jié)香港英雄電影黃金時代的符號,現(xiàn)在再看起這部片子來,令人不勝唏噓。
相當棒,尤其是葉童。不過,希望大家注意一個叫魯芬的配角。
我終于走過了上海看到了和平飯店
韋家輝作為編劇導(dǎo)演的一部獨立作品,也是他與杜琪峰組建銀河映像之前的力作,事實證明,韋不但是香港最好的編劇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導(dǎo)演。此片的個人主義風格極為強烈,氣質(zhì)獨樹一幟,從故事的內(nèi)容來看,可稱為一個有著典型武俠江湖內(nèi)核的英雄主義悲劇,影片小說感十足,從文風來講很有古龍的意境,而在攝影上的手法,更是相當與眾不同,堪稱驚艷,另外片中恰到好處的一首插曲,也升華了劇情在關(guān)鍵時刻對于觀眾的刺激,令人共鳴感很強,此曲最終也成為經(jīng)典。至于演員們,發(fā)哥的帥與風流倜儻自不用多說,而將人物本身自身經(jīng)歷背后的故事感與內(nèi)心的情感充分表現(xiàn)出來,才是他真正的高水準所在,葉童則充分說明了一個好演員的標準,無論風情萬種還是粗魯?shù)笮U,她都能完美駕馭,佩服。這部電影從發(fā)行時間到故事內(nèi)容,現(xiàn)在來看都像是一個時代的寓言。
這是發(fā)哥方面準備進軍好萊塢之前的最后一部港片。但是,帥氣依然的他不知道為啥這部片子去遭遇了滑鐵盧。大概預(yù)示了他并不適合去好萊塢吧!
故事挺擰巴的,如果要突出和平飯店這樣一個遠離紛爭的烏托邦,至少應(yīng)該把其中的規(guī)則講得更深入一點。另外,我有理由猜測,因為這個故事是周潤發(fā)寫的,所以是不是用來“整”葉童的,片中把她拍得那么美但又那么受罪,兩人之間的情感推進也稍微有點突兀。整個故事風個性蠻強的,華語西部片這個類型設(shè)定也不錯,但是把一個從概念上相當浪漫宏大的故事給拍得小家子氣了,不是特別喜歡。
葉童唱歌的時候是那樣的美艷絕倫,那一刻,從幼時就橫亙在我心底的許仙形象終于悄無聲息的離去了。
葉童美起來也是無可挑剔的,有著那一絲野勁,發(fā)哥依舊算是本色出演吧,這一部也是經(jīng)典的作品,十年前的一幕,十年之後再次重演,祇不過這次結(jié)局有所不同,而換回來的一切,又有什麼可以留戀?
1995年,香港最后一個浪子周潤發(fā)。以及煙視媚行的葉童(她大概是HK最被浪費掉的天才女演員之一)、驚鴻一瞥的吳倩蓮。有些尚未開始,有些已然結(jié)束。
不錯,不過我始終覺得它本可以拍成一部更大氣的英雄傳奇~~
劇情上有部分邏輯不是很清晰,不過發(fā)哥和葉童精彩的演繹扳回了不少分數(shù),成為港片中具有西部氣息的作品。尤為難得的是葉童的這個角色,人設(shè)復(fù)雜,但是葉童對這個角色的詮釋向人們展示了她精湛的表演功力。
葉童在里面相當有風情!跟許仙完全不是一個人的感覺,這就是好演員能做到的吧
和平飯店無疑象徵著一個烏托邦的存在,整個故事的時代背景設(shè)定在民國初期,一種亂世下的荒涼和殘忍,馬賊和土匪滋擾,而政府形同虛設(shè),和平飯店無疑成了武陵人的桃源之所,有著內(nèi)在的運作機制和權(quán)力構(gòu)架,但是這樣一個大西洋城依舊抵擋不了外部現(xiàn)實的衝擊和魅惑,“老闆”的身死宣告了寓言的徹底破產(chǎn)。
影片里描寫殺人王的鏡頭還好,葉童那部分很不看好。。而且布局有些唐突。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色調(diào),典型的香港90年代初的電影風格。應(yīng)該可以更好的片子,唉
周潤發(fā)真是華語影壇獨特的存在,自帶高人一等的霸氣瀟灑,但溫柔幽默起來又特別親切迷人。這個老板的角色只能他演才合理。葉童初看一般,但越看越媚,有一股特別的風塵美。這個故事確實寓言味兒很重,也可以如一些人理解的是隱喻了香港電影乃至香港的未來。金盆洗手的殺人王決定建立一個庇佑逃命者的和平場所,沒有比這更荒誕更瀟灑的了。但也確如影評所說,這個故事里有無可避免的矛盾。為女人破例只是對于女人來說很感動,而對于老板自己的信條是違背,對于其他住客是毀約。反派就是要毀掉老板在均衡中搭建的幻夢,盡管他被殺了,但他的計劃卻是成功了。老板本無責任,但既然主動擔責,那么毀約就等于殺人。所有人都因他的沖動而死。而導(dǎo)演又極力想美化老板的過錯,又想塑造鐵漢柔情,終究格局是低了。PS:動作設(shè)計極差,就是亂砍加亂晃。
發(fā)哥去好萊塢之前最后一部大片,真是英姿颯爽不減當年。鮮有的港片里西部片的風格+情場仇殺,刷新了一次香港黑幫片。不足的地方是不夠深入也不夠大氣,浪費了這么好的演員。7.6
今天看其實男主就是個有嚴重性格缺陷的英雄,始于美人死于美人兒。而且一生在江湖規(guī)則的死循環(huán)里繞不出,殺人王為了贖罪和結(jié)束殺戮而建立和平飯店,結(jié)果悖謬的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95年啊,然后香港的江湖就死了。真是預(yù)言。。。
韋家輝的自編自導(dǎo),吳宇森的監(jiān)制,銀河映像的前身啊,最特別果個配樂,一聽就銀河風格十足,發(fā)哥又一個標志性角色,“殺人王“的眼神,“殺人王”的氣概。"殺人王"終究不是“殺人狂”,只是討厭了會背叛的和虛偽的人,對身邊的人徹徹底底的失望,但幸運,小曼的出現(xiàn)還是令他感到最后一點溫暖
葉童的一頭長卷發(fā)和鮮紅的嘴唇真是要了我的命!不管有多少人說她長得怪,長得丑,但我就是喜歡。我媽很早以前就夸她美,我和我媽在對女人的審美還是比較一致的。男人的話就算了。。。不是一路的。。。女人不一定要有漂亮臉蛋,但一定要媚,媚到骨子里的那種。我愛濃艷的妝,就像化不開的情一樣
許文強把許仙殺死啦,哈哈
勉強兩分。周潤發(fā)是軍閥的兒子,生活在暴力里,以暴力成名,最后憑暴力建和平飯店(邊界清晰猶如一個小王國),從前被他殺的人和飯店里的住客,都是些為暴力所操控生死的庸眾。而匪幫頭目(昔日周潤發(fā)小弟)誘使他破壞規(guī)矩,則是江湖神話系統(tǒng)的一環(huán),本片在兩個層面上揭發(fā)國家與江湖的冷漠與荒誕,結(jié)構(gòu)性的循環(huán)往復(fù)又增添了一份宿命的悲劇論調(diào)(兩個女人唱歌的并列,打葉童耳光和打周潤發(fā)耳光等等),但這些抒發(fā)沒什么時代背景,更多是韋家輝個人趣味的演示吧。制作上可以說很操蛋了,全片像是舞臺劇,那些令人作嘔的動作場面全靠細碎的剪輯來糊弄人,95年還這么干,港片的臉都被你丟盡了,沒錢咱別拍好么?葉童前期的角色討人嫌,滿嘴謊話做事無底線,一點不可愛,盡管這角色讓我想起《豪情四?!?,但韋家輝怎么可能拍得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