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追尋硯道
宋朝是文人氣息很濃的朝代,文人自然離不開文房四寶。劇中圍繞天下四大名硯之一的“端硯”,表現(xiàn)了主人公蕭飛從浪蕩少年終成一代大師的傳奇經(jīng)歷,演繹出一個制硯世家?guī)状说谋瘹g離合。國仇家恨交織在一起,劇情設(shè)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入情入理,給人極強的歷史感。
最后一個鏡頭蕭飛一襲白衣背山迎風而立,身后是徒弟們席地而坐埋頭刻硯,大師風范畢現(xiàn)無遺。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他今生最愛的兩個人一個遠嫁遼國,一個為他而死,而他也獲得了“天下第一硯匠”的美名,重振了父親的即墨齋并將之發(fā)揚光大,他身邊還有一個死心塌地的三弟楊烽。他擁有了很多,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他被自己的兄弟和一心復仇的姑姑陷害,多次下獄,險些喪命,最終失去了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機會。在囚車中他與公主擦身而過,一別就是永訣,生生的被命運之手分開,那該是怎樣的痛。而菊伴為了給他采石不幸遇難,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使他既感動又心痛,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無可挽回。最后他獻上的那方天下第一硯和在朝上說的那番話,有沒有蓉蓉和菊伴的影子?
他最快樂的應該有兩個時期吧,一個是他年少輕狂的時候,他和樂非凡、楊烽、卓玉兒四人游山玩水,無限逍遙自在。玉兒悄悄喜歡上了蕭飛,可她卻走不進蕭飛的心,樂非凡則喜歡上了玉兒,做著才子佳人的相思夢。再就是他和蓉蓉、菊伴三人同舟的日子了吧。當他在山洞里知道蓉蓉的真實身份后,徹底打消了疑慮,二人由此陷入愛河。河岸楊柳中,一葉扁舟從碧綠的江水中緩緩劃出,風景如畫,猶如世外桃源。菊伴在船頭劃船,默默地看著他和蓉蓉,心里頭竟然沒有嫉妒,反而歡喜。而他是不是也感到與蓉蓉在一起和與玉兒不一樣呢?玉兒知書達理,善解人意,讓人不自覺地正襟危坐,而蓉蓉調(diào)皮可愛,聰明伶俐,讓人想自由地張開手臂,來個深呼吸。一帆漁影西江上,多么美好的時光啊。真想這船就劃入桃花源中,再也不要劃出來了。
而大名鼎鼎的包拯、公孫策和展昭在劇中破假硯案的過程也為本劇添上了幾分推理劇色彩,與即墨齋一眾人虛實相生,有別于以往開封府包青天的形象,再現(xiàn)了包拯早期在端州為官的經(jīng)歷。整個劇中對制硯的各道工序通過蕭飛的拜師學藝進行了一一展示,最后蕭飛總結(jié)出的“硯道”的真諦也很勵志啊,“為硯之道,硯乃研,乃研墨、研志、研藝術(shù)、研人生,一方硯臺里包含著人生種種,不用心去造硯,硯便沒有靈魂,人也沒有靈氣?!笨磥硗嫖镆膊⒉灰欢ň蜁手?,關(guān)鍵在于每個人的胸懷和氣度。常言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同樣,烹小鮮也必須拿出治大國的功夫才能臻于化境,不是嗎?
2 ) 穿插在端硯文化里的愛恨情長
不記得多大的時候看的這部電視劇了,雖然故事里的愛恨情長電視劇里演練了千百遍了,可是穿插在古文化的文房四寶里的貌似還真的不多。
故事雖然不熱血燃情但也是青春勵志的,通過蕭飛從不學無術(shù)的紈绔子弟,到學成為刻硯大師的種種經(jīng)歷,在講述人物在起伏跌宕的命運下成長為堅忍卓絕的獨當一面的大師的故事中,把硯文化的文化知識、采石到成品中的精髓“精研細磨”娓娓道來。
局里面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菊伴,不知道是因為她身患啞疾卻依然溫柔善良,還是因為她對蕭飛不離不棄,始終默默溫情陪伴,更可能是她最終為了幫蕭飛采石刻硯而死在母親為蕭飛設(shè)置的陷阱下。。。。菊伴是我看這部劇的意難平。唉,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蕭飛不愛她怪不到蕭飛身上,可真的好心疼美麗善良的菊伴啊
挺好的劇為啥這么冷門
一部有關(guān)男主成長心路與有一可愛天真的兄弟和一心只為你的紅顏??蓯壑俗杂煽蓯壑?,可恨之人自由可憐之處。
當時是被主題曲“明月光”吸引的,到現(xiàn)在記得的依然是“明月光”與菊伴。輕甜嗓音娓娓道來的菊伴細膩溫婉的感情
很喜歡主題曲跟里面那個菊伴。
補 大概是很小眾的初中記憶。主題曲迷之好聽,喜歡里面的角色菊伴,查了一下演員現(xiàn)在是日本櫻組的靈魂人物并且渴望進軍紅白,不太懂求科普…
我很喜歡里面的菊伴啊。
主題曲太好聽了,陳曉東太帥
好看,感人
劇情很樸素,但是挺感人的。這種有關(guān)地方特色文化的劇真的少了。我們那個年代的劇東西比較實在。
一帆漁影西江上
很多年前看追的劇,這么多年一直記得,劇里的歌《明月光》一直在聽!當年看的時候就很可惜菊伴,如果沒有死去,男主會不會接受她。
看了后十幾集
一生得此一兄弟一紅顏,復欲何求?
令人作嘔的邏輯和表演
很用心的電視劇
小時候用碟機看的,講硯臺的劇挺特別,印象挺深刻的
大學初期無聊租碟用電腦看的。當時還是被小小感動了一下下,雖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尷尬。
06年的劇,現(xiàn)在看,有點……看的莫名其妙
菊伴最后死了 好難過的說。。
這部片子不錯,除了翁虹有點變態(tài)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