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下》的時空建構
初看《地下》,覺得是一片混亂的政治問題。但再次觀摩這個影片,卻發(fā)現(xiàn)實則包含了很多元素,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文化上,亦或是對於電影技術與拍片模式的探索上。
這是一部充斥著酒精、槍聲的影片,是一部濃縮了前南斯拉夫人巨變的心靈史。而正如導演庫斯圖裡卡為這部影片的命名《地下》一樣,導演也為貫穿始終的地下時空進行了一次完美的構建。
我們印象里的“地下”是黑暗、潮濕的象徵,而影片中除了表達這幾個表層的含義之外,還表達了一種虛幻、欺騙與混噸的狀態(tài)。而我認為導演用了這麼一個大的可以表現(xiàn)荒誕的元素----地下,實在是一種精心的構思。
地窖一般與地下通道向連接,近年基本上升為“謊言”的符號。這個時期的整個南斯拉夫是一片混亂的局勢,導演就直接用“地下”時間做了一個與同時期南斯拉夫真實地上時期的平行時期;而我認為,導演構建的地下空間也是地上空間的濃縮,只不過是這兩個空間進行著不同的事情,上演著不同的故事而已。
四年之后,侵略者被趕走了,南斯拉夫解放,馬高沒有將這個消息告訴生活在地窖里的人,而是以各種手段讓他們相信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告訴他們報國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地窖里為“革命”繼續(xù)制造槍炮??v使很多人認為這是馬高對於人類最大的欺騙,但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導演借馬高,來為地下全部的人製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黑仔是他的好朋友,歷盡千辛把他從法西斯軍隊里救出來,不會對他有一絲的加害之心,所以在他考慮,他覺得人們在地下生活了這麼多年,已經(jīng)不再適應地上的生活,人們癡迷于地下群居共同勞作共同享受樂趣的精神家園,這未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在地下生活了幾十年,借一只猴子的一次失誤,人們脫離了底下的生存環(huán)境,但是到了地面之后,人們卻開始懷念地下的生活。地面上的一切,與他們幾十年前躲入地下時沒有什么兩樣。這也充分證明了馬高的可取之處。
我一直認為導演用《地下》來命名且構建了這麼大的一個地下時空,是為了和地上的時空做一個全面對比,若說對比,倒不如說是對地上時空的諷刺和反襯,無論從人數(shù)上,人員成份上,還是從事的事情與從事的熱情上。一直覺得地下的人們有一種地上人們沒有的激情與凝聚力,所有的集體主義在地下這個空間里得到完美地體現(xiàn):集體打造兵器,集體循環(huán)地用水以及人們集體對於“革命”的信仰背誦圣經(jīng)。
人類的命運總是在不斷循環(huán)相通著,就像是這地下一樣,有不同的通道,但是人們可以在底下道道相通,我寧愿祝福他們可以永遠在地下生活。
2 ) 荒誕的編年史
電視劇版保持了電影大部分的故事情節(jié),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劇情。雖然沒有電影版剪輯那么緊湊。但在年代背景和歷史變遷上交代的更清晰了。
每集都是導演庫斯圖里卡標志性的吉普賽風格配樂,幾集下來耳膜著實有點夠不了。戰(zhàn)爭,流浪,婚禮,混亂,等等我們在其各種電影里看到的劇情元素都一一在此劇中呈現(xiàn)。
故事的發(fā)展也以一個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為主線,雖然主角就幾個但通過幾個主角的命運起伏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那個世界局勢動蕩的政治年代。
最后主角一個一個死去,似乎沒有人可以逃脫命運的嘲弄。只剩導演最我們留下最后一點念想,在另一個空間,主角們又快樂的生活在一起,繼續(xù)歡歌熱舞。
這部作品雖然看上去并不精致,敘述也不夠嚴謹。但作為回顧曾經(jīng)的南斯拉夫影視作品,該劇可以算得上是史詩之作,像一部編年史一般。荒誕詼諧中你能真實看到歷史的變遷。
可以看做是320分鐘導演剪輯版的電影版,情節(jié)補充比較多,也更加荒誕。
從前有個地方叫南斯拉夫,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永遠沒有結尾。
電影版的地下只剪了20年后的部分,電視版的地下剪輯了更多的地下生活內(nèi)容。電影版本是載歌載舞的南斯拉夫文化。電視版本是充斥黑暗之后的黎明破曉。我想說電影版和電視版是地上地下的硬照。不過不是很推薦電視版,確實很難找到資源,而且資源清晰度也很低。其他的過渡劇情也有一些增加,讓電影版本更加連貫,可是卻也使得電影版本的情緒變低。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苦難的傷痛
看電影版的時候我根本什么都沒看懂只留下了癲狂 史詩 魔幻這些膚淺的印象 用個體經(jīng)驗表達集體主義 甚至連我這個毫無民族榮譽感的人都感受到了失去祖國是多么悲傷 電視版每一個人物的塑造 命運線的脈絡都非常清晰 尤其是馬爾科的弟弟伊萬 前三集我都不清楚這個角色的作用 但實際上他是最重要的角色 他代表每一個善良無辜老實的南斯拉夫人 在地下生活了20年 重見天日卻被德國人抓進精神病院作為戰(zhàn)爭受害者的標本 30年后想要逃回祖國卻被告知南斯拉夫已經(jīng)沒有了 而他視為英雄的哥哥實際上是個罪犯 最后他打死了自己的親哥哥 這一次上吊沒人救他 除此之外每一個主角的結局都是死亡 死去之后又再次相遇 在陽光下沒有怨恨只有狂歡 慶祝 和原諒 他們建起紅色屋頂?shù)姆孔?給孩子講一個童話般的故事 故事的開頭是 從前 有一個國家…
2022.04.01:前幾天決定重溫一遍曾經(jīng)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大銀幕觀看過的《地下》,發(fā)現(xiàn)上映日期是1995-04-01(南斯拉夫),就特地在愚人節(jié)這天觀影了。對南斯拉夫歷史背景的不了解有影響我對影片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不過在再接再厲觀看了保留很多刪減情節(jié)畫面的《地下 (電視版)》之后,對劇情的來龍去脈也便有了更清楚的認識?!?“我們在這建新房子…有紅色的屋檐,煙囪上有鳥窩…寬敞的大門來迎接客人,我們感激養(yǎng)育我們的土地,溫暖我們的太陽,讓人想起綠色家園的草地…帶著悲痛和喜悅,我們永遠記住祖國。我們將告訴孩子許多故事,有著童話般的開始…從前,有一個國家……”
草,標錯地方了。影評在電影版那里??。
電視劇第一。庫斯圖里卡詮釋了什么叫才華
"A war is no war until the brother kills his brother."
相當不錯。拋棄了電影時長的窠臼后,反倒更加有力量了。每一場戲的節(jié)奏、人物的動機都非常對。如果說電影版是一場鬧劇,那電視劇版更像是真正的史詩。以及,里面對前南斯拉夫執(zhí)政黨黑的可真厲害啊哈哈哈。
我看過電影的tag里有制片國家,于是我現(xiàn)在標記了一部滋養(yǎng)出如此牛逼片子、如今卻早已不存在的國家名字。
始終是美好的回憶。
鬧鬧哄哄煩人至極,犯傻的角色們讓人感覺似乎南斯拉夫所有人都是神經(jīng)病,直到第四集,姐弟的陰陽相隔,夫妻間的步步逼迫,最后又敗給了結尾,該隱發(fā)了瘋地揮舞拐杖,著火的輪椅圍著倒立的耶穌不停的轉(zhuǎn),所有的人從水中出來在遠離大陸的烏托之邦擱置一切恩怨載歌載舞,悲愴和笑聲融在一起。
終于看完了這部5小時加長版,相比公映版多了不少重要細節(jié),其中一些地方與電影版差別很大,比如德國軍官弗朗茨其實沒有死,戰(zhàn)后化身為猶太人再度發(fā)家了…… 如今南斯拉夫已經(jīng)不存在,所以這片在我看來可以說是理直氣壯地說是南斯拉夫最好的二戰(zhàn)片、沒有“之一”了。 感謝快刀和云裳翻譯字幕。
從前有一個國家......2018年2月看了電影,兩年后再看電視劇版,電影和電視劇都是滿分作品,如果可以再加一星的話,對于偉大的作品都不過分。在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小說中,馬爾克斯是王者,他的《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國家哥倫比亞或者是拉丁美洲的民族史,或者說是人類的寓言也不為過。而在魔幻現(xiàn)實主義藝術電影這一領地,庫斯圖里卡是王者,他的《地下》就是南斯拉夫的民族史,不過這個國家已經(jīng)從世界地圖上被永遠抹去了。看完這個電影或電視劇都會令你對人性深深產(chǎn)生懷疑,特別是對于喜歡玩弄政治的人。你知道生活中充滿了謊言,很多人的謊言是赤裸裸的,根本不用大腦去思考用屁股就能知道,然而你沒有揭穿,你沒有揭穿是因為這個人并非十惡不赦,他并沒有欺騙和傷害你太深,或者,你跟他的聯(lián)結很淺,可以輕易的從你記憶中抹去。
320min電視版,瘋癲的另一個名字是庫斯圖里卡。1、影片采用拉美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通過三位主人公傳奇般的人生影射至南斯拉夫的整個當代史,以自身于(已逝)南斯拉夫民族的復雜情感作出審視及深切追思(相比公映版,擴增時長的本片在敘事鋪陳和懸念設置方面都顯得較為精巧,各種意象與細節(jié)的呼應更是不勝枚舉。段落間的過渡借由歷史畫面的原景重現(xiàn),伊文和猩猩在作為人民群眾的信念象征而貫穿始終的同時,亦起到推動敘事進展的重要作用)。2、閣樓刑訊模擬長鏡&圖奇頻逝旋轉(zhuǎn)超現(xiàn)實。3、在真相被蒙蔽的世界里永遠望不見藍天,而那些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寄托已然坍塌的人們唯有哀嘆。結尾的集體式狂歡一如華美瑰夢,像是德國的《故鄉(xiāng)》編年史般,所有人物沐浴重生,我們仿佛都不曾到來這現(xiàn)實。我們將告訴孩子許多故事:"從前有一個國家,其首都是貝爾格萊德。"
???????????????????????????比167min主要多了戰(zhàn)時搶火車,馬可走私槍支,馬可和娜塔莉的強奸戲,弟弟的作用和死亡,黑仔也是被抓起來了,短版本有些地方確實沒頭沒尾的。
對電影版太熟,看這個有奇效。更豐滿,卻不顯得冗長。
有年頭的東西還是需要點時間進入情境,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得有那個閑情逸致
荒誕派經(jīng)典之作。5個多小時是有點太長了,有些荒誕段落顯得有點過度無厘頭和拖沓,沒看短的那個,估計剪輯完其實效果更好。前幾個小時幾乎把我笑岔氣,滿地打滾;最後半小時我卻哭得跟個瘋子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