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累了一天回家看個電視劇,是想找點樂趣,不是給自己添堵。
我就很奇怪,我看某些國家或者地區(qū)的劇集,很少有整個一集都讓人心里覺得痛苦的情節(jié),但這種情況卻在大陸家庭劇中頻頻出現(xiàn)。
今天回來,看了下第一集,看完之后我知道,為了自己接下來十幾天的心情,還是不看為好。
第一集從頭到尾就沒有一處讓我覺得痛快的。
2 ) 是一部悲劇
是一部悲劇,時代的悲劇、人性的悲劇。老一代人的夢想在年輕人的手里斷送,墓碑上卻被題寫與時俱進的銘文。兩個相愛的人糾葛了半生,當所有的阻隔都不在了,卻沒有了在一起的可能。孩子長成了,才帶回來見了長輩,這又是怎樣的分隔。愛被撕得那么徹底,以至于恨都恨不起來。環(huán)境的變化激發(fā)了人隱藏最深、最本質的東西,而到頭來唯一變不了的,是人性。
3 ) 造化弄人 ,人似乎抗拒不了命運
4 ) 來自大三線工廠的子弟,推薦看看這部電視劇《大麗家的往事》,想必都會有很多感觸
60年代為了防備蘇修美帝的攻擊,原本在東部工業(yè)基地的國防軍工大廠遷移到四川陜西貴州等西部省份的山區(qū)地帶,稱作大三線轉移,號召深挖洞廣積糧,備戰(zhàn)備荒。820就屬于其中的一座廠,我老家就有很多這樣的工廠,從小在其間生活,因此這部片子勾起我很多回憶。
鎮(zhèn)上有三家工廠,都是大三線轉移的產物,從小就在這三家廠聯(lián)合辦的子弟學校上學,從7歲到18歲,一上就是12年。雖然不是工廠子弟,但是工廠已經和鎮(zhèn)子融為一體,工廠子弟和我們街上的孩子也已融為一體,沒從小也沒覺得有什么分別。只是與別處不同的是,在這個陜南的鎮(zhèn)上,有這么一群人,有的講東北話,有的講上海話,有的講京片子...
這些同學雖然老家分布在天南海北,但是他們已經和本地人融為一體,他們也沒有人再以北京人或上海人自居,都本土化了。
這些廠子,肯定也都經歷過劇中的軍轉民、下崗等波折,但我那時年紀小,只知青春快樂,大人們的事,不甚了了...
大三線工廠,那里特定的環(huán)境,獨特的文化,影響著這些地方的幾代人,它們的氣息,不可避免的植入我們的骨子里,成為我們成長的印記...
經典!
紀念李大為導演,英年早逝、天妒英才!
這個大媽演技不要太好哦,氣得我想沖進電視里打她。
其實是各種杯具
喜歡看的老式電視劇
建國這些年的那些事兒。
恨不得打女主前夫一頓。渣男。
媽不要看
后面女主真是神煩,喜歡曹曦文的那個角色
看的時候就沒整明白,兒子跟靠譜美女談戀愛,當媽的為啥非要攔著。。。
2014年春天,一個女孩子推薦我看的。矮馬,太催淚了。。。。
53
青春是用來葬送的,而不是用來后悔的
片中的國企難道不應該破產?留著繼續(xù)浪費資源?
20集關于個人與集體的討論有點意思
情節(jié)不錯
使勁的催淚呢。題材本是好的
一個女人破壞了一對基友。
賈樟柯哦……紀念我的奢侈N2之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〇六二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