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陳小鎖回國尋親,結(jié)果遺失了證件和財物,萬般無奈之下前往小飯店打工。另一邊,拾到相關(guān)文件和財物的瑪?shù)賱t在謀劃一場欺詐騙局。最終兩撥人馬相見,陳小鎖亮出本來面目,拯救了萬千投資人于水火,也為大陸的經(jīng)濟建設添磚加瓦,推動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
這是喜劇皇帝陳佩斯少有的電視劇作品,而陳強老爺子也憑借本作榮獲1995年第13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男配角。
這是一部存在于記憶中的劇,多少年來我也想不起名字。托前同事色鬼的福,去年我才想起它叫《飛來橫福》,拖到今年才把它看完。
過去的生活節(jié)奏比不上現(xiàn)在,演員講臺詞慢條斯理。就算是40分鐘*9集也會略顯漫長,所以1.25倍速播放正合適。
94年開播,假設這部劇在93年拍攝,現(xiàn)如今也有30歲了。陳佩斯好像很喜歡白塔(秒應寺),在本劇和另一部《為了新生活,前進(已改名“我是鄉(xiāng)巴佬”)》中都有體現(xiàn)。
另外包括我家胡同在內(nèi)的白塔周邊環(huán)境也常被他拿來拍攝,可謂京味兒十足。這30年的時光有如白駒過隙,白塔周邊的場景也有了很大變化。我特意拍了一組照片,用來和劇中的截圖做個對比,還是很有趣的。
初來乍到的陳佩斯,被年輕的警察李琦和同事騎自行車追趕。急中生智才躲到了莫岐支的剃頭攤上“改頭換面”。背后貼著“L病沒毒一針就靈”的電線桿,儼然是90年代初期北京胡同里的一道風景線~
腋下夾著坐墊“公文包”的陳佩斯化身胡同串子——和警察李琦玩起了貓鼠游戲,其中就跑到過我家附近的安平巷。彼時的趙登禹路還沒有拓建,這排房子組成了旁邊軍隊大院的外墻。我小時候放學的必經(jīng)之路。
這地方其實沒什么好說的。了解白塔寺的朋友們都知道,過去大門朝東開,就在圖中穿條紋衣服那位的左側(cè),往下走也就進入白塔寺了。右側(cè)的“面的”,80后肯定也有印象,后座實在不太舒服。有錢打車的,肯定還是愿意坐“夏利”或者“拉達”。
從小長大的胡同,這個場景真是太懷念了。左側(cè)的磚石建筑是男廁,看上面的小白牌也能猜出個大概吧。右側(cè)自行車旁邊的小屋,就是過去住平房的北京人存放蜂窩煤的地方。
30年間的點滴足以促成劇變,只是忙碌的人們注意不到罷了。
本劇的故事是雙線敘事。盛夏季節(jié),一頭濃密黑發(fā)的陳小鎖去找叔叔陳銀鎖尋親,皮箱被的哥撿走。的哥想撈偏門,結(jié)果遇上黑吃黑的女獨狼丁瑪麗。Mary姐于是制定了一個計劃:她讓的哥冒名頂替陳小鎖,然后自己以陳總秘書的身份,從小鎖父親那里獲取匯款。
計劃很成功,的哥建議Mary姐見好就收,分錢跑路。Mary姐的事業(yè)心卻熊熊燃燒,第一桶金到手了,自己又是個商業(yè)人才,還有一個單戀自己的關(guān)系多、門路廣的“男朋友”,何不成就一番事業(yè)嗯吶?
另一方面,對大陸陷入誤區(qū)的前公子,現(xiàn)盲流陳小鎖,丟了行李不說,還被剃了個大光頭。只能化名索小陳,為了吃住奔波著。還好他運氣不錯,遇到了一位老板。老板先給他提供了住宿:首都人民丟的報紙+公園長凳。還給他提供了早餐,在大排檔上,索小陳甩開腮幫子猛吃油條豆腐腦,把老板看的目瞪口呆,結(jié)果一到工作場所,刷油漆。我們的阿美利加電商專家毛線不會,讓老板頓足捶胸。
就這樣,兩條線逐漸交匯,雙方居然是個大團圓結(jié)局。陳佩斯的喜劇功力顯露無遺,而唯二失落的一個是Mary姐的“男朋友”,另一個是想勾引陳小鎖,結(jié)果遇上了的哥的小包。不過包導人豪氣,借著飯館上菜不當?shù)墓Ψ?,不但讓老板免單,還讓老板把水槽里的王八宰了。這姐們,到哪兒都瀟灑。
哈哈哈哈哈。好像是某年農(nóng)歷年時分推出的電視劇,和家長一起看,笑到飽。
陳佩斯導這戲時才40歲,正風華正茂,可惜從1998年開始被央視封殺,大陸一代喜劇之王就此沉寂。袁立(22)當時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一名學生。印象最深是陳銀鎖酒醉與陳金鎖的那段。
小時候看過的
小時候看到劇中忒能打的兩悍婦對決特別激動人心
特別可笑特
囧,好早的片子
小時候笑到不行,終于可以看了
陳佩斯一人演雙角,丁嘉麗扮演一個很屯的騷女。陳佩斯和丁嘉麗有隱晦的床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看
也是小時候的最愛。
去過現(xiàn)場
印象沒那么深了。。
小時候看過的,劇情已經(jīng)不記得了。。。
這應該是部電視劇,好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話我就是從中知道的
丁嘉麗的那個哼一下的表情太難學了。
身份錯置
原來當年在電視上看到的完全聽不懂的是維語版 怪不得
小時候看過,覺得還蠻好看的,現(xiàn)在再看,表演模式太老了,跟許冠文有點像,喜劇想不朽確實太難了
很有意思~~
大陸喜劇的最初實踐者,陳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