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部留給它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從《滾蛋吧腫瘤君》開始 就很喜歡韓延這個導演 用心講故事用心解人生 真摯簡樸 不炒作不造作不矯情不炫技不裝逼 就講好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 說普通也不普通 畢竟劇中人都經(jīng)歷了低概率的絕癥折磨 但是三部曲沒有一部是用絕癥來煽情 沒有一部是用苦難來換口碑的 他只是要我們明白 眾生皆苦 我們唯有更熱情地活著 多思考多反饋多互動多關心多感恩 以誠待人 哪怕一朵小紅花,哪怕一聲奧利給 他也要我們明白 真的愛情真的親情 就是一起搖太陽 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一起搖太陽 太陽是會累,但雨也不會下不停 人生的每一天 不是謝謝惠顧,都是再來一瓶 也喜歡彭昱暢和李庚希的演出 喜歡他們的投入真誠 沒有一點兒偶像包袱 所以這次我對 曾經(jīng)在小品里 沒有任何功利色彩地呼喚母親的電影人 說了不 畢竟新年里我們是需要喜慶歡樂 但不需要冷飯的炒作 也不需要在上映前用AI瘦身 畢竟這個世界最大的隱藏技能 永遠是笑著流淚苦中作樂愈挫愈勇 讓太陽照進現(xiàn)實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幕味兒(movie1958)
日本首席法醫(yī)上野正彥,被稱為“法醫(yī)之神”,他寫過一本暢銷65萬冊的熱門書籍《不知死,焉知生》,這本書濃縮了上野正彥法醫(yī)生涯中真實而難忘的43個故事,通過他這雙法醫(yī)的眼睛去審視生命,呈現(xiàn)出一幕幕人生悲喜劇,在剖析“生命與告別”的過程中,反思人生真諦,咀嚼個中滋味。
韓延導演的“生命三部曲”,與上野正彥這本書的主題殊途同歸,都是通過反復修煉面對“疾病、逆境、生死”的心境,從而找到如何好好活著的途徑,正如上野正彥的書一樣,只有學會如何面對“離別”,才能學會更好生活。
“生命三部曲”來到終章,《我們一起搖太陽》與前兩部相比,可以看到韓延對生命與病痛的不斷探索與突破。
《滾蛋吧!腫瘤君》里熊頓看似大大咧咧、咋咋呼呼,實際上在她的漫畫中卻能看到細膩解構病痛的獨白。
陌生人乍一看熊頓,可能覺得這女生一點不著調,但只有身邊最親的人才知道,她的靠譜都用在了對生活與生命的尊重。
到了《送你一朵小紅花》,兩個覺得自己被世界拋棄了的少年惺惺相惜,即使活著很艱難,也不能放棄,要留有念想,就像余華《活著》里寫的,“常言道,大難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該會越來越好了?!?/p>
而《我們一起搖太陽》則是“生命三部曲”的集大成之作,在某種程度上,它融合了前兩者的優(yōu)點,在節(jié)奏上有《滾蛋吧!腫瘤君》的輕快流暢,在故事上有《送你一朵小紅花》的情感飽滿。
實不相瞞,在看片之前,我本來以為“搖太陽”會十分悲情,沒想到,這卻是一部予人以力量的作品。
在“生命三部曲”里,韓延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通過不同的有關“生命”的故事,去傳遞同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我們一起搖太陽》也是如此。
作為“生命三部曲”的終章,它所要承載的意義顯然更為重要,這部電影延續(xù)了韓延前作的風格,繼續(xù)聚焦小人物的生活處境,在關照現(xiàn)實的同時探討生命議題,并融入了相濡以沫的愛情。
《我們一起搖太陽》將焦點對準兩個患病的年輕人。
患有尿毒癥的女主凌敏(李庚希 飾),在如花似玉的年紀本應該去盡情打扮、展現(xiàn)美貌,再談一段甜甜的戀愛。
可是,她卻因為患病活得小心翼翼,在手機屏幕上提醒自己“少喝水”,渴了就去含檸檬刺激口水分泌,這種連喝口水都擔心自己病發(fā)的生活,她過了好幾年,過得生不如死。
腦子里長了腫瘤的呂途(彭昱暢 飾),整天瘋瘋癲癲不走尋常路,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看起來沒心沒肺沒頭腦,實際上,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病什么時候會復發(fā)離去,擔心媽媽沒人照顧,只能用沒心沒肺來掩飾自己的掏心掏肺。
同是天涯淪落人,凌敏和呂途的相遇,遵循歡喜冤家的套路,卻又跳出了一點窠臼。
凌敏因為活得太小心,所以從來不開心。呂途因為活得太粗糙,失去了感受開心的能力。而一個小心謹慎的人碰上一個大開大合的人,反而意外互補。兩人在互相嫌棄的過程中互相了解,凌敏從一開始討厭呂途的邋遢,到理解他的隨意。呂途則從凌敏過分偏執(zhí)的生活中看到了她的無奈與艱難。
有時候,過分順趟的兩人,不一定會產(chǎn)生太深刻的感情。而擁有同樣痛苦的兩人,反而能夠觸達彼此最深的溝壑,產(chǎn)生最深的鏈接。凌敏和呂途在明白了對方與自己有著相同的絕境時,才生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愛情。
在描繪兩人愛情的時候,導演用了一首點睛之筆的歌——張瑋瑋的《米店》。這首歌既有對愛人的思念,也隱隱透出憂傷,“窗外的人 匆匆忙忙,把眼光丟在潮濕的路上……我會洗干凈頭發(fā) 爬上桅桿 撐起我們葡萄枝嫩葉般的家”……《米店》抒情的曲調配合上兩人一起做透析、一起煮飯、一起散步爬坡的畫面,既有對平凡生活的珍視,也有對來之不易的感情的重視。
“愛是日常”,這一對戀人,嘴上從來沒有提過一個“愛”字,在相處中卻處處透露出愛的細節(jié),呂途對凌敏的愛藏在了每天用稱仔細量過的調味料里、藏在了外星人的接收器里、藏在了一遍遍搖醒的太陽里……
看到這里,我絲毫不懷疑“搖太陽”上春節(jié)檔的動機了。也有人說,它應該上情人節(jié)檔,可是,“搖太陽”卻又不僅僅是愛情,它里面還有親情,還有對生命力、生命意義的探討。
生病的人,痛苦的不只有自己,還有他們的身邊人。電影里,徐帆飾演呂途的媽媽,一個用喝酒抵抗生活苦難的母親,她不能清醒地面對世界,唯有迷迷糊糊沉淪才能躲過一點生活的重擊。
韓延可能是內娛最懂刻畫病人家屬群體的導演,在“小紅花”里,我們就見識過“飯桌上甩耳光”的力量,到了“搖太陽”里,用愛喝酒的媽媽與裝糊涂的兒子形成了互文,真實的生活,撲面而來。
而“搖太陽”更深一層的意義,在于“絕處逢生”的故事向來比順順利利的故事要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就好比為什么《甄嬛傳》的粉絲總愛反復琢磨甄嬛被放逐甘露寺、后來又支棱起來、變身成為鈕祜祿·甄嬛的橋段,那是因為在甘露寺的甄嬛經(jīng)歷過很深很深的絕望,遭受了心如死灰、斷情絕愛,像一株枯萎了的植物,沒有人會想到她還會重新吸飽水、活過來,飛升回宮。
后期的甄嬛,要比前期的小白花甄嬛更具生命力,因為她經(jīng)歷過磨難,才懂得風風光光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凌敏和呂途的愛情和生活也一樣,在病痛的折磨下,兩人活得尤為無趣,到后來互相扶持、對抗命運,大聲喊出“奧利給”,手牽手把太陽搖醒,才更能顯出生命的頑強,活下去、開心活下去,成為兩人今后的共同目標。
同時,兩人一遍遍喊出的“奧利給”,也大有深意。很多人或許知道,這句呂途的口頭禪“奧利給”出自網(wǎng)紅大叔“朝陽冬泳怪鴿”。
冬泳怪鴿本名黃春生,也是個苦命人,家中有著腦癱的弟弟和年邁的父親,在隨便賣慘也能獲得流量的短視頻時代,冬泳怪鴿從來不賣慘,而是一次次喊出“加油!奧利給”,赤著胳膊跳下冬天結冰的水中。
他的走紅,一方面因為他不合時宜的“怪”,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勵志正能量。冬泳怪鴿走紅時,說過很多勵志金句,“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人活著不是靠淚水去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來贏得掌聲”。
喊出這些口號金句時,冬泳怪鴿表情夸張,露出一個巨大的笑容,聲音渾厚有力,有網(wǎng)友說,在自己低迷的日子里,幸虧有怪鴿給自己加油打氣。
冬泳怪鴿的現(xiàn)實人生并不如意,用網(wǎng)絡上的身份口號給自己增加一些面對生活的勇氣,沒想到成了大家的勵志偶像。
導演用“奧利給”這個口號為呂途打氣,大概也是看中了同為小人物的不容易,懂得這個口號背后隱藏著許多不甘心。
當呂途和怪鴿大聲喊出“奧利給”,旋即劃破冬天的湖面,仿佛下一刻就能迎來春的新生。
后來,呂途和凌敏終于穿著婚服、漂漂亮亮、笑容燦爛走向屬于他們的全新人生。
而韓延也終于完成了他的表達,用“生命三部曲”告訴觀眾,面對病痛、逆境、告別的態(tài)度,折射出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學會直面生死,才能更好地活著,“我想,我的后半截該會越來越好了?!?/p>
唯一的一顆星給李庚希的演技。雖然劇情這么爛,她竟然還是有能打動我的地方。她挺好的。
——————————————————
《我們一起搖太陽》? 我只看見了一個徹頭徹尾失權的女性。 被跟蹤,被騷擾,在婚禮上被開玩笑,全桌人喊她跟不認識的男人“親一個”,然后跟蹤騷擾她的男主角“英雄救美”出手打人,再把自己打人的原因全部歸結于“女主對他擠眉弄眼”。 然后男主還把女主手臂上的透析造瘺捏壞了。女主尿毒癥。造瘺壞了不僅痛死,還要重新割手臂接血管造一個,造的不好還要脖子插管做透析。 于是造成這一切的男主,以照顧為由,強行住進了女主家。 然后導演用了整個下半部電影,來寫這個跟蹤狂和女主之間如何產(chǎn)生了浪漫愛情。 所有的笑點和梗都非常爛,每一個傷害女主的人都沒有受到懲罰,無論是房東、中介、還是男主。 挺好的,很符合這片土地的社會現(xiàn)實。病人是沒有尊嚴的人,女性是更沒有尊嚴的人,生病的年輕女性是沒有任何希望和出路,只能指望一個腦子里長腫瘤跟蹤騷擾她的年輕男性為她提供一點可憐的幫助,幫她搬搬家就算補償她重新造瘺的代價了,女主甚至沒有要他賠錢。 韓延你現(xiàn)在是這個水平了???你真是現(xiàn)實主義大藝術家?;夜媚镆粋€人能堅強的活或者有尊嚴的死,你說這可不行,你要找個不正常的垃圾男主角強行介入她的生活給她造成一堆麻煩,再表演廉價的英雄救美,說一堆非常冒犯女主個人權利和邊界的垃圾段子,然后讓女主愛上男主,男主和女主幸福的結婚并認為這短暫且殘缺的人生從此有了意義。 看了一個小時,感覺自己經(jīng)歷了一個小時的性騷擾,堅持不住了。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但幸好有你,你就是照亮我的太陽。
三月的煙雨飄搖的南方
你坐在你空空的米店
你一手拿著蘋果一手拿著命運
在尋找你自己的香
窗外的人們匆匆忙忙
把眼光丟在潮濕的路上
你的舞步劃過空空的房間
時光就變成了煙
——張瑋瑋《米店》
三月底欣賞這樣一部電影,跟著劇中人一起歡笑哭泣,燈光黑了又亮起,仿佛過了一生一世。
電影延續(xù)了韓延導演一以貫之的“暖傷”風格,將鏡頭對準兩個游走于生命邊緣的微小個體,他們從素不相識到誤打誤撞結為“夫妻”,從一連串的誤會隔閡到感同身受相濡以沫,他們在人生的絕境中發(fā)現(xiàn)了彼此,在令人窒息的黑暗里尋找光明,一路互相鼓勵扶持,用愛治愈滿身滿心的創(chuàng)痛。當命運無情的狂風暴雨襲來,他們并沒有被狠狠打趴下,而是勇敢地迎風挺立抱團取暖,在洪荒宇宙中幻化成永恒的姿態(tài)。
電影里除了對抗病魔的“治愈之旅”,其實真正打動我的,正是這份不期而至的愛,它如此純粹閃耀、珍貴罕有,甚至超越了命運無常與生死的邊界。因疾病而意外結緣,因愛余生相知相守,凌敏和呂途的故事,更像是一個浮躁年代里的純真童話,夢幻卻不真實。
“我們一起來搖啊搖太陽,不要錯過那好時光……”
全片出現(xiàn)了兩首主打歌,一首是《搖太陽》,另一首《米店》,分別是片中兩位主角最愛聽的歌。即使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里,只要還有音樂的陪伴,就不會覺得天涯茫茫孤立無援。在三月春風沉醉的夜晚,獨自聽著這種具有年代感的懷舊小調,就忍不住想拉住歲月的衣袖,“人生啊請你慢點走。”
這世上沒有永遠的不幸,所有的旅程終會抵達。電影的最后,在眾人的祝福聲中,凌敏和呂途手牽手一臉幸福地走入了婚姻殿堂,雖然長年累月與病魔鏖戰(zhàn),原本青春靚麗的外表早已不復當年,但他們這份不離不棄的真心真意卻惹人淚目。
相愛的人總能找到相愛的理由,未必僅僅因為同病相憐,也許只是一剎那的感同身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如一段苦難的旅程在嚴冬之后終于迎來了春暖花開。
雖然電影里的結局理想化,卻不代表現(xiàn)實中并不會發(fā)生人間奇跡。據(jù)說《我們一起搖太陽》改編自一篇紀實報道《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動情的永恒約定》,影片人物原型叫王宵和于建平,故事的結局也正如電影一般,歷盡劫波惡疾退散,有情人終成眷屬。記得文章的最后一句是,“他們的愛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樣,經(jīng)過種種考驗后,涅槃重生,歷久彌新?!?/p>
那些關于疾病題材的本土電影總會無意間觸碰國人的痛點,前有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后有《溫柔殼》《不止不休》,而韓延拍出了獨屬于自己的“生命三部曲”(《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我們一起搖太陽》),整體看去,這些片子走的基本都是溫情脈脈的“自救”路線(外界的援助力量基本可以忽略),但總感覺是——犀利不足卻煽情有余(總覺得欠缺點什么)??陀^而言,與疾病題材沾邊的電影其實并又不好拍,拍得太悲催沉重了觀眾不買賬,拍得太狗血煽情就有“媚俗”之嫌,拍得太荒誕戲謔又顯得不嚴肅莊重……總之容易吃力不討好。關鍵是如何找準視角,如何在內容上平衡取舍,所以拍攝疾病題材的電影,對編導主創(chuàng)而言都是一次不太輕松的考驗。
有時我也在想,在現(xiàn)有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下,要想發(fā)掘出那些更深層次的醫(yī)患矛盾與根本癥結并不容易(難于上青天?),所以不能苛求更多了。換個角度看,韓延導演這種“規(guī)避現(xiàn)實,放大情感”的拍攝手法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現(xiàn)階段“因地制宜”也唯有如此,沒啥大毛病。雖然免不了一些抓馬劇情&煽情套路(甚至商業(yè)化),但如果能讓普羅大眾通過電影媒介了解到當下底層病患那些難以言傳的掙扎與痛苦(并且感同身受),那么這種類型的電影存在就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回到《搖太陽》這部電影,除了故事本身,兩位主演的傾情演繹也十分動人,彭昱暢飾演的呂途外號“沒頭腦”,他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善良、簡單執(zhí)拗,李庚希的凌敏外號“不高興”,她性格堅強獨立有主見,生活中總是雷厲風行“有仇必報”一副不好惹的樣子……他們這對CP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妥帖搭調。電影有意把悲傷的因素淡化,反而突出一些懷舊的元素,仿佛讓人瞬間穿越回到了小時候——話說《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不就是在講“成長的代價”嗎?“沒頭腦”的孩子長不大,“不高興”的孩子也長不大,所以他們倆就像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無論世事艱難人生無常,他們總是面對鏡頭傻不拉幾地憨笑著,在屋頂嘗試和外星人連接信號,哼唱著兒時的童謠《搖太陽》,努力活在此時此刻,把所有陰霾和不幸統(tǒng)統(tǒng)拋在腦后。
無論這個歷程多少艱辛,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正如本片的英文名《 Viva La Vida》),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電影里有些看似“閑筆”的設定其實也是匠心獨運,比如那個“再來一瓶”的梗,呂途一直心心念有一天喝飲料中獎“再來一瓶”,于是凌敏就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她用事先定做好的“中獎飲料”開導他,不要灰心喪氣,希望他能勇敢面對恐懼戰(zhàn)勝病魔。還有那句在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奧利給”,每當生命中的關鍵時刻,他們倆就會誠懇地給對方打氣,原本一個俗之又俗的“加油口號”,卻在這里有了別樣的深層蘊意(猶如“我愛你”)。
英國詩人喬治.查普曼有句名言,“ 我告訴你,愛神是萬物的第二個太陽,他照到哪里,哪里就會春意盎然。 ”愛是陽光,愛是春天,愛是我們在世上繼續(xù)生存下去最充分的理由。無論再渺小的生命也值得愛神的眷顧與祝福,因為有愛的光芒,萬物才可愛起來。
一個人的旅途或許孤單,但兩個人的旅途就會成為一段畢生難忘的回憶。凌敏和呂途既是病友戰(zhàn)友也是彼此的知音,正因為互相扶持不拋棄不放棄,他們才能肩并肩一路同行,原本黯淡無光的生活才有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當呂途陷入低谷的時候,他問,“萬一我的劇本沒有下一頁呢?”,凌敏就說,“不去翻你怎么知道?”,凌敏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也會自暴自棄,她會問,“‘搖太陽’不是一個病句嗎?為什么要搖呢?”,這時候呂途鼓勵她,“太陽每天東升西落,它也會累,也會打瞌睡……當我們碰上陰天雨天,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意念把太陽搖醒,只要意念不倒,總有一天太陽會被搖醒的?!?/p>
我的天空里原本沒有太陽,但幸好有你的一路陪伴,你就是照亮我的太陽。
太陽是需要被搖醒的,人生是需要被喚醒的,萬物之所以生生不息,大概是因為愛的力量吧?
嗯嗯,別喪,奧利給!
2024年3月25日
《我們一起搖太陽》是韓延導演繼《滾蛋吧!腫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紅花》后的“生命三部曲”終章。無論是哪部電影,我們都可以從片名中窺見韓延導演對生命的敬畏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他也善于借用一些非常具有畫面感的特殊意象(小紅花和太陽)來傳達這種態(tài)度。
“送小紅花”是對勇敢地與病魔抗爭的獎勵,“搖太陽”則是一個回歸童真、充滿想象力的動作,寄托的是導演的希望和祝福:正在經(jīng)受病痛的人們要暢快恣意地活,天上有太陽,心里也有太陽。而《搖太陽》正是導演送給觀眾的一個小??。
男女主人公一個“不高興”一個“沒頭腦”,他們的相遇始于荒唐利用,終于相知相愛相互救贖。生命題材總是容易沉重,但歡喜冤家的設定很好地緩解了這種感覺,這也是韓延導演已經(jīng)信手拈來的處理手法,“有笑有淚”在“生命三部曲”里絕對不是敷衍的貶義詞。李庚希和彭昱暢的組合也產(chǎn)生了良好的化學反應,我竟然看出了一些夫妻相(好配)!兩位演員的表演也可圈可點。彭彭少錄點綜藝,好好拍戲吧!
電影幾經(jīng)波折再次上映,那就借著《搖太陽》在這個春天向著太陽好好生活吧~
文/夢里詩書
從病癥的痛苦中汲取向陽的力量,《我們一起搖太陽》用愛的美好來抵御疾病的磨難,這也是韓延第三部同類型電影。在如何醞釀塑造情感上,其已然有著自己的心得想法,但遺憾的是,同之前的電影一樣,電影并沒能足夠的貼近于現(xiàn)實,而只是將鏡頭一味地聚焦于愛情,卻失去了真實。
將愛情與病痛關聯(lián),往往都能博取感動,但真正能呈現(xiàn)好人性與病魔,講好對死亡認知的電影卻屈指可數(shù),《我們一起搖太陽》的問題其實也正在于此,韓延在這部電影中已經(jīng)能足夠細膩的去塑造人物情感,并用鏡頭試圖走進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世界,電影由此讓我們看到了愛情最為美好的一面,它不僅是一種獲取,同樣也是犧牲,更是為了對方能夠鼓起的勇氣,這無疑是電影出色的地方,它將美好的愛情展現(xiàn)了出來。
然而疾病其實也成為了一把雙刃劍,它在成為電影情感推手的同時,也在考驗著導演能否真切的展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而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一起搖太陽》所呈現(xiàn)的社會,給我的感覺是烏托邦式的。它仿若讓人置身于了一個全民免費醫(yī)療的世界,普通人在疾病面前所需要對抗的只有疾病本身,但現(xiàn)實,至少在我們國家對普通人來說卻并不是這樣。病魔面前,有多少普通人所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疾病,而是現(xiàn)實的苦難,是治療費用的重壓。
所以《我們一起搖太陽》中的重疾,并沒有成為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鏡子,它只是成為了服務于愛情的工具,其實將電影中的疾病替換成其他困難,這部電影同樣成立。不過是疾病更能打動觀眾,這可能也就是為什么韓延,一而再,再而三青睞于這類型電影,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用疾病所掩蓋的,拿彭昱暢飾演的呂途來說,它的“沒頭腦”是他能跟蹤、偷窺一個女生合理化的說明,但最后電影卻又說明之前行為都是假裝出來的,這就造成了這個角色之前所做的跟蹤、偷窺,如果不是放在彭昱暢這個演員身上,而是放在現(xiàn)實里,恐怕會讓每個女性細思極恐。
從這里其實不難看出,整個電影的故事是有問題的,它只能依靠巧合,因為當一部電影被剝離了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又想要醞釀出高甜的愛情,那么它只能是用巧合來制造這一切,用看似美好的結局傳遞力量,但在現(xiàn)實中,我相信這樣的相依相守一定會存在,但卻絕不可能如電影中所演的這樣,沒有各自現(xiàn)實的生活困境,所以說固然《我們一起搖太陽》能給人帶來感動,但她所帶來的感動是一過式的,是快餐式的。
不講現(xiàn)實,空談愛情,且是屬于兩個重癥患者的愛情,《我們一起搖太陽》最終讓人看到的,在我看來只是一顆人造太陽,它徒有愛情的光芒,卻讓人難以感受到真實的溫度。
新年第一部留給它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從《滾蛋吧腫瘤君》開始 就很喜歡韓延這個導演 用心講故事用心解人生 真摯簡樸 不炒作不造作不矯情不炫技不裝逼 就講好一個個普通人的故事 說普通也不普通 畢竟劇中人都經(jīng)歷了低概率的絕癥折磨 但是三部曲沒有一部是用絕癥來煽情 沒有一部是用苦難來換口碑的 他只是要我們明白 眾生皆苦 我們唯有更熱情地活著 多思考多反饋多互動多關心多感恩 以誠待人 哪怕一朵小紅花,哪怕一聲奧利給 他也要我們明白 真的愛情真的親情 就是一起搖太陽 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一起搖太陽 太陽是會累,但雨也不會下不停 人生的每一天 不是謝謝惠顧,都是再來一瓶 也喜歡彭昱暢和李庚希的演出 喜歡他們的投入真誠 沒有一點兒偶像包袱 有人會質疑
在普天同慶的日子里
為什么要看這么沉重的影片 畢竟這個世界最大的隱藏技能 永遠是笑著流淚苦中作樂愈挫愈勇 讓太陽照進現(xiàn)實
如果上的是五一檔,可能至少會有10億?的成績。
媽的!李庚希和彭昱暢真是有靈氣的好演員,這也真是一部值得去電影院看的好片子!可惜在春節(jié)檔上映、排片又少太容易被埋沒了??從《超越》這部電視劇認識李庚希,看她演《漫長的季節(jié)》封神,這一次的搖太陽也更加出彩!希望搖太陽可以成為春節(jié)檔黑馬
#標簽太多了:尾隨、跟蹤、故意傷害、強行住進人家里、婚鬧、喝尿、奧利給。是如何把這么多敏感元素全部加到男主角一個人身上的。并且你們結婚都這么隨意且隨便嗎?女主身上的病無疾而終了?
韓延導演總是很擅長以少年的設定來探討年輕的生命如何在病痛的絕境中開出花來。這次李庚希的生活化演技和彭昱暢異次元少年感碰撞得頗具奇妙。兩個人一起“搖太陽”看似無厘頭,實際上是要在絕望中互相鼓勵支持,幫助對方尋找到心中的陽光。一個人獨木難支而兩人卻能迸發(fā)出生命的奇跡,兩人一些情感的自然流露經(jīng)常看得我淚流滿面。其實用悲傷的眼光看待這種電影總讓我覺得狹隘,或許需要這份陽光的不僅有生病的主人公,還有每個內心不夠堅強需要熱愛生命的人。
開頭看著挽起頭發(fā),蒼白病態(tài)的李庚希,恍惚中好像看見了《門徒》里的張靜初,她會是下一個張靜初嗎?韓延講故事的水平比前兩部進步了,不那么矯揉做作了,或許是這部演員的加成——看一群老戲骨和演技派真是享受,把你搞得一會笑一會哭,這回的演員總算全員押對寶了。不知道為什么,看發(fā)福后的徐帆竟然沒有小時候看《錯愛》里的周佳麗那么讓人咬牙切齒了,也許是因為“江湖一胖泯恩仇”吧!彭昱暢啊,趁早離湖南衛(wèi)視那群綜藝咖遠點,你可是演過《大象席地而坐》的人;庚希啊,在最好的年紀南下吧,像張靜初那樣勇闖香港影壇,像劉雅瑟拿個影后凱旋歸來。
以前看這類電影我沒有太多感觸,直到最近外公去世,這種故事就特別觸動淚點。想起我外公,幾十年來身體一直很健壯,12月忽然發(fā)現(xiàn)癌癥,元旦后一個星期就沒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個月,我們都盡量多陪陪他,想著讓老人家離去的時候起碼是開心的。也很慶幸這部電影是陪我女朋友和小姨子看的,而不是帶我媽看,免得我媽再哭一場。韓延的電影一向治愈,尤其是在這部影片中,他把自己擅長的技能都發(fā)揮得爐火純青。一個嚴肅悲傷的選材,再以上輕松愉快的敘述給人希望,配上明亮的濾鏡和懷舊的音樂,一起構成韓延導演的個人風格。幽默卻不尬場,感動而不煽情。
韓延絕癥三部曲最佳,素顏雀斑的李庚希和胡子拉碴的彭昱暢化學反應十足,比起小紅花那一對的青靚白凈實在像病人太多。對病痛的恐懼和對生活的向往都表現(xiàn)的不錯,尤其領證和婚禮的段落,對一月剛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來說宛如一顆核彈,到底還是he好看啊
一開始很納悶兩個人這么突破形象,原來這兩個都是扮演重癥患者,所以面色灰敗。部分取材紀實報道,我查了一下新聞里最后兩個人都得救了,真的是太好了。
身邊的人永遠不會知道。我最近經(jīng)常覺得好累,好苦,孤獨,無助,絕望,喘不過氣,成宿成宿失眠,身體疲憊得抖,頭疼欲裂,但就是睡不著只能睜著眼看日出,時常覺得走到絕路,精神內耗嚴重?!段覀円黄饟u太陽》兩個主角我能懂他們的邋遢,因為得將所有的力氣用來活著。結尾他們都從困境中沖了出來。在開年的時候,這樣一部電影,有了意義,大家可以來找些力量。當我們遇到生活的“陰霾”,往前走,挺一挺,得把太陽“搖醒”,可能會遇到同路人,可能會迎來轉機。2024,新的開始,撒歡兒地活吧!
彭彭本色出演 女主戲也很絕 票房黑馬拭目以待 墻裂推薦?。?!
在一聲聲“奧利給”中逐漸崩潰????
呂途聯(lián)系上唐志軍了嗎
摸準了大眾在大銀幕上所能接受的苦難最大值,非?!扒逍选钡膶а荨=栌矛F(xiàn)實中的絕境,又完美避開了絕境中的一切黑暗,徑直走向光明,已無法從這樣泛化傷痛、回避私欲、用統(tǒng)一格式的善良歸攏一切的電影中汲取到更多能量。兩位演員的表演的確是標桿級的,希望他們橫掃獎項,再心無旁騖地去演一部真正的愛情片。
韓延“生命三部曲”最佳,真摯而動人。1.對大病患者及家庭的呈現(xiàn)極盡真實,無論是主角性格塑造(堅韌獨立又敏感憂郁、用盡全力勉強活著的“不高興” Vs.表面開朗積極實則內心放棄擺爛頹廢到底的“沒頭腦”),還是對各樣細節(jié)的寫實描繪(身體、自我管理與生活方式、租屋、醫(yī)院、社會環(huán)境等)都特別貼近現(xiàn)實。2.某種意義上已觸達該類題材劇情片寫實程度的邊界,重癥慢性病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問題、污名歧視、家庭壓力乃至器官移植困境都涉及了。3.平視、直面生之艱辛,苦痛與欣悅、沉重與輕盈配比恰到好處;節(jié)奏至為妥帖,幾無冗余或矯情。4.李庚希的表演自然無痕,彭昱暢的演繹也足夠精妙。5.女性視角切入貫穿全片,跟蹤騷擾戲實在惹人反感,父母因故離家+內瘺破壞是關鍵點,由此愛從偶發(fā)事件漸次升至命定永恒,遂有患難真情和彼此拯救。(9.0/10)
韓延用同一個套路拍了三部絕癥電影,我的天啊,沒見過這么消費絕癥病人的導演。
這里很韓延的部分,是用情感、用關系,且不止是愛情去對抗生老病死。這些與病痛一起生長的愛欲和生命力,和韓延擅長的歡喜冤家模式一起,指向的是“不自由的身體”也可以擁有自由生活的正義性。于是他們可以幻想宇宙,也可以擁抱愛情。與之前不同的,韓延這次對主角“去病癥美化”了,彭昱暢和李庚希沒那么“美”,反而更貼近他們所屬的群體。演員敢于在銀幕上不美除了尊重角色本體之外,在這里還是一種從視覺上讓觀眾體驗到病癥痛苦的通感表現(xiàn)。屋頂那個最終沒升起來的太陽是全片高光點,那是沒有太陽的日曜時刻。
如果苦難已經(jīng)發(fā)生,那究竟怎樣才是最佳的面對方式?絕境之中的他們,又該如何面對結局已知后的生活?看到三部曲的終章,我才終于明白,成為彼此心中的太陽,也許現(xiàn)實中的苦味就會淡那么一點點。片名中這幾個字里面,最重要的其實是“一起”,愛情不是解藥,卻是最好的催眠劑,在至暗時刻來臨之前,帶著世界的善意活下去,也許這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吧。兩位演員貢獻了生涯最佳表演應該沒有異議吧?不得不說,韓延的片子是很適合演員發(fā)揮的。
最打動我的是,電影里的彭昱暢與李庚希雖然灰頭土臉、幾乎全素顏,卻不喪,不低沉,相反總是勁勁兒的,傳遞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與生理質感。在陽臺上大聲喊出“奧利給”,將旅行團過成婚禮現(xiàn)場,把“謝謝惠顧”的人生活成“再來一瓶”,兩個各自有殘缺的人相遇,聚集在一處取暖,人生就有了窸窸窣窣的細微光亮。像兩株原本有陰影的植物,向著對方慷慨大方地搖出太陽,從此并肩作戰(zhàn)茁壯生長,這是多么美好的人間喜事啊。
韓延怎么總喜歡在電影里植入mv?
特別棒,又感人又溫情好笑,好好哭。故事動人,從頭到尾的戳人心。震驚于彭昱暢和李庚希的絕佳演繹,去橫掃獎項吧,票房也要奧利給!同時希望此片可以推進器官捐獻移植,讓病人不再被歧視。故事關于愛情、親情、社會關懷,場景真實,細節(jié)多,悲傷底色中給予大家振奮人心的力量,結局he,不用怕。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去看了,出了電影院陽光正好,哇哦,搖到太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