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末年,某大戶人家小姐祝英臺(樂蒂 飾)渴望前往杭城求學,無奈父親不允,以致英臺茶不思飯不想,憂郁成疾。未久,英臺想出妙計,假扮郎中闡明小姐病因,終于令父親點頭同意。在求學途中,假扮男裝的英臺巧遇風流倜儻的梁山伯(凌波 飾)。二人相談投機,結伴通行。三年同窗,英臺和山伯結為好友,情深意篤,在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英臺心中漸漸萌生對山伯的愛意。無奈礙于身份,不忍道破實情。某日,英臺為父親苦苦催還,只得告假還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經典戲碼。雖是這般試探與暗示,那愚訥的心上兒卻沒能了知心意,一別成了永遠…… 本片根據中國經典民間故事改編,并榮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樂蒂)、最佳演技特別獎(凌波)等六項大獎。
問:以前,曾聽在香港拍過片的日本攝影師西本正說,你。。。以B組的身份導演過李翰祥在一九六三年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答:他沒說錯。拍那部 《梁山伯與祝英臺》,其實也是很偶然的事。一天,我和李翰祥乘車去邵氏制片廠的途中,他在車內對我說:“邵老板想我拍《梁山伯與祝英臺》?!蔽矣谑钦f:“那可好呀。”但他卻說:“有什么好呀,老板是叫我在一個月內拍好呀!”我問:“為什么那么趕?”他說:“另一間公司國泰也要用大明星李麗華和尤敏拍這個故事,所以要趕在他們之前拍好。〞我于是說:“那可辛苦你了?!暗麉s說:“辛苦的是你呀。”一聽,我心想:“不會吧。”(笑)何況,那又是黃梅調。(笑)我于是答:“那可不行,別開玩笑………我可不懂黃梅調?!彼麉s說:“沒關系啦,行的?!比缓螅桶褎”舅撼蓛煞菡f:“這份由我拍,那份由你拍。不管怎樣 你都要拍呀?!蔽覜]有辦法,只好說:“好好,明白了。我們再說吧。”但回家看完刷本后,我對李翰樣說:“這個不行,我絕對拍不了?!彼麊枺骸盀槭裁??“我答:“這個劇本完全都沒有故事,只是說梁山伯跟祝英臺一起念書念了三年,是對好朋友。就是這么簡單。這還算是劇本嗎?這樣我拍不了。”但李翰樣卻說:“行的、行的,沒關系啦。你馬馬虎虎拍就是啦?!蔽衣犓@樣說,只好說:“那么,這樣吧。你拍有戲的部分,我拍場與場之間的接口,就是上山下山,學校的場面和在路上的場面,然后讓你連起來。〞總之是無論如何急著要拍。但男主的梁山伯用什么人演呢?有人介紹了一個演地方戲的,該是從上海來的紹興戲的演員給我,名叫任潔。我一看,就知道不行。長得太難看了……她是個女演員呀。(笑)
因為是用女演員去演男角。后來怎么辦呢?于是決定找新人,一找之下,找到了一個專門在幕后代主角唱黃梅調歌曲的女演員,她一邊唱一邊真的會流淚,很叫人感動。問她的名字,是叫小娟,她本來是在劇團唱的,我們決定用她反串當男主角。因為是主演,所以為她改了一個藝名,叫凌波。我實際上拍的只是上山下山這些節(jié)奏快的部分,有感情的部分都是李翰祥拍的??傊桥牡梅浅<?,開拍的第一天就發(fā)生問題了,我們是兩個人分別同時拍,就是說,他拍這個場面在A廠拍,我同時也在B廠拍。如果我拍的是下山的場面的話,他就是拍在下山之前的場面。當我們拍了一半的時候,我的副導演上廁所的時候,就順便去看看對方拍得怎么樣,他嚇了一跳走回來,對我說:“導演,我們現(xiàn)在拍的場面,是要和李翰祥那邊的連戲的吧?”“是呀?!蔽掖稹!澳强刹坏昧死?,他們那邊用的是桃花,但我們?yōu)槭裁从玫氖羌t葉呢?”就是這樣,搞得很麻煩。紅葉是楓樹,代表人物秋天,但桃花是春天才開的呀。(笑)于是我連忙跑去他們那邊,“李翰祥,你不可以用桃花呀!為什么要用桃花呢?”我問,他卻說:“這個場面當然要用桃花啦,因為大家都生氣勃勃的樣子嘛?!薄安恍?,我用的是紅葉呀!”他一聽我這么說,就急起來:“哎呀!那可不得了啦,怎么辦呢?”(笑)我于是說:“你那邊一定要改,我已經拍了很多,你那邊改吧。”就是這樣,結果是他換景,重新再拍。這種意外好像一共發(fā)生了兩次吧。
后來是拍學校的場面,那全是我拍的。但那是漢朝之后的晉朝的故事,誰曉得兩千年以前的那個時代的學校是什么樣子。但負責美術的走來問我,我只好畫圖跟他說明。他一看,就說:“導演,要建好這個景最少也得花十天?!币驗?,我要他在墻上全部,就是在木的部分全部都刻上文字。以前我看過韓國古代的學校就是那樣的。我還要美術部縫制制服。他問我:“那個時代有制服的嗎?”我說:“那不要管,總之就要縫制好制服?!逼鋵?,那樣做是為了拖時間。因為當時我還沒有寫好分鏡頭劇本,于是就叫美術部縫制制服;叫他們造學校的布景,那要花十天時間,有十天我就能寫好劇本了。(笑)但他們做得也真的很好。
之后,監(jiān)制問我需要多少個學生。我反問“你問我要多少個學生?你打算往哪里找來學生?〞他說會用臨時演員來湊數?!澳强刹恍邪?,他們還要懂得唱歌呀?!甭犖疫@么一說,他又問:“那怎么辦?”我就說:“把邵氏的明星帶來扮學生不就行了嗎?”于是,就把邵氏所有明星集合起來,讓他們穿上學生服拍攝。
拍完之后,我問攝影師西本正:“怎樣?沒出什么問題吧?”他卻說:“該沒問題,不過墻壁角落高了一點,看到了照明用的三腳架?!蔽覇枺骸罢娴目吹靡妴幔俊彼穑骸翱磥碓摏]什么問題?!庇谑蔷蜎Q定在試片時看看會不會出問題再算。好了,拍完了!就這樣大家都回去了??墒?,在拍時沒注意到墻壁上雕了些什么字,但細心一看,發(fā)覺原來是唐詩!故事的時代是晉朝,比唐朝要早幾百年呀?。ㄐΓ┎贿^我沒有拍特寫,沖好片后也沒有人注意到這個破綻,更連一個影評人也沒發(fā)覺,沒有人看戲會看得那么仔細。西本正拍進鏡頭的那個照明用的腳架,也沒有人發(fā)覺。(笑)
問:你們完全沒有商量好就開拍的嗎?
答:完全沒有商量過。這是拍片以來,唯一一部由開拍至拍完都沒有劇本的影片。(笑)李翰祥和我都只有一張紙而已。(笑)這個故事加進了許多地方戲的東西。包括黃梅戲和越劇等等各式各樣的元素。不過,原來的故事是非常簡單的。我們是加了學校的場面和下山的場面,又加進了表現(xiàn)愛情的部分,才將枝葉豐富起來。拍這部片真的很累??倢а菔抢詈蚕?,他下面有一、二、三、四、五、六??個協(xié)力導演,我是最后的一個。不過,其他五個人實際上什么也沒拍過。這部片我沒收過錢,全都給李翰祥花了。(笑)拍完影片后,場記的記錄又沒有用,在剪輯時要逐場戲看。場記的記錄一般是一個人寫的,但我們那部片卻是兩個人寫,所以就變成沒有用了。在剪輯時只好靠畫面,當時還未有聲音同步的剪輯機“Steenbeck”,只能用舊式的剪輯機 “Moviola”。這部片在香港并沒有得到什么評價,但在臺灣卻掀起了熱潮,非常賣座。很多人,特別是有些老年人看了超過一百次,影片空前賣座。賣座的原因除了是影片本身好看之外,也因為去了臺灣的大陸人懷念故鄉(xiāng),去看是為了記熟歌詞,因為那些是故鄉(xiāng)的歌。要記歌詞當然要看好多遍才行啦。(笑)而且這種所謂賺人熱淚的東西,最受女性及老太婆歡迎。老公公也不例外,連好多像大學教授般的人也來看。不過,不知道為什么,這部片的歌卻沒有發(fā)行過唱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問:用女演員扮演男角,是由這部影片開始的嗎?
答:不是,在這部片之前,上海也拍女扮男角的影片。此外,《紅樓夢》之類的故事也用這個拍法。
問:在日本有個寶冢少女歌劇團也是……
答:呀,我看過。對的,感覺上是有點像。不過,我們這些故事,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紅樓夢》之類,如果真的由男人來演的話,看起來就會不舒服了。(笑)為什么呢?首先,這個戲本身,故事中是女扮男裝,而且全部學生都是很年輕的少年,如果用真正的男演員去演那些少年的角色,還要叫他們一邊唱黃梅調的歌,一邊談情說愛,看起來就會不自然地叫人倒胃了。(笑)梁山伯那個角色,并不是要表現(xiàn)出吸引女人的、男性的、很男人的心理,而是某種非常純真的愛情表達。因此,這個戲在初期也用過男演員去演男角,但不論在內地或香港也沒有一個成功過。另一部打對臺的也是由兩個女演員去演,她們是李麗華和尤敏。李麗華演男角,是邵氏的競爭對手國泰拍的,對方也是拍 《梁山伯與祝英臺》。 但國泰那一部不算成功,因為這個故事其實并非很有魅力。
不過,為什么我們拍的會得到好評呢?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劇本(笑),為了補充故事上的不足,我們加插了很多有趣的東西進去。拍時又沒有時間,不能很完整地拍出一個故事來,只好大量加插感情上的輕微的起伏,和有趣的小節(jié)之類的東西。此外,我們這一部的服裝和道具搞得很漂亮,而且都是做了認真考據的。因為李翰祥和我兩個都是美術出身的。而且——在當時是不能說出來的——由于沒有劇本,反而要花時間設計道具和服裝,因為服裝和道具完成得愈遲就愈好,我們可以在中間的時間寫一部分劇本。結果卻拍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出來。
這部片由于沒有完整的拍攝計劃,所以常常是拍了一半才走去錄音。通常,是先完成了所有的錄音,然后才拍戲的部分。跟著就是一邊放歌和音樂,一邊拍。但這樣做的話就一定不能趕得及。反正曲已有了,于是就拍一半錄一半。如果今天李翰祥有空,就由他去錄歌;如果今天是我有空,就由我去錄歌。就是這樣,拍得非常辛苦。
問:但看拍成的片子,卻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影片。
答:是的。作曲家周藍萍在我們每天的催促下,由于趕不及作曲,結果躲起來了。他說這樣催實在難以忍受,胃也痛了,要住醫(yī)院,就是這樣編了好多理由逃了。(笑)但又給我們帶回來。(笑)后來才知道,可憐他并不是胃痛,而是心臟病。
問: 片中的曲是原創(chuàng)歌曲嗎?
答:那本來已有原曲的。但節(jié)奏很慢,根本不能用。又長又慢,用原曲的話根本就不知道怎樣拍。(笑)于是我將曲的節(jié)奏改得很快。例如下山的場面,就用了很快的調子,改得動作快了。所以,曲其實可以說是新作的了。
我們用了兩種樂團,一種是用西洋樂器的,如用小提琴、大提琴、鋼琴等的樂團;一種是用中國樂器的樂團。這個西樂團和中樂團之間要有蓋過對方的大沖突才行。管弦樂團是看指揮,但中樂團則是看司鼓,打鼓的起著指揮的作用。而司鼓又看什么呢?他就要看電影中的畫面了。因此我會給他看影像,這卻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指揮者要戴著兩個耳筒來聽才行,演奏只要有一丁點不合拍,就要立即叫停。但要將演奏完全合拍又非常難。中樂那個司鼓很本事,他可以一邊打鼓一邊分辦其他音樂。我也叫他戴上耳筒,他就一邊聽對方——即是管弦樂的音樂,一邊帶著中樂團的樂手跟他奏。他同時又看著電影的影像。例如,一個演員提起腿來時,他就打一下鼓之類。但司鼓是不看西樂指揮的,兩者好像是各自為政那樣,但又要將兩者統(tǒng)一起來,所以非常困難。此外,還有一樁事也叫人頭痛。在西樂團的演奏者當中,有菲律賓人、英國人,指揮者要懂得說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當時樂團中就有不少人抱怨嫌麻煩,不過他們總算留下來直至完成為止。
問:指揮者是中國人嗎?
答:就是周藍萍,他又作曲又當指揮。
問:黃梅調全都是用這種歌劇形式去表達的嗎?
答:是,全都是歌。中途也有對白的部分,但只占很少,大部分都是歌。這也是困難的地方,即是說,在說對白時,突然卻唱起歌來,會叫人覺得很不自然。不過,我盡量做到不要不自然,讓對白很順暢地接到歌上去。總而言之,就是對白少唱歌多。
問:黃梅調電影在當時很賣座嗎?
答:我不知道賣座的真正理由是不是這樣,有人說,我們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臺灣那么受歡迎,除了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喜歡看之外,還有同性戀的觀眾也很多。因為主角兩個都是由女性演出。這并不是統(tǒng)計得出的結果,但很多人看到女性的裝扮,會邊看邊說:“好漂亮啊?!保ㄐΓ?/p>
但為什么會拍這些黃梅調電影呢?原來是因為邵逸夫看了大陸的黃梅調電影。有一部大陸拍的,叫做《天仙配》(石揮導演,1955)的作品,那是古已有之的中國著名的故事,講一個窮書生董永和仙女的結合。這是部正統(tǒng)的黃梅調,即是說,是以前已有的黃梅調。這部片在香港的票房相當不錯。所以,邵逸夫就學這部片,自己也開拍黃梅調電影。他在開始考慮拍哪一個故事時,李翰祥隨口說了句:“不如拍《梁山伯與祝英臺》吧?!钡詈蚕橄氩坏揭约毫⒓撮_拍。(笑)之后,我們知道為什么會立即開拍,那是因為競爭對手的國泰也要立即開拍之故。因為 《天仙配》的票房好,所以就跟風拍。邵逸夫不是個那么具創(chuàng)作力的人。他看見人家賺了錢,所以要搶先拍,以免給國泰先搶了。(笑)
另外,這叫我想起一個笑話。歌詞是請李雋青先生寫的,李先生是位老先生,李翰祥常常把李先生寫的詞改寫。有一天,當錄好了音之后,我發(fā)覺祝英臺唱的歌詞中有一句是 “無奈爹爹頭腦舊”,這是埋怨她爹爹在她的婚事上頭腦古板的意思。但我覺得這句詞不妥當,因為“頭腦”是日文,中文應該是“心想”,是用心來思想的?!邦^腦”原是歐洲的用語,后來傳到日本,就被翻譯成“頭腦”了。然后這個用話再傳到中國來,那該是明治維新后的事情了。傳到中國去已是很后期的事了。李翰祥他就是這種常常有很即興意念的人。雖然他說:“糟糕啦,真失敗?!保ㄐΓ┑膊荒茉俑牧?。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仍是唱“無奈爹爹頭腦舊”,雖然中國人是用心去想事情。(笑)
B站視頻:
我記得好像小時候我媽最喜歡梁山伯與祝英臺了,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她不是個愛看電視的人,但是卻很喜歡看這個,有時候還要跟我講這個故事,這不,上次放假聊天的時候又講了。
梁山伯與祝英臺 從前有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的女兒祝英臺不僅美麗大方,而且非常的聰明好學。但由于古時候女子不能進學堂讀書,祝英臺只好日日倚在窗欄上,望著大街上身背著書箱來來往往的讀書人,心里羨慕極了!難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繡花嗎?為什么我不能去上學?她突然反問自己:對?。∥覟槭裁淳筒荒苌蠈W呢?
想到這兒,祝英臺趕緊回到房間,鼓起勇氣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讀書。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樣子,一定不讓別人認出來,你們就答應我吧!”祝員外夫婦開始不同意,但經不住英臺撒嬌哀求,只好答應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剛蒙蒙亮,祝英臺就和丫鬟扮成男裝,辭別父母,帶著書箱,興高采烈地出發(fā)去杭州了。
到了學堂的第一天,祝英臺遇見了一個叫梁山伯的男同學,學問出眾,人品也十分優(yōu)秀。她想: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也一定會很開心的。而梁山伯也覺得與她很投緣,有一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于是,他們常常一起詩呀文呀談得情投意合,冷呀熱呀相互關心體貼,促膝并肩,兩小無猜。后來,兩人結拜為兄弟,更是時時刻刻,形影不離。
春去秋來,一晃三年過去了,學年期滿,該是打點行裝、拜別老師、返回家鄉(xiāng)的時候了。同窗共燭整三載,祝英臺已經深深愛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雖不知祝英臺是女生,但也對她十分傾慕。他倆戀戀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著對方。幾個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訪,結果令他又驚又喜。原來這時,他見到的祝英臺,已不再是那個清秀的小書生,而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大姑娘。再見的那一刻,他們都明白了彼此之間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請人到祝家去求親??勺T外哪會看得上這窮書生呢,他早已把女兒許配給了有錢人家的少爺馬公子。梁山伯頓覺萬念俱灰,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去了。
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與父母抗爭以反對包辦婚姻的祝英臺反而突然變得異常鎮(zhèn)靜。她套上紅衣紅裙,走進了迎親的花轎。迎親的隊伍一路敲鑼打鼓,好不熱鬧!路過梁山伯的墳前時,忽然間飛沙走石,花轎不得不停了下來。只見祝英臺走出轎來,脫去紅裝,一身素服,緩緩地走到墳前,跪下來放聲大哭,霎時間風雨飄搖,雷聲大作,“轟”的一聲,墳墓裂開了,祝英臺似乎又見到了她的梁兄那溫柔的面龐,她微笑著縱身跳了進去。接著又是一聲巨響,墳墓合上了。這時風消云散,雨過天晴,各種野花在風中輕柔地搖曳,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飛出來,在陽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祝老爺:老了老了,臉上粉都擦不上去了,都怪你們這些女人,如果不是整天胭脂水粉的話,怎么會顯得我們男人差呢? 祝英臺:不要變實了,怎么開心都好,千萬別變實啊。 梁山伯:千萬別變虛啊,我不要變成亭望春啊。 祝英臺:我一直想知道這種感覺是怎樣的。你是不是覺得,好像抱著一個男孩子一樣? 梁山伯:我早就知道,我抱著的不是男孩子,我們剛才很亂,一定要想辦法冷靜下來,否則會更亂。 祝英臺:你要記住,一定要來我家提親,否則,我會恨你一輩子。 祝英臺:官場官場,也就是是非之場,就像我爹一樣,官大還要巴結更大的官,能斗嗎?
李翰祥 邵氏 黃梅調 凌波 樂蒂 此片是邵逸夫爵士制作的最好的最好看的最好唱的電影, 說是華語電影的最佳作品也不算過分, 最近凌波姐姐聯(lián)同胡錦姐姐剛在香港新光戲院重演這齣經典的舞臺劇, 仍大受歡迎, 僅此一部, 邵爵士已可不朽.....
大概一千萬人之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為蛾,蟑螂、蚊蚋、蒼蠅、金龜子……,就是化不成蝶。并無想象中之美麗。
導演唱攝俱佳,華語影史前十。兩個男人彼此相愛,男二發(fā)現(xiàn)男一是女性之后仍癡心不悔,世俗阻撓之下黃泉相會。樂蒂簡直是戲曲詩畫中走出來的古典美女,真是完美的英臺、黛玉和小倩,舉手投足都是巨星風范; 論古典氣質東亞影壇唯有李麗華可以相比,什么大和撫子高麗之花都只有給她提鞋的份。
反串一個女扮男裝的傳說,真是把電影當黃梅戲拍了。如果以電影的標準來要求它的話,還是遠遠不夠的。樂蒂比凌波明明比好太多了~嘛
7/10。李翰祥是邵氏少數有思古之情和大排場控制自如的導演,池塘松樹/飄逸煙柳/寺塔高聳,黑蝶與黃蝶服色的梁祝沿途走動,多層次組合的造景技巧。利用紗幔隔斷畫面空間,讓丫鬟目睹英臺前來求婚的失落,這場突破單一視角的戲劇動作值得稱道,缺點是現(xiàn)代人難以欣賞的角度,同床、繡布等微妙性幽默除外。
凌波和樂蒂真贊啊,凌波女扮男裝,反串演技好,樂蒂人漂亮。另外棚內造景也是一流。
古香古色,旖旎綺麗,信手拈來,韻味不盡。
香港黃梅調電影的一個高峰,舞臺布景的質感非常好,遠勝于李翰祥自己后來的一些民國喜劇集錦類電影的布景質感。故事和表演非常有古典舞臺氣息,樂蒂飾演的祝英臺在神情和走位上,比凌波飾演的梁山伯更豐富一些。經典的《十八相送》段落在片中呈現(xiàn)得相當完整,祝英臺在對歌時大膽又嬌羞地暗示男女之情,梁山伯傻傻不知情,余味十足。
不會有比化蝶更美麗的愛情結局。古人是有怎么樣的絕世之才想出的?。?/p>
#1080p#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凌波演技流于表面化,不及樂蒂的身段分寸對頭。還是更喜歡徐克那版,因為楊采妮真的太出色
這才真正是將中國文化體現(xiàn)在電影里。可見制作人的誠懇?,F(xiàn)在某些只會裝門面的導演該好好反省了。
香港電影百年百強第1名,一代電影大師李翰祥導演代表作之一,黃梅調電影巔峰之作,31年後徐克導演版本《梁?!繁阌卸嗵幗梃b。前半段的輕喜劇,後半段的重悲劇,過渡極其流暢,加上樂蒂、凌波兩位的精彩表演,尤其樂蒂版祝英臺實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無怪當年創(chuàng)萬人空巷的盛況。
呆萌傲嬌攻凌波VS騷情可愛受樂蒂
“受到國內于1955年后陸續(xù)公演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的影響,香港的邵逸夫爵士打算以嶄新的方式拍攝黃梅戲電影。當《天仙配》于1956年在香港上映時,盛況宅前,吸引了26萬觀眾,這在當時是一個很高的票房紀錄。另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便是英國女王于1960年代初期亦觀賞過由嚴風英及王少舫主演的黑自電影《天仙配》,并對這出電影有頗佳的評價,特別喜歡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分別是凡人及天仙,但在客套的話語中仍提及影片美中不足的是演員年紀略大及缺乏色彩。從商業(yè)的角度看,這或多或少會增加了邵逸夫將要拍攝的黃梅戲電影的號召力?!?/p>
生生玉叱明如剪,嚦嚦鶯啼脆又圓,間間鴛語花底滑,自在嬌鸝恰恰吟。良辰美景奈何天,彩云易散琉璃脆,賞心樂事誰家墓,綺羅堆里埋華年。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古中國
送別是一絕。
我以為這耳熟能詳的故事、這不討喜的類型,會讓我忍不住快進或倍速播放,沒想到自己完全跌進故事里面,哪怕這個故事已經了然于心,太好看了。
臺北的k歌場可真有趣,一邊看戲一邊唱歌?;旧虾疸屌牡亩温湟谎劬涂吹贸鰜?,上山,過橋,李精緻在美術考究,胡一調度或放煙,就全是胡的東西
戲曲老片實在太好看了。鏡頭、美術、唱詞都精致考究到極致。(我就是有點懷念每晚琴房里傳來的排練的聲音了所以才看的)
拍得果真古色古香,美工音樂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