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女性自白式的講述,關于父女,關于母女,關于生死,關于性。
雖然我不是一個feminist,但男女問題的關注度確實很高。所以抱著看看男導演如何了解“她”的想法,參加了線下觀影,確實很有意思。
??片子有意思。黃衣服姐姐就像是面對面坐著和你聊天而已,聊聊她與父母、情人的故事,其中偶爾夾雜著她對自我的認知??雌饋黼S意,但她表達的清晰爛漫又動人。其他的女孩經(jīng)歷各不相同,有勇敢有脆弱有各種各樣的情緒,星星點點的都被捕捉下來。好好。
??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也有意思。導演初衷似乎很簡單,被女性打動然后拋開認知真誠地記錄,盡量不刻意挖掘問題,不輸出個人觀點。有時覺得會講故事的人確實很厲害,但認真傾聽的人很難得。
希望導演能堅持自己的想法,期待完整呈現(xiàn)。
觀影結束的討論,很多人表達的訴求是:
想看到女性力量的一條路,或者說是女性力量的模板。
我覺得堅韌、治愈、孕育生命也是力量,但不是年輕人想象的那種FOREVER YOUNG無堅不摧的力量。
可能因為堅韌、治愈是相對傷害的,在慕強的語境下,傷害本身就是弱的象征。
從我個人看來,力量是沒有性別的,雖然過去的幾千年幾百年歷史里,權力頂端站著的是男性,但不代表男性就代表了力量。
我先想到的是南島文化的<海洋奇緣>,但這個故事似乎有點太過于童話;波利尼西亞的社會族群,和現(xiàn)代生活也有點遠,再后來,我就想到了大象。
大象、鯨這些有著悠長生命的集體動物,族長都是女性,她們有著怎樣的特質(zhì)呢?
聰明、有力、健康、幸運、堅韌、有公心?(寫到這里我想起了默克爾MUTTI)
族長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
為一個族群尋找正確方向:聰明或者幸運;
維持自己的地位:有力、堅韌;
獲得族群長期的支持:健康、有公心;
我相信有的人一定可以走成這條路,同時她一定會是少數(shù)派;我們?nèi)绾尾拍茏屵@樣的力量獲得存續(xù)?或者說我們要面對的困難有哪些?
1 雌性競爭的獨立性;
雌性競爭策略和雄性競爭策略的不同,雄性競爭是結為團體讓對方直接死亡搶占資源,而雌性競爭在父權主義體系下挺內(nèi)卷的,互相拉踩普遍存在,畢竟作為資源來源的優(yōu)質(zhì)父親就這么多,而人人都是慕強的。
2 現(xiàn)行狀況下的財務狀況不良;
如果女性踩在40歲前生育(可能還不止一個),所消耗的時間精力非常巨大,如果還要工作育兒兩邊平衡,很難在人力資本市場上獲得經(jīng)濟成就。
3 女性育兒本能,少子化形勢下的軍備競賽;
現(xiàn)在很少有女性生好幾個孩子的,孩子越少風險越集中,女性處于母親的本能,投入不設上限導致勞動參與率一直在下降。
4 風險厭惡策略和社會期待、教育策略
(上班開會摸魚寫的,越寫越冷越絮叨,此處待續(xù))
-------------------------------- 分割線 --------------------------------
以下是觀影過程中的筆記(以下涉及劇透):
1 什么是性別才有的
看到一半覺得,其實這些敘述和性別關系不大,把角色換成女大部分也成立,除了:藍衣小姐姐睡衣被注視;??夹〗憬惚怀兑路??現(xiàn)在想想其實也不一定,男孩子被脫褲子也是屈辱的吧?
那什么才是和性別相關的?
我覺得關鍵字是母親,人因性別最大的不同是在產(chǎn)生生殖差異,進而在家庭職能上產(chǎn)生了差異,所以才存在了母職懲罰這個概念。
2 很多傷害的核心是婚姻的不幸
婚姻的不幸對女性影響更大,為啥?是因為女性才是婚姻的核心么?是女性的付出更多,淹沒成本更高么?
3 小朋友的學校是籠子么?
藍衣小姐姐的敘述(姥姥的問題),一瞬間覺得她像金絲雀,第一反應是這孩子被教育得很好;后面發(fā)現(xiàn)是這個家庭就是這樣的關系。(此處待展開)
4 葬禮不哭不被理解
個人角度來看,在太大的悲痛下面其實是哭不出來的;但是,有時候社會行為上要求個人和集體行為的一致,特別是小地方或者欠發(fā)達的地區(qū)(比如投名狀和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
5 死亡是很重的么?
其實是,以至于大家都不想去面對,爺爺說你來看我也沒用的時候,旁邊人的說法其實都是自欺欺人(想起電影<別告訴她>),不僅是中國很多有大家族的地方都有這樣的習慣,比如墨西哥和南美洲啥的。
還有那個黑衣小姐姐說她老公的故事,希望靈魂存在,我想是寄托了不割舍的情緒吧。
6 蛇夢的意義
中間有點困惑蛇夢是指什么,后面的感覺是黃衣小姐姐在家庭中和母親認同更多,承擔了母親的情欲,這個情欲對象是她父親。
我是去線下放映活動看的這個電影。
映后交流時,主持人一直問這邊的觀眾有沒有想說的,我就總覺得“應該”說點什么。后來有一位女生說好奇男生看完是什么感覺,我就覺得好像更加“應該”說點什么。直到后來有位男生和好多女生爭辯起來,我還是什么都說不出來,雖然心里一直翻江倒海。
這兩天我一直在影片的“回聲”里面?,F(xiàn)在終于好像能說出兩點“感受”:
1. 震撼。我從14年來廣州開始做志愿者接觸性別議題,參加過性教育課、性別理論課、反家暴培訓、女權主義培訓、metoo行動……而大部分時候,我看到的“她”更多的時候似乎是一個個讓我感到不公同時又遠在天邊的“案例”。我讀到“她”的故事,我“覺得”我要為她伸張正義,但是我又不認識她,我無法感受到她在故事之外是怎樣跟自己相處的,我無從知道她如何度過故事之外的時間。
但是在《女她》里面,她們的神情、沉默、語調(diào)、自發(fā)的講述……就像某位觀眾說的,這樣的講述很松散,但是好像正是這個松散讓我感到了憤怒之外的東西……真實、沉重、漫長……我也很“松散”地反復想起我的堂妹、我的媽媽、我的好朋友……
我很感激能有這樣的機會,能通過不帶著“解決問題”視角的影像,從而得以暫時用不帶著“解決問題”的視角看見“她”們,以至于她們好像不再那么是“她”們。我感到很幸運地能有這樣的一刻,我自己的反應不是拿起武器揚言要跟女性一起戰(zhàn)斗,而是感受到某種靠近和共存。
2. 無奈。觀影后的討論,我感到很著急。好像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場合。一個人說了自己好像真實的想法,但是觸動了很多人,進而變成一場爭論。我一直在想這是怎么發(fā)生的。
現(xiàn)在我想,這樣的時刻,沖突突然爆發(fā),往往是因為,一方被否定的是觀點,而另一方被觸犯的是人身的存在。所以一群人突然被點燃,是因為對方說出來的雖然是一個觀點,但是這群人感受到的是真實的傷害。而這樣的爭論常常無疾而終,是因為覺得自己只是說了個觀點的人始終理解不了被傷害的感受。我認識的這樣的人,很常見的一個觀點就是現(xiàn)在生活挺好的,“大家”都吃飽穿暖了,“大家”的日子都越來越好了。有這樣觀點的人,通常是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覺得這個世界就是全世界。我很衷心地祝愿這樣的人自己經(jīng)歷一遍影片里面的人經(jīng)歷過的事情,然后再看看會不會對世界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
上周日去參加了《女她》的線下放映及映后交流,主要想講講映后交流。
我感覺我好久都沒有置身于一個平和交流觀點,發(fā)表看法的交流環(huán)境里了,當天的和諧氛圍真得難能可貴。除開一些偏拍攝的技巧和宣傳表達內(nèi)容的問題上,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兩位大哥的分享。
我在備忘錄里準備的問題大意就是想了解作為一名男性導演對女性闡述經(jīng)歷的共情能力,恰巧有位大哥分享他在看紀錄片時,旁邊有許多女同胞流眼淚,他突然感受到他與身邊女性與紀錄片的女性有了一層隔閡,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是女性”或“沒有相同經(jīng)歷”無法去共情。不過導演也沒就這個問題深入,“不需要經(jīng)歷過才能共情”。我仔細思考,共情應該是理解處境和情緒共鳴。挺感慨的,網(wǎng)絡上關于性別爭端的討論從來都是烏煙瘴氣,但還有人愿意思考無法共情女性的困惑并尋求建議。
另外一個大哥說他和他的妹妹已經(jīng)好長時間快十年沒有聯(lián)系過了,妹妹因為一些生活的打擊和經(jīng)歷,導致她至今無法走出來,也不愿意和男性接觸。他想透過這個影片去更多的了解女性視角并尋找打開妹妹心房的一些契機??赐曛螅霊摽梢栽囍兔妹媒涣髁?,“我已經(jīng)走出來了,妹妹也是時候走出來了?!焙芨袆?,可能這就是影片給予人的力量吧。
“我想雖然現(xiàn)在是太空時代,人類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遠無法探索別人的內(nèi)心宇宙”。很感謝大家的真誠分享,雖然結束后匆匆鉆進人海不會再見,但至少此時此刻就《女她》迸發(fā)的精神交流、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結是真實存在,為之動容的。
看前期宣發(fā)帶著期待以為這會是一部男性導演講女性主義、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女權意識的獨立紀錄片,但影片更多呈現(xiàn)的是女性與原生家庭、父女關系、母女關系、生死與性的自述性思考,這也是看完之后我略覺得片名有投機取巧之嫌的原因。
若是講女性,把女性的多面向囿于家庭關系的不幸中,片名則狹隘了;若是講女性的原生家庭關系,片名則宏觀了。
但導演的出發(fā)點是不定義訪談主題內(nèi)容,故我們只需要跟著主人公的敘述讓意識在頭腦中流動便好了。
導演在訪問了近百名女性之后,選取了其中兩名女性作為主線,輔之以其他訪者的零碎敘述片段,全程自述無篇章標題甚至沒有轉(zhuǎn)場,剎那間仿佛把我?guī)У搅速Z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但也正是導演的真誠、不設限、不設記錄主題,甚至一字不加一樂不配不帶意識形態(tài),才讓我們看到了女性訪者背后更深刻的故事。
與其說這是一部女性紀錄片,不如說是導演對于自由意志和人的宿命論的探索,想在記錄近千女性口述史的過程中通過共情與感知拓寬自己的邊界。
推薦給大家有機會去看看。
影片內(nèi)容略為壓抑,應激障礙者作好心理準備。
導演說,他的控制欲沒那么強,所以這部片子個人認為已經(jīng)是能做到的最真實的紀錄了。這部片子它只是在真實地記錄幾位女性的自白,但又不僅僅如此。它展現(xiàn)了,如導演所說的:在這片土地上的女性是什么樣子?!?/p>
導演說,他的控制欲沒那么強,所以這部片子個人認為已經(jīng)是能做到的最真實的紀錄了。這部片子它只是在真實地記錄幾位女性的自白,但又不僅僅如此。它展現(xiàn)了,如導演所說的:在這片土地上的女性是什么樣子?!?/p>
因為這部片, 這輩子第一次想嘗試寫寫所謂影評,但本人自認肚中沒有一滴墨水,思想高度也不夠,并且本人記性極差且主觀意愿強烈,所以在寫這篇的同時已經(jīng)記不得片里的很多東西了,而記得的部分有可能記憶已經(jīng)發(fā)生了歪曲。想寫的初衷是想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人謹慎瀏覽。
這部片里的各位女性在講述自己的故事的時候都有過各種笑。
除“性的愉悅”小姐姐之外,其他人的那些笑容反而是我最畏懼看到的,在故事講述過程中的那些笑容,并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開心肆意的笑容:那些笑,都是她們的故事講述到最痛苦的點時迸發(fā)的笑,笑的同時伴隨著眼神游移、臉上肌肉抽動、語塞卡殼結巴無法繼續(xù)講述,大多伴有伸手試圖捂住嘴的動作——因此我把這種笑理解為,是她們對最難以啟齒的、最不愿面對的、最痛苦的部分,因講述到這些部分時的對自己的情緒暫時性的小失控,引起的失去作為自我保護的表情管理的掩飾性的笑。這些笑容是在我觀影過程中,最讓我共情感到難過和實實在在的痛苦的。她們每笑一次,我在心里就抽動一下地疼。
說說我的觀影感受吧。在未看之前,我大概猜到影片的內(nèi)容大概率是女性遭受的各種難題,但我沒想到的事是影片所要真正表達的并非想要聚焦放大女性的痛苦。并且它很簡單、很平和地僅僅只是記錄鏡頭前的女性都說了些什么、
當大姐說平淡地說,她覺得,這片土地上的每個人也許都是一部苦難史的時候,我的心情真的非常復雜。我在思考這句話。我想她的、她們的生活幾乎都可以算得上苦難史;但是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人生活幸福美滿。但是無論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我都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歷史;每個人都有被紀錄的意義和價值。
女性主義的華語紀錄片,看過之后更能理解波伏瓦所說“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這句話。
坦蕩蕩,血淋淋,越是慟哭哽咽著訴說的,越是冷眼旁觀,越是故作輕鬆地表達著,越是深沈思索。在有些雜亂的編排中提煉重點,聽她們聊她們的故事,關於她,關於女兒,關於母親,關於妻子,關於女性,電影顯然是女性主義的,卻又沒有被框死在女性主義,在一個個苦難與經(jīng)歷的故事後,有人的女性意識覺醒了,有人則不,她是她,她也可以不是她。
額,唔,額,算了……
敬佩片中女性講述的勇氣
映后交流很有意思的是,無論是導演還是觀眾,都主動提到片子里傳達的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人,其次才是女性。沒有必要急于強調(diào)甚至澄清這是性別的共性,曾經(jīng)我也疑問是否用人類共性來傳達女性思想會容易被人接受,平權對兩性來說當然是共同進步。但有些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當你主動用共性模糊處理差異時,相當于抹去了女性除共性外的另一面。不要忘了,這部片可是叫女她啊…
開頭是以近乎以一種直面痛苦的殘忍看下去。看完長長嘆了一口氣。黃衣的女子故事講得誠懇。這漫無邊際的夜啊,顯得她的衣服在反光。她好像比其他人都更清醒一些,也更不擰巴,沒有修飾和太多的劇烈的情緒。文學和哲學隱藏在她對痛苦的講述和對生活的理解里。和已婚男子偷情之后寫小時候的蛇夢還有與父親發(fā)生關系的詩。「我覺得我比我現(xiàn)在青春的什么時候都要好?!?/p>
首先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自我斗爭是值得尊重的。但用個人經(jīng)歷去臆斷集體,用主觀意識去換位客觀并不叫做覺醒。以及大段的主人公經(jīng)歷抖出無非是為了博取同情,并不能掩蓋片子本身意識空洞,邏輯混亂的問題。就硬蹭《女人》吧,哦名字還蹭《女他》
個人感覺北電表演系的小姐姐在面對鏡頭稍微有一點“表演”的狀態(tài)(沒有在judge這種狀態(tài)的意思),能對著鏡頭坦誠說出來已經(jīng)很有勇氣了。加油!
男性走近女性主義的第一步,閉上嘴,面對她,傾聽她。
也許可以試著出個聲音介質(zhì)版本
第一個姐姐的敘述過于飽滿和完整 以致于其他人的故事都像是縮影和片段 看了訪談導演說一開始是打算給這個姐姐單獨拍的 如果這樣會更有意思一些(真實的故事好動人(
感同身受,某個時刻似乎從她們的講述中看見了自己,也淚流滿面,也痛苦猙獰,也遺憾堅強??勺詈笪覀兌歼x擇了面對過去……小時候總是看不見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在抗爭什么,可是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太沉重,以至于真的明白反而更痛……
這些女孩都是勇敢的,他們對于過往的釋懷,真的讓人敬佩。
補標 @柏林線下放映。其實導演(男)壓根沒想過什么feminism,就是因為“熱愛婦女”想拍一百個女人,沒想到來報名的那么多女性,第一次見面就在鏡頭前緩緩吐露自己的過往人生。作為視覺人類志的意義足夠重要。
最佩服能在化軒面前坦露自己的一切的女性們化軒有一種魔力,你們也需要出口
“他”的不在場,讓“她”的表達多少還是私密的,其實越私密這種存在越強烈,比起生命中那些不可承受之重,以公開的形式展示私密更需要勇氣,這才是真正達到了對自己的本我的駕馭,既作為敘事主體,也作為一個旁觀者。目前現(xiàn)實的情況是,女性的發(fā)聲是第一位的,但是希望以后這種第一位能退居,發(fā)聲成為再普遍不過的事情,那才是女性意識在社會上實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喚醒。
是不加引導不加限制的純自我視角的純女性表達,其中的真誠難能可貴。
講述??匆姟?/p>
不錯?。?/p>
僅僅是面對鏡頭的平靜的講述,也充滿力量。揭開曾經(jīng)的傷痛,訴說那些不堪的回憶,需要很大的勇氣。在遭受那些創(chuàng)傷的年紀,大多女孩只能選擇沉默和隱忍,這些人生中痛苦的回憶會伴隨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