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時至今日,世界已有數(shù)以千億的飛行動物,除了翱翔天際的雀鳥和流連黑暗的蝙蝠等嵴椎動物外,還有穿梭叢林、屬無嵴椎類的飛蟲。自然生態(tài)紀錄片之父大衛(wèi)愛登堡爵士,會在《征服天空》中走遍世界各地,包括婆羅洲(Borneo)、西班牙等地,進一步解構(gòu)飛行動物演化的奇妙故事。
總體來說這是一部帶有《走近科學》性質(zhì)的紀錄片。阿登寶爺爺吸取了Iain Stewart等主持人的紀錄片特點。
在婆羅洲取景較多。
嚴格按照分鏡頭劇本完成,其中里面震撼的天鵝、游隼鏡頭,和鳥與夢飛行一樣,是Rose肉絲訓練出的一批天鵝寶寶,完全是導演出來的。增加了可看性。
還用了最牛的慢速攝影機。
——第一集 昆蟲
蜻蜓 Dragonfly in Fens of Cambridgeshire 幼蟲像太空怪物,一旦出水,他的四個翅膀就變成了世界上最早最好的飛行器。事實上他已經(jīng)在地球生存了3億年,是令人驚奇的活化石。他的四個翅膀可以獨立的飛行,在空氣中進行擾動,在各個方向都可以獲得升力,所以他可以懸停,甚至往后飛,是最靈活的飛行器。
與它相近的豆娘Damselfly具有相似的結(jié)構(gòu),他們具有較強的領(lǐng)地意識,當他們需要交配的時候,就要提供這塊領(lǐng)地供他們產(chǎn)育后代,他們可以在空中交配。神奇的是,豆娘在交配的時候,雄與雌的翅膀拍動是同步的。
Atlas beetle 生活在婆羅洲的大力士甲蟲是比較拙劣的飛行者。他們本來是叢林當中的一種大型的幼蟲,在地上吃木屑pulp要達到一年之久,才能夠變身。他們巨大的翅蓋不具有飛行的功能,透明的翅膀,打開鉸鏈,展開來變成較好的飛行器。但是他們飛行技術(shù)遠不如蜻蜓,降落更是極為蹩腳,在他們收起翅膀的時候,必須通過腹部大量的小小剛毛,將翅膀非常細心地收到翅蓋當中,如同降落兵收起降落傘。世界上的甲蟲一共有37萬種。
蝴蝶就是另一個不同的故事了,他有1.8萬種,在幼蟲時代的毛毛蟲必須在樹葉里面躲避吃東西獲得變身的能量。如swallowtail butterfly毛蟲像鳥糞,偽裝、臭氣、毒刺、躱葉子下等方式保護自己。他們的翅膀的飛行力度不大,但是導致他們能夠在空中Z字飛行。翅膀振動方式也不同。
阿登寶爺爺來到了西班牙,這里在進行了一個基于全球數(shù)萬例記錄的研究,一種小紅蛺蝶Painted lady,他們的遠行記錄是世界上第一次被發(fā)現(xiàn),也是昆蟲最長的旅行。發(fā)現(xiàn):他們從春天開始從北非出發(fā),到了夏秋之際已經(jīng)到達了英國,并且廣泛在歐洲飛行。到了秋天,它們再從那里飛回。他們的飛行方式通過雷達可以測定是飛行在距地面以上500米左右,這里的飛行氣流相對較快,能使他們以平均60公里的時速快速飛行,當他們在年末回到北非的時候,已經(jīng)是這個族群的第六代了。研究者認為他們是朝著太陽的方向飛。
蛾子,是可以在夜晚飛行的,用大型的燈光捉捕器可以找到月蛾Moon Moth,他們的壽命非常短,只有七天,所以也非常神奇,他們靠它們羽毛狀的觸角來尋找雌性。
回到倫敦,一種活了2.5億年的普通昆蟲是最了不起的-蒼蠅,你永遠打不到他,他可以靠他的眼睛和平衡桿迅速反應。眼睛是復眼,極為復雜的視覺處理器,比人要快十倍。平衡桿,根據(jù)最新的研究可以使他保持頭部在空中的水平,不管它的飛行方向如何。
第二集 龍變鳥(卵生)
婆羅洲的紅腹樹蛙Harlequin Tree Frog,在幾十米的樹蓋之上生活,一旦碰到蛇的危險,它可以跳躍并在空中滑翔,他的四肢都可以立即變成四個降落傘,但是他還不算飛得遠的。林中有一種蜥蜴Draco,開dewlap吸引異性,他可以把自己的身體拱成一個降落傘形狀。
距今2.6億年的恐龍里面發(fā)展出了Pterosaurs翼龍[p不發(fā)音],是最大型的飛行器,這里介紹了三種:Dimorphodon雙型齒翼龍,巴西化石帶冠Tapejara翼展7米,最大的Quetzelcoatlus。通過CG動畫還原了它的空中姿態(tài)。這里還借助了在遼寧發(fā)現(xiàn)的化石,如Beipiaosaurus現(xiàn)都存放在北京,其中的尾羽龍是著名的中國恐龍學家徐星講解的。說明了早期的恐龍-鳥包括小盜龍microraptor、孔子鳥已經(jīng)發(fā)展出了羽毛。
同樣是來自婆羅洲的孔雀雉Bornean Peacock-Pheasant,他們身上有另外一種羽毛,極為艷麗,那是用來吸引異性的。
在蘇格蘭看到的黃嘴天鵝Whooper Swan【肉絲馴養(yǎng)】,他們不怕人可以低空飛行,通過近距離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適應氣流微微變動方向和力度。
最后說了另外一種,哺乳動物里面的飛行,有鼯猴Cobego【靠逼格】、狐蝠Flying fox(最大號)。
第三集 獵食者
西班牙Segovia塞哥維亞的高山兀鷲Griffin Vulture,在高空飛行急轉(zhuǎn)彎的時候,他們會突然掉速,所以它們的翅膀末端,每個月毛都可以,展開,變成一個小翅膀,增加升力,足夠他們繼續(xù)滑翔。
在羅馬主城區(qū),一種極富攻擊性的鳥叫游隼Peregrine,能夠襲擊椋鳥starling,它的造型特殊之處在于它的后掠翅像燕子一樣,這是用來減少空氣擾動的,從而增加它的飛行速度。他的攻擊習慣一般是先爬升到一定高度,然后翅膀收縮stoop、向下俯沖、切過空氣,然后減速抓取椋鳥。[全是擺拍,游隼為馴養(yǎng)品]
為了躲避游隼的攻擊,椋鳥成群結(jié)隊地在羅馬上空出現(xiàn),比如老火車站上空就有數(shù)百萬的椋鳥群。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每1只鳥都和它身周圍的八只鳥保持定位關(guān)系,掠食者的方位信息迅速在百萬鳥群當中傳動,所以他們能夠躲避游隼。
在南美洲,小型的蜂鳥能夠以每秒鐘14-80次震動。研究者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在花蜜移動的情況下吸食,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在懸停下,通過非平衡的動力來移動。
在英國的倉鸮,除了有良好的夜間視覺和聽覺以外,他們還通過翅膀末端柔軟的亂羽來消聲,所以飛行的時候特別安靜,田鼠都不能發(fā)覺。
但是在一點光都沒有的情況下,他們就沒有蝙蝠厲害了,在婆羅州的哥曼洞,有一百萬只蝙蝠盤踞著,他們通過超音波來定位周圍的障礙物,能夠準確的攻擊獵物。但是美國的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蛾子能夠發(fā)出干擾波,逃過蝙蝠的襲擊。
很好看,蜻蜓→兜牛→蝴蝶→蒼蠅。翼龍→恐龍→禿鷲→隼。哺乳動物(蝙蝠),蛾子,鳥類??。飛得都很優(yōu)雅,大致記得這些動物了,看這部記錄片以前都不知道它們的飛行方式完全不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老頭子很厲害呀,為科學奉獻一生的樣子,走路都顫顫巍巍的,看他走吊橋都提心吊膽的。畫質(zhì)很不錯,感謝b站,感謝up??
好看 就是太短 只有三集 還有中國的事 真是驚喜
關(guān)于飛這件事
好爆的3D效果,都是飛行的3D,翼龍那段cg特效也很不錯。
感謝b站,感謝up??。這部片非常養(yǎng)眼
愛登堡大爺出品必屬精品 ??borneo pheasant羽毛美得可以直接拿來當Jean Paul Gaultier高定,Colugo也很奇特...長得像能滑翔的樹懶(?居然是最古老的飛行哺乳類....愛登堡專門去倫敦頂樓餐廳就為了拍飯桌上的蒼蠅真是hhhh蜻蜓四只翅膀構(gòu)造很神奇居然是各自獨立的...蝙蝠和恐龍和鳥化石部分看過很多次了
暗中觀察大師
地球生物征服天空的四次嘗試:昆蟲、爬行類(翼龍)、鳥類、哺乳類(蝙蝠)。
昆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各有其飛行之道。第二集還出現(xiàn)了徐星
看看
音樂、畫面、解說都太棒啦
David Attenborough講解的片子,每一部都是精品!上一次看了《天堂鳥》。
講述了地球生命史上迄今為止四次獨立進化出的飛行能力:昆蟲、翼龍、鳥(獸腳類恐龍)、蝙蝠
極致中的極致。
實景動畫表示超666
挺長知識,只有三集。制作精良。
贊!
3D無敵
制作上無法挑剔,相比其他,這方面的題材弱一點
飛上500米高空,借助風力帶動,小紅蛺蝶用六代的接力遠征數(shù)千公里。蜂鳥振翅的方式更接近昆蟲。真正“自由”的飛翔,或者應該被形容為“象蒼蠅一樣”(什么難度都能飛)。蝙蝠沒有什么魅力,卻是唯一真正稱得上會飛的哺乳動物。人類看罷微微一笑,網(wǎng)上搶購起機票。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