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生活在海洋里的馬鮫魚被漁網捕捉,而后被困在了一家海鮮餐館的水箱里。從那以后她不屈不撓地尋找逃脫的方法。跟水箱里其他來自漁場的魚不同,悲觀的懷疑論者“老比目魚”也生長在大海。作為水箱里幸存時間最長的一條魚,他憑借其生存之道控制著其他的魚。對他而言,馬鮫魚試圖逃出水箱的舉動已經對他的統(tǒng)治構成了威脅。
站在魚,豬,牛,羊的角度都可憐。。
土豆,胡蘿卜,番茄青菜也很可憐。。。
羊,豬,牛,雞。。。還有胡蘿卜,土豆,番茄,大蒜。。。都能擬人的拍出這樣可憐的動畫。
那人,啥都不要吃,都餓死可能嗎
生物鏈就是我吃你你吃他吃。。。一環(huán)一環(huán)套起來的
這就是物種繁衍的法則
羊,豬,牛,雞。。。還有胡蘿卜,土豆,番茄,大蒜。。。都能擬人的拍出這樣可憐的動畫。
借于曉光秋瓷炫兒子的福,知道了大海的韓語念法——PADA。電影名英譯是padak,但是還是覺得疊詞可愛。
啪嗒啪嗒是從大海里來,然后啪噠啪噠地撲騰著要回到大海。最后啪嗒啪嗒死了,老比目魚撲騰著過去最后啪噠一聲落入大海。
忽然覺得啪嗒是一個特別適合大海的擬聲詞。海浪拍打,也是“啪噠”拍到岸上,魚甩尾也是“啪噠”甩向水面。
喜歡快結尾時燕魚和老比目魚互相懂得,達成理解的那一段簡筆動畫。這個時候兩條魚相融在一起,燕魚存在在老比目魚的眼睛里。燕魚對自由的追求被老比目魚繼承,他們的信念也是相融的。 我們都渴望自由,可是當知道追求自由的過程會帶來痛苦,又有多少人像其他魚一樣退卻。但是看到有人真正地脫離玻璃箱投向大海,還是忍不住隔著玻璃投向敬佩和羨慕的眼光。
也許正因為我們是普通人,所以才會對勇于打破安逸禁錮的人格外贊賞。這也是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
這是一個陰郁成人動畫,看完之后讓人難受。燕魚看似是主角,其實不是,這個故事真正要講的其實是老比目魚。故事以燕魚被捕等之后一系列故事為線索,勾起老比目魚的回憶,從而串起它的一生。
燕魚誕生于海中,生性自由,被捕后不斷尋求自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小黃魚、鱸魚等的茍且偷生。它們教燕魚裝死躲過被殺的命運,燕魚學不會;大海就在眼前,它要回去。于是跳出魚缸,在地上啪嗒啪嗒地撲騰著;于是不顧危險去向帝王蟹尋求幫助,盡管最后遍體鱗傷;于是向老比目魚提出反抗,只是為了喚醒同類的野性。最后,它自由了,它的靈魂如愿墜入了海底。
老比目魚是魚缸中的第一批魚,活到現(xiàn)在它見證了太多生命的消亡。諷刺的是,眼前就是大海,背后就是砧板,它卻無法穿過那堵“透明的墻”。而粉比目魚的死則成了老比目魚心中永遠的痛。它認為自由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在魚缸中建立了它的強權統(tǒng)治,那小小的暗箱則成了茍活的天地。
燕魚說,這里的每一條魚都來自大海,只是你們都忘了。
燕魚說,用心聽就能聽見氧氣機噪音里有淡淡的海聲。
這些是燕魚對小黃魚說過的話,也是曾經粉比目魚對老比目魚說過的話。小黃魚醒悟了,不顧阻攔去尋找帝王蟹。在小黃魚和燕魚都離去后,老比目魚也醒悟了,在幾次反轉后跳過了“天塹”,帶著三條魚的靈魂游向海底深處……
這像極了成人世界的我們,匆匆進入這里后卻無法脫身。漸漸地,我們變了,不再生機勃勃,不再積極向上,想的是怎樣提高業(yè)績,怎樣在這個城市生存下去。當我們拼盡全力追尋自由時,生活的壓力會將我們傷得遍體鱗傷??上У氖怯捌唤沂玖诉@一主題,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生不由己,言不由衷,這大概是每個成年人的痛處吧……
觀賞魚自認為自己比食用魚高人一等,但其實全是人類的玩物,雙方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人類在一旁吃生魚片,完全不在觀賞魚和食用魚的「生態(tài)圈」里,《動物公民》提到這其實就是一個種族對另一個種族的掠奪,剝削,殺戮。
人類對魚進行掠奪殺戮,
納粹對猶太人,
英國人,法國人,西班牙人等歐洲國家對非洲,東南亞地區(qū)進行殖民掠奪。
《黑皮膚,白面具》中,白人歧視黑人,會法語的黑人歧視不會法語的黑人。黑人以自己更接近白人為榮,我們稱作后殖民主義癥狀,全球都應該有這種癥狀,我們全是會法語的黑人
會英語的人會比不會英語的人普遍在大多數(shù)人認知里顯得「更高級」更受過「高等教育」更「文明」,那么請問,「更高級」「更高等教育」「更文明」是誰定義的?是那些「既得利益者」白人定義的,這一切都是白人的陰謀,他們才是真正的野蠻人,因為他們靠殺戮和掠奪,而「觀賞魚」「食用魚」是誰定義的?是「人類」定義的。
這世界上定義的一切你都應該感到質疑,因為背后估摸著有一個巨大的陰謀。
真實與現(xiàn)實,是韓國批判、勵志題材動畫片更富有力量的關鍵,也是制作者卸去狂妄的優(yōu)越感,用平等的心去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并帶領人們從中認真審視自己該有的態(tài)度。沒有夢幻、沒有科技、缺少華麗,并不意味著沒有魅力,可行性、平凡感,用背景與音樂帶動影片節(jié)奏、表達情緒,韓國電影很擅長這種類型,《生命之路》、《五歲庵》、《豬玀之王》……即便是擬物也是運用形象特質為劇情內核服務,比如這部《嘀嗒嘀嗒》。
因為影片(特別是前1/3部分和結尾部分)運用無對白的方式喚起觀眾情緒互動之精彩,先分享影片帶給我的直觀感受。
———————————————
———————————————
涌動的海浪拍打船舷聲,搖曳的金屬魚鉤相互撞擊聲,憂郁的鋼琴聲(背景音樂)仿佛從海面升起、在暗紫色的晨霧中低低地掠過桅桿,尋著突突的馬達聲,小心地避開忙碌了一夜疲倦又麻木的漁民濕濘的腳步,徘徊在魚販攤中,守著新一天的到來。一切有條不紊、一切理所應當、一切尋常到乏味、一切月月年年千千萬萬次的重復著。就像卑辛的漁民用勞力換生活,就像被打上來魚終將面對刀俎。這通常被稱為命運。
影片就是在這樣一種沒有掙扎的冰冷的宿命感中開始?!究从捌臅r候更好是個陰天,一股寒涼讓我打開了暖風,可見影片營造的氛圍實實在在地感染到我】
一條從魚盆里掉出來的馬鮫魚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往來的腳步和天空中翱翔的鷗鳥,離開水讓它感到窒息也讓它感到新奇,夾雜著痛苦的新奇,是現(xiàn)在嗎?這樣死掉嗎?一只手將它抓回魚盆,嘩的一聲,它被倒入水族箱,裝車。嘩的一聲,它又被倒入魚缸,一家海鮮飯店的魚缸。
天空明亮又清朗,飯店里熱鬧又溫暖。可這溫暖不屬于魚們,餐桌上是一只被做成生魚片的同類,頭還在動著,身體卻已經在客人口中。對馬鮫魚來說這是超出想象的可怕。突然老板用漁網網住了馬鮫魚,是現(xiàn)在嗎?一對客人打斷了老板的舉動,老板將它放到另一個寬松的魚缸便忙著招呼客人去了。剛剛面臨死亡讓馬鮫魚驚恐萬分,它拼命地游,如果在海里,這樣的速度可以擺脫大魚的追殺,可在這里,卻無論如何也逃不出魚缸。全力的游動讓它慢慢疲倦下來,它才有精力去發(fā)現(xiàn)這個魚缸里剛剛還都翻著肚皮一動不動的魚們紛紛正常起來。
馬鮫魚拼命游撞擊魚缸的舉動引起魚缸老住戶們的議論。有擔心它受傷的,有譏諷它不切實際的行為愚蠢的,有嫌棄它擾了自己清靜的。無疑,這些魚們已經接受了終將被端上飯桌的命運,它們的目標只不過是讓這一刻來得晚些罷了。而在這魚缸里活得久的比目魚成為被尊重和仰慕的對象。比目魚教訓馬鮫魚:“如果想活下去,客人來的時候就裝死?!边@是魚缸里的生存法則。而馬鮫魚想要的是“離開”,它要回歸大海。
大海,那里有豐茂的水草,廣闊的自由……影片用紙片魚在海中游動來表現(xiàn)美好的不真實,對夢境超現(xiàn)實的渴望。并用一只手的操控與一只大嘴的吞噬表現(xiàn)現(xiàn)實與命運的強勢無情。一個女聲唱道:“萬幸這一切都是夢,還可以重新這樣見到你們,之后我一直呆在深淵,黑暗的深淵,那怪物向我大叫……我無法呼吸無法移動。萬幸這一切都是夢……”這可怕的一天發(fā)生的可怕的事在歌聲中演繹了一遍,仿佛讓人相信這一切遭遇都只是一個夢。
當歌聲停止時,馬鮫魚醒來,眼前依舊是魚缸里的影像,這種失望比現(xiàn)實還要痛苦。【這種感受我體驗過,在夢里痛苦變成夢境,醒來痛苦依舊,多希望一直夢下去,來自潛意識對現(xiàn)實的抗拒】
一只奄奄一息的魚被丟進魚缸,同伴們眼睛里的興奮與貪婪讓馬鮫魚感動不安,背景音樂用漸強、刺耳的嘶鳴聲渲染這種恐怖。沒錯,這條還沒斷氣的魚已經是其他魚的口腹之欲。這種血腥與殘忍刺痛馬鮫魚的內心,也給他提示,奄奄一息的魚是從正上方進入魚缸,馬鮫魚用力一躍,飛出魚缸落在地上。這震驚了魚缸里的魚。影片用馬鮫魚的視角投向碼頭前方的海域。有一段距離而已,但畫面開始模糊、黑暗。老板把地上的馬鮫魚重新扔到魚缸里。其他魚圍住它說到:“離開水的魚,啪嗒啪嗒地找死啊”。
啪嗒啪嗒,影片的名字。啪嗒啪嗒,與困境抗爭的聲音,啪嗒啪嗒追尋夢想方向的聲音。
這一次的挑戰(zhàn)讓馬鮫魚陷入另一個困境。來自老比目魚的憤怒。無疑馬鮫魚另類的舉動挑戰(zhàn)到來比目魚的權威,在這個小小的團體中,自稱唯一見過大海的比目魚是規(guī)則與答案的制定者,一切與之不一致的,哪怕是真相也被視為罪惡。而這種敵意不光來自控制者也來自被控制者。一直以來遵循的規(guī)則被說成虛假,錯誤,自尊心和價值觀被打擊的遵循者同樣產生了憤怒。不友好的環(huán)境并沒有撼動馬鮫魚回家的決心。即使困難重重,家、大海、夢想,就在前方。
——————————————-
【這里是關鍵劇情,隱藏模式】
——————————————-
在馬鮫魚的執(zhí)著下,總有些未死的靈魂便喚醒。但如果你以為馬鮫魚經歷重重磨難回歸大海那你就太小看劇情了,如果你以為魚兒們在馬鮫魚的感召下得以集體大逃亡,那你就太小看生活了。
非常感恩結尾,再次以魚的視角一點點逼近碼頭,嘭的一聲,小小的水花漾起漣漪。然后給了這片海一個全景,然后影片結束。
———————————————
———————————————
下面,我們來看看影片到底在傳達什么樣的思想。海,是馬鮫魚夢想的方向,然而夢想的方向困難重重、充滿風險,常常被人放棄。比如,老比目魚。他是魚缸里生存時間最長的魚,他經歷過許許多多條魚的斗爭,他不再談夢想,因為在他看來那只會帶來不切實際的斗爭和失敗的絕望。他告誡魚缸里的魚們“死人不要做夢,不會復活的”。
許多人會有和馬鮫魚相似的想法,如果通往追求的方向被限制,那么那個方向便不能再稱之為正確,屈服于限制并在其中尋找安全規(guī)則,哪怕是暫時的,才是正確的做法。
于是一些委身茍活、自我安慰的生存規(guī)則將隨之產生,比如影片中魚缸里“裝死就能活下去”的信條。
當有人要去追求充滿風險的正確方向時,這種看似向死而生的做法與長期遵循的“安全”生存規(guī)則的做法相左、對立了。于是憤怒的聲音出現(xiàn)了。如馬鮫魚般“啪嗒啪嗒找死”的選擇,不光是向規(guī)則制定者的權威挑戰(zhàn),也向規(guī)則遵循者長期以來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信念宣戰(zhàn)。
其實,在生活中“精彩有風險”還是“平庸安全”不是一道判斷題,而是一道選擇題,而我們首選應該做到的是看清楚事實,也給被人看清楚事實的機會,不該因為所謂出于愛、保護等等借口阻礙別人看清事實。然后如何選擇便要憑心去選擇,畢竟人各有志、人各有立場。
當然影片選擇了積極的立意,夢想的啪嗒啪嗒聲具有感召的意義。追夢的人不一定成功,但追夢的聲音會喚醒更多追夢的靈魂。也許這才是夢想的真正意義。
突然馬鮫魚的一句話在耳邊響起“這里所有的魚都來自海洋,只是忘記了罷了?!?/p>
值得看完的一部影片,結尾是精彩的。
二刷評論+筆記,絮絮叨叨
一、主題
看海報的時候,還以為是個像海底總動員一樣的勵志兒童喜劇片呢。你看,那天陽光正好、海鳥白云,燕魚跳出水面歡樂地扭動著,有那么點日式溫馨治愈故事的感覺。然而看了以后,整個人都灰暗了。
用一句話概括故事情節(jié)就是:新晉被捕海魚啪嗒啪嗒,屬于撞了南墻也不會回頭的類型,經過他的多方努力,終于被吃掉了,并成功讓老仇人比目魚回歸大海。
聽著就喪。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引出了一個永恒的問題:如果努力沒用的話,我們的努力還值不值得?
值得。
若要問為什么值得,就要想明白為什么要活下去。
我不是要質疑別人的價值觀,但是確實有那么一部分人,他們也許沒有什么太崇高的理想,也不愿長命百歲,他們活著是因為他們享受生活。如若剝奪他們享受自由的權利,不如殺了他們。
人類的歷史上總有那么一些人,在大家萬念俱灰的時候,不愿意茍活,只愿意站起來打破這個處境。那如果他們沒有打破那個處境,他們的存在還有意義嗎?或者說,他們存在的意義,是一個成功的結果,還是一個拼搏的動作?要知道,反抗是需要代價的,而付出代價的和得到好處的往往不是同一個人。
我覺得,也許對于整個群體來講,只有結果是有意義的,但是對于個體,不管最后自己能不能求仁得仁,一個反抗的動作就是意義。那是生命之光,是活下去唯一的目的。
這就是這條燕魚。
二、內容
影片的開頭是天明之前的漁人碼頭,那里就是這些海鮮所面對的世界——一個他們無力反抗的世界。
據(jù)說人類走出非洲的時候,是以屬為單位來滅絕沿途的物種的。也就是說,智人從一開始,就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在我們的認知里,最差的情況無非是殺人一萬自損八千;再差一點,殺人一萬自損五萬還不行嗎?我們已經太久沒有體會到在食物鏈底端是什么感覺了。那是你自損五萬也動不了人家一根手指頭的悲哀。影片中的這些魚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境遇。
陰郁的色調、悲傷的背景音樂,從小窗中看到正在交易著的地球兩腳獸,掉在地上的魚仰視那些高大的漁民,真實地體現(xiàn)著這群海鮮任人宰割隨波逐流的命運。
其實把故事的舞臺放在魚缸里是挺有意思的一個設定。我之前就覺得,魚的擬人是挺耐人尋味的。就比如你擬人一只兔子、一只狗、一只貓,人類就會產生很多感情,因為他們可愛、他們美好、他們有喜怒哀樂可跟人一定程度交流、他們是人類的寵物人類的朋友。如果我們在影片中肢解了他們估計會引起觀眾的抗議,那種感覺比殺人還令人發(fā)指——畢竟這么可愛的人是少見的。而魚這種東西,天生就好像不在“動物”的范疇之列。人類很難因看到一只被殺的魚而產生罪惡感(但是我是看不下去的),人類也很難與魚有多少情感上的紐帶。所以魚所面對的世界,是在人類感情之外的,一個人類可以心安理得地冷漠、殘忍對待的世界。他們雖然有哭有笑有血有肉,但他們不過是魚而已。人類怎么可能不吃魚呢?在魚缸內,他們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在魚缸外,他們是人類待宰的食物。
影片的開頭,燕魚見證了一系列地獄一般的景象。自相殘殺、活體肢解,這讓燕魚覺得她必須從這個魚缸里出去。其實,不僅僅是燕魚,所有的人在剛開始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都有種想要馬上逃離的沖動。不同的是,很多人面對這樣的一個世界,看著看著居然習慣了,變得麻木自然了。
三、角色
除了燕魚黃魚這一對“正義二人組”以外,還有一些角色值得圈點。
首先是老比目魚這個角色。老比目魚就象征著“茍且偷生”的人。他們會盡力讓自己活下去并且?guī)椭鷦e人也活下去。其實這種思維沒有錯誤,但是這種類型的人物天生就和燕魚這種類型的人物有沖突。一個是想要打破常規(guī),一個是想要墨守成規(guī),誰也沒辦法說服誰。老比目魚給自己立了“大海出身”的人設,但是卻總是說大海的不好。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要大家老實本分,別總想著往外逃。因為往外跑不一定能成功,但茍且偷生確實能夠活得久一些。所以,害怕去爭取,只能自己嚇唬自己。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階級思路。
我不知道這部片子是不是在刻意映射,但從劇情上看,在這樣一個狹小逼仄的空間里,寥寥數(shù)條魚,居然還有等級劃分,還要服從命令。作為統(tǒng)治者的老比目魚,迫切地想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觀,于是艸了人設貼了金,明明是養(yǎng)殖場出身,愣說自己來自大海。
我并不能說這是錯的,因為當你站在這樣一個高度的時候,你想的利益不再是每一個人不同的價值觀,而是一個普世的價值觀。就比如說,有些人覺得沒有自由不如去死,有些人覺得沒有尊嚴不如去死,還有些人覺得沒有性生活不如去死,總之各種各樣的人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追求。而普世價值觀的默認程序是,活著比什么都強。所以活得越多越久,就越是造福群眾。這就造成老比目魚從價值觀的根本上就不同意燕魚的做法。我們覺得比目魚面目可憎的同時也應想一想,三號魚箱里的魚是不是拜他所賜,活得更長久了?在影片的結尾處,燕魚被端上桌子之前有一個音樂過場,在那一段歌詞里我們知道,燕魚理解了老比目魚的用心,老比目魚也被燕魚說服了。最后,燕魚死了,老比目魚逃脫了。(雖然這個結果讓我覺得老比目魚挺雞賊的,畢竟燕魚給他人做了嫁衣……)
再來說一說鱔魚這個角色。鱔魚這個角色我一直是挺迷的。就比如他從一開始就扮演著老比目魚的保鏢??墒钱斃媳饶眶~的養(yǎng)殖場身份暴露以后,他立馬表現(xiàn)出了輕蔑。他追逐著燕魚,仿佛貼近了它就貼近了自由。但他對自由能做出的犧牲似乎并不比別人大,也沒見比別人更向往自由。像老比目魚最后逃進了大海,他只稍稍驚訝了一下,又瞇起了眼睛,表現(xiàn)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他冷漠,可以毫無心理障礙地吃掉受傷的黃魚。而他對老比目魚的尊敬也僅僅停留在能讓他吃飽的份上。你看,一不讓他吃飯立馬就翻臉了。我大概猜一猜,它所代表的,應該是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如魚得水的人。他們在日常生活里左右逢源,有相當?shù)镊攘?,有很好的社會地位,跟上司跟下屬相處都十分愉快。他們可以展現(xiàn)出職業(yè)化的令人信任尊敬精心雕琢出來的一面,也可以邪笑、挑眉,展現(xiàn)出內心里不屑的誠實的一面。你說他們一點沒有情懷也不是真,他們也有自己的野望,但真讓他們做什么犧牲他們也辦不到。他們并不是完全的隨波逐流的人,他們有一定的導向能力,但他們也不是領導者,因為他們沒那么強的責任心(話說我感覺給他配音的那個韓國人嗓音有點像子安武人,洪亮、圓潤、有輕微鼻音……)。
相比之下,黑白魚的段位就低了很多。他也試圖活得左右逢源一些,但是完全沒有能力,是只能在同等地位的人面前咋呼咋呼的平庸之輩。自己不努力,看到別人努力還在那里說風涼話,一副誰反抗誰傻逼的樣子,恨不得所有人都在地獄里安于現(xiàn)狀他才能安心。比起想要過更好的生活,他更怕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最后是觀賞魚缸里的小丑魚。他們在龐大的燕魚面前表現(xiàn)出不可一世的驕傲態(tài)度。他們以為自己不會被吃就高人一等。但其實怎樣呢?他們依然只是一群困在魚缸里的魚,他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魚生做主。他們整天看著食用魚被生吃,自以為幸運,但僅僅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往魚缸里放了條燕魚,他們連逃跑的地方都沒有??瓷先ス怩r,殊不知自己的生存權也是別人給的,最后一樣殊途同歸。這樣一想,那些小丑魚的高傲簡直如同玩笑一樣。
四、形式
畫風真的太差了。這動畫技術你說是2002年出品的我都信。在形式上,借用了歌舞片的手法。比如有些對推動情節(jié)或感情發(fā)展很重要但細說會很累贅的橋段,就用2D+音樂給蓋過去了。2D的畫面場景比較抽象和超現(xiàn)實;有些畫面粗糙有些畫面精細,似乎風格上不是很統(tǒng)一。中間有一段過場我很喜歡。色彩明艷、致幻,如同嗑藥。
五、評分
四星九分,雖有不足,但整體水平較高,有值得推薦的地方。
魚店前頭的魚箱這個視角非常棒。能看大海,也能看同伴現(xiàn)場被殺剮。情節(jié)其實是常見的。見識過自由的不屈斗士鼓舞了安居現(xiàn)實的人,最后以身死的榜樣,還有比目魚活生生遭遇了恐懼之后,終于將他迫向自由,看完我有想,我其實也在水族箱里,我以為我做不了什么。而其實,也許只是因為我沒有嘗過自由的味道
魚界的印度片。喜歡吃魚的勿看。
真的不是迪士尼皮克斯合家歡的動畫片啊。。太暗黑憂傷了,都不敢給小朋友看。。食物鏈就是這么殘酷啊,單純的小魚,也是食肉動物啊,一心向往大海的燕魚,還是吃了小金魚啊。。還是蠻有深意的,maybe,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你倒下了,但是也會激勵別人啊?;钤隰~缸里有什么意義呢?
為什么是比目魚?因為只有比目魚才能救所有的魚。鰻魚或許是屠戶放進來維持魚缸生態(tài)的吧。音樂劇的形式還有與之相伴的動畫效果太棒了。
生存、自由與希望,魚版肖申克的救贖。燕魚理解了比目魚的缸內生存之道,比目魚領悟了燕魚對大海的熱忱,他們和諧共舞那段音樂和畫面真的很美;最后燕魚還是差了點運氣,比目魚傳承了燕魚的精神與刀片,成功莽了一波。聯(lián)想到人類自身,不免感到悲哀,我會有這樣的勇氣或運氣嗎?
吃魚產生陰影
好看啊。制作精良,想象力爆棚。讓人出乎意外的是老比目魚反而活下來了。或許我們就和這群??一樣?;钤谝粋€玻璃箱里面。
非兒童可看的殘酷動畫,完全致郁向,通過魚的眼睛看魚的世界反映人的社會。我們都是魚缸里的魚,心里向往大海,只是有的努力拼命的付出行動,有的選擇茍且偷安裝死保命,有的活著跟死了沒有任何區(qū)別。
韓國的現(xiàn)實主義連動畫也都不放過。老比目魚:寄生魚利刃出鞘,冷漠掩飾怯懦,還對自己的出身不認同。燕魚影響并徹底改變了他,賦予他信仰是亮點之一,還有就是犧牲,道路并非一馬平川,血的事實證明坎坷不容忽視。魚缸被設計成兩塊區(qū)域劃分出兩個陣營;穿插的歌舞場景很有風格。
很有哲理的一部動畫片,珍惜生命吧,活著不易
就算做只咸魚,也要有生的夢想
一邊可以看到同類被宰殺全過程,另一邊是大海。來自養(yǎng)殖場的魚每活一天都是安于現(xiàn)狀,全然不知大海存在,人類一來就翻肚皮裝死好了。直到燕魚的到來,喚起了老比目魚海的記憶。觀賞魚、食用魚、養(yǎng)殖魚、海里的魚,各種階級。說來諷刺,韓國能拍出這樣的電影,現(xiàn)實卻對財閥毫無辦法。
畫質、魚的視角、整體情節(jié)、人物對話、真實的拼搏努力和生存之道的人生哲學,滿滿真實透露清透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這里沒有鴻鵠 卻有信仰
因Kiki姐昨夜的推薦而得知本片,今早便前來觀影:技術不夠,故事來湊;這劇情頗有些許《1984》/《動物莊園》+殘酷版《海底總動員》的意思,而后面「啪啦啪啦吃小丑魚」應該也像是在惡(Zhì)搞(Jìng)《尋找尼莫》?倒是結尾,以為要一黑到底,卻給了光明的希望,因而讓這個故事不至于太過于陰暗。
2020豆瓣春日影展-黑色幽默。有夢想的咸魚面對著這個殘酷世界的無可奈何。
生而為魚,除了面對刀俎,還有來自屁魚之間的壓制和殘殺。所以有沒有夢想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沒有夢想的,成了咸魚;有了夢想的,成了生魚片。
動畫真不用搞那么多玄幻 能把平常事表現(xiàn)好就行 看啪嗒啪嗒 一只小魚 就比大魚海棠好看多了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心都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