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伊朗大使館遭劫事件,沙木尼雪崩救援行動,布萊頓炸彈事件,這些都是成為全球頭條新聞的救援行動,然而置身其中的感受又是如何?身為伸出援手的救援人員,他們的每個決定都可能決定生死,身為無法自保的當事人,只能絕望地等待救援。本系列節(jié)目將為觀眾重現(xiàn)這些千鈞一發(fā)的時刻。緊急救援實錄 Rescue Emergency: 蒙特洛克雪崩1999年2月9日下午2點40分,法國的阿爾卑斯山區(qū)發(fā)生了一場嚴重雪崩,重達30萬立方米的積雪,以每小時150公里的速度往山下崩落,摧毀了小村莊蒙特洛克
看一半時這片在我心里已經(jīng)是年度爛片極頂了,一覽眾山小的高度??赐曛筮@個高度還往上增加了一倍,差不多等于火星上兩萬多米高的奧林匹斯那種太陽系火山之王的程度,地球上的名詞已經(jīng)不配用來形容它。
但它又不肯像其它爛片那樣快樂擺爛,那樣的話總還有受眾能接收到頻率。
這片怎么說……它……就……散發(fā)著一種從心底覺得自己是絕世大片的氣魄,以至于文武雙爛得能讓人大腦一片空白。
本片時長134分鐘,至少有40分多鐘是尷尬而吃力的文戲,國內(nèi)導演們至今不明白很多題材不需要感情戲,何況你們真的拍不好。當看到這種片子居然也能搞感情戲時我油然而生明明只是路過被騙進來殺頭的痛苦。
愛情戲的雙方是美女機長和英雄隊長沒錯。但美女機長能不能就僅僅只是厲害同事,不要和英雄領隊搞什么死了老婆找第二春,兒子還給兩人推波助瀾的古墓派鄉(xiāng)村愛情韓劇。
互動毫無心動點,只有一種結合了鄉(xiāng)鎮(zhèn)愛情的土,交友網(wǎng)站相親的做作和職場騷擾的油膩感。而且還沒有鄉(xiāng)鎮(zhèn)愛情樸實濃烈直白的優(yōu)點,就是單純的油、土、裝,看得讓你騰起恨不得沖進屏幕舞大刀,拆散一對是一對的火。
本片能劇透的也就這種東西了,因為其它根本沒有劇情可言。
片名叫緊急救援,救援部分拍得像頂風竄稀,完全沒法讓人感受到緊急。爆炸貝已經(jīng)夠爭議了,這個國產(chǎn)翻版爆炸貝還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前面的特效假得像沒給夠人家錢,其它救援部分順序雜亂,只有背景音樂在超額完成工作,鏡頭晃得懷疑攝像師應該比主角的兒子先送去醫(yī)院搶救。
片子里唯一有點看頭的就是隊友的犧牲和最后那節(jié)海里的特效。
兩顆星全部給原型。
讓奧林匹斯在火星上噴火得了,放過卑微的地球人吧。
哪怕有著當下中國票房第五名《紅海行動》導演林超賢的執(zhí)導,哪怕有著不菲的投資以至于多數(shù)時候特效還算看得過去,《緊急救援》用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劇本,鏡頭,以及演技,單獨一個的拉胯就可以毀掉一部作品,更不用說當這部電影有著多方面的欠缺時,觀眾能勉強看完已經(jīng)算是非常尊重這部電影了。
劇透預警
看完這部電影,影院散場時有人罵罵咧咧地說:“浪費了人生中130多分鐘看這部電影,還不如去看隔壁的女俠”。
而上一次散場時聽到普遍的抱怨還是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那時。
這話說著沒錯,但是考慮到女俠的口碑其實也遠不如前作,而且時長更長,說不定看完之后也會沮喪于“又浪費了150分鐘”。
不扯遠了,只是當我們聽到觀眾發(fā)出這樣的抱怨時,就一定知道,電影的某些地方做錯了。雖然《緊急救援》不是沒有閃光點,但失分點太多,便會完全掩蓋影片僅剩的一些優(yōu)秀之處。
先來說說本片的優(yōu)點吧。
本片確實屬于大制作,基本的初心顯然也是用“緊急救援”的幾段大場面來完成一部中國的典型大片。
成片的特效效果總體來說還是對得起這部分投入的,全片四段動作場面,第一段和第四段都是海上火災有些重復,第二段河上漂流一般般,但是第三段飛機墜海救援可以說是本片的高光點,無論是飛機迫降海面斷裂的特效,還是多小組限時同步救援的緊迫感,抑或是最后與隊友生離死別的情感爆發(fā),都讓這一段成為全片不多的精彩之處,單是這一段拿出來,就能有八分的水準。
而在彭于晏扮演的高謙失去戰(zhàn)友后,精神恍惚的那段蒙太奇,配合上高低速世界的交叉效果,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包括第四段火場動作戲,類比《烈火英雄》來看,場面上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高謙逃出來后從深海里看到巨大的,斷裂的船體的鏡頭,頗有一種無可言喻的恐懼與美感。
但可惜,《緊急救援》的亮點,真的就這樣屈指可數(shù)。
文戲一向不是林超賢的強項,好在上一部《紅海行動》之中,用精彩的戰(zhàn)爭場面和點到為止的對話來填補了文戲的薄弱,可惜的是《緊急救援》這類幾乎是單元劇一般的一次次救援,必然沒有深入另一個國家對抗恐怖分子那樣的緊迫感,于是,不管是男女調情,還是兄弟情深,抑或是父子玩樂,大量在觀眾看來沒有什么意義的對話亦被無營養(yǎng)地填充到了每次行動之中的空隙中。
其實,如果這些劇情足夠引人,那么也可以對電影起到很好的調劑,黏接的作用,不過《緊急救援》的文戲,可以說是災難性的。
就仿佛是上百集的電視劇里面用來充塞每集時長的對話一樣,毫無新意的陳詞濫調或是一點兒也不走心的橋段在電影中反復出現(xiàn),更為糟糕的就是很多或許寫出來感覺還不錯,讓人念出來就會十分尷尬的話語。我猜想編劇寫這段劇情時定然搖頭晃腦洋洋自得,殊不知觀眾看了可全然不這么想。
如果是電視觀眾,看到這里一定是按下快進鍵或是用二倍速觀看,影院里可沒有這樣的條件,于是全場觀眾只能被迫接受這寡淡如水劇情的煎熬。
對文本造成更大傷害的,就是演員的演技了。
其中作為領銜主演的彭于晏同學尤其之差,實話實說,彭于晏帥還是帥氣的,然而全片你感覺他更多像是一種拍廣告的狀態(tài),一本正經(jīng)地,放不開來,說話仿佛在念臺詞,表情又沒有宣泄而出的張力。
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彭于晏最后有一個從極光,黑暗的世界中慢慢走向光明的內(nèi)心獨白,一本正經(jīng),書面性極強的臺詞伴隨著他一絲不茍的句讀,像極了在做廣告認真的他,我都想好了廣告的品牌了。
“也許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黑暗,不過感謝歐普照明,給我們?nèi)松陌狄怪袔砉饷??!?/p>
或許你會說,我看爆米花電影本來也不是在追求什么邏輯上的合理或是情感上的動人,就是圖一個爽字,文戲我自動過濾,光看動作戲總沒有問題了吧。
誠然,如我開頭提到優(yōu)點所說,電影中的特效場面,這幾次救援,還是下了血本的,除了開頭第一段很明顯的cg之外,后面的特效其實沒有過多令人出戲的cg了(這一點還是要尤為表揚一下,今年的《急先鋒》中的cg獅子,cg車,cg船兒cg飛機實在是讓我有些接受不能)。
然而,動作場面多就等于“看得爽”嗎?
如果真的能讓人看爽,還會有現(xiàn)在這么多差評嗎?影片在動作場面上的調度,其實還是非常有問題的,一些運用特效連綴幾個場景的鏡頭,說得好聽是在給觀眾一種“空間上連接”的感覺,不過擺來擺去的鏡頭給我?guī)淼氖且环N華而不實的炫耀,這種看起來靈活的攝像走位沖淡了劇情本身救援的緊急性,尤其是諸多毫無意義慢鏡頭的使用,偶爾一個兩個尚還有一點趣味,多了便顯得累贅,還削弱了觀眾情緒的投入,實在是一大敗筆。
除此之外,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救援中也都有一些動作場景邏輯上的混亂,倒不是說它真的缺少了什么,而是在一個時間緊迫要爭分奪秒救援的動作戲中,哪怕劇情中十萬火急,也需要讓觀眾了解到來龍去脈,而不是跟隨著各種突發(fā)劇情走馬觀花,好在后兩個重頭戲一點的救援里面脈絡還是比較明晰的。
最后再來說一下小孩在劇情中的作用吧。
小孩在劇中的日常劇情中其實還是有比較重要的作用的,一個是串起彭于晏角色逝去前妻和辛芷蕾之間的一個紐帶,一處則是成為彭于晏從悲痛中重拾斗志的關鍵人物(hero),還有便是作為劇中搞笑元素舒緩氣氛,最后就是彭于晏在火場陷入困境與小孩手術室中對抗病魔的雙線高潮。
前面幾個功能,有沒有必要倒在其次,可惜的就是最后一個雙線危機的想法沒能很好地落實下來,彭于晏深入火海救人,孩子推進手術室進行手術,彭于晏被火焰包圍沒有退路,孩子在手術中遇到棘手的狀況...然而孩子這一部分,相比于彭于晏的一波三折,描述還是太少了,倒不是給的鏡頭少,而是缺乏手術中險情的多樣化,雖然可能手術中故障不斷有點魔幻,不過既然都是電影了,既然彭于晏都可以在爆炸的船內(nèi)無傷地活下來,那么手術中再加一些小插曲,讓父子兩人同時戰(zhàn)斗的意象再豐富一點,大概也不是什么難事。
總之,不帶著對電影的過高要求,《緊急救援》還是可以勉強及格的,至少比之《烈火英雄》看著場面要浩大一點,不過作為林超賢的作品,這部電影和觀眾的期待差得未免就有些多了,臺詞,攝影,表演,劇本,這些電影的支柱屬性在觀影過程中一一崩壞,也讓徒有特效加持的段落無法打動人心。
真是可惜,彭于晏漏了半邊屁股,漏了腹肌,又摸了孩子的屎,最后拍出來的,也不比孩子的便便要香上多少。還真不如去拍個廣告,輕松又愜意。
首都電影院西單店 LUXE激光廳
和老板娘和她妹妹不知道該干嘛了,只能打發(fā)時間請他們看電影,結果就買了三張單價人生第二貴的電影票,發(fā)現(xiàn)首都電影院廳的座椅顏色都不一樣,貌似是按照位置不同定價,這倒是同步英國。
說回電影本身,奇爛無比,或許是因我付出的票價過高,300多看了個這種垃圾,所以更加放大了我的情緒,但這部在看前本來就不太感冒的題材和故事,再加上其與林超賢前作兩個《行動 》的反差巨大,使得這部無論如何營銷、重新剪輯,失去了賀歲檔的光環(huán),它都注定撲街地血本無歸。
缺點我可以說出一萬個,救援這個題材個人就覺得挺無聊的,很難作為大銀幕電影拍得好看 ;一味的堆砌動畫質感的特效視覺奇觀,還不知廉恥的引以為傲;強行想復制《行動》系列搞一個無聊的各司其職的小隊,結果人物一個都沒立起來;強行為了人物亂編的可以在任何一部電影中看到的無聊的故事;尬到想罵人的慢動作耍帥;強行想渲染雄赳赳氣昂昂的軍旅片式配樂,連春晚的歌都比它好聽,實在是聽覺垃圾;彭于晏淪為賣肉賣屁股的工具真是悲劇。
直接導致我整場昏昏欲睡,這可能是我近期睡的最香的一部電影,更加形成反差的是一到救援,廉價特效和死人這些導演自以為賣點看點的場面我就不自覺地睡著,軍樂一畢我就醒了。
全片唯一的看點就是那兩個小孩子,盡管笑點也很老土套路,但哪怕是大人的話從小孩子口中說出,這種反差也還是讓人討厭不起來。
從三個方面說吧。
一是講一下 整部戲的運作思路。
二是講講四場救援戲不同的觀感。
三是跟非常成功的《勇往直前》做個對比,看下本片從職業(yè)劇這個類型上是如何被前者碾壓的。
一:布局
其實就跟林超賢前作一樣啦,通過四場動作戲構建起整個電影的骨架,其他文戲什么的都是基于四場動作戲往外延伸擴寫的。
其實這個做法非常適合林,因為他文戲方面一直并非對大眾友好的人,他拍的較好的《江湖告急》是完全顛覆了傳統(tǒng)的黑幫片敘事結構的,語調反諷;而《線人》的則是黑色電影式的,不斷把人物逼入死角??梢姡牡暮玫奈膽蚨疾皇鞘裁醋層^眾看的舒心的。
北上之后,他的《逆戰(zhàn)》《激戰(zhàn)》《破風》都不算成功。后兩者在口碑上有所斬獲,但是票房表現(xiàn)平平,《逆戰(zhàn)》更是口碑票房雙撲。歸根結底,這三部他試圖讓劇情走向明朗且情緒正向的作品,都很別扭,要看類型片的觀眾沒能得到很好的情緒釋放——例如《逆戰(zhàn)》里面的兄弟情,毫無疑問沒什么說服力,強烈的劇情沖突讓羸弱的細節(jié)更加難以被看見;《破風》中毫不細膩的三角戀也是令人汗顏。
這些片子還不如他更不成功的《火龍對決》和《魔警》來得痛快。
《湄公河行動》是轉機,跟主旋律交合之后,林對動作戲的處理經(jīng)驗派上了用場。但是糟糕的動作設計和場面調度實在沒什么觀賞性,而文戲又要保持正向上揚,更是一塌糊涂。
林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在《紅海行動》中奠定了他這兩部超高投資的大片所用到的框架?!都t?!肺艺J為極為成功,重金實拍,以及和軍方的深度合作,使得場景的破壞性很真實,幾場動作戲的空間推進很成功。這使得《紅海》極具可看性。
同時,《紅?!肪痛瞬恍枰櫦叭宋锏膫€性了,不同兵種就是不同的場面工具人,有狙擊手、有重機槍手、有坦克駕駛員等等,他們很好的在幾場動作戲中發(fā)揮了自己制造更暴力的場面的作用。同時,因為他們是軍人,個性上都是狼性的、壓抑的,則不需要太多筆墨描寫他們的私人情緒,可以避開林的弱項。
終于說到《緊急救援》了,本片最大的問題還是文戲。林剛剛在《紅?!分刑岢隽艘粋€方案解決文戲羸弱的問題——那就是避開??上В凇毒o急》中他又挑戰(zhàn)起了細膩的人物情感,而他依舊不擅長于此。每個救援隊員都是奮不顧身的直男猛男,誰是沉默的、冷靜的,誰是激進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在男性角色這邊幾乎沒有區(qū)分。反倒辛芷蕾飾演的女飛行員還有點區(qū)分度,這大概是因為只有她一個是女的。
還有就是不同工種也沒有為電影的場面提供什么豐富度,如果說《紅?!防锊煌N讓動作的豐富度提高了,那么《緊急》中除了飛行員之外的工種基本都是“跳下水救人”這么一個動作——有讀者會噴我,“難道海上救援隊不都是跳下水救人嗎?”,我的意思是你至少可以讓每個隊員的技能稍微突出一點,比如誰是負責切割、誰是負責控制傷員傷勢等等……
《紅?!防^承下來的布局沒起到很積極的作用,讓人遺憾。
最大的問題是,《紅?!分兴膱鰟幼鲬蚴亲寗∏橛型七M的,而《緊急》沒有,《紅?!返乃膱龃髴?zhàn)及劇情分別是從政變的城市中營救華僑,然后運送掌握了恐怖分子信息的華僑時被襲擊,遂展開對人質營的突擊,蛟龍分隊在行動中犧牲了幾位隊員,剩下隊員為了報仇和打擊恐怖主義,展開終戰(zhàn);而《緊急》四場救援并沒有相互關聯(lián),都是突發(fā)情況,所以基本說來就來,解決了一個危機也沒有段落已經(jīng)結束的感覺。
二:油井、漂流、飛機、油輪
按順序來講講四個場面帶給我的感受吧。
先說個大概,那就是前兩場很馬虎,視覺水平和節(jié)奏感都平平,都屬于秀肌肉的作用。后面兩場很顯然規(guī)格更大更瘋狂,情感上也有聯(lián)系。
第一場油井是個災難開場——啊,我這么表述有歧義,并不是說林拍了個災難場景作為開場,而是這個開場極其糟糕,起了個壞頭。主要是CG痕跡太重了,尤其是油井上的吊臂,特別滑稽。而爆破和海面的互動比較可靠,但是展現(xiàn)太少。
動作邏輯也十分不清晰,尤其是最后到底有沒有把那兩個困在平臺的傷員通過吊繩拉出來,鏡頭沒交代,然后突然林超賢導演的名字就隆重的出現(xiàn)在屏幕上——我找不到比這更尷尬的開場了,就像一個歌手唱歌跑調了,還自信地展開雙手迎接掌聲的感覺。
這場戲唯一的作用就是把舊飛行員寫走了,換來了辛芷蕾,好讓后面的戲劇豐富。
第二場漂流在視覺水平上沒問題,很能凸顯整部戲用了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拍攝基地的優(yōu)勢,各種運鏡調度都比較自然。缺點是沒什么記憶點,就是刻意制造的緊張感始終揮之不去,突然來個什么木頭基本都是想來就來。其實林和劇組也想到了讓油罐車爆炸,然后落入湖中形成危機,制造出危機層層遞進的效果,只可惜爆炸和落入湖中的油罐車并沒有造成實質影響。
第三場是這里面四場動作戲最好的,無論是鋪墊、時長、節(jié)奏、視覺水平都非常頂尖。
不過我有個疑問,是這里面飛機遭遇風暴和冰雹的畫面,是和《中國機長》共用的嗎?尤其是那個紫色的雷電和云層效果都跟《機長》一模一樣,加上都是博納出品,很難說不是素材共用。
好的地方是從鋪墊開場,正常災難的視角保持與主人公盡量貼近。一開始是主人公們接到任務,緊急撤離在參觀基地的家屬,從而出發(fā)執(zhí)行任務,這就有種打破和平生活的戲劇作用。后面短暫幾個飛機上的鏡頭,展示飛機遭遇危機后,主人公已經(jīng)來到海上等待開展救援。此時我們從主人公的視角看到飛機從他們面前滑過墜入海中,代入感非常強烈。
后面進入機艙后一片狼藉,值得一說的是,這個場景跟《紅?!防飫倓傔M入被炸彈襲擊后的公交車是異曲同工,同樣是各種哀嚎和血腥,同樣是各種切割動作,只不過《緊急》放大了整個場景,同時也沒這么重口了,還加入救嬰兒這種人道主義的場面。
而危機臨界點是有設置的,那就是三架直升機的懸掛系統(tǒng),無論是承重數(shù)值還是直升機咔咔咔的冒煙,都不斷提醒這個緊迫性。這比上兩場動腦多了。
后來飛機斷裂和隊友溺亡的段落都非??酥疲瑢憣?,也算是華語災難場景中少有的寫實一筆。
第四場油輪似乎沒什么好說的,效果不錯,但是和飛機段落比,有一定落差。
有一點挺值得說,那就是彭于晏被困和兒子做手術的場景剪在一起。兒子開顱的畫面太血腥了,引人不適,和彭于晏被困形成了基本的互文。最后油輪沉沒時音效特別安靜,和渺小的彭于晏形成鮮明對比,甚至有種神性的觀感,而此時主人公獲救和其兒子死亡倒是有種宿命感。
只是礙于唯物主義的審查,宿命論這點不太好說,只能在結局加個彭于晏再次回歸隊伍的鏡頭做收尾,正能量max。
三:與《勇往直前》的對比
說了很多優(yōu)點和缺點,但我最不滿的是,作為一部宣傳時主打硬核的“海上救援隊”題材,在實際執(zhí)行上,我看到了很雜亂的職業(yè)展示。作為一名海上救援知識小白的觀眾來說,我想從這里獲得這種職業(yè)的特殊性和電影帶給我的科普性都沒有得到。
有讀者會說:“你想科普,你去百度,去看紀錄片??!”。我只能說這只是一個觀眾做得課后作業(yè),而觀影時獲得的樂趣才是我們要討論的。
這里得提名《勇往直前》,不僅每個人物都立住了,而且還能給到觀眾許多野外消防知識,準確來說是野外消防員的知識。
比如要在10秒之內(nèi)打開并躲進隔熱袋里面,屆時火燒過來有多高溫,躲在里面是什么感覺等等,非常詳細。還有許多的細節(jié)展開,例如野外消防隊的編制,滅火原理…而這些是通過一個潦倒的新兵蛋子的視角去展開到這些信息的。而他想進入這個野外消防隊進行訓練,改變自己人生,同時和隊員建立了友誼,這就是本片的主線了。
主線和職業(yè)性的展現(xiàn)合一,給到觀眾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男人如何成長的故事,更是一個普通人如何變專業(yè)化的過程。
反之《緊急救援》,并沒有給到一個合格的人物成長線,彭于晏前后的人格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推動——兒子因癌癥去世甚至是偶然事件,跟彭于晏執(zhí)行救援任務毫無關系,換其他職業(yè)也有這個可能性,反倒是其隊友的犧牲給他的推動更大。然后就是里面全部隊員幾乎都是老手了,缺乏一個新人視角代表觀眾去進入這個奇妙的、我們了解甚少的職業(yè)。
隊員們一遍遍的訓練,但我們對他們的訓練內(nèi)容并沒有什么了解,只是知道他們一遍遍跳入水中,然后在地面進行各種力量訓練。其實我看這片的花絮,就是想知道他們?yōu)槭裁匆@樣訓練。比如預告片里出現(xiàn)的那個水從側邊漫過大家身體的訓練場景,到底具體作用是啥,然后隊員們在這個訓練會遇到什么難題,也沒給到我。非常遺憾。
最糟糕的是,最后一場營救中,有幾個關鍵的道具,例如滅火彈,還有把男主拉上水面的氣囊……這些在之前都沒有提過,但是很明顯這些都是海上救援隊特殊的工具。比如滅火彈吧,后面有個隊員說溫度太高了,不能用——那到底多高的溫度不能用?其實前面講了溫度多高我也記不得,但是起碼你得交代一下。
國產(chǎn)片在展現(xiàn)特殊工種專業(yè)性時,缺乏質感,是個很大的問題?!毒o急》算好了,至少整個救援的戰(zhàn)術是完整的?!读一鹩⑿邸凡胚^分,一個隊員犧牲了,其他伙伴在高喊卻不組織更積極的救援,還有手拉手擋住大火,都凸顯了一種毫無專業(yè)性的理念。咱們消防員是這樣的么?
《勇往直前》里面最后大火燒過后,地面剩下的幾個防火袋的殘骸,跟前面躲進防火袋的訓練形成了互文,瞬間打造了一種很克制的殘酷性,前面還在訓練的各位,突然成了灰燼。這個場景的感染力,比《緊急》《烈火》里面哀嚎一萬句都要觸目驚心。
其實《勇往直前》和《緊急》都有家庭戲,但是高下立判。
《緊急》里面只是用一種蒙太奇展現(xiàn)了犧牲隊員妻子的悲傷,順帶讓彭于晏做了個內(nèi)疚的表演,先不說這個表演如何,就呈現(xiàn)效果來看就太走過場了。
《勇往直前》最后一段可謂華彩。所有消防員的親屬聚在體育館里面等待自己家人的消息,這時局長通知大家,整個小分隊除了一人之外,全部被燒死了,而活著的那個人身份沒確定。這時館里的親屬非常焦急恐懼,他們無比希望活著的那個就是自己丈夫,死的是其他人。
這時,導演在體育館里建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負能量燃氣瓶,這個燃氣瓶臨界爆發(fā)。而男主正是那個幸運活下來的人,但是他得面對所有隊員的親屬們的負能量的爆發(fā)。當他走進體育館,想給大家一個交代時,大家一看到他就崩潰了——因為男主的出現(xiàn),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親人已經(jīng)逝世了。當男主看到所有人因為他的存活而絕望時,男主也陷入了絕望。
這一段可謂是表現(xiàn)野外消防員這個職業(yè)的殘酷性,那一刻家屬和男主面臨的絕望,也反襯出之前他們做出的貢獻有多么偉大。
值得一提的是,《勇往直前》的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也是被人指責文戲糟糕,敘事能力弱,《創(chuàng)戰(zhàn)紀》《遺落戰(zhàn)境》都是出了名的敘事羸弱,但是一部《勇》就讓大家刮目相看了,不知道同樣做為偏科生的林超賢能否拍出一部證明自己敘事能力的作品?
公主號:西瓜味少年 歡迎關注哦~
競技體育比賽里總有不同的組別,比如在網(wǎng)球賽場上,我們看到的四大滿貫賽事總是眾星紛紜,關注度最高,而其實不論男子還是女子這些關注度最高的都是成人組比賽,同期進行的還有表演組別、青年組別,這些比賽除了球迷之外少被外人所知,畢竟,頂尖的對抗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
像青年組選手,基本上打個一兩年就會轉到成人組,開始尋找賽場聚光燈下最閃耀的那個點,持續(xù)的奔去,吸收全世界最多的目光。我想這放到彭于晏身上也再適合不過,他從青春偶像轉型到被外界夸贊“自律的彭三歲”,從而上演一出出荷爾蒙爆棚的硬漢電影,這些故事已經(jīng)被訴說的爛俗,這部《緊急救援》乍一看也會以為是這個套路下的故事。
然而,有一個微妙的變化是,彭于晏在《緊急救援》里突破了以往的“少年感”十足的形象,這回他做起了一個父親。確實,細想想這幾年他在動作戲電影里的角色都有個“老大哥”式的人物存在:《邪不壓正》的姜文、《湄公河行動》的張涵予、《寒戰(zhàn)》的梁家輝、《激戰(zhàn)》的張家輝,到了《緊急救援》里,他自己飾演的人物變成了大哥,還有個兒子。也意味著,在這樣的動作戲里,他的角色不再是青年組選手,在成人組的比賽里,他開始絕對的挑大梁了。
我去年一整年都吊在船上,在直升機上。
這是他在一次采訪中提到的一句話,也是即將40歲的彭于晏頂著一張“彭三歲”的臉笑著說的,他還是那個陽光、正能量的男孩,但在電影里卻狠勁十足。
在《緊急救援》里,彭于晏再一次挑戰(zhàn)身體的極限,出演一名海上救援隊隊員,就像之前被人們認可的作品一樣,屬于“體驗派”的他還是瘋狂進行練習,憋氣、潛水,在冰水中練耐力,每天被吊在空中拍攝。如果說以前的他是為了證明自己拼命,而現(xiàn)在完成蛻變的他,更能直面自己的選擇,這樣的改變也是角色帶給他的。
而我想,《緊急救援》之于彭于晏同樣也是一個契機,可以說是轉型,也可以說是進步,就像萊昂納多從白面小生的形象一直尋求突破,直至《荒野獵人》帶給他的一切,不僅僅是那座小金人,同樣是對于他尋求轉變與挑戰(zhàn)的一種具象的肯定。彭于晏也是如此,因為對角色豁得出去,這讓他獲得了外界對他的肯定,也因為豁得出去讓他對這些職業(yè)有了更多的熱忱。我們被“流量演員”綁架眼球太久了,能有這樣的一個人不斷在尋求演員生涯的突破,著實讓人覺得可貴,對于我們這些觀眾來說,他不斷改變呈現(xiàn)的形象,這種可貴更是我們所需要的。
再回來說說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彭于晏的突破,更有故事上的不爛俗??粗拔冶疽詾檫@是一部大團圓的美好故事,畢竟是本來要在春節(jié)檔上映的片子,每個人好像都在尋求一種圓滿,而這樣的“英雄式”電影也很容易陷入“小人物拯救大世界,愛情事業(yè)都美滿”的故事套路中。而如果真是抱著這種心態(tài)去看的話,可能真的會失望。我一直評斷一部電影是不是精彩的標準是“在故事套路中會不會死人”,這個標準雖然有點偏頗,卻往往奏效,因為出現(xiàn)“死人”的橋段總是能觸發(fā)觀眾的悲憤、憐憫的情緒,讓故事更加好看。
比如在電影里,藍盈盈飾演的女二號和王彥霖飾演的男二號是一對小夫妻,前半段總是出現(xiàn)甜蜜蜜的過家家場景,我挺好奇的,藍盈盈這么會演的女演員,不至于在這里扮公主打醬油吧,果不其然,后半段王彥霖這個角色因執(zhí)行任務犧牲,在自然面前,特勤員畢竟沒有超能力,血肉之軀踩還是踏空在了死亡的深淵,他的犧牲成了故事的助推器。而藍盈盈的戲份就來了,以她情緒轉變?yōu)橹骰{的轉折點,讓這個故事的走向也多了一點悲憫,直至最后彭于晏在片中的人物也差點犧牲、他的兒子生病手術生死未卜,這些都讓“英雄式”電影的故事結尾不再是完美的句號,更多成為了省略號,讓觀眾更覺得這就是真正的生活。正像電影后半段,彭于晏看著每天馳騁的天空,感慨上天為何總是折磨他,要帶走他身邊所有親愛的人一樣,脫下英雄的外衣,一個中年男人、單身父親的生活總是那么不好過。
影片里的孩子也是不得不聊聊的一個內(nèi)容,對劇情來說,除了凸顯整個故事的親情元素,增加一些“童言無忌”幽默梗之外,升華彭于晏飾演的這個人物,也是這個孩子的角色的重要任務,畢竟,孩子的喜怒哀樂總是讓人難以不動容。
比如在電影中,孩子一起和父親的日?;?、玩玩具、參觀展覽,還有一次次噩夢驚醒,手術后生死未知,都撰寫了一幅五味雜陳的父子生活圖鑒,凸顯“英雄式”人物的另外一面。也終于可以讓看客們感嘆一下,彭于晏在做了這么多年男友之后,終于開始可以做爸爸了。
網(wǎng)球青少年組的選手,即便在青少年比賽里拿了冠軍,也很有可能在進入成人組的比賽里掉隊,不是說你一定轉入成人組就能站在那個聚焦的位置,他們?nèi)匀灰諒鸵蝗盏挠柧殻踔粮唷?/p>
同樣的,轉入“成人組”賽道的彭于晏在這樣的類型片里肯定會越來越占據(jù)挑大梁的角色,這樣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的找到他,我自然相信他是能做好的,畢竟,天道酬勤需要的只是時間。
棒透了…當今中國場面最為浩大的災難救援片了,8億人民幣的預算,場面完全拍出好萊塢的水準,4大救難場面,從鑽油井,到懸崖急流,再到空難救援,以及最後的運輸輪救援,場面一次比一次升級。 災難題材好萊塢常拍,但是災難救援題材好萊塢不常拍,畢竟執(zhí)行起來相當困難,但是林超賢做到了,災難場面爐火純青的調度堪稱林超賢當今作品的集大成,《紅海行動》看到後面讓人審美疲勞,《緊急救援》在每場救援之間所穿插的文戲是富有人物情感的,彭于晏與小兒子的父子互動非常好,林超賢在怎麼像麥可貝,他的文戲功力還是有一定水準,看豆瓣有人說整部片被文戲拉垮,我只能說我不予置評。 撇除開頭因為片長考量而刪減的前戲,直接進入救援大場面,而導致人物情感欠缺鋪陳而扣分外,《緊急救援》是一部無論在技術面以及劇情面都有一定水準的商業(yè)大片,空難救助場面是4大場面最佳,林超賢把空難救援拍的太逼真了…特效非常給力!彭于晏在這部片帥炸,應該是繼《湄公河行動》後最好的演出。
又是一部讓我忍不住掏出手機刷??的電影。zzz真的好想?…比如兒子要做手術,單親老爸丟下小孩跑去救援工作,這種不接地氣的劇情只有男導演寫的出來吧…“爸爸你快去做英雄拯救世界吧!”馬上要做開顱手術的兒子就是一個工具人……??????
對于電影所展現(xiàn)的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這支隊伍,自然是當之無愧的值得尊敬和歌頌的英雄,那么當我們暫且放下聯(lián)想和移情,回歸作品本身呢。人與災難的對峙在想象空間上其實是較為難以拍攝的類型,最終無論是調度出發(fā)點還是情感落腳點都仍是在人,林超賢亦意識到了這點,但難以規(guī)避動作片大導身份沉迷于制造爆炸和噪音不舍丟掉自身賣點,其實大可不必,甚至可以拿掉第二場救援戲亦無妨。情節(jié)編排如怪獸特攝片,幾次災難如不同“怪獸”襲來,最終英雄與孩子的命運連接亦是老套路,林應該看過郭子健的《救火英雄》,但明顯沒領悟到要領。文戲與武戲呈分裂狀態(tài)且為所欲為般隨意發(fā)生,距離參照系彼得·博格或科辛斯基還非常遙遠,可惜了強擠出來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個人表達。序幕過后“林超賢”三個字以身兼三大要職的氣勢出現(xiàn),但都差強人意,有些飄了啊導演。
真的不太行,當然不可否認幾場救援戲份拍的很棒,從場面到動作設計還是林超賢一貫的風格,干脆利落,尤其是趙呈犧牲那場戲更是令人動容。但是,一旦涉及到感情這樣的文戲就很離譜和夸張了,無論是兩個小孩之間的戲份還是兩段愛情戲份,甚至是被救者感恩的橋段,都顯得不倫不類,進而導致整體風格過于割裂了,而其中夾雜著的搞笑段落以及部分過于直白說教宣傳甚至讓人懷疑林導這是要轉變風格了嗎?
給交通部就弄了這個玩意?文戲整段垮掉,導致整部電影的情緒、氛圍割裂感嚴重,令人無比尷尬。文戲把控不好,還不如像紅海行動那樣一打到底來的干凈利落。
國際級的動作戲,鄉(xiāng)鎮(zhèn)級的感情線,怎么做到如此分裂的?
倒也不必給孩子也安排上絕癥
林超賢遠不止這個水平,但好說歹說比《中國機長》《烈火英雄》高到不知哪里去了。
整部電影的結構是斷的,行動之間的文戲太生硬了,完全就是湊數(shù)的,沒有任何作用。感覺就是拍了一會兒文戲了該拍行動了,行動拍完了又該拍文戲了,為了拍文戲而拍文戲。林超賢用大量篇幅拍他最不擅長的文戲,結果費力不討好,反而還不如《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如果林超賢此時還是一個剛剛開始拍電影的新人,他可以去嘗試、去試錯,但對于《緊急救援》這樣的大制作,他經(jīng)不起失敗,一旦失敗,后果是毀滅性的?!毒o急救援》是一部很可惜的電影,因為你能看到主創(chuàng)的努力,尤其是林超賢考慮轉型的決心。他想過要改變,結果反而還不如不改變,可想而知對他來說是多么大的打擊?!毒o急救援》的失敗可能會讓林超賢懷疑人生。他不知道以后該像原來那樣走簡單粗暴路線,就算有人批評“沒劇情”也不在乎,還是再次冒著口碑票房雙撲的風險拍文戲?
算是內(nèi)地真正意義上的“行業(yè)電影”,不是常見的災難片,而是救助飛行隊的故事,類比《烈火雄心》《驚濤大冒險》,體系是比較成熟了。隊員日常和家庭羈絆比較緩慢,穿插著救援任務,林超賢的大場面調度早已領教,工業(yè)級場面可稱硬核。彭于晏拼命三郎的形象責無旁貸,四場限時任務兩兩呼應,事業(yè)受困后在家庭中尋找答案,親情受困時,投向事業(yè)要用生命對賭,最后一場隔空的勇氣和生存大作戰(zhàn),父子“互救”完成了對宿命的征服。救援不是以命換命!
中規(guī)中矩,太長太拖沓了……完全可以預判劇情套路和便當?shù)陌l(fā)送方向,對于這種模式真心有點審美疲勞了……感覺彭于晏勵志要把保險公司免賠特殊職業(yè)演個遍……
本片在大場面和特效上依舊有不少看點,繼承了林超賢以往作品的商業(yè)風格,但和《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不同的是,《緊急救援》沒有足夠吸引人的主線脈絡,因此顯得劇本很散,再加上幾段文戲的處理比較爛俗,暴露了林超賢在文戲上面的短板。此外,作為救援題材影片,《緊急救援》雖然場面緊張刺激,卻多次使用“最后一秒救援”這樣的俗套情節(jié),到了后半段觀眾難免會審美疲勞。整部影片就像是《中國機長》+《烈火英雄》這樣的多部災難片拼接而成,沒有很好的劇情銜接,也沒有愛國主義情懷加成,估計難以復制林超賢前兩次的成功。
唉,王彥林一拍婚紗照我就知道人要沒了,聰聰?shù)谝淮稳嘌劬ξ揖椭滥X子里怕是有腫瘤了,聰聰一進手術室我一看進度條就知道要來任務了。主旋律影片的編劇怕是都是照著教科書寫的劇本?? 我尊重每一個救援隊員,但是只有命在才能繼續(xù)救人,只有處理好家庭關系才能更好的工作。片中傳達的價值觀我不敢茍同。
開頭特效比較差,假的讓人腳趾扣地。剪輯問題很大,很不流暢,轉場突兀有斷層,情感割裂,就談不上有什么節(jié)奏。文戲尷尬,努力想哭,哭不出來。內(nèi)容上也沒什么內(nèi)核和主題,不知道想表達什么。林超賢大概只是掛個名。
絕對實打實的一部硬核電影。在國產(chǎn)片大多數(shù)都走輕巧討喜路線的時候,林超賢能把目光聚焦在更加難拍的海上救援題材,本身就是一種極有勇氣的行為。大場面幾乎全實拍,震撼感Max,而現(xiàn)實有時候比電影更殘酷,我們不能也不該忘記任何一個奉獻的人。他們不是救援的工具也不是歌頌的符號,面對脆弱恐懼不曾退卻的平凡人,才最強大。
《中國機長》+《烈火英雄》+《紅海行動》,“彭于晏+林超賢”的組合就是主旋律語境下、層出不窮的“超英片”。這次把規(guī)模和故事升級,直接一把子海陸空全湊,每種類型都試圖找到些看客,并選擇迅速和他們抱攏。只可惜上秒“芭蕉葉抱堆”“露半股”的劣質麥麩外加讓你晚場“不虛此行”的猛男秀,下秒多情肌肉爸爸追愛記,并以每十分鐘/個“燃點”上趕著煽情,都安排得如此錯亂。它既沒有成為具有出色意義、向真實行業(yè)與人物致敬的電影,也沒有完成更為純粹的類型化的任務,抱歉這種嘗試是可惜、不走心的。
不管是在電影題材亦或是電影產(chǎn)業(yè)上都是一個全新的升級。上天入地的實拍確實很震撼,選擇海上救援題材也頗具膽氣。救援場面拍的很炸,荷爾蒙力爆棚的彭于晏大秀了一把身材,荷爾蒙爆炸啊,蘇!第一次看他出演父親的身份,略有驚喜。
三顆星星吧,不太喜歡,尬的起飛
沒有一絲驚喜的主旋律之作,你甚至能猜到每一處的故事轉折,下一秒人物要說什么。林超賢動作商業(yè)片逐漸落入爆米花的窠臼,最明顯的就是嵌入的愛情與家庭戲公式。小孩文戲棒讀略尬,航難拍的最好,但大場面都失去了紅海的那種壓迫窒息感,彭于晏在火海里,他兒子在手術臺上,我們一點都不緊張,因為我們都知道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強行加入愛情戲,大可不必。
一部商業(yè)大片(還迎合了這幾年主旋律吃香)撤出最賺錢的春節(jié)檔,難道是網(wǎng)傳的試映口碑不行?看完點映后發(fā)現(xiàn),還真是,主要是因為湄公河和紅海行動拍得好,所以這部就嚴重退步了,給人的感覺就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這改編得都對不起真實事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