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播放地址

風起隴西

大陸劇大陸2022

主演:陳坤  白宇  聶遠  尹鑄勝  常遠  楊穎  孫怡  俞灝明  王驍  楊軼  張曉晨  劉亭作  趙崢  從瑞麟  張戈  侯瑋濤  彭義程  強巴才丹  陳凱文  李士剛  張優(yōu)  朱超藝  李凱  董浩然  韓秀一  周小川  劉一輝  郭昱德  楊博瀟  馬學雷  高睿菲兒  戴毅  李蕓  郭家諾  張孝文  楊磊  王浩杰  牛志強  李小朋  朱時峰  李槐龍  杜長安  袁帥  丹帥  李泰延  馬思妍  董子健  李光潔  郭京飛  

導演:路陽

 劇照

風起隴西 劇照 NO.1風起隴西 劇照 NO.2風起隴西 劇照 NO.3風起隴西 劇照 NO.4風起隴西 劇照 NO.5風起隴西 劇照 NO.6風起隴西 劇照 NO.13風起隴西 劇照 NO.14風起隴西 劇照 NO.15風起隴西 劇照 NO.16風起隴西 劇照 NO.17風起隴西 劇照 NO.18風起隴西 劇照 NO.19風起隴西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4-05-24 04:20

詳細劇情

  天下三分,烽火四起,在這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戰(zhàn)爭不僅有刀光劍影,亦不只是血肉搏殺。秘密情報線上的生死角逐,正涌動于滾滾洪流的陰影當中。
  兩個不被亂世聚焦的“小人物”——陳恭(陳坤 飾)與荀詡(白宇 飾),他們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驚心動魄的諜戰(zhàn)中爆發(fā)出奪目光輝,譜寫出一段英雄傳奇。

 長篇影評

 1 ) 誰人手中子 扮做弈棋人

我在五一小長假倒數(shù)第二天開始看《風起隴西》,一不下心刷了個通宵。

摸著良心說,《風起隴西》是我近兩年看過的國產(chǎn)電視劇最佳,沒有之一。很久沒有看過一部不能跳過和快進的電視劇了。

所以你可以想象我12點點開愛奇藝開始看,看了2集發(fā)現(xiàn)還有16集的心情,怎么辦,好了,熬夜刷劇吧。

全劇24集,16集在2/3處,剛好是一個小高潮。魏國潛伏在蜀國的密探燭龍身份暴露,白帝的冤屈得以洗刷。但是沒想到,劇情一轉(zhuǎn),白帝的身份讓人有了其它的猜測。

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幾天將是劇情最后的大高潮,反轉(zhuǎn)再反轉(zhuǎn),很久沒在真的影視劇里看到堪比內(nèi)娛更精彩的劇情了。

書版 VS 劇版的區(qū)別

書和小說用了同一套人物。但是劇版和書版基本上是兩個內(nèi)核一致,主要情節(jié)一致,但是人物豐滿程度不一致的兩部作品。

大約相當于《西游記》原著 和 《西游降魔篇》。

原著小說出版于2006年前后,彼時馬親王還沒開始寫《古董局中局》。這部作品可以認為是親王較為正式的朝“歷史偵探”方向探索的第一次比較成熟的嘗試。

寫完之后,親王還不忘在后記里哀嚎:

“二十幾萬字的數(shù)量對于很多強者不過是滄海一粟,只夠鋪陳完開頭,但對于天性憊懶的我來說,已經(jīng)是生平極限中的極限了。用田中大神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預支完了下半生的勤勉。”阿彌陀佛,幸虧以后我就是死上班族,再也不用干這傷筋動骨的營生了。”

當然親王口嫌體正直,正是有了《風起隴西》,后面才有《三國機密》這樣的腦洞,乃至于《長安十二時辰》,到了《兩京十五日》,風格已經(jīng)非常成熟,乃至有種渾然天成的感覺。

對比書和劇,書里荀詡是第一男主,他東奔西跑,發(fā)現(xiàn)線索,為蜀除奸,也是圍繞著“燭龍”展開,而陳恭只在開頭出現(xiàn)了一下,面目相當模糊,倒是糜沖在書中存在感更強一些,盜取設計圖紙這一系列動作都是這個小聰明干的。

劇中,則一改穿針引線大男主的套路,變成了群像戲。每個人又有了一份長長的人物小傳。楊儀的小格局,在與諸葛亮的日?;又校蛔匀稽c破。李嚴對曹操的欣賞,草蛇千里。陳恭與荀詡的姻親關系,不僅鋪墊了兩人的友誼基礎,陳恭妻子翟悅的去世,更是加滿了戲劇張力,讓陳恭和荀詡都更像是一個普通的人。

親王的書是一部20萬字的中長篇,而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大大加深了整個故事的厚度。

好的劇,讓人獲得的不只是情感的宣泄,而是讓觀眾對角色著迷。不瞞你說,從昨天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對三國歷史深深上頭,查閱了楊儀,李嚴,諸葛亮之間的愛恨情仇,甚至有再讀一讀《三國演義》的沖動。

歷史背景必知必會

《風起隴西》的故事是從馬謖大意失街亭開始的。

兩年前,劉備討伐東吳大敗,在白帝城病危。臨死前,將死的劉備,托孤于諸葛亮,并留下了著名的一段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當然有句名言說得好,不要看人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劉備在安排下一屆領導班子的時候,可不是像言語間這么陳懇。他在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文官之首)的時候,同時也任命了益州士族李嚴為中都護(武館之首)。兩人代表的利益集團不同,所持的觀點不同,因此這番安排既能讓兩人互相牽制,也能安撫蜀地舊人。

當然,諸葛亮和李嚴都不是愣頭青,和大多數(shù)社畜一樣,雖然不喜歡彼此,但是還是能一起工作。

這是《風起隴西》故事發(fā)生的蜀國背景。

而縱覽三國局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經(jīng)過幾年的休養(yǎng)生息,上書《出師表》,意欲北伐。第二年,曹丕去世,曹叡作為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剛剛即位,魏國政局不穩(wěn),諸葛亮此時已經(jīng)暗中搞定了天水,南安和安定三地,三地響應反魏,如果能守住三地,蜀軍繼續(xù)北上,就能占據(jù)兩周。

為了抵御魏軍的反撲,諸葛亮派馬謖守三地的戰(zhàn)略要地街亭,結果被魏國大將張郃拿下。

街亭失守,導致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馬謖被斬,諸葛亮上書自貶三等官職,同時也在籌備第二次北伐。

歷史上,街亭失守歸咎于馬謖不聽從諸葛亮建議,但是劇中給予了另一種想象,是由于卻歸咎于蜀軍情報工作出現(xiàn)問題。這才引出了全劇故事。

人物背景查漏補缺

荀彧 & 賈詡

實際上,三國里并沒有荀詡這號人物。但是這個名字太三國了,以至于剛看到的時候,以為歷史上確有其人。

不過雖然歷史上沒有荀詡,但是卻有荀彧和賈詡,在這兩個人身上,我們能隱約看到男主角的影子。

荀彧是魏國謀士,被評價有“王佐之才”。雖然曹操當時挾持漢獻帝,是實際的首領,但是各種跡象都表明,荀彧忠于獻帝而非曹操。

最莫衷一是的就是其死因,在他死之前,曹操想進為“魏公”,以此詢問荀彧意見,但是荀彧表示,你應該謙虛謹慎,勸諫了曹操,同一年,荀彧去世,去世前燒毀了自己所有的上書。有人猜測是因為“曹操想讓荀彧殺死獻帝皇后,荀彧不從,自殺身亡?!?/p>

縱觀荀彧一生,聰明且忠誠是其注腳。和劇中白宇演的荀詡確實有幾分相似。更好玩的是,歷史上還有荀陳兩家是世交的說法。也暗合了荀詡和陳恭友情的線索。

賈詡和荀彧類似,也是魏國謀士,只不過他的年代更早一些。曹操還沒發(fā)跡的時候,賈詡就聞名天下。投靠曹操之前,在官渡之戰(zhàn),勸說張繡向曹操投降,解決了曹操當時的困境。后來被曹操重用。老年后,認為自己不是曹操舊臣,擔心被猜忌,因此主動退居二線,過上了財務自由的生活。

這種不貪戀名利,有大智慧的性格和荀詡也有點相似。

陳恭

東漢末年,確實有陳恭其人。他的生平不詳,只知道是跟隨李通起兵,霸占了河南朗陵縣。嗯,更直白的翻譯,可能應該算得上當時的草寇或者土匪。當然后來帶著人投奔了曹操,也就變成了正規(guī)軍了。

劇中陳恭是天水主薄,但是也略微提到他少年時候,喜歡游俠。這個背景和游俠李通是相似的。

親王此時可能只是借用了陳恭的名字和一點點背景,稍加發(fā)揮,才變成了電視劇里的白帝陳恭。

楊儀

楊儀在劇中至今應該算是正面人物。但是真實歷史上,他雖然才干敏達,但是心胸狹隘。諸葛亮去世后,就投入到了搞倒魏延的運動中去,終于斗垮了魏延。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兩人就不和。諸葛亮北伐途中去世,北伐被迫中斷,在楊儀主持下秘不發(fā)喪,魏延一方面要被迫斷后,一方面還要聽命于楊儀,自然很是不爽。兩人在北伐撤退途中,均是飛書向皇上告狀,說對方謀反。

后來魏延終于被干掉,楊儀有因自己的屬下蔣琬更受重用,而與其不合。后來口不擇言,說了:“后悔當初沒投靠了魏軍” 的話,被告密,導致被廢為平民。

但是楊儀沒有就此打住,反而有不斷上書罵人,終于被捉拿下獄,最后自殺身亡。

楊儀,就。。。怎么說呢。確實心眼很小,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在劇中有一幕戲,他去找聶遠演的馮膺,要求他趕緊把燭龍一案了結,對燭龍一案背后的真相并不在乎,而是更在乎諸葛丞相與李嚴的朝堂斗爭。

格局不大,格局相當不大。

李嚴

最后來說李嚴。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人物。翻看他早年經(jīng)歷,是少有的能于政事的蜀中干將。在劉備托孤之前,李嚴就官拜尚書令,輔佐諸葛亮處理政事。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也曾寫信勸降新城太守孟達。

可以說,此時此刻,他和諸葛亮雖然不能說是親密無間,但至少也是至少也是同心同德。

但是隨著劉備去世,他的騷操作就頻出。先是勸說諸葛亮加九錫,也就是說勸說諸葛亮自己稱王。但是被諸葛亮婉拒,還拿出了匡扶漢室的大旗,說如果事成,”那時再與諸位一齊晉升,就算十命也可接受,何況于九錫呢!”

孔明不僅高風亮節(jié),還是真·語言大師。

李嚴碰了一鼻子灰之后,便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開始要求獨立開府,擁有更多地方自治權利,但是遭到諸葛亮拒絕。

后來魏軍伐蜀,諸葛亮派其赴漢中迎敵,李嚴卻各種推脫,直到諸葛亮為其升官后,才勉強愿意。

在北伐途中,他負責糧草供應,其操作就更加令人迷惑。開始告訴諸葛亮,糧草不濟,建議退兵,諸葛亮聽從建議,撤軍回來,但是回來后,竟然又表示:“軍糧充足,不明白為何撤軍?!?/p>

話里話外,好像他失憶了一般。

最后逼的諸葛亮掏出他的手疏與其對質(zhì),他才認罪。也因此被貶為平民。

自此,李嚴的政治生涯結束。雖然是從蜀國三把手的位置上跌落下來,但是至少也得了善終。甚至死在了諸葛亮之后。

劇中李嚴的形象和歷史形象頗為一致,他也有愛蜀之心,愛才之心。只不過,似乎愛里有些不純粹,不甘心。

最后說一下劇

我覺得影視劇里,表現(xiàn)愛情、親情是比較容易讓人共情的。但是通過表現(xiàn)民族大義,理想,信念,讓人共情是難的。

比較容易就落入了假大空的俗套里去了。

但是路陽的作品,一貫能在歷史背景下看人。

《風起隴西》的海報里有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誰人手中子 扮做弈棋人”。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為自以為控制大局的人,實際上只是別人的棋子。但是劇集我看到這里,會覺得其實人人都是自己立場的棋子。自己的行為與其說是受別人控制,不如說受自己的立場和認知控制。

甚至在16集了,這整部劇里都只有立場,沒有好壞之分。

蜀魏的諜戰(zhàn)是因為立場不同,蜀國男主可愛,魏國的官員也不遑多讓。郭剛的單純赤城,糜沖的認真執(zhí)著,乃至高堂秉的低調(diào)隱忍,他們每個人都有人性閃光的地方。

諸葛亮和李嚴在朝堂上斗爭,李嚴接到了李邈提供的構陷證據(jù),也因其是捏造的,選擇不用,這一刻,我能看到作為一個劇中希望塑造的反面,他仍有較高的底線。

甚至于李邈,他最初為馬謖仗義執(zhí)言,最后卻落得貶為平民的下場,也并非毫無可取之處。

路陽之前拍過《繡春刀》,對這種風云詭譎的局勢拍攝有了諸多可貴的經(jīng)驗。從這個角度看,《風起隴西》找到路陽來拍,簡直是天作之合,制片人得加雞腿了。

《風起隴西》是一個加大版的《繡春刀》,立場更多維,戲劇張力足夠。拍得緊張刺激并不難,難的是導演竟然在這復雜的關系里,能讓故事的主線不散,并且穩(wěn)步推進,這個節(jié)奏感,在當下中國影視劇里絕對屬于上乘了。

就,還有8集。大家趕緊刷起來吧。

 2 ) 風起隴西:當“士為知己者死”的陳恭,遇上“士為知己者死”的荀詡,結局從一開頭便已注定

《風起隴西》總算迎來了大結局,這盤下了近半個月的大棋,終于到了落子的那一刻。也許你的腦袋還沒被整暈,卻先被這樣的一個大結局,弄得肝腸寸斷了。沒錯,這哪里是什么諜戰(zhàn)劇啊,分明是一部大虐片好嗎?看看我們可憐的思之,“有國不能歸,有家不能回,有妻不能見,有朋不能聚”。身為一個終極臥底,他是最重要的那顆棋子,是這盤大棋能否下贏的關鍵,決定著整個蜀漢未來的命運,卻難以主宰自己的命運,這是何等的悲壯。

中國古代有個成語叫“舍生取義”。怕的不是只有一人“舍生取義”,而是兩人。中國古代還有句話叫“士為知己者死”。怕的同樣不是只有一人“士為知己者死”,而是兩人。陳恭和荀詡,他們就這樣的兩人。既可以為國家大義獻出生命,更可以為對方慷慨赴死。當“士為知己者死”的陳恭,遇上“士為知己者死”的荀詡,他們的結局從一開頭便已注定。那場牢獄中“最后的訣別”,將兄弟二人的生死情誼推向到了最高潮。荀詡那句“我能讀懂你的心啊”,不知道讓銀幕前多少觀眾的心碎成了兩半。

風停了,一切都已塵埃落定?;赝@一路追劇的經(jīng)歷,可以說也是經(jīng)歷了頗多波折。首先從開場起,就讓我感到十分震驚。又或者說,這部劇選擇了一個高難度的開頭。從《三國演義》的背景講,那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因街亭失守導致全面潰敗,迫不得已的孔明最終決定“揮淚斬馬謖”。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諸葛丞相六出祁山,最后在蕭瑟的秋風中,星落五丈原,年僅54歲。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句話,也用自己的一生兌現(xiàn)了匡扶漢室的承諾,卻最終只能換來一個遺憾的收場。

這樣的一個開頭,何嘗不是一個無可奈何的“終極劇透”。不管陳恭和荀詡他們怎么努力,最多也只不過拖延一下蜀漢的覆滅時間而已。從這部以蜀漢為主要視角的作品來看,這顯然是一個令人感傷的結局,也給這部作品渲染上一絲悲壯的成分。這當然不能責怪別人,很多讀者看到諸葛亮死了就把手上的《三國演義》給扔了。更有甚至,看到關羽走麥城或劉備托孤就哭成了淚人,再也沒有心情繼續(xù)下去了。也難怪自古以來中國民間便流傳著一句經(jīng)典的歇后語: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

正如劇中人常常對著遠山感慨“起風了”那般,《風起隴西》偏偏選擇在蜀漢最危難的這一刻,迎著狂風怒號,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我沒猜中開頭,也沒猜中接下來的進展,我更沒有猜中這竟是一部幾乎沒有大規(guī)模冷兵器捉對廝殺的古裝戰(zhàn)爭劇。繼續(xù)看下去,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部以諜戰(zhàn)、懸疑和權謀為主的三國題材作品。你能想象一部三國題材的影視劇中幾乎沒有任何大場面嗎?這實在太有意思了。

這就是路陽導演的《風起隴西》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馬伯庸原作的最出彩之處,它不是一部三英戰(zhàn)呂布那樣的動作片,而是一場和你處處“勾心斗角”的腦力競賽。讓你時時刻刻跟隨陳恭和荀詡等人在天水、南鄭等地出生入死,沉浸感十足,又始終被一根無形的繩子牽著走,像在一款三國志題材的RPG游戲中大冒險。

在劇情設定上,《風起隴西》擁有兩條較大的主線:一條為“諜戰(zhàn)”線,一條為“權謀”線。先說“諜戰(zhàn)”線,它又可以從蜀漢和曹魏兩方視角來展開。蜀漢視角,當然是以荀詡等人的“鋤奸”為主線,以揪出那個隱藏在蜀漢情報機關司聞曹的內(nèi)鬼“燭龍”為目的,否則在這場情報戰(zhàn)的對決中,蜀漢必將全局被動。曹魏視角,一方面他們要鏟除蜀漢來的臥底,另一方面也派出游梟潛入蜀漢內(nèi)部,以推進“青萍計劃”的實施,完成在蜀漢高層秘密布局的意圖。雙方在這座看不見的戰(zhàn)場上,展開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捉間戰(zhàn)和反間戰(zhàn)。

而在“權謀”線上,主要呈現(xiàn)的是蜀漢視角下的一場爭權奪勢戰(zhàn)。一方是咄咄逼人的李嚴,一方是巋然不動的諸葛孔明,圍繞著不同目標利益之間的博弈。而蜀漢最大的情報機關司聞曹,變成了所有陰謀和陽謀相互角力的主戰(zhàn)場。眾人明面上都是蜀漢人,嘴上說著心系蜀漢,卻在行動上爾虞我詐,各懷鬼胎。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深陷在派系之爭的渦旋中不能自拔,黑暗正降臨在這座看不見的戰(zhàn)場上,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風雨就要來了。

《風起隴西》的整體節(jié)奏適中,24集的長度似乎恰到好處。值得一提的是,每集均使用了“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作為標題。這些計策起到了總結劇集的作用,也將這部劇的“策略”成分推向了極致。說得夸張點,這是一部能夠鍛煉腦力的電視劇,信息量極大,細節(jié)和暗線繁多。大家觀看過程中千萬不要玩手機,不然你得一次次地倒回去重看,別問我是怎么知道的。

但如果非要說這部劇最吸引我的地方,我想還是像陳恭、荀詡這樣的“架空人物”。眾所周知,三國是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我們也耳熟能詳諸葛亮周瑜郭嘉那樣的謀臣,和關張這樣萬人敵的武將,《風起隴西》的主角卻是一幫合理想象出來的“小人物”。沒錯,無論官渡之戰(zhàn)、赤壁大戰(zhàn)亦或三分天下,記載在史書上的無非都是些英雄人物,他們也確實在戰(zhàn)略層面上主宰了一切。但《風起隴西》講述的卻并非這些高高在上的決策者們,而是那些默默無聞的“執(zhí)行者”。他們依然有出類拔萃的智力,所向披靡的勇氣,有血有肉,俠肝義膽,愿意為了國家大義而慷慨赴死。我想無論這些人代表的是蜀漢還是曹魏,他們都配得上在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傳奇故事。

 3 ) 聶遠,好演員成熟時。

《風起隴西》大結局,沒有爛尾,穩(wěn)扎穩(wěn)打結束了。是近年讓人驚喜的國產(chǎn)電視劇,無論編劇、演員、畫面、配樂還是服化道,制作都十分用心。盡管開播時被詬病節(jié)奏太慢,但交代完歷史背景和出場人物后,此劇就像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綿延跌宕,處處見風景。最后合上時讓人意猶未盡。

有很多好看的地方值得品味,不過我想專門聊一個老演員,聶遠。他在這部劇里的表演可圈可點,不僅臺詞功底深厚,吐字清晰,富有各種層次的情緒;而且在與不同人物的對手戲中,他的肢體語言和神態(tài)就像一個寶庫,吸納了職場許多種人的精華。

他時而是一個老謀深算的高官,時而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大哥,時而是虛偽諂媚的下屬,時而是見色起意的中年油膩男人。更可怕的是,他還有堅定的信念,既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還一心施展抱負。聶遠演活了這個職場人,馮膺。

以劇末一句臺詞為聶遠演的馮膺定性:“心機深似海,手段毒如蝎?!?/span>

聶遠是如何表現(xiàn)馮膺的心機城府,又怎樣表現(xiàn)他的毒辣手段,最后卻還能讓觀眾對他難生恨意甚至還有幾分敬意的,從三種戲來看:

一、馮膺對下屬。

聶遠飾演的馮膺為蜀漢司聞曹長官。“司聞曹”——這個被原著作者馬伯庸虛構出來的情報機關,在本劇中是核心組織。馮膺向上對接主管楊儀(俞灝明),向下掌管三個情報部門和一個主記室,他是核心組織的中心,連接上下內(nèi)外。

第一集的水刑戲就立住了馮膺的人設——手段毒辣。他嚴刑逼供下屬荀詡(白宇),表明自己為街亭一戰(zhàn)情報誤傳之事?lián)煹臎Q心。但同時又利用荀詡的性格特點,對他施加壓力,讓他出外勤查曹魏的情報接頭人“白帝”陳恭(陳坤),故事因此而起。

馮膺在給受完刑后的荀詡遞茶時,神情和語言都毫無波瀾。不為冤枉他、測探他有一絲愧疚,語速如常。而在聊著業(yè)務時,他還在暗中喂毒,令陰險之事發(fā)生得不知不覺。

聶遠在這里有非常微妙的處理,一個眼神——確認荀詡喝下去的那一定神,表明此中有蹊蹺。然而投毒后他還是以穩(wěn)定語速輕描淡寫地說,茶里有毒,這是規(guī)矩。信奉原則的荀詡,也將這一系列操作視為公事公辦,吃盡苦頭也得吞下,乖乖去執(zhí)行任務。

不過,聶遠飾演的馮膺平時可不是這樣陰險。他看上去非常誠心地護著自己的下屬們,尤其對最親近的小舅子孫令(常遠)諄諄善誘。

日常對手戲中,他們常一起吃飯。再狠辣的人物,觀眾看到他吃著和普通人一樣的粗茶淡飯時,也難生畏懼,反而一下拉近了距離。聶遠放松的坐姿,邊吃邊聊的淡然,就像一個行走江湖多年的老大哥毫不吝嗇地分享人生經(jīng)驗。甚至在后面還出現(xiàn)了泡熱水洗腳的戲碼,不勞煩孫令幫他洗腳,同時他又坦誠地聊著工作。這樣親密的場合里,下屬聽了,如何不感動——真是個接地氣、掏心窩的好上司??!

正是這樣的日常積累了孫令對馮膺的極度忠誠。在馮膺被陷害落難后,孫令被嚴刑拷打也絕不背叛,人物的行事邏輯是通的。

而對另外一個得力干將下屬陰輯,馮膺的手段又是另一套了。

陰輯,職場中典型的“墻頭草”,哪里得勢攀附哪里。馮膺深知他的缺點,但也需要他在工作中賣力。對這個道德上的小人、工作上的能手,馮膺總是表現(xiàn)得十分大度,放手讓他去干。

陰輯一場懺悔表忠心的戲十分精彩。聶遠在這里的表演處理,就是始終保持上司的威嚴。明知下屬來跪地求饒,卻始終不正看一眼,他“認真”處理自己的公務,邊喝著粥,邊翻閱文書,對來者動機了然于胸的樣子,并不受訪客的干擾。

當陰輯知道自己的把柄一直被馮膺掌控時,腿都嚇軟了。馮膺這時才走向他,投出兇狠的目光。告訴你,你的命一直在我手里,我想殺就殺,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這場談話讓并不高明的下屬心服口服。對外,上司從不揭他的老底,始終護著他;對內(nèi),上司的恩威并在。從此陰輯更加賣力工作,馮膺在司聞曹的核心地位更加鞏固。

回頭來看上面三場戲,對三位性格迥異的下屬,聶遠的處理都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在不同場合、不同人前表現(xiàn)了性格的不同面,每一面都有其合理性,既有權威,也有平易近人的部分,但綜合起來看,你能鮮明地感受到,他是一個城府極深的管理者,識人善用,掌握分寸,盡管和職場中人的關系時近時遠,但他從不被輕易看透。

二、馮膺對上司。

馮膺的位置,既在人上,也在人下,相當于一個單位里的中層。當他面對更有權力的人時,你發(fā)現(xiàn)原來他還有這樣虛偽逢迎的一面,恰如其名諧音——馮膺。

與李嚴將軍(尹鑄勝)的對手戲,就是聶遠飾演的馮膺在另一個極端的長袖善舞。

第一場重要的對手戲,馮膺反轉(zhuǎn),從諸葛亮陣營投靠李嚴陣營。

李嚴為官多年,對這樣的人遠遠提防。從他們一開始的空間距離來看,李嚴將馮膺視為草芥,踩在腳底下的螻蟻,不給他一點尊嚴。

然而,馮膺的表現(xiàn)卻反常,和一般下屬的極盡諂媚不同的是,他不卑不亢,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步一步向李嚴證明,他的存在十分重要,可以幫助李嚴在政治上獲得更進一步的可能。

聶遠在這里的表演,注意看他的坐姿和神態(tài),除了進門時的一個大禮,其余時候都是坐如松,與李嚴遠遠相對。他表現(xiàn)了一種勢均力敵的關系,而非“我有求于你,你一定要幫我”,恰恰相反,他讓李嚴感到,“你必須讓我?guī)湍?,否則你沒有退路?!?/p>

這里尹鑄勝飾演的李嚴,開始說話時極為吝嗇自己的詞語,幾個字,一個問號,幾個字,一個問號,輕蔑至極。但他卻不知不覺開始傾聽,眼前這個馮膺,絕非他想象的那么簡單,或許真可一用。他的心防也就慢慢解除。

這場對手戲中,與其說馮膺是在表忠心,不如說他是在實行“說服的藝術”。聶遠在臺詞上的處理也十分精細。他氣息穩(wěn)定,卻不是對自己下屬那樣的輕松淡然,而是始終與端莊的坐姿一樣肅穆,通過他的肢體、他的語氣,娓娓道來他的政治藍圖,表達了人物的智慧和決心。他以自己的不卑不亢和穩(wěn)重大氣說服李嚴,我是一個難能可貴的人才,你要珍惜。

李嚴收了馮膺的“忠心”后,一步步落入官場賄賂的圈套。馮膺投其所好,獻寶琴、獻美女、獻豪宅,極盡諂媚之能事。

其中,獻豪宅一幕戲也十分精彩,甚至有點幽默。當我們第一次“全正面”看到馮膺高高撅起的屁股時——導演的鏡頭語言在這里有了奇效——我們看到他最不堪、最下賤的一面,他像狗一樣趴在李嚴的面前,讓人大跌眼鏡。

極低的視角表明人物地位

馮膺請李嚴到“寒舍”(豪宅)中,始終保持卑微的姿態(tài)。他身體微微傾斜,從頭到肩頸保持比李嚴低一點的位置,臉上始終堆笑——這和他平日形象大相徑庭。

三人在豪宅院中的對話精彩至極。

馮膺將豪宅獻給李嚴,李嚴拒絕著說“可以嗎?”轉(zhuǎn)頭卻向心腹,心腹替他回答,“可以,可以?!?/p>

馮膺說豪宅簡陋,李嚴又問“簡陋嗎?”繼而自問自答,“簡陋就簡陋點吧?!?/p>

馮膺以“借住”的名義給李嚴臺階,最后李嚴自己說道,“既然是借,我們就不要矯情了。”

這場獻豪宅的戲,幾乎濃縮了人情社會中的某個特定場合。它既赤裸裸地表現(xiàn)了權力的能量,又絕不直接表現(xiàn)權力的能量是如何被收服的。各種反語、暗語、眼神交錯相接,在場的人都知道自己在干嘛,但都有辦法說出自己不是在干嘛。整個過程又恰恰對應了馮膺之前對孫令的教誨:“凡事要替長官想在前面。”當他獻出豪宅時,仆人、家具、美食已一應俱全,周到得讓人難以拒絕。

這段戲?qū)懙妹睢⒀莸靡裁顦O了。

三、馮膺對女人。

《風起隴西》一劇中,馮膺的人物設定是前妻早亡的鰥夫。但當我們第一次看到他面對有誘惑力的女人時,我們深感眼前的人不再是一個威嚴的上司,也不再是一個諂媚的下屬,而就是一個純粹的男人。

聶遠演過的愛情劇不少,多偏向于純情忠厚的角色。但在這部劇中,他的眼神為之一變,從過去的清純轉(zhuǎn)到另一個極端,充滿欲望,充滿色情的觀看和打量。而且他始終還保持一種警惕——對女人也是間諜的警惕。這與他的身份極為相符:既有權力,又對自己掌握的權力保持懷疑。

與穿透欲望的眼神相比,聶遠對坐姿的處理又呈現(xiàn)一幅新畫面。他既不是那端著飯碗聊家常的“姐夫”,也不是畢恭畢敬俯首稱小的下屬,亦不是平日專注處理繁雜事務的管理者,而只是一個進入煙花柳巷的中年男人,有權有錢的男人。

他的身體擺出一副慵懶的姿態(tài),是傾斜的,倚著靠墊的,一只手搭在膝蓋上,人像極了某種動物,睥睨眼前的獵物,一副唾手可得的神情。

不過精妙的是,這里聶遠與楊穎的對手戲,除了互為誘餌,馮膺還要說服柳瑩,日后要到更有權力的人那里去。他的一番說辭又是“說服的藝術”,不是強行要柳姑娘執(zhí)行什么任務,而是巧妙地給出暗示,“你這樣的美女,配得上更高權力的人”。

聶遠的表演讓我想起電影《色,戒》中的梁朝偉,兩個陣營的間諜對望,既在博弈性的誘惑,也在博弈利用與被利用。眼神里既有吸引又有警惕,既有墜落又謹防墜落,就像一塊晶石,不同切面閃爍出不同的光芒,讓人難以揣測它真實的底色。

正是有了這一層戲碼,馮膺作為有權力的男人的設定才真正豐滿。他審時度勢地利用上司,利用下屬,利用女性,把權謀玩轉(zhuǎn)手中,讓自己始終成為這個組織的核心,不可或缺。


盡管《風起隴西》的海報顯示這是一出圍繞兩個小人物的大戲,主人公是陳恭(陳坤)和荀詡(白宇),但聶遠的表演,馮膺的存在,就像一條韌性極強的繩索,將所有人的命運牽于自己一身。他同時維系著與競爭同僚、直屬上司、上司政敵、不同下屬、敵方同僚等各種關系,進可攻,退可守,時而緊繃,時而松弛。一個個覬覦他位子、或者能夠配得上他位子的人都落得了悲慘的下場,如李邈,如高堂秉,如陳恭。而馮膺獨一份的極深城府和長袖善舞為他筑起安全的藩籬,幫助他存活于這復雜的關系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

當我們觀看了馮膺精彩的職業(yè)生涯后,原來還有意想不到的一幕,他的獨白。當他深夜面對自己的甲胄時,一個從未展現(xiàn)的人格浮出冰山——原來他還有這樣的忠肝義膽,等著最后一刻,以身殉國。

正是馮膺前面的狠辣和威嚴和諂媚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猜忌想象的空間,諜中諜中諜之后,這一出自白戲,讓人敬重憐惜。

然而,還有然而……我欽佩編劇的老辣,在于他總能留一手。即便我們看到這樣自我剖析的馮膺已心生憐憫,在本劇最后一刻行將結束時,我們還是又回到開始時,對他再度產(chǎn)生懷疑。

當他面對斷頭臺上那個即將被斬首的陳恭時,他沒有表現(xiàn)一絲痛苦和惋惜。他無情得像座石雕,只是矗立在人群中。

荀詡眼中含淚,裴緒皺眉,只有馮膺面不改色

而他身邊的荀詡,絕不會是這樣“不正常的人”——正常的人,會心痛,會難過,會流下苦澀的眼淚。馮膺卻被馴化出一身好本領,在這吃人的體系中,安全著陸,為一切死亡附上正義之名。

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即使我們懷疑了他,原諒了他,一而再,再而三,被他玩弄權謀的表演欺騙。但最終他的面孔還是一個無情的面孔,正如陳恭所言,一個不正常的人。 和馮膺一樣的人們,一個個矗立在風中。對血無動于衷,對淚無動于衷,對生死無動于衷。這樣的時刻讓我感到真正的悲哀,而替他們?nèi)ニ赖娜?,只因?qū)⑹挛镞\行的法則看透——一切自以為理想的實現(xiàn),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欲望對戰(zhàn)欲望的循環(huán)。在這場更大的循環(huán)中,馮膺看似忠貞的理想,終究還是落入了更大欲望的圈套。他為之犧牲的是一生,精明算計,換掉真情實感,不過是為一個空洞的目標奔命。

——故事落幕,權謀終成一場云煙。當我們回想起《風起隴西》是一出架空歷史的諜戰(zhàn)劇時,我們既能想到,所有真實爭斗過的人都已死去;也能想到,所有虛構斗爭過的人也從不存在。而將我們的欲望拖拽進屏幕無限撕扯的人忽然笑著撒手離去:你看的是權謀劇嗎?你也癡迷這爾虞我詐你爭我奪嗎?你從馮膺身上,看到了千千萬萬個你身邊的馮膺甚至你自己嗎?

為塑造這虛偽得極度真誠的馮膺的聶遠,干杯。

 4 ) 《風起隴西》明明很不錯,為何不叫座?

《風起隴西》背離了傳統(tǒng)諜戰(zhàn)影視劇的信仰敘事,它讓我們窺見某些大義背后的無情無義、寡廉鮮恥

已經(jīng)落下帷幕的《風起隴西》,并沒有上演后續(xù)逆襲的好戲。它在CCTV8晚間黃金檔播出時,酷云實時收視率在0.5%左右徘徊,廣電總局的視聽大數(shù)據(jù)第一周也只有0.755%,砸穿了CCTV8的收視底盤,是近些年來CCTV8晚間黃金檔收視表現(xiàn)最差的電視劇之一了。要知道,CCTV8黃金檔電視劇常年都在1%以上,破2%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讓《風起隴西》自開播起就遭到不少觀眾的嘲諷。

如果說CCTV8的觀眾群以中老年觀眾為主,他們并非《風起隴西》的目標受眾,可《風起隴西》在愛奇藝播出時,熱度值表現(xiàn)也很不理想,直到會員大結局當天的24點,熱度值仍未突破7300??晒φ盏氖恰度耸篱g》大結局時熱度值突破10000,就連《風起隴西》前愛奇藝推出的一部俗不可耐的古偶劇《祝卿好》(22集),大結局熱度值也突破8200。

同樣地,云合數(shù)據(jù)的有效播放量榜單也印證了這一點:《風起隴西》在視頻網(wǎng)站表現(xiàn)平平。

哪怕筆者個人很喜歡《風起隴西》(無利益相關,純粹個人喜好),也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風起隴西》不能說撲了,但反響絕對低于播出前的預期,是一部不叫座的作品。

為什么會這樣?

明明拍得很不錯

異議不大的是,《風起隴西》總體上是一部叫好的作品,是這些年來少有的質(zhì)感上乘的古裝劇,大結局時豆瓣7.8分(預計會慢慢漲分)。

路陽更突出的是他電影導演的身份,《繡春刀》《繡春刀2》《刺殺小說家》均評價不錯。在美學層面上,《風起隴西》有著不俗的質(zhì)感。24集的篇幅,就像是看了8部電影。

該劇以實景拍攝為主,注意歷史細節(jié),能夠較好地還原出三國時代的風物與生活方式,甚至曹魏與蜀漢的地理空間上都做了區(qū)分;打光上,不是現(xiàn)在古裝劇最常見、最沒水平的大白光,而是用了很多精力去還原白天的自然光、夜間的燭光,晦暗的色調(diào)也烘托出凝重緊張的歷史氛圍;鏡頭調(diào)度上,一些運動感比較強的鏡頭很能體現(xiàn)導演的匠心獨運,有比較強烈的藝術美感;打斗戲雖然不多,但凌厲、迅捷、節(jié)奏感強,同時放大刀刃插進肉體的阻力,傳遞出死亡的殘酷與疼痛……

陳恭(陳坤 飾)

就故事設定說,《風起隴西》也頗有些趣味,它是馬伯庸的同名小說為故事基地,是三國故事的“新編”,創(chuàng)造性地將三國與諜戰(zhàn)相結合。

劇版一上來,馬謖失街亭,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由此進入劇情主線:諸葛亮是因為獲得錯誤的情報,才部署失誤,痛失街亭。

原來,蜀漢在曹魏潛伏著一個間諜,代號是“白帝”,他是陳恭(陳坤 飾)。他傳給諸葛亮(李光潔 飾)是正確的情報,不料曹魏也在蜀漢潛伏著一個間諜,代號是“燭龍”,正是他替換了“白帝”的情報,誤導了諸葛亮。

諸葛亮(李光潔 飾)

蜀漢以為是陳恭叛變了,遠在曹魏的陳恭自然是有嘴說不清。蜀漢間諜機構的領導人馮膺(聶遠 飾),派了負責境內(nèi)反諜的荀詡(白宇 飾)去往曹魏鋤奸。但陳恭是荀詡的妹夫,兩個人亦是知根知底的好友,荀詡不相信陳恭叛變。于是兩個人打算聯(lián)手查清“燭龍”到底是誰。

馮膺(聶遠 飾)

之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陳恭化名后繼續(xù)在與曹魏有勾連的五仙道潛伏,以期尋找機會查清“燭龍”真身;另一邊是已經(jīng)回到蜀漢的荀詡,繼續(xù)追查蜀漢哪個高層有可能是“燭龍”。

荀詡(白宇 飾)

荀詡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慢慢掀開了蜀漢朝堂黨爭背后的陰暗面,甚至他所信任的陳恭亦不“純粹”,這也讓荀詡陷入險境……

本質(zhì)上,《風起隴西》就是部諜戰(zhàn)劇,從頭到尾圍繞著“身份”做文章。像男主角陳恭,在蜀漢、曹魏和五仙道,他都是不同的身份;當觀眾以為他就只是“白帝”時,后來才發(fā)現(xiàn)他成為新的“燭龍”,并成為雙面間諜。

它有情報交換,有策反,有滲透與被滲透,有“刑訊逼供”,有同為間諜的恩愛夫妻以“敵人”的身份相虐相殺。

翟悅(孫怡 飾)死在陳恭懷里

而情報機關本身也是一個權力機構,它自身有派系、有權力的爭奪、有背叛與陷害,更有大量的彼此牽制、傾軋與內(nèi)耗;情報機構一般也會牽連到權力高層之間的斗爭,它成為鏟除異己、構陷坑害對手的工具……

諸葛亮斥責楊儀(俞灝明 飾)以間諜之術鏟除異己

所以,在《風起隴西》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潛伏》《黎明之前》《懸崖》《風箏》等經(jīng)典諜戰(zhàn)劇的影子。這也意味著,它在情節(jié)邏輯的搭建與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做得頗為成功,至少能夠讓追劇的觀眾入戲。

《風起隴西》強情節(jié)、強沖突,敘事節(jié)奏很快,沒有什么拖泥帶水的橋段,女性角色的加入多了一些感情戲,但處理得當,翟悅(孫怡 飾)的下場令人唏噓;懸疑層層推進,信息量密集,讓觀眾有通關的快感;邏輯鏈條沒到密不透風的地步,至少沒有刺眼的bug,也都能自圓其說。

人物群像的刻畫,頗為出色。陳恭是陳坤近年來接到的最好角色了,濃縮著真正的悲劇感,可以讓人想起余則成、周乙(劇版《懸崖》)、鄭耀先(《風箏》)等角色;繼《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陽,荀詡是白宇的又一個代表性角色,哪怕天地不仁,荀詡亦要堅守最基本的道義良心,這樣的角色看似好演,但其實容易演得“假”,白宇版荀詡讓人信服,他的“軸”稀釋了說教色彩,他放松時流露的天真讓角色飽滿。

荀詡有著難得的純真

馮膺和楊儀(俞灝明 飾)有相似的地方,他們效忠于一個空大的理念,視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但馮膺不怕犧牲自己以成為計劃的一部分,楊儀就是純粹利己——這種人更可怕;常遠飾演馮膺的小舅子,主要承擔喜劇功能,看似咋呼但對姐夫忠心耿耿,這混亂的世道他的真摯顯得難得;糜沖(王驍 飾)讓人想起《潛伏》里的李涯,哪怕是“敵方”陣營,觀眾對他完全沒有反感;郭剛(董子健 飾)也很有意思,放浪形骸,但對陳恭的感情又有點“傻白甜”……

郭剛(董子健 飾)想起與陳恭的快樂過往,失魂落魄

綜上所述,《風起隴西》美學在線、邏輯在線、角色在線、表演在線,沒有理由是一部難看的劇啊。

反間諜敘事

《風起隴西》偏偏就是不叫座。有些是自身不足導致的,有些則不然。兼聽則明,我們也來厘一厘。

其一,美學層面上的。譬如自然光、燭光的運用,在大銀幕上有很好的效果,可在小熒屏上或許就會顯得有點黯淡,好像三國時期不出太陽似的。

該劇質(zhì)感上是往正劇做的,古香古色,也使用了一些文言文??扇宋飳υ捝?,有時又頗為現(xiàn)代,諸如“我從來都沒出過外勤”“不許拉山頭,搞小圈子”“是我發(fā)展的外勤下線”等等,很像現(xiàn)代諜戰(zhàn)劇里的臺詞??梢岳斫庵鲃?chuàng)者是想讓觀眾更好地代入時代語境、對人物困境感同身受,但這一切并不需要通過語言的口語化來體現(xiàn)?,F(xiàn)在不古不今的,反而兩頭不討好。

文言文臺詞,還得用白話文當字幕

其二,通俗性層面的。雖然《風起隴西》是三國故事,但里頭的幾個主人公都是杜撰出來的,人物眾多,觀眾一時半會要厘清他們是誰并不那么容易。雖然它的內(nèi)核是諜戰(zhàn)劇,可又不像民國諜戰(zhàn)劇那樣已經(jīng)形成固定的正反派——大家對日寇、軍統(tǒng)、中統(tǒng)都不陌生了,但《風起隴西》司聞曹、間軍司等概念以及各色官職還是會把人繞暈。其對大媽觀眾普遍不友好,筆者母親是CCTV8忠實觀眾,但這部劇她開頭幾集就沒堅持下去。

其三,也是最深層次的,《風起隴西》的主題表達上存在兩個背離:劇情前后段背離;與觀眾對間諜敘事的審美預期背離。

像《潛伏》這類革命年代諜戰(zhàn)劇,已經(jīng)形成穩(wěn)定的敘事范式,“信仰”是它們的共有主題,并以此突出我黨戰(zhàn)士英勇無畏、舍生取義的偉大精神。主人公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是他們替我們扛起黑暗的閘門,所以劇中他們所遭遇的艱難險阻、他們?yōu)楦锩聵I(yè)所做的種種犧牲,都能調(diào)動觀眾的情緒,也能轉(zhuǎn)化為美學上的崇高感,令我們動容。

《風起隴西》也有“信仰”這一層面的表達,濃墨重彩地體現(xiàn)在劇情的前中段。它并沒有跳脫出“褒蜀貶魏”的價值立場,“光復漢室”為的是讓老百姓免于戰(zhàn)亂、過上好生活。譬如開篇不久,就通過陳恭、荀詡和翟悅的一段對話點題。陳恭舉杯說道:“為了光復漢室。”翟悅發(fā)問:“何為光復漢室?”陳恭答:“為了不再有戰(zhàn)爭。”荀詡也說:“為了你我這樣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p>

為了這個大義,很多小人物犧牲了親情、愛情、友情,包括自己的生命。陳恭、翟悅命殞,荀詡活著但已失去所愛一切。

“光復漢室”的信仰有些空大

問題是,這個“信仰”敘事很難打動觀眾。“光復漢室”離當下的我們太遙遠了,并且觀眾無法從劇中明顯看出蜀漢之于曹魏的“先進”之處,相反,蜀漢的權力機構內(nèi)部有著更多齷齪的勾心斗角(至少劇中是如此),這樣的漢室干嘛光復?何況,真實的歷史也證明了,蜀漢的“雄心大志”最終落空了。

由此,蜀諜的“信仰”的感染力就大大降低了。它無法像《潛伏》等諜戰(zhàn)劇那樣,激起觀眾最廣泛的情感共鳴。這就是《風起隴西》的第一個背離:明明是個“諜戰(zhàn)劇”,可它的信仰表達觀眾根本無感。

當然了,路陽絕對不會這么“俗”,開篇這些“家國敘事”更像是過審需要,是為了宣發(fā)上的正能量。等到劇情后半程,尤其是20集之后,一切圖窮匕見,這個“信仰”敘事四處漏風,它的殘酷、非人道就充分暴露出來。

最典型的就是馮膺和楊儀,他們信奉的觀念是:為了大義,一切都可以拿來利用、拿來犧牲。當初馮膺為了所謂“大義”,犧牲了陳恭的父親;如今他與楊儀又要以大義之名,要求陳恭殺了荀詡。馮膺和楊儀說得輕描淡寫又斬釘截鐵。他們在乎人命嗎?不在乎,他們在乎的只是空大的理念。這是大人物的殘忍、也是歷史的冷酷之處。

馮膺和楊儀為了“大義”,什么都可以拿來犧牲

誰代表了這部劇真正的立場?荀詡。荀詡才是導演的聲音。荀詡堅信與堅守的是那些最傳統(tǒng)的正向價值:公平、正義、權利。小人物是可以為大義犧牲,但他們必須事先知曉、必須心甘情愿,而不能是稀里糊涂成為棋子,不能后知后覺被利用,“大義”不能成為“不義”的幌子。

荀詡只問真相

但很多觀眾被前期劇情以及宣發(fā)誤導了,他們沒看透荀詡這個角色的真正用意(不是怪觀眾)。所以他們很納悶:怎么荀詡一直在“添亂”?可荀詡就必須“添亂”,他信奉的是不同于馮膺等人的價值觀,他自然不會按照馮膺等人的路徑走,他必須事事追問明白。當觀眾默認小人物成為大義的“代價”沒什么,荀詡要為“代價”追一個真相。

這就是《風起隴西》主題表達上的第二個背離,它的劇情內(nèi)部本身就有兩種理念在相互辯論、相互撕扯、相互拆解。荀詡的“添亂”,其實是在解構整部劇的“信仰”敘事。

但它“掩飾”得太好了,或者它真正想表達的東西給得太遲了,反而讓觀眾莫衷一是,誤會了它,甚至早早就棄劇了。

如果觀眾堅持到最后,或許就會為路陽的表達擊節(jié)。《風起隴西》的出彩之處,正在于它的“背離”:它背離了傳統(tǒng)諜戰(zhàn)影視劇的信仰敘事,相反,它想讓我們窺見某些大義背后的無情無義、寡廉鮮恥。當然,這并非意味著它無所信仰,劇集最后荀詡踏上了新的征程——依然是為了大漢。只是,任何正義的大義里,一定要有人本主義。如此,陳恭的自愿犧牲才是悲壯的,荀詡的絕望中前行才能動人。

陳恭選擇犧牲

作為大眾化產(chǎn)品,反間諜敘事的主題表達很冒險。《風起隴西》以其“高冷”付出了暫時的市場代價,但它的冷峻與深刻也無可否認。一時的“不叫座”沒什么大不了的,我個人愿意相信,時間會站在這部劇這邊。

——首發(fā)澎湃新聞·有戲,非其授權,勿轉(zhuǎn)——

 5 ) 開局魔改,諸葛亮像個二傻子,斬馬謖的戲份完全是敗筆!結局半爛尾,諸葛亮很虛偽!

《風起隴西》開局就魔改,街亭失守,諸葛亮斬馬謖的戲份完全是敗筆!

諸葛亮指揮失誤,情報出錯,導致主動請求掛帥的馬謖被魏軍突襲大敗,失了街亭,最后諸葛亮直接斬了馬謖背鍋,在下屬的提醒下才后知后覺情報出了錯誤。

這哪是智謀過人的諸葛亮,更像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要是就這謀略和氣度,哪還需要魏國大動干戈,蜀國早滅了。

陳坤飾演的陳恭為諸葛亮開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p>

這何止是一失,這都漏成了篩子!

《三國演義》中,馬謖違背諸葛亮作戰(zhàn)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蜀軍大敗,最后諸葛亮揮淚斬愛將,自己也因任命馬謖而自貶。

《風起隴西》原著中,北伐的大敗,也是馬謖的自大和失誤導致,不但軍事行動失敗,連蜀國情報網(wǎng)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結果電視劇一魔改,諸葛亮像是個二傻子一樣,自己情報失誤,導致軍事行動失敗,鍋都成了馬謖的,信誓旦旦保證情報“萬無一失”的楊儀一點事都沒有,這諸葛亮的人設怎么看都像是個毫無擔當?shù)男∪恕?/p>

再說說白帝,燭龍能把白帝那么重要的情報都給替換了,整條渠道都被滲透了,還不清楚白帝的身份也是挺神奇。

原著中,陳恭和白帝是兩個人,白帝自知暴露后,以死掩護了陳恭的密諜身份,并傳遞出了重要情報。

電視劇中,陳坤飾演的陳恭就是白帝,已經(jīng)被魏國情報機構懷疑,結果明目張膽在酒肆對面放雙色花籃示警,這有點腦子的情報部門都會發(fā)現(xiàn)蹊蹺,何況是已經(jīng)被懷疑的人員,結果硬是說陳恭沒問題。

最后還把接頭的蜀國情報人員直接給殺了,把線索斷了,不應該活捉審訊,套出更多情報,追求利益最大化嗎?

就哪是神秘強大的情報機構,還不如東廠錦衣衛(wèi),就知道打打殺殺。

把原著的諜戰(zhàn)戲改得面目全非,這鍋還真怪不到馬伯庸身上,原著的邏輯和劇情還是可以的,不知道后續(xù)的劇情是不是依然魔改,至少從開局的表現(xiàn),讓人挺失望的。

還有那讓人無力吐槽的臺詞,前一秒還在咬文嚼字,后一秒就一通大白話,要多別扭就有多別扭,顯得不倫不類。

舉個諸葛亮和李嚴的對話例子,諸葛亮:臣,不勝慚愧,俯伏待命!李嚴:占領后丟失,這和不占領,有什么區(qū)別。

其實這兩段臺詞單獨分開看其實沒什么毛病,但你放在同一個場景對話,就會讓觀眾產(chǎn)生割裂感,顯得非常突兀和別扭。

蜀國的情報機構也是扯,讓一個沒出過外勤,水刑一逼供就招的“白宇”去執(zhí)行那么重要的任務,不怕把蜀國情報機構一鍋端。

而且一上來就要把最優(yōu)秀的密諜殺了,覺得白帝叛變了,你們對自己培養(yǎng)的密諜人員也太不信任了。

再吐槽下白宇的“黑帝”,去天水測試“白帝”的忠誠,挖坑埋了個下半身,啥威脅都沒給白帝造成,然后白宇飾演的“黑帝”就輕易相信了,做樣子都不做全套,整得莫名其妙。

還有陳坤開口就喊:“你們有證據(jù)嗎?”

這通常不是犯人的開場白嗎?無辜者不是應該大喊:“你們誣陷忠良嗎?”表示完全沒有這回事嗎?作為蜀國最優(yōu)秀的密諜就這水平不應該啊!

再補充一點,負責情報的楊儀在中軍帳信誓旦旦保證情報“萬無一失”,就這劇情假情報才是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諸葛亮不把這罪魁禍首斬了,斬了個被魏軍奇襲的馬謖,楊儀還跟諸葛亮說是馬謖延誤戰(zhàn)機,諸葛亮還深以為然。

就好像二戰(zhàn)中情局說日本不會向美國開戰(zhàn),然后日本轉(zhuǎn)頭偷襲了珍珠港,總統(tǒng)說珍珠港有重兵,有先進的武器,戰(zhàn)略位置很重要,結果被偷襲得損失慘重,總統(tǒng)說珍珠港負責人要負最大責任,給我殺了!

魏軍因為假情報有心算無心,蜀國大軍被諸葛亮帶去了另外一路,張郃部傾巢而出奇襲街亭,這種情況,換誰去都不一定守得住。

丞相參軍李邈事后為馬謖求情了幾句,諸亮就聽信楊儀讒言,把李邈貶為庶民,這表現(xiàn),諸葛亮要么是昏庸無能,要么諸葛亮才是最大的內(nèi)鬼。

補:Angelababy終于出場了,荀詡英雄救美,然后就莫名其妙地淪陷了!你是蜀國密諜,還是被燭龍拆穿了的密諜,半路人救人就算了,關鍵是看到女人一點防備意思都沒有,直接對著人報真名,化名都不用,然后帶著Angelababy光明正大,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進入城池,讓Angelababy連搜查都免了,進入城中后,也不去核查下她的身份是否真實,就這水平還查燭龍,編劇可能要讓燭龍自爆才行,可以幫荀詡省點事。蜀國這情報結構真的看得讓人絕望。

5.6新更

假期后補完20集,理了下已知情報:

燭龍是一個代號,高堂秉是其中之一,街亭案出自他的手筆;陳恭是一個雙面間諜,是馮膺的人,成為魏諜燭龍也是計劃的一部分;柳瑩是個被識破身份的魏諜,是馮膺拿來做局扳倒李嚴將軍的棋子;荀詡就是個蒙在鼓里的工具人。

間諜計劃是馮膺、楊儀瞞著諸葛亮做的;陳恭父親是被蜀國出賣情報害死的,但馮膺說不是自己的決定,是上層的決定,奉命行事,暗示諸葛亮。

這里其實是有矛盾的,這么重要的間諜計劃你都能瞞著諸葛亮做,但當初出賣情報又說是奉命行事,所以馮膺很可能在說謊,要么諸葛亮也是知情人或參與人,要么事情都是馮膺做的,只是為了騙陳恭不對他出手,怕他壞了最終計劃。

如果當初諸葛亮能出賣情報,害死陳恭父親來取得更大的戰(zhàn)果勝利,那照他這種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性格,他被蒙在鼓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能被屬下瞞著這么多事,他還一無所知,那他的智商真的有點問題。

我都懷疑圣上給李嚴將軍的衣帶詔也是諸葛亮的手筆,故意引李嚴入局,畢竟當初街亭失守北伐失敗,上書自貶也是諸葛亮故意讓圣上同意那么做的,這一點前幾集里面有說到,很可能是一個伏筆。

從后續(xù)劇集故事整體的劇情和反轉(zhuǎn)來看,風起隴西還是做得不錯的,但就像我前期吐槽的一樣,細節(jié)方面漏洞頗多,很多都是為了劇情發(fā)展,強行為之。

翟悅的死是真的冤,潛伏了那么久,都做到了圣姑的位置,做事謹慎,當初陳恭與她見面,陳恭有點控制不住情緒,還是她出聲提醒陳恭要注意言行,結果突然大白天就翻窗進屋去解讀燭龍的情報密語,被人贓俱獲,前后行為判若兩人。

陳恭都已經(jīng)進行到最后一步,要去盜圖抓燭龍了,這個時候去冒大風險,刻意解讀密語有點多此一舉,大概率就是導演想讓這個角色死,讓陳恭后期能夠有再度反轉(zhuǎn)的契機。

但陳恭確實挺渣的,見面就故意提想要燭龍密語原件,讓翟悅去偷;荀詡也是個坑妹的貨,聯(lián)絡方式是不作任何偽裝,臉都不蒙,光明光明正大的見面,然后被高堂秉發(fā)現(xiàn),暴露了翟悅。

最后幾集劇情,幾乎每集都有反轉(zhuǎn),放在后面看,感覺問題不大,但中間的不確定性太多,陳恭被中途殺死的可能性太多。

陳恭是雙面間諜,荀詡并不知情,如果陳恭的魏諜身份被發(fā)現(xiàn)了端倪,荀詡下手并不一定會手軟;糜沖與陳恭同行,陳恭并不一定能殺了糜沖,也有可能被反殺;進五仙道,沒有翟悅的示警,陳恭已經(jīng)沒了;最后抓高堂秉卻沒有滅口,萬一在荀詡審訊的時候吐露了真相,柳瑩和陳恭都有暴露的風險,讓所有計劃前功盡棄。

最后雖然說的很好聽,什么五仙道、青萍計劃盜取連弩圖紙、抓高堂秉都是為了陳恭鋪路,但實際上作為計劃中最重要的人物陳恭,中途夭折的可能性太大,變數(shù)太多。

荀詡的受傷也挺扯的,為了開個鎖,不惜讓自己作為被誤會為魏國密諜,以身犯險,結果那鎖就算不開,也能翻墻而過,根本不是密閉空間,必須開鎖。

最后說回街亭案,陳恭既然是雙面間諜,是馮膺的人,那高堂秉是魏國密諜的身份,馮膺應該早就知道了。

但街亭案還是發(fā)生了,如果街亭案也是這個局的一部分,那馬謖可太慘了,而如果諸葛亮不知情,那這諸葛亮我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我寧愿他知情,是個為了蜀國不折手段、心狠手辣的人物。

5.7大結局感言

結局略顯糟心,好好地一場間諜戰(zhàn),最終變成了一場朝堂之爭,從楊儀最后對諸葛亮說的肺腑之言,扳倒李嚴才是他心中最想要做的,設計曹魏最多只能排在第二位。

曹魏只用了一個魏諜“燭龍”高堂秉,就讓蜀國街亭失守,諸葛亮北伐失敗,損失慘重。

陳恭最后都走到這一步了,蜀國完全可以利用他的身份做更多的事,甚至在二次北伐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給予魏國重創(chuàng),但楊儀的首要目標是李嚴,而李嚴負責二次北伐的后勤,李嚴一旦出事,二次北伐必然會受影響,可北伐如果沒有對曹魏取得重大的勝利,每一次北伐,其實都是對于蜀國一次國力上的損傷。

諸葛亮到最后都被楊儀耍得團團轉(zhuǎn),對反間計劃,下屬的情報機構一無所知,也是挺神奇的,曹魏要是把楊儀策反了,蜀國可以亡國了,因為諸葛亮什么都不知道!

諸葛亮嘴上說著情報戰(zhàn)是重中之重,然后自己就是嘴上說說,對情報機構一點掌控力都沒有,這高層要是真出個叛徒,蜀國真的是被一鍋端。

再講講陳恭的死,即使荀詡是陳恭故意放出來的,荀詡立馬帶人去抓陳恭的行為,也站不住腳,當初白帝那么大的叛變嫌疑,荀詡都相信他不會叛變,去測試他,結果結局突然就很莽撞地直接帶人去抓陳恭,完全可以先控制林良了解真相,再走下一步。

最后又在牢里說了一堆自己的猜測,說相信陳恭,這不是打臉嗎?

前面幾十集塑造的人設完全塌了,想要寫死陳恭,用這么一招有點惡心人??!

就跟諸葛亮知道楊儀計劃后,對著他一頓猛批,說朝堂斗爭要有底線,然后轉(zhuǎn)頭就跟李嚴說,雖然手段不妥,但結局正確,這就顯得很虛偽了!

諸葛亮其實已經(jīng)猜到了事情的真相,也知道陳恭是無辜的,是楊儀等人的設局,但諸葛亮還是選擇犧牲了陳恭,就跟當初上層決定出賣情報害死陳恭他爹一樣。

而楊儀即使再犯錯,他也沒受處罰,依然被諸葛亮重用!畢竟是自己人,就跟開局楊儀情報失誤,導致北伐失敗,最終只斬了一個馬謖,楊儀依然是諸葛亮的寵臣。

本以為結局會是一場曹魏與蜀國精彩的間諜戰(zhàn)收尾,最終看到最后看了個寂寞,還沒正式交手就戛然而止,淪為了一場可笑的內(nèi)斗!

而且這場內(nèi)斗冒著非常大的風險,但凡李嚴的態(tài)度再堅決一點,或者其麾下的將領沖動一點,都不用曹魏來打,蜀國內(nèi)部自己就先打起來了!

反間青萍計劃失敗了,主角陳恭主動赴死了,馮膺、楊儀又掌權了,而最堅持原則的荀詡,最后也選擇了妥協(xié),接受了陳恭的死,借著這次官路機會扶搖直上。

其實如果收尾收得好一點,這部劇四星完全沒問題,但這糟心的結局我只能給三星。

 6 ) 《風起隴西》——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

故事起于燭龍。傳說中的燭龍,乃是一種人面龍身的神獸,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的幽陰之處。傳說中的燭龍和“燭龍”唯一的共同點,大概只有兩者都生活在黑暗中。諷刺的是,燭龍靠口中的蠟燭為黑暗帶來些許光明,而間諜“燭龍”則一直致力讓黑暗更加混沌,更加混亂。

全篇圍繞代號燭龍的間諜展開,講述了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


1. 郭剛愛陳恭

郭剛的性格和他的名字一樣,生硬堅實,有如黃河冬季的冰棱一般,有鐵器撞擊的鏗鏘之感,但是他對待陳恭卻信任篤定。

成年人有個朋友很難的,就連郭剛自己都不愿意相信陳恭就是蜀諜。

第一集,大家都還沒有進入角色的時候,郭剛在牛記酒肆和陳恭喝酒下棋的時候,縱容自己向陳恭透露白帝的消息,雖然是因為作計要拖住陳恭證明以他不是白帝,但同時也因為他相信陳恭就不是白帝才也向他交代了當時他們正在抓捕白帝的非常重要的信息,導致陳恭可以以雙色花籃的形式向林良報信,所以白帝的身份才沒有暴露。

郭剛因為打心底里不相信也不希望陳恭是白帝,冥冥之中還是意料之內(nèi)地,他沒有忍住提前向陳恭透露了消息,一方面希望如果他是白帝,他能逃脫,另一方面又固執(zhí)地孤注一擲地覺得,陳恭就不是白帝。那種可愛又執(zhí)拗的信任,事后想來總是那么令人心疼。

在得知陳恭就是白帝的時候,郭剛心灰意冷,那個自己一直不愿意相信的事實還是被血淋淋擺在眼前。但是當?shù)弥惞в质菭T龍的時候,又覺得更加矛盾,因為他不認為他一直信任的人會輕易改變他的信仰。

于是立刻去向叔父郭淮求證:

“叔父是如何讓思之為我所用的?”
“與其說陳恭叛變,不如說他對叛變深惡痛絕?!?/blockquote>
“思之確實是這樣的人,這也是為什么在天水,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他?!?/blockquote>

多可笑,到了這個時候,他竟然還在念著陳恭的好。

他為什么那么愛陳恭,因為他和陳恭有一樣的追求和信仰。在叔父告訴他,陳恭成為燭龍是得知馮膺以外線游梟的生命做情報交換的時候,叔父教育他:“你要記住,這世間難論對錯,天地,就是如此不仁?!惫鶆傄廊换負舻剑骸斑@個事實,陳恭,也斷然無法接受。”

郭剛即使一直被陳恭隱瞞身份,卻依然能夠透過層層包裹,看到褪去浮光掠影下,那個一樣純粹且至情至信的靈魂,他熱愛這種真誠和熱血。

這讓郭剛覺得,他在活著。

陳恭離開天水前往五仙道的時候,郭剛凝視那個消瘦的背影,覺得把他送走是仿佛親手在自己胸口剜出來一片空曠,殊不知,此時一別竟是永恒。

還好陳恭死時是作為魏諜被梟首的,在郭剛的心里,陳恭至死都沒有背叛他。那個曾經(jīng)共同雨中蹴鞠的少年,即使歲月變遷,還是那個可愛的模樣。

只是當?shù)弥莻€消息的時候,郭剛胸口的空曠好似一塊巨石轟然裂開,無數(shù)隱秘的、壓抑的、扭曲的變形的念頭,全都像是石頭下面暗生的小蟲一樣,一齊亂哄哄地奔逃而出,在光下露出不見天日的身軀來。


2. 陳恭愛孝和

從鮮衣怒馬到圓滑周全,陳恭早就沒了自己。

他疲憊于雙面間諜要做到的滴水不漏,疲憊于所有的人和事都要給“光復漢室”讓路。老爸冤死,因為光復漢室;老婆慘死,因為光復漢室;兄弟要死,去尼瑪?shù)墓鈴蜐h室,兄弟必須活。

一抬頭,那個側臉像荀詡也是陳恭。這一刻,陳恭下定了決心,以自己的死讓荀詡活下去,相比自己活著,他更想讓愛人活著。死在大人物的擺布和爾虞我詐中,不如死在最純粹的荀詡手里,至少還能保全住他的性命。管他媽的打入曹魏高層的計劃,管他青萍還是白帝,燭龍最后是誰和我無關,陳恭自從替悅兒報了仇,他就再也對這個無趣的世間提不起興趣。

如果陳恭只是天水的小小主簿就好了,待在好兄弟郭剛身邊,與糜沖斗嘴,跟郭剛一起風花雪月,偶爾想念一下那個永遠得不到的初戀荀詡,就像每個男人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


3. 孝和愛真相

故事開頭,反復被倒浸在水中的荀詡,重復著”陳恭不可能有問題“,意識在顛倒的世界中沉淪,喧囂和審問都在水面上迅速遠去,他目光微微渙散,仿佛透過眼前倒立的影像,瞥見多年前那些溫馨卻令人懷念的日子:

“何為光復漢室”
“為了,不再有戰(zhàn)爭”
“為了你我這樣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忽然眼前一切變得不真實,好似多年前三人團坐桌前的日子才是真實且鮮活的。

當劇情直接跳到最后一集,荀詡查明了真相,卻也明白了,“就是我荀詡親手送死了你呀”,淚水難以控制般從眼角滾落下來,涕泗縱橫間仿佛見到了那些歡愉的過往,可如今,他早已不配承受,從來挺得筆直的脊梁再也無力支撐,跪在陳恭的前面彎腰痛哭。

“因為你知道我孝和是什么樣的人,可我也知道你思之是什么樣的人?!彼_實能看穿陳恭的心,因為他一直也相信自己的心,他們都從未動搖。只是陳恭對這個漠然的世界失去了興趣,而荀詡還可以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依然保持那顆赤子之心,不愿屈從于灰色的妥協(xié),不為任何人事物動搖地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地事,這種純粹是需要有很大的信念感支撐。陳恭也正是看清荀詡的堅持,才敢篤定地把荀詡當成他死前最后一步棋子,破了蜀魏情報戰(zhàn)整個棋局。

荀詡從未被其他事情影響過追尋真相的腳步。愛慕的女性不能:他為了拿到馮膺的印章,不惜托柳瑩去取,實際上他也想到了,想拿到貼身印章只能通過何種特殊手段才可以。好兄弟的性命不能:查到陳恭可能就是燭龍的時候,他不顧后果直接帶兵擒拿,最終成為棋子,親手把摯友送上了斷頭臺。

只是當看著好友陳恭被梟首那一刻,過往的一切撲面而來,塵煙紛繁間,猶如初識。那一刻他聽見深重的悲哀從自己心底某個縫隙呼嘯而過,仿佛置身于荒郊野外的亂葬崗中,親手挖出了一口腐爛的舊棺材,風中回蕩著無奈的哭泣。


4. 真相被淹沒,因為楊儀愛諸葛亮

我喜歡最終的結局,雖然一切到頭來只是楊儀借用司聞曹諜戰(zhàn)鏟除朝堂對手的手段而已。但是正因為陳恭看透了厭棄了這種荒唐的原因,才選擇以死破局,讓這無聊的廟堂之爭結束在自己身上,并且保全了剩下所有人。

尤其是最后荀詡郁郁寡歡坐在前往東吳赴任的舟上,從林良口中得知真相的時候,讓人幾乎要長出一口氣才能坐穩(wěn)。

陳恭再也不會被雙重間諜的身份禁錮,再也不必要身不由己地為了大義犧牲自己珍視的任何一個人,即使他的石碑上連名字也不可以有。荀詡從這一刻起,才真的明白了這個人。有種感覺,很奇異,過往中的一些東西慢慢的從他的身體中抽離出來,彌散到江上氤氳的空氣里,心下微微一動,竟覺得輕松很多。

不過講真,就沖追尋真相那個勁,荀詡應該和糜沖在一起。尤其是糜沖死前被陳恭設計成為白帝,周圍官兵劍拔弩張,氣氛詭異而安靜,鏡頭緩緩拉近,糜沖臉上緩緩露出一個真相被揭開時,委屈、埋怨、荒唐的笑:“要什么證據(jù),就是不聽我的?!?/p>

有點心疼。

 短評

撲面而來歷史的現(xiàn)代感。三國,真是從不缺好故事。忠誠與背叛,諜影與暗戰(zhàn),情義與生死,孤勇與信仰,小人物的悲與壯,在歷史的罅隙里,滲透出冰冷的潛流與暗影。唯一不變的,只有吹拂在秦嶺山頭那來自隴西清冷的風,冷冷地注視著時代與人世的變遷。路陽你好會選男人,我果然還是愛會演戲的演員,「諜系男」之間的對弈看得人心潮澎湃。

7分鐘前
  • 墻上的尋人啟事
  • 推薦

想起李誕在奇葩說里關于救畫還是救貓的一段講演。他說正是那些為了所謂宏偉的目標,偉大的事業(yè)去不計后果地犧牲別人,犧牲別的小貓的人,頻頻地讓我們這個世界陷入大火。天下蒼生,沒有蒼生何來天下??杀氖怯行┤搜劾镏挥刑煜聟s沒有蒼生,用蒼生換天下,無疑是舍本逐末了。思之這輩子唯一一次將命運握在自己手里,是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思之思之,你終于在生命最后一刻做了一回自己命運的主人。下輩子不做白帝,不做燭龍,去做浪跡天涯的人間逍遙客吧。共心悅之人閑看花開花落,靜觀云卷云舒,肩無家國大義,惟愿兒女情長。

11分鐘前
  • Lost star
  • 推薦

為了不讓流水線的劣幣驅(qū)逐良幣,我絕對支持這部劇。

12分鐘前
  • 殼子五號
  • 力薦

古裝諜戰(zhàn)、消息走漏、臥底燭龍,不管是題材的新穎度還是劇情的懸念感都是引人入勝的;電影的質(zhì)感大家直觀可看,說暗的主要是因為用燭光做主色拍攝,質(zhì)感不需贅述;演員選的也都是相對成熟和有實力的,就目前來看演技非常好(莫名喜歡王驍),兩集看罷,節(jié)奏飛起,飆戲感出來了……

14分鐘前
  • 胡蘿卜炒雞蛋
  • 力薦

誰做的配樂?誰剪的片子?給我站出來??!視聽視聽,全部負分??!

16分鐘前
  • all gone
  • 還行

2022年度第一部沒倍速,沒跳片頭片尾一集不落看完的劇,很精彩——1,全劇職場天花板馮膺,他如果有傳記至少可以拍40集;2,全劇第一想殺黃玉,第二就是楊儀,黃玉殺妻之仇人神共憤,楊儀更可恨,所有事情都是他攪得,替主角團不值;3,全劇兩個閉眼玩家荀詡和李嚴都應了那句“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孝和就是江陽的前世,不會變方向的樣子就是思之的光,但就結果而言還是太想讓人把他塞回洞里;4,陳恭最后幾集隱忍彎腰的刻畫打動到了我,早就恨透了,厭倦了這虛假的生活,最后赴死的樣子讓我想起了他在天水和孝和策劃頂替糜沖打入五仙道的時候,想要活著的狀態(tài),彷佛馬上就如愿和悅兒一起了;5,全劇最遺憾的下線必須給到糜司馬,他的戲值得加入到主角團;6,全劇最佳最有記憶點的演員必須給到聶遠老師;7,我褲子的OST很棒!

18分鐘前
  • awakealone
  • 力薦

路陽,你真是中二腦洞愛好者的福星,祝愿你永遠有錢拍戲

21分鐘前
  • Sodapolar
  • 力薦

20220427 第一集就風起云涌,緊張的透不過氣,最后常遠的獨白看似是解析,實則對不熟悉三國的朋友很友好,盡快入戲!接著追!

25分鐘前
  • 乖沙皮
  • 推薦

很有新意的古裝諜戰(zhàn),在三國的框架里發(fā)揮想象是很有看頭,以前看到的都是硝煙彌漫的斗智斗勇,背后無硝煙的諜戰(zhàn)還是第一次看,妥妥勾起我追劇的欲望。畫面的整體質(zhì)感是我喜歡的腔調(diào),電影的構圖和配色很對“三國”的風味,目前看著是順心的。

27分鐘前
  • 卡夫卡的小屋
  • 力薦

最后一集痛徹心扉,看到思之戴著枷坐在地上,眼淚就沒停過。這部劇講了代價為何而死,代價如何而死。死于牛記酒肆圍殺,死于小攏山掩護,死于自證清白,死于堂上垂死反擊,死于林中做局,死于陽平關接住一塊玉,死于下雨天的靖安司,死于五仙道鴻門宴,死于中毒,死于竹鵲,死于神仙溝對戰(zhàn),死于利箭入腦,死于愛人懷中,死于定軍山夜襲,死于木刺穿喉,死于西鄉(xiāng)關隘,死于看到她穿了一身黑衣,死于沔水堤壩,死于她留給她丈夫的那把劍。死于斬首、死于宏大口號、死于黨爭內(nèi)斗,死于疲憊、愧疚和渴望自由。

31分鐘前
  • 空山
  • 推薦

就,你真的永遠可以相信陳坤,他身上的古人感就像出廠自配的一樣

35分鐘前
  • 王妮牛
  • 推薦

我是白帝,要找出燭龍。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燭龍后我就是燭龍。馮膺知道郭淮知道我是白帝,所以干掉燭龍我還是白帝。一群智商2500的大神處心積慮,突破道德的底線,挑戰(zhàn)法律的權威,貽誤了北伐戰(zhàn)機,在殺敵一百自傷八千后終于陷害了小學生李嚴將軍......

39分鐘前
  • Terry
  • 推薦

為啥這么多人說門檻高啊,我雖然對歷史也不了解,看了一集感覺大概意思也懂了,門檻沒那么高吧,先打四星是因為對間諜感興趣,等后面多看幾集再來重新打分。

40分鐘前
  • 輕舟已過
  • 推薦

這劇肯定不爛。也沒標榜自己高級,觀眾看不懂吧 ?曲高和寡是它自己說的嗎?我只覺得它為了更通俗好懂其實沒賣什么關子,文言文還有翻譯,片尾有說書式回顧分析。有的角色臺詞也比較口頭化,其實那個年代一個鄉(xiāng)下官員,想著要去嫖樂,確實可能不跟下屬說官話吧。但我也明白為何有人get不到,比起尋常架空古偶里的瓊樓玉宇、錦衣玉食,這公元三世紀的GDP的確不怎么樣,照明也極端還原那年頭的原始暗火,人也穿粗布麻衣比較多,布景也不是橫店常見那條迎來送往的鬧市,而是真.天下未統(tǒng) 戰(zhàn)亂不斷地蕭條零落,種種“苦”“暗”“澀”“重”不是所有觀眾都樂意體會的。

44分鐘前
  • yumeee
  • 推薦

太扎心了 一口氣看了四集上微博以為會看到觀眾高興地講又出來了一部好劇,結果發(fā)現(xiàn)一堆人黑……內(nèi)娛完了

48分鐘前
  • 朵朵
  • 力薦

果然是路陽,太電影質(zhì)感了,非常適合影迷的一部劇,故事可以簡直用“三國版無間道”來形容。前四集節(jié)奏和表演hold住了,期待后續(xù)的反轉(zhuǎn),24集很友好!

52分鐘前
  • 阿德
  • 推薦

在央八看了一集 沒看出什么來。(陳老師能不能不要用氣聲說話了…

56分鐘前
  • 天才小貓崔然竣
  • 還行

趁著結尾上頭感給打個五星,被低估了吧…真的受不了諜戰(zhàn)片,果然又是眼淚直掉??一直沒打開看,就怕這劇故弄玄虛,實際是第一集就看進去了…感覺配角們太出眾了,人物魅力好實啊,miss馬可憐之人又有可愛之處,下線雖然早但是翟悅比柳瑩有魅力太多太多,郭剛真正的男酮勢力。(ab和陳坤真的好花瓶啊,這倆同框時一時判斷不出誰的氣聲更膈應人…(孝和不準查了,2020年你還盯著查就沒有思之護你了你就得變成行李箱里的尸體了…

58分鐘前
  • 軟非非
  • 力薦

在央8和我爸看完兩集,節(jié)奏很快,人物出場密集,毫不拖泥帶水,在對話間交待前情,逐步帶入。有點費腦,需要聚精會神地看。畫面構圖和打光完全是電影質(zhì)感,讓人無比舒適。愛奇藝的劇片頭做得越來越棒了,就是片尾曲放新褲子的歌實在是不合適,風格不相融啊。李光潔的諸葛亮越到后面越出乎意料地好,和小荀詡談論民生的時候,下著小雨,旁邊是嫩綠的稻田和勞作的百姓,氛圍自然舒闊。陳坤的表演時而有改不掉的浮夸和做作,白宇四平八穩(wěn),眼神戲欠了一些。但配角們都很好。會繼續(xù)追下去的。

1小時前
  • 瓊子
  • 推薦

本來想看看有多爛,沒想到這么好看,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啊……太可怕了

1小時前
  • catherinia
  • 力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